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傷仲永教學反思9篇 《傷仲永》教學設(shè)計,供大家參考。

傷仲永教學反思1
懷著亦喜亦憂的心情查資料、備課,準備去參加縣上的賽課活動。喜是因為自己從教以來,從來沒有參加過這樣的活動,從來沒有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大的平臺上檢驗過自己的教學水平,從來沒有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大的平臺上磨礪過自己;憂的是怯場,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害怕“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參加完了賽課活動,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因為這節(jié)課上得并不成功。這節(jié)課不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沒有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的原因是:
1、沒有合理的分配教學時間,作家簡介占用時間有點長。
2、沒有突出重點。因為作家簡介占用時間有點長,揭示文章主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就有點不夠,教學倉促。
但痛定思痛后,我的內(nèi)心還是有些安慰的,因為我在這節(jié)課中還是堅守并傳達了這樣一個我始終堅守的教學理念:教學中要重視學法的指導,要有“授之與魚,不如授之與漁”的觀念。雖然,語文教學是慢工,是靈活多樣的,但它還是有律可循的。我想,在語文教學中,學法指導也尤其重要。
傷仲永教學反思2
《傷仲永》是一篇借事說理,很有說服力的文言文。文章借事說理,以方仲永天資過人到泯然眾人的實例說明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文章言簡意深,說理嚴謹。怎樣使學生讀懂并喜歡這篇課文。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想學,樂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是上好這篇文章的關(guān)鍵。我由學生喜歡的話題導入。話題:什么是天才?學生回答熱烈,紛紛說出自己心目中的天才。天才一定會在事業(yè)上取得成功嗎?學生思考后回答,不一定。師:“天才來自勤奮”“聰明在于積累”,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天才也是需要后天的學習的。
二、閱讀實踐,理解內(nèi)容。
閱讀是學習一篇課文的基礎(chǔ)?!秱儆馈肥且黄难晕?,正確流利地朗讀這篇課文是學習的第一步。我先放錄音,讓學生聽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給生字詞注音,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句子的停頓。接著,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教師利用學生朗讀課文的時間,把生字詞寫在黑板上,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
三、學習文言詞語,疏通文意。
學習文言文只讀不理解一場空。我要求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學習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將不懂之處標出來,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接下來,學生討論解決疑難問題。把自主學習中遇到的難
詞、難句提出,由同學討論解決。學生不能解決的老師引導學生解決。直到能疏通文意,理解內(nèi)容。這一環(huán)節(jié)重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學習探究,理解言語文意。
疏通了文意,并不等于理解了課文。還要進一步閱讀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我設(shè)計如下的思考題:
?。?)什么事例可以證明方仲永天資聰明?(五歲時連書寫工具都不認識,卻能寫出既有文采又有道理的四句詩,從此指物作詩立就。)
(2)面對仲永聰明的天資,他父親和同縣的人各有什么不同的反應?(同縣的人對此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把他父親當作賓客一樣對待,有的還出錢請他作詩。他的父親天天帶著他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方仲永才能發(fā)展變化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幼時,天資過人,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第二階段,十二三歲時,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第三階段,七年以后,泯然眾人矣。)
