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蘇州園林》說課稿10篇(蘇州園林的說課),歡迎參閱。

《蘇州園林》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三課,是一篇說明文,這篇文章介紹蘇州園林的建筑特色,文章按照由總到分的邏輯順序展開,先總體介紹了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特點,然后具體展開分別說明,通過本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蘇州園林的特點,并且開闊視野,體驗園林背后所體現(xiàn)的獨特文化內涵。
二、說學情
對于說明文體的學習,八年級的學生在本單元前兩課才剛剛開始接觸,還沒有接觸到全部的說明方法、說明順序以及事理說明文或事物說明文等分類,但對說明文體閱讀應掌握的重點內容應該有所知,如:明確說明對象;所說明的事物有什么特點;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語言有什么特點等等。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一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本節(jié)課的生字詞和作者情況,正確把握文章的結構,了解文章語言的多樣性。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合作交流這一過程,能夠理清文章結構,提高文本理解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蘇州園林的建筑特點,領略蘇州園林的建筑美,學生能夠激發(fā)起對我國園林文化的喜愛和欣賞。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把握文章結構、品味語言的多樣性。
五、說教學方法
只有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鑒賞方法,學生才會舉一反三,逐步提高閱讀和鑒賞能力。所以本節(jié)課我將采用以下教學方法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談話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反復誦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會利用多媒體展示蘇州園林的圖片,然后用激情的語言介紹蘇州園林,它素有“園林之城”,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是中國園林的杰出代表。蘇州園林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思想和文化內涵,是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范。這樣的導入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能帶來心靈上的震撼。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讓學生結合課前預習,談談對葉圣陶的理解
其次,我會在讓學生五分鐘的時間內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這樣的安排有利于學生初步把握文本內容,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鋪墊。
(三)細讀課文,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jié)來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通過以下四個問題來逐步引導學生:
1.文章第一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如何理解“標本”這個詞在文章中的含義?
2.閱讀文章第二段,主用三個字概括本段圍繞什么來寫的?又是如何來展開。
3.同桌之間交流討論,文章第三到九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與第二段有什么關系?
4.三到九自然段的順序可以調換嗎?為什么?
通過這四個問題可以逐步引導學生明確文章的說明順序,把握文章內在的邏輯思路,感受說明文的嚴謹性。
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由淺入深把握文章內容,理解關鍵字的含義,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小組討論,拓展延伸
播放蘇州園林相關視頻,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并這樣的安排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拓展視野,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蘇州園林的了解。
(五)回顧全文,小結作業(yè)
首先,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的內容,其次布置作業(yè):做一名小導游,介紹一下最近去過的一個景點;寫300字左右的說明文。這樣既有利于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又有利于學生發(fā)揮個性,選擇自己擅長的形式,從而激發(fā)起他們對寫作的興趣。
《蘇州園林》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是___號說課人,我說課的題目是《蘇州園林》,作者是我國著名教育家、作家葉圣陶先生。
一、首先我來進行教材和學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說明文,是初二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人與環(huán)境”為主題,編者的目的是通過這類文章的學習,陶冶學生性情,激發(fā)學生善待自然、優(yōu)化生存環(huán)境、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思想意識。
蘇教版教材在初一下學期安排了三、四兩個說明文單元,因此學生對說明文的基礎知識,如說明對象、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說明方法、說明文語言的特點等已經(jīng)有了大致地了解,因此,學習本文應該沒有什么大的障礙。
二、 根據(jù)上述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陶冶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思想感情。
2、理解說明對象的特征和文章的“總分總”式結構,體會本文語言準確、簡明、生動的特點。
三、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學方法達成上述目標
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精講點拔法
四、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安排的
本文一共1551字,篇幅適中,但要用一節(jié)課來處理這么一個名篇,這樣一篇典范的說明文,顯然是不合適的。我打算用一節(jié)預習課加一節(jié)正課兩個課時來學習它。
第一課時預習課任務:
?。?)至少讀課文兩遍,從總體上把握課文。
(2)掃除字詞障礙。本課的字詞比較多,牢固掌握本課的重點字詞,如“胸中有丘壑”的“壑”、“嶙峋”、“因地制宜”、“別具匠心”等,以達到積累詞匯的目的。
?。?)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蘇州園林的總體特點是什么?
