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大禹治水》教學反思12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優(yōu)點缺點),供大家參考。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1
本文是一篇古代傳說,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了大禹為了治水,三次經(jīng)過家門都沒有進去,具有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犧牲精神。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滔滔的洪水、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學生說出了字面意思后,我有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了口語訓練。我說:“在咱們生活中,有沒有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的事件發(fā)生?”學生略思考,便想到了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樹大地震,并用自己的話,結(jié)合第一自然讀進行了口語訓練,我想,文中出現(xiàn)的重點詞如淹沒、沖到、無家可歸等無需再講,學生也理解了這些詞的意思。通過這種教學,使我認識到,雖然只是二年級的學生,但他們已經(jīng)有了對社會的認識,他們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對事物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認識,見解。聽了學生舉的事例,我心里面感到非常高興。
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教學的另一個亮點是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收獲。通過朗讀,感悟大禹制服洪水的艱辛,體驗老百姓對這位治水英雄的感激。
不足之處:在課堂上,朗讀占用了大量的時間,而重點的字詞引導學生認識的時間少。以后我會特別的注意。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2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就是為了百姓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大禹歷盡千辛萬苦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后成功制服洪水的故事??傮w來說本節(jié)課的講授很完整,整個流程的銜接合理自然,教學目標基本上也都達成了,既讓學生們了解了治水的過程,理解了文章的重難點句子,也讓他們理解體會到了大禹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為民的精神。
在講授課文之前,我先請同學們觀看了一則關(guān)于洪水爆發(fā)的短視頻,看過了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nóng)田,沖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為后邊理解課文中描寫洪水的兇猛,災難的巨大奠定了基礎(chǔ),也幫助了學生從側(cè)面進一步體會禹治理洪水的決心,朗讀起來更加的動情。尤其是講授“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時,許多孩子們眼睛里都含滿了淚水,讓我十分驚訝與欣慰,驚訝的是我的孩子們竟如此的感性,欣慰的`是我的朗讀能夠吸引孩子們,使他們認真投入傾聽。
但是在課堂伊始,我讓孩子們自由朗讀課文,卻出現(xiàn)了齊讀的狀況讓我始料未及,針對這個情況,我及時著重進行了評價強調(diào),引導孩子們區(qū)分齊讀和自由讀的區(qū)別,避免下次出現(xiàn)同樣的情況。另外就是,課堂上對孩子們回答的評價語還是不夠具體,我更多使用的是“理解的真到位”、“感悟的真深刻”這類話語,而沒有具體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去評價,在關(guān)注學生具體到個人的這一方面還需要加強。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需要多聆聽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多請教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吸取精華轉(zhuǎn)化為適用于自己課堂的東西,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3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講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古時候,洪水泛濫成災,百姓過著悲慘的生活,大禹用疏導的辦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最后制服了洪水,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在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夠透過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感受到他“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從大禹“走遍千山萬水,吃盡了千辛萬苦”“挖開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中體會到大禹的頑強意志、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一、教學效果
在教學《大禹治水》時,我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大禹這個古代的偉大英雄,并通過朗讀、表演、想象、體會,感受到孩子對大禹的敬佩。
