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雪孩子》教學反思實用7篇 雪孩子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

《雪孩子》教學反思實用1
《雪孩子》是一篇由多幅圖及文字組成的課文。按說學習這樣的課文,如果能借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最好的,但遺憾的是班上的電腦一直都沒有好過,所以學習這篇課文時,也只好放棄利用課文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想法了。
學生手里的繪本讓我有了新的想法,為什么不讓馬老師指導孩子們自己畫課文插圖呢?于是,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馬老師,并希望她能利用興趣小組活動時間指導學生完成這些插圖,馬老師很痛快地答應了。
第二天,滿懷希望去找馬老師,想看看昨天學生們的成績如果。沒想到,馬老師看著我是一個勁地搖頭,并告訴我說,孩子們畫不出來,我真是失望極了。許是看出了我的失望,馬老師請我放心,說這任務由她來完成。聽馬老師這樣說,我心里一陣高興,這任務由馬老師來完成,那一定沒有問題了,不過,那可是八幅圖呀,兩天的時間,行嗎?
“沒有問題,保證不耽誤你上課。”馬老師的話讓我放下心來,感激的話,自不必再說。
那天與孩子們一起學習課文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雖然已經(jīng)過去幾天了。
學習課文時,我先讓學生看第一幅圖,并讓他們自己說一說圖意。從學生的敘述中看出,孩子們詞匯的積累真是太少了,孩子們太需要讀書,太需要積累了。這個時候學生們已經(jīng)是預習課文了,為什么在說圖意的時候不用課文中的句子呢?這是有積累不會運用的具體表現(xiàn)嗎?
看圖,說圖意,比我預設得要困難得多,盡管如此,也還是指導他們看一幅圖說一幅圖,遇到學生說不出來的時候,我則提示。后面幾幅圖比前幾幅圖說得好,這個時候,他們已經(jīng)開始明白應該怎樣說了。在整個看圖,說圖意的過程中,孩子們對馬老師的八幅畫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觀察得特別仔細,每貼上一幅圖,他們都會發(fā)出“哇”的聲音,他們跟我一樣喜歡這八幅圖。
在后面的學習中,始終沒有離開這八幅圖,指導孩子看圖朗讀課文,看圖練習背誦課文,在圖的幫助下,孩子們很快背會了課文,因時間關系,沒能檢查孩子背誦課文的情況。這節(jié)課學習結束,我有了新的想法。
初接這個班的時候,不少孩子在作自我介紹的時候都說自己喜歡畫畫,我為什么不能很好地利用孩子們的這個愛好呢?低年級課文,大多是圖文并茂,完全可以讓他們照著課文畫出課文的'插圖來,對,也就是完成自己的課文繪本。畫畫的過程,也是他們很好地理解課文的過程。
我不知道班上多少孩子有這樣的能力,但有一個算一個,希望越來越多?,F(xiàn)在雖說是課文學完了,但我仍是要求他利用雙休日完成另外四幅畫的任務,一是復習的時候可以用,二是從此四班有了第一本自己的繪本,三是讓雨瀟給其他想畫畫的孩子做一個榜樣。
《雪孩子》教學反思實用2
第七單元的主題與訓練要素是“想象”,這是繼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又一個以“想象”為主題的單元,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或者生活經(jīng)驗展開想象,形成自己的感受?!堆┖⒆印愤@一課不僅有本單元的訓練要素,而且承擔了學生第一次接觸和學習默讀的任務,另外,感受句子的具體、優(yōu)美及練習抄寫能力。
對于學生來說,默讀是一種新的閱讀方式,利用默讀的優(yōu)點———不出聲、速度快、有利于思考的特點展開教學,在第一課時的時候,讓學生朗讀課文并記錄下所用時間,以便與默讀時所用時間進行對比,學生感受了默讀速度快的特點;利用“尋段啟事”的逆向思維:讓學生根據(jù)老師劃分好的`段落,默讀后說說讀懂了什么,引入訓練默讀,學習默讀分3個步驟,第一,用兒歌和圖片明示默讀的姿勢和要求,重點訓練眼睛轉動看字詞的能力,第二,重點訓練不出聲,提出不出聲的要求,利用5———8段展開訓練,第三,綜合訓練默讀要求。學生在一步一步的引導下,通過問問學生默讀這些段落,你讀懂了什么,學生能大致說出課文內容,說明學會了默讀;利用文中的泡泡語展開想象,學生借助課文內容或者生活經(jīng)驗展開想象,說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課后第二題感受句子的表達效果:具體、優(yōu)美的句子就是好句子,學生可以說出第二個句子寫出了事物的樣子,抄寫上,大多數(shù)學生格式正確,書寫速度適中,字也寫正確了。
