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政治微格教學教案范文3篇(高中政治必修三微格教學教案),供大家參考。

政治微格教學教案范文1
在責任中長大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讓學生懂得做人必須負責任,不能逃避和推卸自己應負的責任。責任意識是完美人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作為一個成長中的中學生必須具有的一種心理品質,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則之一。
2.充分認識到行為與后果的一致性,能夠自省自律,養(yǎng)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良好品質。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懂得關心和愛護他人。培養(yǎng)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做一個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會的人。
3.理解由于個人對社會的依賴關系,決定了個人對社會負有責任;懂得人在少年階段的基本責任
4.懂得如何培養(yǎng)責任感,鍛煉和增強自己的負責任的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欣賞歌曲:不想長大
什么時候我們才算長大呢?
-------臉上開始長青春痘了
-------上高中了
-------學會吸煙喝酒了
-------大學畢業(yè)了
-------成家立業(yè)了
當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人個子長高了,獨立意識增強了的時候,我們總喜歡說:我長大了!這些是長大成人的標志嗎?
長大——自然人的成長發(fā)育
成人——社會人的成熟 (具有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
結論: 為什么人不想長大?——長大意味著責任
責任可以逃避嗎?————責任是成人的標志,公民的義務
師:具有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是成人的基本標志,你挑過什么樣的“擔子”?請?zhí)顚懴卤韕89頁
師:民間有兩句話,一句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另一句是“長大不成人”對這句話你是如何理解的?
推進新課
師生合作探究:
〈博士當乞丐放棄的是公民的責任〉(解決難點問題:成長帶來責任。)
活動一:〈博士當乞丐放棄的是公民的責任〉
天下奇事,博士行乞。不知內情的人會以為這是行為藝術,又或是社會對人才的浪費。可惜,畢業(yè)于南京某大學的陳博士,卻是出于“不想為生活所累,只想過一種最簡單的生活”而選擇當乞丐。 當然,他有選擇過乞討生活的自由,但是,看著一個原本應該而且也能夠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作出貢獻并承擔責任的博士先生,選擇了犧牲尊嚴博人同情的流離生活,我以為,所放棄的不是別的,而是公民責任。
要建設現(xiàn)代社會,每一個合法公民都應當擔負起相應的責任,我沒有批評過賣肉的北大畢業(yè)生陸步軒,也沒有批評過賣蛋的復旦畢業(yè)生顧澄勇,更沒有批評過當“垃圾王”的同濟大學研究生高志軍,相反,對北師大教授擺小攤為兒子治病從內心里贊譽,因為他們的行為發(fā)生,各自有各自的緣由,各自有各自的理想,也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履行著他們的公民責任。這一切,都和當乞丐的陳博士有著本質的不同,因為他已經逾越了自食其力的倫理底線。 師:指導學生對這故事進行討論。讓學生思考問題, 分別分析,這事是什么性質,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師:舉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不負責任的事例,指出這些不負責任的行為的錯誤。
活動二:(課件展示)《公民的責任》
在“非典”(sars)肆虐的日子里,每一位堅守崗位的醫(yī)護工作者都經歷了從未有過的沉重、痛苦、壓抑和無奈。死亡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威脅著他們的寶貴生命,可是他們沒有退縮,他們反而勇往直前英勇抗擊著“非典”(sars)病魔。他們也有家庭,他們的親人同樣在“非典”(sars)病魔的威脅之下。他們或是好父親、好母親,或是好丈夫、好妻子,或是好兒子、好女兒,他們也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那就是保護自己的家人免于“非典”(sars)的威脅。但是,祖國更需要他們,那些不幸罹患“非典”(sars)的病人更需要他們,他們不得不拋下自己的家人,投入到抗擊“非典”(sars)的戰(zhàn)役中。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們以自己的生命保全了國家利益,保護了人民的幸福不受侵害。 “非典”(sars)對于我們而言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們在這樣的一種危機中不能明確作為一個公民所應該肩負的責任。在這一場危機中,我們更應該挺身而出,肩負起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履行的責任。
師:醫(yī)生、護士在“非典”中的表現(xiàn),說明他們有什么意識?
