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數學教案認識厘米用厘米量3篇 認識一厘米二年級數學課件,供大家賞析。

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數學教案認識厘米用厘米量1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課題
長度單位 厘米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實際長度表象,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3.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1.了解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會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尺子、小棒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案
一、導入
師: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小人國和巨人國兩個國家之間。有一天,小人國和巨人國的人見面了,小人國的人說:我們那里有棵樹特別高,有100個人那么高,巨人國的人一聽,怎么會有這么高的樹,就很想去看看,結果去了發(fā)現,這棵樹只有巨人那么高。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會這樣呢?
引導學生發(fā)現在描述一個物品的長度時,不同的標準會有不同的結果。
二、新授
環(huán)節(jié)一:通過活動發(fā)現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重要性,并認識“厘米”
1.師:同學們,你們說非常好,巨人想考考你們:你們能用自己的方法說一說數學書有多寬嗎?(教師示范對應邊)
2.對比發(fā)現矛盾:沒有統(tǒng)一的長度的單位無法準確的描述物體的長度。
3.引出:如果要準確描述一個物品的長度,就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
4.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長度單位 厘米”
5.學寫“厘”字,并了解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環(huán)節(jié)二:認識1厘米,并拓展到“幾厘米”
1.猜一猜1厘米有多長。
2.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幫助總結:從數字0到數字1之間的一個大格就是1厘米。
3.尋找生活中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物品。
特別說明我們的一根食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
4.直尺上的0—2是幾厘米?0—3呢?0—4呢?
直尺上的3—6厘米有多長呢?4—8呢?2—5呢?
5.引導學生發(fā)現:有幾個大格就是幾厘米。
環(huán)節(jié)三:學會用直尺量物品的長度
1.猜一猜小棒的長度。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提問:怎么樣才能知道他們誰說的是對的呢?
用直尺量。
2.怎樣量
(1)請學生嘗試自己量一量小棒的長度,并說一說你是怎樣量的。
(2)教師引導并提問同學:為什么要從0刻度開始量?
(3)教師幫助學生總結測量方法:
第一步:小棒的一端要對準直尺的0刻度線
第二步:觀察小棒的另一端對著幾
(4)完成練習單第一題,并說說為什么。
環(huán)節(jié)四:通過練習鞏固。
(1)完成作業(yè)單第二題,看看誰量的又快又準
(2)完成作業(yè)單第三題
三、課堂總結
師:請你們在下課后估一估身邊物品的長度,然后量一量,看看你估的對不對。
教學板書
長度單位
厘米 cm
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數學教案認識厘米用厘米量2
教學內容: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初步學會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嘗試估測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4.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課件、尺子、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中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一)介紹“1拃”的長度。
1.課件出示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用1拃測量課桌寬的圖,這樣測量出的長度一致嗎?
2.教師示范1拃(從大拇指到中指的長度叫做“1拃”),學生親自動手體會“1拃”。
(二)學生測量。
學生動手測量課桌長有幾拃?指生匯報。
(三)匯報交流。
1.學生匯報測量結果。并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
2.討論:
(1)量的都是課桌的長,為什么測量結果不一樣呢?
(因為有的同學手大,有的同學手小,所以導致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2)當測量相同的物體出現測量結果不一致,那該怎么辦呢?
(四)統(tǒng)一長度單位。
1.學生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
2.歸納總結:在測量物體長度時應該選用相同的長度單位,也就是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板書:統(tǒng)一長度單位)
(五)了解古代人測量物體的方法。課件播放教材第2頁上的三種古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圖,我們知道了古代的人們就是選用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標準,用這個標準作為測量長度的單位去測量物體的長度。
二、實踐中認識厘米
(一)認識尺子。
平時我們測量物體長度時要使用什么工具???課件出示尺子圖,同時請同學們拿出直尺,仔細觀察,你能在直尺上發(fā)現什么?結合課件進行說明。
1.刻度線。
尺子上的這些豎線是厘米尺的刻度線,刻度線很整齊,排列得很均勻。
2.數字。
(1)尺子上的數字中,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點)
(2)結合課件加以說明,測量時,一般以“0”作為起點開始測量。其他的數字是尺子的刻度,幾就表示從0到這個數之間有多少個長度單位。
3.長度單位的表示符號。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個大格的長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這個單位在國際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為“cm”。(板書:厘米cm)
(二)認識厘米。
1.揭示課題,板書課題:認識厘米。2.認識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學生匯報找法。(0~1之間、2~3之間、3~4之間??的長度。)學生回答時結合課件進行。
(3)教師歸納:每相鄰兩個數字之間的距離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
(1)同桌互相比劃1厘米。(2)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
(3)比一比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用1厘米比較田字格的寬和圖釘的長。(4)舉例說一說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三)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1.測量紙條的長度。
(1)學生討論交流測量紙條長度的方法。
(2)學生分組測量紙條的長度,教師巡視,糾正不正確的測量方法。
(3)指生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測量時要注意什么?
