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關于大班數學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閱。

關于大班數學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數學活動的內容具有生活性,這是指數學教育活動內容與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這些內容是幼兒所熟悉的,也是他們所能理解的,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可以解決人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數字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中哪些地方、哪些物體上有數字,這些數字表示什么。例如:房屋上的門牌號碼、書上的頁碼、汽車和汽車站上的數字、日歷上的日期等等,它們分別表示著不同的意義。若能通過與幼兒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數學活動,讓他們感到學習的內容是熟悉的,不僅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而且能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是很有用的,并能激發(fā)幼兒更加注意,發(fā)現(xiàn)周圍與數學有關的事務和現(xiàn)象。大班數學活動《設計門牌號碼》就是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引導幼兒體驗生活中數字的作用。
二、動目標:
1)、感受門牌號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對應關系,學習用數字表示。
2)、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為動物樓房設計門牌號碼。
3)體驗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難點分析: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感受門牌號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對應關系,這也是此次活動的主要目標,通過觀看錄像、及在生活中觀察記錄門牌號碼,幼兒討論等形式讓幼兒明確門牌號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關系。即:前面一個數字表示樓層,后面一個數字表示樓層中的第幾間房。難點是幼兒嘗試給小動物家設計門牌號碼。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門牌號并不陌生,通過幼兒生活中的觀察和體驗,以故事的形式貫穿活動始終,激發(fā)幼兒那種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情感意識。
四、活動準備:課前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自己家、姥姥家、奶奶家、哥哥、姐姐等親屬家的門牌號碼。為給幼兒以視覺方面的直覺感知,準備錄像或課件。教學掛圖一幅,小熊指偶,信封一個。幼兒人手一份的設計門牌號碼材料紙、鉛筆等。
五、教學方法: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教師以參與者、支持者、引導者出現(xiàn),恰當的使用教學方法,引領幼兒在已有生活中的序數經驗的基礎上,運用情景法、遷移法、觀察法、比較法、嘗試操作法理解門牌號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關系并為小動物樓房設計門牌號碼。
六、教學過程:依據目標結合以上教法、學法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整個過程以故事情景引領。
一)、引導幼兒回憶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5分鐘)
小朋友今天許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熊,看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數字”小熊要考考你們都在哪里見過數字,那數字可以告訴我們什么?
(引導幼兒從時鐘、電話、汽車站牌、商品標價等多方面感受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了解門牌號碼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家的門牌號碼,門牌號碼上的數字可以告訴我們什么?如果我們家中的地址沒有數字會發(fā)生什么問題?
2)、出示掛圖,教師再次操作指偶小熊拿著一封信非常著急的在樓房前走來走去。老師邊發(fā)出“唉聲嘆氣的聲音?!毙⌒芙裉焓窃趺戳?“噢!原來小熊今天去給小鴨送信卻不知道它住在哪里?”引導幼兒討論分析原因。激發(fā)幼兒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意識。
3)、你們知道許老師家的門牌號碼嗎?看錄像或課件讓幼兒通過視覺直接感知門牌號碼。
主要教法:情景法主要學法:觀察法、比較法
二、)、討論明確門牌號碼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關系。這一部分是難點(10分鐘)
1)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家的門牌號碼是多少?隔壁鄰居家的門牌號碼是多少?樓上的和樓下的又是多少?教師隨幼兒的講述記錄。
2)、引導幼兒觀察教師記錄的門牌號碼,如:401、402、503、604等,你知道這些小朋友住在第幾層樓、第幾間房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討論:小朋友的家401,隔壁是402,為什么前面的數字是4呢?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樓上是501,樓下是301為什么后面得數子都是一樣呢?
