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故宮博物院》表格式教案10篇(故宮博物院備課教案),供大家參閱。

《故宮博物院》表格式教案1
樊建華
說在前面:在備課中,為了每個環(huán)節(jié)層次清楚,所以各處板書或投影設計單列,在教學中老師可以把它融在一起,抓住一塊主板反復變換使用,可節(jié)省些時間!有些須探討的問題加有自己的評注,僅供參考!
○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和重點:
1.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和總分結合的方法;
2.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宮規(guī)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的特點。
4.進一步學習說明的方法。
二.課時分配:三課時
三.預習提綱
1.通讀課文,標清自然段;
2.看課文各頁下的注解,掌握詞語解釋;
3.其他生字詞借助工具書正音解詞。
○教學過程
一.字詞教學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金鑾(luán)殿(diàn)蟠(pán)龍鎏(liú)金藻(zǎo)井檀(tán)香御(yǜ)花園妃嬪(pín)湛(zhàn)藍修繕(shàn)
鳴鐘擊罄(qìng)詔(zhào)書中軸(zhóu)線
2.解釋詞語:
磬: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
攢:聚集,集中。
鰲頭: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后來用“獨占鰲頭”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琉璃:用鋁和鈉的硅酸化合物燒制成的釉料,常見的有綠色和金黃色兩種,多加在粘土的外層,燒制成缸、盆、磚瓦等。
藻井:(見課本注釋)
蟠龍:(見課本注釋)
中軸線:中心線。
二.理清順序和結構
1. 要求學生依照課文中的導游去游覽故宮,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完成課后練習一圖。(順次板書或用投影)
(在此無法傳遞示意圖,上傳在素材庫中)
討論重點問題:
1.全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
引導學生理清各段之間的關系,了解結構,(邊講邊板書畫線句,也可不用板書)
問題:各段說明的重點是什么?劃出主要詞語。
1節(jié):故宮的位置和歷史沿革
(北京的中心城中之城
我國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五百多年歷史)總寫
2節(jié):故宮整體布局及特點
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可見教用書p114頁擴展)
3節(jié):午門及護城河
4節(jié):三大殿概況(總寫)
5、6節(jié):太和殿(分寫)
7節(jié):中軸線(插寫)
8節(jié):太和殿(分寫)
9節(jié):中和殿(分寫)
10節(jié):保和殿(分寫)
11節(jié):小廣場(前朝后廷間的過渡)
12節(jié):乾清宮
13節(jié):交泰殿
14節(jié):坤寧宮
15節(jié):御花園
16節(jié):神武門與景山看故宮
三.重點研讀
1.課文重點介紹的對象是什么?
太和殿。
2.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作者介紹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況?說明順序是怎樣的?
對太和殿,先寫使三大殿成為統(tǒng)一整體的臺基——臺基修建得很高(三層臺基高七米),并且設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個圓雕龍頭),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寫太和殿外觀氣勢雄偉(是故宮最大的殿堂),色彩壯麗(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的斗拱、額枋、梁柱,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內部裝飾的莊嚴富麗(金鑾寶座、雕龍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裝飾著多姿多態(tài)的龍);最后從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說明它在設計方面的象征意義——過去封建皇帝憑借雄偉的建筑顯示威嚴。使用的說明順序是由外到內、總說和分說相結合。
3.作者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為解說的重點?
因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個故宮的重點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統(tǒng)治權力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個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為介紹的重點。
4.這部分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師生討論后明確:
5段: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特點。6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tài)特點。8段:寫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嚴氣氛的特點。
歸納:從外向內的說明順序,從殿外寫到殿內;寫殿內設置又按照方位順序寫。
5.在介紹建筑群中,重點介紹主要建筑,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在介紹建筑群時,分清主次,采用有詳有略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四.課后作業(yè)
1.寫一篇介紹學校校園的說明文,字數不限。(必作題,寫在作文本上)
2.查找有關圖片和資料,更詳細地了解故宮的建筑及布局,然后采用與本文不同的順序口頭介紹故宮。家里有電腦可以上網的同學可直接在搜索欄內輸入“故宮博物院”中文字樣,即可打開故宮博物院網頁。(有條件者作)
課后反思:
作者郵箱:
《故宮博物院》表格式教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熟讀課文,掌握生字詞的讀音和字形,理解重點詞的詞義。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根據作者的游覽路線,畫出故宮的建筑布局圖。
2、把握文章的說明順序、結構順序和說明方法。
3、以太和殿為例,認識并學習方位詞語的準確運用,找準作者的立足點。學會介紹復雜景觀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二)情感目標:
了解故宮博物院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宮布局特點。
2、把握文章的說明順序、結構和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1、認識并學習方位詞語的準確運用,找準作者的立足點。
2、學會介紹復雜景觀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自主掌握生字詞。根據作者的游覽路線,畫出故宮的建筑布局圖。
老師:幻燈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身邊常見的建筑物都有哪些呢?同安影視城去過嗎?它是模仿北京故宮建成的。里面有什么呢?請去過的同學介紹一下。
故宮,舊時的故宮稱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樂四年(即1406年),歷時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在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tǒng)治。1925年改名為故宮博物院,它是世界上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PPT展示,同學朗讀)
事實上,故宮博物院現在中國一共有兩處,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兩者均為世界的旅游勝地。此外,1986年在沈陽故宮的基礎上建立了沈陽故宮博物院。本文具體指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說詞,原題為“古代藝術的寶庫——故宮博物院”(見注解1)而作者正是故宮的研究專家黃傳惕先生,現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編輯。下面,我們在他的帶領下正式進入課文的學習。
二、預習檢測
1、我們早自習大家都預習了本文,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的收獲,下面請幾位同學上臺來填好故宮博物館的布局示意圖的建筑名稱。
?。ê诎迳鲜孪犬嫼檬疽鈭D框架,同學填好后,其他同學檢查更正,然后PPT展示正確的示意圖)
2、什么是建筑?建筑是用石頭寫成的史書——雨果;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歌德。
建筑往往在造型、色彩、結構與周圍的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等方面,給人音樂般的感受,有的象氣勢恢弘的交響樂,有的似舒緩幽雅的小夜曲。有的象詼諧生動的變奏曲。好的建筑藝術可以令人震撼,拓展想象力,讓你久久的回味……
我們學過的《中國石拱橋》是關于建筑物說明文,這篇也不例外。前文采用的是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那么,本文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看圖回答)
提問: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說明介紹故宮的?大體上按照什么路線什么方向逐次介紹的?明確:按照空間順序,按照游覽參觀路線沿中軸線由南向北說明的。
具體來說,以*為起點,穿端門,進午門‘過漢白玉石橋’來到前三殿,然后依次介紹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華殿、武英殿和稱“前朝”。然后繼續(xù)向北,簡單介紹了位于中軸線上的“內廷”建筑: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以及御花園,最后出順貞門而離開故宮。
3、PPT展示故宮完整的布局結構圖。
三、整體感知
1、視頻跟讀(PPT播放故宮視頻,學生一邊觀看一邊按照字幕跟讀),要求:
?。?)注意難讀字詞,加深文章印象。
?。?)視覺感受故宮建筑群規(guī)模的宏大壯麗,建筑物的精美,體會其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
2、觀后印象(自由回答):
•建筑規(guī)模——宏大壯麗
•建筑物——精致美觀
•建筑布局——整齊統(tǒng)一
3、正音解詞,圈出難讀字音,班級交流,并解釋重點字詞。(請2個同學讀音,PPT更正錯誤,然后全班朗讀兩遍)
•矗立(chù)鰲頭(áo)
•金鑾殿(luán)湛藍(zhàn)
•琉璃(liúlí)額枋(fāng)
•蟠龍(pán)藻井(zǎo)
•中軸線(zhóu)擊磬(qìng)
•檀香(tán)攢在一起(cuán)
•鎏金(liú)雍正(yōng)
•乾清宮(qián)坤寧宮(kūn)
•迥然不同(jiǒng)水榭(xiè)
玲瓏:形容(物)精巧細致,(人)機靈敏捷。
橫貫:(山脈、河流、道路等)橫向貫穿。
矗立:高聳直立。
矯健:強健有力。
繚繞:回環(huán)纏繞。
錯綜:縱橫交叉。
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襯托。
井然有序:整齊而有秩序。井然,整齊的樣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遠,完全不同。迥:指距離很遠。
4、疏通字詞后,瀏覽全文。課文可以分為三大部分,該怎么劃分呢?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紹故宮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體介紹故宮各宮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紹景山并記述從景山回望故宮全貌之所見。
四、合作探究
1、瀏覽1段,回答:
?。?)故宮坐落在什么地方?
