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設想
教學目標:
1、 理解詩歌的內容,領會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2、 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和譴詞造句的妙處。
3、 繼續(xù)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重難點分析:
1、 頸聯中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2、 本詩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以言志”,確實,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不會吟詩,意味著在任何社交場合你都無法表達自己的愿望,因為所有的人都必須吟唱《詩經》中的詩句來和對方交流。因此,在詩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詩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在唐朝,這種傳統(tǒng)的表現形式一般以抒發(fā)詩人的情感、志向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講究理趣的詩歌,所以這種古已有之的傳統(tǒng)就主要體現于詩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上了。
我們小學早已學過的《登鸛雀樓》就有很深的寓意。(幻燈片1:河、樓、太陽等。文字:《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保┱l來說說這首詩所包含的哲理含義?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這里蘊含著這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想要看得更遠,那么他必須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首千古傳頌的蘊含深刻哲理的詩。(幻燈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文字:《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音樂:隕。旋律:悠揚古典。)讓我們合著悠揚的音樂一起來朗讀這首詩吧。
二、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在學習詩歌之前,應先了解有關詩歌的常識。通常所說的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唐代以前出現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古體詩。如《觀滄?!?。而把唐朝新出現的律詩、絕句叫近體詩。如《錢塘湖春行》就是律詩,《登鸛雀樓》就是絕句。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規(guī)定有三(《錢塘湖春行》中幻燈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為四聯,中間兩聯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保?/p>
以《次北固山下》為例說明:(幻燈片2重現,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聯:(1)客路青山外,(2)行舟綠水前。
頷聯:(3)潮平兩岸闊,(4)風正一帆懸?!獙ε悸?/p>
頸聯:(5)海日生殘夜,(6)江春入舊年?!獙ε悸?/p>
尾聯:(7)鄉(xiāng)書何處達?(8)歸雁洛陽邊。
三、鑒賞詩句
1、 同學們先自己將這首詩朗讀幾遍,體會一下詩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說一說你的感覺。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七言律詩。詩人王灣因長江的風景引起旅途的鄉(xiāng)愁,它既寫了作者客游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愁,又寫出來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和博大的胸襟。
2、 如果說這首詩寫了羈旅之愁,在首聯中有沒有體現?
分析:首聯以對偶句發(fā)端,寫詩人乘舟正朝著眼前的“綠水”前進,駛進“青山”駛向“青山”之外的遙遠的客路(幻燈片3:小舟緩緩前行,周圍是綠水青山。文字:“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此聯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
3、 此聯寫的是什么?古來很多人稱贊這兩句詩氣勢逼人,意境豪闊,你的感覺怎樣?
分析:此聯寫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齊了,船上之人的視野也隨之開闊。“潮平兩岸闊”,這一句寫的恢弘闊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懸”是端端正正地高掛著的樣子,可見這是風順且和,這樣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穩(wěn)航行,也是因為此地的長江正是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的時候。
4、 從字面上看,頷聯所寫之景全是大景致,似乎表現的是寬闊博大的情感,那么怎么理解此聯與首聯的聯系?
分析:此聯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構圖,我們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來表現這一聯詩所寫的景致,也許你就能理解了。如果我們將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景色看成一幅畫,那么這副畫的構圖如下:因為“潮”水漲滿,幾乎平了兩岸,所以其實可以將“潮”與“岸”看成一條水平面,而這就是這副畫中的主體——“面”,它幾乎占據了畫面的絕大部分(幻燈片4,文字:“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眻D片:出現江水和兩岸);而“帆”其實是一葉扁舟,由于風的順和正,所以帆取直線造型,不過這一條直線在茫茫大江中只能算一個點(幻燈片4:出現懸著的帆)。同學們可以嘗試想象,詩人正在這艘船上,他倚*著船欄,極目遠眺,四周全是一片江水,浩浩蕩蕩,茫無際涯,岸在很遠的地方,而家鄉(xiāng)更是杳無音訊,越發(fā)覺得自己在這個世間的渺小了,怎能不產生思家戀鄉(xiāng)的漂泊之感呢?
5、 最耐人尋味的是頸聯,這一聯詩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哲理呢?
