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部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說課稿3篇 小學語文《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說課稿,以供參考。

部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說課稿1
教材分析: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講述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后,“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上學路上法國梧桐和水泥道的變化,然后開始觀察,發(fā)現(xiàn)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現(xiàn)了“我”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本文語言優(yōu)美,通俗易懂,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懷抱里體會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幸福童年,養(yǎng)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是激發(fā)學生善于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1、認識“洼、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等13個字,會寫“金色、水泥”等詞語。
2、能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熨帖”等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善于觀察事物,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對比欣賞,激發(fā)興趣:
1、激趣揭題
引入: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走進一條水泥道。通過原始水泥道和鋪滿金色葉子的水泥道比較,感受水泥道奇妙的變化,感受落滿葉子的水泥道的美,激發(fā)興趣,揭示課題。板貼,認識梧桐葉。
2、指導書寫“鋪”。
指導“鋪”的讀音,指導書寫。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理解詞語。
1、讀課文,認識生字詞語。
下面咱們讀讀課文,可以嗎?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用——畫出你認為難讀或難懂的詞語。
2、生自由讀課文。
3、師板書:熨帖,凌亂
“粘在熨帖”這兩個詞語指導認讀。等樓梯的方式認讀詞語:水洼印著凌亂增添棕紅色小雨靴。4重點指導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重點指導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的意思
課文中還有一些難懂得詞語,剛才我看到好多同學都畫了,熨帖、凌亂,其實還有一個詞語需要我們重點關注看板書:明朗。課文里是這樣寫的:抽生讀第1—3自然段?!懊骼省笔裁匆馑及??總結方法:借助近義詞、聯(lián)系生活實際、借助熟字猜詞義。
(2)小結:同樣一個詞語,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來理解的。
三、細品:學習5—7自然段
重點學習5—7自然段,出示學習要求:
1、默讀5—7自然段,把你喜歡的句子用……畫下來,喜歡的詞語用圓圈圈出來。
2、與同桌交流一下你喜歡的原因。
1、學生根據(jù)要求學習。勾畫,交流
2、分享你都畫了哪些詞語和句子,體會秋景之美。
(1)抓詞語“閃閃發(fā)光”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了,下過雨,葉子上的水珠還在發(fā)光,好美呀!指導朗讀。(老師范讀,生讀,齊讀)
(2)抓句子“我走在……路的盡頭……”比喻手法,把水泥道比作地毯,把落葉比作圖案,師范讀,生跟讀。體會的好,你們才能夠讀的好。
(3)抓詞語:“金黃金黃”重點強調葉子的顏色,體會到了色彩之美。圖文結合感悟美:金黃金黃的葉子,帶著體會再讀一遍。有了理解就讀的更美了。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熨帖”“凌亂”?!办偬本褪钦吃冢o緊地粘在(聯(lián)系上文),聯(lián)系下文就是平展的粘在。(師板貼,聯(lián)系上下文。)
“凌亂”,用學過的方法說一說你的理解:不規(guī)則,聯(lián)系上文,也可以借助詞義理解?!傲鑱y”就是雜亂無章,這個詞有點貶義的,可是為什么放到這里來形容落葉的美???(自然,不死板,是一夜秋風也是一夜秋雨,更是美麗的大自然。)學生上講臺把凌亂的落葉鋪到水泥道上來吧!欣賞圖片,再次感受凌亂之美。
指導朗讀:他們排列的并不規(guī)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生齊讀。你們體會到了這凌亂,感受到了這份自然之美,這份秋景之美,(師板書:美)
3、指導寫作方法
我們再回頭來看看整體的這三段,作者是如何把這秋景之美,自然之美呈現(xiàn)給我們的呢?完成練習紙第二個學習內容。
?。?)學生完成第二部分學習內容,匯報:一片片是數(shù)量,金黃金黃是顏色,小巴掌是形狀。同學們,你們看有光澤,有數(shù)量,有形狀,有顏色,你們認為作者怎么樣?(喜歡秋天,帶著這種喜愛之情他把葉子觀察的非常細致,不僅善于觀察,還善于想象,就依靠這細致的觀察和豐富的想象,作者把這秋色之美寫的多好啊,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這秋景之美讀出來。找三位小小朗讀者,讓我們跟著他們一起欣賞這秋景之美。
?。?)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讀:
一夜秋風一夜秋雨,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天開始放晴了,啊,多么明朗的天空,我發(fā)現(xiàn):(接讀5自然段)。這濕漉漉的水泥道啊,是秋天里最美的風景(接讀6自然段)。這小小的落葉,每一片都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接讀7自然段)。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如果是你就走在這條水泥道上,你想做些什么呢?
