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熱心網友“pandaosongchunwo”分享的化學國培個人學習總結,供大家賞析。
12月26日,隨著“國培計劃”的啟動,我也開始了為期20天中學化學培訓。兩天的學習讓我在思維上有了質的飛躍,收獲頗豐,感觸良多。
此次培訓為我們提供了多元化的學習方法,讓我們這些鄉(xiāng)村教師得到傾聽專家的理論創(chuàng)新。第一天,大家聽取了王桂平專家的講座,并參加了破冰活動。第二天,劉毅瑋博士則增添了有關怎樣提高教育智慧的講座,教會了我怎樣把“情”做為橋梁,讓情緒融進課堂,為學生造就廣闊的思維空間,同時為他們構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班主任劉敬華和王曉寧帶領我們進行的破冰活動,讓我們朋友之間快速拉近了距離,活動中我們感受到了青春魅力,釋放自己,獲得了無盡的開心。
在培訓期內,我們每天都有機會傾聽教育專家報告,接納各種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覺到思想的激烈碰撞。在這幾天的學習中,我不僅拓寬了視野,還充實了實踐經驗,更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增強了對教育事業(yè)的激情。將來,我將更加努力學習,為鄉(xiāng)村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時,我的專業(yè)理論依據也獲得了進一步加強,特等教師的教學視頻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欠缺理論支持的培訓是沒有根基的。擺脫理論的課題研究活動是淺薄而無效的。專家們融合新課標,對中學化學教學過程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展開了專題講解,讓我們鄉(xiāng)村一線教師進一步樹立了整體教學理念和全局意識。這將改變大家過去獨立進行教學的情況和模式。今后,大家必須加強實踐教學和綜合型學習的研究實踐。這些內容模塊之間緊密結合,相互依存、緊密聯(lián)系。我們通過學習理解了具體的操作方式;作業(yè)設計與評估的要求、提問技巧等;教學過程要重視興趣的培養(yǎng),均衡難易,引導學生開心有效地上課,防止無效或低效的學習。必須讓學生意識到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習不僅是為了達到目標,而是要為學生提供充足展示自我的機會與平臺等。綜合型學習層面,要制定目標,重視活動過程的指導,開展成效的展示與分享,還要認真梳理活動,并妥善處置實踐活動與學生安全的關聯(lián),教師應高度重視綜合型學習,努力提升個人教學能力,積極參與學生的實踐學習等。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結合生活實際得出了以下幾點感受:
第一,教育不是把水灌進桶中,而是引燃學生心里的火焰。
教育的本質在于使每個人的天性與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發(fā)展,而不是將外界知識注入一個器皿。求知是所有人靈魂中固有的能力,智者們強調他們能將靈魂中原本沒有的知識傳遞到內心深處,這揭露了教育的真正意義。比如,智育應當培養(yǎng)好奇心和理性思考,而不是單純灌輸知識;德育應鼓勵崇高的精神追求,而非傳遞行為準則;美育要培養(yǎng)豐富的內核,而不只是教技藝。
第二,我們應該變成有智慧的教育者。
1. 有智慧的教育是對話而非對抗,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考慮,引起大量對話,而非教室內的對抗;
2. 是愛的能力,而不只是愛的動因。出色的教育者不但能表示愛意,還能讓學習者切實感受到這種愛;
3. 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過河拆橋。面對孩子的難題,即便不能提供本質協(xié)助,也要盡力讓事情變得更好,但很多成人卻往往是在過河拆橋;
4. 是學會等待,而非急于求成。學會耐心等待是一種胸襟,適用別人是一種境界,引導別人乃是智慧的體現(xiàn)。
第三,教師應將學生看作目的,而非方式。
一個理想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是愛惜學生,但這種愛的真正表現(xiàn)應如同家長對孩子的那類本能,教師應當把學生視作目的而非方式。教師對學生的情,超出對國家和教育機構的愛。教師是否真正愛學生,取決于他們的品行。要使大部分教師把學生作為目的而非方式,必須建立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體制。視學生為手段的做法之所以廣泛,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權利太大,掌握學生升學畢業(yè)關鍵。因此,我贊成愛因斯坦的提議:應盡量減少教師應用強制措施的權利,讓學生對老師的尊重來源于其人性和理性質量。
根據這兩天的學習,我的理論素養(yǎng)得到了提升,實際的教學模式也激發(fā)了我的靈感,這是我最大的收獲。盡管培訓才剛開始,但我覺得收獲頗豐,這是繼續(xù)教育的新征程,將來我希望多參與相似的培訓。我將認真反思本次培訓,梳理學習筆記,并在下期開學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幾個模塊教學實踐與研究活動,將我們在培訓中所得的知識融進教學實踐,邊實踐、邊總結、邊思考,促進所學知識的鞏固,充分體現(xiàn)學以致用,結合實際。
化學國培個人學習總結相關文章:
★ 個人年終總結
★ 計算機學習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