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有關說課稿范文7篇 說課稿范文大全,以供參考。

有關說課稿范文1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致橡樹》。下面,我從五個方面來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致橡樹》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本單元學習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和外國詩歌,這些詩歌的題材和風格盡管各不相同,但都是有代表性的經典之作?!吨孪饦洹肥俏覈敶娙耸骀玫某擅?,也是我國朦朧詩派的代表作。詩人用象征手法熱情而坦誠地歌唱了新型的愛情觀。通過這一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關于朦朧詩的一些知識,加深對意象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同時幫助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
2、教學目標
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高一的學生對詩歌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又經過第一單元前六首詩歌的學習,對詩歌的意象有了較為具體的印象,初步具備了理解鑒賞詩歌的能力。因此,根據(jù)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倭私庾骷液碗鼥V詩的特點等文學常識;
?、诶斫庠娨獾幕A上有感情地朗誦全文。
?。?)能力目標
?、倮^續(xù)培養(yǎng)學生理解詩歌意象的能力;
?、诔醪脚囵B(yǎng)學生深入品味詩歌意境與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兕I會作者新型的愛情觀;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
?、谔岣邔徝狼槿ぁ?/p>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俦疚闹饕ㄟ^多組意象來表達思想情感,因此對各種意象的理解是進一步理解全文的基礎和關鍵。因此,我把對意象的理解作為教學重點的第一條。
?、诶斫狻⒏爬ㄗ髡呤惆l(fā)的新型愛情觀。
(2)教學難點:
本事是朦朧詩的代表作,意象多,并且有些意象較為含蓄,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懂,因此我把對意象的理解作為本事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水平,我采用誦讀感悟法、探究閱讀法、討論法以及多媒體進行教學。
本文意象較多,我在上課開始通過配樂朗誦、學生齊讀、個人品讀等方式,讓學生對詩歌大意有初步了解;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充分思考、討論,明確各種意象的意思和作者抒發(fā)的愛情觀。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討論,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理解和鑒賞,發(fā)揮學習主體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2、學法
?。?)詩歌的學習離不開朗讀,因此,我將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來感悟詩情;
?。?)詩歌意象較多,我將引導學生通過圈點勾勒重點詞語理解詩意;
?。?)引導學生通過問題探究法和討論法對詩歌的內容進行解讀。針對相應的內容,可以提出三兩個提綱挈領式的問題,讓學生閱讀相關章節(jié),并與同學討論,形成自己的理解。
三、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儆靡痪湓挕皭矍槭侨祟愑篮愕脑掝}。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不少歌頌美好的愛情或抒發(fā)失意的愛情的詩句”,然后讓學生回憶三、五句關于愛情的詩句,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愛情詩的興趣,導入新課的學習。
?、谕队白髡吆喗楹汀半鼥V詩”的有關知識,為文本的學習作鋪墊,也讓學生積累一些文學常識。
2、感知意象
?。?)朗讀欣賞,初步了解課文。
多媒體示范朗讀讓學生初步了解詩歌,感悟詩情。
?。?)學生自己品讀,思考,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課件展示兩個問題:
①詩中描寫了那些意象?
?、谠姼璺謳讉€層次?找出表示層次的句子。(兩處:13、32句)
學生讀完并簡單思考后,提問并訂正、明確。
3、學生分組討論,把握課文具體內容。
多媒體展示四個問題,讓學生看書、圈出關鍵詞,并和前后左右同學討論;然后提問并訂正、明確(能說出主要意思即可)。
(1)凌霄花和鳥兒各象征什么樣的愛情觀?(抓住關鍵詞:攀援、炫耀)
(2)泉源、險峰、日光、春雨象征什么樣的愛情觀?(抓住關鍵詞:癡情、為……重復)
?。?)木棉和橡樹,兩棵樹的形象分別象征什么?(抓住關鍵詞:送來、慰藉)
?。?)橡樹與木棉是怎樣的關系?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并概括。
?、俳忸}:“致”是什么意思?誰致橡樹?致橡樹什么內容?
