【簡介】本文是熱心網(wǎng)友“kamo9761”分享的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以供參考。
課程目標:
1、根據(jù)對課文的學習,掌握小猴子下山的行程,并以“又()又()”的方式進行詞語的積累,可以正確區(qū)分“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動作的詞匯。
2、讓學生意識到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明確方向,致力于一件事并堅持到底。
3、提升學生的誦讀能力,可以流暢、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4、學會根據(jù)圖片和句型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
1、積累“又()又()”構造的詞語,同時能夠正確區(qū)分“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動作的動詞。
2、能進行正確、流暢、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塑造學生的誦讀能力。
教學難點:
1、使學生了解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設置明確的目標,維持專一,并貫徹始終。
2、學會根據(jù)觀察圖片來使用句型開展故事復述。
教學過程:
一、導進
大家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準備了一個謎語給大家猜:一種動物既像人又像狗,爬桿爬樹尤其內(nèi)行,喜歡吃香蕉和桃子,家里沒有,山上有?!ㄖi底是什么動物?)(猴子)你是怎么猜到的?沒錯,便是小猴子,一起叫它吧。今天給大家學習的故事是——《小猴子出山》,請各位讀取課題。
二、自讀課文,表明規(guī)定。
1、首次大聲朗讀,并標識自然段,碰到難讀的區(qū)域可以利用拼音多讀幾遍。
2、第二遍,向同桌誦讀。讀的同時思索小猴子來到什么地方,用“——”劃出;小猴子看見了什么,用“~~”標記出來。
3、讀完后,我們來玩?zhèn)€游戲,教師準備了很多好東西,請孩子們挑選哪些是小猴子在出山時看到的好東西。若是有,舉手表明√,要是沒有,舉手表明×,明白嗎?(展現(xiàn)多種植物,讓學生選擇小猴子注意到的好東西)
4、(展現(xiàn)每段課文),特定學生分段誦讀課文,讀得好的給予表揚,讀得不夠好的進行糾正。
三、學習課文
1、課文的主角是猴子,(展現(xiàn)甜瓜、猴子、兔子、苞米)這都是小猴子出山時看到的好東西。小猴子下山后最先來看見了哪兒,接下來又看到了什么?大家再讀一遍課文,解答問題。
2、請?zhí)囟▽W生回答,內(nèi)容是玉米地→一棵桃樹下邊→一片瓜地→跑到樹林里。
3、分組進行四段閱讀。
4、小組合作探討:這個東西都長得怎么樣?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到它們是好東西?請找到有關詞句。
反饋:苞米又大又多,桃子滿枝又紅,甜瓜又大又圓,小兔子蹦蹦跳跳,真可愛。
5、開展“又()又()”的練習。
(1)這些好東西可以用這些詞來表示,不信可以試試:又大又多,又大又紅,又大又圓,蹦蹦跳跳的,真可愛。兔子還可以用“又()又()”來表示?!酒渌锲芬部梢杂谩坝郑ǎ┯郑ǎ痹趺疵枋瞿??】
(2)請把這些詞語寫在書本的插圖邊上。
6、分析“摘、扛、捧、抱、追”等表明動作的詞語。
看到這么多好東西,小猴子的心情如何?接下來他會怎么做?首先他走入玉米地,看到苞米又大又多,他就展開了什么動作?(掰扛)以上都是表示動作的動詞。那么后面看到的東西又是怎樣的呢,請和同桌探討并標出有關詞句。
【反饋】桃子:摘、捧、扔;甜瓜:摘、抱、扔;兔子:追,這些動詞能否更換應用?為何?講講原因。
四、復述課文
我們的故事便是小猴子下山的經(jīng)歷。我們觀察投射,就能把這個故事講出來,大家一起說一說這篇故事吧。(師生共同復述課文)
五、課余延伸
有時,我們的小朋友就像小猴子一樣,獲得一樣就失去了另一樣,做事如果覺得不喜歡就舍棄,這樣的話,咱們就可能一無所獲。因此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專注,堅持到底。然而,第二天太陽依舊會升起,小猴子又出山,這一天會出現(xiàn)什么奇特的事呢?下課后,孩子們能夠討論一下。
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