?。?)給每一小節(jié)標上序號,并簡要概括每一小節(jié)的內容。
?。?)看一看本文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6)把你想到的問題記在課文旁邊的空白處。
(7)搜集有關蘇州園林的資料(圖片和文本)。
下面我重點說一下第二課時的安排
第一環(huán)節(jié)
導入:常言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碧K州園林,處處呈現(xiàn)出詩情畫意,充滿了人文情懷,置身其間,讓你如在畫中,令你樂而忘返。(此時用多媒體展示蘇州園林精美圖片,配以古箏曲)老師繼續(xù)介紹:蘇州有四大名園,即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和留園,都是我國園林中的極品(畫面的播放以2-3分鐘為宜)。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葉圣陶先生的《蘇州園林》吧。
配樂朗誦課文
這種情境設計以其直觀性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并且以情感染學生,把學生帶入古色古香、如詩如畫的優(yōu)美境界。
第二環(huán)節(jié)
整體感知
讓學生速讀課文,完成以下3個問題:
1、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中具有什么樣的地位?它的特點是什么?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蘇州園林是葉圣陶先生為一本攝影集寫的序,本文說明的不是蘇州某個園林的特色,作者高屋建瓴,說明的是蘇州一百多處園林的共同特點和給人的整體印象。
要求學生從文中用原話或者是課文中的詞語來概括。
準確理解“標本”一詞的含義和“圖畫美”的特點
2、齊讀第二段加深對“圖畫美”這一特點的感悟。背誦“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和四個“講究”,這是概括蘇州園林特點的句子,也是全文的總綱。
3、各小組交流概括3-9自然節(jié)的含義,思考第2節(jié)與3-9的關系。并想一想,第10段有什么作用?
學生容易得出以下結論:
第2節(jié)總寫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特點,第3-6節(jié)從不同角度分寫“圖畫美”,7、8、9節(jié)是補充。第10節(jié)是對全文的總結。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學生對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特征及文章“總分總”的結構特點有了整體地了解,在學生的腦海中有了文章的整體框架。
第三環(huán)節(jié)
探究感悟。我設置了以下3個問題:
?。?)課后練習四,結合例句說明蘇州園林的美在于它的自然之趣。
?。?)詞句賞析:如第一節(jié)中“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薄拌b賞”換成“欣賞”可不可以?
第7節(jié)中“如果開窗正對著白色墻壁,太單調了,給補上幾桿竹子或幾棵芭蕉”如果把“補”換成“栽”、“種”、“添”、“加”等詞語可不可以,為什么?然后讓學生自選段落,找出你認為好的`句子,揣摩詞語運用的好處。
(3)如果把7-9節(jié)放在第2節(jié)之后可不可以,為什么?
(4)在預習中你還有什么問題,提出來小組交流
這幾個問題的設計,目的在于強化文本意識,增強同學們的自學、探究與合作的能力。
第(1)題的目的在于結合文本深入理解蘇州園林“圖畫美”屬于自然美的特點,也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第(2)問題詞句賞析使學生在反復地比較閱讀中品味、體會本文的語言美,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應用能力。
第(3)個問題的變式訓練,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本文說明事物特點時,按由主到次的安排順序。
第(4)個問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相信學生提出的問題比我們設計的要好。這也是本文處理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老師對學生的問題篩選、歸類、聚焦,交由全班討論解決。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巡回指導,了解學情,及時解決疑難,調控教學過程。
到此為止,文章的兩個目標應該能較好地完成。
第四環(huán)節(jié)
課堂小結。教師利用板書,再次強調蘇州園林的“標本”地位,“圖畫美”的特征,“總分總”的結構特點,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五、拓展延伸
課外閱讀:《晉祠》 梁衡
《小城小巷》 --語文主題學習叢書《鳥是樹的花朵》
六、布置作業(yè)
以“我們的校園”或你熟悉的某一風景區(qū)為題材寫一篇說明文。
要求:
(1)先抓住這一地方某方面的特點,再從多方面取景印證它的這一特點。
?。?)采用“總分總”的結構。
這個設計的目的是進一步掌握課文中學到的抓住特征說明事物的方法和說明文“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并轉化為寫作能力。
七、板書設計 蘇州園林
葉圣陶
……布局
……配合 主---不止這些
標本--圖畫美-- ……映襯
……層次
角落、門窗、色彩 次
《蘇州園林》說課稿3
一.說內容
1.教材簡析:《蘇州園林》是葉圣陶先生的一篇帶有文藝性的說明文。說明了蘇州近二百處園林的共同特點和給人的整體印象,即“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p>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文中的生字詞,了解蘇州園林的特點。體會語言的準確、簡潔。
過程與方法:誦讀課文,理解課文的結構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領略蘇州園林的建筑美,受到美的熏陶,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理解說明文的知識,主要是明白什么是說明的對象;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了解本文層次分明、語言簡潔、準確的特點。
二.說教學法
本次語文課的主體是八年級學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認識能力,但欣賞能力有限。鑒于此,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了“閱讀教學,情境教學,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法,通過教師有機的教,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來、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說明文的能力和藝術鑒賞力。