分析:此時詩人想起正值歲暮臘殘之時,而連夜行舟,天邊太陽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無限感慨。明代胡應麟說“海日”一聯“形容景物,絕妙千古”:當殘夜將盡未盡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幻燈片5:紅日從江上升起,岸邊有發(fā)芽的枯枝或其他表示春意的景物。文字:“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保??!叭丈鷼堃埂?、“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這兩句還妙在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6、 尾聯是否與思鄉(xiāng)有關?
分析:此聯既是最后一聯,則必須既總結全詩,呼應開頭,又必須要留有余地,讓人讀完后浮想聯翩,余味無窮。此聯正是如此。這里寫的是一群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是要經過洛陽的?。。ɑ脽羝?中增加飛行的雁行。文字:“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保┰娙讼肫鹆恕把阕銈鲿钡膫髡f,還是托雁兒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里的人吧。這兩句緊承第三聯而來,遙應首聯,使全篇都籠罩在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的愁緒中。
四、總結
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詩,在這堂課的最后,讓我們在隕的美妙音樂聲中,背誦這首詩吧?。ㄔ撜n文封面出現,背景音樂是隕的樂曲)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詩的內容。
2、欣賞詩中的名句。
3、積累古詩詞。
一、導入新課:
學生背誦學過的古詩詞,可以分兩組由一人帶領比賽。教師評價總結。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文學藝術的三座高峰,許多名篇佳句膾炙人口,源遠流長。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都成為了詩人吟誦歌詠的對象,并借此抒發(fā)思想情感。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次北固山下》(板書)
二、介紹詩歌知識:投影
三、解題、
1、學生看文中注釋,解釋題目。
次,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北,三面環(huán)江,為名勝之地。
2、介紹
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唐代詩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進士,以后曾往來于吳、楚間,終洛陽尉。這首詩是他在吳、楚期間寫的。
三、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
2、一生朗讀。其他同學評價。
3、教師總結,指導朗讀要求:①節(jié)奏停頓②輕重緩急③抑揚頓挫④感情充沛
詩歌的語言富于節(jié)奏,因此,朗讀時要注意劃分音節(jié),分出輕重緩急,讀
出來才抑揚頓挫。下邊把這首詩的前兩節(jié)標上符號示例(“/”表示節(jié)奏,有“/”
線的地方應該適當的停頓或舒緩;“—”表示中重,“·”表示重讀),沒有符號
的地方可以讀得輕一些。請按照朗讀詩歌的要求,朗讀這首詩。
4、師范讀、練習讀、分組讀、齊讀。
四、細讀揣摩:
1、學生說一說詩句的意思,教師歸納: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江上碧波蕩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漲,與岸齊平,江面變得開闊無邊。和風吹拂,風向不便,一葉白帆好象懸掛在高遠江天。紅日從東海上誕生了,沖破殘夜,驅盡大地的黑暗。大江彌漫著溫煦的氣息,春天提早進入了舊年。我多么思念親愛的故鄉(xiāng),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掠過晴空的北歸鴻雁啊,拜托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
2、整體把握。
思考討論:
?。?)作者在詩中描寫了哪些景色?請你從詩人的角度,以“我看到了———”描述一下。
本詩傳神的描寫了北固山下綺麗的景色,首聯點明題目,詩人漫游在外,到北固山下,而要走的路還很遠,頸聯、頷聯寫水漲江闊、日生春暖,本是尋常的江南景色,但詩人以一個北方人的眼光來審視這司空見慣的景象,便觀賞出種種奇異的美。
(2)領會詩歌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于綠水之上,繼續(xù)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托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里人。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一句?說說理由。
重點引導到“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小結:這首詩寫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鄉(xiāng)愁。開頭寫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懷。次聯寫“潮平”、“風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闊大。三聯寫拂曉行船的情景,對仗隱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給人積級向上的藝術魅力。尾聯見雁思親,與首聯呼應。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昂H丈鷼堃?,江春入舊年”,不失詩苑奇葩,艷麗千秋。
五、背誦課文。
六、拓展閱讀:
師:那些四處漂泊的游子們,有的有家不能歸,有的有家不愿歸。遠離親人,異鄉(xiāng)獨居,遙望鄉(xiāng)關,悲從中來。那關山萬里的阻隔,那思念親人的感傷,那壯志未酬的失意,那窮愁潦倒的困窘,都化作了游子們的一滴思鄉(xiāng)淚?;掠卧谕獾奈娜?,往往是鄉(xiāng)愁的主力軍。他們有的功業(yè)未成,無顏見江東父老。有的雖功成名就,但忠孝不能兩全,念家思鄉(xiāng)也就在所難免了。
1、張籍有一首著名的詩《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迸c《次北固山下》從內容和體裁上比較異同。
2、同學們,你還能背出哪些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古詩句?