明確:北京中心。我們都知道北京市中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故宮坐落在這樣一個象征著國家威嚴和權利的城市中心,說明了什么?(地位之高)
(2)故宮的名稱還有哪些?
明確:紫禁城、故宮博物院。
?。?)為什么叫紫禁城?
明確:關于“紫”的三種說法,“紫氣東來”說;天帝“紫宮說”;星座五宮,紫薇居中,古代帝王自稱天之子,所以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宮殿稱紫薇宮,“紫”代指皇帝。而皇帝居住的地方嚴禁百姓靠近,因此皇宮便稱為紫禁城。;
(4)這段還介紹了故宮哪些方面?
明確:地位、歷史
2、齊讀第二段,思考:
?。?)我們知道本文的說明對象是故宮,那么說明對象的特征是什么?看誰能又快有準地在文中找出來。
明確:故宮博物院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
(2)這些特點之前的那些文字介紹的是什么?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明確:故宮的整體布局、外觀概貌,體現出規(guī)模宏大壯麗的特點。列數字。
過渡句:這兩段概括介紹故宮博物院的位置、歷史、建筑地位、總體布局、
外觀概貌、建筑總特點,給游覽者留下了一個總體印象。后文主要圍繞這三個建筑總特點展開,前面提到了建筑規(guī)模宏大,那么接下來我們看看其它特點是如何體現出來的。下面,我們跟隨黃傳惕先生的腳步,正式踏上故宮之旅。
3、請2位同學分別朗讀3、4段,同時PPT展示故宮全景示意圖。
說說以下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體現了故宮三大特點的哪些方面?
“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打比方建筑精美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臺基上?!薄袛底趾甏髩邀?/p>
“每層的邊緣都用漢白玉欄桿圍繞著,上面刻著龍風流云”——建筑精美
“一千多個圓雕鰲頭”——列數字宏大壯麗
五、總結:這兩段主要講午門內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況,到此為止,我們初步領略了故宮宏大的規(guī)模,下節(jié)課,我們將深入故宮,感受故宮的金碧輝煌。
板書設計
14、故宮博物院
一、全文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按照空間順序來說明,抓住重點有詳有略地進行說明。
二、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紹故宮博物院的總體情況。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體介紹故宮各宮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紹景山并記述從景山回望故宮全貌之所見。
三、說明方法:第3、4段段運用打比方和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具體形象地說明了金水河的外觀與三大殿的高度,以及圓雕鰲頭的數量。
六、布置作業(yè):如下
六、教學反思
《故宮博物院》表格式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四課。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掌握說明文的基本知識:怎樣抓住特征來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而本課是這一單元中一篇以空間順序進行說明的文章。
二、教學對象分析
首先初中學生空間概念不很強,其次是有許多學生沒有見過故宮?!皟H憑老師一張嘴,任你天花亂墜”的講析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所以,只有憑借直觀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然后才能達到目的。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從而突破空間想象困難,明確說明文的空間順序。
三、教學目標
1、認識理解故宮的建筑布局及特點。
2、培養(yǎng)把握實物說明文空間順序和立足點的能力
3、開闊眼界,激發(fā)對祖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理解說明的空間順序——條理性
(2)方位詞的準確運用——立足點
2、難點:找立足點。
五、教法設計
從實際出發(fā),遵循知識傳授與能力發(fā)展相結合,形象感知與邏輯思維相結合,性情陶冶與知識拓展相結合以及學生本位的原則確定本課的教法:
1、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fā)學生興趣。
2、讓學生當導游,從總體上把握全篇說明順序、建筑結構及布局,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
3、以課文第六段為突破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實現以點代面的目的,突出課文重點,解決難點。
4、口頭作文,鞏固知識,促使能力遷移。
六、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一提起北京,大家就會想到什么?(長城、故宮、圓明園、天壇、頤和園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古城,長城、故宮、天壇、頤和園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紅墻黃瓦的巍峨宮殿,去領略我國古代宮殿建筑的風采。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初讀課文,我了解到
”的句式,談對課文的理解。
2、小結:全文按照參觀游覽的路線,詳略得當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用。從不同方面印證故宮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的特點,高度贊揚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精美和勞動人民的智慧。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重尋作者行蹤
1、請到過故宮的同學當導游,演示課件,帶領全班同學參觀故宮。
2、師生一起理清課文說明順序:
(1)、填寫課后練習一中的圖表
(2)、小結:文章基本上沿中軸線由南向北推進,又輔以左右(東西)兩旁建筑加以介紹,同時將線路上的建筑分成幾個部分,總體、個別介紹相結合,給人清晰鮮明的印象
3、變個順序說故宮
(1)、假如你站在景山上介紹故宮,你將怎樣解說?
(2)、假如逆作者的路線而行,你將如何導游?
(四)、精讀5——8段,引導學生透徹理解寫太和殿的文字
1、作者為什么重點解說太和殿?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個故宮建筑的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統(tǒng)治權利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個建筑群中代表性,外觀氣勢雄偉、色彩壯麗,內部裝飾莊嚴富麗,處處飾以龍形,且建于中軸線上,面、最突出地體現了故宮的本質特征,即處處反映出以皇帝為中心,皇權至上的特點。
《故宮博物院》表格式教案4
關于紫禁城(樓慶西)
1.紫禁城的規(guī)劃
1403年,明成祖朱棣任命侯爵陳珪和工部侍郎吳中負責北京和紫禁城的規(guī)劃設計。
任何一幢或一組建筑,決定其規(guī)模和內容的自然首先是它們的功能需要,宮殿建筑也是如此。紫禁城是封建帝王執(zhí)政和生活之地,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第一是辦理政務,需要有舉行各種禮儀和處理日常政務的殿堂、衙署、官府;第二是生活起居,包括皇帝、皇后、眾多的皇妃、皇子和太祖、太后生活、休息用的寢宮、園林、戲臺等;第三是供皇帝及其家族進行宗教、祭祀活動與念書習武的場所,如佛堂、齋宮、藏書閣、射騎場等;還有為以上各項內容服務的建筑設施,包括膳房、作坊、禁上房、庫房以及龐大服務人員的生活用房。據統(tǒng)計,在紫禁城內總共有近千幢房屋。