?。ㄉf)
四、學習最后一段,收尾呼應
為什么說“第一回”,因為以前都沒有留意過,今天仔細觀察,用心感受,有心發(fā)現(xiàn),有了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五、拓展延伸,練習寫作:
上學、放學路上的美,下課后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細心感受把你們上學放學路上的美寫下來。
教學感悟
秋天,是一個如詩如畫、多姿多彩的季節(jié)。風兒吹過、葉兒飄落,天氣也漸漸轉涼,街道上的行人紛紛裹緊自己的上衣,匆匆忙忙的趕著去上班。而就在此時,“我”正背著自己的小書包,穿著“我”最愛的棕紅色小雨靴,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蹦跳著、歌唱著……
是什么讓“我”心情愉悅?是那“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不得不說,張秋生的《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確實讓我驚艷,這梧桐葉經(jīng)歷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的折騰,不僅沒有影響美觀,還在作者的筆下熠熠生輝了一番。
雨過天晴后的天空很亮,映射在地面上形成亮晶晶的水洼,道路兩旁的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這時的水泥道已經(jīng)有點意思了,顯得非常特別。可是在作者眼里,這還完全不夠,當“我”走在院墻外的水泥道上,呈現(xiàn)在眼前的水泥道,像是鋪上了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fā)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道路的盡頭……
它們排列的一點兒也不規(guī)則,可在張秋生的眼睛里卻產(chǎn)生了一種凌亂的自然美,這樣的美讓人無法輕易的將注視的目光移向別處。我跟隨著作者的步伐走著,一步一步小心的走著,生怕踩壞了一片落葉;我像作者一樣仔細的數(shù)著,一片一片仔細的數(shù)著,不肯錯過一片落葉。那些金色的小巴掌,就這樣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而“我”棕紅色的小雨靴就像是兩只棕紅色的小鳥,愉快地穿梭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要不是怕上課遲到,“我”會慢悠悠的'走著,畢竟“我”也舍不得這短暫的美好。
可是這平常普通的水泥道,在“我”的眼中為何如此之美呢?
原來呀,作者是想告訴我們,只有細心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物質的本質,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我們要學會像作者一樣不僅能發(fā)現(xiàn)平常普通的水泥道的美,還能夠對生活充滿熱愛,對大自然充滿熱愛,要是有了這樣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啊,我們的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這是一篇寫景敘事散文,語言精練優(yōu)美,富有韻味。作者抓住秋天雨后鋪滿落葉的水泥道,通過對眼前的所見所聞所感的描寫,字里行間的流露出了對秋天的贊美和喜愛之情。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讓讀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在每次讀的過程中都能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緒,仿佛身臨其境。我會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細細的讀,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詞語的意思以及有哪些句子運用了修辭手法,比如6、7、8自然段的句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比喻,這個也是顯而易見的,完全難不倒孩子們。就是在仿照“金黃金黃的葉子”“閃著雨珠的葉子”這樣的詞語形式去模仿描寫時,可能稍稍有點難度,不過主要也重在平時的積累。
總之,這篇課文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審美,使學生學會如何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如何去發(fā)現(xiàn)美,并能盡其所能的將這些美好用細膩的文字表達出來。
部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說課稿2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自然之道》。講述了“我”和同伴看到嘲鶇啄一只正在出龜巢探路的小烏龜,因同情的緣故,要求導游救小龜,結果違反了自然之道,導致了成群的小龜獲得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是安全的,傾巢而出,遇到了無數(shù)食肉鳥的慘烈襲擊。魚貫而出的小龜因我們對自然之道的違反,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文章的故事發(fā)人深省, 所謂“自然之道”,即大自然存在的規(guī)律,人類不可以人為地介入進行干預,會破壞這個規(guī)律,引起嚴重的后果。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同時培養(yǎng)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7個生字,會寫14個詞語。
