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老子》與《論語》3篇 淺談《論語》,供大家品鑒。
《老子》與《論語》1
、單選題(題數(shù):50,共 分)
1“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边@句話中“舞雩”的意思是:() 分
A、看歌舞的地方 B、喝酒的地方 C、求雨的地方 D、登高的地方 正確答案:C 2“道”的“不可言說性”指的是他的:() 分
A、神秘性 B、復(fù)雜性 C、哲學(xué)性 D、科學(xué)性 正確答案: C 3 老子認為圣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中“襲”的意思是:() 分 A、沿襲 B、抄襲 C、暗藏 D、偷襲正確答案: C 4“韋編三絕”的故事中孔子讀的書是:() 分
A、《易經(jīng)》B、《道德經(jīng)》C、《大學(xué)》D、《詩經(jīng)》正確答案: A 5“和光同塵”這個成語出自:() 分 A、《詩經(jīng)》B、《尚書》C、《道德經(jīng)》D、《易經(jīng)》正確答案: C 6“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這句話中“士”的意思是:() 分 A、士兵 B、將士 C、讀書人 D、士大夫正確答案: C 7“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边@句話中“反”的意思是:() 分 A、相反 B、反而 C、返樸歸真 D、反對正確答案: C 道家認為人應(yīng)該把下列哪項視為首要的:() 分 A、治國 B、齊家 C、修身 D、平天下正確答案: C 9 古人講學(xué)習(xí)的第一步要:() 分
A、拜師 B、立志 C、博覽群書 D、游學(xué)正確答案: B 10 下列哪章被稱為“道論之綱”:() 分 A、《道經(jīng)》一章 B、《道經(jīng)》二章 C、《道經(jīng)》三章 D、《道經(jīng)》四章正確答案: A 11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受下列哪位的影響:() 分
A、司馬遷 B、莊子 C、曹雪芹 D、老子正確答案: D 12“子四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這句話中“意”的意思是:() 分
A、大意 B、表意 C、意思 D、猜測正確答案: D 孟子在()中對孔子所言“德之賊也”做了解釋。 分 A、《孟子·離婁》B、《孟子·告子》C、《孟子·萬章》D、《孟子·盡心》正確答案D 14 孔子晚年回到魯國,魯哀公尊稱他為:() 分
A、軍師 B、國師 C、國老 D、國公正確答案: C
15“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這句話中“稱”的意思是:() 分 A、映襯 B、相稱 C、稱道 D、勻稱正確答案: B 16“常使民無知無欲”中“知”的意思是:() 分
A、知識 B、知道 C、了解 D、智慧正確答案: D 17“文勝質(zhì)則史”中“史”的意思是:() 分
A、史實 B、史詩 C、華麗的言辭 D、歷史正確答案: C 18“山梁雌雉,時哉時哉”這句話的關(guān)鍵詞是:() 分 A、山梁 B、雌 C、雉 D、時正確答案: D 19“夫子哂之”中“哂”的意思是:() 分
A、惡意的笑 B、大笑 C、夸張的笑 D、善意的笑正確答案: D 20 下列哪項不是西周的封建制度:() 分
A、分封制 B、禪讓制 C、宗法制 D、禮樂制正確答案: B 21 在孟子看來“圣之時者”是:() 分
A、伯夷 B、伊尹 C、孔子 D、柳下惠正確答案: C 22 古代的戰(zhàn)爭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老子認為戰(zhàn)爭取勝后應(yīng):() 分
A、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B、功成身遂,百姓皆謂“我自然”C、以喪禮處之 D、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正確答案: C
23《道德經(jīng)》里“慈故能勇,儉故能廣”這句話中“廣”的意思是:() 分 A、廣泛 B、廣闊 C、大方 D、廣大正確答案: C 24 老子認為“死而不亡者壽”其中“亡”的意思是:() 分
A、死亡 B、滅亡 C、忘記 D、消亡正確答案: C 25《論語》中的《里仁》篇重點論述:() 分
A、智 B、義 C、信 D、仁正確答案: D 26“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出自:() 分 A、《道德經(jīng)》B、《古蘭經(jīng)》C、《詩經(jīng)》 D、《史記》正確答案: A 27“嘗獨立,鯉趨而過庭”中“趨”的意思是()。 分 A、趨勢 B、快走 C、歸向 D、追逐正確答案: C 28《述而》篇主要論述的是() 分
A、為政 B、仁義 C、教育 D、道德正確答案: C 29《道德經(jīng)》里“絕學(xué)無憂”中的“絕”是指:() 分
A、絕對 B、極致,最好 C、絕不 D、拒絕正確答案: B 30“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中”言的意思是:() 分
A、說話 B、言語 C、發(fā)號施令 D、言傳身教正確答案: C 31 下列哪些觀點不屬于老子的辯證法思想:() 分
A、大成若缺 B、大盈若沖 C、大屈若直 D、大智若愚正確答案: D 32“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边@句話是()說的。 分 A、孔子 B、子貢 C、曾子 D、顏回正確答案: C
33“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這句話指的是:() 分
A、顏回 B、顏路 C、季路 D、子游正確答案: A 34 在國際交往中大國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老子看來擺正位置的重要標志是:() 分 A、絕圣棄智,民利百倍 B、太上,下知有之 C、致虛極守靜篤 D、大邦者下流正確答案: D 35 孔子認為要從三個方面觀察一個人,哪項不是三者之一:() 分 A、做事目的 B、做事手段 C、做事方法 D、做事動機正確答案: C 36 孔子認為人生的第一要務(wù)是:() 分
A、從政 B、育人 C、教書 D、學(xué)習(xí)正確答案: D 37 普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中誠的意思是()。 分
A、誠實 B、真誠 C、誠意 D、確實正確答案: D 38 在《論語》中孔子有“三知”,其中不包括:() 分 A、知命 B、知禮 C、知人 D、知言正確答案: C 39“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中“與”的意思是:() 分 A、與其 B、和 C、贊同 D、給予正確答案: C 4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边@句話指的是:() 分 A、圣人 B、道 C、上天 D、有道之人正確答案: B 41“始作,翕如也,從之,純?nèi)缫病!边@句話中“從”的意思是:() 分
A、放縱 B、展開 C、從前 D、從來正確答案: B 42 孔子一生坎坷,但是卻成為百世流芳的思想家、教育家,其主要原因在于他的:() 分 A、聰明 B、勤奮 C、好學(xué) D、嚴謹正確答案: C 43 子曰:“子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敝小盀椤笔侵福ǎ?分
A、行為 B、無為 C、作為 D、為了正確答案: C 44“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于刑戮?!痹凇墩撜Z》中此人是:() 分
A、顏回 B、孟武伯 C、冉雍 D、南容正確答案: D 45 下列哪句話告誡我們要想成大事需從小事做起:() 分
A、上善若水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D、希言自然正確答案: B46“知常容,容乃公”中“容”的意思是:() 分
A、容易 B、融洽 C、通融 D、從容正確答案: D
47“故貴以身為天下,則可寄于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在這句話中老子認為最重要的是:() 分
A、人的智慧 B、人的身材 C、人的思想 D、人的身體、生命正確答案: D 48“小人之言鮮濃柔則,務(wù)于可人?!边@句話與下列那句話意思相近:() 分
A、巧言令色,鮮仁矣。B、君子不重,則不威 C、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 D、賢賢易色 正確答案: A
49“夫子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中“時”的意思是:() 分
A、等待時間 B、任何時間 C、合適時間 D、隨意的時間正確答案: C 50“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此三者混而唯一即是:() 分 A、空 B、虛 C、道 D、思正確答案: C
二、判斷題(題數(shù):50,共 分)
1“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告訴我們應(yīng)該從根本上看問題,這樣才能理解現(xiàn)在,展望將來。() 分正確答案:√ 2 坤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保ǎ?分正確答案:× 3 在《道德經(jīng)》中老子主張“吉事尚右,兇事尚左”。() 分正確答案:× 4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比察焉?!背鲎浴缎l(wèi)靈公》篇。() 分正確答案:√
5“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边@句話中的“大丈夫”指的是圣人、有道之人。() 分正確答案:√ 孔子對于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的做法持反對的態(tài)度。() 分正確答案:×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钡脑蚴撬麑D女和小人的歧視。() 分正確答案:×
8《衛(wèi)靈公》篇中“在陳絕糧”這件事是孔子虛構(gòu)的。() 分正確答案:× 在《道德經(jīng)》中老子告訴我們要學(xué)會激流勇進,迎難而上。 分正確答案:× 10《論語》中的《公冶長》篇主要講的如何看待一個人和如何評價一個人。() 分正確答案:√ 春秋時期“君子”指的是受人尊敬的有德之人,并且君子必須“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保ǎ?分正確答案:√ 西周的政治制度規(guī)定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他子嗣無權(quán)繼承。() 分正確答案:√ 13“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希有不傷其手者矣?!崩献釉谶@句話中暗含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主張。() 分正確答案:√ 14 子曰:“小人哉,樊須也?!笔侵阜t是道德意義上的小人。() 分正確答案:√ 15《道德經(jīng)》有云“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因此老子是唯心論者。() 分正確答案:× 16 古人認為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分為陰、陽兩性。() 分正確答案:√ 17“素以為絢兮”這句話中“素”指的是白衣服。() 分正確答案:× 18 在《論語》中孔子認為“舉枉錯諸直,則民服?!保ǎ?分正確答案:×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很多篇章起始處多用四字成句,其中包含很深刻的含義,給人以強烈的沖擊。() 分正確答案:√
