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小學數(shù)學秒的認識教案4篇(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秒的認識教案),歡迎參閱。

小學數(shù)學秒的認識教案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張(或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 )里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筐蘋果約重20( )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后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新課.
師說: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教學噸的認識.
(1)各小組匯報課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情況,如: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買5千克的糧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體會其重量.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板書有關數(shù)量.
(2)提問:那么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3)引導: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體重共多少千克?
40個同學的體重多少千克?(可找?guī)讉€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讓每個同學都背一背,實際感受一下.) 像這樣40個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也是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4)提問: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噸?一桶油重100千克,幾桶油重1噸?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匯報.
教師小結:40個同學的體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約都是1噸.
(5)根據(jù)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后匯報“1噸就是……的重量”.
(6)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7)出示書上例題的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并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為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里有8個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練習質疑
① 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② 一只大象體重6噸,是()千克.
訂正時說出想的過程.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系式有兩個,即: l噸=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系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五、鞏固與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計量哪些東西的重量用噸作單位?寫出幾種來.
(2)2噸=(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噸 9000克=( )千克
(3)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噸?
第(1)題,日常生活中用噸做重量單位的東西有很多,寫出或說出幾個主要的就行.
第(2)題,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讓差生說一說推理過程.
第(3)題,讓學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2.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shù)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好.
小學數(shù)學秒的認識教案2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重點難點:
學生對于角的認識往往只是借助于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tǒng)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1、師:老師給大家?guī)砹藬?shù)學王國圖形家族成員中的幾個成員,大家還認識它們嗎?黑板上畫的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來認識圖形家族中的另一個新成員:角,引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今天我們就要學習“角的初步認識”。
2、老師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聯(lián)系實際,引導探究
1、師:同學們對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讓學生看圖,這幾個圖形里都有角,同學們睜大你的眼睛看,這就是角。
放有關學校的情景圖的幻燈片讓學生找角。學生一一做答。
2、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么多角。
3、師:那么,我們現(xiàn)在身邊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學們找找看,(請學生來指一指。)學生回答:課桌的角、課本的角、門和窗的角等等。
4、師:同學們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放ppt)邊放邊說,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再放一遍,老師說頂點,邊,邊。然后板書:頂點、邊、邊。
5、師:我們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個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畫出來的呢?同學們看大屏幕(放ppt),同學們看懂了嗎?畫角時,要先定頂點再畫兩條邊。老師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細觀察,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組成?(生答)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我們在表示角的時候,不能就這么點一下??蠢蠋熓窃趺幢硎窘堑摹?教師動作演示:一個頂點,兩條邊,再用手畫)拿起你的小手,我們一起來指一指。現(xiàn)在,誰用這種方法來指一指這把尺上的角?(還有其他的角嗎?)
7、師: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畫?要注意什么?(學生回答)先畫一個點,從這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成了一個角。請同學們照這個方法畫一個,試試。把你畫的角的頂點與邊指給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饋時指出頂點和邊即可。)
8、比較角的大小,放兩個同樣大小的角,但是邊不一樣長,提問學生,哪個角大,同學可能要說,邊長的那個角大(放幻燈片),老師問學生是不是邊越長角就越大哪?同學們看到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與它開口的大小有關。
9、師:再畫一個和剛才大小不一樣的角。請你為自己畫的角打分。
10、折角:讓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紙折幾個角,同桌比較一下大小。再用一張圓形紙折,看學生能否折出角,老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拓展,課外延伸
1、師:剛才畫了一個角,老師在這里再添一條線,現(xiàn)在這里有幾個角了?(學生指,教師畫弧。)
2、師:我這里還有一個長方形的圖形,如果剪去一個角,請你猜猜還剩幾個角?
3、師:你能告訴同伴們,今天你有哪些收獲嗎?