從歷代皇宮建筑群的規(guī)劃可以看到,帝王處理政務的殿堂總是放在宮城的前面,稱為前朝;生活起居部分放在后面,稱為后寢或后宮;這種合乎實際功能需要的前朝后寢的布局成了歷代皇宮的基本格局。明朝的紫禁城也是這樣,在這里,屬于前朝部分的主要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位于中軸線的前部,它們是皇帝在重大禮儀和節(jié)日召見朝廷文武百官,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不但有龐大的殿堂和廣闊的庭院,還要有做各項準備和作為儲存設備的眾多配殿與廊廡。
后寢部分有處于中軸線上的乾清、交泰、坤寧三座宮,它們是皇帝、皇后生活起居和處理日常公務及舉行內朝小禮儀的場所。三宮的兩邊有供太后、太妃居住的西六宮;供皇妃居住的東六宮和供皇太子居住的東西六所;供宗教與祭祀用的一些殿堂,供皇帝休息、游樂的御花園以及大量服務性建筑也散布在后寢區(qū)里。所有這些前朝、后寢兩部分的各種建筑都按照它們不同的功能和性質分別組成一個又一個院落,前后左右并列在一起,相互之間既有分隔,又有甬道相聯,組成龐大規(guī)模的皇宮建筑群。
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建立漢王朝。他的臣下在咸陽興建起宏大的宮室。劉邦因為剛打下天下就大興土木而感到不妥,丞相蕭何對他說:“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無以重威?!保ā妒酚洝じ咦姹炯o》)可見古人早就知道宮殿建筑需壯麗宏大以顯示皇帝之重威。明朝帝王通過紫禁城所要表現的正是這種一代王朝的無上權威與宏偉的氣勢。
當時的規(guī)劃者是采取什么手法來實現這種要求的,遺憾的是,沒有發(fā)現保留至今的第一手文字與圖像資料,我們只能通過對紫禁城的具體研究與分析去探討當時規(guī)劃的思想與手法。
2.紫禁城建筑布局
在中國古代,禮可以說是統(tǒng)治者用以治國的根本。禮制是什么?《禮記》第一篇《曲禮上第一》說得很清楚:“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庇终f:“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禮是決定人倫關系,明辨是非的標準,是制定道德仁義的規(guī)范。禮不僅是一種思想,而且還是一系列行為的具體規(guī)則,它不僅制約著社會倫理道德,也制約著人們的生活行為。這些規(guī)范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內容就是建立一種等級的思想和等級的制度。
在一部《禮記》中可以見到不少有關建筑形制的規(guī)范與要求?!吨芏Y·冬官考工記第六》中將城市分為天子的王城,諸侯的國都和宗室與卿大夫的都城三個級別,規(guī)定:“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經途九軌,環(huán)途七軌,野途五軌。門阿之制,以為都城之制。宮隅之制,以為諸侯之城制。環(huán)途以為諸侯經途,野途以為都經途?!边@是說王城的城樓高九雉,每雉高一丈,即高九丈;諸侯城樓按王城宮隅之制即高七雉;宗室都城城樓則按王城門阿之制,只能高五雉。王城的經途即南北向大道寬九軌,可并行九輛車;諸侯城的經途相當于王城環(huán)城道路的寬度,即寬七軌;而宗室都城的經途,只能有王城城外道路的寬度,即五軌之寬。
《禮記·禮器第十》中講:“有以大為貴者。宮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槨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為貴也?!庇终f:“禮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一?!薄坝幸愿邽橘F者。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币?guī)定從宮室、器皿的大小,死后墳頭的高低,棺槨的厚薄都有等級的區(qū)別,越大越高貴。在宮室、廟堂的建造中,又以建筑群的規(guī)模和房屋之高低為貴賤的標準。
為了讓禮在實踐中具有可操作性,歷代統(tǒng)治者制定了各種更為具體的規(guī)章制度,并將它們列入國家的法典。唐朝的《營繕令》中規(guī)定:都城每座城門可以開三個門洞,大州的城正門開兩個門洞,而縣城的門只能開一個門洞。帝王的宮殿可用有鴟尾裝飾的廡殿式屋頂,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只能用歇山式屋頂,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懸山式屋頂。明朝在建國之初即對親王以下的各級官民的宅第規(guī)模、形制、裝飾都有明確的制度?!睹鲿洹分幸?guī)定:公侯,前廳七間或五間,中堂七間,后堂七間;一品、二品官,廳堂五間九架;三品至五品官,后堂五間七架;六品至九品官,廳堂三間七架。
“間”指房屋的寬度,兩根立柱中間算一間,間數越多,面寬越大?!凹堋笔侵阜课莸纳疃龋軘翟蕉?,房屋越深?!皬T殿”“歇山”“懸山”都是中國古代建筑的屋頂形式,根據它們不同的構造和形式,按廡殿、歇山、懸山、硬山分別代表房屋由高級到低級的不同等級。所以,等級制在建筑上通過房屋的寬度、深度,屋頂形式,裝飾的不同式樣等被表現出來,建筑往往成了傳統(tǒng)禮制的一種象征與標志。與其他類型的建筑相比,宮殿建筑的象征與標志作用自然會表現得更為明顯和突出,所以我們首先從禮制的秩序與等級來探討紫禁城的規(guī)劃與建筑布局。
先從位于中軸線上的各座城門、院門說起。午門是整座宮城的大門,位于紫禁城的最南面。高高的城臺上,中央有一座九開間的大殿,在它的兩翼各有13間的殿屋向南伸出,在這殿屋兩端各有一座方形的殿堂,這種呈冂字形的門樓稱為“闕門”,是中國古代大門中最高級的形式。午門大殿用的是廡殿重檐式屋頂,這也是屋頂中最高級的式樣。午門作為紫禁城的大門,同時又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和戰(zhàn)士戰(zhàn)后凱旋向皇帝獻俘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圣旨,頒發(fā)年歷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官員犯死罪,傳有“推出午門斬首”之說,其實明、清兩朝執(zhí)行死刑斬首示眾的地方是在離午門有相當距離的菜市口,午門廣場只是對官員執(zhí)行“杖刑”的地方。午門城臺下正面有三個門洞,左右城臺各有一門稱為掖門。正面中央的門洞是皇帝專用的門道,除皇帝外,皇后在完婚入宮</PGN0120B.TXT/PGN>時可進此門;各省舉人匯集京城接受皇帝殿試,中了狀元的進士可由此門出宮,這算是特許的了。百官上朝,文武官員進出東門,王公宗室進出西門。如遇大朝皇帝升殿,朝見文武百官人數增多,和皇帝殿試各省晉京的舉人時,才把左右掖門打開,文、武官分別進出東、西兩掖門,各省舉人則按在會試時考中的名次,單數走東掖門,雙數走西掖門。一座午門的五個門洞也表現出了如此鮮明的等級制度。
紫禁城的后門為神武門,位于中軸線之北。神武門原稱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門。清朝第二任皇帝康熙名玄燁,為了避諱,將玄武門改為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周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
午門的北面是紫禁城前朝部分的大門太和門。太和門不是宮城之門而是一組建筑群體的大門,因此它沒有采用城樓門的形式,用的是宮殿式大門。大門坐落在白石臺基之上,面闊九開間,進深四間,上面是重檐歇山式屋頂,這是在屋頂中僅次于重檐廡殿頂的等級,大門之前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只銅獅把門,銅獅坐落在高高的石座上,張嘴瞪目,形態(tài)十分雄偉,增添了這座大門的威勢。明、清兩朝的帝王除在重大節(jié)慶日必須親臨太和殿舉行大朝儀式外,平日遇到需下詔頒令時往往在這座太和門內接見文武百官。所以太和門除了作為前朝的大門外,還有“御門聽政”的用處。
紫禁城后宮部分也有一座大門,稱乾清門,它位于前朝保和殿的北面,也是一座宮殿式大門。面闊五開間,單檐歇山式屋頂,也有白石臺基,門前左右也有一對銅獅子把門。但它畢竟是后宮的大門,所以在屋頂形式、面闊大小、臺基高低、銅獅子的形態(tài)上都比太和殿要低一個等級。在禮制規(guī)定的許可范圍內,為了不失后宮大門的身份,特別加建了兩座影壁,呈八字形聯接在大門的左右,與乾清門聯成為一個整體,使這座宮門也頗有氣勢。
我們再看一下中軸線上的幾個庭院、廣場和廣場上的主要建筑。從午門進紫禁城,首先來到一個橫向的廣場,面積有26000平方米。北面為太和門,左右兩邊各有門廊圍合成為封閉性的庭院。在廣場的中間,橫列著一條稱為金水河的小河,橫貫東西,將廣場分為南北兩半。河上架著五座有漢白玉白欄桿的石橋,正對著太和門。紫禁城里并沒有自然河道,這條金水河從何而來?
