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簡單的數(shù)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3篇(數(shù)學教學設計理念有哪些),歡迎參閱。

簡單的數(shù)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1
教學內容:教科書P2-5例1、2及相應的"做一做"中的練習一的第1、2題。
三維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通過直觀演示和學生自己操作,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讓學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
2、會用毫米、分米做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
3.初步滲透辨證思維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2.難點: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具準備:
師: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帶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帶子、一枚一分硬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米、厘米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1米、1厘米大約有多長?
2、復習量法:
(1)量物體的長度一定要注意把物體的一端對著尺
子的什么刻度線?
(2)認整厘米
A.判斷:這種量鉛筆的方法對不對?
B.錯在哪里?
C.訂正: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先把鉛筆的一端對著尺子的"0"刻度線。
D.認整厘米,再看鉛筆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鉛筆是幾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數(shù)嗎?
E.小結:象8厘米這樣的結果是整厘米。
二、引入新課:
這張紙條還是整厘米嗎?不是整厘米量出來的數(shù)精確嗎?如果要得到比較精確的結果該怎么辦?
小結:
這個比厘米更小的單位就是毫米。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認識
1、出示米尺放大圖
提問:米尺放大圖上有一些什么樣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認識1毫米
(1)從觀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這個放大圖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實際的1毫米有多長?請拿出尺子來隨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用1分硬幣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拿出1分硬幣,說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
師:我們看見食指和拇指之間留下了一條縫,這條小縫的寬大約是多少?
舉例:你還見過什么東西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2)用厘米作對比出示1厘米長的紙條,量出長度。
4、毫米和厘米的關系
(1)出示米尺放大圖: 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2)師領著學生數(shù)毫米
(3)1大格有幾毫米?1大格還可以說是幾厘米?
小結:所以1厘米等于幾毫米?
5、用毫米量。
師:用毫米做單位量物體的長度,與用米、厘米量物體的長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認識。
1量紙條。
量教師發(fā)的10厘米長的紙條。
師: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勢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紙條上比量出1分米的長度,移出手勢說:"1分米大約這么長。
3、厘米、分米的關系。
師:這么長是幾厘米?這么長還可以說是幾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書:1分米=10厘米)
4、分米和米的關系。
畫出1米長的線段。
提問: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幾個10厘米?
1個10厘米是幾分米?2個呢?10個呢?
這條線段的長是幾分米?還可以說是幾米?
小結:10分米和1米怎么樣?(板書:1米=10分米)
三、鞏固練習:
1、P3、4"做一做"
2、P5頁 1、2題。
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1厘米是多少毫米?10厘米是多少分米?1米是多少分米?
板書設計:
毫米、分米的認識
1毫米 1分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教學后記:
簡單的數(shù)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2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課本第82-83內容及練習二十相應練習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建立了面積的概念并掌握了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探究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教材采用由舊引新的方式,提出學習課題,即相鄰兩個常用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那么,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例4引導學生討論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之間的關系。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推算出邊長1分米即邊長10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至于1平方米與1平方分米之間的關系,則由學生自己依次類推。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回顧常用長度單位間的進率,由此引出課題。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常用長度間的進率與相應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對比,讓學生找出規(guī)律,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說當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時,相應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就是100。
[教學目標]
1、知道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間的進率,能夠進行面積單位間簡單的換算和改寫。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建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對于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的理解與運用。
[教具準備]
課件,1平方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搶答比賽1: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1米=()厘米
師:同學們,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板書:米、分米、厘米;進率是10)
師:常見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設計意圖:用搶答比賽的游戲方式復習已學知識,不但可以為本課新授內容做好鋪墊,而且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感知,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師: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你們想知道嗎?