(一)閱讀教學法
1.快速閱讀,整體感知課文
在導入之后,立即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讀完全文,并思考,這篇課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
?。ㄗ⒁猓哼@篇課文所要說明的,不是蘇州某個園林的特色,而是蘇州近二百處園林的共同特點和給人的整體印象。)
2.定向閱讀,提取文章信息
通過定向閱讀,把握課文的說明結構,即總分結構。文章總體說明蘇州園林的重要地位和總的特征。從文中提取說明特征的一個句子——“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边@是總的方面。
這個特征又體現(xiàn)在多個方面——“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等。這是分說的方面。
這里既要有教師的教,更要突出學生的學,由學生有目的的讀,找出文中最有價值的信息,進一步熟悉課文。
(二)情境教學法: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具備審美條件的園林藝術,又是文筆優(yōu)美的'典范之作,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達成教學目標。并且情境教學法可以激發(fā)興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主要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的教學。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此種方法主要是在欣賞、品味蘇州園林的美的時候所采用。先讓學生找到表現(xiàn)美的句子,然后共同探討蘇州園林的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三、說教學理念:
1、摒棄傳統(tǒng)的“串講”教學模式。設計“課前積累——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快速自由式閱讀——定向合作式解讀——探究式拓展”五大環(huán)節(jié)。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的自感、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2、這是初次接觸說明文,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掌握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明確說明對象是什么;分析說明對象的特征有哪些;
四、說教學程序
本文采用分課時,分階段,分層次進行教學。
?。ㄒ唬?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用多媒體導入,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
?。ǘ┖⒕兹A,夯實基礎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引導學生解決生字詞,夯實字詞教學,讓學生切實掌握一些重要的和常用的生字詞。
如:1、注音:軒榭()嶙峋()丘壑()
重巒疊嶂()
2、結合課文理解一些詞語的意思。
?。ㄈ┬南祱@林身感其美
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多形式的閱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完成對課文的理解。是本課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也是本課教學的高潮。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后,讓學生合作探究完成好閱讀提綱,使文章層次分明。
總體特征:(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分項特征:
A、(亭臺軒榭的布局不講究對稱,講求自然之趣)
B、(假山池沼的配合講求自然美)
C、(花草樹木的映襯給人圖畫美)
D、(近景遠景的層次給人景致美)
E、(每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
F、(門和窗都是高度的圖案美)
G、(極少用彩繪給人以色彩美)
2、學生畫出描寫蘇州園林美景的語句,共同欣賞。
3、在教學過程中還要貫穿語言準確性的教學,讓學生仔細體會。讓學生懂得寫說明用詞既要準確,又要生動。
4、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說明方法。
前面學過的課文對說明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本文要進一步的理解。本文所用的說明方法有作比較,舉例子等。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都使說明的事物給人留下更深刻、具體、生動的形象,使人對事物有了更精確的理解。
(三)遷移訓練學以致用
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盡力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鍛煉運用語文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學完本課之后可以帶領學生到一些旅游景點去參觀,然后完成寫作任務,使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表現(xiàn)美。要求根據(jù)學生知識層面合理的提出。
《蘇州園林》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蘇州園林》是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說明文,是一篇介紹園林建筑特點和風格的說明文。是作者為介紹《蘇州園林》寫的序文。本文先總括《蘇州園林》從整體上呈現(xiàn)出的特點,在從各個方面分別加以說明。這樣先總后分抓住特征條理清晰的介紹了《蘇州園林》從而顯示了蘇州園林設計者和匠師們的智慧以及我國園林藝術水平的高超。同時讀者也從中獲得了一些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是一篇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佳作,因此不僅在本冊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本冊書的重點篇目。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學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準確地把握了客觀事物特征的優(yōu)美的說明文,因此領會作者的整體構思和語言特色是本課的學習重點。欣賞中國園林的圖畫美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這一重難點呢?在教學中,應盡量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如看蘇州園林的照片,觀看有關蘇州園林的電視專題片等,與課文相配合,更方便學生理解和同時教給學生理清說明順序的方法和欣賞蘇州園林圖畫美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和能力目標