3)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門牌號碼前面的數字表示的是樓層,后面的數字表示的是樓層中的`第幾間房,401、501表示的是樓層不一樣,位置一樣,401、402表示的是樓層一樣,位置不一樣。
主要教法:比較法主要學法:觀察法、比較法
三)、嘗試給小動物設計門牌號碼(8分鐘)小熊著急了請小朋友為小動物們設計門牌號碼。
1)、教師出示:作業(yè)單,交代設計門牌號碼的規(guī)則要求。
要求:看看小動物住在新樓房的那一層?然后為它設計門牌號碼。每家的號碼不能相同,要讓小熊從門牌號碼上能看出每只小動物住幾樓,誰和誰是隔壁鄰居,誰和誰是樓上樓下鄰居。
幼兒為小動物們設計門牌號碼,教師對出現(xiàn)問題的幼兒給予幫助。
主要教法:生活經驗的遷移法學法:觀察法、比較法、操作法
四)展示布置設計的門牌號碼,互相學習同伴間的各種設計。(3分鐘)教學方法
1)、請幼兒將自己設計的門牌號碼展示在泡沫板上,并鼓勵幼兒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
2)、觀察個別幼兒的作業(yè)單,這幢樓房都有哪些門牌號碼?它們一樣嗎?從門牌號碼中能看出誰與小狗住在幾層樓嗎?哪些門牌號碼是他的隔壁鄰居?哪些門牌號碼是他的樓上樓下鄰居?小朋友一起告訴小熊小鴨住幾樓幾房間?小熊非常感謝大家。
3)、小朋友數字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用處,以后要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他表示什么?
七、教學活動分析
這次教育活動我試講過,通過以上的教法和學法的恰當使用,幼兒通過遷移已有的生活經驗,觀看錄像,加之觀察比較樓上樓下和樓層間的關系,幼兒能夠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為小動物設計門牌號碼,體驗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關于大班數學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個能動的個體,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社會的發(fā)展也強烈需要幼兒有主動性和競爭意識。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在我選擇的"玩骰子"這個數學活動時,我考慮到教師們習慣于僅以幼兒認識數學,單一的合成、分解這一特點為依據,只強調直觀性,在活動中教師常常運用教具演示,并以此為基礎講解基本的教學概念,而實際,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通過聽老師講、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的,必須通過幼兒自己主動地參與,了解活動過程,孩子們在先前已學習了10以內的組成,進一步學習數的加法運算,大班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計算能力,為了更進一步的提高他們這種能力,為進入小學做好準備。在"玩骰子"時,我注重從感知入手,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通過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達到培養(yǎng)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我希望提供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導,一步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玩耍過程中發(fā)現(xiàn)數的合成的樂趣。
因為從中班下學期開始孩子們特別喜歡玩各類棋子,尤其是男孩子他們競爭意識強,好爭不怕輸得精神時時激勵著我,但有一部分孩子對書的概念薄弱,能力強的孩子帶動能力弱的孩子,讓我好感動。他們互相交流、互相配合,這次我們大班提倡了學習合作化精神,使我們班合作氛圍日日俱增。如:戶外跳長繩(孩子們排隊有序,不推不擠。)、玩貼大餅游戲(互相協(xié)作,3~4人共同努力,獲得快樂。)、鉆圈游戲(上下共同配合,又序入圈。)?,F(xiàn)在孩子們口說出了:大班真好,玩的東西真多、幼兒園真好,朋友真多,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他們叫著跑著,仿佛我們老師也回到了童年時代,家長們也共同參與,我們大(一)班就象一個和睦的大家庭。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滿足于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目前,我班中班時期初步學習珠心算,大班上學期學習了數的組成和分解,知道了一個加數和一個加數之和的運算,但個別幼兒還存在運算速度慢,容易錯的壞毛病,而且幼兒對大數字的運算也不成熟,有時也很難轉化過來,所以通過這次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這些好的運算方式與平時課間玩耍相結合,使他們能進一步提高,為入小學打好基礎。
三、目標確定: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不再是注重靜態(tài)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孩子的情感態(tài)度和孩子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發(fā)展區(qū)發(fā)展。在接觸中發(fā)現(xiàn),大班孩子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于動動、做做、玩玩,非常感興趣,還會合作著自己找朋友玩,于是我啟發(fā)他們在操作后進行交流和討論,積累經驗,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玩棋學運算的樂趣。
因此,根據《綱要》中數學領域的目標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于:
1、通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培養(yǎng)他們觀察、思維、運算能力。
2、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說出相應的答數,并會一一對應擺放棋子。
3、發(fā)展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游戲活動使孩子認識到數與棋類的關系。
4、通過幼兒操作、探索、親自嘗試,提到孩子們競爭意識。
目標分析:
1、能力目標,認知目標:使幼兒學會運用兩個數字進行組合運算。
2、情感與價值目標: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激發(fā)幼兒對數的運算的興趣以及大膽表現(xiàn),積極交流的良好習慣。
3、發(fā)展目標:能分析問題,有一定的競爭意識。
四、教學要點:
1、教學重點:本課重點是學習兩數間組成進行加法運算。
2、教學難點:本課難點是學會謙讓,互相交流合作默契。
五、教法:
采用展示教具嘗試發(fā)現(xiàn),綜合了解規(guī)律對比,帶問題自由組合,動手操作配合完成游戲活動。
六、學法:
以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讓幼兒看看、想想、練練、玩玩,一玩為主,以親自實踐,積極動腦,動手來學習新知識。按照心理常識,幼兒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v,就能自覺地排除內外主客觀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把學習當成一件愉快的事。
本課通過各類棋子進行操作,來感知加法運算;然后通過數的組成來理解得數;最后通過練習,讓學有余力的幼兒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關于大班數學說課稿3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數學活動《單數與雙數》。
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枯燥、乏味,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單數和雙數這一數學概念,對于幼兒來說,比較抽象。如何將枯燥的數學活動融入孩子的生活,激發(fā)孩子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幼兒教育綱要》中指出:“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备鶕@些及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主要通過幼兒動手操作和游戲,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中學習,掌握單雙數,理解單雙數的含義。根據教材內容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通過幼兒動手操作和游戲,區(qū)別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
(2)、激發(fā)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
2、教學重難點:
本次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能區(qū)分10以內的單雙數。根據我班幼兒情況我認為難點應該是幼兒理解單雙數的含義。
對于突破重難點所采用的.方法,主要通過幼兒動手操作、比較得出結論。
3、活動準備:
?。?)、五子棋若干、1-10數字卡片、單數、雙數漢字卡片。
?。?)、小動物磁板若干。
說教法與學法
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根據幼兒認識過程的直觀形象性,遵循直觀性原則,主要采取幼兒動手操作、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單雙數的不同,從而理解單雙數的含義,能正確區(qū)分10以內的單雙數。在活動中遵循活性原則,綜合運用發(fā)現(xiàn)法、游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遵循積極性原則,借助多種活動材料,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說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三位客人,你們猜猜是誰呀?(小豬,點擊鼠標三只小豬飛入),這三只小豬今天可忙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在干什么呀?現(xiàn)在老師就讓小朋友看看他們在干什么?
二、看動畫回答問題
看完動畫片你們知道三只小豬他們在干什么呀?(分水果)他們是按照什么來分的?什么是單數?什么是雙數呀?教師引導幼兒回答!
三、探索單雙數
?。?)根據動畫片中小豬分水果的方法,逐一分相應的物品。(數字1-10)
?。?)教師統(tǒng)計在黑板上統(tǒng)計結果,讓幼兒了解到數字1、3、5、7、9是單數。數字2、4、6、8、10是雙數。并讓幼兒感知單數和雙數是可以變化的。給雙數加上一個數就會變成單數,給單數加上一個數就會變成雙數。
四、救救小豬
豬媽媽打來電話,說三只小豬被大灰狼關到了狼堡里,到狼堡要經過一條很大的河,我們只有踩著單數的石頭才能到達狼堡不然豬媽媽就會掉進河里!豬媽媽不知道要踩什么樣的石頭,所以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忙。
五、尋找身體上的單、雙數
在我們的身邊到處都藏著單數和雙數,就連我們的身體上也有單數、雙數,小朋友用你聰明的小腦袋想一想,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說一說生活的單雙數,單數和雙數在生活中的用途。
六、操作
豬媽媽到了狼堡但是狼堡的大門沒有密碼是打不開的。分發(fā)操作紙讓幼兒按照單數和雙數的要求涂色,涂對的話狼堡的大門就會自動打開,三只小豬就會得救!