原來在中國人的環(huán)境觀念中,背山面水是一種理想的模式,甚至以風水的形式被固定下來,即使沒有自然的地勢環(huán)境,也要人工創(chuàng)造出相應的條件以求得吉祥與安寧。紫禁城在興建時,用挖掘護城河的泥土在宮城的北面堆筑了一座景山,又從護城河中引出水流,自紫禁城的西北角流入宮中,并讓它流經幾座重要的建筑前面,以造成背山面水的吉利環(huán)境。于是,在這座重要的太和門前出現了這條金水河,河道彎曲如帶,也稱為“玉帶河”。當年皇帝御門聽政,文武百官清早就立候在這條玉帶河的南面,等帝王駕到,即從太和門的左右兩側臺階上門聽旨。玉帶河不僅具有風水作用,也有排泄雨水、供水滅火的功能,它橫貫太和門前,無疑也增添了環(huán)境的意趣,加強了廣場的藝術表現力。
進入太和門到前朝部分。先是一個十分寬廣的庭院廣場,紫禁城的中心大殿太和殿就坐落在廣場之北。太和殿是宮城最重要的一座殿堂,皇帝登基、完婚、壽誕,每逢重大節(jié)日接受百官朝賀和賜宴都要在這里舉行隆重的禮儀。其后的中和殿是帝王上大朝前做準備與休息的場所。中和殿北面的保和殿是皇帝舉行殿試和宴請王公的殿堂。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組成紫禁城前朝的中心,無論在整體規(guī)劃與使用功能上都處于整座宮城最重要的位置,尤其以太和殿最為突出。
太和殿面闊11開間,共寬60.01米;進深5間共33.33米;通高35.05米;建筑面積2377平方米,它是中國留存的古建筑中,開間最多、進深最大、屋頂最高的一座大殿。屋頂自然用的是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臺基有三層,共高8.13米,三大殿共用這座大臺基。三層臺基的四周有石欄桿相圍,臺基的前后左右設有臺階,其中前后的臺階有左右并列的三道,中央一道為專供帝王上下的御道,御道上雕著九條龍紋。在最上面的一層臺基上,位于太和殿的前方,還布置著象征國家長治久安、江山永保的銅龜、銅鶴、石嘉量、日晷和成排的銅香爐。每當大朝之日,龐大的儀仗隊羅列廣場,旌旗招展,百官上朝,鐘鼓齊鳴,殿前香煙繚繞,這氣氛是頗具感染力的。試想當年朝廷百官或各路使節(jié)要覲見皇上,先在午門或太和門外候旨,然后經幾道門闕進入廣場,穿過儀仗隊,爬上高高的三層臺基才能進到太和殿,這種環(huán)境造成了一種威懾力。當年的規(guī)劃者和匠師們就是這樣運用最大的廣場,最高的臺基與建筑,最講究的裝飾,通過環(huán)境的經營,及建筑本身的形象與裝飾使紫禁城威武壯觀
后宮也有三座主要的大殿。最前面的是乾清宮,在明朝和清朝前期這里是皇帝、皇后的寢宮,有時皇帝也在這里接見下臣,處理日常公務。其后是交泰殿,為皇后接受皇族朝賀的地方。最北面的坤寧宮為皇后居住的正宮。清朝時將它分作東西兩個部分。西半部分按滿族習俗,沿墻設大炕,室內安置大鍋,每逢祭日,皇室在這里殺豬、做米糕、喝酒祭祀諸神。東半部為皇帝結婚用洞房,設有龍鳳喜床,雙喜字影壁等。三座宮殿同處于中軸線上,并且坐落在同一座臺基上。乾清宮與坤寧宮用的是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按禮制,后宮比前朝要低一個等級,所以這里的臺基只有一層。乾清宮前面的庭院遠沒有前朝的那么寬廣,在乾清門與大殿之間還連著一條甬道,使人們進入后宮大門后直接可以走到乾清宮而不必由庭院登上高高的臺基。凡此種種,都可以使人明顯地感到這里是供帝王生活的寢宮,不需要像前朝宮殿群那樣地威嚴而宏偉。
紫禁城的規(guī)劃與建筑布局運用了五行學說的觀念。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世界觀和宇宙觀。古人認為世上萬物皆分陰陽,男性為陽,女性為陰;方位中前為陽,后為陰;數字中單數為陽,雙數為陰等等。在紫禁城,屬于陽性的帝王執(zhí)政的朝廷放在前面,將皇帝、皇后生活的寢宮放在后方,這不僅適應使用功能方面的需要,也符合陰陽之說。前朝安排了三座大殿,后宮部分只有兩座宮(即乾清和坤寧二宮,交泰殿是后期加建的),符合單數為陽,雙數為陰之說。
古人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所組成。地上的方位分作東、西、南、北、中五方;天上的星座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官;顏色分為青、黃、赤、白、黑五色;聲音分作宮、商、角、徵、羽五音階。同時還把五種元素與五方、五色、五音聯系起來組成有規(guī)律的關系。例如天上五官的中官居于中間,而中官又分為三垣,即上垣太殿,中垣紫微,下垣天市,這中垣紫微自然又處于中官之中,成了宇宙中最中心的位置,為天帝居住之地。地上的帝王既然自稱為天之子,這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宮殿也應該稱為紫微宮。漢朝皇帝在都城長安的未央宮即別稱紫微宮。明、清兩朝把皇帝居住的宮城禁地稱為紫禁城自然是事出有據了。五官除中官外,東官星座呈龍形,與五色中東方的青色相配稱青龍;西官星座呈虎形,與西方的白色相配稱白虎;南官星座呈鳥形,與南方朱色相配稱朱雀;北官星座呈龜形,與北方玄色(黑色)相配稱玄武。所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成了天上四個方向星座的標記,也成為地上四個方位的象征,因而也成了人間的神獸。秦漢時期已經有了四神獸紋樣的瓦當,成為當時用在宮殿上的特殊瓦當。唐朝長安的皇城和宋朝汴梁的宮城,它們的南門都稱為朱雀門,北門都稱為玄武門。明、清朝紫禁城的午門也稱為“五鳳樓”,鳳本屬鳥類,所以午門也是朱雀門,北面的宮門自然稱玄武門。
五種顏色中,除了東青、西白、南朱、北黑以外,中央為黃色,黃為土地之色,土為萬物之本,尤其在農業(yè)社會,土地更有特殊的地位,所以黃色成了五色的中心。在紫禁城,幾乎所有的宮殿屋頂都用黃色琉璃瓦就不奇怪了除了禮制和陰陽五行學說之外,紫禁城的規(guī)劃者和營造者還采用了哪些原則和相應的手法呢?我國著名的建筑史學家傅熹年教授從紫禁城院落面積和宮殿位置的模數關系上進行了探討。他對紫禁城主要院落和重要建筑仔細測量與分析,發(fā)現了一些現象:
首先,測得后寢二宮組成的院落東西寬118米,南北長218米,二者之比為6∶11;由前朝三大殿組成的院落東西寬234米,南北長437米,二者之比同樣為6∶11;而且后者的長、寬都幾乎為前者的二倍,即前朝院落的面積等于后宮院落的四倍。其次,在后宮部分的東、西兩側各有東西六宮和東西五所,經測量,這東、西兩個部分的長為216米,寬為119米,這尺寸與后宮院落大小基本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前朝院落與東西六宮、五所的面積都可能是根據后宮院落大小而定的。傅教授認為,中國封建王朝的建立,對皇帝來說是“化家為國”,所以以皇帝的家,即后宮為模數來規(guī)劃前三殿與其他建筑群,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另外,如果在后宮院落和前朝院落的四角各劃對角線,那對角線的交點正落在乾清宮和太和殿的中心。這很可能是一種決定建筑群中主要殿堂位置的設計手法,中心之前為庭院,之后安排其他建筑以突出主要殿堂的地位。這種現象在北京智化寺、妙應寺等重要寺廟中同樣存在。傅教授還發(fā)現,前朝三大殿共處的工字形大臺基,其南北之長為232米,東西寬130米,二者之比為9∶5。按陰陽之說,單數為陽,陽數為九屬最高,五居中,所以古代常以九和五象征帝王之數,稱“九五之尊”。在這座重要的臺基上采用此數,應當說不是設計者的無意巧合。
紫禁城作為明、清兩朝的宮城,占地達72萬平方米,近千幢的房屋面積也有16萬平方米,要把這樣多的建筑安排妥當,使它們既能滿足宮廷各種物質功能的需要,又要合乎禮制,創(chuàng)造出表現封建帝王權勢的空間環(huán)境,當時的規(guī)劃和營造者必然采取了各種技術與藝術手段,在缺乏確切史料的情況下,我們只能通過多方面的研究探討,從而揭示出古代營造者們的規(guī)劃思想與具體的設計手法。
?。ㄟx自《中國古建筑二十講》,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版)
《故宮博物院》表格式教案5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三、學習方位詞。教學設想
一、運用已經學過的關于說明文的知識和本文的“預習提示”,理清本篇的結構層次和說明順序,可結合讓學生填寫示意圖的方式進行。
二、重點研讀介紹太和殿和養(yǎng)心殿的有關段落,其他說明可—讀而過。在討論中,強調介紹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筆墨,要詳略得當,詳略的處理卻須根據建筑物的特點而定。
三、師生共同總結,當堂完成一定量的練習。
四、教學時數: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預習,掃除文字障礙: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金鑾(luán)殿蟠(páan)龍鎏(liú)金
玉璽(xǐ)妃嬪(Pín)湛(zhàn)藍
上諭(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宮
修繕(shàn)擊罄(qìng)詔(zhào)書
2.解釋加點的字:
舉世聞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濱(沿著)
殘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禍國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閱讀“學習重點”和“自讀提示”,明確學習本課的重點。
二、速讀,理清結構層次:
1.教師發(fā)下示意圖(部分城門、宮殿名稱可預先填上),要求學生依照書上的導游去游覽故宮。按照課文介紹的順序把書上提到的城門、宮殿在圖上填全,并用線條和箭頭連結起來,讓學生對故宮的整體布局有總的印象。
2.提問:故宮的整體布局分為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學生根據課文第十一段的內容和所填示意圖作口述。)
3.分析課文結構層次及各部分的說明中心:
教師點撥,學生討論,歸納:
第一部分(1):概括說明故宮稱屬、歷史及現狀。
第二部分(2—21):介紹故宮的歷史、現狀、規(guī)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紹故宮的文物價值和興衰歷史。
三、導讀,討論重點問題:
1.全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
2.課文重點介紹的對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內廷——養(yǎng)心殿)
3.研讀5—8段重點介紹太和殿的部分,
討論:
(1)各段說明的重點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點來介紹的?劃出表現這些特點的主要詞語。
(3)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從對太和殿的介紹中你能看出故宮建筑設計的主要特色嗎?