積累“標本,軒榭,敗筆等詞語;理解本文總說和分說的結構及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2、過程和方法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運用的說明方法,培養(yǎng)說明文閱讀能力,初步學寫說明文。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領略中國園林的建筑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鑒賞力;了解我國園林建筑的成就,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分析
第一課時
一、教師引領
?。ㄒ唬?、情景導入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家陳從國曾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天下”足見蘇州園林之美?!吧嫌刑焯?,下有蘇杭“蘇州之所以獲得‘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擁有一批全國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園林。下面讓我們去蘇州園林瀏覽一番一起來感受蘇州的園林之美。
?。ǘ?、作者簡介,背景提示
葉圣陶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名紹鈞,字秉臣,江蘇蘇州人,現(xiàn)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多收了三五斗》。背景提示:《蘇州園林》是葉圣陶先生應香港一家出版社準備出版的一本介紹蘇州園林的攝影集所寫的序言。
?。ㄈ⒄n前(預習)自主學習
1、自瀆課文,查工具書,字詞難點
2、閱讀課文,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二、自主探究
?。ㄒ唬⑺僮x課文,整體感知
1、明確說明對象是什么?
2、明確說明對象的整體特點是什么?
?。ǘ?、跳讀課文,具體探究
1、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
2、說說本文的結構特點:_______及總的說明順序:__________。
?。ㄈ?、賞讀課文,交流品析探究
1、聽朗讀錄音。(讓學生感受)美。
2、品析你認為能體現(xiàn)蘇州園林美的語段、詞、句,說說美在哪里?
3、自主品讀,你認為美的語句、段,用鉛筆圈點勾畫。(高聲朗讀)
4、小組合作交流:說說你認為美的理由。(在小組內開展讀、辨、析、究、悟)
方法指導、欣賞園林美的方法(圖畫),讀感受、體會、心情、想象是一幅怎樣的圖畫。
5、練習。本文說了蘇州園林的哪些美呢?
小黑板演示:亭臺軒榭布局的_____美,______美,花草樹木映襯的_____美,_____美,每個角落的圖畫美、門和窗的圖案美,________的和諧美。
第二課時
一、品析本文說明語言的多樣性和準確性
1、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
①回顧學生學過的幾種表達方式②到文中找表達方式,并說說其表達效果。
2、用詞的精練、準確、和周密。
?、倥e例“大多引用活水”“及少采用彩繪”的好處?
?、趯W生找類似的詞語,并品析其好處,然后師生交流。
3、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
①回顧學過的修辭方法
?、趯W生找文中運用的修辭方法,并分析其好處。
二、學習說明方法
?、倩仡櫿f明方法
?、谡页鲞\用說明方法的語句,并分析其好處。
?、蹘熒涣?/p>
三、置疑探究
說說學習本文后你還有那些困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交流解疑。
四、談收獲、感悟
?、僮晕彝晟?/p>
以“我”了解了______________的句式談談自己的感悟。
領會了______________
體會了______________
學習了______________
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
?、趯W以致用
仿照課文,用一段文字介紹你所在學校的一處風景。
要求:①抓住學校的特征②學習本文語言特點,運用一定說明方法。
五、教法說明和學法分析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爆F(xiàn)代教育理論也認為,比傳授現(xiàn)成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鑒于此,我決定在教學中首先與學生建立真摯、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其次本著啟發(fā)式原則,通過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以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學習。
1、教法說明
本次語文課的主體是八年級學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認識能力,但欣賞能力有限。鑒于此,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法”通過教師創(chuàng)造情景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借助課文圖片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來、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說明的能力和藝術鑒賞力。
2、學法說明
本節(jié)課主要教給學生閱讀說明的方法,以及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和園林欣賞法,在賞析蘇州園林的美時我就采用合作的學習方式。品味園林美這一塊,可先讓同學們用“我發(fā)現(xiàn)文中表現(xiàn)美的句子是,美在……”說話,然后以學習小組的方式,整理上述發(fā)言,共同探討蘇州園林的美,來鍛煉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引導他們鑒賞園林的美和學會閱讀說明文,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說課題