3、小結:從個人遭際上看,鄉(xiāng)愁無疑是令人同情的。而對于中國文學史來說,鄉(xiāng)愁曾經煥發(fā)出它持久而濃郁的芳香。今天,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早已消解了人們的鄉(xiāng)思,和由此帶來的痛苦。千里之遙,往往朝發(fā)夕至;相距萬里,可以直接對話。這是社會的一種進步,也是人類文明的發(fā)展。
除此古詩詞還有寫母愛、送別、愛國等題材。同學們,古代詩歌是我國文學藝術的瑰寶,我們要多背誦、多積累,在詩的海洋中暢游,使自己具有豐富的文學積淀,成為一個博學多識的人。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一、反復誦讀,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感受中國詩歌中的思鄉(xiāng)旋律,進行人文熏陶和情感教育;
二、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和再創(chuàng)造,再現詩歌中優(yōu)美和諧的畫面,體會即景抒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
理解全詩意思及詩中透露出來的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深切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據我了解,我們班不少同學都是來自外地,有的已離別家鄉(xiāng)多年,有的可能是今年才來到深圳;遠離家鄉(xiāng)的學子們,在夕陽西下的黃昏,在寂靜的長夜里,你們可有思念家鄉(xiāng),想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和朋友?我想不用你們回答,我已經知道答案了。是的,不僅你們,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曾在作客他鄉(xiāng)的日子里深切地思念著他們的故鄉(xiāng),并留下了不少千古傳誦的名篇,如我們都學過的李白的《靜夜思》,請同學們齊背一遍。其實,思鄉(xiāng)是中國文學的重要主題之一,無數的鄉(xiāng)愁陪伴著無數的詩人,同時無數的詩人創(chuàng)造了無數的鄉(xiāng)愁詩。鄉(xiāng)愁豐富了我們的情感世界,鄉(xiāng)愁詩豐富了我們的文學世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在旅途中思念家鄉(xiāng)的名篇——《次北固山下》,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人王灣的深情吟誦能否撥動你內心深處的那一根思鄉(xiāng)之弦。
二、解題及簡單介紹作者。
?。ù伪惫躺剑┳髡咄鯙?,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洛陽人,因為這首詩使我們記住了他的名字。
三、朗讀明義:
1、學生自由朗讀;
2、學生齊讀;
3、學生個別朗讀;
?。ㄖ笇Ю首x: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4、教師范讀;
5、參照注釋,同桌互譯詩句。(教師巡視,或參與一組)不能解決的難點在班上提出,由其他學生舉手回答。(全班分成兩組,互相提問,看哪組提的問題多,回答得好)
6、請同學講述詩歌內容。(請一位同學讀一句,同桌講述一句。要求保持原意,允許想象加工)
四、感悟抒情:
1、在理清詩歌思路,把握詩歌大意的基礎上,再次齊讀課文。
2、朗讀指導:把握“詩眼”(如“平”、“闊”、“正”、“懸”等)的重讀和韻腳響亮、悠長(如每句最后一個字);
3、四人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A、你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詩中描繪的景象嗎?
?。ㄌ崾荆褐v你最欣賞的一個畫面。旨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再現詩歌中描繪的優(yōu)美景象,進行美的熏陶和審美教育。)
B、這首詩哪些句子屬于寫景?哪一句直接抒情?這是一種什么寫作手法?(提示:前三聯寫景,后一聯直接抒情。即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C、詩人為什么會起思鄉(xiāng)之情?