2、初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從中受到啟示。
3、能與大家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培養(yǎng)復述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能聯(lián)系上下文,助工具書、活積累理解關鍵句的.意思。
2、運用以讀代講、以演促讀、討論交流等方法理解體會文章的、情感從中受到啟示,。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意識,激發(fā)學生認識和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情感。
教學重點:
1、 字詞掌握。
2、 抓住事情的經(jīng)過,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文章、體會文章的情感,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板示課題)
3、解題。
之:的 道:規(guī)律自然之道:
自學匯報,檢查學習成果。
1、出示課件,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
?。?)字:一類字認讀————難記的字分析。
?。?)詞:
A:兩字詞語:
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
旅游筑巢 幼龜沙灘偵察企圖
情愿蠢事返回海鷗補救
B:四字詞語:
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也可以選擇你的好朋友來配合你表演。
爭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部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說課稿3
教學目標
1、認識“洼、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等7個生字。會寫“水泥、放晴”等詞語。
2、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法。能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3、能初步了解作者的寫作角度。體會作者筆下水泥道的美。
教學重點
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法。
初步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寫水泥道的美的。體會作者對秋天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1、學習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秋天和水泥道的喜愛之情;
2、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用心感受,才能發(fā)現(xiàn)平常生活之美。
教學課時:
2課時第一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提前讓學生制作梧桐樹葉,裝水的小桶,梧桐落葉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一條灰撲撲的水泥道(課件出示)
同學們,你們見過水泥道嗎?它們看上去普普通通,毫不起眼對嗎?
2、一夜秋風、一夜秋雨之后,你們看,水泥道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課件出示鋪滿梧桐樹落葉的水泥道)
誰來說說這種變化?這是什么落葉?
預設:水泥道上鋪滿了金黃色的梧桐樹落葉。
3、交流收集到的資料。(課件出示)
法國梧桐樹:屬落葉喬木,可高達20—30m,樹形雄偉端莊,葉大蔭濃。樹冠闊鐘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狀剝落。幼枝、幼葉密生褐色星狀毛。葉掌狀5—7裂,深裂達中部,裂片長大于寬,葉基闊楔形或截形,葉緣有齒牙,掌狀脈;托葉圓領狀?;ㄐ蝾^狀,黃綠色。多數(shù)堅果聚全葉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長,呈刺毛狀,果柄長而下垂。是世界著名的優(yōu)良庭蔭樹和行道樹。適應性強,又耐修剪整形,是優(yōu)良的行道樹種,廣泛應用于城市綠化,在園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曠地,列植于甬道兩旁,尤為雄偉壯觀,又因其對多種有毒氣體抗性較強,并能吸收有害氣體,作為街坊、廠礦綠化頗為合適。
教師出示梧桐樹落葉實物給學生,課件出示坐標并聯(lián)系實際生活:我們松滋的玉嶺北路也有美麗的梧桐樹哦!走在這么美麗的水泥道上,你們會是什么心情?(愉快)
4、帶著愉快的心情一起齊讀課題。適時提問:金色巴掌你認為是什么?(梧桐樹葉)
5、書寫課題中的多音字“鋪”。師范寫,邊寫邊強調需要注意的筆畫:右邊“甫”字的兩小短橫不能挨著兩邊,保持間距才好看。
師強調書寫姿勢,生打開《寫字課堂作業(yè)》寫兩個。師巡視指導。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初讀要求:
(1)大聲朗讀,標出自然段。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畫出不認識的字,圈出難以理解的詞語。
生朗讀時,師板書“熨帖”、“凌亂”兩個詞語在黑板上。
2、課件出示同學們普遍不會讀且生字表里沒有出現(xiàn)詞語:粘在,熨帖。指讀,齊讀。
