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說課稿6篇(高中說課稿模板),供大家參閱。

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我要說課的題目是《構(gòu)建科學殿堂的巨匠》,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情,說教學過程,說課后反思五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 說教材
1教材地位
世界近代史是資本主義制度產(chǎn)生,確立和發(fā)展的歷史,這一時期,不但是經(jīng)濟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且在政治制度和思想理論上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科學技術及思想文化上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全面發(fā)展與進步的新時代。
《構(gòu)建科學殿堂的巨匠》第四單元的重要一課,主要講授的是這一時期涌現(xiàn)出的科學巨匠,他們的成果之豐碩,影響之深遠都是空前的,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現(xiàn)代科學之父”牛頓以及他的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和牛頓三大定律。
2.掌握達爾文的生平事跡以及他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提出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觀點。
3.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是人類文化寶庫中極為重要的成果。
過程與方法
1.通過上網(wǎng)或查閱圖書等方式,搜集牛頓、達爾文和愛因斯坦等人的資料。
2.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介紹三位科學家的事跡,增加學生對這些科學家的認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對牛頓、達爾文和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科學成就的了解,使學生樹立繼承和發(fā)展人類優(yōu)秀文化成果的觀念,以及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
2.通過閱讀牛頓、達爾文和愛因斯坦的名言,學習這些科學家的謙虛、勤奮、珍惜時間等可貴精神,確立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牛頓、達爾文和愛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
教學難點: 如何認識科學家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
二 說教法
本課屬于科技文化史內(nèi)容,學生通過物理課、生物課的學習或閱讀課外讀物對牛頓、達爾文和愛因斯坦這些科學家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牛頓、達爾文和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成就是有專業(yè)性的。要想通過一節(jié)課的時間將其講清、講透,既不可能,也不是課標所要求的,因此可以為了調(diào)動學生用已知知識來學習未知,加深記憶.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老師可以更多的向?qū)W生展示關于幾位科學家的文字、圖片、視頻資料,使三位科學家的故事更加形象、直觀、具體。
三 說學情
經(jīng)過了兩年多歷史課的學習,學生們已經(jīng)逐步掌握了學習歷史的方法,培養(yǎng)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更善于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對于世界史,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是很濃厚的,教師應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課前預習布置,指導學生獨立搜集、整理和運用歷史資料,并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式來展現(xiàn)自己的學習成果。
四 說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九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接觸了物理生物化學這些科目,知道了一些科學家,所以我采用復習導入的方式,那個學生說一說都知道哪些科學家,用舊知引入新知。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科學的殿堂,領略一下科學巨匠們的風采,讀讀他們的故事。
2 新授過程
(1)明確教學目標,學生了解重難點,做到有的放矢
(2)關于主要三位科學家牛頓、達爾文和愛因斯坦的成就,我設置了一張繪制有科學殿堂的幻燈片,走進科學殿堂有紅、黃、藍三扇門,每扇門對應一位科學家,學生可任選一扇門打開。
(3)學生隨機選擇打開任一扇門,關于科學家的成就,教師出示圖片,視頻,文字等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學生講故事、舉例子、閱讀名人名言、體會科學家的高尚品質(zhì)和精神,教師引申,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科學家對于社會發(fā)展的推動作用。
?。?)除了這三位著名的科學家之外,近代科學文化史上還有其他領域的代表人物,要求學生閱讀教材小字,完成知識表格。
3 課堂小結(jié)
正是因為這些科學家的杰出貢獻,才使人類從中世紀的宗教神學中解放出來,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科研的新時代,共同構(gòu)建了改變?nèi)祟惾祟惷\的科學殿堂。
4 課后作業(yè)
?。?)通過對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學習,比較一下他們身上還有那些你不具備的素質(zhì)。
