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生物實驗課教案模板6篇(初中生物實驗教案全套),以供參考。

生物實驗課教案模板1
WORD格式
八年級生物實驗教案
實驗一 飼養(yǎng)和觀察蚯蚓
目的要求:
1、設置一個適于蚯蚓生存的環(huán)境并飼養(yǎng)蚯蚓。
2、觀察蚯蚓的外部形態(tài),3、觀察蚯蚓的運動。
材料用具:
活蚯蚓、玻璃板、糙紙、棉球、放大鏡、制作飼養(yǎng)蚯蚓的裝
置的用具材料。
方法步驟:
1、根據(jù)你的經驗創(chuàng)造一個蚯蚓的生存環(huán)境,并觀察蚯蚓的生活習性和食性。建議參考課本上的插圖制作飼養(yǎng)和觀察使用的工具。
2、觀察蚯蚓的外部形態(tài)。
(1)取一條活蚯蚓放在玻璃上,觀察他的身體外形是否分節(jié),數(shù)數(shù)從蚯蚓的頭
部到環(huán)節(jié)帶共有多少節(jié)?
(2)用手觸摸蚯蚓體壁,覺察體表是否有黏液?
(3)用手指觸摸蚯蚓體節(jié)近腹面處,你有什么感覺?并用放大鏡觀察,你所看
到的腹面許多小突起就是剛毛。
3、觀察蚯蚓的運動。
專業(yè)資料整理
WORD格式
(1)將蚯蚓放在糙紙上,觀察他的運動,注意其身體的粗細長短的變化。想想
這些變化是怎樣發(fā)生的?
(2)、將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觀察他的運動及身體變化,并與它在糙紙上的運注意:在觀察過程中,應該常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使體表保持濕潤。動作比較。
討論:
1、蚯蚓適于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2、在實驗過程中,為什么要使蚯蚓體表保持濕潤?大雨過
后,為什么蚯蚓會紛紛爬到地面上來?
3、身體分節(jié)有什么意義?蚯蚓的體節(jié)和剛毛在運動中各起
什么作用?
4、為什么蚯蚓要在潮濕的土壤深層穴居?
專業(yè)資料整理
WORD格式
實驗二 鳥適于飛行的特點
提出問題:鳥的身體有哪些適于飛行的特點?
作出假設:鳥的身體輕,受到地心引力小、鳥有翅膀、鳥的肌肉發(fā)達。
制定計劃并實施計劃
提示:
1、你所觀察的鳥(如家鴿,或其他善飛行的鳥)的體型是怎樣的?這與它的飛行有什么關系?
2、將鳥的翅膀輕輕展開,你能否識別出在飛行中其主要作用的羽毛?這些羽毛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它們在排列上是彼此重疊還
是相互間留有間隙?想想這是為什么?鳥的翅膀成什么形態(tài)?這與
飛行有什么關系?
3、摸摸鳥的胸部肌肉,與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肌肉的發(fā)達程
度怎樣?
4、看看鳥的骨骼,可以發(fā)現(xiàn)胸部的骨頭很突出,將胸骨特點與
這塊骨上附著的肌肉聯(lián)系起來考慮,你會做出怎樣的推測?
5、你所提出的假設都能通過觀察來檢驗嗎?如果不能,請你查
找資料。
(見課本提供的資料,對你理解鳥的飛行會有所幫助。)
得出結論:
你得出的結論是:
表達和交流:
專業(yè)資料整理
WORD格式
實驗三
背景
動物的繞道取食
“嘗試與錯誤” 是常見的學習行為,在前面介紹蚯蚓走 “T” 字形迷宮的實驗中,蚯蚓要經過大約 200 次失敗的嘗試,受到許多次輕微的電擊后,才能學會直接爬向潮濕的暗室。動物越高級,學習能力越強,學會某種行為中“嘗試與錯誤”的次數(shù)越少。當
動物和它所發(fā)現(xiàn)的食物之間設有障礙時,它可能會經過若干次“嘗試與失敗”學會繞道取食。當然,也不排除不經過“嘗試與錯誤”就能吃到事物的可能性。提出問題:
根據(jù)以上背景材料,就動物的繞道取食行為提出你的探究問
題。
你提出的問題是:
作出假設:
你所做出的假設是:
制定計劃:
你所制定的計劃中,應當包括:確定作為研究對象的動物,準備適當?shù)氖澄?,選
好實驗場所,設置障礙等。參考課文插圖作為示例。
實施計劃:
按你確定的計劃進行探究。認真統(tǒng)計一下動物需要經過幾次的“嘗試與錯誤”才能
解決繞道的問題?