(4)方仲永才能變化的原因是什么?(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其受于人者不至)
?。?)怎樣認識“受之人”與“受之天”的關(guān)系?((“受之人”更為重要,后天教育對一個人是否成才至關(guān)重要。)
?。?)方仲永的故事給你什么啟示?(后天教育對人的`成才起重要作用。即使你是一個天才,如果后天不努力、不學習,天才也會變庸才的。)
學生閱讀思考回答,教師引導學生,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方仲永才能變化的原因,并從中汲取教訓。經(jīng)過學生的探究、思考,學生才能真正理解課文的深刻內(nèi)涵,才是讀懂課文。
五、總結(jié),歸納。
學習的重要在于總結(jié)所學的知識。我引導學生從兩方面總結(jié)。一是內(nèi)容,本文分兩部分,前面敘事,后面說理。敘事部分寫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最終“泯然眾人”。說理部分則表明作者的觀點,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由于“受之人者不至”強調(diào)了后天學習的重要性。二是方法的歸納,文章在敘事的基礎(chǔ)上說理,易于讓人接受,具有說服力。
六、熟讀、背誦課文。
學習文言文重在詞語、句子的積累。這篇文章的語言十分精當,言簡意深,所以要注意引導學生熟讀背誦積累語句,為寫作積累語言。 文言文教學閱讀文本是教學的根本。一篇文章能夠讀進去,讀明白,才談得上獨特的感受和體會,引導學生讀進課文,挖掘文本中豐富、深厚的資源,在此基礎(chǔ)上再輔以各種有效的活動,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學習才能有所獲、有所得。
傷仲永教學反思3
上完了這節(jié)課,走下講臺,心怦怦直跳,雙腿發(fā)軟發(fā)抖,我完全還沉浸在那課堂緊張的氣氛中?;叵脒@節(jié)課,無論是學生的合作交流,還是師生的互動,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感覺不盡人意。也許是因為的心理素質(zhì)不夠好,以及對學情的預設(shè)不夠充分,使整堂教學出現(xiàn)了許多的不足之處:
1、對重點生字及朗讀的指導不夠。
原本在備課時我對這方面已經(jīng)有了預設(shè),但面對陌生的學生及學生的反應不夠積極時,我基本沒有了預設(shè)的幫助。比如當學生聽完錄音后就該展示小黑板讓學生劃分句子節(jié)奏及標出生字詞的音,同時把通假字等內(nèi)容指出來,這樣既掌握了字音及朗讀節(jié)奏,又了解了文言知識。然而,這一切都被我當時的緊張混淆了。
2、在整個教學中,教師的激勵性語言太少。
七年級學生如果能恰到好處的進行表揚、鼓勵,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如:當學生在小組合作疏通完文意后開始交流,有學生提出了“我想知道方仲永為什么由天資過人變?yōu)橐粋€普通人?”對這樣的能體現(xiàn)課文主旨的問題教師應及時鼓勵,但教師只說等會再講,這樣勢必會挫傷學生質(zhì)疑的積極性。
3、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較少:
誦讀原本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在這節(jié)課中,我卻只是讓他們小組讀課文,齊讀的太少。沒能很好地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讀,以讀促思,從讀中感悟,從而實現(xiàn)“書讀百遍,其義自見?!?/p>
4、教師的語調(diào)平淡、單一,不能做到抑揚頓挫。
但是,回頭再好好想想,我也并不完全一無是處。雖有不足,但自我認為還是有一些可取之處:
1、努力地落實了“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習慣基本養(yǎng)成,預習做得較好。在上課之初,給予學生適當?shù)臅r間進行小組討論口譯課文,這樣就節(jié)省了大量的字詞教學時間,為課堂上后來進行訓練提供了時間的保證。具體授課過程中,十分注意將學生的獨立性融入小組中,既有共性,又有個性。
2、與學生建立平等對話的`關(guān)系:
在課堂上,我視學生為一個個活潑的生命體,尊重學生,平等對話,允許學生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在教學中,圍繞教學重點這一大方向,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放有收,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3、各種能力訓練滲透其中。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節(jié)課,但注意了知識的綜合,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lián)系,重視積累、感悟與語感的培養(yǎng),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如“說”的訓練,就有讓學生復述故事,談感想等。
說實話,上完這節(jié)課我最大的感觸是:世界好大,我好??!水太深,我行的地方太淺!也許,這夠我一生享用,也讓我隨時警醒!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為成為學生心中的好語文老師而奮斗!
