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3篇 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教案人教版,供大家閱讀。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1
一、浮力”
二、進行新課:
1.什么是浮力?
(1)演示實驗:放入水中的木塊放手后,木塊從水里浮上來,最后浮在水面上靜止不動。
提問:在水里浮上來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塊受幾個力的作用?施力物體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學生回答后小結:從水里浮上來的木塊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還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體是水。上浮過程中木塊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木塊浮在水面靜止不動時,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浮力。木塊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tài)??梢?,從水里浮上來的物體和浮在水面上的物體都受到浮力。
(2)演示實驗:把石塊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塊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問:下沉的石塊受浮力作用嗎?
教師指出,為研究這個問題,同學們分組完成課本12-2的實驗。(兩人一組進行實驗)
要求:①明確實驗目的是判斷浸沒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塊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塊要用細線拴牢。讀取石塊浸沒在水中彈簧秤的讀數(shù)時,石塊不要觸及杯底或杯壁。
學生實驗時,教師巡回指導。
實驗完畢,組織討論,教師總結。
①掛在彈簧秤上的石塊在空氣中靜止不動,受幾個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體是什么?這幾個力的關系是怎樣的?說出石塊在空氣中重多少牛。
小結:石塊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拉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體是細線。二力的關系是彼此平衡。此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就是石塊所受的重力。
②掛在彈簧秤上的石塊浸沒在水中的讀數(shù)是多少牛?此時,浸沒在水中的靜止石塊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體是多少?這幾個力的關系如何?兩次彈簧秤的讀數(shù)之差說明了什么?
小結:石塊此時受到三個力的作用,一個是豎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一個是豎直向上的拉力,施力物體細線;另一個是豎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體是水。石塊靜止不動說明:石塊受到的重力=石塊受到的拉力+石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石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時彈簧秤的讀數(shù)。所以石塊受到的重力=石塊在水中秤的讀數(shù)+浮力。彈簧秤兩次讀數(shù)的差就是浸沒在水中的石塊受到的浮力。浮力=石塊重-石塊在水中秤的讀數(shù)(也可叫做石塊在水中時的視重)。以上實驗,說明浸入水中的石塊也受到浮力。
教師總結講解時,邊講邊畫出石塊受力分析圖(見圖12-1)。
總結、板書:
1.什么是浮力
(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液體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一切浸在液體里的物體都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
(3)浮力=物體重-物體在液體中的彈簧秤讀數(shù)。F浮=G-F'
2.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1)提問:浸沒在水中的正方形木塊,放手后豎直向上浮,它為什么不向左或向右,向前或向后運動?
復習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啟發(fā)學生答出:立方體木塊浸沒在水中,左右兩個側面和前后兩個側面相對應的部位,距液面的深度相同,水對它們的壓強相等。因而它的左右兩側面和前后兩側面,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木塊不向前后、左右運動。以上講解可結合圖12-2進行。
(2)提問:浸沒在水中的立方體(木塊)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強是否相等?哪個大?為什么?立方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如何計算?是否相等?哪個大?為什么?
啟發(fā)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并結合畫圖講解。說明浸沒在水中的立方體,由于上表面跟液面的深度小于下表面距液面的深度,所以它們受到水的壓強不同。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大于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強。上下表面面積相等,所以下表面受到水的豎直向上的壓力大于上表面受到水的豎直向下的壓力(見圖12-2)。上下表面的壓力差就是浮力。
板書:“2.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1)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就是液體對物體的浮力
即F浮=F'-F。
(2)物體在氣體中也受到浮力?!?/p>
物體在氣體中也受到浮力,可啟發(fā)學生舉例答出。
3.物體的浮沉
提問:既然一切浸入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浮力,為什么物體有的上浮、有的下沉、有的還可停留在液體中的任何地方?
