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模板3篇,以供參考。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模板1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解: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的簡況。
掌握: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政府設置臺灣府、雅克薩之戰(zhàn)和中俄《尼布楚條約》等重要史實。
理解:此時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還能得到鞏固。
過程與方法
閱讀提煉:指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概括提煉出基本的知識要點。
縱向聯(lián)系溫故知新:引導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能夠用歷史事實說明臺灣、黑龍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愛國主義民族自尊:使學生認識到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政府抗擊沙俄侵略的斗爭都是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的正義斗爭;中華民族有著堅決反抗外來侵略的光榮傳統(tǒng);鄭成功是我國歷的民族英雄。
繼承傳統(tǒng):激發(fā)學生繼承民族英雄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培養(yǎng)為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而英勇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鄭成功收復臺灣、雅克薩之戰(zhàn)和中俄《尼布楚條約》。
教學難點:中俄《尼布楚條約》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明清時期加強君主集權的負面作用是什么?(禁錮了思想,摧殘了人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
過渡講解:這個時期的中國開始走向落后,但是還有能力抗擊外來侵略,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發(fā)生了收復臺灣和勝利抗擊沙俄兩件大事。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開辟荊榛逐荷夷”
指導學生閱讀94-95頁“導入框”和本目課文以及插圖、資料等,在書上標注要點并思考回答:
1.歷第一個對我國進行侵略活動的殖民國家是哪一個?(葡萄牙)
2.緊接著侵占臺灣的殖民國家是哪一個?(荷蘭)
3.誰收復了臺灣?(鄭成功)
4.這件事在歷起了什么作用?(捍衛(wèi)了國家主權,維護了領土完整)
5.根據(jù)95頁“動腦筋”:為什么鄭成功說“臺灣一向?qū)儆谥袊?(三國時,孫權就派萬人大船隊到達“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臺灣。元朝時又設置“澎湖巡檢司”管轄“琉球”,琉球就是今天的臺灣。所以,鄭成功說“臺灣一向?qū)儆谥袊薄?
6.鄭成功在臺灣建立政權有什么作用?(一方面有利于臺灣的開發(fā),另一方面與清政府分庭抗禮,形成分裂狀態(tài)。)
7.清政府怎么解決分裂問題?(1683年進軍臺灣,1684年設立臺灣府,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加強了臺灣同內(nèi)地的聯(lián)系,鞏固了海防。)
過渡講解:東南方向的分裂問題解決后,清政府又成功地捍衛(wèi)了東北領土的完整。
雅克薩之戰(zhàn)
指導學生閱讀96-98頁本目課文和插圖、地圖、“自由閱讀卡”等,作讀書標記并思考回答:
1.唐朝以來,黑龍江流域出現(xiàn)過哪些少數(shù)民族?(靺鞨、女真、滿洲等)
2.在雅克薩之戰(zhàn)中英勇抗擊沙俄的少數(shù)民族是哪一個?(達斡爾族)
3.誰兩次下令打敗盤踞在雅克薩的沙俄侵略軍?(康熙帝)
4.根據(jù)98頁插圖和“自由閱讀卡”回答:圖中哪些是清軍?哪些是俄軍?清軍取勝的原因是什么?(左面乘車而逃的是俄軍,右面眾志成城的是清軍。取勝原因是康熙決心大,部署周密;軍民眾志成城,為正義而戰(zhàn);人數(shù)和武器裝備占有優(yōu)勢等。)
5.1689年,中俄簽定什么條約?(《尼布楚條約》)
指導學生在97頁《尼布楚條約》中俄邊界示意圖上,標明黑龍江、烏蘇里江、庫頁島的位置。
6.這個條約在歷和法律上有什么意義?(它是平等的條約,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nèi)的廣大地區(qū),都是中國的領土。)
教師講解“平等”概念并小結、留“伏筆”:經(jīng)過協(xié)商,雙方各有讓步——清政府同意將尼布楚劃歸沙俄,沙俄同意將烏第河以南地區(qū)劃為“待議地區(qū)”,所以它是平等的。可見,這時中國社會發(fā)展雖然緩慢了,但是與侵略者相比,還有一定的實力,還能有效地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但是,后來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壯大、中國封建制度的腐朽,雙方實力的差距日益擴大,終于導致東北許多地區(qū)逐漸被沙俄割走,臺灣也被日本割占兩次。具體情況,我們將會在今后的課程中逐步了解。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
1.完成課本97頁“練一練”:連線搭配
2.完成新學案72頁“自我測評”。(其中選擇1的答案有誤,應訂正為BCD)
3.提醒學生預習19課《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 基礎知識 了解: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的簡況。 掌握: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政府設置臺灣府、雅克薩之戰(zhàn)和中俄《尼布楚條約》等重要史實。 理解:此時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還能得到鞏固。 過程與方法 閱讀提煉:指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概括提煉出基本的知識要點。 縱向聯(lián)系溫故知新:引導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能夠用歷史事實說明臺灣、黑龍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愛國主義民族自尊:使學生認識到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政府抗擊沙俄侵略的斗爭都是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的正義斗爭;中華民族有著堅決反抗外來侵略的光榮傳統(tǒng);鄭成功是我國歷的民族英雄。 繼承傳統(tǒng):激發(fā)學生繼承民族英雄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培養(yǎng)為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而英勇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鄭成功收復臺灣、雅克薩之戰(zhàn)和中俄《尼布楚條約》。 教學難點:中俄《尼布楚條約》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明清時期加強君主集權的負面作用是什么?