?。?)《成長資源》第23課基礎知識梳理
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是38號參賽選手。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觀舞記》,這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九課,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主要選的是反映文化藝術方面的文章,而本課則是在學習過《社戲》、《安塞腰鼓》、《竹影》之后的一篇課文,它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一篇散文,本文以對卡拉瑪姐妹的贊美之情為感情線索,通過生動細膩的描繪,把異國的文化風情形象地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表達作者對卡拉瑪姐妹高超舞技的由衷贊美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三個層面:
1、知識目標:通過自主學習,積累本課中出現(xiàn)的生字詞,如“靜穆”、“惆悵”、“顰蹙”、“粲然”等;
2、情感目標:通過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標:要在本課的學習中,感受優(yōu)美的舞蹈藝術,提高審美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我認為本課教學重點應為:“欣賞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描寫?!?/p>
教學難點:通過反復吟詠作者觀舞后的感受,初步培養(yǎng)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四、說教法學法:
本課仍然采用我一直以來慣用的清怡中學的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法,即“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點撥”、“盤點收獲”、“達標測試”,對于學生來說,以導學案為載體,根據(jù)設計好的由淺入深的問題進行提前預習,這樣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而且在課堂上又能充分發(fā)揮小組的作用,把不太理解的問題放在課堂上通過相互解答,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1、導入:本課的導入,我采用的是多媒體播放印度舞蹈的形式,給學生以清新直觀的感受,在播放之前先給學生提出要求:細心地觀察,而后談談自己的感受,再引出本文。這樣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共鳴,對舞蹈藝術有初步的感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明確目標:本課的學習目標在導學案上有清晰地呈現(xiàn),在上課的時候,只用讓班長再一次宣讀,進一步地明確即可。
3、自主學習: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有:作者、生字詞、整體感知三部分的內(nèi)容,都是由學生在導學案上獨立完成。作者簡介,可以由學生查找資料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同學們之間相互補充,最后強調(diào)需要識記的部分。生字詞是在學生自讀課文時自行解決,整體感知的問題可設計為:文中哪一部分是正面描寫卡拉瑪姐妹的舞蹈的?在作者看這是一種怎樣的美?設計此題的目的,一是把握文章的結(jié)構(gòu),二是找出文中的關鍵詞句:“但是我愿意努力說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飛動的‘美’”。
4、合作交流:本環(huán)節(jié)著重于小組間的合作,充分發(fā)揮小組長的作用,組織安排學生進行學習,根據(jù)導學案上提供的由淺入深的問題進行探究,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小組內(nèi)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稍后在班內(nèi)進行解決,可以在展示點撥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相互質(zhì)疑、相互解答,只要班內(nèi)有一名學生能夠解答,教師便退居其次。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問題有:
(1)在文中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自己觀舞后的感受的?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
?。?)文中哪些語句表現(xiàn)了兩姐妹的優(yōu)美的舞蹈?找出來,讀一讀。
?。?)你認為兩姐妹的舞蹈美在哪里?
?。?)她們?yōu)槭裁茨鼙硌莩鲞@么優(yōu)美的舞蹈?通過這幾個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品味優(yōu)美的舞蹈藝術和精妙絕倫的語言藝術,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深入各小組參與其中。
5、展示點撥: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對小組內(nèi)沒有解決的問題在班里進行交流,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質(zhì)疑或解惑,這樣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有展示的機會,教師采用小組計分的方式,激勵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
6、盤點收獲: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對本課的知識進行小結(jié),可以從不同的方面論述自己在本節(jié)課中的收獲,或多或少、或深或淺,只要敢于表達,便是可貴之處。