(4)這部分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師生討論后明確:
寫太和殿:
5段: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特點。如:湛藍、金黃色、青藍點金、紅色、金鎖窗、朱漆門。
6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tài)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
7段:寫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權的特點。如: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皇帝寶座在這條線的中心點上。
8段:寫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嚴氣氛的特點。如:跪滿百官、排列儀仗、皇帝端坐、鳴鐘擊罄、煙霧繚繞。
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面、最突出地體現了故宮的本質特征,即處處反映出以皇帝為中心、皇權至上的建筑設計特點。所以建殿于中軸線上;因皇帝自詡為真龍?zhí)熳?,因而處處飾以龍形?/p>
這部分采用了從外向內的說明順序,從殿外寫到殿內;寫殿內設置又按照方位順序寫:正中、上面、背后、兩旁、殿頂、中央、周圍等。請注意方位詞語及其在表意上的準確性。
4.研讀17—18段,重點介紹養(yǎng)心殿的部分,討論:
(1)這兩段重點介紹了什么內容?
(2)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3)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明確:這兩段重點介紹了養(yǎng)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統(tǒng)治活動的中心。是按時間順序進行說明的,采用了舉例說明的方法。
四、總結,完成課堂練習:
1.在眾多的宮殿中,作者為什么要選擇太和殿和養(yǎng)心殿作為重點來介紹?
明確:從全文看,重點說明前朝和內廷;就局部而言,重點介紹太和殿和養(yǎng)心殿。因為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文體,最能體現故宮建筑設計的特色——處處體觀封建帝王“唯我獨尊”、皇權至上的思想。重點介紹此殿,就能使讀者窺一斑而知全貌。養(yǎng)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動中心,文章較詳細地介紹封建帝王的罪惡歷史,說明它在歷的重要“位置”,自然能體現出“故宮”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點說明。
2.在介紹建筑群中,重點介紹主要建筑,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在介紹建筑群時,分清主次,采用有詳有略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重點與詳略的安排,卻要根據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課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體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確:2、21段都是對故宮全貌的總寫,而且前后呼應。這兩段之間的部分則是對故宮建筑的分寫,這樣顯得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4.4、11段分別是對“三大殿”和“內廷”的總寫,這兩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對“三大殿”和“內廷”的分寫。11段在全文中還起著分界、過渡的作用。
5.至此,明確本文采用的說明順序:
本文是按照先總后分再總的順序寫的。分說以方位為序,由南到北、從外入內寫去。這樣,有利于說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條有理,結構嚴謹,給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課堂練習:
(1)在內填字來完成短語,并按要求歸類:(只填序號)
?、僖?guī)模(宏)大②莊嚴肅(穆)③大肆揮(霍)④重重殿宇⑤舉世(聞)名⑥(煥)發(fā)光彩⑦煙霧(繚)繞⑧腐朽昏(庸)⑨龍鳳(呈)祥⑩池館水(榭)
名詞短語④⑩動詞短語③⑤⑥
形容詞短語②⑧主謂短語①⑦⑨
(2)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俟蕦m就是古時候所說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蠻殿。東西六宮的養(yǎng)心殿則是清朝二百年間封建帝王統(tǒng)治活動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層層殿宇,重重樓閣,道道宮墻,錯綜相連。(×)
?、壅n文之所以重點介紹太和殿和養(yǎng)心殿,是因為這兩座宮殿規(guī)模,裝飾最絢麗,能集中體現故宮建筑群的藝術風格。(×)
?、堋短K州園林》、《中國石拱橋》、《故宮博物院》三篇說明文都是按照先總說后分說的順序說明事物特點的。(×)
(3)課后完成“揣摩·運用”四的練習。
《故宮博物院》表格式教案6
一、加粗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鰲頭(áo) 雍正(yōng) 迥然(huí) 琉璃瓦(liú)b.湛藍(zhàn) 額枋(fāng) 矗立(zhù) 中軸線(zhóu)c.蟠龍(pán) 鎏金(liú) 后妃(fēi) 紫禁城(jīn)d.檀香(tán) 擊磬(qìng) 藻井(zǎo) 金鑾殿(luán)二、從下列語句中,選出只有兩個錯別字的一句是( )a.大殿廓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b.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墻,錯綜相聯,而景然有序。c.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d.走進午門,是一個寬廣的廷院,彎彎的金水河象一條玉帶橫貫東西,河上是五坐精美的漢白玉石橋。三、填空題故宮又稱________和________,它的“三大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三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宮博物院》說明的重點是________。四、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故宮博物院》一文采用的是先總說、后分說的結構,使我們對故宮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b.《故宮博物院》的特征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c.作者是以自己參觀的路線作為說明順序的,這也是故宮由南到北的建筑順序。d.說明文中沒有詳寫和略寫的區(qū)別,而記敘文中有這種區(qū)別。五、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問題(一)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huán)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姿多彩,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是________。2.“金瑣窗”的“瑣”的意思是________。3.兩段文字分別先從________部說明了________;再從________部說明了________。4.太和殿的特征是________,殿內裝飾以龍為主題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5.第二段中運用了哪些方位詞語?立足點是什么?6.文中畫橫線句子的表達方式是________。7.選文對太和殿的說明體現了故宮的什么特點?(二)①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間,重修于宋崇宗元年(1102年),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圍廊,是我國古建筑中現存最早的帶圍廊的宮殿。殿寬七間,深六間,極為寬敞,卻無一根柱子,原來屋架全*墻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撐。廊柱略向內傾,四角高挑,形成飛檐。屋頂黃綠琉璃瓦相間,遠看飛閣流丹,氣勢十分雄偉。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個侍女,是我國現存宋代泥塑中的(1)。她們或梳妝,或灑掃,或奏樂,或歌舞,形態(tài)各異,形體豐滿俊俏,面貌清秀圓潤,眼神生動,衣紋流暢,真是巧奪天工。②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盤龍。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盤龍柱子,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風從云生,一派生氣,距今雖近千年,鱗甲須髯,仍然像要飛動,不能不叫人嘆服木質的優(yōu)良與工藝的(2)。③三是殿前的魚沼飛梁,這是一個方形的荷花魚沼。沼上架了一個十字形的飛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撐。橋邊的欄桿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橋上,可以(3)左右。這種突破一字橋形的十字飛梁,在我國古建筑中也是罕見的。1.文中橫線上(1)(2)(3)處依次應填補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a.(1)精品; (2)奇巧; (3)任意b.(1)珍品; (2)奇巧; (3)隨意c.(1)精品; (2)精巧; (3)任意d.