2.課件演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邊演示邊解釋: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也就是幾個1厘米。
3.動手測量小棒的長度,然后指生匯報測量的方法和測量的結果。
三、練習中鞏固新知
(一)讀物體的長度。(課件播放教材第4頁“做一做”,適當補充)
1.讀鉛筆的長度。(0~8厘米)
問:鉛筆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2.讀橡皮的長度。(0~4厘米)
問:橡皮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3.讀小刀的長度。(0~5厘米)
問:小刀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4.讀小棒的長度。(3~12厘米)
問:小棒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二)估測。(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1題)
先讓學生估計物體的長度,再進行測量物體的長度。
(三)量一量。(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2題)
測量前先讓學生估一估各物體的長度,再測量,看估得準不準。
四、小結中談收獲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在活動中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數學教案認識厘米用厘米量3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二)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數)
(三)培養(yǎng)學生觀察及動手操作能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教具和學具
教具:學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長的紙條,投影片若干張.學具:學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圖釘,一條繩子,沒削過的新鉛筆一支,裝墨水瓶的空盒一個,三張紙條(分別長3厘米、4厘米、6厘米),2分硬幣一個.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提問:誰能說一說你的課桌面有多長?
同學們可能不知所措,無從回答,教師提示,可以用你有的東西比一比,學生可能用鉛筆、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學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結果時,有的同學可能說3支鉛筆那么長,8根小棒那么長,4那么長,有的同學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樣說明其長度.敘述:有的同學說課桌有3支鉛筆那么長,8根小棒那么長,4
那么長,你們說得都對,但為什么數都不一樣啊?(使學生體會到由于測量工具不一樣)這樣說起來就很不方便.因此,我們需要有統(tǒng)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剛才有同學用尺子來量課桌的長,但不知道用什么單位表示它有多長.今天我們就學習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厘米”做單位.(板書課題: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二)學習新課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敘述:請同學們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是1厘米,請同學們用尺子和圖釘的長比一比,圖釘的長大約是1厘米.教師將1厘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請學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看看你的尺子,說一說:
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到哪兒是3厘米長?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2.學習用厘米量
量一量下面紙條的長度.敘述:量紙條時,把尺子“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正好對著“5”,說明紙條長5厘米.學生動手操作
1.請同學們將你事先準備好的三張紙條拿出來,量一量,它們分別長多少厘米?每量完一條,把量得的結果寫在上面.2.看一看這支鉛筆長________厘米.從圖中看出鉛筆長8厘米,如果讓我們去量削尖的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樣量出它的長度呢?(取整厘米數)
由學生拿出自己削尖的鉛筆,實際量一量,從而得出可以借助三角板來量.3.量一量
一
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因為每個同學手掌寬度和一
長度不盡相同,只取整厘米即可.(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1)每人拿出一根繩子,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給相鄰的同學看,把每次量出的繩子互相比一下,如3厘米的繩子一樣長.(2)量一量
①量一根沒削過的鉛筆,長()厘米.②量數學課本,長()厘米,寬()厘米.③量裝墨水瓶的空盒,它的高是()厘米.2.發(fā)展性練習
量一量下面兩個圖形每邊的長度.3.思考性練習
如果有些東西的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樣量出它的長度呢?如量花生的長度,2分幣的最寬的地方長多少?由學生量一量2分幣,可以互相商量想辦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兩塊三角板輔助(如圖8).或將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來量.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長度單位“厘米”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為了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課堂教學首先設計了讓學生測量課桌的長,由于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得出的數量就不同.非常不方便,實際需要用統(tǒng)一單位的尺子來量物體的長度.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課堂設計中,通過從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教師在尺子上畫出1厘米的長度,圖釘的長,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并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目的都是為了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具體長度.在指導學生量物體的長度時,除了老師示范外,充分讓每個學生操作,由易到難,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板書設計(略)
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數學教案認識厘米用厘米量3篇 認識一厘米二年級數學課件相關文章:
★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范文3篇(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簡短)
★ 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3篇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美術教案上冊教案
★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備課教案模板3篇(一年級數學教案上冊北師大版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和反思3篇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帶反思
★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_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的加減法試題及教案2篇(小數加減法教案人教版四年級下冊)
★ 語文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3篇(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
★ 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因數和倍數》教案3篇 小學五年級數學因數和倍數重難點
★ 小學數學人教課標版二年級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3篇 二年級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
★ 幼兒園小班數學詳案教案《認識4》及教學反思大全3篇(小班數學教案《認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