不足之處在感受默讀的速度上,因為學生預習過課文且在課堂是第二遍讀,所以朗讀、默讀時間差上不夠科學;對于整個課堂學習,評價語太少且不夠鮮活,沒有持續(xù)激勵學生的評價支撐,導致課堂后半段學生沒有處于思考狀態(tài);感受句子的表達效果上,我自己也處于一種粗淺的理解狀態(tài),只是干巴巴地灌輸給學生“具體、優(yōu)美”這樣抽象的詞語。抄寫時有十幾個學生格式出錯,標點符號出錯。
想到的改進措施是應該再拓展兩篇字數(shù)差不多的文章,進行朗讀和默讀,體會朗讀、默讀的不同特點;備課時,不能只考慮自己要講什么,要想充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吸收度,并及時做出評價,評價是學生課堂上專注的源源不斷的力量;感受句子的表達效果方面是目前的困惑。學生格式出錯、標點符號出錯的學生進行了修改,修改正確,以后要加強句子方面的抄寫。
《雪孩子》教學反思實用3
《雪孩子》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給小白兔帶來了快樂的可愛的雪孩子,最后為了從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而舍棄了自己的童話故事。教學《雪孩子》一課,讓學生學會一種讀書的方式。課堂上先讓學生出聲朗讀課文,然后告訴學生默讀的方法:不發(fā)聲讀,不動嘴唇;不用手指著讀;還要邊讀邊思考。讓學生比較這兩種讀書方式的不同之處,并告訴學生默讀的好處先讓學生通過默讀,理解每一節(jié)的意思,了解構段形式,初步理解文章大體內容,再讓學生帶著不同的問題進行再次默讀,提高默讀的效率。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xiàn)的。首先,引導孩子想象,讀出雪景之美。如何讀出雪景的美,我先引導孩子想象雪后的景象,到處是一片白茫茫的,孩子有了美的體驗在讀書時感情自然流露出來。其次,引導孩子抓住關鍵詞朗讀。在學習雪孩子營救小白兔的部分問孩子“雪孩子發(fā)現(xiàn)小白兔家著火時心情怎樣?”孩子能夠回答出著急,并能夠抓住文中關鍵詞“喊”“奔”,接著引導孩子“你還從哪里看出雪孩子著急?”學生會抓住雪孩子救小白兔的動作“沖進、冒著、抱、跑”中體會孩子不顧自己,為他人著想的優(yōu)秀品質。多媒體課件的合理運用,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這一課是一篇長文。我抓住學生好動、好奇、愛表現(xiàn)的特點,利用他們感興趣的圖片引出課題,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課文的熱情,為教學成功地展開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學時,學生按照要求進行了預習,我預設學生可能說不清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但沒想到,在讀了兩遍課文之后,有的學生就能講清楚:雪孩子為了救小白兔變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課文卻讀得很不流利,這說明學生的表達能力要強于朗讀能力,原因就是在讀明白故事情節(jié)之后,就懶得再讀了。為了再次激發(fā)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學文時采用情景導入的方法: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大雪覆蓋山川、房屋、田野的.情境。學生觀察后回答:看到什么景物?(天上下著紛紛揚揚的大雪,地面上、房屋上、樹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白雪。)兔媽媽在堆什么?(堆雪孩子)這么漂亮的雪孩子你喜歡嗎?(喜歡)不僅你們喜歡,小白兔也很喜歡,快去看看雪孩子跟小白兔是怎么玩耍的吧!然后引導學生邊讀書邊理解,在讀中感悟雪孩子舍己救人的品質。在教學識字時,我善于總結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的識字方法,同時還適當?shù)臐B透一些識字的知識和方法,采用活潑有趣的方式重復再現(xiàn)生字,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本課教學重點突出了識字和寫字的過程,并扎實有效。