傷仲永教學反思4
上完了這節(jié)課,感覺意猶未盡,似乎仍沉浸在課上既緊張又愉快的氣氛中?;叵脒@節(jié)課,無論是學生的合作交流,還是師生的互動,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較為順暢。這節(jié)課之所以能達到如此效果,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較好地落實了“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習慣基本養(yǎng)成,預習做得較好。在上課之前,學生已經(jīng)基本能口譯課文,這樣就節(jié)省了大量的字詞教學時間,為課堂上進行多種能力訓練提供了時間的保證。具體授課過程中,十分注意將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融入其中,既有共性,又有個性。
2、與學生建立平等對話的關(guān)系
在課堂上,我視學生為一個個活潑的生命體,尊重學生,平等對話,允許學生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在教學中,圍繞教學重點這一大方向,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放有收,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3、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誦讀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在這節(jié)課中,我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讀,以讀促思,從讀中感悟,較好的體現(xiàn)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p>
4、各種能力訓練滲透其中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節(jié)課,但注意了知識的綜合,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lián)系,重視積累、感悟與語感的培養(yǎng),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如“說”的訓練,就有讓學生介紹名言,復述故事,談感想等。
但本節(jié)課由于教師的心理素質(zhì)不夠好,以及對學情的預設(shè)不夠充分使整堂教學出現(xiàn)了許多的不足之處:
1、對重點生字的指導不夠。
比如學生幾次把“扳(pān)”讀成“bān”時,教師應及時出示“扳”通“攀”是通假字,既掌握了字音,又了解了文言知識。
2、在整個教學中,教師的激勵性語言太少。
七年級學生如果能恰到好處的進行表揚、鼓勵,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如:當學生在疏通完文意后開始交流,有學生提出了“我想知道方仲永為什么由天資過人變?yōu)橐粋€普通人?”對這樣的能體現(xiàn)課文主旨的問題教師應及時鼓勵,但教師只說等會再講,這樣勢必會挫傷學生質(zhì)疑的積極性。
3、教師的語調(diào)平淡、單一,不能做到抑揚頓挫。
傷仲永教學反思5
《傷仲永》教學設(shè)計
學習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重點語句的意思,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熟讀課文,復述文中故事。
3、感悟“天才出于勤奮”的道理,明白學習的重要性,養(yǎng)成愛學習的好習慣。 學習重點: 抓住重點字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習難點:文章的詳略安排,詞類的活用,明白文中所闡明的道理。
教學理念:“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詫W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前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新課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世說新語》。對于故事中的的陳元方印象特別深刻,他聰明、機敏,然而年齡只有七歲。請發(fā)揮你的聰明才智,說說還知道哪些類似的故事?(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由學生來講故事。這些天資聰穎的孩子,如果他以后不再學習,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這樣的故事。(板書:傷仲永)
二、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齊讀)
三、預習檢測
1、介紹作者
上節(jié)課老師布置讓大家課下搜集有關(guān)王安石的介紹,下面我來找同學說一說。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收集在《臨川先生文集》和《王荊公詩箋注》。
2、我們以前學過他寫的哪些詩?回憶背誦《泊船瓜洲》、《書湖陰先生壁》等。
3、讀準下列字音:
邑 yì扳 pān謁 yè 稱 chèn
泯 mǐn 卒 zú 夫 fú 還huán
四、誦讀練習
1、聽課文錄音。
2、找學生讀課文。
3、學生評價。
4、教師點播 。(本文的朗讀應帶著惋惜、哀傷的語調(diào)去讀。)
五、整體感知,合作探究
1、對照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內(nèi)容。找出對文中理解有困難的句子,由學生讀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同學之間互相解難。
?。?)重點字的理解
之:“忽啼求之 ”“借旁近與之”“余聞之也久 ” “不能稱前時之聞”“卒之為眾人”
于:“環(huán)謁于邑人” “于舅家見之” “賢于材人遠矣” “受于人者不至”
?。?)詞類活用
?、僖厝似嬷陨再e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
奇:對……感到驚奇
賓客:以賓客之禮相待,把……當做賓客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 .
利:認為……有利可圖,把……看作有利可圖
2、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學生小組內(nèi)復述課文中的故事。)
3、問題討論:
①課文寫了方仲永才能發(fā)展變化經(jīng)歷了那幾個階段?各有什么特點?在文中找出依據(jù)。
②方仲永由神童淪為平庸之輩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圩詈笠欢沃v了什么道理?
