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學生課堂心得體會12篇,供大家參考。
學生課堂心得體會1
這個假期很幸運,讀了吳非的這本名著——《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因為我們天天接觸的都是學生,那與學生交流最多的地方就是課堂,所以我也很想知道吳非老師的課堂發(fā)生了什么?與我們平時的課堂有什么不一樣?我可以從中學到哪些知識?帶著這些疑問我讀了這本書。
讀了吳菲老師的這本書,我覺得不管是作為一名數(shù)學老師也好還是一名其他老師也好,都應該重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老師和學生在一起的互動,我們不能無視學生的期待,如果是自說自演,那很可能就是白講,學生什么也學不會,另外就是要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教師不僅上課輕松,學生也學的.快,效果更好!
書中還有很多需要我學習的,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要走的路還很長,要學習的也還很多,千言萬語不如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多思考多練習。期待自己能夠在不久的將來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
學生課堂心得體會2
“微課堂”是以“課程小組”為中心的互動學習社區(qū)。課程小組由需求和興趣產(chǎn)生,每個課程小組都是一個圈子,由多個課程小組形成了大圈子。
“微課堂”作為一款手機學習應用,突破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模式,將課堂搬到了學生的手機或IPAD里。只要下載老師們上傳的“微課”便能隨時隨地的學習,也能隨時隨地與同在學習一門課程的小伙伴們溝通交流。與此同時,“微課堂”里的課程不僅僅只是傳統(tǒng)的PPT放映,更有視頻教學、音頻教學、在線作業(yè)與考試等多種選擇。
作為一名管理者,最希望的就是既能夠節(jié)省教師外出學習的費用,外出學習的時間浪費,又能夠讓教師學習到更有效的內(nèi)容,那么微課堂就給我們建立了這樣的一個好的平臺。因而“情境數(shù)學微課堂”就是遠程教育的一種形式,它打破了傳統(tǒng)培訓在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最大化地進行教學資源共享,可吸納更多的教師參與其中,是提高教師教育素質(zhì)的信息化和便捷途徑。
通過微課堂的形式讓全國各地的老師們聚集在一起,共同學習、探討、鉆研,從而減少了教師外出學習的時間及其差旅費用,最重要的是微課堂能夠讓老師們把外出的時間遷移到網(wǎng)絡,更有效的在網(wǎng)絡學習和探討。這樣的學習模式我個人覺得非常有效。
同時,“情境數(shù)學微課堂”可以輔助并配合《情境互動式幼兒數(shù)學教育課程》在幼兒園的實施開展,可以結(jié)合教師的實際教學問題,提供給教師實操性較強的'教學指導,并根據(jù)每周的教學計劃,與教師一起進行備課,這樣教師可以隨即將所學所獲在第一時間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實效性強。
微課堂還可以根據(jù)教師不同教學水平制定不同級別的培訓內(nèi)容,對課程的理念、教法和延伸應用等進行深挖,對系統(tǒng)提升教師的數(shù)學教育素養(yǎng)起到積極的作用。以上則是我看完微課堂以后的個人感想,希望我們京師樂育能夠把微課堂辦的越來越好,讓更多的老師受益。
學生課堂心得體會3
9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為期兩天的微課程設計制作培訓,聆聽了華東師范大學杜龍輝教授《生成性資源—微課程教學設計與制作》的報告。杜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幽默風趣的話語,精彩的案例,伴隨著不時傳來的陣陣掌聲,讓教師們經(jīng)歷了一次頭腦風暴。下面我將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收獲:
關于“微課”,在學習之前對于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一個概念。我主觀的從字面意思理解為:簡短的視頻課。學習之后我對微課有了全新的認識。