課題:如何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景
情境教學法一般在文學作品教學中常用,但我認為,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具備審美條件的園林藝術,文章又是文筆優(yōu)美的典范,完全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達成教學目標,并且情境教學法可以激發(fā)興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所以說明文教學中也應恰當運用。這篇課文的難點是欣賞蘇州園林的美和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多樣性,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首先精心設計了一段情景導入,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聽錄音,讓學生從語言上感受蘇州園林的美,然后觀看蘇州園林照片從直觀上感受它的美,如果有條件還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蘇州園林的照片、故宮和西方園林的照片、)、投影儀等,盡量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刺激學生的多種感知覺器官,增強教學效果。因為心理學實驗表明:形聲并舉同時刺激學生感官,可使其對信息的接受與記憶保持收到1+1=3的效果。最后在欣賞美的基礎上來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多樣行。
《蘇州園林》說課稿5
目的要求:
1、學習抓住事物特征,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
2、品味準確生動的說明語言。
3、學習掌握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
4、感受蘇州園林的美,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感。
學習重點:
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蘇州園林的特征,并突出這個特征的。
2、學習抓住事物特征,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
3、揣摩語句,理解句子豐富的內涵,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
學習難點:
了解文章嚴謹?shù)慕Y構層次,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特點。
教具準備:U盤
教材分析:
本文先總括蘇州園林從整體上呈現(xiàn)出的特點,再從各個方面分別加以說明。作者贊美蘇州園林的美如畫,實際上也是在贊美中國園林的博大精深,贊美設計者和匠師們巧奪天工的技藝。同時,讀者也從中獲得了一些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課型:新授、練習。
方法:合作探究、朗讀、等。
過程:
一、情景導入:我們經(jīng)常聽到有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那么,蘇州的美到底在哪兒呢?這節(jié)課我們將追隨葉先生的筆觸,去了解蘇州的美。
二、自主合作學習:
(一)、出示圖片,引發(fā)思考
1、生齊讀1—2段
2、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總體印象是什么?用了那種說明方法?
學生回答,教師鼓勵
(二)學習3-11段
1、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閱讀課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蘇州園林在具體設計時是如何體現(xiàn)四個講究的。
閱讀要求:
⑴、指明學生讀,讀準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鄰座討論,嘗試畫出你認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2、詳解重點段落,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畫意美
(1)、請同學讀第三段,思考
a、蘇州園林中亭臺軒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為什么要這樣?(亭臺軒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決不講究對稱。)
b、這一自然段寫法上有什么特色?
?。?)、齊讀第四段,合作討論。
a、蘇園中人造假山和池沼遵循的是什么原則?
明確:講究順其自然
b、抓住重點語句分析
學生明了說明方法的應用
?。?)、指導學習第5自然段。
a、讀這一段,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應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樹與低樹、落葉樹與常綠樹、季節(jié)不同的花樹的相間映襯,栽種中式的藤蘿、不栽西式寶塔樣的松柏、閱兵式似的行道樹。
b、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兩句從正面概括說明栽種上“著眼于畫意”,是空間上使高低樹俯仰生姿,互相映襯;一是根據(jù)季節(jié)變化“花樹相間”,達到四時不謝。第四句從修剪和栽種方面說明“著眼畫意”。第五、六兩句舉例說明蘇州園林樹木的畫意美。
(4)、講析第6自然段
在蘇園里安排“鏤空的花墻、無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鏡子????”這樣做想達到什么目的?明確:為了避免一覽無遺、為了體現(xiàn)柳暗花明;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層次和觀賞點;為了給人“如在畫中、美不勝收”的感覺。
?。ㄈ?、略談其他段落
1、完成或達到了四個講究后蘇州園林就可以成為處處完美了嗎?蘇州園林大處十分講究,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小處也“不可忽視”,更進一步說明了蘇州園林的“處處入畫”。
2、蘇州園林各個角落都注意畫意美,門和窗簡樸而別具匠心。蘇州園林的彩繪也“自出心裁”。這幾節(jié)是緊緊圍繞“處處入畫”的說明中心來說明的,而且巧妙地照應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之句。
三、小結拓展。