專業(yè)資料整理
WORD格式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實驗結果支持你的假設嗎?你的結論是:
討論:、跟同學交流這個探究的過程、結論和結果、不同動物
試與錯誤”的次數(shù)一樣嗎?如果不一樣,說明了什么?
2、你對家養(yǎng)的小動物進行過學習行為的訓練嗎?它們有哪
些行為是后天學習行為?這些行為對它們的生存有什么意義?
3、這項探究活動對你自己的學習有什么啟發(fā)?
專業(yè)資料整理
1 “嘗
WORD格式
實驗四 螞蟻的通訊
提出問題:
螞蟻是怎樣交流信息的?
作出假設:
仔細觀察過螞蟻的同學知道,一只螞蟻發(fā)現(xiàn)食物后,會迅速返回巢穴。不一會兒,比大群螞蟻排著長長的隊伍,浩浩蕩蕩的奔向食物所在的地點。螞蟻不會發(fā)聲,他們是靠什么
傳遞信息的呢?偵察蟻在食物和巢穴之間是否留下了什么標記呢?
你的假設是:
制定計劃:
你可以參考課文的探究方案制定自己的探究計劃。
用大些的魚缸或其他容器飼養(yǎng)一窩螞蟻,在離蟻穴不遠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蟻群會派出一些偵察蟻先進行偵查,然后大批的工蟻就會出來搬運食物。你可以在觀察偵察蟻返巢的路上放好一張紙片,讓它從上面爬過。待大批工蟻出動時取走或挪動紙片,觀察工蟻的行為。
偵察蟻在紙片上留下氣味了嗎?怎樣證實它呢 / 用多張小紙片事先鋪滿偵察蟻要走的路徑,當偵察蟻群走過后,將小紙片重新排列,如排列成半圓形等,將食物放在圈心處,觀察蟻群的行動。
在制定計劃時應當考慮好以下幾個問題:
飼養(yǎng)螞蟻時需要注意什么?給螞蟻提供什么樣的食物?把紙片換成其它,如樹葉或其它
物體可以嗎?
專業(yè)資料整理
WORD格式
通過小組討論,完善探究計劃。
實施計劃:
按確定的探究計劃進行實驗,認真觀察并做好記錄。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實驗結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設?你的結論是:
表達與交流:
你在探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特別有興趣的現(xiàn)象嗎?比如,將偵察蟻爬過的眾多的紙片擺成一個圈其它工蟻會不會沿著這個圈不停的轉圈呢?把你觀察到的現(xiàn)象說給同學們聽。
討論:
1、螞蟻的通訊是依靠氣味嗎?
2、通訊在社會行為中有什么意義?
專業(yè)資料整理
WORD格式
實驗五 : 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目的要求:
1、進一步了解身邊的動物。
2、通過調查,了解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材料工具 : 筆、記錄本。
方法步驟:
觀看課文的插圖,是一些同學調查的情景,請你參考他們的做法,通過討論,制定自己的調查計劃。
注意事項:
該項調查活動可以采取訪談的方法,也可以采取在圖書館或網絡上查找資料的方法,設計調查方案時應該注意一下幾點:
1、采訪時要提哪些問題才能達到你預期的調查目的?寫出你的調查提綱。
2、想一想在調查時可能遇到的困難,怎樣才能是別人愿意回答
你的問題。
3、如何做好采訪記錄和撰寫調查報告。
專業(yè)資料整理
WORD格式
實驗六 檢測不同環(huán)境中的細菌和真菌
提出問題:
不同環(huán)境中都有細菌和真菌嗎?那些環(huán)境更多一些?哪些環(huán)境
少一些?哪種環(huán)境根本沒有?
探究思路:
如果請你幫助幼兒園的教師想個辦法,讓小朋友知道手上有細菌和真菌,飯前必須洗
手,你有什么辦法?