關于大班數學說課稿4
評委老師,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大蘋果幼兒園的老師,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整點》,選自新教材大班探索求知。
下面我將從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活動準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認識和理解。
一、設計思路
我們的《綱要》中指出:數學教育應結合日常生活進行。
時間是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我們的一日生活都要遵循時間的約束,才能有規(guī)律。在幼兒園,我們孩子們每天都要遵循各班的《一日活動安排》進行每天的活動。大班孩子馬上要進入小學了,在入學前,為孩子建立一定的時間觀念,讓幼兒了解時間在我們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學習認識時間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知識、能力和情感的目標:
1、 學習認識整點的時間,提高幼兒的觀察力與判斷力。
2、 通過小組合作,能按要求進行自主操作,并能用數字一一對應的表示表盤上的時間。
3、 培養(yǎng)幼兒認識時間的興趣,了解時間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引導幼兒觀察與判斷,讓幼兒熟練認識整點的時間。
難點:能夠按照1:00——12:00的順序,將表盤依次排序,并用數字一一對應的表示表盤上的時間。
四、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本次活動教師充當幼兒的引導者和支持者,激勵幼兒通過多種感知通道進行活動。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
1、 演示法:通過直觀形象的撥動鐘表時針,讓幼兒觀察1:00——12:00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
2、 提問法: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我設計了一系列問題,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求知。
3、 分組操作法:讓幼兒通過對學具的操作,鞏固認讀整點,并能用相對應的數字表示,也加強了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
4、 游戲法: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學習方法了,數學活動本身就是一門比較抽象,枯燥的學科,所以,在活動的最后一環(huán)節(jié),我引用"老狼老狼幾點了"的經典游戲,稍加改編,通過游戲對所學知識的復習和檢驗。
五、學法
整個活動過程中,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變"我要學",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充分調動孩子的求知欲,讓孩子跟隨活動進程主動探究學習。因此,本活動的學法有:
1、觀察法:觀察在教育活動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引導孩子們學會觀察才能在生活中活動中有所發(fā)現(xiàn)。在本節(jié)活動中,我在基本部分的第一步,引導孩子通過觀察1:00——12:00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得出結論: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數字幾即為幾點。
2、談話法:談話不僅能增強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讓老師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和掌握情況,進而進行適時教育。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引用談話法,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通過談話,讓幼兒了解時間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的關系,激勵幼兒認識時間的興趣。
3、操作法:幼兒通過對教具的操作,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4、游戲法:陶行知老先生說:"做種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在活動中用游戲調節(jié)學習形式,更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六、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認識時鐘的基本結構,能辨認時針、分針、秒針。
物質準備:可撥動的鐘表、幼兒操作袋(1:00——12:00的表盤各一個,1:00——12:00的數字卡片個一張)每組一袋