1。知道了什么是微課?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xiàn)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
2。明白了微課的'特點:“短小精悍”?!岸獭奔匆曨l長度短,一般盡量控制在10分鐘以內(nèi),5分鐘左右最好;“小”即主題小;“精”即設計、制作、講解要精良,不要啰啰嗦嗦的;“悍”即學習效果震撼、令人難忘。
3。微課教學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無法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弊端,實現(xiàn)了翻轉(zhuǎn)課堂的教學,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程度好的可能看一遍就已經(jīng)掌握了,就不需要再浪費時間了,可以把時間用到學習其他內(nèi)容上;程度弱的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微課,直到自己掌握為止。這樣就使學生可以按自己的步調(diào)學習并隨時在線與同學互動。
4。了解了微課的幾種制作方法:用錄屏軟件、攝像工具、智能筆或?qū)S密浖浿疲部梢栽阡洸ソ淌忆浿苹驅(qū)I(yè)演播室制作等等錄制方法。其中比較常用、容易操作的微課制作方法有三種:PPT式微課、講課式微課、情景劇式微課。
這次培訓,讓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理念的沖擊,真正領會到了微課程“微而精,小而奇,內(nèi)容少,蘊意深,從小處入手,解決一個問題”的獨特魅力。
學生課堂心得體會4
臨近期末,美術學科上個星期考試已經(jīng)結(jié)束,接下來的美術科一般都是上自習科,讓學生復習其它科目的知識,但是這樣遇到一些紀律比較差的班級自習課比上課還糟糕,四三班就是這樣一個班級,你讓學生自習時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有的學生坐在座位什么事情都不做,過一會轉(zhuǎn)過去和隔壁的同學說話,問他的時候他會告訴你沒有作業(yè)寫,或者有作業(yè)寫但是沒有帶本子,沒有帶筆之類,總之就是寧愿坐現(xiàn)在那里也不愿意學習,沒有學習的動力。有的學生還以學習需要借筆借其它的工具為名過位去和其它同學聊天,可想而知。當老師前句話說讓同學自覺自習下來的時候,后面緊接著就是教室里吵鬧聲,隨便過位,甚至追逐打鬧亂成一片,完全就是一派市場買賣的景現(xiàn)。這時老師再提高嗓門強調(diào)保持教室安靜的時候雖然剛才的現(xiàn)象有所收斂,但效果不佳,不到5分鐘吵鬧的現(xiàn)象再次響起,一節(jié)課老師和學生這樣來回幾個回合,不累死才怪,所以能否有效組織課堂自習是我們要思考的方向,今天我對四三班上了自習課作了這樣的.調(diào)整:
一、讓一個學生站在講臺上監(jiān)督同學們的自習,先在黑板上寫“請保持安靜”的標題,再畫出"表現(xiàn)好”和“表現(xiàn)壞”的區(qū)域,然后對學生這樣要求:
1、自習課自然要大家保持教室安靜,說小話,過位發(fā)出較大聲音的同學名字將被寫到“表現(xiàn)壞”的區(qū)域里面,那么下課后將被扣學習之星,對及時改過的同學可以把名字從區(qū)域中檫去。
2、在自習課中能主動寫作業(yè),安靜看書學習的同學,名字將被大聲表揚并寫在“表現(xiàn)好”區(qū)域里面,下課后將獎勵一顆學習之星。
二、對作監(jiān)督的同學進行指導,告訴他在監(jiān)督的時候要做到公平 公正 監(jiān)督要有方法,把4個自然小組分成前后兩部分,那個部分有聲音要及時提出警告,再觀察到底是那位同學說話影響要給予點名警告,不及時改過的把名字寫上黑板。過后再觀察該同學,如果有改正可以大聲表揚再檫去名字。教室在處于相對安靜的時候要觀察并適當大聲表揚自習好的同學,然后在“表現(xiàn)好”區(qū)域?qū)懺撏瑢W的名字。
三、作監(jiān)督的同學在即將下課的時候?qū)⒔邮艽蠹遗e手投票,獲得通過也將獲得一顆學習之星。如果監(jiān)督不力舉手不通過的話將不加星。被同學投訴情況屬實還將被扣星。
四、下課后讓管理學習之星的同學根據(jù)黑板的名字作相關的記錄。
小結(jié):整個環(huán)節(jié)下來開始的時候負責監(jiān)督的同學點名提醒的時候聲音還不夠大,不夠清晰,表揚的次數(shù)的時間段把握還不夠好。