小學數(shù)學秒的認識教案3
教學內容:
人教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3840頁: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與實際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來發(fā)現(xiàn)角,畫角,創(chuàng)造角。
3、在小組合作中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培養(yǎng)口頭表達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上課前,將學生按作為分成5個小組,師在黑板右邊寫著:星級小組,及1、2、3、4、5字樣。接著說明星級小組評比方法。
上課
師(拿出一個五角星):同學們,喜歡這個嗎?
生:喜歡。
師:怎樣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課好,聽得認真的
生:舉手積極
師: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為它有五個角。
師:誰上來找找?
生上臺指五角星的五個角(點了一下角尖)。
師:老師有個小小的問題要補充,剛才這個同學指得太快了,只指了個頭,應該還有什么?
生:邊,2條邊。
師:誰再來指?
生上臺指(這次是將整個角捏住)。
師:看老師怎么指。(指點、邊)大家一起跟老師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師:張老師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個小組加一個五角星,現(xiàn)在你們是幾星級了?
生:一星級。
師: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幾個角?互相指一指。(后補充:看誰指得好)
師(指名一學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樣?
生指。
師:同意的給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學生上臺指。
師:找一個你自己最喜歡的角,輕輕壓它的頭,有什么感覺?
生1:癢癢的。
生2:有點痛。
生3:尖尖的。(板書:尖尖的)
師:再壓壓邊,有什么感覺?
生1:滑。
生2:溫柔。(課堂上出現(xiàn)一陣笑聲)
生3:舒服。
師:為什么會舒服?
生:平平的。
生:直直的。(板書:直直的)
師:請大家在自己的身邊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師:請指出。
生上臺指桌面上的4個角。
師:對,這張長長的桌子有4個角。
生2:這個鉛筆盒上有角。
師(舉鉛筆盒):大家看看,這個頭是(生:圓圓的),所以(不是角)。
生3:書(用手指)。
師:書本有4個角。
生4:門。
師:上來指一指。
生指教室門上的角(4個)。
師:大家找的很好,老師這兒有幾張圖,看誰能找出角,把它指出來。(課件出示剪刀圖)
生1指剪刀頭。
師:同意嗎?(生不同意)誰來說說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條邊是彎彎的,不能算。
師:回答的很好,給第二小組加一個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師:這個是角嗎?
生:不是。
師:到底這個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細找找。
生3:指剪刀張開部分。(課件顯示找正確了)
師:大家一起來做運動,描一描角。這個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來看這個(顯示插一根吸管的可樂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師:你也找對了嗎?對的給自己鼓勵一下。
師:看看鐘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圖:一個鐘面。
生指分針和時針的夾角。
師:很好,我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三個角。現(xiàn)在我們把這些角的外衣脫掉,來仔細看看。(課件顯示3個角)
師指第一個角:這個點叫什么?
生:起點。
生:頂點。
生:點。
師:(板書頂點)這兩條呢?
生:邊。(師板書:邊)
師:請同學們指這個角(第二個角)的頂點和2條邊。
生指。
師指第三個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樣。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是不是角,是的請露出你的笑臉,不是的用哭臉表示。
逐個判斷:1、兩條邊沒連上的(離得較遠);
2、正確的;
3、一邊是曲線的。
師:為什么不是?
生:因為有一條邊是圓圓的。
4、兩條邊沒連上的(離得較近);
師:為什么不是?
生:兩條邊沒有連住。
師:沒有頂點了。
5、正確的。(要求學生指出頂點和邊)
師:剛才大家表現(xiàn)得很好,每個小組再加一個五角星。現(xiàn)在是幾星級了?還是二星級的別灰心,因為還有(生:機會)。
師:這是老師畫的一個角。大家也想畫畫嗎》
生畫角。師提醒不要用波浪線畫角,有的尺子的一條邊是波浪線的。
很快有學生畫好了。
師:畫好的,再好一個。
生繼續(xù)畫,有的還沒畫好,有的2個都畫好了。
師:畫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勢擺出來,讓老師一看就知道你已經畫好了。
師:誰愿意把你畫的角展示給大家?