師:責任意識有時是你必須履行的義務,是沒有商量余地的。同時它也是一個公民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美人格的一部分。是道義上的責任。 走進生活(目的是學會運用所學道理)
活動三:課件展示《不要放棄公民的責任》
我們從來不知道火車票的價格中包含有2%強制保險,如果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黃金榮先生準備和鐵老大打一場官司,我們怕還一直蒙在鼓里。 厲害,一百塊錢的票多收兩元,一個黃金周有三千多萬人次乘火車出行,就算一張票只多收兩元,三千萬人次就多收六千萬,更何況平均起來,一張票肯定不只多收兩元,粗略一估算,一個黃金周就可以多出上億的進帳 ,這一年得多收多少?
打官司是一個公民的責任意識和法制意識的體現(xiàn)。大多數(shù)人打官司是一個公民的責任意識和法制意識的體現(xiàn)。大多數(shù)人都在抱怨社會不公,牢騷滿腹,但是大多數(shù)人也都在不公之下退縮和逃避,有的找關系托門路終于成為不公平現(xiàn)狀的得利者,有的盤算一下打官司的成本太高,收益太少,劃不來。有的想,我不是勇者,見義勇為的事自有別人愿意做,由他們做好了。還有的想,體制有問題,政府有問題,該向體制開刀,向政府部門問責,至于我們個人,螳臂當車,有什么用。在這樣的人心之下,黃金榮打官司的勇氣就更顯得難能可貴了。在很多時候,我們放棄了公民責任,理由可能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合情合理的在他們責怪政府有關部門不負責任的同時,他們也放棄了他們的責任。 活動過程:
第一步,指導學生細讀材料
第二步,讓學生以“黃金榮要不要打官司”作為辯題,請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做辨論。 第三步,讓學生認識到應該對自己的行為后果負責,要勇于承擔對他人、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
第四步:教師總結
以辯論的形式來解決如何承擔對他人、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責任。使本課的重點得到很好的解決。當然,在辯論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教給他們辯論的技巧,并給弱勢的一方及時的鼓勁,使辯論能夠有序并且激烈地進行下去。
反思生活:
師:說責任對我們來說是負擔也有人說責任是我們成人的動力,你是怎么認為的?
生:閱讀感悟,引伸拓展:
課件展示《有關責任的名言》有關責任的名言
責任感常常會糾正人的狹隘性。當我們徘徊于迷途的時候,它會成為可靠的向導。
一切責任的第一條:"不要成為懦夫."
高尚、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
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
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煉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教學小結及作業(yè)的布置:
由于本節(jié)課主要是以活動的形式展示學習的內容,所以課堂小結更須注重同學們討論及在辯論過程中的表現(xiàn),特別是表揚一些表現(xiàn)突出者,同時鼓勵其他同學在今后的學習中能更主動地參與。
而作業(yè)的布置則依照本節(jié)課的安排:
1.請結合自己實際說說作為青少年學生的責任。
2.對照自身的實際,如何把自己培養(yǎng)成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政治微格教學教案范文2
一、說教材
《環(huán)境被破壞》是教科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的內容。本單元主要對孩子進行環(huán)境科學教育,貫穿著“正確認識自然和人類的關系”這一思想。整個第二課既使孩子深刻感受到人類生存的危機,又是第三課落實環(huán)保行動的前提。如果不能認識到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就不會有意識地關愛和善待自然,不會主動地保護自然環(huán)境。本課時的教學是在孩子初步了解了世界特別是我國資源狀況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和理解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使孩子深切感受到人類生存的危機。讓孩子認識到人類既依賴于環(huán)境又影響環(huán)境,人類對環(huán)境有保護和改善的責任,為孩子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落實環(huán)保行動奠定基礎。
二、說學情
經過一年半的初中生活,孩子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又正值春天,是孩子親近自然、感悟自然的好時機,對于環(huán)境的狀況孩子尤為關注;孩子在地理、生物、語文、英語等課程對于環(huán)境問題有所學習,再加上電視、報紙等媒體的報道,孩子對于資源、環(huán)境問題并不陌生。但是孩子的活動范圍和認知水平是有限的,老師應及時地給予指導。
當前環(huán)境_破壞的狀況,特別能震撼孩子們的心靈,激發(fā)孩子親近自然、鑒賞自然、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孩子學習這一內容應該不會很困難。
三、說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引導孩子關注自然;幫助孩子認識到目前環(huán)境的破壞帶來的災難性后果;使孩子深切感受到人類生存的危機。
【能力】培養(yǎng)孩子關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保衛(wèi)人類家園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識】了解大自然的狀況,資源在枯竭、環(huán)境被破壞。知道人類目前的生存環(huán)境。
