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實用的小學體育教案4篇(小學體育教案簡單),供大家參考。

實用的小學體育教案1
一、教學內容
《雙手胸前傳接球》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整合三、四年級小籃球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提取出來的一堂以提高學生籃球能力,培養(yǎng)籃球興趣為主的技術教學課。小籃球的原地胸前傳接球是小學階段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籃球技術之一,此前學生只是初步學習了小籃球的運球技術。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傳接球技術。
三、指導思想
在設計本課時,我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jù),切實貫徹“康第一”指導思想,以培養(yǎng)學生初步掌握“地胸前傳接球”動作,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籃球興趣目的。遵循技術教學的規(guī)律,進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練習,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本堂課上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生在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活動中解決練習中遇到的困難的能力。
四、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身心的發(fā)展正處在由幼稚趨向自覺,由依賴趨向獨立的過渡時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學習的興趣更為廣泛。同學間開始進行個人簡單交往,往往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自我意識有所發(fā)展,自主性要求日趨強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約束的能力。男女生出現(xiàn)生理差異,女生上肢力量較差,也許會出現(xiàn)傳球不到位的情況。
籃球教學在低年級已經在游戲中出現(xiàn),三年級學生已經學習過原地運球、行進間運球,有個別學生籃球運球技術較好,但大多數(shù)學生不會進行正確的雙手傳接球。
五、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使學生初步了解雙手胸前傳接球動作概念,初步掌握“原地胸前傳接球”的動作。
?。ǘ┘寄苣繕耍和ㄟ^視頻教學、教師引導、師生合作探究,使70%的學生在傳球時能做出“胸前翻腕”的動作,并蹬腿伸臂向前上方發(fā)力;接球時能做到緊盯來球主動伸臂迎球。學生能做到連續(xù)胸前傳接球4-6次不掉球。
?。ㄈ┣楦心繕耍涸诰毩暫陀螒蚧顒又畜w驗群體活動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準確的手型及傳球的伸展和接球的緩沖動作;
(二)難點:解決傳球中的胸前翻腕、向前上方發(fā)力和接球時的伸臂迎球技術。
七、教學策略
教學結構上,設計了以籃球游戲為主線,激發(fā)學練興趣,培養(yǎng)良好習慣,在教學環(huán)境中,充分利用有限的運動場地和多媒體進行合理的布局,給學生盡可能大的活動空間和視覺上的直觀感受;在教學手段,通過嘗試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利用示范建立概念,利用講解加深印象,利用練習體會技術;在評價方式上,把學生的自評、互評與教師的點評相結合;在能力培養(yǎng)方面,通過巧妙的安排游戲,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能力,激發(fā)學生練習興趣。
八、教學過程
?。ㄒ唬╅_始部分
1.觀看籃球視頻片段,教師語言激勵學生學習籃球。
2.游戲:“近距離傳接球”游戲。
學生二人一球,通過各種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球感和對球的興趣,改善手對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熱身的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準備。
(二)基本部分
1.學習“持球”動作。
(1)觀看持球動作視頻。
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牢記雙手大拇指成“八字形”。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講,這是最形象最直觀的手段。
?。?)學生模仿持球手型和徒手手型,并相互糾錯,解決手型的問題。
學生通過自學、模仿、互助掌握持球手型。
(3)“較遠距離傳接球”游戲。
讓學生在游戲中尋找和感悟最佳的傳球方法是:人不動,用力把球傳到同組同學那里。
2.學習“雙手胸前傳接球”。
?。?)學生觀看“雙手胸前傳接球”教學視頻。
借助教學視頻在學生的頭腦中構建一個胸前傳接球的最直觀而又整體的初步輪廓。
教師通過傳球的口訣:“蹲、伸、撥”;接球的口訣:“迎、收、屈”歸納雙手胸前傳接球的動作要領,便于學生記憶,進而突出教學重點,傳球的伸展和接球的緩沖動作。