?。ㄌ崾荆?、時間臨近春節(jié);2、看到大雁;3、古代交通不便,久不得歸。)
4、請將這首詩改寫成散文或現代詩,看誰改得好。(要求忠實于詩歌的同時要有自己的想象和特點。)
五、拓展達理:
正如我們開頭所說,思鄉(xiāng)是中國文學的主題之一,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曾留下思鄉(xiāng)名篇。我們來回憶一下,我們還學過哪些思鄉(xiāng)的詩歌?學生發(fā)言,并談自己的理解和體會。我們再來看一些其他的思鄉(xiāng)名句。
1、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重陽佳節(jié)剛過,我們來感受一下詩人在重陽節(jié)的時候的思想之情。
2、春風一夜吹鄉(xiāng)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夜里的春風吹動我歸鄉(xiāng)的夢,夢中的我又隨著春風回到故鄉(xiāng)洛陽。
3、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南岸,明月什么時候照著我返回家園?
作業(yè):課外搜集、閱讀其他的思鄉(xiāng)詩歌。
六、背誦體味: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后,主動背誦。
七、結束語:
鄉(xiāng)情、鄉(xiāng)愁時時陪伴著遠離故鄉(xiāng)的中國詩人,于是他們很自然地用生花妙筆寫下了一首首感情真摯、纏綿悱惻的思鄉(xiāng)詩歌,這些詩歌穿越千年,給我們傳達了一種永恒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憑著它們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構成了中國詩歌史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要去繼承這些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內涵。我們在一首歌曲中結束這堂課,請聽根據詩人于光中的同名詩歌譜成的歌曲《鄉(xiāng)愁》。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說明
在唐朝的詩人當中,王灣并不算一個出名的人物,然而《次北固山下》這首千古傳頌的名篇卻使他名垂青史。其中“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是多少年來備受稱贊的名句?!逗釉烙㈧`集》:“灣詞翰早著,為天下所稱最者不過一二。
游吳中作《江南意》詩云:‘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娙艘眩ㄒ裕﹣砩儆写司洹堁喙ㄕf)手提政正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边@里的《江南意》即此詩。
這首詩既寫了作者客游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情,又寫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博大胸襟。描繪了詩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景象;時近春節(jié),頭頂大雁,發(fā)出了“鄉(xiāng)書何處達”的感嘆。全詩意境優(yōu)美,情景交融,抒發(fā)了詩人旅居外地時深切的思鄉(xiāng)之情。
這首詩和其他四首詩歌共同組成了學生進入初中以來的第一篇古詩課文,這首詩的教學直接影響以后的古詩教學,對學生形成古詩欣賞習慣和把握欣賞方法有重要影響和示范作用,且涉及到中國詩歌中的一個母題——思鄉(xiāng),因此我覺得花一個課時來教學是值得的。
本班大部分學生是借讀生,相當一部分學生都是來自外地,對這種思鄉(xiāng)題材的詩歌按理說應該有著一定的生活經驗基礎;然而隨著當代交通、通訊手段等的發(fā)達,地球變成了地球村,現代人的鄉(xiāng)愁似乎沒那么強烈了。尤其對于十二、三歲的初一學生來說,要調動他們的個人情感體驗去體會作者那種深切的思鄉(xiāng)之情,并非一件易事。但畢竟不少學生有著這樣的生活經歷,因此盡量調動學生的個人情感體驗,設身處地地去理解詩人在詩中透露出來的思想感情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根據以上對教材、學生的分析,我確定了如下指導思想:以學生誦讀為基礎,通過對文本內容的感知、感受和感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教學過程以“思鄉(xiāng)”為主旨,緊緊抓住詩里流露出的思鄉(xiāng)情感這一中心,通過朗讀明義——感悟抒情——拓展達理——背誦體悟四個主要環(huán)節(jié),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及理進行學習活動,并由此而讓學生了解和感受中國詩歌的思鄉(xiāng)情感。
對于朗讀的設計,我采用了層進式的朗讀設計。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先是學生參照注釋自由朗讀,掃清淺顯障礙,然后通過齊讀和個別讀穿插朗讀指導,從字詞上、節(jié)奏上進行把握。在后面的各環(huán)節(jié)中,穿插各式各樣的朗讀,但要求逐漸提高,要求從情感上進行朗讀體悟。
不僅是朗讀,整個教學設計都是遵循這一原則進行設計的,尊重學生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從最初的明義,到最后的達理,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銜接緊密,過渡自然。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薄⒗斫庠姷膬热?,領會其中抒發(fā)的感情和表現的生活情趣。
2、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
?。?、學習一點詩的韻律知識。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味各首詩中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難點是作品中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領會。
?。?、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在熟讀的基礎上適當分析、點撥,加深對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中學生學一點優(yōu)秀的古代詩詞,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努力掌握一定數量的古代詩詞。今天,我們學習五首古代詩詞,主要是領會古人融情于景表達襟懷和講究煉字煉句亦即煉意的手法。
二、學習課文
1、解題:題目是什么意思?“滄?!钡摹皽妗弊衷趺唇忉??題目能不能換成“觀大海”?