這種方式讓學生自我調(diào)整,學生管理學生,老師只是在旁邊指導,也可以讓平常不守課堂紀律的同學來作監(jiān)督員,在整個過程的實施管理老師對他的指導遠比平時對他正面的批評教育收效要好得多。充分體現(xiàn)了“教”與“學”教學理念的轉(zhuǎn)變。
學生課堂心得體會5
20xx年3月28日至31日,在縣教研組的組織帶領下,我們一行21人有幸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參加了“名師之路”之全國“新理念,新課標”第四屆小學生態(tài)課堂教學研討會。會上,專家們科學、巧妙且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設計,簡單、務實、高效的教學活動,切適、有效的課堂激勵評價,深厚的教學素養(yǎng)自然地展示于課堂,使所有在場教師享受其中,受益匪淺。三天的“名師之路”小學語文老師課堂教學觀摩會是短暫的,而留給我的思索卻很深很長。本次教研活動主要由活躍在小學語文教學一線的知名教師群體,他們作為展示教師,負責展示課,以供聽課教師觀摩學習。而我們也從這些大師的課堂上看到了課改的又一次華麗轉(zhuǎn)本文由身,看到了語文“洗盡鉛華見本色”的自然美,生態(tài)美。
根據(jù)此次的西安觀摩之行所取得的收獲,用來改進自身教學現(xiàn)狀是非常及時可行得,對于剛教學3年的我而言現(xiàn)在的教學應該是朝如何掌握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和教學策略,從而增強個人執(zhí)教能力這個方向去實踐努力。此次去西安“取經(jīng)”,收獲是豐碩的,對于培訓的步驟和內(nèi)容也正是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所或缺的,下面我就來談談我對于本次觀摩后的感受體會:
1、成長方向:愛學生和愛讀書一樣重要
在新課標下語文教師該如何成長這個疑惑聽了于永正老師的即興講座,給了我撥云見日的感覺,為我打開了一扇探索的窗。使我明白了,以學生為榮的老師是最幸福的,教師是教學中的客體,把課堂還給學生。于老師在講座中指出通背教材是對學生慧根、德性的雙重戕害,他的慷慨言辭告訴我們要在浩瀚無垠的書海中,在良莠不齊的書城里,去選擇那些適合兒童,為兒童所需要、所喜愛的書籍。
還有他對父愛的真摯情懷,對兒童的熱愛、理解和尊重,對閱讀的價值判斷及運用,讓我感受到了閱讀推廣者所必須的內(nèi)在動力;他“將世界帶進教室”的胸懷、激情和執(zhí)著的韌性,讓我體驗到了一路走來的堅定與堅持;他對中國傳統(tǒng)的情愫,對宗教的信仰,在閱讀中長久沉醉濡染而成的閱讀品位,讓我感悟到了閱讀推廣并不是簡單的誦讀而這項工作所需要的文化底蘊是無可估量。當然他對閱讀的那份熱愛更是深深的震憾了我,
2、識字教學:追溯字源
武瓊教研員的課《數(shù)星星的孩子》讓我在這位知性的女教師身上看到的是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在駕馭課堂的那份運用自如。比如:(1)在我們一行的小組中討論最多的話題是:“如何把握識字教學中對字源的追溯”這一問題。整堂課武老師對于所展示的生字“坐”“很”的字源講解更是惟妙惟肖,相信在某種適當?shù)那闆r下去鼓勵孩子了解文字的起源和發(fā)展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介紹字理更多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漢字的情感。(2)細節(jié)的把握方面,這節(jié)課主要讓孩子理解編者的編寫意圖,在理解這些文本表面的含義之后,最主要的還是如何揣摩文本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一節(jié)課里的每一分鐘對于孩子是多么的寶貴,而對于教師更是如此,圍繞一個問題用最短的時間讓孩子明白理解,最后的拓展延伸讓孩子們討論“星星能否數(shù)的清?” 該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給了孩子一個個性解讀的空間。她的課告訴我們教一篇課文讓孩子只是理解這篇課文,那么我們的教學也未免太失精華,我們要教于孩子的是掌握學習的方法,文本有限,課外的延伸卻是無垠,我們要教會學生理解文本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才是教學的真正目的。雖然她在課堂中是強勢的,但不難看出孩子們都在跟她“搶”強勢,其實又怎樣,這不正是教學中的共鳴嗎?