場地準備:將桌椅擺放分為四組
關于大班數學說課稿5
[說課內容]
量的守恒教育應在認識了相應的量的基礎上進行,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行動指南》中,大班數學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有初步的長度守恒、容量守恒的觀念”,其內容要求明確指出“提供長度的、容量的各種變式材料,讓幼兒觀察、判斷并驗證其長度是否相等或容積是否相等;在戶外活動時,引導他們對等長的距離進行判斷和驗證,在玩沙玩水活動中有意識地提供各種容器讓幼兒去思考容量守恒的問題?!贝蟀嗔康氖睾憬虒W中,長度守恒是幼兒最先接觸的守恒問題,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正是有關長度守恒的大班數學活動:小兔子回家。
[活動目標的設立及其依據]
在新《綱要》的科學領域目標中明確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和游戲的真實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在不斷遇到各種新挑戰(zhàn)和不斷成功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感受到和體驗到其中的樂趣?;谝陨险J識,我確定了以下的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獲得長度守恒的感性經驗,在多種變式和干擾因素下做到不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而認識到量的不變性。
2、激發(fā)幼兒對數學的興趣,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長度守恒問題。
3、樂意參加討論和交流,能大膽提出問題,發(fā)表不同意見,并學習應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設計構想]
新《綱要》科學領域目標的表述使我強烈地感到: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tài)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tài)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及環(huán)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而數學學習更是應該更多地通過真實的問題情境來產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需要,并親自實踐,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數學和學習數學。長度守恒的內容如何能夠引起幼兒興趣并激發(fā)幼兒動手探究問題從而獲得感性認識呢?我設計了“小兔子回家”這樣一個游戲活動。首先應用自制多媒體課件《小兔子歷險森林魔幻城堡》來吸引幼兒注意力,讓幼兒身臨其境,活躍思維;然后帶領幼兒置身游戲場景,應用各種感官探究解決問題;最后組織幼兒表達交流探究過程與結果,建立長度守恒的感性認識。
在這個活動構思中最重要的就是“森林魔幻城堡”的設計以及為幼兒提供動手探究的材料準備,本活動的重點、難點就溶入其中。教幼兒學習量的守恒有幾種方法:
1、可以運用各種量的多種變式,添入干擾因素,使幼兒做到不受外部因素變化的影響而認識到量的不變性。因此在游戲中我應用了繩子長度變式、紙板長度變式、火柴棍長度變式。
2、用同等量的兩份物體作守恒判斷。如在第一關的難題中,先出現(xiàn)平行放置的兩根等長小棍,在幼兒比較確認它們是一樣長后再將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錯開,提出問題:“現(xiàn)在這兩根小棍是一樣長嗎?”
3、用數量表示量的守恒。如在最后一關思考哪條路更長更短的問題時,有的幼兒就會數數兩條路各是由幾條正方形的邊組成。
4、滲透整體與部分關系的思想。如在第三關的難題中,5個小正方形紙板的長度連起來是和一個長方形紙板的長度等量的。
因此在幼兒作守恒判斷時,讓幼兒討論并強調指出這一關系,既學了量的守恒,同時滲透了集合與子集關系的思想,為幼兒理解數的組成和加減法中三個數群之間的關系準備了感性條件。
在為幼兒準備的材料中,我提供了能用的'材料和不能用的材料,主要是訓練幼兒排除干擾因素的能力;提供了測量工具如卷尺、皮尺、直尺和非測量工具如繩子、紙條、毛線、別針、火柴棍等,并提示幼兒還可應用目測、身體的某一部分如手掌、腳等,目的在于擴大幼兒的思維廣度,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鼓勵幼兒嘗試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的測量水平。(由于不是測量活動,一次沒有準備紀錄表)
[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 1、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幼兒探究欲望。 2、游戲過程中動手動腦,在探究解決問題中學習。 3、討論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形成長度守恒的感性認識。