一類字的教學,我還是覺得老師自己在黑板上范寫、多次范寫是很重要的,我們現(xiàn)在的教學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越熟練,對在黑板上書寫就越來越生疏,孩子們被課件上的圖片、生字卡片“慣”得有些懶于動筆了。課上,我反復地在黑板上示范寫字,第一遍寫,要求孩子們仔細觀察老師的筆順、書寫每一筆的方法和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二遍寫是巡視了孩子們自己練習寫字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后逐一地改正他們的錯誤寫法和筆畫。但同時又有許多遺憾:沒有很好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很及時的評價,板書速度慢,教學中語言不夠豐富,情緒不夠飽滿,我想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不應忽視這些細節(jié),都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課設計得再好,學生出現(xiàn)這樣的常規(guī)問題,導致學生的狀態(tài)顯得特別的浮燥,也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
總之,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我還有許多不足,還需要向身邊有經(jīng)驗的教師學習,今后還需要不斷地錘煉自己,抓住孩子們的認知特點,創(chuàng)設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
《雪孩子》教學反思實用4
想象力的引發(fā)、呵護和發(fā)展:《雪孩子》教學實錄帶給了我們哪些語文思維教學方面的啟發(fā)?
語文思維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育學生的語文形象思維之格,其核心內容是增強學生對形象的感知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想象力,這實際上是一個由形象思維到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育過程,是語文思維教學的終極目的。語文思維教學要圍繞著這個核心內容展開,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施教對象采用適當?shù)慕虒W策略來完成這個任務。下面我們以《雪孩子》教學實錄為例,看看劉詩珍老師針對小學生上的這節(jié)語文課是如何從思維教學的角度出發(fā),引發(fā)、呵護和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進而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
一、小學生在他們幼兒時期的具體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開始明顯地朝著兩個方向發(fā)展:一個是初級抽象邏輯思維的方向,一個是一般形象思維的方向。無論哪一個方向都離不開具體的物象,因此語文思維教學首先要為小學生提供豐富可感的物象,用物象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劉詩珍老師在教學活動的開始,就抓住了小學生在思維發(fā)育過程中的這個特點,一是出示了“雪孩子”的圖形剪影,提供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形象,二是播放了課文朗讀錄音,提供給學生聽覺上的形象,三是演示了投影片,把課文中的文字符號轉化成可視的故事情節(jié)。這些聲畫同步、視聽結合的教學手段,比較精確地反映了課文的內在的中心意義,刺激了小學生形象思維對具體物象的感知力的發(fā)生,幫助了他們從具體形象思維的比較粗糙的、外表的、現(xiàn)象的層次中,向一般形象思維的精確的、內在的和本質的較高層次過渡。
老師:(出示“雪孩子”圖形剪影)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誰?
學生:雪孩子。
老師:它可愛嗎?