20《詩經(jīng)》有 300 篇,故簡稱《詩經(jīng)三百》。() 分正確答案:× 21“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中“道”的意思是“道路”。() 分正確答案:× 22“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三個被稱為孔子的“三達德”。() 分正確答案:√
23《論語》每章的名字源于每篇第一章起始的幾個字。() 分正確答案:√ 24 周朝用吉禮來接待賓客。() 分正確答案:× 因為戰(zhàn)爭的血腥、暴力并會產(chǎn)生一些惡果,因此老子反對戰(zhàn)爭。() 分正確答案:√ 26 孔子在《先進》篇進一步論述了關(guān)于“仁”的思想。() 分正確答案:× 27 老子將《學(xué)而》篇放在《論語》的開篇,意在說明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 分正確答案:√
28“中庸”是孔子思想中最成熟的觀點。() 分正確答案:√ 29 子曰:“鄉(xiāng)原,德之賊也?!边@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不講原則的老好人,其實是道德的敗壞者。() 分正確答案:√
30“見利思義”才是正確的義利觀。() 分正確答案:√
3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中“天地不仁”指的是天地不仁愛,不仁慈。 分正確答案:×
32“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敝械臅r等同“伺”,意思是看著,打聽。() 分正確答案:√
孔子“信而好古”,因此孔子是一個保守主義者。() 分正確答案:×
按照老子的觀點,只要我們按照道去治理國家,百姓就會最大限度的得到實惠。() 分正確答案:√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不認為有絕對的無私,他提倡的是”少私寡欲“。() 分正確答案:√
從中國陰陽學(xué)的角度說,儒家強調(diào)陽,道家強調(diào)陰,兩者互補。() 分正確答案:√ 37“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變的。() 分正確答案:× 38 一首詩的優(yōu)劣主要看它的語言是不是富有詩意。() 分正確答案:× 39“五味令口爽”中的“爽”指“好,舒服”。() 分正確答案:× 40 子曰:“舜視棄天下,猶棄弊屢也?!币馑际撬捶艞壧煜?,就好像扔掉了破鞋一樣。 分正確答案:√
41“果哉,末之難也”中“末”作沒有講。() 分正確答案:√ 42“傳不習(xí)乎”中“習(xí)”的意思是“學(xué)習(xí)”。() 分正確答案:× 43《鄉(xiāng)黨》篇主要講的是孔子的生活方式和實踐。() 分正確答案:√ 44 在古人看來,“民信”對于國家治理來說是最重要的。() 分正確答案:√
45“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兩句話中的“說”和“樂”意思相同,都是“高興”的意思。() 分正確答案:× 46 孔子名丘,字仲尼,“丘”和“尼”本是山名。() 分正確答案:√ 47《衛(wèi)靈公》篇的主要內(nèi)容是對“禮”、“道”、“仁”、“教”等內(nèi)容的進一步闡述。() 分正確答案:√
老子認為最好的讀書人聽到“道”就相信它并且按照“道”去做事情。() 分正確答案:√
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告訴后人如果能做到“虛至極,守靜篤”,就能看出世間的規(guī)律,按照“道”來做事,一生相安無事。() 分正確答案:√ 50《論語》在結(jié)構(gòu)上每章之間沒有內(nèi)在關(guān)系,是雜亂無章的。() 分正確答案:×《道經(jīng)》第一章“此兩者,同出而異名”中“兩者”指:() 分 ?
A、道和明 ? B、無名和有名 ? C、又常和無常 ? D、有和無我的答案:D 2 孔子喜歡顏回是因為他的好學(xué)和()。 分 ? A、孝 ? B、堅毅 ? C、積極 ? D、樂觀我的答案:D 孔子認為要從三個方面觀察一個人,哪項不是三者之一:() 分 ? A、做事目的 ? B、做事手段 ? C、做事方法 ? D、做事動機我的答案:C 4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指的是《詩經(jīng)》中的:() 分 ? A、《氓》 ? B、《木瓜》 ? C、《關(guān)雎》 ? D、《蒹葭》我的答案:C 5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此三者混而唯一即是:() 分 ? A、空 ? B、虛 ? C、道 ? D、思我的答案:C 6 下列哪些觀點不屬于老子的辯證法思想:() 分 ? A、大成若缺 ? B、大盈若沖 ? C、大屈若直 ? D、大智若愚我的答案:D 7 古代的戰(zhàn)爭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老子認為戰(zhàn)爭取勝后應(yīng):() 分 ? A、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B、功成身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 C、以喪禮處之 ? D、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我的答案:C 關(guān)于孔子的生平,較權(quán)威的是下列哪項:() 分 ?
A、司馬遷《史記》 ? B、李澤厚《論語今讀》 ? C、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 D、錢穆《論語新解》我的答案:A “舉直錯諸枉”這句話中“錯”的意思是:() 分 ? A、犯錯 ? B、錯誤 ? C、措施 ? D、放置我的答案:D 10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這句話出自:() 分 ? A、《道德經(jīng)》 ? B、《論語》 ? C、《為學(xué)》 ? D、《學(xué)記》我的答案:D 11 《史記》中“季札掛劍”的故事說明以下哪個道理:() 分 ? A、大德不官 ? B、大道不器 ? C、大信不約 ? D、大時不齊我的答案:C 12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這句話中“稱”的意思是:() 分 ?
A、映襯 ? B、相稱 ? C、稱道 ? D、勻稱我的答案:B 13 下列哪句話告誡我們要想成大事需從小事做起:() 分 ?
A、上善若水 ?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C、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 D、希言自然我的答案:B 14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這句話中“恕”指的是:() 分 ?
A、上善若水 ? B、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 C、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的答案:D 下面哪項不是孔子所說的“孝”的表現(xiàn):() 分 ?
A、事之以禮 ? B、奉之以禮 ? C、葬之以禮 ? D、祭之以禮我的答案:B 16 老子認為圣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中“襲”的意思是:() 分 ? A、沿襲 ? B、抄襲 ? C、暗藏 ? D、偷襲我的答案:A 17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边@句話中“士”的意思是:() 分 ? A、士兵 ? B、將士 ? C、讀書人 ? D、士大夫我的答案:C 18 在老子看來學(xué)習(xí)最本質(zhì)的屬性是:() 分 ? A、練 ? B、勤 ? C、苦 ? D、樂我的答案:D “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中“樸”的意思是:() 分 ? A、樸實 ? B、樸素 ? C、簡樸 ? D、沒有雕琢過的原木我的答案:D 20 據(jù)司馬遷《史記》記載,孔子的先人是:() 分 ? A、楚人 ? B、齊人 ? C、魯人 ? D、宋人我的答案:D “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用的修辭方法是:() 分 ? A、擬人 ? B、比喻 ? C、排比 ? D、借代我的答案:B 22 “常有司殺者殺”這句話中“有司殺者”指的是:() 分 ?
A、殺人機構(gòu) ? B、國家機器 ? C、執(zhí)法者 ? D、天道我的答案:D 23 在孔子看來人生的第一要義是:() 分 ?
A、吃飯 ? B、學(xué)習(xí)? C、為政 ? D、交友我的答案:B 24 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贝巳龑氁辉淮?,二曰檢,三曰:() 分 ? A、五日三省吾身 ? B、誨人不倦 ? C、上善若水 ? D、不敢為天下先我的答案:D 25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分 ? A、德 ? B、禮 ? C、義 ? D、仁我的答案:D 26 道家認為人應(yīng)該把下列哪項視為首要的:() 分 ? A、治國 ? B、齊家 ? C、修身 ? D、平天下我的答案:C “故貴以身為天下,則可寄于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在這句話中老子認為最重要的是:() 分 ?
A、人的智慧 ? B、人的身材 ? C、人的思想 ? D、人的身體、生命我的答案:D 28 《左傳》的作者是:() 分 ?
A、曹雪芹 ? B、左丘明 ? C、司馬遷 ? D、周敦頤我的答案:B 29 子曰:“子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中“為”是指()。 分 ? A、行為 ? B、無為 ? C、作為 ? D、為了我的答案:C 30 老子《道德經(jīng)》中的“五色”指:() 分 ?
A、黃、青、赤、白、黑 ? B、黑、白、藍、黃、青 ? C、赤、橙、黃、綠、青 ? D、黑、白、赤、藍、綠我的答案:A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边@句話是()說的。 分 ? A、孔子 ? B、子貢 ? C、曾子 ? D、顏回我的答案:C 32 下列哪部書可以看做讀《論語》的參考書。() 分 ? A、《史記》 ? B、《荀子》 ? C、《左傳》 ? D、《孟子》我的答案:D 33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边@句話出自:() 分 ?