?、?4-15句:平等、獨立
?、?6-17句:相互依存
?、?8-21句:關心、理解
?、?2-27句:各自獨立
⑥28-29句:同甘共苦
?、?0-31句:相依不離
?。?)32-36句總結:愛,就愛對方的一切。
4、課堂小結
?。?)本文行文思路
先破后立。開頭首先否定了種種世俗的愛情觀,接著提出理想的愛情觀。
?。?)結合背景,理解作者提出新型愛情觀的緣由。
本詩寫于1977年,“文革”剛剛結束。女詩人對“文革”中人性扭曲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了反思,并結合幾千年來中國婦女在愛情上總處在男尊女卑的狀態(tài),以飽含情感的筆觸,用內心獨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獨立的,與男性是平等的,應該與男性一起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本詩可以理解為女性的愛情獨立宣言。
五、說板書設計
凌霄花攀附、炫耀
鳥兒癡戀傳統(tǒng)愛情觀否定
泉源奉獻
險峰
日光、春雨
致
橡木棉平等、獨立新型愛情觀提倡
樹相互依存
關心、理解
各自獨立
同甘共苦
相依不離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課外閱讀舒婷另一首朦朧詩代表作《雙桅船》。
韋首建
有關說課稿范文2
“課程評價方法”研究是本學期我校品社學科研究的主要內容,課程的評價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應該能起到關鍵的指導作用和積極的促進作用,課程評價的這一特征,決定了它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隱性的地位,它常常在“潤物細無聲”中輔助課程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課堂評價應該得到我們的重視。
今天由我執(zhí)教的《我的崗位》一課,設計時,就是將“課程評價”的理念作為一個要點,在教學設計中體現(xiàn)“課程評價”的重要性,將評價作為“暗線”落實與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力圖在不經意間促進知、情、行的統(tǒng)一。下面,我就以“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為題介紹我的教學設計意圖。
《我的崗位》是二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在集體中》的一課。教材提供了三方面的內容。第一版塊“聰明豆”:呈示了三組學生尋找崗位的討論——崗位該不該自己找;找什么崗位;找崗位的目的及找崗位的心態(tài),意在引導學生自己找最需要的崗位,明白尋找崗位的目的是為同學服務。第二版塊“七色光”:以圖文的形式介紹了五個崗位上的同學為集體服務的好事例,樹立榜樣,意在引導學生為集體盡心盡力地服務;同時以問題引導學生在集體中找服務崗位,思考怎樣為集體服務。第三版塊為“小舞臺”:用兒歌鞏固已學內容,進一步明確崗位就是責任。
對于教材提供的這三方面的內容,我依據(jù)本班學生情況,對教材進行適時調整,以求做到“以人為本”、“ 因材施教”。
首先,“聰明豆”部分調整為——通過引導學生回顧本班不同崗位內容,強化崗位服務意識。定下這個調整后的目標,主要是基于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班學生自一年級起,每個人都有了各自的班級崗位。在這些崗位中,有些崗位因為佩戴上了標志,如中隊委員、小隊長,對于他們的崗位工作,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針對性的評價表,每項工作一一對應,因此,他們對于自己的崗位就顯得比較重視;但有些崗位,相對于有標志的而言就顯得不太起眼,他們在崗位工作上也就顯得不夠主動,不會關注到他人在崗位上的付出,甚至于有時還不配合其他崗位同學的工作……因此,強化崗位服務意識,鼓勵大家在為他人服務中體會成長,是改變這一情況的首要措施。
其次,“七色光”部分調整為——在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相互支持、自覺履行崗位職責的情感,并從班級小主人的角度,尋找新崗位,自發(fā)地為大家服務。我班學生人人有崗,但崗位履職情況存在差異,部分學生崗位責任意識并不強,熱情過后,不能持之以恒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當然也有部分崗位,因為大家的不配合造成了不能很好完成崗位工作的情況,因此,獲得大家的支持,增強責任心,成了干好崗位工作最好的途徑。在這樣的基礎上,增設新崗位,讓更多的學生加入到為班集體服務中來,體會為他人服務的辛苦,也就“水到渠成了”。
依據(jù)學情調整教材后,將教學目標定為四個層次:
1.知道集體的事是大家的事,人人都有責任。
2.明確在崗位工作中要做到熱心、細心、耐心、盡心、恒心和動腦。
3.回顧自己在崗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煩惱,出謀劃策,共商一些解決的方法。
4.提出集體中需要增設的新崗位,討論交流,模擬操練,進一步強化崗位責任心。
為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主要設計了三個活動環(huán)節(jié)。
活動一、激發(fā)情感,明確崗位目的。
