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書憤》說課稿3篇,歡迎參閱。

《書憤》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蜀相》和《書憤》分別是高二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第四、五篇課文。本單元教學目標為掌握詩歌鑒賞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論世”。以意逆志即我們在解說詩歌的時候,要正確理解詞義、字義,結(jié)合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從作品的整體出發(fā),由表及里地理解詩歌的主旨。知人論世即結(jié)合作家思想和時代背景理解作品?!妒裣唷肥嵌鸥Φ拿且皇灼哐月稍姟6鸥ψ鳛闉椤霸娛ァ?,一生經(jīng)歷分為四個時期,留下大量詩篇這樣的名家名篇是進行“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詩歌鑒賞指導的最好教材,本課的學習,將為學生學習本單元其他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蜀相》前兩聯(lián)寫景,通過精巧的煉字藝術(shù),情景交融,表達了獨特的情感和意蘊;后兩聯(lián)抒情,表達了對諸葛亮豐功偉績的崇敬和思慕,由諸葛亮的壯志未酬,不僅表達了詩人杜甫對其的痛惜,而且概括了古今英雄在國家危難之時,有才無命,壯志難酬的悲慨。
《書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高二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第五篇課文。本詩的教學內(nèi)容定為全面深入地了解陸游的生平經(jīng)歷,學習陸游的愛國詩詞,以《書憤》這首詩觀照整個南宋時代相類主題的詩詞,理解陸游等南宋愛國志士壯志難酬、年華空老、有心報國、無路請纓的悲憤情懷。
二、說教學目標
古代詩詞是古代詩人心靈的透視,生活的縮影,字里行間流溢著詩人的激情??梢哉f,每一個詞都經(jīng)過歷練,每一句詩都經(jīng)過生活的淘洗。即使平仄聲調(diào),也如珠落玉盤。因此,學習古詩詞首先要學會吟誦,,在反復的吟誦中,感知詩詞的聲韻美,在吟誦中激起想象,體味詩人的豐富情感。
根據(jù)上面的考慮,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及重點難點為: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圍繞《蜀相》《書憤》分析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使命、社會角色等一系列文化現(xiàn)象,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品味詩中寫景的詩句,體會煉字技
巧,把握其中蘊涵的作者情感。
2、過程與方法:反復有感情誦讀,學習詩歌鑒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基本方法,對《書憤》和《蜀相》兩首作品進行比較鑒賞, 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鑒賞答題能力。學生自主交流、積極探究, 在合作學習中 體驗探究的樂趣。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操和對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
?。ǘ┙虒W重點和難點:
重點:以意逆志,品味詩中寫景的詩句,體會煉字技巧。
難點:知人論世,準確把握詩中蘊涵的作者情感。
三、說教學方法
?。ㄒ唬┱f教法
1、誦讀法: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探究式學習:(1)教師提出問題,大家共同探討,深入了解課文。
?。?)學生提出疑惑,教師點撥。
?。?)。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jié)合的方
法。
3。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xiàn)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ǘ┱f學法:(1)學生在了解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的基礎上,從誦讀入手,大聲朗讀,帶著感情朗讀,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詩人的豐富情感。然后將古詩改寫為現(xiàn)代詩,在改寫中了解詩歌的內(nèi)容。做到當堂背誦默寫。(2)針對教師的提問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回答,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3)學生提出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由其他同學或者教師解答,多方面理解課文。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дZ設計。(由簡介諸葛亮導入)諸葛亮天縱奇才,工于智謀,同時又忠心耿耿,謙恭廉潔,歷代倍受人們的尊敬和歌頌。三國以后,人們創(chuàng)作了大量歌詠他的詩歌,或歌頌他的高風亮節(jié),或艷羨他的得遇明主,當然,也有作品慨嘆他壯志難酬。在眾多的詩人中間,杜甫和陸游關于諸葛亮的詩最多,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兩位異代大詩人詠頌諸葛亮的詩各自有怎樣的特點。
?。ǘ┲苏撌溃航榻B杜甫、陸游的生平經(jīng)歷及各自的歷史背景(用投影打出)
?。ㄈ┱b讀,了解詩歌基調(diào),初步把握誦讀。
1、先讀《蜀相》,后讀《書憤》。通過誦讀,熟悉作品,從不同角度體會詩中的意境。
杜甫的《蜀相》感情基調(diào)的是感傷、追懷、嘆惋的心情。
陸游的《書憤》基調(diào)是悲憤,然而并不絕望,還有豪壯的感情蘊藉其中。
2、教師指導朗讀
方式:(1)吟讀 教師范讀,學生自由吟讀,聽朗讀錄音,個別吟讀,學生老師評點,齊吟。
的指導。通過教師
范讀、學生試讀、聽朗讀錄音、教師點評,強化吟讀的要求,在學生訓練的基礎上進行點撥,學生掌握吟讀的要領。
(2)譯讀 :理解內(nèi)容,披文入情階段
性,可以玩味; 學生分組活動,全班交流,老師評價,突破難點。
例如: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
3、背讀 :積累語言階段 當堂背誦兩首詩
?。ㄋ模┍容^閱讀鑒賞:思考探究階段
從以下幾個方面找出兩首詩的異同?