四、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環(huán)境污染的現(xiàn)象,認識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性
教學難點:環(huán)境破環(huán)的后果,進一步強化孩子的環(huán)保意識。
五、說教法學法
1、教學方法:
(1)指導閱讀法。
指導孩子的課堂閱讀活動,重視課堂引導,啟發(fā)孩子發(fā)現(xiàn)和探究問題,并點撥孩子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點、難點,做好輔導工作。
(2)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Powerpoint、掛圖等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活動探究法:引導孩子通過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孩子為主體,使孩子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
(4)討論交流法:組織孩子集體討論和分組討論,促使孩子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孩子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2、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總結反思法。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對孩子進行學法指導,讓孩子從機械的“學答”向主動地“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教學小結
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與探討,我們知道了自然環(huán)境被破壞的形勢非常嚴峻,無論是水資源,還是土壤資源與空氣資源,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而人類對這些資源的破壞,恰恰又反過來受到了大自然的報復:沙塵暴、龍卷風、洪水,等等,都嚴重傷害了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健康成長。環(huán)境保護,對人類來說是義不容辭、刻不容緩的。
政治微格教學教案范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正確認識公平意識是道德的重要內容,以公平為基礎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樹立公平合作意識的重要意義。
能力目標:進行公平互惠的社會合作的實踐能力,關于公平問題的辨證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增強積極維護社會公平的責任意識,自覺樹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重點在于關于公平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引導,使學生理解公平合作對于社會共同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公平合作意味著同時分擔利益和負擔,最重要的是樹立公平互惠的合作意識。
★教學難點
關于公平合作意識和社會不公平問題。
★教學過程
一、行為實踐導入
“是否公平大家談”
判斷下面的情況是否公平,并說明理由。
1、班上只能選一名“優(yōu)秀班干部”,并且這次的名額關系到初三中考能否加分,經全班同學無記名投票后,萬兵和李超得票數(shù)相等,最后班主任決定萬兵當選,因為他的成績好。
2、期終語文考試,章衛(wèi)的試卷被老師少給了5分,可語文老師說凡是6分以下的誤差一律不改。
3、班級公開競選班長,劉大海和錢小龍是兩位候選人,錢小龍競選前許諾如果他當班長,就請全班同學吃飯,最終錢小龍以微弱優(yōu)勢當選。
4、一次初三年級籃球賽,裁判誤判一球,初三1班的參賽人員要求改判,裁判沒有理睬,初三1班籃球隊拒絕繼續(xù)比賽,籃球賽不歡而散。
通過這個實踐活動,希望大家更清楚的認識到公平是相對而言的,沒有所謂的絕對公平的存在。理解公平,我們要善于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對待公平,我們更要有寬廣的胸懷和理智的行為。為追求理想的公平,我們更需要進行不懈的努力。
二、小組合作討論
(一)活動一:理智面對不公平
目的:通過這次的合作討論,讓學生知道面對不公平的現(xiàn)象我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第一,用合法手段去解決問題,以謀求限度的公平;第二,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念;第三,同破壞公平的行為做斗爭,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要求:1、6人組成一個小組,推選1名組長和記錄員。
2、請每位同學談談自己曾經遇到的不公平情形及當時的真實感受。記錄員做好小組成員發(fā)言的書面記錄。
3、小組成員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討論問題,遇到不公平情形時我們應該怎樣做?記錄員記錄小組成員列舉的對待不公平的方法和策略,尤其是大家共同認可的對策。
4、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推舉1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小組的主要觀點。
5、由同學代表進行本次主題討論的小結、點評。
引導:理智面對不公平現(xiàn)象,我們可以有很多對策,可以從法律援助的角度,可以從心理調節(jié)的角度,可以從倫理道德的角度,等等;我們要積極消除不公平現(xiàn)象,自覺維護社會公平,我們中學生需要從身邊事做起,從小事做起。請大家設想一起,我們可以做哪些具體的事情?我們也可以把思索的范圍再擴大一些,思考一下你生活的社區(qū)存在不公平的現(xiàn)象么?你認為應該怎樣處理?