?、芊街儆缽奈鍤q到二十歲間才能發(fā)展變化的三個階段,你認為哪一個階段寫得最詳細?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師生共同總結(jié)出問題答案。)
六、課外延伸
從方仲永的悲劇,你想到了什么?請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為題,即席發(fā)言,自己確定發(fā)言角度,觀點要鮮明,要有理有據(jù),思路要清楚,語言要簡練。
七、達標檢測
1、填空。
《傷仲永》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他字__________,號_______,世稱__________,是杰出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偈离`耕②或以錢幣乞之 ..
?、郗h(huán)謁于邑人 ④泯然眾人矣 ....
?、莶荒芊Q前時之聞 ⑥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
3、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仲永生/五年 B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
C.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D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4、與例句中加點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忽啼求之
A.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 B.不能稱前時之聞
C.或以錢幣乞之 D.余聞之也久
5、翻譯下列句子。
(1)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2)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3)不能稱前時之聞。
(4)得為眾人而已耶?
6、方仲永幼年具有怎樣的非凡才能?他的父親為什么不讓他學習?(用原句回答)
7、方仲永最終“泯然眾人”的原因是什么?
八、布置作業(yè)
1、搜集與勤奮有關(guān)的名言。
2、做課后第三題。
板書設(shè)計
傷仲永
王安石
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
少年時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不使學”“受于人者不至”
青年時期:才思平庸,與眾無異。
傷仲永教學反思6
《傷仲永》重在一“傷”字。這一點,學生容易掌握。可是,它背后的含義,學生就不容易掌握了。幫助學生抓住它背后的含義,是學習本文的任務之一。“傷”字背后的含義是傷什么呢?要讓學生思考。教學要讓學生明白,文章借仲永而擴及古今一切放棄學習的人,其意在警醒。沈德潛在《唐宋八家文讀本》卷三十中評曰:“勸學之語,婉轉(zhuǎn)切至。傷仲永,不獨為仲永也。聰明弟子,宜懸為座右銘”學生通過學習此文,能感悟到此理,才是一大收獲。
文言文教學,要讓學生和文章對話。學習文言文究竟讓學生學什么?是單純地讓學生學習一些文言知識呢,還是讓學生學習、吸取思想精華和優(yōu)秀文化呢?我認為,后者的價值要比前者大得多。眾所周知,中學文言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然而,多少年來,文言文的閱讀教學的效率一直不高。究其原因,是走了兩個極端:一個是教師逐字逐句講解的極端,一個是學生用主要精力做習題的極端。教師大都喜歡上文言文,因為上文言文可以大講特講。一處不講,學生便一處不懂,教師豈能放心?不可否認,有些教師講字、詞句,講得頭頭是道,學生也聽得津津有味。但是,這種口傳耳受,學生只有聽的份。那些零碎的知識只能使學生了解文章里的一點一滴,卻不能使學生感知文章里的潮起潮落,更不能使學生心動神搖。學生喜歡做習題,是為求得分數(shù),不是為求得“營養(yǎng)”。所以,他們?nèi)还芪恼碌慕钊庋}。上述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主要是受了考試的負面影響,即圈劃ABCD。學生在做習題的時候,即使是懵懂地蒙對了,得了分,也是毫無意義的。這種只取文章“骨骼”,拋棄文章“血肉”的做法,只能使語文變成面目可憎的骷髏。
那么,怎么解決這兩個極端呢?根本的方法是:加強誦讀;加強對話。誦讀其實是古人早就指出來的一條正確道路。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課文里的選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經(jīng)典之作,都需要反復誦讀,牢記在心的。只要學生反復誦讀了,他們總會對文章的某一方面有感受的。但是,誦讀之后,還需要進行對話。只有對話,才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那些對話是學生自己的閱讀感受,最直接,最真實,最動人,也最有價值。
在學習王安石的《傷仲永》時,我讓學生給仲永下評語,就是想讓學生和仲永進行對話。由于學生的閱讀角色發(fā)生了轉(zhuǎn)換,他們成了仲永的老師,讀書就格外小心了。一下子把學生讀、思、寫的積極性都調(diào)動起來了。讓學生寫評語,學生由仲永的同齡人變成了評論者,他們的角色發(fā)生了轉(zhuǎn)換,閱讀的視角也就發(fā)生了轉(zhuǎn)變。這種轉(zhuǎn)變,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很重要的。也許他們對某一個字的意思或者用法還沒搞明白,但那并不妨礙他們和仲永的.對話。他們和仲永的對話過程,不就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過程嗎?不就是他們吸取營養(yǎng),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嗎?這不比單純記住一字一詞有意義得多嗎?