生1上臺展示:畫了2個。
師:你是怎么畫的?
生1:先畫一條邊,再畫一個點
師插:叫什么?
生:頂點。
生1:再畫一條邊。
師:我知道了,他是先畫
生2展示。
師:你是怎么畫的?
生2:先畫2條邊,再畫頂點。
生3展示:畫了2個三角形。有學生嘆氣。
師:為什么?他畫了2個三角形,其實他畫了幾個角呀?
生:6個角。
師問生3:你是不是描出來的?
生3:是的。
師: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師是怎么畫的?
生:想。
師邊畫邊說:先畫一個頂點,再畫一條邊有沒有和老師一樣畫的?(有幾個學生舉手)大家用老師這樣的方法再畫一個角。
生畫,師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邊。
師:畫角就到這兒。下面我們來做游戲。
要求學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繩子,圖釘,長方形小紙片,小棒??梢宰杂蛇x擇。
生做角。
師:做好后將你的角展示給同學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學生開始展示。
師展示一學生的角(用紙片和圖釘做的):你們看看,這個角會怎樣?
生:會變形。
師:對,可以變形,它的嘴巴可以張大,也可以縮小。(邊說邊演示)
有一個學生說象:剪刀。
師:做好的可以展示給聽課老師看看。
師:我們今天學了什么?
生:認識角。(師板書)
評課意見:
總體感覺:從這堂課的總體效果來說,我認為執(zhí)教者已經樹立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課堂很活躍,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一、學生的動:
1、葉圣陶先生倡導的六大解放,新課程提出的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都是為了讓學生動起來,在動的過程中學習數(shù)學,在動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這堂課的很多地方正體現(xiàn)了這一點:從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邊的角,到后來畫角、做角,學生動起來了,而且動的很充分,學的很充分,角的知識就這樣在學生的動中被消化、吸收。
2、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這堂課上得很精彩,因為有很多學生的回答是動態(tài)的,非預設的,反映了學生的真實想法。下面我說一處亮點:在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時,老師問學生:壓邊有什么感覺?第一個學生回答是:滑。第二個學生回答是:溫柔。這時課堂上還出現(xiàn)一陣笑聲。第三個學生回答的是:舒服。這三個回答雖然是學生的真實感受,但看似與正確答案無關。(當時我也很體上課教師擔心:該如何引導)很快,老師的一句為什么會感到舒服?就輕易的得到了平平的、直直的的好答案。巧妙的引領,真實的體驗,是那么的自然無痕,讓聽課的我也感到是那么的舒服!
二、學生的笑
整堂課感覺學生學得很開心,笑聲陣陣,我認為主要原因又以下幾個:
1、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
首先是教師珍視學生的回答,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敢于說出不同的、真實的感受。如在講角的概念時的那段精彩的引領。當學生的回答得到老師的肯定時,就有了開心的笑。
2、知識不再是全靠教師的授給,而是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自主體驗,不斷得到的成功體驗使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更樂于學習,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
3、教師觀念轉變了,對學生更尊重了,教師對于學生的表現(xiàn)更多的是肯定的評價、激勵,好象沒聽到錯、不好等話語,以前常說的失敗,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這也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驕傲的笑聲。
4、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星級評比從上課開始就進行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笑臉和哭臉展示學生的評價結果,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請學生用漂亮的姿勢展示出來這些都讓學生有了更多的笑。
三、值得探討的5個問題。
1、教學目標的確定:數(shù)學教學的目標是從三個維度來確定的。張老師制定的第三個目標是:在小組合作中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培養(yǎng)口頭表達的能力。但實際在課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學生交流的機會也挺少的。是否可以從此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學習數(shù)學方面去考慮。
2、小組評價應有結果:雖然在黑板上已經展示了結果,但應在小結時對本次比賽進行總結、肯定,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更好的延伸,這也關系到評價的完整性。
3、角的呈現(xiàn)方式應多樣化。這堂課呈現(xiàn)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雖然在畫角時,教師提到過可以朝上、朝左,但強調得不夠,應該將角的形式多樣化的呈現(xiàn)給學生。
4、這張長長的桌子有4個角。書本有4個角。這兩句話敘說不夠妥當。課后的做一做1是這樣描述的:說一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數(shù)學是一門嚴謹?shù)膶W科,我們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應注意科學性。