教學本課,我緊扣“千辛萬苦”一詞,引領(lǐng)學生細細品讀課文、首先通過看圖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難,以及“走遍千山萬水”的艱辛,在此基礎(chǔ)上啟發(fā)學生想象大禹可能會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險,通過訓練孩子的說話,使他們對“千辛萬苦”有了形象的認識、通過反復朗讀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難以言說的辛勞,從而加深對“千辛萬苦”的理解、最后,為了讓學生近距離地了解大禹,認真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動人的故事,談談自己對大禹的看法、用編故事的方式體會大禹堅持不懈、關(guān)心百姓的品質(zhì),使學生在心靈上與大禹產(chǎn)生了共鳴,感受大禹一心為民的高大形象、大禹不怕吃苦,頑強治水的形象就在學生的腦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記,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了歸納和升華,起到了點題和總結(jié)的作用。
二、成功之處
1、本堂課,在感悟文章中心的同時,我明白學生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讀,以讀促悟,使學生對人物的高尚品質(zhì)有更深刻的體會,悟又帶動了讀、學生的情感被激發(fā)了,朗讀自然就更出色了。
2、教學時我采用講數(shù)字故事的有趣形式,引導學生聯(lián)上下文,體會數(shù)字背后的意思、引導學生讀書,感悟“才、僅、卻”表達的語氣與情感,感悟禹“道是無情卻有情”的大愛境界、領(lǐng)悟禹能夠為了多數(shù)人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就是大愛,就是奉獻。
三、不足之處
1、沒有把課堂放給學生,講得比較多,總是把自我的`感受過多地強加給學生、其實,就應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體現(xiàn)學生的學。
2、本課對于識字的教學不夠扎實、在識字的過程中,僅僅是認讀了,有些詞語沒有讓學生進行深刻理解。
四、改進措施
1、認真研讀教材,細心備課,虛心學習,一定要懂得舍棄,認真落實每堂課的訓練點。
2、在課堂上一定要學會傾聽學生,對教材分析還應更加深入地鉆研,這樣才能使教學設計合理有效。
3、進一步規(guī)范自己的課堂的教學語言、說話時就應盡量簡練,評價語應盡量多元化。
4、要關(guān)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xiàn),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jié)合,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和學習的。
總之,這堂課帶給我很多的啟示,也為我今后的教學帶給了很好的幫忙和歷練,期望我能從中得到更多的提高。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4
在揭示課題后,直接出示上節(jié)課學過的詞語進行認讀,再用上“淹沒、沖倒、無家可歸”3個詞引導學生概述洪水會帶來哪些災害?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檢查第一課時的學習內(nèi)容,做到溫故而知新。,所以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jié)合的方式,引導學生識記,本設計先分板塊識記生字詞語,幫助學生構(gòu)筑畫面,為朗讀課文點進基礎(chǔ),隨后再隨文識記,了解重點字詞在語境中的意思,體現(xiàn)了在語境中識記,多次復現(xiàn)的識字原則。本課要寫的八個字,包含上下、左右、獨體、半包圍四種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居多。1、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的教學,先整體觀察,一看寬窄。如“洪、認、難、被”這幾個字左窄右寬??v觀整堂課,第一,我的教學評價語還是有待提高的,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比較欠缺,不到位,沒有激起學生學習的氣氛,比如當學生在“我想對大禹說”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有個小男生說到“大禹,謝謝你,如果沒有你把洪水制服,我們可能都變成魚蝦了?!蔽衣牫鰜砹?,他是把我剛出示的孔子的話用上去了,可是我沒有真正的去表揚到位,我想這一點是應該要好好去學習的。最后,就是課件當中有個地方,我把“察看”錯打成了“查看”,另外,在教學中,我一開始就把禹說成大禹,這跟后面的問題“為什么文中用‘禹’,而結(jié)尾用‘大禹’就不相符了??偟膩碚f,以后還要鉆研教材,認真上好每節(jié)課。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5
?。翟?,我在開了一節(jié)公開課,選擇的課文是《大禹治水》。為什么選擇這樣一篇課文呢?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考慮是因為《大禹治水》這個神話故事給我們塑造了一個一心為公、為民造福的頂天立地的古代英雄的形象。大禹的這種奉獻精神在當今社會很有必要發(fā)揚光大。此外,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敘述,條理非常清晰,它回答了三個問題:?;诖耍谏贤暾n,我覺得:
一、我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非常清晰,重點突出,較好地體現(xiàn)了三維目標。例如: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問題后,按三個主要的問題我讓學生理清課文的思路,再按這一思路講解課文。但是,我沒有平均使用力氣,我把大禹治水的過程作為重點部分,讓學生找出自己感動的句子,說說感動的理由,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感受能力。
二、信息技術(shù)與語文教學的整合。由于時間緊促,只有一周的`時間準備,所以沒辦法找到更多的素材,這個用FLASH制作的課件做得較簡單,一篇課文,幾幅插圖、一個視頻。但交互功能好,不管在哪里,都可以回到主頁,再點擊到任何一個地方。
其次,課件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運用恰到好處,如課文導入時,逐一出現(xiàn)雷鋒、丁潔、清潔工人、老師、同學,老師同步簡介他們的事跡,最后歸結(jié)出兩個字:奉獻,主題鮮明。又如,在理清課文的條理后、感受課文內(nèi)容前,我先讓學生看了有關(guān)大禹治水的視頻資料。磅礴的氣勢、豐富的畫面,再加上《大禹治水》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從中他們看到了很多他們沒有關(guān)辦法找到的資料。再如,學生在說自己的感動的句子時,只要把鼠標移到相應的位置,句子就突出顯示,變成紅色,重點詞語變成深藍色。交互功能好,才能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請使用站內(nèi)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