(禁錮了思想,摧殘了人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 過渡講解:這個時期的中國開始走向落后,但是還有能力抗擊外來侵略,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發(fā)生了收復臺灣和勝利抗擊沙俄兩件大事。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開辟荊榛逐荷夷” 指導學生閱讀94-95頁“導入框”和本目課文以及插圖、資料等,在書上標注要點并思考回答: 1.歷第一個對我國進行侵略活動的殖民國家是哪一個?(葡萄牙) 2.緊接著侵占臺灣的殖民國家是哪一個?(荷蘭) 3.誰收復了臺灣?(鄭成功) 4.這件事在歷起了什么作用?(捍衛(wèi)了國家主權,維護了領土完整) 5.根據(jù)95頁“動腦筋”:為什么鄭成功說“臺灣一向?qū)儆谥袊?(三國時,孫權就派萬人大船隊到達“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臺灣。元朝時又設置“澎湖巡檢司”管轄“琉球”,琉球就是今天的臺灣。所以,鄭成功說“臺灣一向?qū)儆谥袊薄? 6.鄭成功在臺灣建立政權有什么作用?(一方面有利于臺灣的開發(fā),另一方面與清政府分庭抗禮,形成分裂狀態(tài)。) 7.清政府怎么解決分裂問題?(1683年進軍臺灣,1684年設立臺灣府,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加強了臺灣同內(nèi)地的聯(lián)系,鞏固了海防。) 過渡講解:東南方向的分裂問題解決后,清政府又成功地捍衛(wèi)了東北領土的完整。 雅克薩之戰(zhàn) 指導學生閱讀96-98頁本目課文和插圖、地圖、“自由閱讀卡”等,作讀書標記并思考回答: 1.唐朝以來,黑龍江流域出現(xiàn)過哪些少數(shù)民族?(靺鞨、女真、滿洲等) 2.在雅克薩之戰(zhàn)中英勇抗擊沙俄的少數(shù)民族是哪一個?(達斡爾族) 3.誰兩次下令打敗盤踞在雅克薩的沙俄侵略軍?(康熙帝) 4.根據(jù)98頁插圖和“自由閱讀卡”回答:圖中哪些是清軍?哪些是俄軍?清軍取勝的原因是什么?(左面乘車而逃的是俄軍,右面眾志成城的是清軍。取勝原因是康熙決心大,部署周密;軍民眾志成城,為正義而戰(zhàn);人數(shù)和武器裝備占有優(yōu)勢等。) 5.1689年,中俄簽定什么條約?(《尼布楚條約》) 指導學生在97頁《尼布楚條約》中俄邊界示意圖上,標明黑龍江、烏蘇里江、庫頁島的位置。 6.這個條約在歷和法律上有什么意義?(它是平等的條約,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nèi)的廣大地區(qū),都是中國的領土。) 教師講解“平等”概念并小結、留“伏筆”:經(jīng)過協(xié)商,雙方各有讓步——清政府同意將尼布楚劃歸沙俄,沙俄同意將烏第河以南地區(qū)劃為“待議地區(qū)”,所以它是平等的??梢?,這時中國社會發(fā)展雖然緩慢了,但是與侵略者相比,還有一定的實力,還能有效地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但是,后來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壯大、中國封建制度的腐朽,雙方實力的差距日益擴大,終于導致東北許多地區(qū)逐漸被沙俄割走,臺灣也被日本割占兩次。具體情況,我們將會在今后的課程中逐步了解。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 1.完成課本97頁“練一練”:連線搭配 2.完成新學案72頁“自我測評”。(其中選擇1的答案有誤,應訂正為BCD) 3.提醒學生預習19課《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知識與能力]掌握教材中出現(xiàn)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認識到開發(fā)邊疆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是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兩漢經(jīng)營西域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兩漢經(jīng)營西域相關多媒體 [授課過程] 1、復習、提問上節(jié)內(nèi)容 2、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一塊學習第17課兩漢經(jīng)營西域和絲綢之路 3、講授新課: 一、張騫出使西域: 1、西漢時期,人們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區(qū)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二、絲綢之路:從長安往西經(jīng)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nèi),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zhuǎn)運到歐洲。 三、班超經(jīng)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4、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5、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一、張騫出使西域: 1、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二、絲綢之路: 從長安往西經(jīng)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nèi),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zhuǎn)運到歐洲。 三、班超經(jīng)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模板3篇相關文章: ★ 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2篇(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 ★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我愛大山我愛家》教案3篇 我愛大山我愛家課文 ★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7篇 小學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最新三年級語文下冊全部教案例文3篇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 ★ 湘教版五年級下冊音樂教案模板版4篇 2022年五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 七年級下冊英語工作計劃6篇 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 初中思品七年級下冊教學工作總結3篇 七年級思品下冊教學計劃 ★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案6篇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一單元教案 ★ 英語外研版六年級下冊教案范文3篇 最新外研版六年級下冊英語教案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模板2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模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