7、達標測試,本環(huán)節(jié)的內(nèi)容在導學案上有顯示,學生在課堂的結(jié)束前獨立完成,而后由小組長對本小組的學生的題目進行收集、整理,并進行及時反饋,達到堂堂清、人人清的理想效果。題目緊扣目標,是對本節(jié)課主要內(nèi)容的檢測,要求人人達標。
六、說板書設計:
本節(jié)課為自讀課,在以導學案為載體,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展現(xiàn)本課的思路,讓學生更清晰地認識本課的內(nèi)容,在展示點撥的同時,邊點撥邊板書,設計如下:
服飾
飛動的美 身體 心靈之舞
神態(tài)
說課稿3
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nèi)容 本課題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第三節(jié)內(nèi)容。學生在學完“細胞”以及理解“新陳代謝與酶”、“新陳代謝與ATP”知識后,轉(zhuǎn)入難度較大的“光合作用”學習,從生物界看,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質(zhì)代謝和能量代謝,是學生學習呼吸作用、生態(tài)系統(tǒng)等內(nèi)容的基礎。
2.教材地位及作用 “光合作用”一節(jié)在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以及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zhì)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義務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經(jīng)講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礎知識,安排了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本節(jié)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入地從產(chǎn)物到場所等方面講述了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過程的幾個著名實驗,讓學生學會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并且講述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和意義等。目的是使學生不僅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了解光合作用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意義,懂得探索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初步學會提取、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不斷探求新知識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史②葉綠體中的色素③光合作用的過程④光合作用的意義
(2)能力目標: ①通過研究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過程和方法,使學生能夠體會和認識科學研究的過程,并初步學會具體的科學研究思路和方法。 ②通過觀察、設計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 ③通過運用物理和化學知識理解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zhì)和能量的變化過程,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能力以及學科間知識的綜合能力。 ④通過學生總結(jié)歸納光合作用過程中的主要反應以及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大階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jié)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①通過體驗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過程,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們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 ②通過對光合作用意義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生物進化的辯證觀點以及珍愛自然、珍愛綠色、珍愛生命的思想意識。
4.教學重點
?。?)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實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依據(jù):科學實驗方法的教育是理科綜合考試的目標(設計和完成實驗能力),也符合新課程標準。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是探究性學習的載體之一。
?。?)光合作用的過程和意義 依據(jù):①光合作用過程是本課題的核心內(nèi)容。學生只有認識了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的過程,才能理解光能、ATP分子中活躍的化學能到糖類等有機物分子中的穩(wěn)定的化學能這一轉(zhuǎn)移過程,掌握光合作用的能量和物質(zhì)變化的本質(zhì)。使學生對光合作用的認識水平,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生只有知道光合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才能理解內(nèi)外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才能進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光合效率的途徑,提高農(nóng)業(yè)產(chǎn)量的技術。因此,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是深入聯(lián)系生產(chǎn)實際的理論基礎。②通過光合作用意義的教學,可使學生理解當今世界面臨的糧食、能源、環(huán)境污染等重大問題的解決與研究光合作用的關系。知道人類需要的農(nóng)產(chǎn)品,歸根到底要靠光合作用去生產(chǎn)。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應該把培養(yǎng)高效應的農(nóng)作物品種,發(fā)明提高農(nóng)作物充分利用光能的時間、空間的技術等途徑作為研究方向;知道增加植被面積和質(zhì)量,是改善環(huán)境的有效途徑等。這些是學生必備的科學素養(yǎng)。因此,光合作用的意義,是培養(yǎng)學生關心生物科學及發(fā)展,關心社會問題解決等意識的好材料,應充分利用。