1、社會背景:離亂時代
2、作者經(jīng)歷:晚年之作 胸懷大志 不得重用
——(創(chuàng)作時間、生活境遇)
3、主要意象:諸葛亮: 杜甫——忠心、功績 (慨嘆)
陸游——矢志不渝(羨慕)
——(同樣以諸葛亮為主要意象,作者描述的側(cè)重點有何不同?)
4、個人情感: 杜甫——不得重用的痛苦(曠古悲涼)
?。▔阎倦y酬) 陸游——渴望北伐復國 (建功立業(yè))
——(陸游以諸葛自況,渴望建功立業(yè))補注:作此詩時,陸游已是61歲的老人。此時他已罷官6年,只掛著一個空職蟄居故鄉(xiāng)。直到作此詩,才因任權(quán)知軍州事(暫時主持地方隊伍和民政事物)而被起用。因此,詩的內(nèi)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總結(jié):
表達技巧: 杜甫——情景交融
陸游——用典明志
作品風格: 杜甫——沉郁(深沉蘊藉)
陸游——(悲憤)悲壯
—— 因此基調(diào)悲憤,然而并不絕望,蘊藉著豪壯的感情。
板書: 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社會背景:離亂時代
作者經(jīng)歷:晚年之作、胸懷大志、不得重用
主要意象:諸葛亮: 杜——忠心、功績 (慨嘆)
陸——矢志不渝 (羨慕)
個人情感: 杜——不得重用的痛苦(曠古悲涼)
?。▔阎倦y酬) 陸——渴望北伐復國 (建功立業(yè))
表達技巧: 杜——情景交融
陸——用典明志
作品風格: 杜——沉郁
陸——悲壯
相同點:1。背景:《書憤》和《蜀相》都作于動亂年代
2。都借用諸葛亮事跡表達情感
不同點:1。情感:《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 抒發(fā)了對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不得重用的痛苦;陸游的《書憤》則表達了收復失地的壯志,抒發(fā)了壯志未酬 功業(yè)未成的憤懣
2。寫作手法:《蜀相》借樂景抒哀情“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書憤》用典、白描、對比
3。作品風格:杜甫 沉郁頓挫 陸游 慷慨悲壯
體裁:
相同:都是抒情律詩
不同: 蜀相偏重是 詠史詩 書憤偏重在 抒情詩
內(nèi)容:
蜀相:敘事——三顧和兩朝,概括的寫史,丞相祠堂何處尋寫詩人尋找祠堂,引出下文的懷古
寫景——映階碧草自春色的春景,景象凄涼
抒情——抒發(fā)詩人功業(yè)未就的感慨
書憤:敘事——詩人早年的兩次勝仗,豪邁、悲壯
抒情——詩人以 檀道濟 自比,贊揚諸葛亮,同時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以及 報國無門 的感情
主要意象:
相同——都 引用諸葛亮的事例,借古傷今
感情:
不同—— 蜀相著重是 惋惜之情,因為杜甫人生窮困潦倒,仕途坎坷,功業(yè)未就 書憤著重是 贊揚諸葛亮的才華、羨慕諸葛亮遇到明主,因為陸游的人生大起大落,主張抗金,但報國無門
時代背景:
相同—— 杜甫的時代背景是 安史之亂,國家內(nèi)部的動亂,屬于臣子犯上作亂 陸游的時代背景是 靖康之恥,金人入侵,是民族矛盾
不同—— 從詩中的透出的危機感上 比較,陸詩比杜詩更濃厚
寫作技巧:
不同—— 杜甫的蜀相 前兩聯(lián)寫景 屬于 借景抒情 和 以樂景襯哀情 后兩聯(lián) 借古傷今、借古諷今
陸游的書憤 采用 用典 的手法,用了檀道濟和諸葛亮,用典的好處是高度概括的抒發(fā)所要表達的情感, 還用了 對比 的手法,用“早歲”的勝仗 對比 現(xiàn)在的“衰鬢先斑”
總之 就是感情色彩不同啦~
杜詩就是 惋惜諸葛亮 出師未捷身先死。再抒發(fā)自己 功業(yè)未就 (有才沒人用吖~)的 遺憾(畢竟他寫這首詩的時候都58歲左右了)
陸詩就是 贊揚、羨慕諸葛亮被明主重用、能夠?qū)崿F(xiàn)諸他自己的人生抱負。再抒發(fā)自己 報國無門 的憤懣(結(jié)合陸游的身世——積極抗金不被任用)。
《書憤》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陸游的七言律詩《書憤》選編在高中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的第一單元“以意逆志,知人論世”。這個單元收錄的都是唐宋詩詞,第三課選了五首唐宋詩,其中《書憤》是最后一首。學生在小學學過陸游的《示兒》,初中學過《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訴衷情》,對陸游已經(jīng)了解,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定為全面深入地了解陸游的生平經(jīng)歷,學習陸游的愛國詩詞,以《書憤》這首詩觀照整個南宋時代相類主題的詩詞,理解陸游等南宋愛國志士壯志難酬、年華空老、有心報國、無路請纓的悲憤情懷。通過與課后一篇《臨安春雨初霽》的比較閱讀,讓學生在詩歌鑒賞中要學會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古代詩詞是古代詩人心靈的透視,生活的縮影,字里行間流溢著詩人的激情??梢哉f,每一個詞都經(jīng)過歷練,每一句詩都經(jīng)過生活的淘洗。即使平仄聲調(diào),也如珠落玉盤。因此,學習古詩詞首先要學會吟誦,,在反復的吟誦中,感知詩詞的聲韻美,在吟誦中激起想象,體味詩人的豐富情感。