20xx年5月31日,我班全體學生完成了入隊儀式,正式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到今天也不過十天左右,入隊前他們積極地表現(xiàn)著自己,爭著為別人做好事,入隊后,他們的這股熱情仍舊高漲,這也是少先隊組織對隊員提出的要求,要求每一位隊員能多為他人服務,而這也正好是《我的崗位》提出的崗位宗旨。因此,課的開始,我就以“少先隊”為引子,提出了“為他人著想、服務”的崗位意識,這也是作為課后評價崗位工作最基本的要素。接著,由佩戴對標志的崗位說起,逐漸談到沒標志的崗位,幫助學生樹立起在班集體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每個崗位都是重要的,從而能重視自己擔當?shù)膷徫宦氊煟藭r,我們的評價作為一種無形的標準深入人心,每個崗位都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品社課評價的激勵功能和增值功能得以表現(xiàn)。
有了對自己崗位的重視,就會產生怎樣才能干好崗位工作的思考,此時,自然進入活動二、解決問題,落實崗位要求,樹立起相互支持的崗位責任心。
在尋找“崗位責任星”的活動中,學生們自發(fā)地發(fā)覺了身邊的榜樣,由于學生的評價標準不同,找到盡責的同學各不相同,這是一種很正常情況,二年級的學生不可能樣樣事情都完成得盡善盡美,但是他們在崗位工作中的閃光點會被同學發(fā)現(xiàn),在夸獎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找到做好崗位工作的秘訣的同時,在與同學的交談中,明白了,班級工作是大家的事,我們有責任支持其他所有崗位的工作,包括我這個特殊班級成員——“班主任”,形成同心協(xié)力共同建設好班級大家庭的理解力!
有了這股凝聚力,再加上班集體建設中本身產生出的新問題,活動三、創(chuàng)建崗位,強化崗位要求,就是學生身為班級小主人,發(fā)揮能力的實踐環(huán)節(jié)。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班級建設中有了新的需求,我們班“圖書管理員”就是一個比較典型、急需的新崗位,這個新崗位內容的制定主要由學生完成。因為班級原先崗位內容的制定,由于學生年齡與認知因素,基本都是由老師定,學生實行,學生的主動性沒有得到很好地發(fā)揮,而在今天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自行制定崗位內容的能力,因此,在制定新崗位——“圖書管理員”崗位內容時,主要以學生為主、老師為副,以次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更好地為班集體服務,同時,這一部分內容,也是學生自行制定崗位評價標準的一次實踐。而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僅僅為下節(jié)課競聘做好了準備,同時又成為學生自行尋找班級新崗位的范例,可謂一舉多得。
進行了一個階段的研究,我們對“課程評價方法”產生了一定的疑問:平時采用的評價方法較多地使用的是一些書面的評價方式,如評價表,是否還有其他切實可行的評價方法可以輔助與我們的教學?
有關說課稿范文3
各位領導、老師上午好: 首先感謝教研室和學校給了我這一次學習鍛煉的機會。通過這次的磨課使我受益匪淺,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對上復習課有了一些新的認識。下面就向各位同行匯報這一次上課的心得和思考,說的不到之處請各位批評指正。 我以為,復習課的知識是學生已學過的,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上課前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回憶已學過的知識,尋找知識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自主復習中得到提高。在復習中抓住重難點進行復習。這是檢查學生學習情況、查漏補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帶動對一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復習的整個過程中,不能只讓學生作聽眾、觀眾、作業(yè)的奴隸,應把復習整理的機會還給學生。通過多種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復習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完成回憶、討論、整理、溝通、歸納、應用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下面我就具體落實到我這今天上的《式與方程的總復習》這一節(jié)課,說說自己對這節(jié)課的拙見。
一、說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意義和思想,會用等式的性質解一些簡易方程;能列方程解需兩、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shù)量關系的能力。
2、通過復習,增強用字母表示數(shù)表達和交流信息的意識,滲透代數(shù)思想,體會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優(yōu)越性。
3、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數(shù)與代數(shù)領域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產生繼續(xù)探索學習的積極傾向,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二、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方法,加深理解方程意義和解法,提高學生列方程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式.等式和方程之間的聯(lián)系,完善認知結構.
