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以下是熱心網(wǎng)友“xigang”整理的聽教育講座心得體會,以供參考。

9月17日至18日,我在邢臺一中參與了“全國班主任系統(tǒng)化發(fā)展系列講座”活動。聆聽了專家的精彩演講后,我深感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從幾個方面的體驗:
一、成為一名智慧的班主任,提升教學效果。盡管我一直了解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但是在傾聽汪克良老師的講座后,我明白做為教師還需要具備開拓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除了教授知識、解答疑惑,更應激起學生的熱情、引導思索、啟發(fā)質疑,成為一名智慧的教育者。
作為一名智慧的教師,首先懂得堅持與尊重。在汪老師分享“一封家書”中,我不僅體會到學生對老師的感恩之情,也領悟到了給予學生尊重所體現(xiàn)的寬容和仁德的智慧。
智慧教師還應該學會反思。汪老師提及“我們真正的收獲不在于吃了多少物品,而在于消化了多少”,這句話讓我意識到,做為教師,要善于反思,根據(jù)反思的過程將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知識架構。
一名智慧的教師還要學會“違規(guī)”,即不局限于傳統(tǒng)規(guī)則,以創(chuàng)新的形式獲得成功;明白應用處罰來展示教師的智慧;在教育教學中,要敢于創(chuàng)新,別具一格。
智慧教師必須具備多層面的思維方式,注重細節(jié),體會生活中微小而深刻的快樂……智慧往往是在不斷的探索和學習中,推動優(yōu)良學習行為與意識的形成。
“快樂地研究,快速地出任班主任”,這是何艷梅老師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在聽她講座后最大的感受。
在班上遇到問題時,何老師常常以探索的視角看待,進而摸索出順應自然的教育規(guī)律——切合學生的本性。她通過“喜報”“誠信章”“統(tǒng)計圖”等新型評價體系,推動學生在自信中自我要求、提升自己;她也根據(jù)孩子們愛玩的天性設立了“陽光網(wǎng)站”,讓學生變成“千里眼”“順風耳”“萬事通”;她研究適宜學生特性的管理方式,使教學目標很自然地完成。班主任工作雖辛苦,但帶給我的心靈慰藉和快樂,是教師生活中最生動、最美好的部分。今后,我將以何艷梅老師為榜樣,爭取成為一名科研型的班主任。
二、性格活潑、敢于表達、善于組織各種活動焦艷玲老師開拓進取,開展了眾多優(yōu)秀活動。她展現(xiàn)自己的精品活動,敘述活動育人的理念,闡釋自己的成功與作為班主任的樂趣。這讓我深刻感受到班主任工作所帶來的快樂與幸福。
通過此次講座,我的觀念獲得了升級,掌握了一些實用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學與管理工作中,我將把專家理論和自己的教育實踐相結合,產(chǎn)生自己的觀點,造就適宜學生的教學。注意發(fā)掘活動中的教育因素,以活動推動學生的發(fā)展。我爭取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者,在愛的氛圍中實施教育,做一個開心、智慧、幸福、科研型的班主任,力求讓自己的工作再上新臺階,達到新的高度。
聽教育講座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心得體會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