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八年級滬教版物理教案3篇(滬教版八年級物理課件),供大家賞析。

八年級滬教版物理教案1
一、課前延伸
(一)學習目標: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成虛象,了解虛象是怎樣形成的。
3、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重點難點:
1、平面鏡成像特點
2、虛像的概念
(二)課前自學:
1.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自學課本P43,邊閱讀邊觀察圖2.3—1與2.3--2,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1)此實驗是研究的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的關(guān)系。
(2)實驗所需要的器材是:。
(3)實驗中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帶水銀的平面鏡,為什么?
(4)實驗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
(5)觀察2.3-2兩只蠟燭到平面鏡的位置有什么關(guān)系?通過什么器材測量可以知道這個關(guān)系?
(6)圖2.3-1中的兩只蠟燭有什么特點?為什么使用這樣的蠟燭?
(7)用直線把圖2.3—2中的S與S1連接起來看一看這條線與平面鏡所在的直線有什么關(guān)系?
2.虛像
1)觀察2.3—2回答下列問題
2)眼睛的位置與S還是S1在一條直線上?
3)根據(jù)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我們感覺好像是發(fā)出的光射入我們的眼睛。但是,實際上是發(fā)出的光。準確來說,是S發(fā)出的光經(jīng)平面鏡以后,射入眼睛的。
4)況且,由2.3--2可知,S是S1是光線的延長線,物理中把象S1這樣的像叫虛像
5)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
6)總結(jié):上面1.2可知平面鏡的特點有1.2.3.4.
3.球面鏡
閱讀P44科學世界回答問題
(1)凸面鏡對光線的作用是:舉例:
(2)凹面鏡對光線的作用是:舉例:
(3)在文中什么地方涉及了“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這個道理
(三)自學檢測:
1.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_____(“虛”或“實”)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像和物的直線跟鏡面_______,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
2.某人站在平面鏡前1.5M處,像到鏡面的距離M,人與像的距離為M.
3.作出圖中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
4.球面鏡有兩種,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對光有作用,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對光線有對光有作用。生活中的凸面鏡有很多,例如
5.某同學在做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用眼睛進行觀察,如圖所示。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物與像_______關(guān)系;
(2)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______關(guān)系;
(3)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填“能”或“不能”),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四)自學反思:
1、
2、
二、課內(nèi)探究[
(一)情景導入:
日常生活所用鏡子的反射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鏡,從平面鏡中可以看到鏡前物體的像,你知道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嗎?那我們就用實驗來找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二)合作探究:
學生組內(nèi)交流預習情況,找出不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初步構(gòu)建知識體系,解決預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在自主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開展小組互助合作
請同學們邊討論、邊設計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三)精講點播
【例題】
例1、在圖1中畫出物體ABC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解析:根據(jù)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對鏡面相互對稱作圖。用軸對稱方法先分別作出A、B、C三點的像A'、B'、C',再根據(jù)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虛像用虛線連結(jié)三點即可,如圖2所示。在圖中AA'、BB'、CC'都屬輔助線,要用虛線表示,而像A'、B'、C'是虛像,也需要用虛線來表示。
例2、一個人從遠處走向一塊豎直掛著的平面鏡,他在鏡內(nèi)的像將[]
A.逐漸變大,并且逐漸向鏡面靠近。
B.逐漸變小,并且逐漸離開鏡面。
C.先變大后變小,先靠近鏡面再離開鏡面。
D.大小不變,但逐漸向鏡面靠。
解析:根據(jù)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像和物大小相等,并且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始終相等。
例3、如圖12示,如何作一點光源S發(fā)出的一條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經(jīng)過A點(畫圖說明)
解析:此題涉及了光反射的許多知識點,由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可知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必經(jīng)過像點。因此可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出點光源的像點S';然后連接S'A,S'A和平面鏡相交于O點,O即為入射點,最后完成光路圖。答案如圖13所示。本題先找到點光源S經(jīng)平面鏡形成的像S',連接S'A交平面鏡于O點,再連接SO完成光路,這種解題的思路方法,應用在很多平面鏡的解題中。
【跟蹤訓練】
1.某人站在鏡子前面,在鏡中會看到另一個“他”,則鏡中的這個“他”就是這個人在平面鏡中的______.