明確:滄,是暗綠色?!皽婧!庇猩?,比“大?!毙蜗?,所以不能換。
2、教師范讀后學生誦讀。
?。场⒗斫鈨热荩?/p>
提問:開頭兩句交代了什么情況?“東臨碣石”的“臨”作何解釋?
明確:交代了作者所處的地方和來此的目的?!芭R”作“登臨”講。
提問:根據這個開頭我們可以判斷,下文將要寫什么內容了?
回答:寫觀海所見的情景。
提問:下文到哪一句為止是寫作者所見的情景?
回答:到“洪波涌起”為止。(如有同學答到“若出其里”為止,就要引導學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
提問: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有6句,所寫的內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是總寫全景,其中前一句寫海波動蕩,后一句寫山島巍然聳立。接著兩句寫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文“山島竦峙”展開。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表現了大海的雄偉氣勢?!昂椤?,大的意思。很明顯,這兩句是照應上文“水何澹澹”而寫的。這一層6句詩,結構非常嚴密,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心。
提問:“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寫什么內容?
明確: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運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里映上去的。很明顯,這不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他看到波濤洶涌的大海所產生的奇特想象。
啟發(fā):作者寫觀海的內容到這里結束了,我們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來回味一下:作者在詩中描繪了怎樣的景象?作者筆下的滄海有怎樣的特點?再聯系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我們想一想,詩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通過想象,我們不難體會,作者筆下的滄海氣勢雄偉,胸襟開闊。根據“閱讀提示”我們知道,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他剛剛平定烏桓,回師中原,這正是他躊躇滿志的時候。面對著波瀾壯闊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發(fā)了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天下的豪邁情懷。特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幾句詩,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來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解釋:最后兩句是一般的結束句。
?。础⒎治鲰嵚桑?/p>
本詩為四言樂府詩,韻腳為“峙”“起”“里”“志”等字,可見押的是“i”韻。
?。怠R讀、背誦。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律詩特點,讀出韻味。
2、理解詩歌內容,讀出情感。
3、品味意象,通過聯想,感悟情境。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內容,讀出情感。
【教學難點】
品味意象,通過聯想,感悟情境。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檢測預習,請學生們齊讀詩歌。(學生齊讀)
師:大家沒有讀錯字,節(jié)奏把握得還行。
二、了解學習目標。
幻燈片顯示學習目標:
1、了解律詩特點,讀出韻味。
2、理解詩歌內容,讀出情感。
3、品味意象,通過聯想,感悟意境。
(請一個學生大聲朗讀)
三、活動一:了解律詩,讀出韻味。
老師在黑板上板書一個“律”字,請學生們組詞。
生:律師、法律、嚴于律己……
師:《爾雅》中說:“律,法也?!甭傻谋玖x是規(guī)定和法度。律詩又稱格律詩,是中國古典詩歌中法度最為嚴謹的一種詩歌體裁。
幻燈片展示: 律詩的章法:篇有定字,句有定字。
字有定音,音分平仄。
?。ㄒ唬┢卸ㄗ?,句有定字:
師:請同學們齊讀律詩的章法。(學生齊讀)。律詩是“篇有定句”,大家以句號為單位,數一數律詩是幾句?