A、孔子 ? B、子黔 ? C、子路 ? D、子貢我的答案:A 34 《道德經(jīng)》里“曲則全,枉則直”中“枉”的意思是:() 分 ? A、枉費 ? B、冤枉 ? C、彎 ? D、枉然我的答案:C 35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中“悶悶”的意思是:() 分 ? A、寬松 ? B、不開明 ? C、憋悶 ? D、暴虐我的答案:A 36 “化兒欲作,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這句話中的“無名之樸”指的是:() 分 ? A、國君 ? B、圣人 ? C、道 ? D、上天我的答案:C 37 成語“愚不可及”出自論語。() 分 ? A、《學(xué)而》 ? B、《為政》 ? C、《里仁》 ? D、《公冶長》我的答案:D 38 “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這句話中的“中”的意思是:() 分 ?
A、中規(guī)中矩 ? B、中等 ? C、中間 ? D、即“度”恰到好處掌握分寸我的答案:C 39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中的“二”指的是:() 分 ? A、雌、雄 ? B、天、地 ? C、陰、陽 ? D、生、死我的答案:C 40 “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武”中“一”的意思是:() 分 ? A、一個 ? B、一起 ? C、一團 ? D、道我的答案:B 41 下列哪項不是西周的封建制度:() 分 ?
A、分封制 ? B、禪讓制 ? C、宗法制 ? D、禮樂制我的答案:B 42 老子認為“死而不亡者壽”其中“亡”的意思是:() 分 ? A、死亡 ? B、滅亡 ? C、忘記 ? D、消亡我的答案:D 43 “不遷怒,不貳過”中“貳”的意思是:() 分 ? A、2 ? B、兩個 ? C、第二次,再次 ? D、第二個我的答案:C 44 《論語》中有《八佾》篇,其中“佾”的意思是:() 分 ?
子貢曰“伯夷、齊叔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痹唬骸霸购??”“怨”的意思是()。 分 ?
A、后悔 ? B、仇恨 ? C、抱怨 ? D、不滿意我的答案:A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這句話中“孰敢”的意思是:() 分 ?
A、誰敢 ? B、怎么敢 ? C、我怎么敢 ? D、我敢我的答案:C 47 孔子認為人生的第一要務(wù)是:() 分 ?
A、從政 ? B、育人 ? C、教書 ? D、學(xué)習(xí)我的答案:D 48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边@句話指的是:() 分 ? A、圣人 ? B、道 ? C、上天 ? D、有道之人我的答案:B 49 “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中“復(fù)”的意思是:() 分 ? A、復(fù)雜 ? B、復(fù)習(xí)? C、恢復(fù) ? D、循環(huán)往復(fù)我的答案:D 50 孔子晚年回到魯國,魯哀公尊稱他為:() 分 ? A、軍師 ? B、國師 ? C、國老 ? D、國公我的答案:C
二、判斷題(題數(shù):50,共 分)在孔子看來不合“情”的“理”不是真正的“理”,不合“理”的“法”不是真正的“法”。() 分我的答案:√ “見利思義”才是正確的義利觀。() 分我的答案:√ 3 “果哉,末之難也”中“末”作沒有講。() 分我的答案:√ 4 孔子名丘,字仲尼,“丘”和“尼”本是山名。() 分我的答案:√ 5 子曰:“以公平之直道報之,不因怨而加刻,亦不因怨而有所加厚,是即直。”() 分我的答案:× 6 坤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保ǎ?分我的答案:× 7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中“時”的意思是“及時”。() 分我的答案:× 《道經(jīng)》第二章論述了事務(wù)的相對性、辯證性及為政的重要原則:無為、不言。() 分我的答案:√ “中庸”是孔子思想中最成熟的觀點。() 分我的答案:√ 10 “五味令口爽”中的“爽”指“好,舒服”。() 分我的答案:× 11 在古人看來,“民信”對于國家治理來說是最重要的。() 分我的答案:√ 12 老子和孔子二人對于“以德報怨”的做法都持反對的態(tài)度。() 分我的答案:× 13 老子《道德經(jīng)》中的“五音”指宮、商、角、徵、羽。() 分我的答案:√ 14 《道德經(jīng)》中“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混亂,有忠臣?!边@句話告訴我們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 分我的答案:√ “大德不官”的意思是德行高尚的不做官,不屑于為官。() 分我的答案:× 16 西周的政治制度規(guī)定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他子嗣無權(quán)繼承。() 分我的答案:√ 17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不認為有絕對的無私,他提倡的是”少私寡欲“。() 分我的答案:√ 18 在老子看來把自己主動放到“弱”的位置是懂得“道”,運用“道”的結(jié)果。() 分我的答案:√ 19 周朝用吉禮來接待賓客。() 分我的答案:× 20 道家推崇的最高哲學(xué)準則是天。 分我的答案:× 21 “賜也,始可與言詩矣”中“賜”子貢的名。() 分我的答案:√ 毛澤東詩詞《水調(diào)歌頭·游泳》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這句話源于《論語》。() 分我的答案:√ 知言包括知所言和知而言兩方面。() 分我的答案:√ 24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比察焉?!背鲎浴缎l(wèi)靈公》篇。() 分我的答案:√ 孔子提倡中庸之道。() 分我的答案:√ 因為戰(zhàn)爭的血腥、暴力并會產(chǎn)生一些惡果,因此老子反對戰(zhàn)爭。() 分我的答案:√ 孔子對于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的做法持反對的態(tài)度。() 分我的答案:× 在孔子看來在父母晚年是贍養(yǎng)他們就是孝敬老人。() 分我的答案:× 《道德經(jīng)》中“夫唯不爭,故無尤“這句話告誡我們不要一味強調(diào)競爭,要競爭先要超越自己。 分我的答案:√ 古人認為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分為陰、陽兩性。() 分我的答案:√ 31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中的時等同“伺”,意思是看著,打聽。() 分我的答案:√
老子將《學(xué)而》篇放在《論語》的開篇,意在說明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 分我的答案:√
孔子在《先進》篇進一步論述了關(guān)于“仁”的思想。() 分我的答案:√ 34 孔子認為君子沒什么可與別人爭的,如果有的話就是射箭時的“君子之爭”。() 分我的答案:√
《衛(wèi)靈公》篇的主要內(nèi)容是對“禮”、“道”、“仁”、“教”等內(nèi)容的進一步闡述。() 分我的答案:√
老子認為一個國家的法律越多說明這個國家的違法之人就越多。() 分我的答案:√
在解讀《道德經(jīng)》時,文章的意思會隨著斷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 分我的答案:√
孔子反對“巧言令色”的做法。() 分我的答案:√ 39 老子兩千多年前就總結(jié)出了辯證法的思想,《道德經(jīng)》中充滿了辯證法。() 分我的答案:×
在孔子看來“仁”的一個很重要的內(nèi)涵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保ǎ?分我的答案:√
子張是孔子早年的弟子。() 分我的答案:× 42 《道德經(jīng)》的前 37 章稱為《道經(jīng)》;第 38 章到 81 章稱為《德經(jīng)》。 分我的答案:√
道家認為“生而知之者”為圣人。 分我的答案:×
對于仁,孔子認為做到“恭、寬、信、敏、惠”這五點就可以稱為仁。() 分我的答案:√
“用其光,復(fù)歸其明,無遺身秧,是謂襲常。”和“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边@兩句話中的“襲”字意思相同。() 分我的答案:×
“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三者孔子成為“三達德”。() 分我的答案:√
“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變的。() 分我的答案:×
“父母唯其疾之憂”暗含的意思是不要讓父母為他擔(dān)憂。 分我的答案:√ 49 “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中“鮮”指的是海鮮。() 分我的答案:× 50 在《道德經(jīng)》中老子告訴我們要學(xué)會激流勇進,迎難而上。 分我的答案:× “從來沒有一個思想家能用這么少的文字來概括表達一種哲學(xué)的全貌?!边@其中的“文字”指的是下列哪部作品:()
? ? ? ? A、《金剛經(jīng)》 B、《論語》 C、《道德經(jīng)》 D、《南華經(jīng)》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宋明理學(xué)”的代表人是:()
? ? ? ? A、莊子 B、墨子 C、荀子
D、朱熹和王陽明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多元化的,不僅僅是儒家文化。我的答案:√得分:分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從橫向講有儒道釋三家,其中儒釋兩家雙峰對峙,兼濟互補。我的答案:√得分:分答案: ?