3、我會認:出示帶有生字的六個詞語“水洼,印著,凌亂,增添,棕紅色,雨靴”,開小火車讀。
再點生說說,那些字容易讀錯:“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
再出示讀音,點生領讀。
4、趣味游戲讀詞:登樓梯。男生上樓梯,每讀一個詞聲音變大一點。女生下樓梯,每讀一個詞聲音變低一點。
三、多種方法理解新詞。
1、課件出示難以理解的詞語:熨帖、凌亂。學生齊讀。
2、師引導:除了這兩個詞語,還有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詞,也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重點關注的`。師板書:明朗。
課件出示課文前三自然段。點生讀,讀完找人說一說“明朗”是什么意思。
預設:晴朗,總結第一種理解詞語的好方法“借助近義詞”。
將“借助近義詞”的卡紙粘貼在黑板。
3、出示雨后初晴的天空圖:你們觀察過雨后初晴的天空嗎?那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學生說出“光線充足”。
4、教師總結:“聯(lián)系生活實際”也是我們理解詞語的第二個好方法。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卡紙粘貼在黑板上。
5、課件出示課文前三個自然段,以及小氣泡:二年級時,我知道在“尋找”這個詞語中,“尋”和“找”意思相近,“尋”就是“找”的意思。那么“明朗”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理解……
點生按照上面小氣泡的方法來說一說“明朗”的意思。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師:《說文解字》里講,“朗”,明也。意思就是說“朗”就是光線充足的意思。而“明”是我們熟悉的字,我們可以借助它來猜“明朗”這個詞的詞義。這就是今天要說的第三種方法“借助熟字猜詞義”,師將卡紙粘貼于黑板。
6、出示第四自然段:利用“亮晶晶的水洼”、“小小的藍天”等詞語,從另一個角度理解前文的“明朗”。總結出第四種理解詞語的方法“聯(lián)系上下文”,師將卡紙粘貼于黑板。
師生看黑板上的卡紙共同回顧學過的四種理解詞語的好方法:借助近義詞、聯(lián)系生活實際、借助熟字猜詞義和聯(lián)系上下文。
四、水泥道的全景圖與特寫。
1、默讀5、6、7三個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喜歡的句子,用圓圈圈出喜歡的詞語。
2、和網(wǎng)格小組成員交流一下你喜歡它們的原因。
3、點生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的落葉之美(特寫):
預設:第五自然段“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閃著雨珠的葉子”。課件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梧桐樹落葉的美。
師提問:作者從哪些角度寫了落葉之美?(數(shù)量,顏色)
4、再點生說說水泥道的美(全景):
預設:第六自然段“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fā)光的地毯”。
師再提問,這一自然段又從哪個角度寫了落葉之美?(光澤)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寫法?(比喻)
朗讀提示: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要讀得舒緩平靜,讀出水泥道的意境之美。師范讀之后,多次點生讀一讀。
5、鏡頭再次拉近:第七自然段里有哪些好詞美句?
?。?)運用上面學到的方法理解“熨帖”和“凌亂”。
預設:“熨帖”一詞可以用到“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熨帖就是“緊緊地粘”、“平展地粘”。
“凌亂”一詞可以用到“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熟字猜詞義”等方法來理解?!傲鑱y”就是“排列不規(guī)則”。
課堂小實驗:師將梧桐落葉沒于小桶中,再拿出來,粘貼于黑板上,這樣的“粘”就是“熨帖”。
師:同學們看起來“凌亂”就是雜亂無章的意思,是個貶義詞。可是作者卻說“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為什么這么說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自然之美”)
?。?)貼一貼:貼出“凌亂美”
師:同學們,一夜秋風、一夜秋雨,是不是把美麗的梧桐樹葉也吹到大家的課桌里來了?請大家代替秋姑娘將自己做好的梧桐樹葉,隨意地貼在黑板上老師畫出的“水泥道上”。讓學生參與創(chuàng)造。深切體會凌亂之美。
師:這種動人心魄的凌亂之美是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帶來的,是美麗的秋姑娘帶的,更是神奇的大自然帶來的!
(3)師:同學們,大自然的神奇之處不止于此,你們看!課件出示圖片。(天空中凌亂的云層、山谷里凌亂的五彩池、海面上凌云的鷗群、大洋中凌亂的島嶼)
?。?)再讀第7自然段,讀出這種凌亂美。
(5)第7自然段有哪些好句子?
預設: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比喻句,感受到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師:作者又是從什么角度寫了落葉的美?(形狀)
5、配樂朗讀,師生合作讀5、6、7三自然段,回顧美景。
點生回顧作者的寫作角度:從落葉的數(shù)量,顏色,色澤,形狀等方面描寫了落葉之美。
6、談一談,你覺得作者能把水泥道寫得如此美麗的原因是什么?