生:八句。
師:不錯,八句以上的律詩我們稱之為“排律”。“句有定字”,再請一個同學來理解“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
生:“五言律詩”就是每一句是五個字的律詩;“七言律詩”是指每一句是七個字的律詩。
師:“五言律詩”簡稱為“五律”;“七言律詩”簡稱為“七律”;他們八句分為四聯,請大家根據每一聯的名稱的意思,思考一下應該對應哪一聯,連連線。
幻燈片展示: 第一二句 尾聯
第三四句 首聯
第五六句 頸聯
第七八句 頷聯(頷:下巴)
?。▽W生回答:老師提示根據人身體的部位,由上到下的記憶: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師:現在我說哪一聯,你們快速的讀出詩中的句子。(師生共同完成活動:或齊答、或開火車。)
?。ǘ┳钟卸ㄒ?,音分平仄。
1、律詩的平仄:
師:“字有定音,音分平仄。”平仄是律詩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詩中有一套固定的平仄格式,八句中每一句的每一個字,該平該仄,必須逐字講究,古音和今音略有不同,大概可以這樣分:
幻燈片展示: 平聲:約為今音的一二聲 仄聲:約為今音的三四聲
例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師:平聲聲調漫長,有綿延之感;仄聲短促有力,含頓挫之意。請同學們在讀平聲時,延長聲調,一個平聲緩緩的晃一圈頭;讀一個仄聲時,晃半圈頭。我們用這種“搖頭晃腦法”把握韻律,還可以治療頸椎。(生笑)
(活動練習:老師搖頭晃腦的范讀首聯,學生各自模仿亦搖頭晃腦的讀,選一兩個讀得好的表演一下)
師:這樣平仄相間,形成了詩歌均勻而多變的節(jié)奏,抑揚頓挫,婉轉和諧,下面我們用“搖頭晃腦法”將這整首詩的平仄讀出來。大家看黑板的板書,為了方便大家區(qū)分把握平仄。老師用“─”表示平聲,用“│”表示的仄聲。
黑板板書展示: 客 路 青 山 外,行 舟 綠水 前。
│ │ ─ ─ │ ─ ─ │ │ ─
潮 平 兩 岸 闊,風 正 一 帆 懸。
─ ─ ─ │ │ │ │ │ ─ ─
海 日 生 殘 夜,江 春 入 舊 年。
│ │ ─ ─ │ ─ ─ │ │ ─
鄉(xiāng) 書 何 處 達,歸 雁 洛 陽 邊。
─ ─ ─ │ │ │ │ │ ─ ─
?。ɑ顒泳毩暎簩W生各自模仿亦搖頭晃腦的讀,老師搖頭晃腦的范讀,然后學生單個、齊讀表演。)
2、律詩的押韻:
師:律詩的音韻之美除了平仄婉轉和諧之外,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個字,都是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這叫押韻。
幻燈片展示: 押韻:全首詩通押一韻,通常壓平聲韻。
一三五七不論,二四六八分明
師:現在請同學們在詩歌中找出押了韻的韻腳字是哪些。
生:應該是:前、懸、年、邊。
師:看看韻腳字都在哪幾句上?