請大家結合課文的插圖進行分析并作出檢驗準備。
材料用具:
每組兩套裝有牛肉汁的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已經高溫滅菌)、無菌棉棒、透明膠帶,標簽紙、放大鏡。提示:
1、沒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開培養(yǎng)皿。
2、在標簽紙上標出組別,實驗日期、編號(1 號、2 號),將標
簽貼在培養(yǎng)皿的底部。
3、為什么要有兩套裝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各做什么用?
4、在各自選定的環(huán)境中采集細菌和真菌,例如,在教室或草地、林中、汽車站旁等地方,打開培養(yǎng)皿,暴露在空氣中 5——10 分鐘,再蓋上,封好。又如,用無菌棉棒蘸取池水,土壤或擦取口腔內部,手心等處,在培養(yǎng)基上輕輕涂抹。如果你想檢測硬幣上有沒有細菌,只需將硬幣放在培養(yǎng)基上輕輕按一下。
專業(yè)資料整理
WORD格式
5、應考慮放在怎樣的環(huán)境條件下培養(yǎng)。兩套裝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
都需在同一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嗎?
討論:
1、為什么用的培養(yǎng)基和培養(yǎng)皿,在接種前必須高溫處理?
2、提示 4 相當于細菌、真菌的培養(yǎng)方法中的哪一個步驟?
3、通過各組的交流,你認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情況怎樣?
4、什么環(huán)境條件下不可能有細菌和真菌?在這個探究中,不可
能有細菌和真菌的情況存在嗎?是什么情況?為什么?
5、根據(jù)你的探究活動進行總結:細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須具備那
些基本條件?
專業(yè)資料整理
WORD格式
實驗七制作孢子印
實驗目的1、認識孢子是真菌的一種生殖器官。
2、了解真菌是靠孢子進行繁殖的。
材料用具:
新鮮的蘑菇、解剖刀、白紙或玻璃板、培養(yǎng)皿或玻璃杯、放大鏡。
方法步驟:
1、選取一個較大的新鮮蘑菇或香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將菌蓋
從菌柄上取下來。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紙或玻璃板上,扣上培養(yǎng)皿或玻璃
燒杯,以避免散落的孢子被風吹散。
3、第二天,拿開培養(yǎng)皿(或玻璃杯)和菌蓋,就可以看到在白
紙或玻璃板上留下與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性孢子印。
4、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來的孢子組成的。用放大鏡觀察孢
子的大小和顏色。
討論:
專業(yè)資料整理
生物實驗課教案模板2
進一步認識無機物和有機物
一、實驗目的:
清晰地看到無機物和有機物。
二、該實驗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認識有機物和無機物”是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50頁的一個實驗。無機物和有機物是構成細胞的重要物質,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入地認識無機物和有機物,更好地了解細胞的生活,我設計了該實驗。
三、教材實驗不足之處:
1、取材不理想,選用了小麥種子。
2、實驗結果不明顯,種子燃燒后看不到有機物,只能領會到被燒掉的是有機物。
四、實驗創(chuàng)新與改進之處:
1、取材方面:選用了大魚肋骨。
2、實驗方面:由一個實驗——燃燒小麥種子,改為了兩個實驗,即骨的煅燒及骨的脫鈣。
3、通過實驗,能讓學生清晰地看到無機物和有機物。
五、實驗步驟:
1、用鑷子夾取魚骨在酒精燈上煅燒,觀察骨的顏色變化,并聞煅燒過程中的氣味。
骨的煅燒
2、將大魚肋骨放入盛有質量分數(shù)為15%的鹽酸的燒杯中,約過15分鐘左右,將大魚肋骨用鑷子取出,并在清水中洗去肋骨上的鹽酸,觀察骨的變化特點。
六、實驗結果:
1、骨煅燒后,燒掉了有機物,剩下了硬脆的無機物。
2、骨在鹽酸中浸約15分鐘后,溶解了無機物,剩下的是有機物,而且將剩下的有機物用鑷子取出后,再用清水沖洗,能用手將這一根大魚肋骨彎曲并打成結。
所以,整個實驗效果非常明顯。
七、小結:
該實驗效果明顯,取材容易,操作時間短,簡單明了,設計嚴密。通過實驗能夠給學生直觀而真切的感受,使其認識更深刻,理解更透徹。
生物實驗課教案模板3
《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說課稿 潭溪鎮(zhèn)中學 吳雙嬌
一、使用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第七章第二節(jié)內容。
二、使用器材
25%左右的硫酸溶液,嫩白菜葉或樹的嫩芽,清水,燒杯,鑷子,石棉網
三、實驗改進