初中的文言文教學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是讓學生掌握正確地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養(yǎng)成閱讀文言文的良好習慣,所以字、詞的積累還是很重要的,不是不要落實,關(guān)鍵是方法。
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的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增強了語感,了解了道理: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guān),更與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guān)。本文作者為一位“神童”最終變成平常人而深惋惜,并發(fā)表議論,以此引發(fā)人們的思考。給學生展示一個學習的機會,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重要。
在平羅四中給七年級(2)班的孩子們上完《傷仲永》這課后,我感觸頗深,首先,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很嚴格,表現(xiàn)在老師要求學生必須預習課文,并且老師親自一個一個地檢查。這些不僅僅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更是在幫助我順利的完成本次公開課,在此,我特別要感謝周春老師。其次,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都比較高,學習起來就比較容易了。
在本次講課中還有很多不足,希望聽了我的課的老師們能給以批評、指正!
傷仲永教學反思7
傷仲永是七年下冊第一單元最后一篇課文,本文通過寫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到長大后泯然眾人的變化過程,點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學,說明人的知識才能絕不可能單純的依靠天賦,必須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diào)了后天的教育隊才能發(fā)展的重要性。
課堂上,我采取分組的形式教學,一組負責整體感知,由學生根據(jù)查找的資料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思想內(nèi)容。朗讀的重點是讀準字音和掌握句中停頓,其中掌握句中停頓又是難點。另外三組負責翻譯注釋。翻譯的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掌握常見的.文言現(xiàn)象,其中掌握常見的文言現(xiàn)象又是難點。這樣做能很好地起到提綱挈領(lǐng)、綱舉目張的作用。
課上,各組派代表翻譯,遇到不好理解的,教師給予適當?shù)狞c撥。各組進行交流評比。翻譯課文時,一要注意積累文言詞匯,二要掌握常見的文言現(xiàn)象。三要注意會運用“六字法”直譯課文。
背誦。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基礎(chǔ)上進行背誦。背誦對語文能力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它有助于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而且有助于在腦中形成書面語特征的語言流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說的就是這種語言流。由組長監(jiān)督,教師抽查。各組分別背誦評選優(yōu)勝組。
默寫。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最難的,既考查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又考查了背誦,同時也考查了書寫的能力,一舉三得。各組派代表到黑板上寫,看誰的板書好。規(guī)定每名學生都有機會書寫,課上沒時間課下寫。
緊扣目標,進行知識反饋。這個環(huán)節(jié)既檢驗了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情況,又強化了課堂所學的知識內(nèi)容。學生通過此環(huán)節(jié)地學習,既鞏固了知識,又加深了記憶,達到了學習地高效率。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節(jié)課,但注意了各種知識的綜合,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lián)系,重視積累、感悟與語感的培養(yǎng),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如“說”的訓練,就有讓學生講故事,復述故事,談感想等。
傷仲永教學反思8
從以前學生提問的情況來看,同學們的提問一般是局限于課文本身。教完《傷仲永》一文時,我留幾分鐘讓同學們提問。我想,按教學設(shè)計,同學們經(jīng)課堂的學習,已經(jīng)達到了要求,我的教學任務也完成了,同學們大概也沒什么問題了吧。沒想到同學高舉著手問道:“老師,我想知道方仲永的父親不讓他學習,方仲永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說實話,這問題我心里也沒底,誰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我想,學生有問題老師也不一定都懂得。
于是我馬上說:“這個問題提得好,又有趣,哪一個同學能回答?”有幾個同學先后舉手?!胺街儆赖母赣H不讓他學習,拉著他到處拜訪人,四處賺錢,我想他心里一定非常恨他的父親?!?/p>
“他父親拉著仲永四處拜謁,同縣人都贊不絕口,仲永心里一定很高興,以為自己很了不起?!蔽铱赐瑢W們的回答都有道理,便立即給予肯定、表揚?!耙悄銈兪欠街儆?,心里會怎樣想?”