生:在第二、四、六、八上。
師:對的,這就是押韻的一個規(guī)律即:一三五七不論,二四六八分明。請同學們在讀韻腳字時,聲音適當的延長,這樣能使朗誦吟詠時,產生音韻和諧之感。
?。▽W生活動:學生先自己體會讀有韻腳字的詩句,然后加上平仄的“搖頭晃腦法”,一起齊讀詩歌。)
師:這一次的吟詠韻味十足,比課前的第一次讀得棒多了,但感覺仍缺少些情感。下面我們進入到今天的第二個活動。
四、活動二:理解詩意,讀出情感
1、談初讀感悟:
師:請同學們結合你的初讀感悟,思考一下這首詩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生: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師:很棒,你把詩歌的大致意思讀懂了。
2、知人論世:
師:讀詩還講究知人論世,請同學們閱讀下面的資料,并結合詩人的情感,思考詩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幻燈片展示: 王灣,唐代詩人,洛陽人。一生中,“嘗往來吳楚間”。寫這首詩時,詩人經過鎮(zhèn)江到江南一帶去。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詩人的形象:一個漂泊羈旅、思念家鄉(xiāng)的游子。
3、深入研讀:
師:請找出體現詩人漂泊外地、思念家鄉(xiāng)的字句,談談你的理解。
?。▽W生活動:學生小組交流討論,五分鐘后交流答案。)
生:“次”是停泊之意,題目的意思是作者暫時停泊在北固山下。
師:是啊,這僅僅是詩人旅途中的一個驛站,不是最后的港灣。
生:詩人在綠水之上乘著“行舟”,駛向青山之外的“客路”,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羈旅在外,車馬勞頓。
師:你言簡意賅,很好的詮釋了首聯的含義。
生:作者思念家鄉(xiāng),寫了一封“鄉(xiāng)書”,希望“歸雁”能夠幫他帶回洛陽。
師:“鴻雁傳書”是古詩歌中經常用的典故,同學們要把“歸雁”和“小燕子”這兩個“yàn”字區(qū)分開來。
師:這首詩寫于什么時候?哪一句詩點明了寫作的時令?
生:“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結合注釋看,這首詩應該是寫于年末春初,黎明之前。
師:是啊,這個時候一般的人家都是親人團聚,其樂融融。而詩人卻孤身漂泊在外,且時序交替,匆匆不可待,怎叫人不頓生思鄉(xiāng)之情?
五、活動三:品味意象,聯想意境。
1、師:詩歌一般來說是“詩中有畫”,你覺得哪一聯最有畫面感?
?。▽W生七嘴八舌的回答,用簡單的語言勾勒詩歌的圖畫。)
2、師:現在請發(fā)揮你的想象,描述“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情景。
生:江面潮水漲起來了,風吹著船帆鼓鼓的。
師:是這樣的嗎?同學們,要描述詩歌的情景,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首先,請同學們找出這句詩寫了哪些景物?
生:潮、兩岸、風、帆
師:根據詩人的描述,想象一下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回答,老師點撥:兩岸闊是潮平的結果,我們可以感悟到潮水涌漲,江水浩渺。風 “正”, “正”應該理解為“和、順”,微風和順;帆“懸”,“懸”是端端直直的高掛著,可見波平浪靜。
師:那么看到這樣的景物,詩人的心情會是怎樣?
生:應該是心胸開闊,心情愉快。
師:對的,這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3、總結提升:
師:現在,我們歸納總結,如何品味詩歌意象,描繪情景。
幻燈片展示: 品味詩歌意象,描繪情景
第一步:找景物——品特點——悟情感
第二步:發(fā)揮想象,綴連成文。
六、學以致用:(課后作業(yè))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1、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發(fā)揮你的想象,描繪頷聯的情景。
七、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三個活動,吟詠詩歌的韻味,品味詩歌的`情景,有方法,有規(guī)律,希望同學們能將所學,應用到以后的詩歌學習中去,謝謝大家!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 理解詩歌的內容,領會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2、 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和譴詞造句的妙處。
3、 繼續(xù)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重難點分析:
1、 頸聯中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2、 本詩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以言志”,確實,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不會吟詩,意味著在任何社交場合你都無法表達自己的愿望,因為所有的人都必須吟唱《詩經》中的詩句來和對方交流。因此,在詩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詩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在唐朝,這種傳統(tǒng)的表現形式一般以抒發(fā)詩人的情感、志向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講究理趣的詩歌,所以這種古已有之的傳統(tǒng)就主要體現于詩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上了。
我們小學早已學過的《登鸛雀樓》就有很深的寓意。(幻燈片1:河、樓、太陽等。文字:《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保┱l來說說這首詩所包含的哲理含義?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這里蘊含著這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想要看得更遠,那么他必須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首千古傳頌的蘊含深刻哲理的詩。(幻燈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文字:《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音樂:隕。旋律:悠揚古典。)讓我們合著悠揚的音樂一起來朗讀這首詩吧。
二、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在學習詩歌之前,應先了解有關詩歌的常識。通常所說的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唐代以前出現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古體詩。如《觀滄海》。而把唐朝新出現的律詩、絕句叫近體詩。如《錢塘湖春行》就是律詩,《登鸛雀樓》就是絕句。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規(guī)定有三(《錢塘湖春行》中幻燈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為四聯,中間兩聯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保?/p>
以《次北固山下》為例說明:(幻燈片2重現,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聯:(1)客路青山外, (2)行舟綠水前。
頷聯:(3)潮平兩岸闊, (4)風正一帆懸?!獙ε悸?/p>
頸聯:(5)海日生殘夜, (6)江春入舊年。——對偶聯
尾聯:(7)鄉(xiāng)書何處達? (8)歸雁洛陽邊。
三、鑒賞詩句
1、 同學們先自己將這首詩朗讀幾遍,體會一下詩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說一說你的感覺。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七言律詩。詩人王灣因長江的風景引起旅途的鄉(xiāng)愁,它既寫了作者客游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愁,又寫出來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和博大的胸襟。
2、 如果說這首詩寫了羈旅之愁,在首聯中有沒有體現?