1原實驗用食醋和清水配制,現(xiàn)改用25%的硫酸溶液。酸雨大多為硫酸型改用硫酸現(xiàn)象更明顯。
2:原探究種子的發(fā)芽率實驗短時間內不可完成,改用嫩白菜葉或樹尖嫩芽材料易找,還可在短時間內完成。
3實驗為模以探究實驗,但七年級學生實驗能力有限,我采用教師引導探究,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課堂探討的形式開展更可行。
四、實驗原理
1:酸雨是PH小于的雨水,能影響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嚴重時使植物死亡。2:酸雨影響某些動物的生長發(fā)育,甚至使之死亡。
五、實驗目標
1.通過探究酸雨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了解酸雨對生物的危害。
2.讓學生認識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六、實驗內容
1.課標要求
通過模以酸雨對生物的影響的實驗,使學生了解到酸雨的危害性,從而認識到控制酸雨的必要性。培養(yǎng)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2.學生情況
七年級學生通過一年的實驗練習,實驗技能從無到有,具有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但實驗中有硫酸,從安全角度考慮,教師演示學生探討更可行。
七、實驗步驟
1.將新鮮的白菜葉平均分成兩份,分別投入等量的稀硫酸和清水中; 分鐘后,撈出葉片,分別放在兩個石棉網上; 3.比 較葉片顏色、形態(tài)的變化;
4: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現(xiàn)象記錄等探究過程。(2)影響實驗成功的主要因素
1.硫酸的濃度要合適,太濃所需時間太短,太稀所需時間太長。時間大約二十分鐘為宜。
2.選取的葉片要新鮮,葉片上沒有蠟質層。 3:實驗前對學生進行指導。
八、實驗效果評價
1:實驗用25%左右的硫酸溶液模以酸雨,用新鮮的白菜葉代替種子或幼苗實驗現(xiàn)象明顯。
2:實驗的時間縮短,一節(jié)課內不僅完成探究還完成本節(jié)內容的講授。
生物實驗課教案模板4
在實驗課的教學中,我認識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及思想情感的培養(yǎng),要遵循低起點重過程高要求的原則。
實驗探究法教學中,借鮮鮮活活的生物,老師精心創(chuàng)設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低起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親自參與:動眼看、動手做、動口說、動耳聽、動腦思,五官并用。并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掀起一個又一個學習高潮,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樂趣(重過程);學無止境,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和思想情感的培養(yǎng),不是幾節(jié)課所能完成的,教師要高瞻遠矚,從培養(yǎng)21世紀有用之才的角度開展工作,教學內容不拘泥課本,通過聯(lián)系實際達到對知識的遷移運用,通過課外實驗延伸,學生在深入追求生物知識的同時,逐漸形成熱愛生物科學的志趣(高要求)。
這樣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就能落到實處,學生的思想情感就能逐漸得到升華。教學反思《生物實驗課的教學反思》一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生物實驗課教案模板5
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反思
1、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意義和作用: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觀察和實驗是生物學基本的研究方法。學生必須進行觀察和實驗才能真正學好基礎知識和獲得能力?!渡镎n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生物學課是義務教育初中階段必修的一門基礎課,還規(guī)定生物課在初一年級開始設課。由于初一不開設物理、化學課程,這樣生物學就是中學生開始學習理科的起始科目,是中學生首先接觸到的理科實驗。生物學實驗教學占據(jù)著重要的特殊地位,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實驗技能和實驗能力,為今后的理化實驗教學打好基礎是至關重要的。生物學實驗教學除了能幫助學生檢驗和鞏固生物學知識,它還能訓練學生的生物學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只有明白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意義和作用才能更好的設計和開展生物學實驗教學。