根據(jù)上面的考慮,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及重點難點為:
1、知識目標:
?。?)了解陸游的生平,知人論世, 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對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愛國詩人的思想感情。
?。?)當堂背誦并默寫全詩。
2、能力目標:賞析《書憤》,掌握從語言和意象等方面賞析古詩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標:繼承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4、重點難點:1。通過品味詩歌語言,感受詩歌內(nèi)容。
2。通過分析詩歌意象,理解詩人陸游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說教法
1、誦讀法:作為高二學生從字面上理解《書憤》,應該說難度不大,而且詩歌篇幅短小,那么教學中怎么來教這一課?我采取了以誦讀為主,在教學方式上采取“五讀”的板塊式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既是教法,也是指導學法; 既充分調(diào)動學生情感,又加強課堂容量,由詩人的一首詩到他的很多同一主題的詩,由這一個詩人作品到很多詩人的作品,以“愛國情”這樣一個主題統(tǒng)率整個課堂和教學材料,由《書憤》說開去,提煉出“千秋英雄愛國情”的宏大主題。教師應對誦讀有具體指導。
2、探究式學習:(1)教師提出問題,大家共同探討,深入了解課文。(2)學生提出疑惑,教師點撥。
三、說學法:(1)學生在了解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的基礎上,從誦讀入手,大聲朗讀,帶著感情朗讀,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詩人的豐富情感。然后將古詩改寫為現(xiàn)代詩,在改寫中了解詩歌的內(nèi)容。做到當堂背誦默寫。(2)針對教師的提問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回答,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3)學生提出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由其他同學或者教師解答,多方面理解課文。
四、說課堂教學程序
?。ㄒ?)導入新課:古詩新唱《示兒》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反饋對導學案的檢查情況。
2。部分學生展示導學案,學生再次討論解決問題。
3。教師總結(jié)評價。
預想疑難問題:
A1。陸詩的突出特點是“多豪麗語,言征伐恢復事”。
A4。詩題解讀:書:即書寫,憤:心中不平、不滿意。兩個字合起來,即:寫寫我心中的不平。
B5。詩人“書”了哪些事?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ā皶痹缒昊謴椭性?。)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ā皶?兩次抗金勝利之役。)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書”年事已高、壯志未酬之情。)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ā皶本囱鲋T葛、渴望建功立業(yè)之愿。)
?。ㄈб骄?/p>
請基于導學案“課前預習案”B5,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完成“課內(nèi)探究案”B6。 B6。作者從哪些方面表現(xiàn)了不平?或憂憤了什么?