3、 有效朗讀:自然、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在閱讀中陶冶孩子們的情感,激發(fā)想象?!币虼?,如何指導學生讀好書,愛讀書,是我們語文老師的責任??墒窃诋斀窠虒W中,我看到部分語文課上關于課文內(nèi)容的講解要大大多于對課文的語言文字的感知。一篇課文教師講過了,學生聽過了,書上的內(nèi)容弄懂了,生字、生詞解決了,課也就算上完了。這樣一課課地講下去,學生獲得的主要是一篇文章中所述說的某一方面內(nèi)容的“知識”,語言文字的訓練被放到次要位置。葉圣陶先生對朗讀這樣描述:“我們默讀時,僅僅調(diào)動了心和眼,而朗讀時則是心、眼、口、耳全部調(diào)動起來了,對于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藝術特色就會有成倍的收獲?!闭Z文教學中講解是對文本的解剖,而朗讀是活的,是賦予作品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講,朗讀比講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說:“朗讀法是語文教學的安身立命之法。”
可是怎樣的朗讀才最有效?這是我們年輕教師常常困惑的問題,而這次我在武鳳霞老師的古詩文課堂《伯牙斷弦》,在趙志祥老師的綜合性學習《我愛讀對聯(lián)》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然的滲透文本的朗讀,這也符合本次課改對朗讀評價的要求,即:“朗讀要提倡自然,要以對內(nèi)容的理解把握為基礎,摒棄嬌柔做作的`腔調(diào)。”不能一味的口頭強調(diào)“有感情的朗讀”,否則將無法正確的體現(xiàn)文本的特點和文本的個性。而且我們教學中也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在朗讀時“朗讀腔 ”“表演腔”太濃,而這樣的朗讀恰恰是對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聽了他們的示范課讓我感覺最深的地方就是:原來自然地朗讀就應該像說話一樣,用恰當?shù)恼Z氣表達思想感情的語調(diào),語勢。
若把文本分為抒情性文本和非抒情性文本,那么抒情性的文本就應該用朗讀去“打動”和“感染”聽眾,非抒情性的文本則只需要“告訴”就行了。科普性的說明文我們只要清晰的告訴、介紹,把重點的知識通過重音、語速、語調(diào)的變化,自然流暢的表達出來就行,不需要額外附加情感;對話類的文本,故事性特別強,在讀人物對話時,就應該用比較夸張的演讀??傊首x應該以不同的文體作基礎,先把握好課文的總的感情基調(diào),然后讓孩子去“自然、個性地朗讀”。
4、語文課堂:簡單、平實、扎實
聆聽了幾位大師的課,正可謂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飾。”尤其是李衛(wèi)東老師的《狼牙山五壯士》,環(huán)節(jié)設計非常簡單,教學伊始李老師從課題入手引導:該環(huán)節(jié)設計起到了簡單扎實得鋪墊作用,再讓學生帶問題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環(huán)節(jié)設計雖簡約但扎實,在輕松自然教學環(huán)境中扎實有效地訓練好學生的語言,同時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語文品質(zhì)。他們的課堂中的語文教學,已走向平實與質(zhì)樸,扎實和簡單。正如李老師他 “著眼整體發(fā)展,著力語言訓練,著重內(nèi)化進程”的教學思想和“教得輕松,學得扎實”的教學特色相匹配。
教師是一堂課的組織者,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必須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為圓心,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維為半徑“畫”好一節(jié)課。這就要求教師不再是純粹的知識傳遞者的角色了,而是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啟發(fā)者、合作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是課堂教學中的“中間著”,教師只需要把教材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交流,自讀自悟。專家的教學課堂告訴我們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傳遞,更多的是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孩子在學習中學會展示自己,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總之,這次的觀摩會深深的觸動了我,我想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既是時代使然,更可以超越時代,因為他們的教學藝術著眼的是學生生命的發(fā)展。名師們魅力的課堂,是生命的課堂,這是我要畢生的精力去追隨的……
這次西安觀摩學習的時間雖短暫,收益卻很多。但打鐵還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練就過硬的基本功,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zhì)和語文素養(yǎng),才能適應語文教學新的發(fā)展需要!
學生課堂心得體會6
今天,華東師大的孔企平教授給學員做了“如何進行數(shù)學課堂教學研究”的精彩報告??桌蠋煆膶嶋H入手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深入淺出的給學員講授了什么是案例研究、如何進行案例研究、怎樣進行案例寫作、以及如何開展有效教學研究、如何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等問題。 回顧今天的學習,除了學習到一些從未接觸到的知識外,還解決了我以前的一些教學中的困惑,其中特別有感觸的是:課堂教學一定要把思考還給學生,讓創(chuàng)新走進課堂。
當前新課程研究的熱點是有關“四基”的理論和“兩能”的提法?!八幕?,也就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基本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皟赡堋笔侵赴l(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有思考的空間、表達的空間、實踐的空間和交往的空間。其中,思考的空間尤為重要。
下面給大家呈現(xiàn)一個案例來引起我們的反思?!安探鸢l(fā)的研究” 題目是:有一些孩子和一些匹薩餅。7個女孩平分2個匹薩餅,3個男孩平分1個匹薩餅。
A.每個女孩分得的匹薩餅與每個男孩分得的匹薩餅一樣多嗎?