學生:可愛。
老師:老師這里有一個關于這個可愛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學生:想聽。
老師:下面老師就讓大家聽這個故事,請同學們注意,要邊聽邊觀察幻燈片,同時思考這個故事講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放配樂課文朗讀錄音,演示投影片:
1、兔媽媽給小白兔堆了個可愛的雪孩子。
2、小白兔在家睡覺。
3、小白兔家著火了,雪孩子飛快地跑去救火。
4、雪孩子變成了一朵美麗的云。
老師:誰來說說,這個故事講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學生甲:這個故事講的是雪孩子舍己救人的事。
學生乙:這個故事講的是雪孩子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從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的故事。
老師:說得對。同學們,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這節(jié)欣賞課要學習的內容。請大家齊讀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課題事先寫在畫有雪景圖的黑板上。)
二、教師為學生提供具體物象的目的不是單純地讓他們描述那是什么樣子,更重要的是引發(fā)他們的想象
想象是一種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自由度極高的思維活動,學生們可以根據(jù)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或生活中尚未出現(xiàn)過的事物,讓自己的思維自由地馳騁,任意變換和組合。老師在思維教學活動中只是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具體材料,給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的機會,使學生的想象力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中得以增長。
老師:下面請同學們翻開書,翻到第128頁,默讀課文第一段,想象故事發(fā)生前天氣是怎么樣的?
(學生默讀課文。)
學生:故事發(fā)生前,天氣是這樣的,大雪一連下了好幾天。
老師:答得對。那么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時間也長呢?
學生:從“一連”,“好幾天”這兩個詞語可以看出。
老師:好。下面我們一齊來讀讀這段,大家重讀“一連”、“好幾天”這兩個詞語,讀出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
(學生齊讀第一段。)
老師:下了這么大這么大的雪,屋外該是怎樣的美景呢?請大家觀察黑板上的雪景圖,再說一說。
學生甲:這時,屋外會是這樣的,地上白了,房子上白了,到處都是銀白的一片。
學生乙:雪一連下了幾天,這樣一來,大地都成了白色的了。地上蓋了一層厚厚的雪,像穿了一件白棉衣;屋頂上堆滿了雪,整個房屋就像一座白塔;樹上堆滿了雪,青松變成了銀松。
學生丙:大雪一連下了好幾天,地上、樹梢上、房頂上都堆積著厚厚的雪,大地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
老師:說得真好!這是一幅多美的雪景圖啊。這天,天晴了,兔媽媽要出門辦事去,可小白兔纏著媽媽也要跟著去,但后來小兔又不去了,這是為什么呢?
(放課文第二、三段的朗讀錄音,學生邊聽邊看課文。)
老師:兔媽媽要出門去,小白兔為什么要跟著去?
學生:因為小白兔一個人在家里很不舒服。
老師:是很不舒服嗎?
學生:小白兔想跟媽媽去,是想出去看看下幾天雪以后,大地是什么樣子的。再說,他一個人呆在家里也很冷清。
三、把形象讀出來也許不是劉詩珍老師的獨創(chuàng),但劉老師卻借用這種教學方法來培育學生的形象思維之格(見下劃線部分)
要想讀出感情、讀出效果,就必須對形象有更深一步的理解,這是一種用聲音塑造形象的過程,是學生的二度創(chuàng)造活動,對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老師:說得非常好?,F(xiàn)在我們一起來朗讀第二段,讀出小白兔非常想跟媽媽出去的意思。
(學生齊讀第二段。)
老師:為什么小白兔后來又不跟媽媽去了呢?(演示投影片)請大家看投影片,并聯(lián)系課文說說。
學生:因為兔媽媽給小白兔堆了個雪人,小白兔有了小伙伴,心里很高興就不跟媽媽去了。
老師:這個雪人怎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讓本來纏著媽媽要出去的小白兔也不再出去了。我們來看看,兔媽媽跟小白兔堆的是一個怎樣的雪人呢?