說課稿4
一、 說教材
二、 本教材選用人美版六年級下冊美術教材第十一課內(nèi)容,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領域。編輯本課的目的旨在引導學生了解裝飾柱在生活中的運用。理解美的設計來自于生活中的需要。了解建筑中柱形裝飾的功能、和其文化、歷史淵源。學會用所學知識裝扮生活,陶冶情操。
二、說目標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共同完成創(chuàng)意的能力,
培養(yǎng)其團隊精神。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設
計,提高學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發(fā)審美情
趣。
技能目標:了解裝飾柱的功能與作用,學習裝飾柱的設
計、制作方法與步驟。能小組合作完成裝飾
柱作品。
三、說重點、難點
解裝飾柱的設計要素,即柱體造型和裝飾紋樣
作品的新穎、美觀和實用
四、教學準備:
彩卡、剪刀、雙面膠、從前美術課上完成的設計作業(yè)等。
五、教學時間:
1課時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對比導入,分析裝飾柱的材質(zhì)與制作方法。
1雅典衛(wèi)城六女神柱照片,提示學生對比照片中柱子造型的區(qū)別。(一個是單純的立柱,一個是有立柱功能的裝飾柱)
2、古希臘人為什么要這樣設計柱子呢?(美觀、表達崇敬之心)
教師總結(jié)得出:古人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柱子除了承重還有很強的裝飾功能,它們不僅美化生活還能表達一定的寓意。 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對象就是裝飾柱。出示課題 裝飾柱。
3、回憶你所見過的裝飾柱、分析它的材質(zhì)與裝飾方法。 材質(zhì)裝飾方法
學生很可能答巖石 浮雕
木材 圓雕 彩繪
4、學生匯報自己搜集的裝飾柱相關資料。
教師播放其他裝飾柱圖片和學生一同分析其所用材質(zhì)與制作方法。
填表總結(jié)共性: 材料主要是木材和石材
裝飾方法主要是圓雕、浮雕和彩繪。
裝飾紋樣主要有云龍紋、花卉紋、瑞獸紋等。
二、學生作品鑒賞
1、分析書學生作品用材料。
他們在制作裝飾柱的時候怎么不用木材和石材呢?(時間不容許、技術不到位。)
他們用了什么替代品?你還能想到什么他們沒有用到的材料?(泥、面、胡蘿卜、卷筒紙芯)
三、基本型加減法
我們也找來了這么多的材料,怎么將它們組合起來呢? 老師來教你一招,叫“基本型加減法”
1、了解柱體基本形 (圓柱和棱柱)
2、加法(在基本型上添加裝飾品 如繪畫、剪紙、彩球、臉譜、掛盤等)
?。?、減法(在基本型上剪刻紋樣,使其出現(xiàn)雕刻或鏤空的效果)
四、作業(yè)提示:以小組為單位創(chuàng)作一個獨特的裝飾柱。 步驟:
1、欣賞書中作品,分析其設計主題,討論你們的設計主題 要求明確。如以環(huán)保為主題設計、以春節(jié)為主題設計
2、根據(jù)主題選擇材料。
3、分工合作,組合完成。
五、評價展示
推選組員將裝飾柱到講臺上展示,讓大家評說。(自評互評結(jié)合)
說說主題、材質(zhì)、設計和組合方面的優(yōu)點;提出改進意見。
六、拓展延伸
同學們的柱子制作得很好,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像柱子一樣勇于承受壓力,每一個人都能成為頂天立地的頂梁柱。
劉芳
20xx年六月
說課稿5
大綱對高中階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如下:
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見附錄一)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nèi)容和思想傾向。
《觸龍說趙太后》是《戰(zhàn)國策》里一篇表現(xiàn)了高超的語言藝術的文章。層層遞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本文最大的特點。根據(jù)大綱的要求,結(jié)合本文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及重要的句子
2、分析本文層層遞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語言藝術
3、語言藝術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意義。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及難點。據(jù)此原則,我確立本文重點和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1、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及重要的句子
教學難點:2、分析本文層層遞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語言藝術
3、語言藝術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意義。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呢?根據(jù)大綱要求和學生學情,要遵循兩個原則:一、以誦讀為主線貫穿本課的教學,掌握主要實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二、在誦讀基礎上,師生共同討論鑒賞,重在點撥。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膠片展示)