演示:提示同學觀察物體在水中運動情況。
把鐵塊浸沒在水中,放手后鐵塊下沉。
把木塊浸沒在水中,放手后木塊上浮。
把裝有少量水并用膠蓋蓋嚴的小瓶(可用裝青霉素的小藥瓶,用注射器仔細調整瓶內水量或調整裝入的細砂,直至可懸浮在水中為止)浸沒在水中,放手后小瓶可懸浮在水中。
學生討論:浸沒在水中下沉的鐵塊、上浮的木塊、懸浮的小瓶各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大小關系如何?說明力的方向。
教師結合實驗,邊講邊畫出浸沒在水中下沉的鐵塊、上浮的木塊和懸浮的小瓶受力分析示意圖,總結出浮沉條件。
讓學生觀察實驗:浸沒在水中的木塊放手后上浮,最后浮出水面,漂在水面不動。教師指出,木塊漂在水面上時,只有一部分浸入水中,叫做漂浮。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塊受幾個力的作用?它們的關系如何?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物體的浮沉條件并板書:
板書:“3.物體的浮沉
(4)漂?。篎浮=G——物體的一部分浸入液體中”
教師說明:
(1)物體上浮、下沉是運動過程,此時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結果是沉到液體底部,上浮的結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2)漂浮與懸浮的共同點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靜止不動。但漂浮是物體在液面的平衡狀態(tài),物體的一部分浸入液體中。懸浮是物體浸沒在液體內部的平衡狀態(tài),整個物體浸沒在液體中。
(3)完成課本圖12-3中的填空題。
三、布置作業(yè)
1.完成本節(jié)課文練習1~5題。
2.思考題:本節(jié)后面的“想想議議”。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光現(xiàn)象》第四節(jié),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xiàn)象,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xiàn)象的基礎.光的折射現(xiàn)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xiàn)象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密切聯(lián)系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讓學生從小崇尚科學,立志獻身科學.本節(jié)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xiàn)象和初步規(guī)律,是為以后幾節(jié)課學習活動進行充分準備.所以本節(jié)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2.教學目標 根據(jù)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總體目標與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節(jié)教材內容及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我確定本節(jié)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知道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規(guī)律及在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可逆; 能夠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xiàn)象. (2)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xiàn)象,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引導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4)德育目標: 通過對日常光現(xiàn)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熱愛科學,進行唯物主義教育. 3.難點和重點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確定: (1)重點:光的折射規(guī)律;光路可逆. (2)難點: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xiàn)象. (3)關鍵:對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確定. 二、選用的教具及設備 1.選擇教具依據(jù)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設備,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并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huán)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儀;碗;適量的水;筷子;多媒體課件;錄像剪輯. 三、處理 對日常光的折射現(xiàn)象學生有豐富的感性認識,以現(xiàn)象引入新課,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興趣濃厚.光的折射規(guī)律的認識,宜先提出問題及研究方法,通過學生猜想,對照演示實驗的觀察,輔以多媒體模擬演示,學生思維清晰,準確,有利于規(guī)律的總結歸納,并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 際,重視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遵循認識的規(guī)律: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法,學法 1.教法 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上下承接關系,學生剛學完光的反射,對光的現(xiàn)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對光學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線等.針對素質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jié)采用觀察分析,啟發(fā)式教學法.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fā)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guī)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計算機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yǎng)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lián)系實際. 2.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jù)本節(jié)的內容特征,教師在做好演示實驗時,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實驗
并由他們總結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同時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興趣,動機等培養(yǎng),通過手勢,眼神,表情等形體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觀察總結規(guī)律,聯(lián)系實際,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本節(jié)采用觀察,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考討論,總結歸納出光的折射規(guī)律,應用折射規(guī)律解釋一些自然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 1.提問: (1)均勻介質中如何傳播? (2)是光的反射定律? 2.引入: 【演示一】: 在碗中放入硬幣,放在一定的高度讓學生剛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幣,再倒入適量的水,請同學觀察實驗現(xiàn)象.(錄像重放) 【演示二】: 在碗中倒入適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讓學生側面斜視觀察現(xiàn)象. 請學生思考這是為什么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 1.學生認識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對物理研究及物理應用有初步印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步了解學好物理應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標: 1.過觀察和實驗,學習初步的探究問題的方法。 2.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標: 1.發(fā)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發(fā)現(xiàn)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 2.共同完成的觀察及實驗中,學會和同伴的協(xié)作和配合。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討論、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難點:能從看到的現(xiàn)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方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自我介紹 二、引入 [師] 從這個學期開始我們學習一門新課——物理。請同學們觀看漂亮的章首圖,然后聽一位同學帶感情地朗讀配文。 三、進行新課 [師] 科學之旅的第一站,先請同學們觀看幾個有趣的實驗。 [演示] 課本圖0.1-1實驗 [演示] 課本圖0.1-2實驗。 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 教師再演示書本的幾個 [想想做做] 1.放大鏡看自己的手指紋: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鏡看窗外的物體:是縮小的。 2.乓球會落下嗎? [師] 以上的這些實驗有趣嗎? [板書] 物理是有趣的 [板書] 物理學的研究范圍:聲、光、熱、電、力等現(xiàn)象 [師] 這些現(xiàn)象不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學道理,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逐漸弄清楚其中的奧秘。 物理學不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書] 怎樣學習物理。 [板書] (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板書]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書] (3)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社會 四、小結 物理學是有趣的,有用的。學習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細觀察周圍的生活,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大膽猜想、善于動手、勇于實踐,才能最終發(fā)現(xiàn)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業(yè)(略) 六、板書設計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3篇 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教案人教版相關文章: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2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3
相關熱詞搜索:教科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