(出示雪孩子圖形剪影,貼在黑板上。)
學生:兔媽媽跟小白兔堆的是個可愛的雪孩子。這個雪孩子的頭上戴著一頂非常漂亮的金邊綠帽子。它的眼睛黑黑的,圓溜溜的。鼻子紅紅的,尖尖的。有一張紅嘴唇的小嘴巴。脖子還圍著一條粉紅色的圍巾。它還有一個胖乎乎的身子。
老師:說得不錯。這個雪孩子的確可愛,有了這么可愛的小伙伴,小白兔當然愿意留下來和雪孩子在一起啦。那小白兔和雪孩子在一起是怎樣玩的呢?下面老師請同學們欣賞一段音樂,一邊欣賞,一邊展開想象,然后告訴老師,聽了這段音樂,你好象看到了小白兔和雪孩子是怎樣玩的?
(出示小白兔圖形剪影,貼在雪孩子旁;放音樂,學生聽音樂展開想象。)
學生甲:聽了這段音樂,我好象看到小白兔和雪孩子在一起滑雪,雪孩子不會滑,小白兔就教雪孩子。忽然,雪孩子摔了一跤,小白兔連忙扶起雪孩子,他們手牽著手,一邊滑一邊唱歌向遠方滑去,還不時發(fā)出一陣笑聲呢。
學生乙:我好象看到他們在玩過家家的游戲。
老師:怎么玩的呢?
學生丙:小白兔從家里拿出一些東西來,擺在地上當飯菜,請雪孩子吃。
學生?。何液孟罂吹剿麄冊谧矫圆亍P“淄门艿窖┖⒆由砗蠖阒?,讓雪孩子找不著他,當雪孩子轉過頭去看小白兔時,小白兔又跑到雪孩子的前面。小白兔還高興得嘻嘻地笑呢。
學生戊:我好象看見他們在比賽滑雪,后來小白兔輸了,他就表演節(jié)目給雪孩子看。
老師: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多高興,多快樂啊,那他們玩累了坐下來休息時,會互相說些什么呢?
學生甲:他們會說真好玩。
學生乙:小白兔會對雪孩子說,雪孩子,你真乖,真是我的好朋友,要是你有生命的話,就會永遠陪伴我,那真好啊。
學生丙:小白兔會對雪孩子說,雪孩子,和你在一起真好玩,你是我的好朋友,希望你永遠不和我分離。
老師:小白兔和雪孩子說完話后,他感覺到有點冷也有點累了。請大家齊讀課文第四、五段,看看小白兔干什么去了。(學生齊讀課文)小白兔玩累了,就回屋子里──
學生:他睡覺去了。
老師:(演示投影片②)你們看,小白兔睡得真甜啊??墒?,就在小白兔睡得正甜的時候,在他身邊卻發(fā)生了一件十分危險的事。這是一件什么事呢?(放課文的第六段朗讀錄音,演示投影片③)
學生:這件事是這樣的,火把旁邊的柴堆給燒著了,有可能還要把房子燒壞。
老師:這件事小白兔知道嗎?
學生:不知道。
老師:為什么?
學生:因為他睡得正甜呢。
老師:這樣一來,小白兔就有可能被大火──
學生:燒死。
老師:眼前這情況多么讓人著急啊,讓我們帶著著急的心情,一齊來讀讀第六段。
(學生齊讀課文。)
老師:雪孩子這時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好朋友──小白兔家著火了。那雪孩子的心情怎么樣呢?(放課文第七段的朗讀錄音,演示投影片③)
學生:雪孩子也非常著急。
老師: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學生:從雪孩子“一邊喊一邊向小白兔家奔去”可以看出。
老師:誰來讀讀第七段,讀出雪孩子非常著急的心情。
(抽學生讀第七段。)
四、在上面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已經(jīng)看到劉詩珍老師有意地培育著學生的再造性形象思維
這種思維是“根據(jù)他人語言的(口頭的或書面的)描述或圖形的示意進行的以再造想象為主體的形象思維活動”,“再造想象能力和情感性理解能力的發(fā)展”是這種思維發(fā)展的主要標志。下面的教學效果的產生是“情感性理解能力”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老師:雪孩子跑到小白兔的家門前,面對滾滾的濃煙,熊熊燃燒的大火,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就在大火中,它是怎樣做的呢?