明確:A.憂憤國家:金人入侵、國土淪陷、被迫遷都。
B.憂憤朝政:求和偏安、打擊主戰(zhàn)派、政治黑暗。
C.憂憤自己:年老體衰、功業(yè)無成、壯志未酬。
附加問題:本詩頷聯(lián)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明確:第二聯(lián):“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分大散關”由六個名詞疊加,省略了
相關的動詞,體現(xiàn)了詩歌的精煉性和含蓄性。而且名詞疊加產(chǎn)生了巨大的藝術(shù)效果,給人一種聲勢浩大、勇猛進攻、抵御敵寇、收復失地的抗敵場面。(且此聯(lián)全用名詞,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zhàn)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干凈、典型。)
這種名詞疊加的藝術(shù)手法對后世影響較大,例如元代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就是連續(xù)地運用名詞疊加,營造濃郁的抒情意境?!翱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p>
2。請結(jié)合對詩歌內(nèi)容的分析,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完成“課內(nèi)探究案”C7。 C7。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詩人借北望中原,回顧了青年時的凌云壯志和火熱的戰(zhàn)斗生活。抒發(fā)了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虛度年華的滿腔激憤,激昂中透著悲愴。
3。把握詩人感情,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完成“課內(nèi)探究案”C8。
C8。這首詩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表現(xiàn)作者的這種思想感情?
明確:?借古諷今(用典)。
用了兩個典故:塞上長城,出師一表。
“塞上長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濟傳》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皇帝要殺他,他說:“自毀汝萬里長城?!标懹我源俗栽S,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wèi)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然而,如今呢?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于一個“空”字。
“出師一表”出自《三國志》。尾聯(lián)用典明志,包含詩人對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但老驥伏櫪,陸游的壯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干一番與伊、呂相伯仲的'報國大業(yè)。這種志愿至老不移,甚至開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歲的高齡時,當韓佗胄起兵抗金,“耄年肝膽尚輪囷”(《觀邸報感懷》),他還躍躍欲試。
用典使詩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繉Ρ仁址?。
對比手法:詩中的“憤”,主要通過兩個對比表現(xiàn)出來。一是理想和現(xiàn)實的對比。詩人北望中原,豪氣如山。以塞上長城自許,然而世事多艱。理想被現(xiàn)實擊得粉碎。二是詩人早年形象與晚年形象的對比。早年氣壯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何等豪邁,如今對鏡自照,衰鬢蒼顏,歲月不居,年華空老!而這一切的根遠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詩人心中之“憤”焉得不涌上筆端?
(四)典題檢測
1。對詩中詞句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詩題中“書”是書寫的意思,“書憤”即是抒發(fā)內(nèi)心的郁憤之情。
B?!爸性蓖麣馊缟健币庵^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堅定如山。
C?!叭祥L城”比喻能捍衛(wèi)國家安全的人物?!翱兆栽S”即詩人不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物。
D?!俺鰩煛敝钢T葛亮的《出師表》,“伯仲”本指兄弟,這里指可以相比。
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海?D )
A。全詩共分兩層,前四句是回顧往事,表現(xiàn)青壯年時期的抗敵豪情和戰(zhàn)斗經(jīng)歷,后四句寫不被重用的悲憤和壯心不已的感情。
B。第二聯(lián)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值得紀念的往事,字句里充滿了戰(zhàn)斗的豪情,又含有激憤和辛酸。
C?!扒лd誰堪伯仲間”,既贊揚諸葛亮無人可及,又表現(xiàn)了渴望效法諸葛亮干一番“北定中原”的大業(yè)的愿望。
D。全詩感情沉郁,氣韻雄厚,與李白詩風相近。
四、課程小結(jié):
1。提問:這首詩題為“書憤”,就全篇來看,作者“憤”從何來?
