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伊索寓言教學設(shè)計3篇 讀伊索寓言教學設(shè)計,供大家參考。

伊索寓言教學設(shè)計1
《伊索寓言》教學設(shè)計
作者:黃鐵成
此課參加寧波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觀摩比賽,獲一等獎
一、設(shè)計理念
“教材只是個例子”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并學會用“抓住寓意與故事之間聯(lián)系”的方法學習伊索寓言,并且遷移運用這種方法,為《螞蟻和屎殼郎》編寫寓意,實現(xiàn)“為遷移而教”的目的,讓學生初步掌握學寓言的方法,從而打開學寓言的一扇大門。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初步掌握“抓住寓意與故事之間聯(lián)系”的方法學好三則寓言的寓意。
2、通過故事與寓意之間的比較回讀、仔細品味,體味寓言中蘊含的寓意,嘗試為《螞蟻和屎殼郎》這則伊索寓言編寫寓意。
三、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梳理歸納
1、屏幕閱讀《伊索寓言》相關(guān)背景資料,匯報交流:得到了哪些信息?及時總結(jié)。
2、引入課題。
3、自由朗讀,整體感體課文,要求:讀準、讀通三則寓言故事。
4、匯報讀書后的感受,隨機歸納梳理。
預計學生會匯報(1)故事內(nèi)容簡說;(2)對角色的評價;(3)對寓意的個性理解。
過渡語:讀了這測寓言,大家已經(jīng)基本了解了故事內(nèi)容,但這還不夠,學寓言,不僅要讀懂內(nèi)容,還要理解寓意。
(二)找準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讀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關(guān)語句劃出來。
2、交流匯總投影出示三句寓意:都在文末,點睛之筆(精練、概括)。
3、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寓意、提提問題。(提醒:抓關(guān)鍵詞)
過渡:這些語句都表達了幾則寓言的寓意,請同學們把這幾句話放回文中,用心默讀思考:寓意是怎么從故事中得出來的?試著找找故事與寓意的聯(lián)系。
(三)抓住聯(lián)系,深入體悟
1、默讀第一則《狐貍和葡萄》,自主找故事與寓意之間的聯(lián)系。
2、指名讀故事,齊讀寓意,反饋交流。
3、教師隨機小結(jié)點撥。
4、小結(jié)方法:請同學用自己的話說說寓意是怎樣與故事聯(lián)系起來的?
5、齊讀寓意,強化感知。
6、自主嘗試,運用方法學《牧童與狼》、《蟬和狐貍》。
7、反饋交流,隨機點拔,發(fā)現(xiàn)、梳理后兩則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機聯(lián)系。
8、再次小結(jié)方法,讀寓意。(寓意是緊密聯(lián)系故事,從故事中精心提煉出來的,與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教師出示從另一個角度提煉的《蟬和狐貍》的寓意:“一個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語來掩飾自己的陰謀,總有一天會被人識破的?!?/p>
請學生運用方法評議。
過渡:《伊索寓言》就是通過一個個形象生動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語言的最后用依據(jù)精練的話點名寓意。這是伊索寓言的特點。
(四)遷移方法,嘗試概括寓意
1、為從《螞蟻與屎殼郎》寫寓意。
2、交流、評比優(yōu)化
3、教師出示下水文,師生評議。
(五)作業(yè)
運用抓聯(lián)系的方法,拓展讀《伊索寓言》
敢于挑戰(zhàn),嘗試個性化理解寓言故事
附件:
螞蟻與屎殼郎
夏天,別的動物都悠閑地生活,只有螞蟻在田里跑來跑去,搜集小麥和大麥,給自己貯存冬季吃的食物。屎殼郎驚奇地問他為何這般勤勞。螞蟻當時什么也沒說。
冬天來了,大雨沖掉了牛糞,饑餓的屎殼郎,走到螞蟻那里乞討食物,螞蟻對他說:“喂,伙計,如果當時在我勞動時,你不是批評我,而是也去做工,現(xiàn)在就不會忍饑挨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這個故事說明,凡事要事先做好打算,做到有備無患。
B 這個故事說明,目光短淺,只貪圖眼前享受,沒有長遠打算的人,早晚要吃虧的。
伊索寓言教學設(shè)計2
《伊索寓言》教學設(shè)計
爐道完全小學
唐明清
教材依據(jù)
江蘇教育出版社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伊索寓言》第一課時(教科書第60頁)。
設(shè)計思想
本節(jié)教案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讓學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礎(chǔ)上,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問題的關(guān)鍵,從而明白故事所蘊含的寓意,在此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學習寓言《狐貍和葡萄》,深刻理解寓意。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結(jié)合語言文字體會寓意。
教學難點
通過關(guān)鍵詞體會寓意。
教法選擇
講授法、閱讀法、對話法。
學法指導
討論交流法、閱讀法、對話法。
教學用具:
課文插圖(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關(guān)知識。
1、同學們都很喜歡看寓言故事,那你們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嗎?