(放錄象:雪孩子火中救小白兔一段。)
學生甲:雪孩子是這樣做的.,它冒著嗆人的煙、燙人的火找小白兔。
學生乙:雪孩子是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小白兔的。
老師:老師再讓大家看一遍錄象,大家看看,想想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過程中,什么地方最使你感動?
(再次放錄象:雪孩子救小白兔一段。有的學生眼里閃著淚光。)
學生甲:(聲音哽咽)雪孩子用自己的身體去撞門,這個地方最使我感動。因為雪孩子明明知道自己是雪做的,一用力撞門,說不定就會把自己撞得粉碎。但是為了救自己的好朋友,它還是不顧自己。
學生乙:最令我感動的是雪孩子從大火中跑出來,靠在門邊喘氣的那個地方。當時,雪孩子全身被大火燒得不住地往下滴水,還累得不停地喘氣。它完全可以不再去救小白兔,但它沒有這樣做,為了救小白兔,它又一次沖進大火中,找來一塊布撲火,結果布也燒著了,這樣,布就會引火上身,但雪孩子并沒有丟掉布,還是不停地撲呀、打呀。
學生丙:最令我感動的是雪孩子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小白兔,正準備去抱小白兔的時候,當時,火已經(jīng)把屋頂燒著了,不時有一根帶火的木棒從房頂上掉下來,隨時都可能打著雪孩子,但雪孩子不顧這些,沖到小白兔身邊,抱起小白兔就向屋外跑去。
老師:的確,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過程中,許多地方都使我們深受感動。多好的雪孩子啊,面對將被大火吞沒的小白兔,它不顧一切地沖進火海。煙是那么嗆人,火是那么燙人,它全然不顧,在大火中尋找著小白兔,找啊找啊,終于找到了小白兔,它一把抱起小白兔向屋外沖去。讓我們一起帶著感情讀讀第八、九段吧。
(學生齊讀課文。)
老師:由于雪孩子的舍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然而我們可愛的雪孩子呢?(放錄象:雪孩子融化一段。)
學生:(用手擦眼淚)我們的雪孩子融化了。
老師:是啊,當雪孩子抱起小白兔沖出屋來時,它已經(jīng)沒有什么力氣了。它全身的雪在不住地融化,可它仍然緊緊地抱著小白兔,搖晃著身體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聲音越來越低沉)它想堅持把小白兔抱到一個最安全的地方,但它已經(jīng)沒力氣了,最后,它的頭也完全融化了,眼珠掉到了地上,我們的雪孩子化成了一地的水。(停頓)現(xiàn)在,我們一齊來有感情地讀讀第十段。
(學生齊讀課文。)
老師:小白兔得救了,然而,當他醒來發(fā)現(xiàn)雪孩子不見了的時候,小白兔怎樣了?
學生甲:小白兔心里很難受。
學生乙:小白兔會捧起地上的水,大聲地哭起來。他一邊哭一邊說:雪孩子,雪孩子,你去哪兒了?你不要離開我,不要離開我。
老師:多好的雪孩子啊,難道它真的就這樣離小白兔而去,離我們而去了嗎?不,它不會離開我們的,你們看,它不是還在嗎?(放錄象:雪孩子變成白云一段)
五、猜想故事的結局是訓練學生想象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猜想過程中,學生會根據(jù)課文中的某些提示,根據(jù)自己充滿個性化的愿望,想象出豐富奇特的結局,劉詩珍老師運用這種常用的思維教學方法,開啟學生的形象思維
老師:雪孩子離開我們了嗎?
學生:沒有!
老師:那它在哪兒呢?(放課文第十一段的朗讀錄音。演示投影片④)
學生:我們可愛的雪孩子在天上,它變成了一朵美麗的白云。
老師:(指投影片)兔媽媽看著那朵美麗的白云會說些什么呢?
