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下面是熱心網友“yangouganglei”整理的教育孩子心得體會,供大家參閱。

我是一名高中生家長,和許多父母一樣,期盼自己的孩子可以順利考上理想的大學,從而實現個人理想。本次院校鼓勵我們寫一寫家庭教育的經驗,旨在共同進步,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如今,分享一下我的體會。
一、讓孩子了解父母的付出與愛,培養(yǎng)感恩意識。
很多孩子經常覺得家長無條件的投入是理所當然的,不會輕易表達感激之情。缺乏感恩意識,可能是孩子不聽話的重要原因。因此,讓孩子感受父母的辛勞與關愛,激發(fā)他們的感恩之情,顯得格外關鍵。
一方面,培養(yǎng)孩子的理財能力,使其培養(yǎng)紀錄收支的習慣。從前的美國首富洛克菲勒,每周給孩子的零花錢只有三十元,他要求孩子們每周仔細紀錄全部的支出,并在派發(fā)零花錢時跟他報告。結果,他的孩子們通過努力得到財富自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新時代的教育不但要教孩子學習、做人、辦事,還應包括理財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紀錄收入與支出,孩子可以科學安排財富,從而有效管理生活,避免因錢財艱難而覺得困惑。理財能力的學習,實際上是個人規(guī)劃能力的提高,長遠來看,將使孩子受益匪淺。適度讓孩子計算一下在一個學期或一年內,自己耗費了父母多少錢,也是一種教育方法。
另一方面,孩子參加工作并嘗試掙錢,有利于他們理解到金錢的得來不易,同時也可培養(yǎng)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可以確保家庭教育的實效性。
二、融合寬容和嚴格要求,培養(yǎng)責任感。
“嚴是愛,松是害”是古話。縱觀歷史,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教學多強調嚴格要求。的確,嚴格要求對孩子的發(fā)展有促進作用,能夠幫助他們按理想的軌跡發(fā)展,降低錯誤。然而,嚴格要求的負面影響一樣不可忽視,可能使孩子習慣接納、缺乏批判性思考,甚至造成個性消失和創(chuàng)新精神淡化,某些孩子可能會性格內向,太早喪失純真。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把嚴苛與包容相結合。嚴格教育應有度,包容則應關注孩子的體驗,讓他們在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里接納相對嚴格教育。
家長應掌握嚴格要求與寬松環(huán)境、過程嚴苛與結果寬容的均衡。包容體現了對孩子的認可,提高了他們的信心與勇氣,而嚴格要求則可培養(yǎng)責任感,協(xié)助孩子養(yǎng)成好的習慣。
三、防止“智子疑師”,產生家校合力。
成語“智子疑鄰”講的是父母對鄰居的不信任。做為家長,尤其是當孩子成績不佳或面臨困難時,容易發(fā)生該類錯判。在面對孩子的挑戰(zhàn)時,我們可能會急躁,缺乏理智與理性,不能與孩子深入探討難題真正的原因。有時,當孩子將責任推給外在因素時,家長也可能下意識的將原因歸因于老師或環(huán)境,這類不信任心態(tài)會削弱老師的教育效果。
無論是提分還是改正壞習慣,都需要在反復失敗中逐漸改善。做為家長,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只有客觀地看待自己與孩子的問題,才能發(fā)現解決之道。家長應與教師巧妙配合,建立良好的相互關系,這樣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同時,家長往往從自己孩子的角度考慮,缺乏從班級或年級的總體角度去看待難題,因此,很可能在急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反而將可溝通的難題復雜化,甚至情緒化,造成不利后果。
教育的關鍵是溝通,有效的溝通會引發(fā)良效,而信任是推動溝通的基本。家長、老師和孩子之間的信任關聯(lián)將產生教育合力。想象一下,如果老師抱怨家長,家長埋怨孩子,孩子又排斥教師,教學的效果將難以達到。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難免發(fā)生出錯。家長要接受失誤的存有,但在孩子眼前應避免埋怨教師、學?;蛏鐣?,而應該保持積極心態(tài),引導孩子,更多的尋找自身原因。
四、民主平等的溝通,推動單獨意識的培養(yǎng)。
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后,顯著的特點就是“變”。孩子身體與心理都開始發(fā)育,家長通常會發(fā)覺,孩子不再遵從命令,產生了一種叛逆心理。這一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心理斷乳期”。
在這個關鍵的時期,孩子期盼單獨,但缺乏生活經驗來理解真正的自尊心。假如父母仍將他們視作孩子,孩子則可能覺得自尊損傷,從而產生抵抗心態(tài)。
這個階段的孩子,盡管自我認同逐漸發(fā)展,但自我調控能力較差,經常無意識地違反規(guī)則。他們喜歡爭論,但缺乏充足論據;對事兒有自己的看法,但判斷卻常常出錯;對別人持批評心態(tài),然而缺乏整體性;側重于質疑別人,卻沒有過硬的根據。
因此,家長不能僅局限于表層的理解,務必加強學習心理知識,了解“心理斷乳期”的實質。此階段是青少年慢慢單獨,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孩子創(chuàng)建公平的友情關聯(lián),信賴他們具備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
家長應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尤其在他們面對挫折時,應與他們公平溝通、分析問題,教他們如何辨別是非。同時,家長必須適當掌握,不能過于遷就孩子的不當規(guī)定,防止他們用抵抗的手段來達到個人目的。
我們的孩子并非無能,做為家長,理應成為他們潛能的挖掘者與成長的引領者,發(fā)現他們的專長,提高自身優(yōu)點,幫助其形成獨特的競爭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在某方面取得的小成就,往往將變成自信心和努力進取的重要動力。
教育孩子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 學數學心得體會
★ 應急救護心得體會
★ 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 家庭讀書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