寓言,是通過一個小故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往往帶有諷刺和勸誡的性質(zhì)。
2、簡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曾經(jīng)是一個奴隸。他機智幽默,聰穎過人,在兒童心目中始終扮演一個故事大王的角色?!兑了髟⒀约肥侨祟愇拿魇飞系囊蛔S碑。它的內(nèi)容十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題材相當廣泛,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臘的社會現(xiàn)實和風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層社會里奴隸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動物擔任。這些動物和人一樣,會思考,能說話,從本質(zhì)上說仍是人的化身,代表著當時社會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課題,初讀寓言。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伊索的寓言,課文共有三個故事。我們首先來學習《狐貍和葡萄》。(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提出初讀要求:想想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讀音,讀通讀順句子。
3、匯報初讀情況。學生說說自己對寓言內(nèi)容的理解。提醒學生注意“狐貍”在一起連讀時,“貍”讀輕聲,“讒”讀翹舌音,“酸”讀平舌音。
三、細讀課文,領(lǐng)會寓意。
1、齊讀第一、二自然段。
2、自讀每自然段。思考: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狐貍非常想吃葡萄?(饞得直流口水 想盡各種辦法自己先找出來讀一讀。師生交流。
3、小組合作討論:狐貍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夠葡萄?
4、“白費勁”說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時狐貍的神情嗎?
5、自讀第二段。思考: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貍在“白費勁”、“無望”的情況下,仍然對葡萄戀戀不舍?
6、同學們吃過成熟的葡萄嗎?是什么滋味?狐貍為什么說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讀第三自然段。從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無能為力”是什么意思嗎?你怎么理解這段話?
提示寓意對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讀懂的道理講給同學聽聽。
7、學了這則寓言對你有什么啟示?
做人、做事要實在,無需為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找各種借口。
四、積累遷移,指導寫字。
貍、葡、萄、饞、酸
五、作業(yè)布置。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會講這個故事。
2、抄寫生字、組詞。
教學反思
這則寓言故事較短,內(nèi)容淺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抓住了關(guān)鍵詞,通過對比,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關(guān)鍵,再加上伊索寓言的特點,即篇尾點明寓意,通過朗讀學生很容易就體會了寓意。
伊索寓言教學設(shè)計3
《伊索寓言》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找準故事的“矛盾點”,抓住關(guān)鍵詞句理解寓言和寓意,并能從中獲得教益。2.通過三則寓言的學習,了解伊索寓言的特點,學編寓言故事。3.激發(fā)學生繼續(xù)閱讀《伊索寓言》的興趣,從中獲得更多的智慧。教學重、難點:
認真揣摩文中意蘊深刻的語句。
教學時間:2課時。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教學導入
先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出示)《狼和小羊》《龜兔賽跑》《烏鴉喝水》《狐貍和烏鴉》 1.畫面中的這些故事你們熟悉嗎? 2.誰來選擇其中一則故事簡單講講。
小結(jié)過渡:講得真不錯,這些都是伴著我們長大的故事,也是《伊索寓言》中耳熟能詳?shù)钠俊=裉?,就讓我們一起進一步走進《伊索寓言》。(學生讀題)
二、了解寓言、了解伊索。
1.說到寓言,我知道,很多學生都很喜歡。那你知道寓言最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嗎?(學生交流后板書:小故事
大道理)
這就是寓言的魅力
2.課題中的伊索是一個人,誰能來簡單介紹一下。過渡:伊索是編寓言故事能手,他編的寓言就叫——那伊索寓言又是如何通過小故事來說明大道理的呢?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先來讀一讀《牧童和狼》這則寓言故事吧。
三、學習《牧童和狼 》
1.指名讀,教師相機正音。(兩人,第一遍重在正音,第二遍重在思考)2.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內(nèi)容(指名說)
3.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交流,紅字顯示
齊讀)4.“一貫說謊的人”是指誰?文中的哪些詞句可以看出這牧童一貫說謊?(交流時指導學生體會牧童兩次“大叫”的不同情感,并進行感情朗讀。第一次讀出戲弄的語氣,第二次讀出著急、驚恐的語氣。)
小結(jié)過渡:然而,不管牧童怎么叫喊,就是沒有人來幫忙。因為——(學生再次齊讀寓意)。這就是《牧童和狼》所告訴我們的道理。那下一則寓言《蟬和狐貍》又會給我們一些什么啟發(fā)呢?