解釋或展示你是如何找到答案的。
B.如果每個女孩分得的匹薩餅和每個男孩分得的匹薩餅不一樣多,誰分得更多一些?
解釋或展示你是如何找到答案的。
測試結(jié)果分析:超過90%的中國學生使用了如下的常規(guī)策略:每個男孩將分得1/3個匹薩餅,而每個女孩將分得2/7個匹薩餅。如果要比較1/3和2/7的大小,只要把這兩個分數(shù)通分(1/3=7/21,2/7=6/21,7/21-6/21=1/21)或是把它們都轉(zhuǎn)化為小數(shù)(1/3=0.33, 2/7=0.29, 0.33-0.29=0.04),就可知道1/3大于2/7。
只有大約20%的美國學生使用了這種常規(guī)策略。
相反地,絕大多數(shù)的美國學生使用了如下的非常規(guī)策略中的一種。
解法1:三個女孩分一個匹薩餅,另外三個女孩分另一個匹薩餅。這六個女孩中的每個女孩都與三個男孩中的每個男孩分得同樣多的匹薩餅。但是有一個女孩沒有分得匹薩餅。所以,每個男孩分得的匹薩餅更多。
解法2:三個女孩分一個匹薩餅,剩下的四個女孩分一個匹薩餅。剩下的四個女孩每人分得的匹薩餅要少于每個男孩分得的.匹薩餅。所以男孩分得的匹薩餅更多。
解法3:7個女孩有2個匹薩餅,3個男孩有1個匹薩餅。女孩所擁有的匹薩餅是男孩所擁有的匹薩餅的2倍。但女孩的人數(shù)卻不止男孩人數(shù)的2倍,所以男孩分得的匹薩餅更多。
解法4:每個匹薩餅被分成4塊。每個女孩分得1塊,還剩余1塊。每個男孩分得1塊,也還剩余1塊。剩下的1塊必須由7個女孩再次來分,而另外剩下的1塊只需要3個男孩再次來分,所以男孩分得的匹薩餅更多。
這個例子表明了我們所面臨的一個困境。
盡管常規(guī)的策略明顯地非常有效并且易于應用到解決其他的類似問題,但是這種常規(guī)策略卻顯示不出什么創(chuàng)意。
相反地,盡管非常規(guī)的策略顯示出學生思維上的創(chuàng)意,但這些策略幾乎不適用于解決其他類似的問題。
這個案例說明我國課堂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常規(guī)策略上的有效性,以及美國課堂教學在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數(shù)學思維上的有效性。我想,我們只有將這兩種有效性很好的結(jié)合起來,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趨于平衡。反思自己的教學,在很多時候為了急于求成,沒有顧及到學生的認知過程,不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表達的空間、實踐的空間和和交往的空間而是直接告訴學生某個類型按什么形式去做即可,課堂缺乏生機和活力,長期下去,勢必造成學生思維僵化、做題機械化、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和勇于探究的勇氣。
我們知道“熟能生巧”,但不恰當?shù)木毩暎看蟆⑿问絾我?、不分層次)和講授還會導致“熟能生厭”、“熟能生笨”。比如,在分數(shù)應用題的教學中,我們?yōu)榱恕笆∈隆?,有時直接告訴了學生什么類型就用什么方法。還有在計算教學中,有時沒有讓學生經(jīng)歷算法形成的過程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怎樣算。其實,我們只需把腳步放慢一些,給學生一些探索和思考的空間,給學生一些交流和表達的空間,給學生一些猜測和質(zhì)疑的空間,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情感體驗,發(fā)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優(yōu)化出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把“孰能生笨”轉(zhuǎn)化為“熟能生智”。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給自己的課堂教學也做了一下診斷,今后努力的方向是:把思考還給學生,讓創(chuàng)新走進課堂。
學生課堂心得體會7
有幸閱讀了特級教師吳非的新書《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這本書講述了在課堂上每個教師的教育方法不同,教學手段不同,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教學效果。閱讀這本書過后我有很深刻的感受。教師在課堂上要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人只有具有思考能力,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如果一個人沒有獨立思考的意識,那么就可能意味著很難具有完整人格。在我們的課堂上,很多學生缺少獨立思考能力,不是他們不去思考、不能思考,而是教師不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思考能力。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大多都知道,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產(chǎn)生的懷疑,他們?yōu)榱四茌p松、順利地灌輸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按照他們是思路去學習,大多采取了壓抑措施。在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下,學生總是安老師的要求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沒有積極地去思維,他們在學習上總是被動,因而不能主動地去探究問題的本源。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思想,而不是讓學生去復制教師的想法,重復走教師的路。吳非在很多篇幅上說明、強調(diào)一個人擁有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是何等重要。愛因斯坦說過: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更重要。不下決心培養(yǎng)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樂趣。發(fā)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yè)知識放在首位。