第一環(huán)節(jié):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幼兒探究欲望。
活動一開始,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淘氣的小兔子到森林里玩,不小心迷了路,闖進了森林中的魔幻城堡(背景音樂危機四伏)。只有聰明勇敢的人才能順利闖關,走出城堡,找到回家的路?!痹谟變鹤⒁饬Χ急晃^來時,介紹每一道關卡的難題,引發(fā)幼兒的思考。允許幼兒小聲議論、討論,但不急于肯定或否定他們的答案。
第二環(huán)節(jié):游戲過程中動手動腦,在探究解決問題中學習。
教師用一句話引出第二環(huán)節(jié):“到底誰的答案才是對的呢?要到魔幻城堡里試一試才知道。你們想當那只勇敢聰明的小兔子,到森林中的魔幻城堡里來闖關嗎?”這句話激起幼兒躍躍欲試的情緒,教師帶著幼兒(都戴上小兔頭飾)進入布置好的游戲場地。每一道關分成四組同時進行。
第一關:先出現(xiàn)平行放置的兩根等長小棍,在幼兒比較確認它們是一樣長后再將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錯開,提出問題:“現(xiàn)在這兩根小棍是一樣長嗎?”在幼兒充分議論后,引導幼兒將變式量與原形量作比較,已正是它們的量是一樣的。
第二關:在地上畫一條直線和一條長度相等的弧線,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判斷誰長誰短。提醒幼兒還可用身體的某部分作標準。
第三關:判斷5個分開的小正方形紙板長還是一個5個連在一起的小正方形紙板長。引導幼兒利用等長的一條長方形紙板作為中介。
第四關:排成一條直線的10根火柴棍和排成折線形狀的10根火柴棍誰長。
第五關:在格子圖上,到小兔家的兩條路哪條更長哪條更短。
順利闖關的幼兒回到小兔的家,拿到一面小紅旗。
第三環(huán)節(jié):討論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形成長度守恒的感性認識。
幼兒在探究之后,都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fā)現(xiàn),在頭腦中有許多刺激、動覺的經驗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處于半意識狀態(tài)的東西,通過思考和適當的方式表達形成想法,通過交流梳理頭腦中的信息,明晰所發(fā)現(xiàn)的事物特征和關系,以及自己探究的過程。在闖關游戲結束后,讓幼兒討論和交流一下自己操作的過程,用了什么辦法,結果怎樣等等,教師在需要時適當歸納總結,來使幼兒在頭腦中初步建立起長度守恒的感性認識。同時,通過對探究過程的表達和交流,幼兒會逐漸懂得學習語言的意義和重要性。解釋怎樣和為什么、與人討論和爭辯都需要語言。由于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幼兒都樂于表達和交流;通過觀點的相互碰撞,明晰和構建數學知識與經驗,形成準確的表達。
[教學效果預測]
通過動手操作及討論交流,絕大部分幼兒應該形成初步的長度守恒的感性認識,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幼兒能流利應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關于大班數學說課稿6
一、說幼兒
我班幼兒的平均年齡在5周歲左右,平時喜歡探究問題,求知欲強,好奇、好問,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特別是對玩具有著濃厚的興趣,玩具的名稱、款式、玩法、價格等等是小朋友經常談論的話題,小朋友也經常把家里的玩具帶來和同伴一起玩。陳鶴琴曾說:“玩具是孩子的天使。”的確,玩具給孩子的童年增添了色彩和情趣,孩子在玩玩具的過程中發(fā)揮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根據這一特點,我設計了數學教育活動《我們的玩具超市》。
二、說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數學教育要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的重要和有趣;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和游戲化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的重點,根據《綱要》精神和本班幼兒的興趣、能力水平等實際,我將本教育活動的目標定位為:
1、感知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學習運用已有的數學經驗解決游戲和生活遇到的問題。
3、體驗活動的樂趣。
三、說內容