明確:從時事維艱、國運衰微的時代背景中來。
從報國無門、衰鬢先斑的個人境遇中來。
2??偨Y(jié):這首詩是詩人幾十年生活經(jīng)歷的生動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顧了青年時的凌云壯志和火熱的戰(zhàn)斗生活,抒發(fā)了詩人壯志難酬、老邁年高的感嘆和對投降派的強烈憤慨。
?。ㄎ澹┱n后鞏固
1。背誦全詩。
2。請以“我心目中的陸游”為題寫一篇隨筆,不少于500字。
《書憤》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陸游的七言律詩《書憤》選編在高中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的第一單元“以意逆志,知人論世”。這個單元收錄的都是唐宋詩詞,第三課選了五首唐宋詩,其中《書憤》是最后一首。學生在小學學過陸游的《示兒》,初中學過《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訴衷情》,對陸游已經(jīng)了解,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定為全面深入地了解陸游的生平經(jīng)歷,學習陸游的愛國詩詞,以《書憤》這首詩觀照整個南宋時代相類主題的詩詞,理解陸游等南宋愛國志士壯志難酬、年華空老、有心報國、無路請纓的悲憤情懷。通過與課后一篇《臨安春雨初霽》的比較閱讀,讓學生在詩歌鑒賞中要學會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古代詩詞是古代詩人心靈的透視,生活的縮影,字里行間流溢著詩人的激情??梢哉f,每一個詞都經(jīng)過歷練,每一句詩都經(jīng)過生活的淘洗。即使平仄聲調(diào),也如珠落玉盤。因此,學習古詩詞首先要學會吟誦,,在反復的吟誦中,感知詩詞的聲韻美,在吟誦中激起想象,體味詩人的豐富情感。
根據(jù)上面的考慮,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及重點難點為:
1、知識目標:
(1)了解陸游的生平,知人論世,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對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愛國詩人的思想感情。
?。?)當堂背誦并默寫全詩。
2、能力目標:能初步鑒賞詩歌的語言、表現(xiàn)技巧。
3、情感目標:學習陸游的愛國精神和高尚人格。
4、重點:誦讀,通過反復的誦讀體會詩人蹉跎歲月、壯志未酬而又重新立誓報國的雙重情感。
5、難點:
(1)“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在詩歌中的重要性。
?。?)詩歌中的典故的運用。
二、說教法
1、誦讀法:作為高二學生從字面上理解《書憤》,應該說難度不大,而且詩歌篇幅短小,那么教學中怎么來教這一課?我采取了以誦讀為主,在教學方式上采取“五讀”的板塊式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既是教法,也是指導學法;既充分調(diào)動學生情感,又加強課堂容量,由詩人的一首詩到他的很多同一主題的詩,由這一個詩人作品到很多詩人的作品,以“愛國情”這樣一個主題統(tǒng)率整個課堂和教
學材料,由《書憤》說開去,提煉出“千秋英雄愛國情”的宏大主題。教師應對誦讀有具體指導。
2、探究式學習:
(1)教師提出問題,大家共同探討,深入了解課文。
?。?)學生提出疑惑,教師點撥。
三、說學法:
?。?)學生在了解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的基礎上,從誦讀入手,大聲朗讀,帶著感情朗讀,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詩人的豐富情感。然后將古詩改寫為現(xiàn)代詩,在改寫中了解詩歌的內(nèi)容。做到當堂背誦默寫。
?。?)針對教師的提問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回答,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學生提出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由其他同學或者教師解答,多方面理解課文。
四、說課堂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請兩個學生分別背誦陸游的《示兒》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讓學生明確陸游詩歌的愛國主題。
?。ǘ┙榻B陸游的生平經(jīng)歷及南宋的歷史背景
(三)誦讀
1、吟讀:體會情味,入文入境階段
方式:教師范讀,學生自由吟讀,聽朗讀錄音,個別吟讀,學生老師評點,齊吟。
教師在學生讀的基礎上明確提出吟讀要求,然后進行細致的指導。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試讀、聽朗讀錄音、教師點評,強化吟讀的要求,在學生訓練的基礎上進行點撥,學生掌握吟讀的要領。
2、譯讀:理解內(nèi)容,披文入情階段
這個環(huán)節(jié)接通了古典詩與現(xiàn)代詩,不僅讓學生入情,并且覺得有趣味有挑戰(zhàn)性,可以玩味;學生分組活動,全班交流,老師評價,突破難點。(學生改寫完后用投影打出,供學生參考)
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熱血沸騰啊豪氣如山。
曾記得瓜州渡痛擊金兵,雪夜里飛奔著樓船戰(zhàn)艦。
秋風中跨戰(zhàn)馬縱橫馳騁,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
到如今垂垂老鬢發(fā)如霜,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
有誰能像孔明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3、背讀:積累語言階段
為了便于找到背誦的規(guī)律,先思考討論一個問題:這首詩被稱為是陸游“一
生感情(愛國)經(jīng)歷的藝術(shù)概括”,請找出詩歌中陸游的情感經(jīng)歷。(板書內(nèi)容要點、作者感情線索)
然后,自由背讀,齊背。
4、說讀:思考探究階段
教師提問(1)詩題為《書憤》,就全詩來看作者因何事而“憤”,作者“憤”的根源又是什么?