2、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反思:
通過3天生物實驗課的觀摩學習,我對生物實驗課的理解更加深入細致了。我將自己的反思總結如下:
a)對于開設實驗課的目的不明確,實驗教學常常陷入應試教學的漩渦當中。有些操作步驟以及對實驗現(xiàn)象、結果的總結分析,只給學生做幾道練習題,強化記憶,在考試中仍能得高分,而且這比實際操作省時省力。可是學生們真正操作起來還是不會。這對學生們的生物學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不利的。以“練習使用顯微鏡”這一實驗為例: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認識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學會使用顯微鏡并初步觀察;養(yǎng)成認真規(guī)范操作的習慣,愛護顯微鏡?!逼鋵崒W會使用顯微鏡最重要。如果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識記顯微鏡的結構上,那么同學們自己練習使用的機會和時間就大大減少。尤其是用導學案印上顯微鏡的結構示意圖,讓同學們填圖并提問記憶,這樣做倒不如讓他們自己拿一臺顯微鏡對照課本插圖識記更有意義。還有,在導學案上出示大量的練習題,有判斷污點位置的,有移動標本的,有判斷細胞大小多少的??這一些對學生們應付用紙筆作答的試卷非常好,而且效果明顯??上鼈兤x了我們的實驗目標,與我們這一節(jié)實驗課的初衷相悖了。
b)對學生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要求要加大力度,點撥輔導要細致到位。如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過程中,有的同學用牙簽狠狠的在自己的口腔內側壁刮來刮去,然后拿下來看看,什么也看不到。再伸進去刮,最后把刮了幾分鐘的牙簽咬在嘴里,像在剔牙。如果教師看到了此情景,能及時點撥并且作為共性問題在班里講一講,接下來的操作會更加順利。滴管的使用:有的同學用兩個手指頭捏著橡膠乳頭,生理鹽水在順利到達載玻片中央之前已經滴滿了試驗臺上任何一個可能到達的角落,幸好不是鹽酸!滴碘液染色時也是一樣的操作,甚至把滴管倒著拿,碘液一直流到橡膠乳頭中,萬幸,這只是碘液!還有在蓋完蓋玻片后,有的同學用鑷子或手指不斷敲打,擠壓蓋玻片。原來是在趕氣泡!在染色時,有的同學將碘液圍著蓋玻片滴一圈,連蓋玻片上面也不放過。這一些都需要我們老師嚴格要求,指導到位。
c)教師在實驗課上要全面關注學生的語言和行為,要讓他們對實驗結果有一個正確清晰的認知。要想獲得理想的授課效果,教師要說清楚,講明白,還要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包括語言方面的。如果聽到學生描述說“看到一個明亮的1 光圈”老師應當及時糾錯并讓他明白“視野”與“光圈”的區(qū)別。有時老師要做必要的演示操作。如在講解“蓋蓋玻片”的過程中,僅靠語言不能達到點撥的效果,由于蓋玻片和載玻片都比較小,如果用大一點的模型效果會更好。同學們在做完一個臨時裝片后,有很強的觀察欲望,那么老師要在學生觀察之前給他們出示一個所要觀察的標本的清晰物像,而且要講清楚在顯微鏡下找到類似的清晰物像才算操作成功。這樣同學們帶著明確的目標觀察,效果會更好。否則同學們在顯微鏡下只要看到點東西就興奮,滿足,反而會誤入歧途。
d)在實驗課上,有效的管理學生是很重要的。這樣既能保護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又能使這節(jié)課流暢,高效,達到預期的目標。同學們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很強,看到鑷子、滴管、顯微鏡等都想摸一摸,試一試,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你不加以規(guī)范引導,它會使你的實驗課偏離目標,同時分散注意力,有時會損壞儀器設備,嚴重的傷到自己。這一些在我的課堂上都出現(xiàn)過。要想有效地改變,需要我們在平時準備充分,實驗課上對學生嚴格要求,合理安排,認真指導。
3、綜上所述,上好實驗課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a)教師自身的轉變很重要。要明確生物學實驗課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將它與應試教學相區(qū)別。這樣才能真正放手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提高他們的技能和能力,才能避免越俎代庖“講實驗”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多做多練,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b)做好實驗課的準備工作。要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并且寫好相應的實驗課教案,確定實驗具體目的與要求,確定實驗的重難點,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同時準備好實驗材料用具。在給學生上課之前,教師要自己做一遍實驗,以確定實驗選材以及關鍵步驟和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合理安排時間,并以此安排教學進度,從而提高實驗課的質量。