“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個“道”的意思是:()
? ? ? A、一種哲學(xué)思想 B、說 C、道路 ? D、道德
我的答案:B 得分:分
“紫氣東來三萬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
? ? ? ? A、老子 B、孔子 C、莊子 D、墨子
我的答案:A 得分:分
《道德經(jīng)》的前37章稱為《道經(jīng)》;第38章到81章稱為《德經(jīng)》。我的答案:√得分:分
在《道德經(jīng)》的眾多版本中,現(xiàn)在我們讀的一般是通行本。我的答案:√得分:分
《道經(jīng)》第一章“此兩者,同出而異名”中“兩者”指:()
? ? ? ? A、道和明 B、無名和有名 C、又常和無常 D、有和無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下列哪章被稱為“道論之綱”:()
? ? A、《道經(jīng)》一章 B、《道經(jīng)》二章 ? C、《道經(jīng)》三章 ? D、《道經(jīng)》四章
我的答案:A 得分:分
“道”的“不可言說性”指的是他的:()
? A、神秘性 ? B、復(fù)雜性 ? C、哲學(xué)性 ? D、科學(xué)性
我的答案:B 得分:分答案:C 4
“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變的。()我的答案:×得分:分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中”言的意思是:()? A、說話 ? B、言語 ? C、發(fā)號施令 ? D、言傳身教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道沖,或用之或不盈”中“盈”的意思是:()
? A、滿 ? B、充盈 ? C、盈余 ? D、盡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道經(jīng)》第二章論述了事務(wù)的相對性、辯證性及為政的重要原則:無為、不言。()我的答案:√得分:分
道家認為“生而知之者”為圣人。我的答案:×得分:分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中“谷神”指:()
? A、五谷雜糧 ? B、谷物 ? C、五谷之神 ? D、道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這句話中的“中”的意思是:()
? A、中規(guī)中矩 ? B、中等 ? C、中間
? D、即“度”恰到好處掌握分寸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下列哪部書和《大學(xué)》、《論語》、《孟子》并稱為“四書”:()? A、《詩經(jīng)》 ? B、《尚書》 ? C、《中庸》
? D、《史記》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中“天地不仁”指的是天地不仁愛,不仁慈。我的答案:×得分:分
老子認為最好的“善”要像:()
? ? ? ? A、上天 B、水 C、大地 D、高山
我的答案:B 得分:分
老子的下列哪個觀點可以體味出清官與貪官的區(qū)別:()
? ? ? ? A、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 B、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C、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D、上善若水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道德經(jīng)》中“夫唯不爭,故無尤”這句話中的“尤”是指:()
? ? ? ? A、猶豫 B、尤其 C、通“憂”指憂愁 D、錯誤 我的答案:C 得分:分答案:D 4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提倡“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思想。我的答案:×得分:分
“物極必反”是下列哪位的觀點:()
? A、孔子 ? B、莊子 ? C、老子 ? D、墨子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蘇州眾多的園林中有一處命名“退思園”這其中暗含了下列哪種老子的思想:()? A、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B、金玉滿堂,莫能守之。? C、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 D、居善地,心善淵
我的答案:A 得分:分
老子認為如果用“無為”的方法治理國家,一定可以把國家治理好。()我的答案:√得分:分
在《道德經(jīng)》中老子告訴我們要學(xué)會激流勇進,迎難而上。我的答案:×得分:分
“故貴以身為天下,則可寄于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在這句話中老子認為最重要的是:()
? A、人的智慧 ? B、人的身材 ? C、人的思想 ? D、人的身體、生命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老子《道德經(jīng)》中的“五色”指:()
? A、黃、青、赤、白、黑 ? B、黑、白、藍、黃、青 ? C、赤、橙、黃、綠、青 ? D、黑、白、赤、藍、綠
我的答案:A 得分:分
“五味令口爽”中的“爽”指“好,舒服”。()我的答案:×得分:分
老子《道德經(jīng)》中的“五音”指宮、商、角、徵、羽。()我的答案:√得分:分
“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中“復(fù)”的意思是:()
? A、復(fù)雜 ? B、復(fù)習(xí)? C、恢復(fù)
? D、循環(huán)往復(fù)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中“樸”的意思是:()
? ? ? ? A、樸實 B、樸素 C、簡樸
D、沒有雕琢過的原木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备嬖V我們應(yīng)該從根本上看問題,這樣才能理解現(xiàn)在,展望將來。()我的答案:√得分:分
在“有”和“無”的問題上道家認為“有”是最根本的。()我的答案:?
“知常容,容乃公”中“容”的意思是:()
? ? ? ? A、容易 B、融洽 C、通融 D、從容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歸根曰靜,靜曰復(fù)命,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中“?!钡囊馑际牵海ǎ?/p>
? A、常態(tài) ? ? ? B、常識 C、無常 D、規(guī)律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道家推崇的最高哲學(xué)準則是天。我的答案:×得分:分
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告訴后人如果能做到“虛至極,守靜篤”,就能看出世間的規(guī)律,按照“道”來做事,一生相安無事。()我的答案:√得分:分
“無欲之為圣,寡欲之為賢,多欲之為凡,循欲之為狂?!边@句話印證了老子的下列哪個觀點:()
? ? ? ? A、無欲則剛 B、致虛極,守靜篤 C、少私寡欲
D、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道德經(jīng)》里“絕學(xué)無憂”中的“絕”是指:()
? ? ? ? A、絕對 B、極致,最好 C、絕不 D、拒絕 我的答案:B 得分:分
《道德經(jīng)》中“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混亂,有忠臣。”這句話告訴我們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我的答案:√得分:分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不認為有絕對的無私,他提倡的是”少私寡欲“。()我的答案:√得分:分
“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武”中“一”的意思是:()
? A、一個 ? B、一起 ? C、一團 ? D、道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边@句話指的是:()
? A、圣人 ? B、道 ? C、上天 ? D、有道之人
我的答案:B 得分:分
老子兩千多年前就總結(jié)出了辯證法的思想,《道德經(jīng)》中充滿了辯證法。()我的答案:√得分:分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很多篇章起始處多用四字成句,其中包含很深刻的含義,給人以強烈的沖擊。()我的答案:√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中“資”的意思是:()
? A、資本 ? B、資鑒,借鑒 ? C、資金 ? D、談資
我的答案:B 得分:分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中“君”的意思是:()
? A、君子 ? B、君主 ? C、君王 ? D、主宰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從中國陰陽學(xué)的角度說,儒家強調(diào)陽,道家強調(diào)陰,兩者互補。()我的答案:√得分:分
“知其白,守其辱”這句話中,“辱”的意思是“黑”與“白”相對。()我的答案:√得分:分
下列哪項是老子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
? ? ? ? A、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B、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C、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D、國家混亂,有忠臣
我的答案:A 得分:分
古代的戰(zhàn)爭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老子認為戰(zhàn)爭取勝后應(yīng):()
? ? ? ? A、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B、功成身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C、以喪禮處之
D、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我的答案:D 得分:分答案:C 3
在《道德經(jīng)》中老子主張“吉事尚右,兇事尚左”。()我的答案:×得分:分
因為戰(zhàn)爭的血腥、暴力并會產(chǎn)生一些惡果,因此老子反對戰(zhàn)爭。()我的答案:√得分:分
“化兒欲作,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边@句話中的“無名之樸”指的是:()
? ? ? ? A、國君 B、圣人 C、道 D、上天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道德經(jīng)》里“執(zhí)大象,天下往?!敝小按笙蟆钡囊馑际牵海ǎ?/p>
? A、一種動物 ? B、大道 ? C、大的景象 ? D、現(xiàn)象
我的答案:B 得分:分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边@句話中的“大丈夫”指的是圣人、有道之人。()我的答案:√得分:分
道家主張“仁、義、禮、智、信”。()我的答案:×得分:分
成語“大器晚成”出自:()
? A、《資治通鑒》 ? B、《周易》 ? C、《孟子》 ? D、《道德經(jīng)》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边@句話中“昧”的意思是:()
? A、愚昧 ? B、蒙昧 ? C、看不清 ? D、不明白
我的答案:A 得分:分答案:C 3
在老子看來把自己主動放到“弱”的位置是懂得“道”,運用“道”的結(jié)果。()我的答案:√得分:分
老子認為最好的讀書人聽到“道”就相信它并且按照“道”去做事情。()我的答案:√得分:分
下列哪些觀點不屬于老子的辯證法思想:()
? A、大成若缺 ? B、大盈若沖 ? C、大屈若直 ? D、大智若愚
我的答案:C 得分:分答案: D
俗話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這句話由老子的哪句話演變而來:()? A、不出戶,知天下 ? B、不窺牖知天道 ? C、智慧出,有大偽 ? D、居善地,心善淵
我的答案:A 得分:分
老子認為“無為”的目的是“無不為”。()我的答案:√得分:分
《道德經(jīng)》有云“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因此老子是唯心論者。()我的答案:×得分:分
“和光同塵”這個成語出自:()
? ? ? ? A、《詩經(jīng)》 B、《尚書》 C、《道德經(jīng)》 D、《易經(jīng)》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句話中“言”的意思是:()