教學難點:理解等式與方程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三、說設計意圖
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主要分成下面三大塊。
?。ㄒ唬┘ひ梢?/p>
由老師根據(jù)學生提供鞋的碼數(shù)推算出其腳大約是多少厘米,讓學生產生疑問。老師適時說明方法以含有字母的式子出現(xiàn),喚起學生回憶起用字母可以表示數(shù)。
?。ǘ┗貞浾?/p>
1、用字母可以表示數(shù)。
?。?)學生口答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例子,其他學生說說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是什么。
結合具體的例子體會用字母可以表示數(shù)量關系。
2、整理方程的相關知識。
?。?)由用一組含有字母的式子讓學生分一分回憶對方程意義的理解,再由方程回憶與方程有關的知識。
?。?)通過練習掌握解方程的依據(jù)并回憶等式的性質,及時溝通方程與等式聯(lián)系和區(qū)別,并用簡潔的方式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運用方程解知識決實際問題,在練習中小結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明確思路和方法。感受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優(yōu)越性性。
?。ㄈ┚毩曔\用
設計三種題型:我會連、我會做、我會用,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其中重點是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我會連通過練習讓學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方法,同時讓學生進行辨析。我會做并沒要求學生一定用方程解,而是自主選擇方法進行解答,使學生出現(xiàn)錯誤,進而感受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優(yōu)越性。我會用主要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又是與課前問題首尾呼應同時又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反思:上復習課激情不夠高,節(jié)奏不強;沒有能很好地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問題不夠精練,有些羅嗦。
有關說課稿范文4
內容
1.教材分析
1.《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童話故事,收錄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30課。課文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的動物醫(yī)生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我們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么害蟲的科學常識。
2.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童趣易懂,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fā)作用。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于學生觀察,有助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fā)現(xiàn)身邊的科學常識的欲望。樹立起保護益蟲和益鳥的意識。
2.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他們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掌握一定的識字量,學到一些識字寫字和閱讀的方法。他們的思維方式以直觀、形象為主,但同時又存在理解能力較弱、注意力持久性較差等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課堂的有效調控,采取一定激勵措施、直觀影像和趣味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要求,設計兩個課時來學習本課,第一課時以識字寫字為重點,通讀課文,第二課時完成后兩個生字的學習,精講課文,在此展示第二課時內容,以下為第二課時的三維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復習鞏固“姑、娘”等7個生字,會寫“雪”“星”兩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過程與方法目標: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盼望”“ 吐出”等詞語的意思,積累ABAB式詞語。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fā)現(xiàn)身邊的科學常識的欲望。學習文中動物角色禮貌待人的文明用語,做一個文明懂禮的學生。
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文中禮貌用語。
難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課文,了解一些對人類有用的鳥類和益蟲,培養(yǎng)留心觀察的習慣,探索科學的奧秘。
4. 教法
主要采用:多媒體課件激趣法,游戲學習法,情境演讀法。
5. 學法
指導運用多種形式朗讀、圈點批畫、小組合作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
6. 教具
本課主要利用多媒體課件和貼圖道具輔助教學
7.教學程序
本課設計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作為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體,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下面的教學打下基礎。
1. 歡迎可愛的棉花姑娘再進課堂(并貼圖)
2. 板書課題(指導花字寫法讀法,娘字的讀法)
?。ǘ?鞏固識字,學習生字
1.以游戲搶答的形式復習鞏固上節(jié)課的生字詞。
2. 指導學生學習“星”和“雪”兩個生字。學生自主觀察生字的框架結構,配上兒歌,便于記憶和掌握。同時由學生來做小老師講字,體現(xiàn)語文教學學生主體性特點。
?。ń庹f:識字寫字是第一學段的重點,引導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同時關注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字要寫得規(guī)范、端正、整潔,努力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ㄈ?精讀品味,讀中感悟
1.出示書中棉花姑娘生病前后不同的圖,讓學生描述,通過直觀的圖像來了解課文內容。
2.指名讀,圈畫能夠描述圖片相關語句。
這兩幅圖想告訴我們棉花姑娘一個怎樣的經歷,我們回到課文中找答案。找六個同學來分小節(jié)讀一下,邊聽邊找,請你從文中找出能描述這兩幅圖的句子。
3. 出示第一幅圖及文章第一自然段
?。?)了解蚜蟲(借助直觀的圖片資料),體會蚜蟲的可惡,指導學生讀出討厭蚜蟲的語氣。
?。?)結合上下文內容理解“多么”“盼望”兩個詞語表現(xiàn)了棉花姑娘急切求醫(yī)的心情。
4.重點學習2-5自然段
輕讀2-4自然段,用筆圈出棉花姑娘為自己請了哪些醫(yī)生?(指導學生說話要完整:棉花姑娘請了燕子,啄木鳥和青蛙來治病。)
分角色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并思考,這些醫(yī)生治好棉花姑娘的病了嗎?