本文由總到分地說明了各具特色的蘇州園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角度)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表現(xiàn)了對蘇州園林的贊美和眷戀之情。這也告訴我們,寫作說明文必須得抓住事物的特征來寫。
四、作業(yè)。
以“我們的校園”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蘇州園林》說課稿6
一、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初中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的講讀課文,這是葉圣陶先生的一篇準確把握了事物特征的優(yōu)美的說明文,原是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
蘇州園林聞名中外,林林總總,設計者與建筑者爭奇斗巧,別出心裁,因此異彩紛呈,特色鮮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徑,異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這一特征,從總體上介紹,順暢自然,通俗易懂,不僅展現(xiàn)了深厚純熟的文字功力,更顯示了不同凡響的思維水平。
教學大綱規(guī)定本冊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說明能力,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為抓住特征說明事物。本課的特點是抓住主要特征,按總分結構進行說明。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二年級是培養(yǎng)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而說明文所具有的科學性、條理性、邏輯性等特點,正適合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本課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新教材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擬定教學目標為:
?。ㄒ唬├斫獗疚恼f明對象的特征及文章的總分結構,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二)了解蘇州園林的特點,陶冶審美情趣,并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爆F(xiàn)代教育理論也認為,比傳授現(xiàn)成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鑒于此,我決定在教學中首先與學生建立真摯、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其次本著啟發(fā)式原則,通過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以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學習。
(一)問答式教學法:它能充分發(fā)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用此法可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激發(fā)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ǘ┯懻撌浇虒W法:由于問答法可能造成師生交往范圍過窄,不利于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因此結合采用討論法。這樣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體交叉方式傳遞,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結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民主氣氛更濃,有利于激勵廣大學生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評論與爭辯的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
?。ㄈ┣榫辰虒W法:一般在文學作品教學中常用,但我認為,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具備審美條件的園林藝術,文章又是文筆優(yōu)美的典范,完全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達成教學目標(二)。并且情境教學法可以激發(fā)興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所以說明文教學中也應恰當運用。具體采用多媒體課件(蘇州園林的照片、故宮和西方園林的照片、重慶夜景錄像)、投影儀等,盡量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刺激學生的多種感知覺器官,增強教學效果。因為心理學實驗表明:形聲并舉同時刺激學生感官,可使其對信息的接受與記憶保持收到1+1=3的效果。
另外,教會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ㄒ唬├首x法:教會學生朗讀,要求準確、流暢、傳神,齊讀要整齊。這是一種短時間內同時調動眼、口、耳、腦共同活動的閱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速讀法:這是一種眼腦直映、迅速獲取有用信息的閱讀方法,有利于廣范吸收知識,迅速開發(fā)信息資源,尤其適應快節(jié)奏、信息化的現(xiàn)代生活需要。具體教會學生用掃視法默讀,提高閱讀效率。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教學程序如下(重點為把握事物特征,掌握總分結構。)
?。ㄒ唬┱n前預習:
1、掃清字詞障礙,理清文章結構;
2、搜集蘇州園林的照片、圖片,感知蘇州園林的特點。
(二)導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靈。而蘇杭美景之最,還在于園林藝術之美。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處處呈現(xiàn)詩情畫意,充滿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樂。蘇州有四大名園: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和留園,都是園林中的精品極品,處處體現(xiàn)中國江南宅第園林的獨有特點。(投影照片)今天,我們學習葉圣陶先生的《蘇州園林》,看他筆下的蘇州園林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特征?