?。?)關于對“氣如山”的理解:資料注釋認為“中原北望氣如山”的“氣如山”是“北望被金兵占領的大好河山,心中的郁憤堆積如山”之意。你同意“氣憤堆積如山”這一說法嗎?
?。?)本詩主要表現(xiàn)手法是什么,請具體說說。(對比、用典。)
學生自由提問,教師或者其他同學解答。
5、聯(lián)讀
《書憤》所反應的陸游“壯志難酬,年華空老”的人生際遇,無疑是一種悲劇,但是這種悲劇是他個人的悲劇,還是整個南宋時代所有抗金愛國志士共同的悲?。柯?lián)系同時代其他詩人作品回答。
引導學生從學過的詩詞中找出類似的詩句。
1、陸游的《訴衷情》: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2、辛棄疾《破陣子》: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3、岳飛《小重山》: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這三位詩(詞)人,他們的志向都是一致的,“天下事”也好,“功名”也好,指的都是收復中原的大計。而他們的遭遇也驚人的相似,陸游是“已先斑”“鬢先秋”、辛棄疾是“可憐白發(fā)生”、岳飛是“白首”。可見悲劇并不是陸游一個人的,報國無門、請纓無路、壯志難酬、年華空老是南宋所有有志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志士們共同的悲劇,甚至直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以身殉國。他們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他們的悲愴是英雄們共同的悲愴,陸游終生沒有解開的情結(jié)不是他個人的情結(jié),而是所有南宋愛國志士們共同的情結(jié)。
?。ㄋ模└呖挤抡婢毩?/p>
1、陸游詩作的突出特點是“多豪麗語,言征伐恢復事”。本詩哪兩句最能體現(xiàn)這個特點,試加以分析。
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海ǎ?/p>
A、全詩共分兩層,前四句是回顧往事,表現(xiàn)青壯年時期的抗敵豪情和戰(zhàn)斗經(jīng)歷,后四句寫不被重用的悲憤和壯心不已的感情。
B、第二聯(lián)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值得紀念的往事,字句里充滿了戰(zhàn)斗的豪情,又含有激憤和辛酸。
C、“千載誰堪伯仲間”,既贊揚諸葛亮無人可及,又表現(xiàn)了渴望效法諸葛亮干一番“北定中原”的大業(yè)的愿望。
D、全詩感情沉郁,氣韻雄厚,與李白詩風相近。
?。ㄎ澹┲R積累:陸游的名句(用投影打出)
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讀書示子聿》)
3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臨安春雨初霽》)
?。┍痴b默寫檢查:叫三位同學上黑板默寫全詩,其他同學在下面默寫。注意幾個容易寫錯的字:“那”“洲”“渡”“斑”。
(七)課外寫作:我心目中的陸游(不少于600字)
五、板書設計:
書憤
陸游
首聯(lián):早年的雄心壯志;憤——義
頷聯(lián):恢復之志具體化;憤——悲
頸聯(lián):歲月蹉跎,壯志難酬憤——憂
尾聯(lián):自比諸葛亮,表明恢復志向憤——忠
《書憤》說課稿3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