? ? ? ? A、說話 B、發(fā)言 C、言論 D、發(fā)號施令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中“始”指的是“道”。()我的答案:√得分:分
“用其光,復(fù)歸其明,無遺身秧,是謂襲常?!焙汀俺I凭任?,故無棄物,是謂襲明。”這兩句話中的“襲”字意思相同。()我的答案:√得分:分答案:×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中“悶悶”的意思是:()
? ? ? ? A、寬松 B、不開明 C、憋悶 D、暴虐
我的答案:A 得分:分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下列哪位的觀點:()
? ? ? ? A、曾子 B、荀子 C、莊子 D、老子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句話與老子的下列那個觀點相一致:()
? ? ? ? A、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B、絕圣棄智,民利百倍 C、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D、欲將弱之,必固強之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老子認為一個國家的法律越多說明這個國家的違法之人就越多。()我的答案:√得分:分 下列哪句話告誡我們要想成大事需從小事做起:()
? A、上善若水
?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C、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 D、希言自然
我的答案:B 得分:分
在國際交往中大國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老子看來擺正位置的重要標志是:()? A、絕圣棄智,民利百倍 ? B、太上,下知有之 ? C、致虛極守靜篤 ? D、大邦者下流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中“鮮”指的是海鮮。()我的答案:×得分:分
按照老子的觀點,只要我們按照道去治理國家,百姓就會最大限度的得到實惠。()我的答案:√得分:分
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贝巳龑氁辉淮?,二曰檢,三曰:()
? A、五日三省吾身 ? B、誨人不倦 ? C、上善若水 ? D、不敢為天下先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道德經(jīng)》里“慈故能勇,儉故能廣”這句話中“廣”的意思是:()
? A、廣泛 ? B、廣闊 ? C、大方 ? D、廣大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老子說的“不敢為天下先”指的是有好處的時候不敢把個人的利益擺在天下民眾之先。()我的答案:×得分:分答案:√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边@句話中“愚”的意思是“愚蠢”。()我的答案:×得分:分
“常有司殺者殺”這句話中“有司殺者”指的是:()
? A、殺人機構(gòu) ? B、國家機器 ? C、執(zhí)法者 ? D、天道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這句話中“孰敢”的意思是:()? A、誰敢 ? B、怎么敢 ? C、我怎么敢
? D、我敢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边@句話中的“堅強”與現(xiàn)代文中的“堅強”意思相同。()我的答案:×得分:分
“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希有不傷其手者矣。”老子在這句話中暗含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主張。()我的答案:√得分:分
老子治國的理想目標是:()
? ? ? ? A、小國寡民
B、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C、圣人在天下 D、財貨有余
我的答案:A 得分:分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受下列哪位的影響:()
? ? ? ? A、司馬遷 B、莊子 C、曹雪芹 D、老子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在《道德經(jīng)》中老子主張“有德司契,無德司徹”。()我的答案:×得分:分答案:√
老子和孔子二人對于“以德報怨”的做法都持反對的態(tài)度。()我的答案:√得分:分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人,一生堅持理想,雖四處碰壁,卻決不放棄?!贝巳酥傅氖牵海ǎ? A、司馬遷 ? B、曹雪芹 ? C、孔子 ? D、老子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下列哪項不是西周的封建制度:()
? A、分封制 ? B、禪讓制 ? C、宗法制 ? D、禮樂制
我的答案:B 得分:分
下列哪位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xué)的風(fēng)氣:()
? A、孟子 ? B、荀子 ? C、朱熹 ? D、孔子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西周的政治制度規(guī)定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他子嗣無權(quán)繼承。()我的答案:√得分:分
關(guān)于孔子的生平,較權(quán)威的是下列哪項:()
? ? ? ? A、司馬遷《史記》 B、李澤厚《論語今讀》 C、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D、錢穆《論語新解》
我的答案:A 得分:分
據(jù)司馬遷《史記》記載,孔子的先人是:()
? ? ? ? A、楚人 B、齊人 C、魯人 D、宋人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孔子一生中的第二個階段指的是從政階段。()我的答案:×得分:分
孔子名丘,字仲尼,“丘”和“尼”本是山名。()我的答案:√得分:分
在孔子看來人生的第一要義是:()? ? ? ? A、吃飯 B、學(xué)習(xí)C、為政 D、交友
我的答案:B 得分:分
“論語”二字中“論”商務(wù)意思是:()
? ? ? ? A、談?wù)?B、討論 C、論述 D、編撰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孔子晚年很凄涼,經(jīng)歷了喪妻、喪子、喪徒之痛。()我的答案:√得分:分
《論語》每章的名字源于每篇第一章起始的幾個字。()我的答案:√得分:分
“學(xué)而時習(xí)之”這句話中的“習(xí)”本意指:()
? ? ? ? A、操練 B、學(xué)習(xí)C、小鳥學(xué)飛行 D、練習(xí)我的答案:D 得分:分
在老子看來學(xué)習(xí)最本質(zhì)的屬性是:()
? A、練 ? B、勤 ? C、苦 ? D、樂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中“時”的意思是“及時”。()我的答案:×得分:分
老子將《學(xué)而》篇放在《論語》的開篇,意在說明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我的答案:√得分:分
下列哪位不是“孔子四配”之一:()
? A、顏回 ? B、曾參 ? C、孟軻 ? D、子貢
我的答案:C 得分:分答案:D 2
在孔子的眾多弟子中下列哪位提出“禮之用,和為貴”學(xué)說:()
? A、自貢 ? B、有子 ? C、顏回
? D、子路
我的答案:B 得分:分
春秋時期“君子”指的是受人尊敬的有德之人,并且君子必須“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保ǎ┪业拇鸢福骸痰梅郑悍?/p>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兩句話中的“說”和“樂”意思相同,都是“高興”的意思。()我的答案:×得分:分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边@句話出自:()
? ? ? ? A、《道德經(jīng)》 B、《論語》 C、《為學(xué)》 D、《學(xué)記》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古人講學(xué)習(xí)的第一步要:()
? ? ? ? A、拜師 B、立志 C、博覽群書 D、游學(xué)
我的答案:B 得分:分
《史記》中“季札掛劍”的故事說明以下哪個道理:()
? A、大德不官 ? B、大道不器 ? C、大信不約 ? D、大時不齊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大德不官”的意思是德行高尚的不做官,不屑于為官。()我的答案:√得分:分答案:×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 A、德 ? B、禮 ? C、義 ? D、仁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小人之言鮮濃柔則,務(wù)于可人?!边@句話與下列那句話意思相近:()? A、巧言令色,鮮仁矣。? B、君子不重,則不威 ? C、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 ? D、賢賢易色
我的答案:A 得分:分
“傳不習(xí)乎”中“習(xí)”的意思是“學(xué)習(xí)”。()我的答案:√得分:分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敝小暗馈钡囊馑际恰暗缆贰?。()
我的答案:×得分:分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边@句話出自:()
? ? ? ?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墨子
我的答案:B 得分:分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是()針對信而言。
? ? ?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曾子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边@句話出自:()
? ? ? ? A、孔子 B、子黔 C、子路 D、子貢
我的答案:A 得分:分
論語的結(jié)構(gòu)是絕對的首尾呼應(yīng)。()我的答案:×得分:分
老子認為從政有兩種方式,分別是道之以政和()。
? A、道之以德 ? B、道之以禮 ? C、道之以理 ? D、道之以才
我的答案:A 得分:分
在《論語》中孔子把人的一生分為()個階段。
? A、4 ? B、5 ? C、6 ? D、7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論語》在結(jié)構(gòu)上每章之間沒有內(nèi)在關(guān)系,是雜亂無章的。()我的答案:×得分:分
《詩經(jīng)》有300篇,故簡稱《詩經(jīng)三百》。()我的答案:×得分:分
在《易經(jīng)》乾卦由()個陽爻組成。()
? A、5 ? B、6
? C、7 ? D、8
我的答案:B 得分:分
乾卦的特點不包括下列哪項:()
? A、元 ? B、亨 ? C、利 ? D、夏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韋編三絕”的故事中孔子讀的書是:()
? A、《易經(jīng)》 ? B、《道德經(jīng)》 ? C、《大學(xué)》 ? D、《詩經(jīng)》
我的答案:A 得分:分
古人認為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分為陰、陽兩性。()我的答案:√得分:分
在孔子看來“孝”的一個重要標志是:()
? A、養(yǎng) ? B、奉 ? C、親
? D、敬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下列哪位是孔子晚年的弟子且在文學(xué)方面卓有成就:()
? ? ? ? A、顏回 B、冉有 C、子游 D、子貢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在孔子看來在父母晚年是贍養(yǎng)他們就是孝敬老人。()我的答案:×得分:分
“父母唯其疾之憂”暗含的意思是不要讓父母為他擔(dān)憂。我的答案:√得分:分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這句話里“殆”的意思是:()
? ? ? ? A、懈怠 B、怠慢 C、倦怠 D、危險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孔子認為要從三個方面觀察一個人,哪項不是三者之一:()
? ? A、做事目的 B、做事手段 ? C、做事方法 ? D、做事動機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孔子認為“君子比而不周,小人周而不比。”()我的答案:×得分:分
“中庸”是孔子思想中最成熟的觀點。()我的答案:√得分:分
“舉直錯諸枉”這句話中“錯”的意思是:()
? A、犯錯 ? B、錯誤 ? C、措施 ? D、放置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孔子晚年回到魯國,魯哀公尊稱他為:()