(1)珍品; (2)精巧; (3)隨意2.文中加粗詞“巧奪天工”是針對什么而說的?3.三段文字說明的對象分別是: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說明對象的建筑結構特點(每個特點不得超過25個字)。(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①段的說明順序是________。(三)①馳名世界的凡爾賽宮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爾賽鎮(zhèn),它是人類藝術寶庫的一顆燦爛的明珠。②凡爾賽宮建于路易十四時代,1661年動土,1689年竣工,至今約有290年的歷史。全宮占地110萬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為11萬平方米,園林面積100萬平方米。宮殿建筑氣勢磅礴,布局嚴密、協(xié)調。正宮東西走向,兩端與南宮和北宮相銜接,形成對稱的幾何圖案。宮頂建筑摒棄了巴羅克的圓頂和法國傳統(tǒng)的尖頂建筑風格,采用了平頂的形式,顯得端正而雄渾。宮殿外壁上端,林立著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優(yōu)美,栩栩如生。③凡爾賽宮宏偉、壯觀,它的內部陳設和裝潢富于藝術魅力。500多間大殿小廳處處金碧輝煌、豪華非凡。內部裝飾,以雕刻、巨幅油畫及掛毯為主,配有十七、十八世紀造型超絕、工藝精湛的家具。宮內還陳放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藝術品,其中有遠涉重洋的中國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畫家、裝潢家勒勃蘭和大建筑師孟沙爾合作建造的鏡廊是凡爾賽宮內的一大名勝。它全長72米,寬10米,高13米,連結兩個大廳。長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園開的巨大的拱形窗門,另一面鑲嵌著與拱形窗對稱的17面鏡子,這些鏡子由400多塊鏡片組成。鏡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蘭的巨幅油畫,揮灑淋漓,氣勢磅礴,展現出一幅幅風起云涌的歷史畫面。漫步在鏡廊內,碧澄的天空、靜謐的園景映照在鏡墻上,滿目蒼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蔥蘢的園林中。④正宮前面是一座獨特的法蘭西式大花園。園內樹木花草的栽植別具匠心,景色優(yōu)美恬靜,令人心曠神怡,站在正宮前極目遠眺,玉帶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點點,兩側大樹參天,郁郁蔥蔥,綠陰中女神雕像亭亭玉立。近處是兩池碧波,沿池的銅塑豐富多姿,美不勝收。1.第①段交代凡爾賽宮________的,并用了________的說明方法突出凡爾賽的藝術價值。2.第②段是交代凡爾賽宮________和________的時間,然后說明全宮占地總面積,從中可以知道凡爾賽宮共分兩大部分:________和________。3.第②③段中使用什么說明方法,并各舉例分析其作用。4.作為宮殿建筑,故宮博物院和凡爾賽宮有什么相似之處?5.在建筑、陳設、裝潢等方面,兩座宮殿的主要不同點是什么?【參考答案】一、d二、b(a.廓(廊) b.聯(連)景(井) d.廷(庭)象(像)坐(座))三、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太和殿。四、c五、(一)1.列數字 2.連環(huán)形花紋 3.外;太和殿的外觀;內;內部裝飾4.最大;皇帝是龍的化身 5.方位詞:正中、上面、背后、兩旁、中央、周圍、下面;立足點:朱漆方臺和雕金蟠龍 6.描寫 7.宏大壯麗,建筑精美(二)1 .d 2.圣母像及侍女像的神態(tài)和造型 3.圣母殿;木雕盤龍;魚沼飛梁 4.(1)圣母殿:殿寬七間,深六間,極為寬敞,卻無一根柱子。飛閣流丹,氣勢非常雄偉。 (2)木雕飛龍: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風從云生,一派生氣。 (3)魚沼飛梁:是一個方形荷花魚沼,沼上架十字形的飛梁,人行橋上可隨意左右。 5.空間順序 (三)1.地理位置;打比方2.動工;竣工;宮殿建筑;園林 3.“全宮占地110萬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為11萬平方米,園林面積100萬平方米”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凡爾賽宮占地面積大、氣勢磅礴的特點。“宮頂建筑摒棄了巴羅克的圓頂和法國傳統(tǒng)的尖頂建筑風格,采用了平頂的形式”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突出了它的端正、雄渾的特點。 4.規(guī)模宏大,布局嚴密、和諧,建筑精美,外觀壯麗。 5.故宮突出封建帝王的皇權地位;凡爾賽宮講究藝術魅力和欣賞價值。
《故宮博物院》表格式教案7
教學目的
1.積累語言,學習方位詞語的準確性和說明的條理性。
2.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的作用。
3.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2.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的作用。
3.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教學設想
1.指導學生廣泛搜集有關故宮的資料,并利用一節(jié)課交流。
2.讀寫結合,指導學生仿《故宮博物院》介紹一處建筑群。
3.通過指導學生畫示意圖幫助理解。
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基本內容,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2.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的作用。
教學內容與步驟
情景激趣
故宮博物院,坐落在北京的中心,是我國現存的的最完整的帝王宮殿建筑群,舉世聞名。我們可以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高級編輯黃傳惕所寫《故宮博物院》看作一篇解說詞,下面我們就順著作者的解說去參觀故宮博物院。
黃傳惕(1934—),湖南省平江縣人。1953年考入中山大學語言文學系,1954年該系合并到北京大學中文系。1957年在北京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編輯部,從事新聞和專題節(jié)目的編輯與政治、文教等方面的采訪工作。現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祖國各地》、《歷史故事》節(jié)目的編輯。
作者正式動手寫故宮博物院是在1979年夏天,但是開始醞釀寫這篇文章,卻是在頭一年秋天,在寫另一篇文章《*頌》的時候,作者翻閱的有關*的資料,大都是和故宮連在一起的。*和紫禁城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皇城的正門,是皇帝“金鳳頒詔”的地方;現在是故宮博物院的大門,每天有成千上萬的游人從這里出入。站在*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月臺上向北眺望,故宮的重重殿宇,一直鋪向景山的萬壽亭,在湛藍晴空下,閃耀著一片金輝,給人以壯美、雄偉的感覺,這就激起了作者寫故宮的強烈愿望。
第一步,泛讀課文。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用著重號標出說明文的寫作的對象,用橫線標出文章的說明點,用序號標出意義段,用波浪線標出說明對象的特點,批注自己的閱讀理解,列出不懂之處。
在閱讀過程中校正讀音,積累詞語:
矗立(chù)鰲頭(áo)湛藍(zhàn)琉璃(liúli)藻井(zǎo)蟠(pán)龍金鑾(luán)殿擊罄(qìng)檀木(tán)坤寧宮(kūn)鎏(liú)金玉璽(xǐ)嬪妃(pín)上諭(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宮修繕(shàn)詔(zhào)書
?、沤忉屜铝屑狱c的字:
?、倥e世聞名(全)
?、阡咛熘?同“普”)
③率土之濱(沿著)
?、軞埰撇豢?忍受、能支持)
?、?(使……受害;使……遭殃)
?、平忉屜铝性~語
①斗拱:我國傳統(tǒng)木結構建筑中的一種支承構件。
?、陬~枋:額,匾額。枋,兩柱之間起聯系作用的橫木,斷面一般為矩形。
?、鄣钤嚕嚎婆e制度一級考試,在宮廷舉行,皇帝親臨主持。
一、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甯爬ù笠?/p>
1.(1):概括說明故宮稱屬、歷史及現狀。
2.(2—21):介紹故宮的歷史、現狀、規(guī)模及布局特色。
3.(22—24):介紹故宮的文物價值和興衰歷史。
1.位置及歷史沿革
2.整體布局及建筑特點
前朝三大殿的結構及功用
3.主體建筑及其功用內廷及后三宮的功用
御花園及其特點
4.神武門及景山的形成
?、尜|疑問難
1.本文的說明順序是怎樣的?那樣安排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明確:本文以空間為順序,沿著游覽參觀路線,按照從南到北的順序有主有次地介紹故宮的建筑物和建筑布局。從篇章上講是按照先總分總的順序寫的。逐一介紹各個宮殿之前,先概括介紹故宮的總體布局以及它的外觀概貌和建筑特點,最后一段,借登臨景山俯瞰故宮全景,對上文的具體分說作綜合總括,再次突出這個建筑群布局的和諧統(tǒng)一,使讀者對這個建筑群總體和局部的特點,獲得明確、完整的印象。分說以方位為序,由南到北、從外入內寫去。這樣,有利于說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條有理,結構嚴謹,給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確: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3.本文突出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明確:抓住了故宮的特點來介紹。作者突出了故宮如下方面的特點:
