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以下是網(wǎng)友“gtrs252”分享的新教師工作述職報告,以供參考。

因為我非常希望能對自己勤奮的學生時代有所交代,所以我對教學非常重視,備課和上課始終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任務。在任何時候,我都不愿意對一堂課的質(zhì)量掉以輕心。如果感覺課堂效果不錯,我會整整一天都感到愉悅;反之,則會產(chǎn)生一種羞愧于見江東父老的沮喪。仔細想來,我最在乎的是學生在課堂上對我的反饋,因此我努力避免那種自說自話的講課方式,盡力喚醒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激發(fā)他們獨立思考的自覺,以點燃他們對語文的興趣。我對此充滿熱情:
一是文本閱讀。
文本閱讀是以課文為基礎,根據(jù)其內(nèi)容和體裁選擇相關的其他篇目,作為引入的素材,或作為開闊學生視野的窗口,融入到教學中。我通常在兩種情況下傾向于這種方式:一是當文章中有些難以言明的內(nèi)容,而分析語言又難以表達清楚;二是一些老生常談的內(nèi)容,直接說出來顯得無趣,不如用其他文本來闡釋,反而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這也符合中國文學含蓄的風格。我認為,僅僅是給學生一個自主閱讀的理由,文本閱讀就非常有意義。進一步說,文本閱讀不僅可以減少教師生硬的講解,還能依賴于學生的自我領悟;同時幫助學生更準確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與思想。我相信,通過堅持這種方式,能有效地打破課內(nèi)與課外之間的隔閡,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多元聲音,而不僅僅是在經(jīng)典的框架內(nèi)盤旋。值得欣慰的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確實在逐步提升,有些在校圖書館借不到的書籍,甚至請我?guī)兔θゴ髮W圖書館借。
二是減少概念化內(nèi)容,擴大具體的表達空間。
有一次,我在講徐志摩時,臨時改變了計劃,向?qū)W生展示了他人生中富有人性化色彩的一面,沒想到學生們反應熱烈,希望以后能多講類似的內(nèi)容。這讓我深受啟發(fā),雖然我以前對那些言必稱考試的課文解析和圍繞高考模式進行的課文分析不以為然,但始終沒有找到明確的反駁方式,直到學生提醒我,為什么要用冷冰冰的假設,而不能溫柔對待?李白的許多詩篇表達了他對壯麗河山的熱愛,但這并不意味著詩中只有熱愛一種情感,失意的情感也是其中之一,正如“‘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再說個人,李白雖然性格卓爾不群,但這并不妨礙他因受到前輩的夸獎而感到飄飄然。無論是分析詩歌還是了解作者,從人性的感知角度入手,是否更容易引起學生們同樣的共鳴?在高一學年期末考試中,我教授的一個班的文言文閱讀在全年級普通班中名列前茅,這更堅定了我前進的信心。
三是組織小組活動。
所謂動靜相宜,單純追求高難度也會導致審美疲勞。適當?shù)匕才乓恍┬〗M活動,就像在飽讀詩書后進行的寫作練習,是很好的訓練方式。一方面可以在小組內(nèi)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精神;另一方面又能在組與組之間激發(fā)競爭意識;同時也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體現(xiàn)出自主學習的活力。通常我會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兩個組作為一個單元進行任務,例如一個組找出典故,另一個組劃分寫景的層次,第三個組品味詞語的表現(xiàn)力。這樣,各個小組之間各具特色,又互相補充;而在同一單元內(nèi),各組各展所長,爭取讓全班大多數(shù)接受自己的意見。這既體現(xiàn)了民主,又保持了集中,兼顧了效率與節(jié)奏。尤其是學生在活動中展現(xiàn)出的創(chuàng)造力讓我倍感振奮。
四是語言能力訓練。
從長遠來看,學習語文的目的在于寫作,而文章的優(yōu)劣與語言能力密切相關,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大同小異,能脫穎而出往往在于語言的運用。目前,我對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根據(jù)文意提煉詞語。在講授詩句或段落時,我會要求學生細致吟誦,并選取合適的詞匯來表達其中的情感。其次,進行填詞練習。我選擇一些語言講究的作家,如蕭紅、閻連科、蔣韻,從他們的作品中提取段落,留下空白讓學生來填寫。等到每位學生都有了大致的想法后,再展示作者的用詞,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最后是仿句練習,要求學生模仿例句的結(jié)構(gòu),寫出自己的話,最終實現(xiàn)從模仿到創(chuàng)新的轉(zhuǎn)變。這些努力正在喚醒學生的語言潛力,我?guī)У膬擅?9級學生的同題文章已經(jīng)發(fā)表,另外兩名00級學生在海淀春蕾杯征文比賽中分別獲得二、三等獎。盡管現(xiàn)實往往以反復無常來考驗我的信心與熱情,我仍然愿意相信時間的力量,相信積累終會帶來質(zhì)變。
新教師工作述職報告相關文章:
★ 高中教師述職報告
★ 教師高級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