為什么沒有治好棉花姑娘的???誰能分別說一說?(理解“只會”一詞,指導朗讀燕子說的話)
利用查閱到的其他動物醫(yī)生資料,想象對話,并能夠正確運用文明禮貌“請”“對不起”等用語,進行德育滲透,培養(yǎng)學生文明懂禮。
______________來了,棉花姑娘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
?。ń庹f:學習這一部分之后,學生初步領悟文章中動物角色的對話模式,并結合想象小組合作編對話,充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體現(xiàn)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交流時,要充分利用多元評價,進行生生評,教師評等)
再讀“她多么盼望有醫(yī)生來給她治病啊!”理解急切的心情。
男女生分角色朗讀第5自然段,知道七星瓢蟲幫助了棉花,并結合上下文理解驚奇一詞。
?。ń庹f: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以讀代講,并借助直觀實際的圖片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體會語言的妙處。)
5.學習第6自然段
對比理解碧綠碧綠,雪白雪白兩個詞語,并練習ABAB式詞語用法(粉紅粉紅的桃花,金黃金黃的稻田,火紅火紅的太陽)
A 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長出了碧綠碧綠的葉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
B 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長出了碧綠的葉子,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理解“吐出”(出示棉花生長圖,解釋詞語)
?。?)積累好句
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長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了________的棉花。她咧開嘴笑啦!
獎勵閱讀一首兒歌
棉 鈴 咧 嘴 笑 哈 哈,吐 出 大 大 白 棉 花,棉 花 用 處 多 又 多,能 織 花 布 能 紡 紗。
?。ㄋ模?、總結,布置作業(yè)
同學們,這篇小文章多有意思啊,實際上這篇文章是在告訴我們,每一個動物都有它自己的本領!
拓展閱讀(《有趣的動物耳朵》)
?。ń庹f:課標要求第一學段學生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因此根據(jù)本課內容,向學生推薦相似的科學小文章,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欲望。)
8. 說作業(yè)
課標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
推薦閱讀《有趣的動物耳朵》并與小伙伴們交流閱讀收獲。
9. 說板書
我如下設計板書,將貼圖與文字相結合
1. 居中書寫課題 30棉花姑娘
2. 左邊是動物醫(yī)生的貼圖
3. 右邊是寫動物醫(yī)生可以捉的害蟲
整體體現(xiàn)出直觀生動,提綱挈領的特點
10. 說結語
老師們,我的說課結束了,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謝謝!
有關說課稿范文5
一:總體說明:
《體積和體積單位》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fā)展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jié)課主要采取了小組活動的形式,來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師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體積的概念,使學生理解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再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最后讓學生從教學活動中知道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二:說教材
1、內容:《體積和體積單位》本節(jié)課內容,是在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fā)展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材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體積的概念,再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最后教材說明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2、目標:通過《體積和體積單位》本節(jié)課的教學,
(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
(3)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3.教學重點:掌握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4.教學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5.教學準備:燒杯、石塊、體積單位、課件。
三:教學策略:
1.采用故事導入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實驗法和自學法發(fā)揮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
4.采用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么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建立“體積”概念。
師出示實驗一,“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說明:物體 占空間]{板書}。
師再出示實驗二,“把大小不同的兩個石塊分別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兩個燒杯中,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們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嗎?這說明什么?(大的物體占的空間大,小的物體占的空間小)。[說明:通過2個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學習、協(xié)作能力,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實物演示:橡皮、鉛筆盒、書包。
師: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小?
書包與講桌相比,誰占的空間比較大?
引導學生得出:物體占空間有“大?。簕板書}。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眥板書}
生齊讀。
師:桌上這三個物體,哪個體積最大?哪個體積最小?你知道體積比書包大的物體嗎?你知道體積比火柴盒小的物體嗎?[說明:體積的意義十分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這里的第一個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認識物體“占有空間”。再通過第二個實驗,讓學生形成“空間有大小”的鮮明表象,幫助學生理解體積的含義,便于建立“體積”的概念。]
2、教學“體積單位”。
師出示圖,請生比一比誰的體積大?[說明:教師通過兩個長方體體積大小的`比較,學生發(fā)現(xiàn)不好比較,從而指出計量物體的體積要用統(tǒng)一的體積單位。從而引入“體積單位”的教學]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shù)一數(shù),每個長方體包含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
請生數(shù)一數(shù),告訴老師誰的體積比較大?