? A、軍師 ? B、國師 ? C、國老 ? D、國公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這句話中“闕”的意思是:()? A、保留
? B、去除 ? C、提出 ? D、解決
我的答案:B 得分:分
我們在讀經(jīng)典時應(yīng)獨立思考,不要盲目信奉前人的注解。()我的答案:√得分:分
《論語》中有《八佾》篇,其中“佾”的意思是:()
? A、群 ? B、排 ? C、行 ? D、列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是可忍,孰不可忍?!敝小笆恰钡囊馑际牵海ǎ?/p>
? A、是的 ? B、是不是 ? C、這種事情 ? D、是非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孔子認為君子沒什么可與別人爭的,如果有的話就是射箭時的“君子之爭”。()我的答案:√得分:分
“仁者愛人”指的不僅僅愛親人,還包括蕓蕓眾生,世間萬物。()
我的答案:√得分:分
“舉一反三”這個成語出自《論語》中的()
? ? ? ? A、《述而》篇 B、《為政》篇 C、《八佾》篇 D、《學(xué)而》篇
我的答案:A 得分:分
“吾不與祭,如不祭”中“與”的意思是:()
? ? ? ? A、給予 B、組織 C、與其 D、參與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一首詩的優(yōu)劣主要看它的語言是不是富有詩意。()我的答案:×得分:分
“素以為絢兮”這句話中“素”指的是白衣服。()我的答案:×得分:2
孔子認為一個人要真正成長為一個君子要經(jīng)歷以下三個階段:興于詩,立于禮,成于()。
? A、仁 ? ? ? B、理 C、樂 D、義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論語》中的《里仁》篇重點論述:()
? ? ? ? A、智 B、義 C、信 D、仁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孔子對管仲的評價是全面的評價,既看到了他的道德方面,也看到了他的歷史貢獻。()我的答案:√得分:分
古代有人稱孔子為“圣人”“仁人”“仁者”,但孔子都一一否認。()我的答案:√得分:分
孔子在《論語》里有云:“吾道一以貫之。”這句話中“一”指的是:()
? ? ? ? A、信 B、忠 C、仁 D、禮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衣蔽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這句話是孔子對下列哪位的贊揚:()? A、子黔 ? B、子游 ? C、子貢 ? D、子路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見利思義”才是正確的義利觀。()我的答案:×得分:分答案:√
“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三者孔子成為“三達德”。()我的答案:√得分:分
孔子云“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辈⑶摇耙云渥悠拗?。此人是:()? A、子賤 ? B、子路 ? C、公冶長 ? D、子貢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孔子提出判斷一個人的方法是:()
? A、君子哉若人 ? B、聽其言觀其行 ? C、善與人交 ? D、三思而后行
我的答案:B 得分:分
“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于刑戮?!痹凇墩撜Z》中此人是:()
? A、顏回 ? B、孟武伯 ? C、冉雍 ? D、南容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論語》中的《公冶長》篇主要講的如何看待一個人和如何評價一個人。()我的答案:√得分:分
《左傳》的作者是:()
? A、曹雪芹 ? B、左丘明 ? C、司馬遷 ? D、周敦頤
我的答案:B 得分:分
成語“愚不可及”出自論語。()
? A、《學(xué)而》 ? B、《為政》 ? C、《里仁》 ? D、《公冶長》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孔子對于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的做法持反對的態(tài)度。()
我的答案:×得分:分
孔子反對“巧言令色”的做法。()我的答案:√得分:分
孔子喜歡顏回是因為他的好學(xué)和()。
? ? ? ? A、孝 B、堅毅 C、積極 D、樂觀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不遷怒,不貳過”中“貳”的意思是:()
? ? ? ? A、2 B、兩個
C、第二次,再次 D、第二個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孔子所說的“不遷怒,不貳過”之人是:()
? ? ? ? A、子路 B、顏回 C、寧武子 D、公冶長
我的答案:B 得分:分 4
老子的政治理想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我的答案:√得分:分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中“逝”的意思是:()
? ? ? ? A、往逝 B、往救 C、已逝 D、去逝
我的答案:B 得分:分
“文勝質(zhì)則史”中“史”的意思是:()
? ? ? ? A、史實 B、史詩 C、華麗的言辭 D、歷史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下列哪部書可以看做讀《論語》的參考書。()
? ? ? ? A、《史記》 B、《荀子》 C、《左傳》 D、《孟子》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這句話中“樂”字的讀音古今相同。()我的答案:×得分:分
下列哪項是孔子的教學(xué)方法:()
? ? ? ? A、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魚漁 B、授之以政 C、誨人不倦
D、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述而》篇主要論述的是()
? ? ? ? A、為政 B、仁義 C、教育 D、道德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孔子“信而好古”,因此孔子是一個保守主義者。()我的答案:×得分:分
在孔子看來“仁”的一個很重要的內(nèi)涵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保ǎ┪业拇鸢福骸痰梅郑悍?/p>
子貢曰“伯夷、齊叔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痹唬骸霸购??”“怨”的意思是()。? ? ? ? A、后悔 B、仇恨 C、抱怨 D、不滿意
我的答案:A 得分:分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边@句話是()說的。
? ? ? ? A、孔子 B、子貢 C、曾子 D、顏回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孔子三忘是指忘食、忘憂、忘老。()我的答案:√得分:分
孔子四憂包括: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我的答案:√得分:分
孔子“叩其兩端而竭”的方法被稱為:()
? ? ? ? A、旁敲側(cè)擊 B、執(zhí)兩用中 C、投石問路 D、摸著石頭過河
我的答案:B 得分:分 “子四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边@句話中“意”的意思是:()
? A、大意 ? B、表意 ? C、意思 ? D、猜測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孔子在《論語》中提到仁()次。
? A、86 ? B、91 ? C、109 ? D、117
我的答案:C 得分:分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三個被稱為孔子的“三達德”。()我的答案:√得分:分
“山梁雌雉,時哉時哉”這句話的關(guān)鍵詞是:()
? A、山梁 ? B、雌 ? C、雉 ? D、時
我的答案:D 得分:分
《老子》與《論語》2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源頭:《老子》、《論語》
張翼星
發(fā)布時間:2009年01月26日 00:00:00
“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韓愈《符讀書城南》)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文化、學(xué)術(shù)界不同層次的“國學(xué)熱”已經(jīng)多次興起,說明綿延了數(shù)千年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線索不容中斷,自古流傳、溶入血脈的文化典籍的意義不會消失。炎黃子孫在現(xiàn)代化建設(shè)過程中,不能數(shù)典忘祖,不能割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源頭,而應(yīng)當(dāng)共同守護民族文化的原 典和基因。
那么,在浩如煙海的中國文化典籍中,究竟首先或主要讀什么書呢?歷來有不少學(xué)者開列過“國學(xué)書目”,一般都在幾十本以上,今日的專門研究者或尚可參考利用,廣大讀者多半望而生畏。梁實秋先生曾說:“作為一個道地的中國人,有些部書是非讀不可的。這與行業(yè)無關(guān)。理工科的,財經(jīng)界的,文法門的,都需要一些蔚成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書?!?《雅舍小品選》)錢穆先生曾說:“《論語》自西漢以來,為中國識字人一部人人必讀書?!?《論語新解》)1978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學(xué)的一次講座中又提出七本“中國人所人人必讀的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六祖壇經(jīng)》、《近思錄》、《傳習(xí)錄》。近來也有學(xué)者建議讀《論語》、《孫子兵法》、《老子》、《周易》。我則主張更集中一點,先把《論語》和《老子》讀好,然后逐步擴展。理由如下:
1.《老子》《論語》,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主要的代表作。
《論語》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作;《老子》則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作。先秦諸子百家中,儒家和道家是影響最大的兩家,而儒家和道家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兩條主線。把這兩家思想的源頭抓住了,就比較容易把握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來龍去脈,還可以避免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單向理解,易于進行儒、道兩家思想的比較,鋪墊一個較為開闊的思想平臺。《論語》和《老子》在問世以來的二千余年間,對中國的政治、哲學(xué)、倫理、教育等方面,無不產(chǎn)生了極其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要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首先就要讀懂、讀通《論語》和《老子》。這是沒有疑問的。
2.這是兩本有利于開展中外文化交流與比較的書。
正因為《論語》和《老子》分別為儒家和道家的最早代表作,所以,熟讀了這兩本書,就為傳播中國文化,進行中外文化的交流與比較打下一個初步的基礎(chǔ)。胡適、馮友蘭等老一輩學(xué)者,當(dāng)年出國留學(xué)時,已有國學(xué)的深厚根底,這是他們?nèi)诤现形魑幕?進行綜合創(chuàng)新的基本條件。近一百年前,胡適在美國就發(fā)現(xiàn)中國某些留學(xué)生忽視傳統(tǒng)文化,不讀中國文化典籍,他為此感到羞恥和焦慮。今日的情況更為嚴重,不少留學(xué)生、“海歸派”,確實連《論語》和《老子》都沒讀過,試問他們怎么傳播中國文化,在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中有多少發(fā)言權(quán)?又怎能比較與融合中西文化,進行文化的綜合創(chuàng)新呢?此外,據(jù)我所知,國內(nèi)有一些熱衷于講“國學(xué)”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他們對“四書”“五經(jīng)”或《論語》、《老子》,都沒認真地讀過一遍。這不正是孔子所說:“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xué)而第一)么?老子說:“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老子》第六十三章)“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我們應(yīng)當(dāng)老老實實地打點基礎(chǔ),先把《論語》、《老子》讀懂、讀熟,然后才能對國學(xué)研究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有點發(fā)言的資格,做點扎實的工作。