趙威后問齊使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悅,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這段文字中,趙威后問得言之鑿鑿,步步緊逼;齊使者則狼狽不堪,囁噓語塞。這充分表現(xiàn)出了趙威后作為政治家的遠見卓識。正因如此,趙太后才會名垂青竹帛,聲施后世。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趙威后也并非至圣至賢之人,她也曾固執(zhí)任性,蠻橫專斷。也曾以溺子之私,置國家危亡于不顧。至此國家生死存亡之際,誰又能挽狂瀾于既然倒,撐大廈于將傾呢?我們今天學習了《觸龍說趙太后》之后,就會認識這位滄海橫流,顯出英雄本色的老人。
二、齊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難句舉釋(面上展開)
將學生分成三組,第一組負責1-2節(jié),第二組負責3節(jié),第三組負責4-5節(jié)。結(jié)合注釋分組翻譯,找出難句相互討論,討論不決,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如此,教師重在點撥省時省力,學生積極參與,手腦并用。
2、掌握重要實詞(點上突破)
獨立完成課后練習(二)“質(zhì)”“及”“甚”“少”“異”“為”??煞纸M展開競賽,提高課堂效率。
3、完成課后練習三,了解文言文中的敬詞與謙詞
三、復述課文,培養(yǎng)表達能力
先讓學生再次快速瀏覽課文,然后點名要求學生復述課文的主要情節(jié) 。這樣就能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意概括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可謂一舉兩得。
四、三讀課文,體味文章妙處
學生朗讀課文,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處,為下節(jié)課鑒賞評價奠定基礎。這一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因為學生通過朗讀固然能體味到文章的一些精妙之處,但也會遇到疑難,產(chǎn)生疑惑,學生的學習心理就會處于焦慮狀態(tài),迫切需要解疑答惑。于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教師解疑答惑也就水到渠成。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字詞難句,鞏固所學內(nèi)容(膠片展示)
1、下列各句中加線字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 B、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
C、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 D、乃自強步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奉厚而無勞 B、少益耆食
C、祝曰:"必勿使反。" D、太后之色稍解
3、下列句中加線字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A、念悲其遠也 B、趙王之子孫侯者
C、其繼有在者乎? D、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E、祭祀必祝之
F、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
4、對下列句中加線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太后之色少解 (顏色) B、曾不能疾走 (竟)
C、婦人異甚 (差異) D、持其踵為之泣 (大聲哭)
二、分角色朗讀,進行賞析品位
分角色朗讀能讓學生進入特定的語言情境,進入特定的角色,領悟觸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高超的語言藝術,并能激活課堂氣氛,發(fā)掘?qū)W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教師結(jié)合課后練習一,引導學生賞析觸龍由遠及近,迂回包抄說服太后的策略。教師拋出問題:觸龍是通過幾個回合讓太后入轂的?都采用了哪些策略?然后師生共同討論賞析。
1、敘家常,緩和氣氛
“入而徐趨,至而致謝”--年邁羸弱,老態(tài)龍鐘
自訴病苦之況--引起太后憐憫之心
問候飲食起居--以士關心同情
如此將心比心,趙威后心頭的堅冰開始融化,心靈之門已經(jīng)開啟??磥?,觸龍確實深諳太后此時的心理?!白约核懒苏煞颍瑖乙粩傋邮虑榈戎约喝ゲ傩奶幚?,偏偏最心愛的小兒子又成了關鍵人物,外交上強國……出兵侵略自己的國家,危及自己的政權(quán),而盟國的條件又如此苛刻;內(nèi)政上,盡管自己掌了權(quán),可大臣們并不體諒自己,一味‘強諫’,把局面搞得很僵?!贝藭r趙太后可謂滿腹委屈,迫切需要體貼安慰。觸龍經(jīng)過敘寒溫,話家常,讓趙太后感到到底還是年老舊臣體貼自己,從而解除了太后的精神武裝,緩和了緊張的氣氛,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為下一步進諫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2、談幼子,托及身后(誘敵深入)
盡管打破對峙,氣氛雖有所緩和,但深談時機仍未成熟,所以觸龍便“王顧左右而言它”,提出讓幼子舒褀“補黑衣之數(shù)”??删蛣萏釂枺骸坝|龍此舉目的何在?引導學生討論,明確觸龍此舉意在引起太后的錯覺:一、這老家伙竟然也為幼子走后門,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二、這老家伙竟然也那么疼愛幼子,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并且觸龍還說:“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用自己的愛子之情翻轉(zhuǎn)來引起太后的關注與同情,引出太后的愛子之情,從而引起太后的情感共鳴。這就使太后進一步放松了警惕,而且還把左師公引為知音同調(diào)。談話已經(jīng)觸及矛盾本身,而太后卻渾然不覺,這就是左師公的高明之處。
3、談燕后,辨明愛法(避實就虛)
按照常理,下文該談及長安君了吧,誰知卻不然,左師公反而談起了燕后,而且故意強調(diào)太后愛燕后甚于長安君。左師公的一番陳詞有著極為豐富的內(nèi)涵:一、太后對自己的女兒的前途考慮長遠;二、太后是深明大義的;三、事實證明,疼愛子女并非一味溺愛。就太后來說,也有不溺愛的時候:既有不溺愛的方式方法,更有不溺愛的對象。四、太后對燕后并非沒有親子之情,只是從長遠考慮,讓理智戰(zhàn)勝了感情。這一番陳詞,表面上大談燕后之事,實際上是借客形主,與溺愛長安君形成鮮明對比。凡此種種,無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從而摧垮了太后的精神防線。