學生匯報(注意讓學生說出數(shù)的方法)。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讀一讀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出示自學要求,“v自學課文15頁內容。
v自學體積單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 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p>
請生分小組自學“體積單位”,進行討論和交流。學生上臺匯報自學成果。[說明:教師出示自學提綱,讓學生以小組自學的形式開展討論和交流,并讓學生自我展示自學成果,極大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究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
師(小結)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們在計量物體的體積時,就應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選用合適的體積單位
3.教學“計量體積單位”的方法。
師出示圖。師:已知每個正方體的棱長是1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這個長方體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構成的?它含有多少個立方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請生說一說。
師(小結)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學生操作:
請你用4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不同的長方體,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還能擺成其它形狀嗎?它們的體積又是多少?[說明:這里的操作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認識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二是可以通過擺小正方體看體積,為后面學習體積的計算做準備。]
4.反饋
?。?哪個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課本中練一練的作業(yè))
[說明: 通過比較,有利于學生強化對長度、面積、和體積計量單位的認識,更好地構建認知結構]
?。ㄈ褐R的應用。
?。ㄋ模?、課堂總結:
師:學習了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獲?
七、板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體積單位:立方厘米: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長1立方分米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長1立方米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
有關說課稿范文6
說課程標準
2—1運用典型事例和相關數(shù)據(jù),說明現(xiàn)階段世界的環(huán)境形勢。
?。ㄎ沂沁\用大量圖片及資料來說明現(xiàn)階段我國和世界的環(huán)境形勢。)
2—5了解區(qū)域性和全球性的環(huán)境問題,知道問題的解決需要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國的通力合作。
(我根據(jù)課本介紹的世界重大環(huán)境問題以及補充的資料,讓學生理解環(huán)境問題具有全球性的特征,不僅需要每一個國家、地區(qū)自身的努力,更需要世界各國的通力合作。)
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訂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結合資料與圖片,讓學生認識到不同歷史時期人類社會所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各有不同,并認識到日益嚴峻的環(huán)境形勢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
2、了解區(qū)域性和全球性的環(huán)境問題,知道問題的解決需要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國的通力合作。
3、通過教學,讓學生關注身邊的環(huán)境,養(yǎng)成自覺保護環(huán)境的習慣。
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當前威脅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問題及其全球性。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我們應該怎樣努力解決當前日益惡化的環(huán)境問題。
說教學準備工作
課前布置學生去調查、了解本地的環(huán)境現(xiàn)狀,并分析這些環(huán)境問題的起因及后果;
教師收集有關圖片和資料,并制作好多媒體輔助課件。
說教學方法
本堂課基本上采用師生交流探討式、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的教學方式。
說教學流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圖片導入
我給學生出示了一組照片,要求學生結合平時的實地參觀談談自己的感受與體會。學生觀看照片后,談談自己對此的第一感覺。
以學生自己熟悉的景點照片作為引子,目的是為了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目光,也讓他們體會平湖近幾年來城市環(huán)境的逐漸改善,從而導入有關環(huán)境的話題。
第二環(huán)節(jié):交流與探討
我問學生: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城市建設得越來越漂亮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也加快了,環(huán)境問題是否不再突出呢?接著讓學生交流自己課前調查、了解的本地環(huán)境狀況,并簡要分析這些環(huán)境問題的起因和后果。
主要是引導學生去關注、反思身邊的環(huán)境問題,了解現(xiàn)狀,分析原因,從而樹立對環(huán)境狀況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
第三環(huán)節(jié):反思與感悟
我向學生展示了有關史前社會、農業(yè)社會和工業(yè)社會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的圖片、資料,引導學生得出“不同的歷史時期環(huán)境問題的內容也有所不同”的結論。
然后提問學生:你了解哪些世界上發(fā)生的嚴重威脅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重大環(huán)境問題?學生可以根據(jù)課本材料或自己課外收集的資料來列舉當今世界重大環(huán)境問題。
這樣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環(huán)境問題隨社會發(fā)展有所不同,而且日趨嚴重。并且要關切世界各地的重大環(huán)境問題,理解環(huán)境問題的全球性特征。
第四環(huán)節(jié):專題探究
我給學生播放一段題為《地球發(fā)燒了》的視頻資料,并出示一張地圖,要求學生閱讀課本有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設問1、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什么?