宏大壯麗:紫禁城的城墻十米多高。宮城呈長方形,占地72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城墻外是五十多米寬的護城河。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臺基上。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建筑精美: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漢白玉石橋。臺基有三層,每層的邊緣都用漢白玉欄桿圍繞著,上面刻著龍鳳流云……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鸿书g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霧,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tài)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殿頂把四道垂脊攢在一起,正中安放著一個大圓鎏金寶頂,輪廓非常優(yōu)美。
統(tǒng)一和諧的布局:紫禁城布局統(tǒng)一體現在很多地方:紫禁城東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門;城墻的四角上,各有一座角樓;三大殿規(guī)模不同,用處不同,而從外觀上看屬同一組建筑;紫禁城前后兩大部分的建筑基本上相對稱,如三大殿和后三宮遙相呼應。
總結固趣
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一
第2課時
教學目的
1.研討課文,深入理解課文。
2.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教學內容與步驟
情景激趣
故宮的布局,處處體現著“君權神授”的觀念。作為“三垣”之一的太微垣之南,有三顆星,被古人視為三門,起名曰:端門、左掖門、右掖門。故宮也按此布局,在前面建了端門、午門、午門東西各建有左掖門、右掖門。金水河穿過午門和正陽門之間,是天宮中銀河的象征?;实?、皇后居的乾清宮、坤寧宮,兩宮名稱,取天地之意,因為“乾”表示“天”,“坤”表示“地”。在其東西兩側有日精門與月華門,則是“日”“月”的象征。另外的東西六宮,也分別象征著天上的十二星辰。這種布局,代表著“天地合一”的觀念,表示了封建統(tǒng)治的威嚴,同時也為了封建帝王豪華、奢侈生活的需要。
太和殿的內部,更強烈地表現了封建帝王的意識形態(tài)。太和殿內皇帝所用的“寶座”安置在一個高約兩公尺的精雕細刻的基座上,使“寶座”從平地升起,有如須彌座托著太和殿的縮影,這樣,實際上重復了一次太和殿的節(jié)奏,進一步加強了皇帝的。在太和殿內空間的處理也很有特色?!盀榱送怀鲆詫氉鶠橹行牡拿鏖g部分,還充分運用了光與色彩的裝飾效果,把當心明間的四根金柱瀝粉畫成盤龍,而且全部貼金。這四根盤龍金柱,光彩奕奕,十分典麗而雄壯,同其余森然林立的暗紅色柱列形成強烈對照,不僅標志出明間的特殊重要地位和空間范圍,并賦予明間以相對獨立的性格?!保ā督ㄖ煛?,1980年第2期,第151頁)殿里的裝飾大量采用了龍的形象,柱子上纏的是龍,屏風、寶座上雕的是龍,屋頂上盤的是龍,皇帝錦袍上繡的是龍,……太和殿可以說是龍的世界,皇帝在這里成了“真龍?zhí)熳印?。……此外,在殿內有限的面積密集著72根巨大的柱子,其中有6根金龍柱子。大量的柱子完全超出了實用的需要,表現出帝王的威嚴和永恒統(tǒng)治的幻想。
第二步,精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
1.作者為什么要重點介紹太和殿和養(yǎng)心殿?
明確:因為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主體,最能體現故宮建筑設計的特色——處處體觀封建帝王“唯我獨尊”、皇權至上的思想。重點介紹此殿,就能使讀者窺一斑而知全貌。重點介紹養(yǎng)心殿,是因為它是封建帝王的活動中心,能體現出“故宮”的特征。
2.在介紹建筑群中,重點介紹主要建筑,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能做到主次分明,詳略得當。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能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3.作者是怎樣介紹寫太和殿的?采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
明確:先寫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特點。如:湛藍、金*、青藍點金、紅色、金鎖窗、朱漆門。其次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tài)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第三是寫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權的特點。如: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皇帝寶座在這條線的中心點上。第四是寫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嚴氣氛的特點。如:跪滿百官、排列儀仗、皇帝端坐、鳴鐘擊磬、煙霧繚繞。
這部分采用了從外向內的說明順序,從殿外寫到殿內;寫殿內設置又按照方位順序寫:正中、上面、背后、兩旁、殿頂、中央、周圍等。
第三步,選讀相關內容,個性解讀
1.你對課文還有哪些不同見解?
2.學了本文,你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收獲?
總結固趣
布置作業(yè):
預習《說“屏”》
《故宮博物院》表格式教案8
說在前面:在備課中,為了每個環(huán)節(jié)層次清楚,所以各處板書或投影設計單列,在教學中老師可以把它融在一起,抓住一塊主板反復變換使用,可節(jié)省些時間!有些須探討的問題加有自己的評注,僅供參考!
○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和重點:
1.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和總分結合的方法;
2.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宮規(guī)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的特點。
4.進一步學習說明的方法。
二.課時分配:三課時
三.預習提綱
1.通讀課文,標清自然段;
2.看課文各頁下的注解,掌握詞語解釋;
3.其他生字詞借助工具書正音解詞。
○教學過程
一.字詞教學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金鑾(luán)殿(diàn)蟠(pán)龍鎏(liú)金藻(zǎo)井檀(tán)香御(yǜ)花園妃嬪(pín)湛(zhàn)藍修繕(shàn)
鳴鐘擊罄(qìng)詔(zhào)書中軸(zhóu)線
2.解釋詞語:
磬: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
攢:聚集,集中。
鰲頭: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后來用“獨占鰲頭”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琉璃:用鋁和鈉的硅酸化合物燒制成的釉料,常見的有綠色和金黃色兩種,多加在粘土的外層,燒制成缸、盆、磚瓦等。
藻井:(見課本注釋)
蟠龍:(見課本注釋)
中軸線:中心線。
二.理清順序和結構
1. 要求學生依照課文中的導游去游覽故宮,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完成課后練習一圖。(順次板書或用投影)
討論重點問題:
1.全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
引導學生理清各段之間的關系,了解結構,(邊講邊板書畫線句,也可不用板書)
問題:各段說明的重點是什么?劃出主要詞語。
1節(jié):故宮的位置和歷史沿革
?。ū本┑闹行某侵兄?
我國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五百多年歷史)總寫
2節(jié):故宮整體布局及特點
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可見教用書p114頁擴展)
3節(jié):午門及護城河
4節(jié):三大殿概況(總寫)
5、6節(jié):太和殿(分寫)
7節(jié):中軸線(插寫)
8節(jié):太和殿(分寫)
9節(jié):中和殿(分寫)
10節(jié):保和殿(分寫)
11節(jié):小廣場(前朝后廷間的過渡)
12節(jié):乾清宮
13節(jié):交泰殿
14節(jié):坤寧宮
15節(jié):御花園
16節(jié):神武門與景山看故宮
三.重點研讀
1.課文重點介紹的對象是什么?
太和殿。
2.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作者介紹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況?說明順序是怎樣的?
對太和殿,先寫使三大殿成為統(tǒng)一整體的臺基——臺基修建得很高(三層臺基高七米),并且設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個圓雕龍頭),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寫太和殿外觀氣勢雄偉(是故宮最大的殿堂),色彩壯麗(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的斗拱、額枋、梁柱,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內部裝飾的莊嚴富麗(金鑾寶座、雕龍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裝飾著多姿多態(tài)的龍);最后從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說明它在設計方面的象征意義——過去封建皇帝憑借雄偉的建筑顯示威嚴。使用的說明順序是由外到內、總說和分說相結合。
3.作者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為解說的重點?
