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扎染作文6篇 扎染作文小學作文,以供借鑒。

扎染作文1
今天下午的作文課,黃老師請來了紡織博物館的三位老師來教我們學扎染,大家都十分興奮。老師先發(fā)給我們一人一塊絲帕和一些線。老師告訴我們扎染的歷史:扎染是古代傳統(tǒng)染織工藝,又名絞擷,還名搓擷,始于漢晉,發(fā)展與南北朝,興盛于隋唐,衰落于北宋,通過海上流傳到日本,被日本視為國寶。扎染的方法很多,有圓形扎法,三角形扎法和正方形扎法等。
開始扎染了,老師告訴我們:“先把絲巾對角折成一個三角形,再折一次,然后把兩個角向離折,然后抓住一個角,用線繞三厘米左右的'寬度,然后打一個內扣結。”我愣住了,因為我不會系內結,便讓前面的管雪箐幫我弄一下,她便幫我打好了?!按蛲杲Y以后,不要把線斷掉,接著打第二個結?!崩蠋熡终f。我又讓管雪箐幫我弄一下。打到第三個結的時候,管雪箐突然不見了,我又不會打結,怎么辦呢?突然,我看見前面的葛琳已經(jīng)弄好了,便讓她幫我弄一下。她打好結后,我又問她怎么把名字繞上去,她幫我把名字繞上去后,我把絲巾放在了浸水的桶里浸泡。
老師先把顏料倒在一個鍋子里,然后把我們的“作品”放在了鍋里煮了一會兒,我們的“作品”都變成紅色的了,老師們把我們繞的線剪開來,看見是誰的名字就把這個給誰,然后,老師用電熨斗把我們的絲巾都熨干熨平。
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也想試一試,自己來扎染呢?
扎染作文2
10月20日上午,我和同學們高高興興地來到京筆學院學作文。彭老師請來了三位扎染老師,讓我們這些上作文課的學習扎染。彭老師說:“扎染是中國非遺文化。”
扎染活動要開始了,老師先發(fā)給我們一件白色的濕衣服,然后再發(fā)給我們一個透明的袋子,接著老師一邊說一邊給我們做示范,老師先讓我們把白色的濕衣服鋪在桌子上,然后再讓我們把右手伸出來,接著抓住中心點,再輕輕地一提,輕輕轉幾圈,轉成一個菊花的形狀,拿兩根橡皮筋,一個豎著捆,一個橫著捆,變成一個“十”字。
再往后就可以扎染了。顏色有紅色、橙色、黃色、藍色、紫色,這些顏色我都要染在我的衣服上!染完之后,我跟旁邊的同學對比了一下,我覺得她的也很好看,等大家都染完之后,老師幫我們把衣服裝進袋子里,老師說:“等24小時后就可以打開晾曬了?!?/p>
我真的很期待打開衣服看一看啊!可是老師說要24小時后才能打開,不過我還很開心,因為我學會怎樣扎染,所以我很開心。
扎染作文3
今天,紡織博物院的一位老爺爺和一位阿姨教我們學扎染。首先,阿姨給我們發(fā)了一個線團和一塊布料,又白又亮。
老爺爺教我們學扎染,扎的過程比較復雜,他一步一步的教我們,我們疊了又疊,最后把一塊布料疊成一個小三角,然后,再把三個角和中間的點扎好,這樣扎的過程就完工了。只見扎好了的小方巾像小孩子的辮子,在微風中自豪地搖來搖去。
最后就是染的過程了,老師把我們的作品全部收到一個籃子里去染布料了。同學們在教室里等呀等呀,盼望著快點兒染好,我們在教室里一邊等一邊討論:“我染的會是什么顏色呢?”我想:“一定要染成紅色,因為,紅色是最吉祥的顏色?!辈坏桨胄r,老師把扎染好的花巾拿了過來,用剪刀把繩剪開,便于我們的展開。我們拿到花巾,抖開一看,發(fā)現(xiàn)花巾各有不同,有的像一朵朵花兒靜心開放,有的像被老師批評過似的,打了一個個小“×”,還有的像碧綠的翡翠,漂亮極了。我和我的同桌還玩了一個小游戲:我把絲巾放在自已的臉前,看對面的蔡楚奇,在陽光的照耀下,看得可清楚啦!
呵,我還給自已扎好了的方巾取了個名字,叫快樂花,這個名字的含義是,我想讓我的絲巾在花的芬芳下,快樂的成長起來!