創(chuàng)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huán)境,讓幼兒在真實、有趣的情景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是本活動的重要內容。例如:我通過組織幼兒參觀百貨超市的玩具,讓幼兒用所帶的錢數選擇購買自己喜歡的玩具。購買中,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拿的玩具的價錢多于自己所帶的錢時,就會尋找不同方法解決,有的先選擇買最喜歡的玩具,有的選擇價格適宜又喜歡的玩具,有的會主動向老師求助等。例如:錕鋒小朋友在付錢時,發(fā)現(xiàn)自己少了1毛錢,站在收銀臺前東張張西望望,不知該怎么辦?想了一會兒,他跑過來向我借了1毛錢,才開心地拿走自己喜歡的玩具。小朋友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于是,我發(fā)動小朋友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玩具,并根據幼兒發(fā)展的差異性,引導幼兒按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及意愿給玩具標出高的價格或低的價格,通過布置一個漂亮的玩具超市,把玩具按種類、功能、質量等特性分類歸放在貨架上,例如:先把車類、棋類、動物等進行分類,再按高矮、大小、形狀排在貨架上。最后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取到錢后逛逛自己的玩具超市。幼兒在游戲中購買玩具,更有靈活性,表現(xiàn)更自由,彈性也大。因此,依據本活動的目標,我將以上有數學內容的多少、大小、形狀、高矮、棋類、分類、排序等可能出現(xiàn)的教育內容,蘊含在《我們的玩具超市》中,讓孩子們在生活和游戲真實的情景中體驗數學的重要性和意義,并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給孩子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讓他們從中嘗試解決問題,并在這個活動中獲取成功的體驗和自信,感受其中的樂趣。
四、說活動準備
做好充分的準備是活動成功的開始。通過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讓幼兒有更多的自由探索、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我從觀察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能力水平方面,考慮到如何提供充分的材料讓幼兒進行探索,做了以下相關的準備:
1、與百貨超市取得參觀前的聯(lián)系
2、與幼兒一起收集玩具超市的材料:玩具、錢、錢包、貨架、萬能插塑、收銀臺、鉛筆、標簽……
3、與幼兒一起起把萬能插塑按顏色的規(guī)律拼插,并按高矮的規(guī)律建構成玩具超市的大門。把玩具分類、歸放在貨架上,將貨架按一定的間距有序地排在場地上。
五、說教法、學法
學習領會《綱要》的精神,改變過去傳授性的教,到提供主動的建構,讓幼兒在主動建構中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切合改革的方向上,建構教與學的互動過程,努力構建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學習方式下,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觀察法
觀察可豐富幼兒感性經驗,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欲。通過組織幼兒觀察百貨超市里的玩具,我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從玩具貨架整齊有序地擺放,到各種玩具的分類、歸放,和玩具的不同標價進行有順序地觀察,通過提問啟發(fā)幼兒:你看到了什么玩具?你最喜歡什么玩具,怎么玩?你是怎么知道玩具的價格?等等,引導幼兒相互交流,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
2、操作法
《綱要》提出:“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痹谶@次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鉛筆、標簽、錢、錢包、玩具、貨架、萬能插塑等材料,引導幼兒對其產生興趣和探索的欲望,通過看玩具、買玩具、收玩具、標玩具、分玩具、擺玩具、選玩具、玩玩具的過程來建構數概念。如:“你想怎樣給玩具標價呢”、“怎樣把我們的玩具超市布置得更漂亮”、“你需要取多少錢呢”?等等。小朋友在操作探索中發(fā)現(xiàn):同是一種玩具不同小朋友就標出不同的價格;有的大玩具標出低的價格,而有的小玩具卻標出高的價格;同樣是取10元,有的拿兩張,有的拿4張,有的只需拿1張,;把玩具分類歸放看起來整齊、舒服、美觀;買玩具時,需要經過多次挑選,才能選擇到自己喜歡的玩具等現(xiàn)象。操作中,孩子們不但享受成功的樂趣,且從中發(fā)展了求異思維能力。
3、游戲法
“富教育于游戲之中”是《規(guī)程》的原則體現(xiàn)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內容寓在有趣的游戲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崩纾河觋亢途麅蓚€小朋友剛好都是買青蛙玩具,就一起玩青蛙的游戲,一會兒念兒歌: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一會兒編應用題:池塘里有一只青蛙,又游來了兩只青蛙,一共有幾只青蛙?等等。通過輕松的氣氛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等。
六、說活動過程的組織
我根據預定目標與設計的內容,進行了以下系列活動。
(一)參觀玩具超市
第一次參觀:
1、談話引入:今天的散游小朋友想去哪里玩呢?