學生:兔媽媽會說:雪孩子,謝謝你救了我的小白兔,你的心靈真美!
老師:那小白兔又會怎樣說呢?
學生:小白兔也會說:雪孩子,謝謝你救了我,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你的,你不要走,快下來,我要和你在一起。
老師:但那白云慢慢地飄走了,越飄越遠,小白兔看見了,多么難過啊,同學們,我們給小白兔想個辦法把雪孩子留住,讓它永遠和小白兔在一起吧。
學生甲:我想的辦法是在第二年的冬天再給小白兔堆個一模一樣的雪孩子。
學生乙:用我們的筆把雪孩子畫下來,這樣小白兔就可以和雪孩子永遠在一起了。
老師:說得真好。這節(jié)課學了這個故事,同學們也喜歡上了這個可愛的雪孩子,你們愿意永遠和雪孩子在一起嗎?
學生:愿意。
老師:那我們怎樣才能讓雪孩子永遠在我們身邊呢?
學生:只要我們也像雪孩子那樣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我們就永遠和雪孩子在一起了。
老師:說得好。同學們,只要我們心地善良,從小事做起,處處為別人著想,雪孩子就永遠和我們在一起,我們也就是一個個可愛的雪孩子。(下課)
這節(jié)“理想的語文課”實際上是一節(jié)理想的語文思維培育課,它結合了施教對象思維發(fā)展的規(guī)律,圍繞語文思維培育的核心問題,采取了斯騰伯格所提倡的“對話策略”,通過板畫、投影、音樂、配樂朗誦、錄像和教師渲染描述等手段,對學生進行形象思維的引發(fā)、呵護和發(fā)展,同時還起到了美育的作用。從這節(jié)課中,我們可以分析出劉詩珍老師語文思維教學模式來,主要包括七個步驟,如下圖所示:
1、教師呈現(xiàn)想象的物象或情境。
2、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觀察和思考。
3、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間。
4、讓學生體會新的感受。
5、讓學生的情感性理解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
6、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方式進行自由的猜想。
7、老師評論或補充學生的思維結果。
劉詩珍老師的這節(jié)語文思維教學模式的基本理念是,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足夠的自由思維的時間和空間,提供從頭到尾的訓練機會,給學生解套而不是加套,為學生最終學會“自己教自己”做好準備。劉詩珍老師這節(jié)《雪孩子》的課堂實錄確實能帶給我們許多關于語文思維教學方面的啟示,為了達到培育小學生形象思維之格的目的,劉老師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直觀的引入,切中小學生的思維發(fā)育狀況;二是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對形象有較為精細的了解;三是重視教學過程,步步設“練”,推進小學生的想象步伐;四是提倡小學生的求異想象,拓展了課文的內容;五是對話策略的采用,使小學生的三種思維模式(分析、創(chuàng)造和實用)都在不同程度上得以滋養(yǎng),六是情境的貫穿,在現(xiàn)實世界的基礎上又營造了一個想象的世界;七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為小學生的想象加入了純潔與美好的因素。
《雪孩子》教學反思實用5
《雪孩子》這篇課文是沒有拼音輔助的課文。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課文內容有沒有拼音,這關系非常大。將直接影響到課文能否被他們熟練地朗讀及其理解。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先讓孩子在家看了動畫片《雪孩子》,讓孩子感受雪孩子的故事。
一、看圖學文。
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要位置,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所以,學生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來理解課文中的詞、句、段和文章的.內涵時,也就容易多了。
二、多種形式朗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師:雪孩子為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請小朋友自由讀第八段,想一想,你要怎么讀?然后讓孩子們自己去討論。就這么一個在成人眼中非常公式化,甚至聽上去有些專業(yè)化的問題,孩子們充分的發(fā)揮了自己的意見。
有一位學生說:我覺得應該高興地讀。因為雪孩子雖然已經(jīng)變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覺得很高興。
第二位學生說:我覺得要傷心地讀。因為雪孩子為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小白兔覺得很傷心。
聽完孩子們的訴說,我的內心為之一震,真的不能小看這些年幼的孩子們,他們擁有多么豐富的情感呀!