三、資料的運用。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之前,我就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我們要通過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受和課外查找到的資料來理解課文。雖只是一句話,但很明確地讓學生知道,查找資料,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nèi)容。本課運用資料也較恰當。如前面提到的視頻資料。又如在講述三過家門而不入時,要討論一個問題:大禹為什么三過家而不入?為避免以前出現(xiàn)過的個別太過現(xiàn)實的孩子說出“他不愛妻子和孩子”而誤導其他孩子。我先出示了三過家門而不過的有關(guān)資料,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大禹的奉獻精神。
四、本節(jié)課也有一點遺憾:快下課時,我誤以為下課了,不愿拖課,所以最后讀有關(guān)奉獻的名言這一個環(huán)節(jié)刪除了。按我的設計,整節(jié)課以有奉獻精神的人物入手,作為前呼,以讀名人關(guān)于奉獻的名言結(jié)束,作為后應,結(jié)果有前呼,沒有后應,非常遺憾。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6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時代的治水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讓學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艱難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所以我確定了第一個教學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大禹治水的艱難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指導感情朗讀。
課文生字中“治、制”這兩個同音字,我知道學生肯定要混淆的,一次我確定了本課的第二教學目標:學寫生字:治制
在教學新課前,我復習了課文中的生詞“滔滔、淹沒、沖倒、無家可歸;決心、治理、帶領(lǐng)、千辛萬苦;制服、安定、偉大、代代相傳。”看似簡單的三組詞,其實是統(tǒng)領(lǐng)全文主要內(nèi)容的詞語。接著,我又拋出這樣一個重要的問題“大禹為什么要治水?這里的治水指的是什么水呢?”為下面的學習做了鋪墊。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都能明白大禹治的是洪水??蔀槭裁匆卫砗樗繉W生就有點似懂非懂了。而我的一段洪水的視頻正好幫助學生明白了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我緊扣“滔滔”二字讓學生理解,因為洪水的大、洪水的兇猛,所以沖倒了房屋、淹沒了農(nóng)田,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
在講解大禹治水經(jīng)過時,我為了讓學生體會治水的艱辛,緊緊抓住“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等語句。如果只是通過簡單的朗讀,我覺得可能學生理解的程度不深,因此,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山太高,禹爬不動了,他_____。水太深,禹趟不過了,他_____。沒有吃的,禹餓 得兩眼發(fā)花,他_____。天太黑,兇猛的野獸出來了,他_____?!蓖ㄟ^學生的口頭填空,讓學生深深的理解到大禹治水的不易,真的是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禹這樣辛苦地觀察水流和地形,他才能帶領(lǐng)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順利的將洪水引入了大?!薄_@里的兩個“九”字又是第二自然段理解的一個難度,學生肯定會一位真的'只有“九條大河”、“九座大山”,我就告訴這里指很多很多,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禹治水的艱難。最后一個填空練習 “禹下決心要(),他吃盡了(),走遍了(),仔細地察看(),他帶領(lǐng)老百姓挖通了(),劈開了(),引導洪水()?!蔽也捎昧四闾?、我填、大家填的方式,讓學生對這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得到了鞏固,對大禹治水的艱難再一次深深地領(lǐng)會了。
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時,我原本想通過老師像講故事一樣的講述,邊講述邊填數(shù)字來引出這段文章,讓學生從這一組數(shù)字中來體會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可是當我出示了填空,還沒說完,學生就接著說下去了,我只好改變策略,改成提問“看了這些數(shù)字,你有什么問題要問禹的?如果你是禹,你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學生提了一些問題,我又做了一點補充,我說:“禹的兒子十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是個什么樣子。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禹在外治水13年,那是七千四百多天哪!”從而更好的理解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學生也對大禹的英雄壯舉敬佩不已。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過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讓學生說說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個老百姓,你會怎么感激大禹,以此來理解為什么大禹的名字“代代相傳”。
詞語的積累在語文教學中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添加了一個“送詞語”的設計,我送給了學生“千難萬險、千言萬語、千恩萬謝、千家萬戶、千秋萬代”六個和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成語。
本課生字中的“治制”為同音字,為了使學生能很好的區(qū)別,我找來了古代的字,讓學生形象的分辨清楚“治”與水有關(guān),所以是三點水旁,“制”與刀有關(guān),所以是立刀旁。又通過學生自己組詞加深理解,最后通過填空“禹下決心____理洪水,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終于把洪水______服了。”加以鞏固。