“閱讀不能改變?nèi)松拈L度,但可以改變?nèi)松膶挾?。閱讀不能改變?nèi)松钠瘘c,但可以改變?nèi)松慕K點?!边@個寒假,張衡街小學教師共享快樂讀書慢時光,共享靜心思考快成長。
學生課堂心得體會8
9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為期兩天的微課程設計制作培訓,聆聽了華東師范大學杜龍輝教授《生成性資源—微課程教學設計與制作》的報告。杜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幽默風趣的話語,精彩的案例,伴隨著不時傳來的陣陣掌聲,讓教師們經(jīng)歷了一次頭腦風暴。下面我將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收獲:
關于“微課”,在學習之前對于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一個概念。我主觀的`從字面意思理解為:簡短的視頻課。學習之后我對微課有了全新的認識。
1、知道了什么是微課?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xiàn)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
2、明白了微課的特點:“短小精悍”。“短”即視頻長度短,一般盡量控制在10分鐘以內(nèi),5分鐘左右最好;“小”即主題?。弧熬奔丛O計、制作、講解要精良,不要啰啰嗦嗦的;“悍”即學習效果震撼、令人難忘。
3、微課教學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無法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弊端,實現(xiàn)了翻轉(zhuǎn)課堂的教學,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程度好的可能看一遍就已經(jīng)掌握了,就不需要再浪費時間了,可以把時間用到學習其他內(nèi)容上;程度弱的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微課,直到自己掌握為止。這樣就使學生可以按自己的步調(diào)學習并隨時在線與同學互動。
4、了解了微課的幾種制作方法:用錄屏軟件、攝像工具、智能筆或?qū)S密浖浿?,也可以在錄播教室錄制或?qū)I(yè)演播室制作等等錄制方法。其中比較常用、容易操作的微課制作方法有三種:PPT式微課、講課式微課、情景劇式微課。
這次培訓,讓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理念的沖擊,真正領會到了微課程“微而精,小而奇,內(nèi)容少,蘊意深,從小處入手,解決一個問題”的獨特魅力。
學生課堂心得體會9
我們新分配的四位教師,非常榮幸能隨劉校參加11月30日與12月1日的“中學生高效課堂”專題培訓,通過培訓學習,我們接觸到了專家們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對教學有了重新的認識。以下我將淺談一下我學習的心得體會。
江蘇省泰興市洋思中學校長秦培元給我們講授了他們學校的“洋思”模式。所謂“洋思”模式就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重點強調(diào)先學、后教、訓練三步,但不是簡簡單單的三步,這種模式所蘊含的教學理念是: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引導學生學。在課堂上真正做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教導學”。通過學習“洋思”模式,我覺得該模式和我們靜海五中“三段六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模式是一致的。雖然我們知道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我知道采用任何教學模式都是為了實現(xiàn)高效教學,所以我們不能將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生搬硬套到教學當中,而是讓該教學模式適應我們的教學內(nèi)容,在不同的科目當,或是同一學科的不同內(nèi)容,所采用的的模式各不相同,也就是在教學中有模式,但沒有固定模式;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
“洋思”模式讓我體會深刻的首先,是10分鐘教學,也就是要把大部分的時間還給學生,課堂上主要由學生自學、思考、討論、交流。老師不在充當演員的角色,而是導演的角色。其次,是洋思的三清,要“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措施,達到在課堂上真正能落實到位的目的。而老師要堅持做到回頭看,善于回頭看,能夠及時回望,改進。
接著學習了揚州市王力耕校長的“四變?nèi)Y(jié)合”的課堂教學。