經過討論幼兒一致建議去百貨超市。
2、組織幼兒參觀百貨超市,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對超市里的玩具有著濃厚的興趣,小朋友站在玩具架前久久地討論著玩具的名稱、款式、玩法、價格等等。
3、啟發(fā)幼兒說說:你最喜歡什么玩具,它需要多少錢,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讓你購買自己喜歡的玩具,應該如何買?(小朋友們不但說出自己喜歡的玩具,還發(fā)現(xiàn)玩具的價格寫在玩具的標簽上。)
根據幼兒興趣需要和購買的欲望,引導幼兒嘗試帶錢到百貨超市購買玩具的實際經驗,鼓勵幼兒想辦法解決購買中遇到的問題,于是,就有了再次組織幼兒到百貨超市的想法。
第二次參觀
1、參觀前與幼兒討論如何購買玩具及購買時的注意事項
?、儋徺I玩具時要注意看清玩具上的標價,看錢包里的錢是否夠買。
?、谝獝圩o玩具,輕拿輕放玩具。
③選擇玩具時,有不清楚的可以請問服務員。
2、幼兒選擇購買自己喜歡的玩具,教師指導幼兒學習解決購買中遇到的問題。如:在選擇玩具時,偉楠小朋友因為沒看清一盒動物拼圖的價格是4元,而說是 3.5元,正和章晟小朋友爭論著。發(fā)現(xiàn)后,我引導他們先看清標簽上的價格再說,這時,偉楠小朋友看清了才低聲的說是4元。
3、向同伴介紹自己購買的玩具。(小朋友買到玩具后,有的開心地告訴同伴,自己買了什么玩具,付了多少錢,還剩多少錢?有的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同伴的玩具比較著。)
?。ǘ╅_辦一個玩具超市。
1、為玩具標價
?、俪鍪就婢?,提問:我們有這么多的玩具,有的小朋友建議說,我們也可以開一家玩具超市,你們覺得這個建議好嗎?可是你們懂得給玩具標價嗎?
?、谝龑в變焊鶕约旱慕涷灋橥婢咧贫ㄒ粋€合理的價格。
小朋友給玩具標價都有自己的理由,有的根據玩具的大小而標價的,有的把自己喜歡的玩具標高的價格,不喜歡的玩具就標低的價格。有個小朋友給一只小海豚標10元的高價,是因為自己到廈門親眼看見海豚的精彩表演。小朋友對自己給玩具標的價格都感到很滿意。
2、布置一個玩具超市。
?、偬釂枺和婢邩撕昧藘r,那怎樣將玩具超市布置得更漂亮呢?(小朋友馬上就想到用菜市場里的架子當貨架,把萬能插塑拼成超市的大門。)
?、谝龑н\用已有的分類、排序等經驗布置超市。
小朋友開始動手布置超市,有的按顏色的規(guī)律拼插塑,有的把拼好的插塑按高矮的規(guī)律排成大門;有的根據玩具的種類、功能、質量等特性進行分類,有的將分類好的玩具按大小、形狀、高矮、厚薄有序地排在貨架上;有的把貨架按一定的間距排在場地上。
?、叟c幼兒一起參觀自己的玩具超市,感受成功的喜悅。
小朋友看到自己布置的玩具超市,情不自禁地邊跳邊拍手,高興極了。
?。ㄈ┕涔湮覀兊耐婢叱小?/p>
1、以談話引入:我們要去逛逛玩具超市,老師這邊準備了一些錢,小朋友需要多少錢自己來取。
?。ㄓ變焊鶕约旱纳罱涷灪托枰″X。)
2、幼兒選擇購買自己喜歡的玩具,教師認真觀察游戲情況,并給幼兒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重點指導買賣雙方的收、付款行為,提供一些方法幫助計算有困難的或遇到計算量較大的幼兒進行正確計算。
?。?)與幼兒進行交談或引導幼兒互相交流:你買了什么玩具?用了多少錢?還剩下多少錢?
3、和同伴一起玩玩具。
4、延伸活動:邀請別班的小朋友進行游戲。
關于大班數學說課稿6篇相關文章:
★ 大班教案模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