于是教室里七嘴八舌,有說要逃脫父親的控制的,有說要懇求父親讓他學習的,也有說要用道理勸說父親讓他學習的(因父親畢竟沒讀書,目光短淺)……最后我請大家綜合出一個較好的辦法:勸說父親,請父親的長輩來做工作,讓“我”繼續(xù)學習。我說:“既然大家這么理解方仲永的心思,那就應該更努力學習,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大好時光。”
問題來自學生,答案也來自學生,學生這樣答那樣答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應給予肯定。重要的不在于誰答案更準確,而在于在這樣活動的過程中同學的思維活躍了,判斷、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發(fā)展,語文學習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一篇課文教完不等于我的'教學任務全部完成了,也不等于同學都懂,或沒什么大問題了。有的同學提出的問題,是出乎意料的,超出了教學設(shè)計的范圍,說明同學的思維有時超越了教師的要求、教材的范圍。教師應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想、思維火花閃現(xiàn)的一瞬間,給予鼓勵、引導。提供給同學們暢所欲言的機會。
傷仲永教學反思9
按照平時習慣的上法,《傷仲永》一文的教學到了最后的感悟階段,學生們侃侃而談,什么天資固然重要,但后天教育更重要,什么天才出于勤奮…….就是平時學習成績不夠好,學習不認真的,似乎都明白了其中“深刻的道理”,甚至有些人還在感嘆自己也是仲永的化身,看看全班,個個臉上帶笑,我突然感到非常的失敗,難道這篇課文教學意義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掌握必要的字詞,掌握一下文章的思想,就這樣簡單嗎?
為什么這樣貼近學生生活的道理,同學們這么漠視,如同是發(fā)生在別人身上一個不幸的故事,而我們教學所做的,僅是分析,學生的自我教育呢,我靜靜的看著全班,面無表情,同學對我反常的表現(xiàn)也十分驚訝,全班靜悄悄的,我對著他們說:唐太宗李世民曾經(jīng)精辟的總結(jié),“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己過”,剛才同學們講起仲永之失,侃侃而談,可是你們的表情告訴我,原來仲永的故事就是仲永一個人的故事,和在座的各位沒有多大關(guān)系,可是你們想過沒有,你們在生活中是不是就是另外一個仲永,你們之間存在著極大的相似性,我們是不是應學古人,以仲永為鏡,明確一下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呢,如果我們僅僅是因為手上有了本工具書,就忽視了課文里存在的思想意義,那我們的學習是嚴重本末倒置?,F(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紙筆,寫這樣的一個話題:仲永和我之比較。就天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進行比較寫下你們更深刻的感悟。
花了半節(jié)課的時間,收到這樣的一些感悟:天資不夠,更需努力,父母關(guān)愛很幸福(有的孩子講起了父母為了自己能好好學習,放棄了休息,放棄了自己的`生活,這與仲永的父母有本質(zhì)不同,學校教育體系很完備,培養(yǎng)我們的素質(zhì)很有利,學習環(huán)境有優(yōu)勢……在學生發(fā)言中,很多同學能結(jié)果自己的實際,真誠的解剖反省了自己,他們的表情變得嚴肅,語言變得真誠。。。。。。我想,此時此刻,《傷仲永》一文才稍稍實現(xiàn)了其“勸學”之意義。
語文課需要氛圍,與課文相融,與作者共鳴,與自己對話,一切需要真正意義上的投入。這半節(jié)課本不是我原先想要上的,但不這樣能行嗎?
傷仲永教學反思9篇 《傷仲永》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 傷仲永教學反思:黃河頌 教學反思3篇(黃河頌的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