本堂課,在感悟文章中心的同時,我知道學生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讀,以讀促悟,使學生對人物的高尚品質(zhì)有更深刻的體會,悟又帶動了讀。學生的情感被激發(fā)了,朗讀自然就更出色了。
在這堂課中,還有很多地方?jīng)]有做到位。
1、時間把握不好。在觀看洪水的視頻時,視頻播放的時間太長了,有的學生都有點坐不住了,也浪費了一點時間,以至于后來時間來不及了,還有一個對“治制” 的鞏固理解的填空練習“禹下決心理洪水,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終于把洪水服了?!倍紱]有做,對這兩個字的描紅也沒來得及反饋,還拖課了。
2、老師的話太多。雖然在課前設計時,我已經(jīng)注意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然而,在這個練習:“山太高,禹爬不動了,他____。水太深,禹趟不過了,他 ____。沒有吃的,禹餓得兩眼發(fā)花,他____。天太黑,兇猛的野獸出來了,他____?!钡慕虒W時,一看學生說不出來,我急了,就講了很多,還有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時,教師給予得較多,總是把自己的感受過多地加給學生。其實,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自想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xiàn)學生的學。這一點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必須要改進的。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7
《大禹治水》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傳說。大禹的精神是可貴的,作為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也是極具典型性的,可是,作為二年級的學生,理解課文所要頌揚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達的特點,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由于學生缺乏對洪水感知的實際經(jīng)驗,因此無法體會到百姓無家可歸的悲慘情景,情境創(chuàng)設從一開始就有障礙。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讓老百姓無家可歸”這一課文內(nèi)容,我讓學生在讀完第一自然段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心情”然后,再輔助以視頻加深、鞏固印象,讓學生從視覺上直觀的了解洪水的可怕與危害。
在禹治理洪水的過程中,教案通過“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仔細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帶領(lǐng)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闭f明大禹為治水付出了艱苦的勞動,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這是全文的關(guān)鍵句,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吃盡千辛萬苦、走遍千山萬水、挖通、劈開”等關(guān)鍵詞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以及個人談感受等形式,從學生感悟到禹治水的艱苦與不易。
同時,這一教學內(nèi)容是全文中最為困難的一部分,學生不能理解“千辛萬苦”這個詞語中所包含的深刻含義,從而也就感受不到禹這個人物的個人形象,體會不到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所以,能讓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之下結(jié)合生活實際,發(fā)揮想象力是最為有效的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認為設計還是比較流暢、到位的,我設計了用動畫理解“挖通”“劈開”,讓學生直觀的掌握了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
禹在治理洪水中發(fā)生的感人故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一個。如果從煽情,調(diào)動課堂氣氛這一角度來說,這一小節(jié)是個很好的切入點,于是,我采用創(chuàng)設“情景對話”這一方式來進行教學。問學生“如果你就是禹的兒子,你想問媽媽什么呢?”“如果你是大禹,你會怎么說呢?”利用師生的交流,來對禹的個人形象進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撲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顧大家,是個無私奉獻的人。
反觀自己的教學,我深有感觸,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還需要不斷努力和改進:
第一,對教材分析還應更加深入地鉆研,這樣才能使教學設計合理有效。沒有深入的研究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只有對文本反復鉆研,才能體會文本的精華,從而生發(fā)出屬于自己的東西。
第二,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一定不能代為回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教學的主人。教師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xiàn)學生的學。這一點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必須要改進的。
第三,規(guī)范教師的語言。說話時應該盡量簡煉,評價語應該盡量多元化。
第四,要關(guān)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xiàn),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jié)合,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和學習的。
總之,這堂課帶給我很多的啟示,也為我今后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和歷練,希望我能從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8