《雪孩子》教學反思實用6
《雪孩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第一冊的最后第二篇課文,也是一篇沒有拼音輔助的課文。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課文內容有沒有拼音,這關系非常大。將直接影響到課文能否被他們熟練地朗讀及其理解。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開頭設計了課件:雪花紛飛的場景和一個雪孩子。讓孩子們在欣賞的同時說說雪孩子長得怎樣?孩子們興高采烈的說雪人(可愛、很漂亮、很白)。趁機導入新課,讓孩子們自己讀一讀課文,想辦法學會不認識的字。
一、看圖中學文”,把孩子們帶到了一個永不枯竭的活的源泉中
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要位置,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學生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來理解課文中的詞、句、段和文章的內涵。在觀看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一圖時,老師問從哪里看出他們高興呢?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惟恐把自己的精彩答案給遺漏了。在這此起彼伏的回答聲中,學生們理解了“快樂、又蹦又跳、開心”等詞語。又如,課件(一)中的雪景圖,把孩子們帶入了生活的情境,再看簡單的一張白云圖,把課文內容“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歡樂,為小白兔解除災禍,最后自己變成了云朵,以及雪孩子助人為樂、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質”都融入到了這張簡單的畫里,讓畫已不再是畫,而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東西。
二、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xiàn)的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引導學生猜想結局,情感升華。
在學生朗讀第八自然段后,開啟學生的形象思維。老師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雪孩子離開我們了嗎?那他在哪呢?(學生想象說:我們可愛的雪孩子在天上,他變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你們愿意永遠和雪孩子在一起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愿意。這是老師進行總結:只要我們心地善良,從小事做起,處處為別人作想,雪孩子就永遠和我們在一起,我們也就是一個個可愛的雪孩子。再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雪孩子》教學反思實用7
與以往的課文不同,《雪孩子》去掉了拼音,配上八幅漂亮的插圖,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的形式出現(xiàn)。這是孩子接觸的第一篇不帶拼音的課文,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否帶拼音將直接影響到他們閱讀和理解課文。 因此,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上我主要抓住了兩點。第一,看圖學文,給學生一個積極活躍的思維空間。學生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來理解課文中的詞、句、段和文章的.內涵。在學習課文內容時我引導孩子觀察插圖。
第一幅雪景圖我問“故事發(fā)生時的天氣怎么樣?”孩子回答“下雪天?!苯又矣謫枴跋铝艘灰沟难?,早晨我推開窗戶,屋外是怎樣的美景?”這就把孩子帶入了生活的情境,在回答的過程中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在學習雪孩子和小白兔玩耍這一部分時,我讓孩子猜猜雪孩子和小白兔都玩了哪些游戲,他們玩得高興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孩子們積極舉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這此起彼伏的回答中,孩子們充分發(fā)揮了想象,也學會了看圖學文。再如第七幅圖我問孩子們“小白兔發(fā)現(xiàn)雪孩子不見時心情怎么樣?”孩子們告訴我“傷心,因為我看到小白兔皺著眉”“小白兔的表情是這樣的”接著自己做了一個傷心的表情??磮D學文,把孩子帶入觀察與想象的思維活動中,同時,孩子的情感得到了
升華,進入情境讀課文,朗讀時就顯得得心應手多了。第二,引導學生朗讀,通過朗讀領悟課文內容。首先,引導孩子想象,讀出雪景之美。 其次,引導孩子抓住關鍵詞朗讀。再次,引導孩子觀察情境圖,深化情感,升華朗讀。
《雪孩子》教學反思實用7篇 雪孩子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 《雪孩子》教學反思8篇 雪孩子教學反思優(yōu)點與不足
★ 雪孩子教學反思10篇(雪孩子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