四、學習《蟬和狐貍》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為什么《狐貍和烏鴉》里的烏鴉會受騙?而《蟬和狐貍》里的蟬卻沒有受騙?
2.學生回答
3.教師追問,指導朗讀。
(1)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蟬很聰明?(相機理解“別人的災難”)
(2)誰愿意來扮演一下這只聰明的蟬,讀一讀蟬最后對狐貍說的那番很有智慧的話。(指名讀 齊讀)
(3)學到這兒呀,老師有兩句話與大家共勉:
出示課件: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是教育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英國哲學家羅素
善于吸取教訓會使一個人迅速成長起來?!軐W家羅素
(學生齊讀)
過渡:都說狐貍很狡猾,但這一次,他卻沒有能夠忽悠得了一只小小的蟬。這真是狐貍家族的悲哀、恥辱。于是,他垂頭喪氣地往回走,走啊,走啊,不知不覺來到了葡萄架下,這時又有什么精彩的故事發(fā)生了呢?
五、小結(jié):同學們,我們學習了三則寓言,這三則寓言都出自伊索之口。
1.快速瀏覽三則寓言,想想三則寓言有什么共同點?“(結(jié)構(gòu)、內(nèi)容、人物)2.指名交流。(可結(jié)合前面學過的三則成語故事比較著談。)
3.課件出示: 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同學們熟悉的動物,如狐貍啊,狼啊,驢子啊等等。作者在每則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話點明故事的寓意。(齊讀)
4.師小結(jié):這就是伊索寓言與其它寓言所不同的地方。
六、提供寓意,編寫寓言。
1.老師聽說伊索寓言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是先有寓意,然后,伊索再根據(jù)這些寓意,編出一則則簡短而又簡單的小故事?,F(xiàn)在,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寓意,(課件出示 齊讀)你想不想根據(jù)寓意也來編個小故事?
2.那在編故事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誰來給大家友情提醒一下?(故事與寓意要吻合,故事要有趣、情節(jié)要簡潔、語句要通順)
3.學生編寫寓言
七、總結(jié):
同學們,有人說,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也有人說,寓言是一座獨特的橋梁,通過它,我們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寓言很美,美在簡潔,美在內(nèi)涵。而像《伊索寓言》這樣的一本經(jīng)典書籍,仿佛廣闊的森林,仿佛無垠的大海,里面蘊涵著無窮無盡的智慧。課后請同學們一定用心去賞讀。
板書:
小故事
伊索寓言
大道理
伊索寓言教學設(shè)計3篇 讀伊索寓言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認識四邊形》教學設(shè)計3篇 三年級數(shù)學四邊形的認識優(yōu)秀教案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小馬過河》的教學設(shè)計4篇(二年級小馬過河教案設(shè)計)
★ 我有一個小小的書櫥教學反思3篇 小小的書櫥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
★ 《小兔采蘑菇》看圖寫話教學設(shè)計3篇(小兔采蘑菇看圖寫話教案)
★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學設(shè)計3篇 小學數(shù)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學設(shè)計
★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與評析3篇 人教版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教學設(shè)計
★ 游戲真好玩教學設(shè)計3篇(我喜歡的游戲教學設(shè)計)
★ 集體備課教學設(shè)計3篇 小學數(shù)學集體備課教學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