這課生字不算多,一課時除了讀通讀順外,還分了段,理清了文章的線索。二課時緊緊圍繞你讀懂了什么來交流。學生提到鯀堵水、大禹引水,于是便由“引”字慢慢深入理解。從“引”字中你明白了什么?既有大禹的聰明、智慧,也有大禹的偉大和奉獻,更是一種博愛的體現(xiàn)。
說到引水,就不得不提到都江堰了。本課的課外重點就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必講解過細,講清基本原理即可,關(guān)鍵在于認識李冰父子,明白這項工程對于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意義,使學生從現(xiàn)實中去體會前人的奉獻精神,學習古人積極思考的精神。但是問題在于課文就那么一點點的內(nèi)容,怎樣把課外的拓展和文本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是重文本還是重拓展?課外知識是為課文的'學習服務的,但是深入的體會是否只能在文本中尋找答案,我想這是值得思考的。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9
《大禹治水》是一個古代傳說,講的是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跡。教學本文,我緊扣“治水”,瞻前顧后,逐步深入。
治水前——老百姓無家可歸
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滔滔”、“淹沒、沖倒”、“無家可歸”等詞,通過圖文結(jié)合、多形式的朗讀來體會洪水的大,體會老百姓的生活困苦,從而明確大禹治水的意義與迫切。
治水——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
首先引導孩子們弄清治水過程,先拎出文章結(jié)構(gòu),通過朗讀、集體交流,歸納出過程:決心——調(diào)查——疏導。這樣有了清晰的過程結(jié)構(gòu),學生們頭腦中對于文本更清晰了,同時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chǔ)。其次學習典型事例。在朗讀的基礎(chǔ)上,學習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經(jīng)典故事,再輔以介紹大禹的其它故事,讓孩子們對大禹的做法進行思考,從而理解他的無私奉獻精神,對大禹產(chǎn)生敬佩之情。
治水后——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洪水得到治理,不再危害人類,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這是故事情節(jié)的自然發(fā)展,合理歸宿。課文上到這兒,孩子們對大禹的敬佩之情不言而喻。我讓孩子們思考:是誰讓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生活?此時你想對大禹說些什么?他們對大禹的敬意更深了。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10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民間傳說故事:古時候洪水泛濫成災,百姓過著悲慘的生活,大禹用疏導的辦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終于制服了洪水讓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通過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感受到他無私奉獻的精神;從大禹“走遍千山萬水,吃盡了千辛萬苦”“挖開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的描寫中體會到大禹的頑強意志。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描述了滔滔的洪水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為全文定下了基調(diào),但學生對“洪水”的感性認識比較少,很難讀到位,于是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了一段洪水視頻,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接著抓住課文第二自然段中“禹下決心要治理洪水?!币痪涞睦首x中體會到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是令人敬佩的。在禹治理洪水的過程中,教材通過“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仔細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帶領(lǐng)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闭f明大禹為治水付出了艱苦的勞動,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這是全文的關(guān)鍵句,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千辛萬苦、千山萬水、九條大河、九座大山”等關(guān)鍵詞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并指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到“千”和“萬”以及“九”在這里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從中又讓學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最后又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到在千辛萬苦面前,勇往直前的英雄真的值得老百姓佩服。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講述了流傳至今的“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在學習這個故事時,我出示了一組填空,讓學生從這一組數(shù)字中來體會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最后大禹終于制服了洪水,老百姓又過上了安定的日子,終于要回家和家人團聚了。鄉(xiāng)親們知道后,都出來迎接他,孩子們也都圍上來想看看這位治水英雄。我讓學生說說如果你們就是鄉(xiāng)里的孩子們,你們想對大禹叔叔說什么呢?從而在學生心目中豐滿大禹的形象。
但在本次課堂教學中,也存在著不足。(1)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朗讀的`指導略微還顯得不夠充分,課堂上引導學生對重點句、段的研讀、品味,還不夠到位。(2)課堂中缺乏對學生的話語進行評價、引導,對學生鼓勵表揚的話語太少了。(3)在教學第二自然段的時候,兩句話之間的銜接不夠緊湊,有點亂。(4)在說話訓練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缺乏引導,沒有指導學生把話說具體說完整。在以后的備課中,還需更深入的研究教材。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11