一是,備課角度要變,要將“備教材,備學生,用學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結(jié)合起來,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教師應該清楚,學生的頭腦是用來裝知識的,不是裝資料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我們教師爺應該清楚學生的知識不是越多越好,如果給予學生不該有的知識,對學生而言就是負擔,所以我們教師備課的角度轉(zhuǎn)變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二是,教師的教法要變,要將“講清重點、啟發(fā)思維、教給方法”三者結(jié)合起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講清楚重點、分化難點是教師教學能力的必備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我們教師應該清楚教學不是“告訴”,更是一種引領,教師在引領學生的能力和方法。所以我們教師應該思考如何設計情景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能做的,老師絕不代替做。
三是,聽課的方式要變,要將“以聽為主,以練為主,師生互動”三者結(jié)合起來,充分體現(xiàn)有效學習。以聽為主有效學習并不矛盾,教師要抓住要點,春風化雨的給學生解答疑難,以練為主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
四是,作業(yè)布置的形式要變,要將“順次布置,精選布置,分層布置”三者結(jié)合起來,體現(xiàn)尊重差異,減輕負擔。
通過學習我覺得不管是那個學校的教學模式和思想方法,都離不開自主、合作、探究。根據(jù)各個學校硬件與軟件設施的不同,學生的不同,導致教師采用不同的模式,但是所采用的模式一定是符合學生、教師特點的。雖然課程改革始終處于進行時,但我們教師應該切記:不要盲目追風,我們應沉下心來多思考,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用心摸索適合自己班級,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因為我始終相信群體的差異性。
這次學習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小組合作學習規(guī)則中的一條:小組交流要遵循1、2、4、8。N規(guī)則,該規(guī)則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能獨立完成的,不要兩個人討論,兩個人討論能解決的,不要四個人去討論,也就是能人少完成內(nèi)容的不要人多。教師在學生自學討論的時候要及時的點播與反饋,老師點播時一定要有一定的技巧,該出手時再出手,不教學生以會的問題,不教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問題,不教學生講了也不會的問題。
當教師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藝術。我會用心去摸索我的這份神圣的事業(yè)的。
高效課堂是打破制約學校發(fā)展的瓶頸,走向成功的必由途徑。
高效課堂模式主要是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做到課前預習,預習是一切學習的起點,是展示課的基礎,預習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樂。而且有很多時候,老師教不會的學生不一定學不會,學生聽不懂的卻不一定學不懂。課前預習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當我們以后踏入社會,遇到不懂的問題時,身旁再也沒有老師的蹤影,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只能自己摸索、探究,這時,你才能體會到高效課堂為將來社會上的創(chuàng)業(y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實施高效課堂最重要的.過程就是展示,高效課堂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它打破的是框子,打破的是兩千多年傳統(tǒng)教學對孩子們的束縛,對教學觀念的束縛功不可沒,它鍛煉了我們的應變能力,學會展示自己的優(yōu)點,訓練了我們的口才和思維能力,現(xiàn)在的我們是鳥兒沖破黎明前的黑暗,召喚曙光,我們走出封閉的樊籬,迎接自由,生活因充實而快樂,課堂因展示而精彩。
高效課堂還培養(yǎng)了我們的合作精神,它要求小組間交流合作,小組成員之間取長補短,小組不僅是一個基本的學習組織單位,也是一個充滿合作與競爭的利益共同體,它要求我們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有利于我們的身心健康,教會我們要善于合作,善于合作的人將是進步最快的人,也是實力最強的人。
高效課堂還注重課堂反饋,如果說預習課好比是學生跳一跳摘桃子,那么反饋糾好比是學生張開包袱收桃子,我們要及時總結(jié)并加以復習,在腦海呈現(xiàn)出一張知識網(wǎng)絡圖,歸納所以的知識點,使知識點清晰明了。
高效課堂打破常規(guī)教學,使課堂活化了。我們要以“我參與,我快樂,我成功,我自信,我愿學,我樂學”這樣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來面對。課改模式下培育起了自信合作的信條還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自學能力的提升必將會讓每一位學生終身受益。教改,心靈的風帆,理想的翅膀,讓我們在這里灑下希望的種子,茁壯成長!