設問2、氣候變暖對我國農業(yè)生產有哪些影響?
設問3、氣候變暖對我國沿海地區(qū)有哪些影響?
學生觀察地圖,閱讀課本材料,自己獨立思考或者合作討論回答相關問題,最后教師小結學生答案。
這里主要是引導學生學會通過自己獨立思考——生生合作討論——師生互動探究的途徑去解決問題。
第五環(huán)節(jié):關注環(huán)保,共同行動
我要求學生選擇一個環(huán)境問題提出治理措施與改進建議。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某一環(huán)境問題,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提出自己的措施與建議。
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環(huán)保,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提高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性。
說課堂小結
最后我問學生: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對本節(jié)課哪些內容印象比較深刻?請幾個學生談學習了本節(jié)課后的收獲與體會。
通過這樣的課堂小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整理知識,構建知識體系,明確重點內容,進一步鞏固知識。
有關說課稿范文7
教材分析:
《分數(shù)與除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本節(jié)課承接了分數(shù)的意義等知識,又為今后學習,單位名稱的轉化和分數(shù)的大小比較等內容做好知識的鋪墊,所以讓學生很好的掌握分數(shù)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十分重要。
本節(jié)課的指導思想是以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是理解并掌握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知道如何用分數(shù)來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生生合作中學會傾聽,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師生合作中,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發(fā)現(xiàn),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和思考,培養(yǎng)學生轉化的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shù)與除法之間的關系。而本節(jié)的難點是具體體會每一個商的由來,它具體表示的意義,也就是通過分數(shù)與除法之間各部分關系的教學,實際上要將分數(shù)的意義在學生的感性認識上進行一次升華。本節(jié)課我采取利用具體實物,圖形相結合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
教法學法: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必須貫徹以學生為主體,堅持啟發(fā)與發(fā)現(xiàn)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動手實踐,在體驗中、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在教學的進行中,充分創(chuàng)設讓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氛圍,設計生動有趣,富有個性的數(shù)學活動,在學習中使學生獲得有價值的數(shù)學,實實在在的學好基礎知識,讓每個學生通過學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營造民主、和諧、活躍的學習空間,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
針對以上的學生情況和教學設想,我設計了這樣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自主建構。
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已有的知識上學習新知識,讓學生感知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為重點的落實,難點的突破鋪路搭橋。
?。?)學生獨立完成課前練習,引入新課。
?。?)出示例1:把一塊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得多少塊?
?。?)當他們發(fā)現(xiàn)不能得到整數(shù)的商時,引導他們討論應該怎樣表示他的結果。
(4)介紹分數(shù)表示除法的商的由來。
板書課題 —— 分數(shù)與除法
二、在目標的遞進中,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學生已初步建立了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時,將數(shù)學活動變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遵循學生認知的特點,進一步發(fā)展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有現(xiàn)實性,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的數(shù)學活動。
?。?)出示例3: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人平均分得多少塊?
首先,請他們思考,列出算式。
其次,拿出準備好的圓紙片,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最后,展示分法:一種是一個一個分,一種是重疊起來一塊分。
(2)課件展示完整的二種分法,引導總結3塊餅的實際上是一塊餅的,列出完整的算式,并用分數(shù)來表示具體的結果。
?。?)在教授完例1和例2后,不忙于理論的總結,因為在這里學生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通過 1÷3 =和3÷4=兩個算式的比較,體會當?shù)貌坏秸麛?shù)結果的時候,用分數(shù)來表示他們的商,發(fā)現(xiàn)分數(shù)的分子是除法里的被除數(shù),分母是除法里得除數(shù),在總結完各部分關系與字母公式后,通過兩項不同的練習進一步了解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三、掌握知識技能,實現(xiàn)數(shù)學思想的深入。
結合本書的重點,難點,這一部分教學的目的要是學生理解并掌握,分數(shù)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并能在應用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在有層次的練習中,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建構知識的框架,實現(xiàn)數(shù)學思想的逐步深入。
有關說課稿范文7篇 說課稿范文大全相關文章:
★ 中班數(shù)學比較高矮排序說課稿3篇(比較高矮排序中班教案)
★ 幼兒園有效教學說課稿范文4篇(幼兒園有效教學說課稿范文教案)
★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說課稿10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 珍珠鳥優(yōu)秀說課稿3篇(部編版《珍珠鳥》說課稿)
★ 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說課稿3篇 《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