這篇課文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時代的治水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我首先思考的是如何讓學生了解“大禹為什么會是世人敬仰、代代相傳的治水英雄”這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在教學中以文本的資料與課前布置搜集的有關(guān)大禹治水的資料相結(jié)合進行講解,拓展延伸,讓學生明白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感受體會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
學習第一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了一組洪災的圖片,讓學生來談談看了圖片以后的感受,然后再來體會洪水給老百姓帶來的災害,體會老百姓的“無家可歸”。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講解大禹治水經(jīng)過時,我主要讓學生透過朗讀來體會治水的`艱辛,個性是抓住“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等語句。
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時,我出示了一組填空,讓學生從這一組數(shù)字中來體會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過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讓學生說說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個老百姓,你會怎樣感激大禹,以此來理解為什么大禹的名字“代代相傳”。
在這堂課中,還有很多地方?jīng)]有做到位,比如說:
1、形式單一,缺少變化。
這堂課以讀貫穿全過程,雖然在讀的形式上有自讀、互讀、齊讀、指名讀,但從整體的過程來看,教學顯得很枯燥,學生僅是反復地讀,基本局限在課文資料的朗讀理解上,課堂上沒有創(chuàng)設更多的情境引導學生自我去思考問題,缺少讓學生質(zhì)疑,自主學習的時光。
2、老師的話太多。
雖然在課前設計時,我已經(jīng)注意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然而,在這堂課的實際教學中,還是老師牽著學生走,無論是在指導朗讀,引導學生理解大禹治水的艱辛,還是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時,教師給予得較多,總是把自我的感受過多地加給學生。
其實,就應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xiàn)學生的學。這一點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務必要改善的。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12
《大禹治水》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傳說。講的是古時候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跡。大禹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讀這篇課文,我又一次感受到蘇教版教材編寫的獨具匠心。課文被安排在《梅蘭芳學藝》一文之后,我想編者有他的良苦用心。這兩篇課文在結(jié)構(gòu)上很相似:先寫兩位主人公面對困難都沒有退縮,而是有很大的決心;然后再寫他們是如何吃盡千辛萬苦,持之以恒的努力;最后他們都獲得了成功。如何引導學生學習這一課呢?我想,仍然可抓住“決心”一詞來展開教學。文章教學之初,我給學生講了鯀(禹的父親)的故事,透過鯀的治水過程、方法和結(jié)果,吸引孩子了解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鯀辛苦治水,用堵的方法,十幾年下來,毫無效果,慘遭殺害。禹既為失去父親而痛苦,更為父親治水失敗所造成的更大的災難而感到愧疚。同時課文中寫到 “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nóng)田,沖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如此描寫洪水的兇猛,災難的.巨大,也從側(cè)面揭示了禹治理洪水的決心。在這樣的情況下,禹會出來治水嗎?用了什么樣的方法?在前面的鋪墊中,我們就可以理解禹下決心治理洪水的決心之大。學生朗讀起來也動情多了。
課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最讓人感動。他在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都沒工夫去愛撫。為了讓學生能深刻地理解禹的精神,我先把禹三過家門不入的故事講給學生聽,然后讓學生討論:禹這位治水英雄,真的一點人性也沒有嗎?他的兒子看到別人能和自己的父親在一起,恨自己的父親嗎?帶著疑問讓學生再來討論,結(jié)合課文學生明白了:禹立志要把洪水治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于是,他全心全意撲在治水上,“舍小家顧大家”。他不光帶領(lǐng)百姓治理洪水,還帶領(lǐng)百姓發(fā)展生產(chǎn),他的心是屬于老百姓的。所以顧不上自己的家了。當我問到學生:古時候沒有挖土機,也沒有鐵器,禹治理洪水要挖河要劈山容易嗎?他會吃哪些苦?有的學生說:“他可能會被洪水沖走,有生命危險?!庇械恼f:“可能要在野外過夜,有狼呀什么的。”也有的學生說:“禹在外面可能連吃的東西都沒有?!睅讉€學生感動的哭了。在這個基礎(chǔ)上再讓學生來讀課文,效果很好。
最后,揭示主題,禹的名字代代相傳,傳下來的僅僅是禹的名字嗎?引導學生更深層地領(lǐng)悟禹的精神、傳承禹的精神。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12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優(yōu)點缺點)相關(guān)文章:
★ 教師的個人教學反思12篇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總結(jié)簡短
★ 金剛石石墨c60教學反思3篇 第六單元課題一金剛石,石墨,c60教案
★ 《認識厘米》的教學反思12篇(認識厘米的教學設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