(2)學生嘗試性模仿練習。
讓學生根據(jù)前面構建起來的胸前傳接球的最直觀而又整體的初步輪廓,在嘗試性模仿練習中,初步讓學生具體感知原地胸前傳接球的'動作,并在嘗試練習中發(fā)現(xiàn)自己或同伴遇到的各種困難。
(3)師生解決練習中存在的困難(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
如:接球不穩(wěn)容易掉,傳球距離近,傳球高度等。使學生初步了解傳球和接球的各項動作要領。體現(xiàn)由整體感知到分解落實的技術教學規(guī)律。
?。?)學生練習。
在學生初步了解傳球和接球的各項動作要領后,安排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練習,體會并初步掌握這些動作要領。學生要充分利用這一時間進行練習,教師充分利用這些時間,及時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用個別指導這一最有效的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掌握動作要領。
(5)“聽口令傳接球”。
這種看似比較死板又浪費時間的方式,其實非常有助于讓傳球的學生注意自己的傳球技術動作,也更能讓學生體會“眼睛盯球,主動伸手迎球”的動作要領。更主要的是,教師可以比較準確的了解前面這段時間學生的技術掌握情況,教師可以根據(jù)觀察,了解哪些同學完成的較好,哪些同學完成情況還不夠理想。更有利于教師選取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評指導。
(6)傳接球比賽。
單調的傳接球練習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用比賽來代替練習,可以讓學生在比賽中練習和鞏固技術動作。
學生根據(jù)本組的水平可以調整間距,相互協(xié)調合作、速度靈敏。
“調整間距”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yǎng)學生應變能力;使學生們在練習中體驗合作的重要性,能夠運用好傳接球動作,學生的積極參與使教學進入高潮。
?。ㄈ┙Y束部分
“雙人背背夾”游戲。
將這一游戲作為本課的結束部分,既可以達到放松的目的,同時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ㄋ模﹫龅仄鞑?/p>
多媒體電腦一臺、投影儀一臺、投影幕一幅、籃球場一塊、籃球20個。
?。ㄎ澹┙虒W預設
預計心率:平均130次/分鐘,最高為170次/分鐘,出現(xiàn)在32分鐘左右;
練習密度:38%~40%;運動負荷:中等。
?。┱n后反思
1.本節(jié)課多媒體教學,把教師至于導演地位,改變以往教師示范、講解的傳統(tǒng),給學生以新奇感,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視覺上的整體構架,找到了學習伴侶。
2.本節(jié)課教師講授的時間少了,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為充足的時間。
3.本節(jié)課從學生掌握的情況來看,男生比女生要好。多數(shù)女生在接球上動作變形.雖然老師通過講評指出了存在的問題,但學生的改進不理想。
4.最后的游戲有些學生不好好的活動,故意使別人接不住球。老師雖然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控制的不夠。
5.本節(jié)課在運動強度和密度設計上沒掌握重心,在課的主要部分學生的運動量少了
實用的小學體育教案2
教材
1.小足球 2.游戲:截住空中球
教學任務
1.能知道腳背外側運球的方法;能記住游戲的方法和規(guī)則。
2.提高學生對小足球的控制能力;能在有防守的條件下做傳、接多個球。
3.對練習有濃厚興趣,能團結友愛、互相協(xié)作。
課的結構
教 學 內 容
組 織 教 法
運動負荷
次數(shù)
時間
?。耄?/p>
強度
開始準備局部
5’
一.課堂常規(guī):
1.體育委員整隊
2.師生問好。
3.檢查服裝、鞋子。
4.宣布課的內容
二.隊列隊形練習:
1.立正、稍息
2.齊步走
3.用跑步法疏散與密集隊形。
三.準備活動:
徒手操:
完整練習1-7節(jié)
1. 跟隨口令節(jié)拍,動作協(xié)調一致。
2. 充沛活動各個關節(jié)。
一組織:如圖一
××××××××
××××××××
оооооооо
оооооооо
×
Δ
要求:整隊迅速、整齊。
要求:聲音響亮一致。
要求:課上積極鍛煉、認真練習。
二組織:如圖一
要求:聽口令統(tǒng)一練習。
三組織:如圖二
× × × × × × × ×
× × × × × × × ×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Δ
2
6
2
4*8拍
50
60
120
小
中
課的結構
教 學 內 容
組 織 教 法
運動負荷
次數(shù)
時間
強度
基本局部
25’
一. 小足球:腳背外側運球接力。
教學重點:運用正確的觸球部位運球。
教學難點:提高對球的控制能力。
二. 游戲:截住空中球
教學重點:在防守的條件下提高傳接球的技術。
三.素質練習:雙人下蹲跳、前進
一. 組織:如圖二。
教法:
1. 教師講解并示范正確的腳背外側運球動作。
2. 請1-2名學生試做。
3. 集體分散練習。
4. 組織運球競賽。
二.組織:分成四組成圓圈站立。
1.講解游戲名稱、方法和規(guī)則。
2.學生分組,站成圓圈。
3.各組進行游戲,教師巡回指導(動作熟練后可適當增加球的數(shù)量)
三組織:如圖二
要求:8米*3組
各7
至
8次
300
350
50
大
中
大
結束局部
5’
一.整理放松:
二.講評。
三.收還器材。
四.安排課后作業(yè),宣布下課。
一充沛放松上、下肢肌肉。
二褒揚有進步的學生。
三第一排同學。
四師生互道再見。
80
小
預 計 效 果
場地器材
操場、小足球20只
技
術
技
能
1. 80%的學生能基本掌握腳背外側運球的方法。
練習密度
課
后
小
結
33%
平均心率
130
強度指數(shù)
1.5
實用的小學體育教案3
教材分析
教材的主要內容為25米x4往返跑,選自小學《體育與健康》教材內容。往返跑是由短跑和傳接棒技術組成集體配合的徑賽項目,它既能發(fā)展學生的快速奔跑能力,又有良好的綜合健身作用,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積極進取和拼搏精神。在學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田徑正式比賽的接力跑項目有男女25米x4接力,50米x4接力,它是由多人配合,各跑一段距離完成往返跑。所以這一運動,特別受學生歡迎。
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年齡為11歲左右,正處于青春初期,朝氣蓬勃、富于想象和挑戰(zhàn),好勝心強,愛表現(xiàn)自己,對接力跑運運比較喜愛,因此對本次課內容將會表現(xiàn)出較強的求知欲。但由于他們的神經系統(tǒng)興奮占優(yōu)勢,并極易擴散,且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時間不長。
本班共52人,男生25人、女生27人,該班學生各方面素質比較好,同學間團結互助,班集體初步形成,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識,但與他人合作方式存在一定困難,學生求知欲強,學習積極性高,上進心強,平時活潑、好動,心理素質較好。但存在體質普遍較弱、運動技術較差的現(xiàn)象。所以在教學中采用有趣性的組織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初步掌握往返跑動作要領。
2、能力目標:在初步掌握往返跑的基礎上,能夠比較協(xié)調的進行傳接棒配合,發(fā)展學生的位移速度,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機智、互幫互學的協(xié)作精神、競爭意識和互相配合,密切協(xié)作的集體主義榮譽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傳、接棒技術
難點:掌握傳、接棒時機。
實用的小學體育教案4
教材分析
投擲實心球是一項需要一定力量的比較枯燥的運動。是以練習活動為主要手段,發(fā)展學生上下肢、腰腹、肩部、背部力量和身體的協(xié)調素質。通過教學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只有發(fā)展速度力量和掌握合理的技術才能充分發(fā)揮,并取得良好的成績。
學情分析
本課參與對象是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辨別思維和動手能力,注意力指向性較強,并對新生事物感到好奇認知和技能有一定的提高,學習新知識速度快模仿能力強,具備一定的探索知識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本課采用設疑解答等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師生之間心理互動,增強學生對上好體育課和樂于參加各種技能學習信心。
教學目標
1、 學生建立雙手頭上擲實心球的完整的動作概念。
2、學生安全地進行身體練習,領會雙手頭上擲實心球時的動作要領,并體會和感悟到擲實心球時上下肢用力協(xié)調的重要性。
3、學生能樂意聽老師的講解,認真觀察教師的示范,善于思考,通過身體練習,解決問題,找到答案。
4、 體會參與是學習的前提,體驗并感悟到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體會和感悟由下而上的動作用力順序,并熟練掌握。
教學難點:球出手的速度和投擲的遠度。
教學過程
準備部分:通過教師安排的活動,活躍氣氛同時達到熱身效果,開發(fā)學生積極思考。
基本部分:通過三種不同姿勢的投擲,提出問題,了解全身用力的重要性。本課運用“一幫一”互助的合作探究方式學習,完成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的掌握。通過師生共同練習技術動作,再分組通過合作交流、互幫互助以及學生展示、現(xiàn)場評價的方式進一步練習,營造出合作交流、師生互動的學習氛圍。
結束部分:通過肌肉放松達到身心共同放松的效果,同時評價學生課堂表現(xiàn),總結技術要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實用的小學體育教案4篇(小學體育教案簡單)相關文章:
★ 小學信息技術教案范文5篇(小學信息技術優(yōu)秀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年新編教案推薦指南3篇(五年級新編語文教案)
★ 年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新編長春版案例3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s版教案設計
★ 小學語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8篇 部編版《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