4、話今昔,點明后果(單刀直入)
行文至此,似乎應該觸及問題的本質(zhì),但作者仍欲擒故縱,非但沒有提及長安君,反而把筆蕩開,這不禁讓人感到納悶?左師公從三家分晉說及諸侯各國,話題越說越遠,范圍越來越大,但扣題也越來越緊。這番話看似漫無邊際,實則步步緊逼。左師公“從廣泛的舉例中得出了一條必然規(guī)律:作為諸侯國的統(tǒng)治者,為國君的如果不讓他的子孫為國家出力,只是坐享其成,利用其特權(quán)享受揮霍……那他(子孫)遲早會喪失封爵和土地,被剝奪特權(quán)……甚至觸犯刑律,斷絕子嗣。”至此左師公便單刀直入,指出昔之諸侯如此,今日太后亦然。太后正在溺愛長安君,過分的溺愛只能斷送長安君的錦繡前程。反之,如果讓長安君“有功于國”,那么將來他就能在趙國站穩(wěn)腳跟,飛黃騰達。通過對比,其中利害,孰輕孰重,判然分明。趙太后雖然一時糊涂,但聽到當頭棒喝,又怎能不猛然警???文章由遠及近,層層深入,從冰凍三尺到堅冰消融,從溪流潺潺到波濤洶涌,可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5、以《古文觀止》總評作結(jié)
左師悟太后,句句閑情,步步閑情。又妙在從婦人情性體貼出來。便借燕后反襯長安君,危詞警動,便爾易入。老臣一片苦心,誠則生巧。至今讀之,猶覺天花滿目,又何怪當日太后之欣然聽受也。
三、自讀(第)三節(jié),完成背誦任務
文言文誦讀不僅可以積累相關的文言知識,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不僅可以讓學生體驗作品的情感,更可以讓學生接受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從而“提高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文化品位”。誦讀感悟,至關重要!
四、借古鑒今,培養(yǎng)寫作能力
1、由趙太后溺愛幼子所想到的。
2、談左師公的語言藝術在現(xiàn)實中的意義。
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人教版第十二冊第三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這個小女孩又冷又餓,在臨死前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種種幻象。這種種幻象與她饑寒交迫的現(xiàn)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徒生通過這個通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
2.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設計。因而根據(jù)本科教材的特點和《標準》的要求,制定以下目標:
課時目標:1.認真閱讀課文,能說出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燃火柴以后,她看到了什么;我們從中可以體會到什么。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學重點和難點
?、耪J真閱讀課文,能跟同學們一起討論課后的三個問題;
?、颇苷页稣n文中使自己感動的地方,并且說說自己的體會。
二.說教法、學法
傳統(tǒng)的教學結(jié)構(gòu),局限于實現(xiàn)引導學生理解教材,掌握和鞏固知識的近期目標,而現(xiàn)代化教學結(jié)構(gòu)的目的,在有效地實現(xiàn)此種近期目標的同時,更追求培養(yǎng)學生探索、創(chuàng)造精神,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開發(fā)學生潛在的智能,增進民主和競爭意識的遠期教學目標,實現(xiàn)知識教育和發(fā)展教育的雙重價值,為此,本課教學主要采ó ;自學求索型 ;的課堂結(jié)構(gòu),并輔以“情境教學法”。
1.自學求求索型,課堂結(jié)構(gòu):
課堂以學生自我活動為中心,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積累參與討論、交流、歸納、激活學生的內(nèi)在動因,挖掘?qū)W生的學習潛能。教師變繁瑣的“講”和“問”為適時的“啟”和“導”,變牽著學生走為服務于學生;學生變被動的“聽”和“答”為主動的“說”和“思”,變少數(shù)人的發(fā)言表演為人人參與的主動學習。
2.情境教學法
崔巒同志說過:“在一定情境之中訓練語言事半功倍?!苯虒W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鄙虾谜Z文課首先要通過有效的調(diào)節(jié)方式,深化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三.說程序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導入語:〔出示小女孩死去的圖片〕同學們,請看這張照片:在新年的太陽升起來的時候,一位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她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但是她已經(jīng)凍死了,手里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如果你發(fā)現(xiàn)了她,你會說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同學們你們真有愛心、同情心,但是在十九世紀的丹麥,就在這小女孩去世的第二天清晨,當時也有人發(fā)現(xiàn)了她,請看他們是怎么說的……〔出示句×;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 ;〕〔在學生談感受時,老師相機介紹背景〕
二.整體感知,明確目標
過渡語:就在人群中,有一個人也和大家一樣非常同情小女孩,他通過自己的想象寫下了一篇童話故事……(學生齊讀課題--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同情心)
你們愿意再一次快速地讀課文嗎?讀后還要有話要說:
〔投影題目〕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火柴后,她看到了什么?你從中可以體會到什么?