在這個活動的進行中,討論重點放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交流重點放在第五個環(huán)節(jié)。這個活動是希望學生能結合知、情、意、行綜合看待處理公平問題,自覺培養(yǎng)對待公平問題的理智感,并培養(yǎng)自己的主人翁意識。在講到倫理道德時,可穿插講解道德價值觀。
(二)活動二、自覺樹立公平合作意識嘗試當一次政協(xié)委員,談你對一個議案的想法以及對黨的__大報告的感想,并結合當前實際情況談談你是如何看待當今中國社會倡導的共同富裕與實際存在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
材料:議案:蕭灼基:特困補貼亟待提高 應開征高消費特別稅
蕭灼基委員(經濟界委員 全國政協(xié)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呼吁,“當前迫切需要提高農村貧困人員的補助標準”,建議從每人每年平均627元提高到1000元,并今后按照農村每人年均收入增長幅度相應增加補助金額,提高對特殊困難戶的特殊補貼,特別是對長期傷病人員進行特殊關愛。
蕭灼基委員提出要對一些高消費行為征收特別消費稅,例如購置豪華住宅、轎車、名貴消費品、化妝品、高檔宴會、高檔休閑娛樂以及飼養(yǎng)寵物等,“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征收特別消費稅,作為扶貧扶困專項基金”。
__大報告:“堅持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懸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發(fā)揮市場的作用,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jié)職能,調節(jié)差距過大的收入。規(guī)范分配秩序,合理調節(jié)少數(shù)壟斷性行業(yè)的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我國現(xiàn)行的收入分配方式:憲法規(guī)定,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法律規(guī)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jiān)督和管理。
目的:通過這次的合作討論,讓學生知道社會需要合作,以公平為基礎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同時,我們需要自覺承擔自己的責任,樹立公平合作的意識。
要求:1、6人組成一個小組,推選1名組長和記錄員。
2、請每位同學談談自己對議案和報告的看法。記錄員做好小組成員發(fā)言的書面記錄。
3、小組成員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討論問題,如何看待當今中國社會倡導的共同富裕與實際存在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你對這個問題有什么好的建議和想法。記錄員記錄小組成員的建議,尤其是大家共同認可的想法和提議。
4、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推舉1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小組的主要觀點。
5、由同學代表進行本次主題討論的小結、點評。
這個活動,第一層次是要解決共同富裕、平均主義和社會公平之間的關系,第二層次是要解決效率、公平與合作的關系,最后是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公平合作的意識,自覺承擔自己的責任。
三、模擬演練小結
班級要舉行一次學農活動,在這次活動中要評比出小組,請你為班級制定一套公平合作的評比制度。
政治微格教學教案范文3篇(高中政治必修三微格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 政治哲學第6課7課教案范文3篇(高中政治哲學第六課教案)
★ 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案模板5篇 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案模板范文
★ 部隊思想政治教育教案模板5篇(部隊思想政治教育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