學生課堂心得體會10
觀察學生數(shù)學課堂聽課狀況有下面5類
1、上課不聽也不做與課堂有關的事。這類學生如果在課堂中占多數(shù)的話,那么大家也知道意味著什么了。
2、上課不聽,自己自學或做作業(yè)。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話要考慮是否教材所涉及的內(nèi)容過與簡單,學生沒有聽課的興趣?;蛘呤抢蠋煹慕虒W方法是否過于乏味。
3、上課偶爾放松。分為2類。一是放松了去關注自己的私人話題(與課堂無關)這樣的話,師生都需要檢討。老師要發(fā)揮好自己組織者的作用,學生要檢討自己為何會放松要求。二是自己去研究所遇見的問題。這就需要讓學生明白如何在課堂中合理利用時間的問題。就如同有些學生課堂中遇見不懂的問題,就一直問同桌同學,結(jié)果是2個人把問題研究清楚了,卻把課堂中需要聽的部分給落下了。
4、上課能隨老師的'安排去聽課。也分2類。一是能在老師分析后領悟所學的知識。二是能與老師的分析同步理解所學的知識。如果課堂中能有多數(shù)學生能達到第二種情況的話,那么這個班級學生的數(shù)學素質(zhì)已經(jīng)很高了。
5、帶著問題來聽課,帶著思考去聽課,帶著問題結(jié)束這節(jié)課。這應該是所有老師所追求的最好結(jié)果。課堂已經(jīng)不僅是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交給學生學數(shù)學的方法,讓學生去體驗數(shù)學的美。當然這與所上的課型有關,所涉及的教學內(nèi)容有關,也與老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水平有關,也離不開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課堂中帶著思考去聽課,也就是要讓學生不惟書,不惟師,敢與說出自己的想法,求異思維。如果學生能堅持這樣的學習。那么必然是會樂于學習,能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提出問題,也能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了。做為老師所需要做的就是給學生搭建好平臺,讓學生去展示自己。
學生課堂心得體會11
10月27日上午,我們?nèi)5臄?shù)學教師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培訓活動,本次活動是由校長組織,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是“激勵性語言,學生學習的驅(qū)動力”。通過今天的學習,我更進一步認識到激勵性語言的重要性。
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科知識,提高教學質(zhì)量還要善于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及時恰當?shù)馁澝兰肮膭钚哉Z言鼓勵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愛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欲望,活躍課堂氛圍,讓他們體會到成功地喜悅,也讓課堂教學達到更優(yōu)。
小學生正處于渴望知識的成長過程中,如何正確引導他們愛學習是每個教師面臨的問題,教學中,我們要善于觀察學生,發(fā)覺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并適時的加以表揚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這樣可以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和表現(xiàn)欲望。通過學習,我也確定自己今后的方向。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注重自己的言行,發(fā)揮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
學生課堂心得體會12
9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為期兩天的微課程設計制作培訓,聆聽了華東師范大學杜龍輝教授《生成性資源-微課程教學設計與制作》的報告.杜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幽默風趣的話語,精彩的案例,伴隨著不時傳來的陣陣掌聲,讓教師們經(jīng)歷了一次頭腦風暴.下面我將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收獲:
關于〝微課〞,在學習之前對于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一個概念.我主觀的從字面意思理解為:簡短的視頻課.學習之后我對微課有了全新的認識.
1.知道了什么是微課?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xiàn)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
2.明白了微課的特點:〝短小精悍〞.〝短〞即視頻長度短,一般盡量控制在10分鐘以內(nèi),5分鐘左右最好;〝小〞即主題小;〝精〞即設計.制作.講解要精良,不要啰啰嗦嗦的;〝悍〞即學習效果震撼.令人難忘.
3.微課教學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無法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弊端,實現(xiàn)了翻轉(zhuǎn)課堂的'教學,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程度好的可能看一遍就已經(jīng)掌握了,就不需要再浪費時間了,可以把時間用到學習其他內(nèi)容上;程度弱的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微課,直到自己掌握為止.這樣就使學生可以按自己的步調(diào)學習并隨時在線與同學互動.
4.了解了微課的幾種制作方法:用錄屏軟件.攝像工具.智能筆或?qū)S密浖浿?,也可以在錄播教室錄制或?qū)I(yè)演播室制作等等錄制方法.其中比較常用.容易操作的微課制作方法有三種:PPT式微課.講課式微課.情景劇式微課.
這次培訓,讓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理念的沖擊,真正領會到了微課程〝微而精,小而奇,內(nèi)容少,蘊意深,從小處入手,解決一個問題〞的獨特魅力.
學生課堂心得體會12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