分析:首聯以對偶句發(fā)端,寫詩人乘舟正朝著眼前的“綠水”前進,駛進“青山”駛向“青山”之外的遙遠的客路(幻燈片3:小舟緩緩前行,周圍是綠水青山。文字:“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此聯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
3、 此聯寫的是什么?古來很多人稱贊這兩句詩氣勢逼人,意境豪闊,你的感覺怎樣?
分析:此聯寫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齊了,船上之人的視野也隨之開闊?!俺逼絻砂堕煛保@一句寫的恢弘闊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懸”是端端正正地高掛著的樣子,可見這是風順且和,這樣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穩(wěn)航行,也是因為此地的長江正是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的時候。
4、 從字面上看,頷聯所寫之景全是大景致,似乎表現的是寬闊博大的情感,那么怎么理解此聯與首聯的聯系?
分析: 此聯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構圖,我們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來表現這一聯詩所寫的景致,也許你就能理解了。如果我們將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景色看成一幅畫,那么這副畫的構圖如下:因為“潮”水漲滿,幾乎平了兩岸,所以其實可以將“潮”與“岸”看成一條水平面,而這就是這副畫中的主體——“面”,它幾乎占據了畫面的絕大部分(幻燈片4,文字:“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眻D片:出現江水和兩岸);而“帆”其實是一葉扁舟,由于風的順和正,所以帆取直線造型,不過這一條直線在茫茫大江中只能算一個點(幻燈片4:出現懸著的帆)。同學們可以嘗試想象,詩人正在這艘船上,他倚*著船欄,極目遠眺,四周全是一片江水,浩浩蕩蕩,茫無際涯,岸在很遠的地方,而家鄉(xiāng)更是杳無音訊,越發(fā)覺得自己在這個世間的渺小了,怎能不產生思家戀鄉(xiāng)的漂泊之感呢?
5、 最耐人尋味的是頸聯,這一聯詩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哲理呢?
分析:此時詩人想起正值歲暮臘殘之時,而連夜行舟,天邊太陽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無限感慨。明代胡應麟說“海日”一聯“形容景物,絕妙千古”:當殘夜將盡未盡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幻燈片5:紅日從江上升起,岸邊有發(fā)芽的枯枝或其他表示春意的景物。文字:“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保?。“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這兩句還妙在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6、 尾聯是否與思鄉(xiāng)有關?
分析:此聯既是最后一聯,則必須既總結全詩,呼應開頭,又必須要留有余地,讓人讀完后浮想聯翩,余味無窮。此聯正是如此。這里寫的是一群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是要經過洛陽的啊?。ɑ脽羝?中增加飛行的雁行。文字:“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保┰娙讼肫鹆恕把阕銈鲿钡膫髡f,還是托雁兒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里的人吧。這兩句緊承第三聯而來,遙應首聯,使全篇都籠罩在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的愁緒中。
四、總結
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詩,在這堂課的最后,讓我們在隕的美妙音樂聲中,背誦這首詩吧?。ㄔ撜n文封面出現,背景音樂是隕的樂曲)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合集6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