2.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塊鏡子前2m處,那么他的像距離鏡子m,
像與人相距m,當他遠離鏡子0.5m,此時像距為m,像與他相距m,像高為m
3.湖水深10m,小鳥在距離湖面6m的地方飛翔,那么小鳥的像距離湖面m,像與鳥距離m
4.作圖題(作出像、或物、或平面鏡)
(四)歸納總結(jié)
1、小結(jié)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2、小結(jié)本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
三、課后提升
(一)達標訓練
1.汽車后視鏡是__________,而汽車頭燈是利用_______________來反射光的.平面鏡可以改變_________,如潛水艇上經(jīng)常用到的___________鏡,就是這種現(xiàn)象的應用.
2.湖水深10m,小鳥在距離湖面6m的地方飛翔,那么小鳥的像距離湖面m,像與鳥距離m
3.平行光線射到一張報紙上發(fā)生漫反射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
A、每條光線的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B、各條光線的入射角相等而反射角都不相等
C、各條光線的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都不相等D、以上說法均正確
4.一人從平面鏡中看到對面墻上鐘的像如圖1所示,則實際時間為()
A.3:40B.4:20C.8:20D.9:40
55.當筆尖觸到平面鏡時,發(fā)現(xiàn)筆尖和它在鏡中的像相距3mm,那么鏡子的厚度是()
AA、3MMB6mmC1.5mmD0.75mm
6.關(guān)于平面鏡成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像和物體之間的距離總是相等的B.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
C.像和物體的大小總是相等的D.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7.如圖5所示,承承家的小貓在平面鏡前欣賞自己的全身像甲圖,此時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圖乙中的()
8.太陽光與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鏡使陽光沿豎直方向照亮井底請通過作圖確定平面鏡的位置,鏡面與水平面所成的度數(shù)應等于
(二)反饋評價
八年級滬教版物理教案2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
(2)知道簡單機械的一些應用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jié)構(gòu)
(2)通過探究,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shù)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jié)構(gòu)、特點及作用
2、 難點: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
(三)教學準備
定滑輪、動滑輪、鉤碼、細繩、測力計、鐵架臺、刻度尺。
(四)教學過程
一、總述
學好本節(jié)應注重實驗。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體會各種簡單機械的特點。在探究活動之前,先畫出簡單機械的草圖,用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去分析會有什么結(jié)果,然后再用實驗驗證。如果有出入要去認真分析原因,必要時請老師參與。例如,探究定滑輪的特點時,先畫草圖、再分析:一根繩子,通過定滑輪轉(zhuǎn)了一彎,估計不能省力,但明顯能改變力的方向,然后實際做做看。做后我們發(fā)現(xiàn)實際情況與分析有出入,想想是什么原因?(是實驗誤差還是分析有問題)找出原因就是提高了自己。
二、引入
讓同學們觀看書上的漫畫。問:為什么瘦子卻拉不住這個物體?