扎染作文4
今天我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手工課——扎染課。第一節(jié)課下課后,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多媒體教室。
老師為我們展示了三種扎染方法,有抓扎法、折扎法和包扎法。一塊塊手絹在老師靈巧的手下變成了一件件美麗的作品。同學們看了都嘖嘖稱奇,佩服不已,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接著,老師讓我們自己動手去體驗一下。我和搭檔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我負責扎,他負責染。我把皮筋拿在手里,準備把布給扎起來,但是皮筋像個頑皮的小孩一樣蹦來蹦去,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布扎起來。
我把扎好的布交給我的搭檔染色。我小心翼翼地壓住手絹,同伴用五彩繽紛的顏料,把這塊布裝飾得漂漂亮亮。
做完后,我們小心翼翼地展開勞動果實,只見我們的手絹上出現(xiàn)了一個不規(guī)則的三角形,遠看猶如一個時空隧道,近看猶如一副水墨重彩的山水畫,真是美不勝收!
老師告訴我們扎染已經(jīng)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小小的手絹和顏料能被奇妙的扎染工藝變成美麗的藝術品,真是太奇妙了!
扎染作文5
6月15日,蕭山日報小記者活動又一次走進了蕭山第一實驗小學,聽說這次活動的主題是扎染。什么是扎染?我的小腦袋瓜里立刻出現(xiàn)了一個個問號。于是,我?guī)е浅:闷娴男那樽哌M了學校多功能廳,想盡快解開心中的疑問。
聽了石頭哥哥的講解后,我才明白:扎染原來是中國民間一種傳統(tǒng)而獨特的染色工藝,分扎結和染色兩部分。隨后我仔細聆聽著石頭哥哥講述的扎染過程和步驟,并用心做好了記錄。在學習過程中,在石頭哥哥告訴我們:扎染有多種變化技術,各有特色,例如折、疊、擠、縫、卷、撮等6種方法是最常用的。接下來就是重要的手工扎染活動了。每個小記者準備好白手帕后,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有折的,有疊的,有卷的。我采用了對角折的方法,再卷起來,在頂尖用牛皮筋扎牢。到了染色的時候了,我選擇了蘋果綠。在石頭哥哥的指導下,我在手帕上輕輕地滴了幾點染料,漸漸地白手帕發(fā)生了變化。此時,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期待著自己的手帕會染成怎樣。當石頭哥哥宣布可以展現(xiàn)自己的扎染作品時,大家小心翼翼地解開牛皮筋,"哇"地一陣聲響,掌聲也響起,一塊塊顏色不同、圖案各異的手帕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美麗極了!
這次小記者活動意義非凡,非常有趣,讓我們對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手工工藝扎染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
扎染作文6
看著這塊紅布,那紅色的染料有深有淺,像一朵朵水粉花,以各自不同的特點綻放。我不知心頭在想著什么,只是心中像霧一般的喜悅琢磨不透。我還記得,這塊布剛出現(xiàn)在我的視野中。
初見到布時,它是白色的,雪白得一塵不染,有些古板。照著老師的步驟,先折,再疊,后翻,這樣重復幾次,原來那張能蓋住半張桌子的布,已變成似雪茄一樣又粗又短的白條。
用線將白條繞上,這回它便真正圓了起來,我使勁地拉了拉繩子,讓它更緊些,繩子有些異樣的發(fā)出“吱吱”聲。我有些不安,但并沒有停止拉線,拉到無法再拉為止。繞完一個地方,差不多繞了一厘米,摸起來硬邦邦的,也無法壓動。繞第二個地方時,我用手壓住繩子繞在中間的那一節(jié),再將剩余的繞上了側邊,繼續(xù)纏繞。
老師拿著盤子走來,我將繞得像蛹一樣的白條放了進去,在座位上靜靜的等待,猜測著白布終將的樣子。
老師報到我的名字,我忐忑不安地走上前,接過一塊潮濕的布,小心翼翼地展開,心中祈禱著千萬不要是塊紅布。
當它完全展開時,我的眼前忽然一亮,淺紅、深紅、暗紅、玫紅,有層次的排列著?;秀遍g,我仿佛聽見在落日余暉中馬兒嘶叫的高亢;仿佛看見在楓林叢中月光透出的皎潔;仿佛嗅見在寒冬臘月中紅梅發(fā)出的幽香……
這條紅布上面的圖案千變萬化,使我浮想聯(lián)翩,沉入其中的大千世界里。
扎染作文6篇 扎染作文小學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