預設:細致的觀察、豐富的想象力。
師:希望我們的同學們也能學習作者,做一個善于觀察,用心感受身邊美好事物的有心人。
五、布置課內積累作業(yè)。
1、用閱讀摘抄本摘抄本文已學部分中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詞語不少于15個。句子不少于5個。
2、和網(wǎng)格小組成員交流自己摘抄的內容和心得體會。
課堂點評:
這節(jié)課是一節(jié)踐行生本理念、講究教學藝術的優(yōu)質課。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針對性強;方式多樣,指導得法,實用性強;以生為本,設計科學,藝術性強。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反思
這一課,我教完了。我的教法很簡單,就是帶著他們讀讀課文,然后把“我”的大大小小的發(fā)現(xiàn)一一找到。邊讀邊找,我們共同完成了如下的發(fā)現(xiàn):
第一發(fā)現(xiàn):天開始放晴了。
第二發(fā)現(xiàn):天空多么的明朗。
第三發(fā)現(xiàn):地面是潮濕的。
第四發(fā)現(xiàn):一個亮晶晶的水洼。
第五發(fā)現(xiàn):水洼映著小小的藍天。
第六發(fā)現(xiàn):閃著雨珠的、金黃的梧桐樹葉粘在濕的水泥道上。
第七發(fā)現(xiàn):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印著落葉圖案、閃閃發(fā)光的地毯。
第八發(fā)現(xiàn):是一塊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的地毯。
第九發(fā)現(xiàn):梧桐樹的落葉像金色的小巴掌。
第十發(fā)現(xiàn):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的落葉不規(guī)則、有些凌亂,但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第十一發(fā)現(xiàn):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愉快地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蹦跳、歌唱……
我把這些發(fā)現(xiàn)寫在黑板上,學生看著共同尋找的發(fā)現(xiàn),都笑了。肯定有老師說,這樣教,太碎了,合并成三五條就行!學生在課堂上的興奮,告訴我不要合并;課堂上,同學們的全部參與,告訴我這樣找發(fā)現(xiàn)有意思。我手中有有關部門給我的四本教學參考書、備課手冊、教學設計、教案,但他們所教都比我復雜,那些復雜教法,總覺得就是按部就班,雖然他們也談到發(fā)現(xiàn),但都是相當概括性,幾乎是沒有什么邏輯可談的。大家可以細讀這十一條,順序不要變,相信你一定會讀出某種邏輯。
為什么要這樣一條一條找出來?因為背著書包上學,經(jīng)過門前的水泥道,就這么點的路,為什么作者能寫下這么細的文章?不就是將這些一條條發(fā)現(xiàn)串起來的嗎?
我告訴學生,要想寫好日記,每天把自己的若干發(fā)現(xiàn)串起來就行了。不難,作家張秋生先生就是這么干的。
熟視無睹是寫不好文章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一年四季的微妙差異,如果你發(fā)現(xiàn)不到,同樣是寫不好文章的。
教這一課“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出現(xiàn)了兩次,這種修辭手法叫疊句(課堂上可以講),但兩次同樣的句子,意思一樣嗎?學生說不一樣。談一談理由。學生說,最后一次是對一夜秋風,一夜秋雨的感謝。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學生說從“當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第一回覺得看出來的。
我順勢說,如果“一夜秋風,一夜秋雨”改成“一夜春風,一夜春雨”“一夜夏風,一夜夏雨”“一夜冬風,一夜冬雨”,門前的水泥道分別是怎樣的?學生說,肯定是不美的,因為沒有金色巴掌在上面。
同學們所說的感謝,我認為是對的。但教學參考書及名師們設計的那些課,看不出有這種設計與思考。他們所說的,我無法認同。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就這么簡單的讀與對答,我相信簡單之教,學生們會有不少變化的。因為他們知道了平常之路、司空見慣的東西,突然一天的美,與季節(jié)有關,與自己的一條又一條的發(fā)現(xiàn)有關,與自己把這些大大小小的發(fā)現(xiàn)串成文章有關。
部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說課稿3篇 小學語文《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說課稿相關文章:
★ 《金色的腳印》讀后感范文3篇(金色的腳印讀后感300字)
★ 小學三年級語文《金色的草地》教案3篇 部編版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課件
★ 小學語文《金色的草地》教案9篇(金色的草地的優(yōu)秀教案第二課時)
★ 小學三年級語文《金色的草地》教案3篇(部編版三年級金色的草地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