三、定滑輪和動滑輪
1、介紹滑輪
周邊有槽,能繞軸轉(zhuǎn)動的輪子。
2、請學生用滑輪把鉤碼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學生自由組裝)
這個時候?qū)W生應該會出現(xiàn)不同的方法。在學生實驗完成后,選取不同的類型放在講臺上進行講解。
(1) 定滑輪:提升物體時滑輪不隨物體一起移動。
(2) 動滑輪:提升物體時滑輪隨物體一起移動。
3、探究:定滑輪與動滑輪的特點
學生自己動手探究,明確探究目的,
設計數(shù)據(jù)表格,通過分析得出結(jié)論。
如右圖,在學生自己探究時,引導是非常
重要的,強調(diào)學生在提升物體時一定要勻速
移動。
分析:定滑輪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動滑輪不能改變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力。
動滑輪在省力的同時,卻費了一倍的距離。
此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用杠桿的知識分析一下,定滑輪、動滑輪的特點。
另外:在探究過程中,由于滑輪本身有重力,和繩子有摩擦,結(jié)果可能不太一樣,教師應交待清楚。并提出在動滑輪中:F=G物+G動2
四、滑輪組
動滑輪可以省力,卻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定滑輪能改變力的方向,卻不能省力。有什么辦法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嗎?引入滑輪組。
1、 將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滑輪組。
讓學生自己組裝,教師巡視指導。(要求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再讓學生用測力計測量一下,歸納其特點:
2、 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五)小結(jié)
(六)作業(yè)
動手動腦學物理
附:課后總結(jié)
八年級滬教版物理教案3
教學準備
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
2、知道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并知道它與其它單位的關(guān)系。
3、知道測量存在誤差。
過程與方法
1、會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會進行特殊測量。
2、會正確使用手表或停表測量時間,并會估測時間。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2.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刻度尺的使用和測量時間。
2、單位的換算和特殊測量。
教學難點
1、單位的換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教學用具
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課本、鐘表、錄音機
4. 標簽
【教學方法】講授、討論、歸納、對比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生活、生產(chǎn)和科研中,人們經(jīng)常要進行各種各樣的測量。體檢時量身高、體重、血壓等,買菜時稱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剛到學校醫(yī)務室去體檢,醫(yī)務人員給小剛量完身高后告訴小剛他的身高是163。小剛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學生討論并得出正確的結(jié)果:163厘米或1米63)
講解:上述問題告訴我們,測量時必須首先規(guī)定被測量量的單位。為了世界各國交流的方便,1960年,國際上通過了一套統(tǒng)一的測量標準,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二)進行新課
一、長度的單位及測量
1、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其它的長度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它們之間的換算關(guān)系是:
1km=103m; 1dm=10-1m;
25px=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離約30km(公里),初二年齡段的同學身高多數(shù)在1.5m—1.7m之間,手掌的寬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寬度大概是25px。
2、長度的估測
問題1:請目測一下黑板的長度。
(請5個同學目測,再用米尺實際測量,比較誰目測的結(jié)果更準。)
問題2:人們正常走路一步的距離大約為0.5m,以此為長度標準,估測教室的長度。
(請兩同學同時在教室中走路進行估測)
3、長度的測量
長度估測的結(jié)果精確度是不高的,當精確度要求高時,可以選擇適宜的長度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展示:各種類型的長度測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標卡尺(精度高)、螺旋測微器(精度高)等]。
介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活動1:(1人一組):用刻度尺測量物理書的長度和寬度(結(jié)果填入表格中)。 (選擇兩個較為典型的、有點問題的測量數(shù)據(jù)進行評價。)
活動2:(兩人一組):測量乒乓球的直徑。
(教師巡視,并對同學進行指導。)
介紹:國際乒聯(lián)為了我們限制我們中國乒乓球選手,同時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動在全世界更好地開展,把乒乓球的直徑從原來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謂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賽從原來的一局21分制改為現(xiàn)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剛結(jié)束的第2__屆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選手表現(xiàn)依然銳不可擋,取得男雙、女單、女雙三塊金牌。
八年級滬教版物理教案3篇(滬教版八年級物理課件)相關(guān)文章:
★ 教師證面試初中物理教案模板3篇(初中物理教師資格證面試教案)
★ 八年級語文教案下冊經(jīng)典案例3篇 八年級語文教學案例設計意圖
★ 八年級下物理實驗教學工作總結(jié)3篇 初中八年級物理實驗教學計劃
★ 初中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教案3篇(8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 有關(guān)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3篇 八年級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
★ 八年級物理期中教學工作總結(jié)3篇(初二物理期中教學工作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