〔學生個體--小組--匯報〕
板書:現(xiàn)實:寒冷、饑餓、沒有歡樂、沒有愛
幻想:火爐、烤鵝、圣誕樹、奶 奶
小女孩為什么會有這些幻想?
小結(jié):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晚上又冷又餓,極度孤獨,無家可歸,于是就在臨死之前產(chǎn)生了與自己需要密切相關的幻景,而她做了什么,想到什么有誰知道呢?這些只是作者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進行的合理的想象,是符合當時的情況的。我們寫作文,也要學習這種方法,在把事實寫清楚的基礎上,以事實為依據(jù),展開合理的想象,把想到的也寫下來,使更具體,更感人。
三.理解課文,分層達標
過渡語:作者寄予對小女孩無限的同情,這在課文中充分體現(xiàn)了出來。中有許多讓我們感動的句子,〔出示學法〕其中有一些最能體現(xiàn)小女孩生活悲慘的,你們愿意把它找出來,再通過感情朗讀與大家一起分享嗎?
(讀課文--找句子--談體會--感情讀)
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a.她敢從成把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
?。ㄋ桓也粱鸩?,因為要靠賣火柴來維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會打她,“終于”一次說明她經(jīng)過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她實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
指導朗讀:讀出矛盾的語氣。
b.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
?。ā皽嘏笔遣寥蓟鸩窈蠼o小女孩帶來的感覺;“奇異”看出小女孩處于饑寒交迫的極度虛弱中,從真實的感覺逐漸變成了幻覺的狀態(tài),因而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幻想。)
指導朗讀。
c.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ā摆s緊”、“一大把”可以體會到,小女孩見到奶奶時的心情是多么激動,留住奶奶的心情是多么急切。)
指導朗讀。
d.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ā皼]有饑餓,沒有寒冷,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就是死亡,就是離開這個世界。這句話說明,小女孩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痛苦;死了才能擺脫寒冷,擺脫饑餓,擺脫痛苦??梢娦∨⑹挚蓱z和悲慘,可見社會的黑暗與不公。)
指導朗讀。
e.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板書:悲慘結(jié)局:凍死了。)
?。ā皟扇t”說明小女孩時凍死的; “微笑”說明她死時沒有感到痛苦,是在幻象的幸福和歡樂中死去的?;孟牒同F(xiàn)實,死亡與微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其悲慘,引發(fā)人們的同情。)
指導朗讀。
f.“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人們說。
?。◤娜藗兊脑捴锌梢钥闯鋈藗儾⒉魂P心小女孩。)
指導朗讀。
g.誰也不知道她曾經(jīng)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ǖ谝粋€“幸福”:小女孩臨死時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許多美麗的東西的幻覺中死去的;
第二個“幸?!保盒∨⑺懒司托腋A?,就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了。
真正含義是受罪與死亡,透過這兩個“幸福”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悲憤心情,感受到她對勞苦人民給予的深深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的強烈不滿。)
指導朗讀。
四.小結(jié)結(jié)束
小結(jié)語:(與板書結(jié)合)從剛才同學們的朗讀中,老師也確實體會到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和大家對她的同情。有一位叫劉倩倩的同學讀了這個催人淚下的童話故事以后寫了一首詩,獲得國際兒童詩金獎,原因是她富有愛心,寫得感情真摯,值得讀一讀,請大家也來感受一下。(幻示)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媽媽給我兩塊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個。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爸爸給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
我選出了最美的一頁,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晚上,我把他們放在床頭邊,
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
把棉衣給她擋風寒,
在一塊唱那最美麗的歌。
你們想知道她是誰嗎?
請去問一問安徒生爺爺,
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
現(xiàn)實:寒冷、饑餓、沒有歡樂、沒有愛
幻想: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
悲慘結(jié)局:凍死了
說課稿6篇(高中說課稿模板)相關文章:
★ 實用的數(shù)學說課稿范文7篇 數(shù)學說課稿課件
★ 實用的一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范文4篇(一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示范)
★ 六年級語文下冊《兩小兒辯日》說課稿3篇(兩小兒辯日說課稿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