3.這是兩本在教育上體現(xiàn)人類精神家園的書。
國內(nèi)長期以來的應(yīng)試教育,不僅引導(dǎo)學(xué)生圍著考試轉(zhuǎn),而且引導(dǎo)考試圍著教材、講義轉(zhuǎn)。一些大學(xué)生學(xué)了四年,上了二、三十門課,考試通過了,文憑拿到手,卻主要讀了一堆教材、講義,而很少直接接觸原著、經(jīng)典。因為對付考試,讀讀教材就夠了。殊不知優(yōu)秀教材,固然有重要參考價值,不可不讀,但終究是第二手的輔助性讀物。大學(xué)生要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研究問題的能力,提高科學(xué)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素養(yǎng),就必須直接攻讀原汁原味的原著和名著。只有這些著作才是經(jīng)過時間檢驗和歷史淘洗的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是從事學(xué)術(shù)研究的可靠來源或依據(jù),從中不僅可以學(xué)習(xí)思想觀點,而且可以學(xué)習(xí)研究方法,還可體驗學(xué)者、大師的品格與魅力。所以,攻讀原著是基本功的訓(xùn)練,是學(xué)術(shù)上登堂入室所必經(jīng)的途徑。應(yīng)試教育和沉重的課程負擔(dān),讓學(xué)生只讀教材,不讀原著,實際上是讓青少年一代逐漸離開了人類精神的家園。這是我們教育領(lǐng)域的一個重大誤區(qū)。這與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與西方的教育體系都是不一致的?!墩撜Z》和《老子》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基本的原著,國學(xué)研究的本源性著作,它應(yīng)當(dāng)是每一個有條件學(xué)習(xí)的中國人,首先是每一個中國大學(xué)生的必讀書??墒?我個別問過十多個大學(xué)生(包括文、理科),是否完整地讀過一遍《論語》或《老子》?都說沒有。這個觸目驚心的事實,讓我感到困惑。西方有的大學(xué)生都讀過這兩本書,中國的大學(xué)生,卻普遍地沒有讀過,這是說不過去的事情。我認為,不論功課怎么忙,事情怎么多,在大學(xué)本科的四年里,一定要抽時間認真地讀一讀《論語》和《老子》,沒有這方面的課程,就自覺地把它作為必修的自學(xué)課。書中的有些段落,可以背誦下來,并運用于實際的生活與思考??梢宰尅墩撜Z》、《老子》中的思想首先在大學(xué)師生中普及,然后在國家公務(wù)員、機關(guān)干部、企業(yè)家和企業(yè)工作人員、中小學(xué)教師中普及,并逐步在市民、百姓中普及。這是可能做到的傳統(tǒng)文化的普及工作。經(jīng)過這種普及,全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就可以在精神的層面,得到普遍的提升。在這種普及的基礎(chǔ)上便可以逐步提高,從各個方面展開比較深入的研究。這種研究又可以推動更為廣泛的普及。
《論語》是一種語錄體,又多是孔子與其弟子和弟子之間的對話,比較形象、生動;《老子》(又名《道德經(jīng)》)則是一部富于詩意的散文。兩書內(nèi)容豐富,深蘊哲理,篇幅較短,言簡意賅?!独献印分挥形迩ё?《論語》也不過一萬兩千字。先讀《論語》和《老子》,便有了一個好的開頭,好比墊下兩塊傳統(tǒng)文化的基石。接下來就可以逐步擴展。比如,從《論語》就可以擴展到《孟子》、《大學(xué)》、《中庸》,或整個“四書”、“五經(jīng)”。從《老子》可以擴展到《莊子》、《淮南子》等道家的其他著作。
《論語》與《老子》雖然比較好讀,但終究是古代典籍,難解和易于發(fā)生歧義的地方是有的。首先要盡量讀懂,必要時可適當(dāng)參考某些學(xué)者的注解或評論性著作,但我們不能滿足于讀別人的“心得”或“講解”,而要自己直接把原著讀懂,在讀懂的基礎(chǔ)上還要讀熟,并且進一步讀出自己的見解、體會來。這就必須勤于思考,勇于提問,還要善于分析和批評,看到它的局限性。對原著、名著,是必須反復(fù)閱讀、反復(fù)提問和體味的。像熊十力先生所說:“沉潛往復(fù),從容含玩?!边@既要下功夫,又是一種精神自由而愉悅的活動。孔子說過一句很值得玩味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第六)這里像是道出了學(xué)習(xí)、教育的三個層次:“知之者”,大致是獲得或傳授知識的層次;“好之者”,則是從學(xué)習(xí)中引發(fā)了興趣,激發(fā)了提出問題和研究問題的動力;“樂之者”則更進一步,從學(xué)習(xí)和探討中形成思想的升華,產(chǎn)生高度愉悅的心情,或?qū)ρ芯俊坝T不能”的迷戀狀態(tài)。這是讀書、學(xué)習(xí)可以達到的精神境界。我們讀《論語》和《老子》,或讀其他原著和名著,以及從事各項學(xué)習(xí)和研究,都可以追求這種精神境界。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xué)哲學(xué)系)
《老子》與《論語》3
《老子》經(jīng)典名言道盡人生真諦!
【《老子》15句經(jīng)典名言,道盡人生真諦!這些國學(xué)經(jīng)典名句,句句說盡人生的哲理……】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這句話告誡人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具有堅強的毅力,從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業(yè)。
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水無比的高尚,利養(yǎng)萬物而于世無爭,而且寧愿呆在世人所厭棄的地方,它的品質(zhì)接無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應(yīng)當(dāng)如一彎清泉,保持高尚的節(jié)操。
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事物,在表觀上總是分為真、善、美和假、惡、丑兩個對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惡或丑都具有兩重性和可變性,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把美的事物當(dāng)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視為絕對的善,必然事與愿違,導(dǎo)致惡的、不善的結(jié)果。
4、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因為事物都是互相對立而出現(xiàn)的,所以有和無由互相對立而誕生,難和易由互相對立而形成,長和短由互相對立而體現(xiàn),高和下由互相對立而存在,音和聲由互相對立而和諧,前和后由互相對立而出現(xiàn)。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老子則說天地?zé)o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生了萬物,并沒有想取回什么報酬。也就是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fā)展!
6、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人說的話多,往往會使自己陷入困境,還不如保持虛靜沉默,把話留在心里。
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不要以為弱勢人家會瞧不起,其實,正因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長的好契機。生命的原則是看內(nèi)里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長的,不是看既有的。真正的強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嬰兒一般!死板板的,有什么好;活生生的才好!
8、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榮寵和受到屈辱都擔(dān)驚受怕。畏懼大的禍害也因為害怕,這也就是要求我們能以一顆平常心來待人處事。
9、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人們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時失敗了,能始終如
一、持之以恒、慎終如始,事情就不會失敗了。成語“功敗垂成”就出自這里。
10、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當(dāng)人民不畏懼統(tǒng)治者的威壓時,那么,可怕的禍亂就要到來了。這句話告誡我們一定要對一些事情保持敬畏之心。
11、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說,我有三件寶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愛,第二件叫節(jié)儉,第三件叫不敢處在眾人之先。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了解別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戰(zhàn)勝別人是有力量,戰(zhàn)勝自己才是強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堅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
占有而不喪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記的人才是長壽。不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業(yè)。
13、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應(yīng)該懂得知足常樂,老子說,罪過沒有比行私縱欲更為嚴重的,禍患沒有比貪得無厭更為嚴重的,災(zāi)難沒有比貪欲必得更為慘痛的。所以說懂的知足知止而心無貪求,才能經(jīng)常適可而滿足。
1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最正直的東西,好似有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辯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萬事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15、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愈是讓人喜愛的東西,想獲得它就必須付出很多;珍貴的東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時候也會讓人感到愈難過。故人要知道滿足,知道適可而止,如此方可長久。
《論語》的27個成語典故
教育
1.【有教無類】
[出處]子曰:“有教無類?!保ā缎l(wèi)靈公》)
<釋義>不論什么人都給以教育。
此教育理念為孔子所倡導(dǎo),在教育對象問題上,孔子明確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有教無類'的意思是無分貴族與平民,不分國界與華夷,只要有心向?qū)W,都可以入學(xué)受教。
2.【誨人不倦】
[出處]子曰:“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保ā妒龆罚?/p>
<釋義>教別人時耐心、不厭倦。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lǐng)弟子們周游列國,經(jīng)歷新鄭之病,他們不得不在當(dāng)?shù)刈×藥自?,弟子樊遲問孔子怎樣干農(nóng)活??鬃有睦锊桓吲d,一反誨人不倦的習(xí)慣,承認不如老農(nóng)。樊遲只好向當(dāng)?shù)剞r(nóng)民請教,終于種出了葫蘆、扁豆等瓜菜。
3.【學(xué)而不厭】
[出處]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釋義>學(xué)習(xí)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勤奮好學(xué)。
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側(cè)面。這對中國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至于在今天,我們?nèi)栽谛麄魉倪@一教育學(xué)說。
4.【不恥下問】
[出處]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保ā豆遍L》)
<釋義>并不認為向?qū)W問不如自己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是丟臉的事。清·劉鶚記的第七回也表明:真正的大學(xué)問家,在學(xué)術(shù)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斷完善認知,有時甚至不恥下問,全方位的汲取營養(yǎng)。