生:想。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探究“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探究新知
1.推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師出示1個面積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師: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會說:
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橫排擺10個,豎排擺10個,一共可以擺10×10=100(個);
②直接用尺子去量,邊長是10厘米,所以面積為10×10=100(平方厘米);
③邊長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所以面積為10×10=100(平方厘米)。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自己解決問題,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這不但加深了學生對已學知識的記憶,同時又避免了學生對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死記硬背。]
(2)師小結:根據(jù)剛才我們的推論,想一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之間的關系。
(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練一練:
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9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設計意圖:學習完新知后,立即通過幾個基本性的練習,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鞏固新知的效果。]
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出示:1平方米=()平方分米。
生可能會回答:
①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為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間的進率是100,所以推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間的進率也是100;
②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
(2)出示課件圖形驗證上述結果。
練一練:
8平方米=()平方分米
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學習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基礎,此處我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jù)剛才的推導經驗,自己自學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
3.師小結。
(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這三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區(qū)分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的進率。
相鄰兩個常用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三、智慧島
1、口答
2、做一做。課本83頁。
3、實際應用
學校操場跑道長100米、寬2米,這段跑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小結
小朋友們,我們今天一起學習了面積單位間的進率,你知道了什么?
五、作業(yè)布置
練習二十第1題
六、板書設計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教學建議:在數(shù)學概念學習中,機械學習是指學生僅能記住數(shù)學概念的描述、符號,卻不理解它們的內在涵義,更不理解與有關概念的聯(lián)系。有意義學習是指學生不僅能記住所學概念的描述或符號,而且理解它們的內在涵義,了解與相關數(shù)學概念的實質性聯(lián)系。所以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建議要加強直觀教學,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提供直觀往往是認識的起點,學習的開端。用好直觀手段,加強直觀教學,對于掌握空間與圖形的知識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讓學生探究,主動獲取結論。為了改變以往教學中,過于強調單純的接受學習,而且是以被動接受為主的傾向,有必要選擇。
簡單的數(shù)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3
教學內容:練習一的第3-7題。
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加深對毫米、分米的認識。
2.能力目標: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計算。
3.思教目標: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間十進關系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2.難點:不同單位的數(shù)相加、減。單位不相鄰的兩個數(shù)的換算。
教(學)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知識準備
1、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請你按從大到小的順序
排列。
2、填空
1米=( )分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你們是怎么想的?
二、導學階段:
1、教師發(fā)7厘米的紙條。注意提醒學生量的方法。這張紙條長多少?如果改用毫米做單位,該怎樣表示呢?
先討論,再各抒己見。
學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同,有的用進率推算出來,有的用數(shù)的方法,只要是正確的,教師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讓學生明白:用進率推算比較簡便。應該這樣想:
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個10毫米,所以
7厘米=70毫米。
(板書:1厘米=(10)毫米)
2、量一量課桌高度。
提問:
這個課桌的高度是多少厘米?誰能說一說用分米作單位怎樣表示?你是怎樣想的?
用遷移類推的方式就可推出80厘米=8分米。
自己做,訂正時說說是怎樣想的。
教師說明:
長度間的十進關系正、反兩方面都可以用。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的第3、4 題。
(1)第3題
(2)第4題
重點觀察第1小題:
1米-2分米=( )分米
師:長度單位不同,不能直接計算,要把1米變換成10分米再計算。
2、小測試:
5分米=( )厘米
43毫米+17毫米=( )毫米
4分米=( )厘米=( )毫米
60米=( )厘米
22分米+8分米=( )分米=( )米
30厘米=( )毫米
90毫米=( )厘米
45分米-36分米=( )分米=( )厘米
86厘米-46厘米=( )厘米=( )分米
3、第5-7題練習。
四、小結。
板書設計:
米和米以內長度單位的換算
7厘米=(70)毫米
80厘米=(8)分米
1米-2分米=10分米-2分米=8分米
教學后記:
簡單的數(shù)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3篇(數(shù)學教學設計理念有哪些)相關文章:
★ 高一數(shù)學教師個人教學設計6篇(高一數(shù)學優(yōu)秀教學設計)
★ 一年級數(shù)學學期教學設計3篇(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教學設計方案)
★ 數(shù)學六年級教學設計3篇(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方案)
★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3篇(三年級上學期數(shù)學教學設計)
★ 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范文5篇 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設計
★ 高中數(shù)學教學設計方案3篇 數(shù)學高中教學設計模板
★ 大班數(shù)學教學設計12篇 大班數(shù)學教學設計方案
★ 人教版1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的教學設計3篇(新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大全3篇(6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
★ 三年級下冊北師版數(shù)學面積教學設計模板3篇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面積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