因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個故宮的重點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統(tǒng)治權力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個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為介紹的重點。
4.這部分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師生討論后明確:
5段: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特點。6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tài)特點。8段:寫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嚴氣氛的特點。
歸納:從外向內的說明順序,從殿外寫到殿內;寫殿內設置又按照方位順序寫。
5.在介紹建筑群中,重點介紹主要建筑,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在介紹建筑群時,分清主次,采用有詳有略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四.課后作業(yè)
1.寫一篇介紹學校校園的說明文,字數不限。(必作題,寫在作文本上)
2.查找有關圖片和資料,更詳細地了解故宮的建筑及布局,然后采用與本文不同的順序口頭介紹故宮。家里有電腦可以上網的同學可直接在搜索欄內輸入“故宮博物院”中文字樣,即可打開故宮博物院網頁。(有條件者作)
《故宮博物院》表格式教案9
《故宮博物院》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的一篇文章,全文按照游覽參觀路線,由南到北逐次并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文章四至十自然段是對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介紹,作者先介紹臺基,然后分別介紹三大殿。太和殿是介紹重點,作者先介紹其布局和外觀,寫了它的高度、面積、格局、色彩,以及雄偉壯麗的氣勢,接著寫外觀,寫內景,然后筆鋒一轉,插入了一段:“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全長約八公里。”之后,又寫了太和殿的作用。
插入的這一自然段,一般的看法認為是插寫,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1999年版)認為這一段“介紹三大殿建筑在中軸線上,突出皇帝寶座就在這條線上的中心點,借以象征皇權?!?/p>
筆者不敢茍同上述觀點。首先,不能認為這一段是插寫。全文是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作者先總體介紹“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臺基上”,然后開始介紹太和殿,在介紹太和殿的同時,插入對三大殿總體介紹的一段,是不妥當的。如果一定要“插寫”,插入的內容也應該與太和殿有關,而不能是包容三大殿的內容。其次,認為這一段是為了“突出皇帝寶座就在這條線上的中心點,借以象征皇權”,這種看法也有失偏頗。說明文的語言具有準確、簡明、周密的特點,讀者只有通過作者的詳細介紹才能對某一事物產生具體了解。換言之,作者對資料介紹的多少與讀者接收到的信息成正比例,讀者能夠想像的空間很有限。事實上,我們在閱讀說明文時,也不可能像讀小說、詩歌那樣去展開豐富的想像和聯想。這篇文章中,作者并沒有明確指出“皇帝的寶座就在這條線上的中心點”,讀者當然得不到這樣的信息。
筆者以為,這一段文字破壞了文章的整體結構,且不符合語言表述習慣。結構文章的方式一般有總分、分總、總分總三種。四至十自然段對三大殿的介紹作者采用的是總分結構,插入這一段后,使這個部分的結構變成了總分總分式,這樣的結構是不合常規(guī)的。通常情況下,我們在說明某一種事物時,總是先把一個方面說完后,再轉入另一個方面,而不會在說明一個方面的同時,插入一些與這方面沒有關聯的內容。插入這一段文字,就使說明順序變?yōu)榭傮w介紹三大殿,再介紹太和殿的外觀和內景,又介紹三大殿的位置,然后介紹太和殿的作用。這顯然是不合情理的。
根據上述分析,筆者以為,如果把這一段移到介紹臺基的段落(第4段)后,使這個部分構成總分結構,說明層次就清楚了。
湖北省保康縣龍坪鎮(zhèn)中心心學校 姜楚華
郵編:441616
電話:299
《故宮博物院》表格式教案10
今天要說的課題是《故宮博物院》.我將從教材,學生,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課時安排,教學步驟,板書等幾個方面來具體解說我對這一課書的教學設計.
第一說教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四課.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掌握說明文的基本知識:怎樣抓住特征來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而本課是這一單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間順序進行說明的文章.課文容量很大又缺乏趣味性,相對比較枯燥.但課文內容簡單,語言淺顯,易于理解.
第二說學生:
首先初中學生空間概念不很強,其次是有許多學生沒有見過故宮."僅憑老師一張嘴,任你天花亂墜"的講析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所以,只有憑借直觀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然后才能達到目的.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從而突破空間想象困難,明確說明文的空間順序.
第三,根據對教材以及學生情況的分析我設立了一下教學目標:
1.認識理解故宮的建筑布局及特點.
2.培養(yǎng)把握實物說明文空間順序的能力.
3.開闊眼界,激發(fā)對祖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第四,根據教學目標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能夠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以及找準作者的立足點;
(2)文章總體結構:總—分—總.
難點:
(1)學會按照空間順序來說明復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2)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五,從實際出發(fā),遵循知識傳授與能力發(fā)展相結合,形象感知與邏輯思維相結合,性情陶冶與知識拓展相結合以及以學生為本位的原則確定本課的教法:
1.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fā)學生興趣.
2.讓學生當導游,從總體上把握全篇說明順序,建筑結構及布局,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
第六,結合新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特點設計學法.
1.通過朗讀感知課文.
2.通過討論協(xié)作梳理課文.
3.通過做小導游的片段作文練習深入理解課文.
第七,由于這是一篇篇幅很長而又比較重要的文章,結合學生的實際,我設計了三個課時,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具體的課時安排.
全文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游蹤介紹
重點:說明順序,課文結構.
第二課時:講解落實重點段落
重點:各種說明方法的運用及說明文按空間順序說明時該如何尋找立足點.
第三課時:課文知識,能力及其情感培養(yǎng)的拓展以及對課文做小結
重點:學習寫作以空間順序為說明順序的說明文,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第八,根據以上設計,今天我就來說一說,第一課時的具體安排.總的安排了九個教學步驟,如下:
(一)導入
(二)檢查預習情況
(三)朗讀并分析課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四)理清課文說明順序
(五)完成課堂活動
(六)理清課文結構
(七)朗讀第三部分(最后一自然段)
(八)小結
(九)布置作業(yè)
(一)導入
以一系列珍藏于故宮博物館的珍品圖片激起學生對故宮的好奇,從而引出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檢查生字詞讀音.
(三)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齊讀課文1-2自然段.
2.學生自主介紹通過朗讀課文1-2自然段所了解到的故宮.
3.演示課件,總體介紹故宮及簡略介紹故宮四大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四)師生一起理清課文說明順序
1.根據圖片及課文填寫課后練習一中的圖表.2.利用多媒體課件,重尋作者行蹤,帶領全班同學參觀故宮.
參觀順序:
天安門——端門——午門——漢白玉石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順貞門——神武門——景山
(五)完成課堂活動
根據圖片和課文(5—8自然段),寫一段導游詞,介紹太和殿.
(六)理請課文結構
1.在第一部分中找出與課文最后一句"這樣宏偉的建筑群,這樣和諧統(tǒng)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驚嘆."相照應的句子.
明確: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故宮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
2.課文首尾照應,都是對故宮博物院的——總體描寫,而中間的部分則是對故宮博物院各大建筑的具體描繪,由此可見,課文的總體結構為:總-分-總.
(七)朗讀課文第三部分(最后一自然段).
(八)小結
文章基本上沿中軸線由南向北推進,又輔以左右(東西)兩旁建筑加以介紹,同時將線路上的建筑分成幾個部分,總體,個別介紹相結合,給人清晰鮮明的印象.
(九)布置作業(yè)
從以下作業(yè)中任選2題
1.試著由北向南,從神武門進入,介紹一下故宮博物院.
2.從文中摘抄10個形容詞,寫一段課外練筆.
3.以空間順序寫一篇說明文,介紹我們的學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間.
4.故宮的設計貫穿了"君權神授"的思想,這一思想是如何體現在建筑中的,說說你的理解.
最后我們來說板書設計,很容易看出,我們朗讀的部分分別是課文總說的兩部分,而具體分析的則是課文分說的部分.分說部分則又是按作者的游蹤以空間順序為說明順序來說明的,而且我們做活動的部分正是課文寫得最詳細的故宮最主要的建筑——太和殿.通過對課文的梳理,我們很容易得出課文是以"總—分—總"的結構以及由南向北的空間順序來說明的.
如若能夠通過第一課時的教學達到以上設計,那就為后兩課時的教學奠定了基礎,也培養(yǎng)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和對以空間順序為說明順序的說明文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以空間順序為說明順序來說明具體事務的寫作能力.當然也就達到了我的教學目的.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故宮博物院》表格式教案10篇(故宮博物院備課教案)相關文章:
★ 八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3篇(故宮博物院課文主要寫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