c)若是本節(jié)實驗課較難,除了讓同學們提前預習,熟悉步驟以及掌握相應的基礎知識之外,還可以訓練實驗課的小助手。利用課外時間培訓小組長,讓他們事先熟練掌握實驗內容和方法,以便在實驗課上充當“小教師”,真正達到“兵教兵”的效果。尤其是在班額很大的情況下,很實用。而一般實驗課,教師可以拿出幾分鐘的時間通過提問了解學生們的知識儲備,稍加點撥,選出“小組長”,也可以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這樣更利于深入學生,個別輔導,點撥到位。
d)實驗課的組織教學是最重要的。在聽課時,我們直接看到的就是這一部分。這一過程不僅體現(xiàn)了教師的素質,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素質。因此,在學生上第一節(jié)實驗課時,老師便要讓他們明確實驗室里的規(guī)則,要求他們嚴格遵守,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實驗習慣。在學生們自己動手實驗的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問題,應當及時處理、解決,以免擾亂課堂秩序。在恰當?shù)臅r候做好講解和必要的演示師范也很重要,而且要講解到位,演示清楚、具體、明白。如果在講解中漏掉了材料用具的介紹,學生們就會出現(xiàn)“用手指頭擦鏡頭”,“用吸水紙當紗布”的現(xiàn)象。因此,生物學實驗課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很重要,每一個步驟都很重要。而時時刻刻關注學生們的行為,及時點撥指導,便能體現(xiàn)老師的價值,使實驗課變得精彩高效。
生物實驗課教案模板6
觀察種子結構的實驗改進
崔家橋中學 滕婷
一、實驗在教材中所處的的地位與作用
本實驗出自蘇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五章《綠色植物的一生》的一個觀察實驗。該實驗的目的通過觀察大豆種子的結構能夠描述出植物種子的主要結構。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驗觀察操作能力,又為學好種子的萌發(fā)過程奠定了基礎。
二、實驗原型及不足之處
原實驗的實驗材料僅僅只有一種大豆種子,大豆種子只能代表雙子葉植物種子這一類種子的結構。書本對玉米、小麥、水稻等單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未設計實驗進行觀察,其實對學生了解種子的種類以及結構是不利的。
三、實驗創(chuàng)新與改進之處
將實驗材料換成了綠豆種子和玉米種子,學生可通過觀察綠豆和玉米種子的結構,比較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的異同。
四、實驗器材
浸泡過的綠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碘酒、刀片、放大鏡
五、實驗原理及裝置說明 淀粉遇碘變藍
六、實驗過程
1、分別取三粒綠豆種子和玉米種子,放置在吸水紙上
2、將一粒綠豆種子的種皮剝開;另外一粒綠豆種子剝去,并用手掰開的兩片子葉;
3、將一粒玉米種子的果皮剝開;另外一粒玉米種子用刀片進行縱切,并在剖面滴加碘液。
4、先用肉眼對種子的外形進行觀察,然后用放大鏡對種子的結構進行對比觀察。
七、實驗效果
1、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玉米種子一層皮即果皮剝去后,里面還有層皮,就是種皮,使學生親眼看到我們平時所說的玉米種子其實是果實。而綠豆只有一層皮即種皮,所以綠豆是種子。
2、通過對比觀察兩種種子的結構,了解到像玉米這種單子葉的植物和綠豆這種雙子葉植物的結構的異同。
八、自我評價 通過實驗創(chuàng)新改進,我認為是成功有效的,主要體現(xiàn)如下:
1、學生通過親眼觀察了解到我們食用的許多農產品有些是果實有些是種子。
2、通過增加對玉米種子的觀察,更加形象生動的補充了學生對種子的種類及結構差異性的漏缺。
3、更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驗觀察操作能力和學生處理信息、歸納總結的能力。
生物實驗課教案模板6篇(初中生物實驗教案全套)相關文章:
★ 七年級生物實驗教學工作總結5篇 七年級生物實驗教學工作總結文章
★ 生物實驗室工作個人自我評價3篇(實驗室工作總結與自我評價)
★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7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全冊教案)
★ 人教版中學生物實驗教學反思設計文稿5篇(中學生物實驗教學設計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