5.【溫故知新】
[出處]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p>
<釋義>溫習(xí)舊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認識和體會。
春秋時期,孔子在教學(xué)上有豐富的經(jīng)驗,常常與學(xué)生們一道研討問題,給學(xué)生解決各種疑難問題,他鼓勵學(xué)生培養(yǎng)很好的品德,深入鉆研,提出'學(xué)而時習(xí)之,溫故而知新',學(xué)生贊揚孔子教學(xué)的耐心,孔子謙遜地說:'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6.【聞一知十】
[出處]“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保ā豆遍L》)
<釋義>聽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來形容聰明而善于推理。
有一天,孔子故意問子貢:“你和顏回相比,到底哪個強一些呢?”子貢回答說:“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聞一知十,我呢,聞一知二?!笨鬃狱c頭說:“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啊?!边@段話在《論語·公冶長》中有記載。
7.【舉一反三】
[出處]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保ā妒龆罚?/p>
<釋義>原指教人認識四方形的東西,舉出一個角就能類推另外三個角。后比喻從一件事類推而知道許多事情。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觸類旁通。
孔子曾對他的學(xué)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币馑际钦f:“我舉出一個方面,你們應(yīng)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幾個方面,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焙髞恚蠹揖桶芽鬃诱f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xué)一件東西,要可以靈活地思考,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為政
8.【名正言順】
[出處]“名不正則言不順。”(《子路》)
<釋義>原指名分正當(dāng),說話合理。后指名義正當(dāng),道理也說得通。多形容(做事、說話)理由正當(dāng)而充分。
孔子因不滿魯定公沉迷酒色,帶領(lǐng)學(xué)生來到衛(wèi)國,因衛(wèi)靈公言而無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帶領(lǐng)其他學(xué)生離開衛(wèi)國。衛(wèi)出公繼位后,讓子路去請孔子來衛(wèi)國輔政。孔子說:“只有名義正當(dāng),說話合理,才能干成大事?!?/p>
9.【禍起蕭墻】
[出處]“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保ā都臼稀罚?/p>
<釋義>禍亂發(fā)生在家里;比喻內(nèi)部發(fā)生禍亂;也比喻身邊的人帶來災(zāi)禍。
10.【分崩離析】
[出處]“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保ā都臼稀罚?/p>
<釋義>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團、組織或國家分裂瓦解。
11.【待價而沽】
[出處]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保ā蹲迂暋罚?/p>
<釋義>等有了好價錢再賣。比喻懷才待用。春秋時期,孔子帶領(lǐng)弟子到各國去游說推行他的政治主張,沒有人接受并重用他,他并不灰心。弟子子貢以得到美玉如何處理問孔子,孔子毫不遲疑地回答:“賣掉它,賣掉它,我正在等待識貨的人出現(xiàn)呢?!?/p>
12.【欲速不達】
[出處]“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保ā蹲勇贰罚?/p>
<釋義>過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天底下那些因為急躁魯莽給自己招來失敗、弄得昏天黑地到不了目的地的人有很多,意在告誡別人穩(wěn)重行事。
13.【一言興邦】
[出處]“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子路》)
<釋義>一句話可以使國家興盛。
春秋時期,魯定公問孔子:'一句話可使國家昌盛嗎?'孔子說:'君主愛護臣子,關(guān)心他們,上下一心,國家可以興旺。'魯定公又問:'一句話可以使國家滅亡嗎?'孔子說:'不全對,君主一句話下邊不提反對意見,久而久之就會走向滅亡。'
修身
14.【見賢思齊】
[出處]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p>
<釋義>見到好人就想學(xué)得跟他一樣。
這是孔子說的話,也是后世儒家修身養(yǎng)德的座右銘。'見賢思齊'是說好的榜樣對自己的震撼,驅(qū)使自己努力趕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是說壞的榜樣對自己的'教益',要學(xué)會吸取教訓(xùn),不能跟別人墮落下去。
15.【擇善而從】
[出處]“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述而》?/p>
<釋義>指采納正確的建議或選擇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實行。
春秋時期,執(zhí)政大臣魏獻子把祈氏的領(lǐng)地分為7縣,把羊舌氏的領(lǐng)地分為3縣,委派與提拔一些地方長官。他想啟用魏戊,擔(dān)心人家說他偏私,問大夫成傳,成傳認為只要有才德,就不論親疏,關(guān)鍵看能不能擇善而從,能不能賞罰分明。
16.【三省吾身】
[出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學(xué)而》)
<釋義>原指每日從多個方面檢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xué)生曾參勤奮好學(xué),三省吾身,深得孔子的喜愛,同學(xué)問他為什么進步那么快。曾參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問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力?與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實的地方?先生教的學(xué)生是否學(xué)好?如果發(fā)現(xiàn)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p>
17.【當(dāng)仁不讓】
[出處]子曰:“當(dāng)仁不讓于師。”(《衛(wèi)靈公》)
<釋義>原意是為了仁,不謙讓?,F(xiàn)指遇到應(yīng)該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擔(dān)起來,決不推讓??鬃雍腿寮姨貏e重視師生關(guān)系的和諧,強調(diào)師道尊嚴,學(xué)生不可違背老師。這是在一般情況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師,也不謙讓。這是把實現(xiàn)仁德擺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惡的最高準則。
18.【殺身成仁】
[出處]“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保ā缎l(wèi)靈公》)
<釋義>原指不惜舍棄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犧牲自己生命,以維護正義事業(yè)。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p>
19.【文質(zhì)彬彬】
[出處]“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保ā队阂病罚?/p>
<釋義>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后形容人舉止文雅,態(tài)度從容。
'文質(zhì)彬彬'可以從寫作、藝術(shù)、審美的內(nèi)容和形式、內(nèi)在美與外在美、質(zhì)樸與文飾等各個方面來力。以理解和發(fā)揮,從而使'文'與'質(zhì)'成為一對內(nèi)涵豐富而外延廣泛的范疇得到深入研究。
處事
20.【成人之美】
[出處]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保ā额仠Y》)
<釋義>原意是勉勵并幫助別人做好事。后用以表示幫助別人實現(xiàn)其愿望,成全別人的好事的意思。
明朝有一人名喚謝榛,瞎了一只眼,但他善作歌詞,所作的歌詞在民間流唱甚廣。謝榛到彰德,孫穆王親自接待他,孫穆王見兩人如此投機,便在次年元旦將賈氏及一些豐厚的禮品送給謝榛。世稱孫穆王成人之美,有君子風(fēng)度;但也反映了古時女子的卑賤,被當(dāng)作禮品送來送去。
21.【既往不咎】
[出處]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
<釋義>對以往的錯誤、罪行不再責(zé)備、處分。
22.【過猶不及】
[出處]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保ā断冗M》)
<釋義>做過了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春秋時期,孔子的學(xué)生子貢問孔子他的同學(xué)子張和子夏哪個更賢明一些??鬃诱f子張常常超過周禮的要求,子夏則常常達不到周禮的要求。子貢又問,子張能超過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說超過和達不到的效果是一樣的。
23.【三思而行】
[出處]“季文子三思而后行?!保ā豆遍L》)
<釋義>反復(fù)考慮后再做。
正反兩面仔細考慮完以后,就必須加以比較,做出決定,立即行動。如果你考慮正面,又考慮反面之后,再回頭來考慮正面,又再考慮反面,那么,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終無寧日,最終成為考慮的巨人,行動的侏儒。
24.【無所用心】
[出處]“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陽貨》)
<釋義>沒有開動腦筋。比喻對什么事都不關(guān)心。
春秋時期,孔子經(jīng)常教育他的學(xué)生向顏回學(xué)習(xí),不要追慕富貴與享受,用心讀書??鬃诱f如果一個人一天到晚吃得飽飽的沒有事可干,不去用心思考問題,那就沒有造就了。下棋的人雖然悠閑但也要用心,比起那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人來要強多了。
25.【察言觀色】
[出處]“察言而觀色?!保ā额仠Y》)
<釋義>琢磨、觀察別人言語、臉色來揣測其心思(以便相機行事)。
察言觀色是一切人情往來中操縱自如的基本技術(shù)?!把凵笔恰澳樕敝凶顟?yīng)關(guān)注的重點。它最能不由自主地告訴我們真相,人的坐姿和服裝同樣有助于我們現(xiàn)人于微,進而識別他人整體,對其內(nèi)心意圖洞若觀火。
感悟
26.【后生可畏】
[出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也!”(《子罕》)
<釋義>青年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過老一輩,他們是可敬畏的。
歐陽修,一向治學(xué)嚴謹,直至晚年,不減當(dāng)初。他常將自己平生所寫的文章,清理出來進行修改,每字每句反復(fù)推敲,甚是認真。為此,他整天辛苦勞累,有時直忙到深夜。夫人見他年歲已高,還如此盡心費神,恐其操勞過度,影響健康,十分擔(dān)心,目 前制止。她關(guān)切地對丈夫說:'官人,何必如此用功,不惜貴體安康,為這些文字吃這樣多的苦頭,官人已年邁致仕(退休),難道還怕先生責(zé)難生氣嗎?'歐陽修回答說:'不怕先生生氣,只怕后生生譏,后生可畏耶!' 27.【樂以忘憂】
[出處]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述而》)
<釋義>快樂得忘了憂愁。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lǐng)學(xué)生周游列國講學(xué),來到楚國葉邑,葉公沈諸梁接待了他,他對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問子路,子路一時不知怎么回答他??鬃邮潞蟮弥蛯ψ勇氛f以后就說:'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老子》與《論語》3篇 淺談《論語》相關(guān)文章:
★ 我學(xué)《論語》的故事-小學(xué)記敘文3篇 關(guān)于論語學(xué)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