5、活動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活動角展示時不少學生還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學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師說的那些活動角的認識也應該讓展示的學生來說,從學生的表現(xiàn)來看,他們應該能說也能夠說完整的,而且這是下節(jié)課角的認識的知識基礎。
小學數(shù)學秒的認識教案4
教學內容:
教材第31-32頁的內容及做一做,練習六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圓錐,知道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錐的特征。
2、了解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掌握圓錐高的測量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定標
1、回顧:我們學習了物體的哪些特殊形狀?你能在生活中找出具有這些形狀的物體嗎?(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長方體、正方體、圓柱……)
2、欣賞日常生活中圓錐形的物體,介紹圓錐,你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的物體?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圓錐。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活動一】認識圓錐的特征
學習方式:獨立學習、組織交流
學習任務
1、取出圓錐體學具,請大家看一看、摸一摸,與圓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說給同桌聽。
2、通過觀察,認識圓錐的頂點、面。
(1)圓錐有一個頂點和兩個面,一個底面,一個側面。
(2)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3、討論、交流,認識圓錐的高。
(1)圓錐的高在哪里?
(2)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圓錐的高?(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3)圓柱的高有無數(shù)條,圓錐的高有幾條?
?活動二】測量圓錐的高與圓柱和圓錐的區(qū)別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討論交流
學習任務
1、出示圓錐形教具,引導:像這樣的物體,它的高看得見嗎?看不見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辦法嗎?
2、小組討論,動手合作測量圓錐體的高。
3、匯報測量的步驟及測量結果。
4、課件演示測量高的過程,注意:測量時,圓錐的底面要水平地放;上面的平板要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5、猜測:一個長方形通過旋轉,可以形成一個圓柱,那么你們知道繞一個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旋轉,會形成什么形狀?
6、動手操作轉動一根貼有直角三角形硬紙的木棒。
7、說說各自的發(fā)現(xiàn)。
8、交流圓錐和圓柱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提問:圓錐和圓柱有哪些相同點,哪些不同點?
三、達標測評
1、完成課本第32頁的“做一做”。
先讓學生在教材的幾何圖形上標出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再利用實物投影進行交流。
2、完成課本第35頁練習六的第1題。
投影出示課本上各個物體的圖片,指名說說每個物體由哪些圖形組成。
3、完成課本第35頁練習六的第2題。
先讓學生在課本上連一連,再進行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圓錐的認識
頂點:1個
面:2個 側面(曲面) 底面(圓)
高: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只有1條)
小學數(shù)學秒的認識教案4篇(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秒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數(shù)學教學工作總結5篇 小學數(shù)學教學工作情況
★ 小學消防安全主題班會課教案范文5篇 小學消防安全主題班會教案主要內容
★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計劃3篇(小學數(shù)學教育教學計劃.doc)
★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最新教案范文3篇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shù)學相遇問題教案
★ 小學語文優(yōu)秀教案反思范文3篇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一等獎
★ 一年級語文教案年新高效課堂授課人教版小學3篇 小學語文一年級教程
★ 小學人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案參考文本5篇 二年級語文教案設計人教版
★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2篇(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上冊)
★ 小學數(shù)學教研組工作計劃3篇 小學數(shù)學教研組教研活動計劃
★ 小學數(shù)學教師述職述報告參考6篇(小學數(shù)學教師述職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