這樣以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生動有趣,又補充了與課文有關的具體情況,增強直觀感受,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便于進入理想的學習氛圍。
(三)分析理解,這是突出重點的環(huán)節(jié),用問答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達成目標,并進行具體的學法指導。
1、配樂范讀一二段,要求聽讀時思考作者怎樣介紹蘇州園林特征的。
2、學生齊讀一二段,要求準確、流暢,感知課文內容。
3、學法指導,掃視法:找中心詞、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結句、起始段、結尾段;借助注釋、提示、思考和練習迅速把握文章。帶著明確的目標掃視課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培養(yǎng)學生默讀、速讀的習慣,提高概括能力。
4、提問:
A、作者對蘇州園林總的印象是什么?(引導理解第一段,抓住作者的評價——“標本”)
B、“標本”一詞怎樣理解?用這個詞好在哪里?(引導體會蘇州園林的地位、影響)
C、蘇州園林一百多處,作者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就寫出了本文,這是否會犯片面性的錯誤?(通過此問激發(fā)學生興趣,并自然轉入下一步驟。)
5、解題、簡介作者和文體,同時回答上一問題。(要點:作者去過有代表性的園林,深刻了解其特征;這是為攝影集寫的序,蘇州園林具體的風貌照片中都有。因此,作者才異中求同,在第一二段點出其總特點及其表現(xiàn),下文即分別介紹。文章用了先總說后分說的結構,便于有條理地準確說明。)
這一步充分利用了學生注意力的分散期。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新課導入后的5-7分鐘,是學生注意力的穩(wěn)定期,是教學的黃金階段,但最優(yōu)秀的學生也超不過15分鐘,之后就是注意力的分散期。因此,我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結構,將簡介作者等情況放在重要的朗讀、熟悉課文之后,使教學重點盡量放在黃金階段完成,而在分散期就及時變換活動方式,用生動有趣的介紹使學生消除疲勞,以飽滿的精力投入下一黃金階段的學習。
6、提問:
A、蘇州園林很多,作者認為它們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引導分析第二段,抓全文中心句:“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蓖队鞍鍟皥D畫美”)
B、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蘇州園林的主要特點呢?(抓住四個“講究”,理解主要特點的具體表現(xiàn)。投影板書“布局美,配合美,映襯美,層次美。”)
C、第三、四、五、六段與第二段是什么關系?(引導理解總分結構。二段總說,三至六段分說,分別與第二段的四個“講究”照應。)
7、教師示范分析第三段:
A、學生齊讀;
B、分析:用了比較說明,分說布局特點,(投影故宮、西方園林的照片,進行比較:對稱與不對稱)。還用了比喻說明,以圖案畫與美術畫的區(qū)別來說明蘇州園林的布局講究自然之趣,不對稱。
8、學生討論分析四至六段。(與第三段一樣是分說,并且是主要表現(xiàn)總特點的,所以三至六段均是詳寫。)
9、提問:第七、八、九段寫的什么內容?與全文中心有何關系?(引導理解這仍是分說,扣住“圖畫美”的總特點,說明蘇州園林細部注意角落的圖畫美、門窗的圖案美、園林的色彩美。投影板書。)
10、學生討論明確:七至九段是次要部分,略寫。全文說明順序為邏輯順序。(總分、從主要到次要都是邏輯順序。)
?。ㄎ澹┻w移練習:
1、放《鳥瞰新重慶》錄像的夜景部分,要求看后介紹重慶夜景的特點;選擇恰當?shù)慕Y構順序。
2、學生討論,擬出寫作提綱;
3、抽學生念提綱,教師評點、板書(附后)
4、要求課后完成作文,不少于400字。
(六)教師利用板書總結,突出蘇州園林的主要特點及文章的結構特點,給學生留下鮮明的印象。這一步充分利用學生注意力的反彈期(下課前3-5分鐘),體現(xiàn)教師主導作用。反彈期是鞏固知識的最好時段,能使課堂所學知識在大腦中留下清晰印象,而這首次印象對知識的鞏固和保持意義重大。
五、說板書:
學生一般學說明文感覺枯燥,興趣不大。而本文文筆優(yōu)美,蘇州園林的特點又是圖畫美,因此課文板書打破慣例,設計為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見《優(yōu)秀板書設計集》),用形式美吸引學生,提高興趣。寫作板書扣住了重慶夜景總特點,也突出了分說的兩個方面,便于指導學生寫作。
附板書二:
地勢高低起伏
樓宇依山而建
山城
重滿城璀璨星燈輝映
燦爛輝煌
慶漫天星漢瑰麗壯觀
夜依依兩江環(huán)抱道道彩虹飛跨
立體圖畫
景橋燈明珠串串車河宛如游龍
江城
萬家燈火滿江波光
相映增輝流光溢彩
《蘇州園林》說課稿7
一. 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一篇準確地把握了客觀事物特征的優(yōu)美的說明文。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用簡明樸實和高度概括的語言,說明了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建筑中地位和園林的共同特點--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再從亭臺軒榭等園林建筑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和利用花墻、廊子產生近景、遠景的層次等四個主要方面進行介紹。最后作者又從園林的細微部分著眼介紹蘇州園林的圖畫般的美,即講究每個角落的構圖美,門窗的圖案美、雕鏤美,園內建筑的色彩美,再次對蘇州園林的特征進行強調。全文結構層次明晰,中間部分運用了由主到次的說明順序。從全文來看又是由整體到局部的說明順序在各部分內容中,或多或少運用了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摹狀貌等說明方法。文中除了說明的表達方式外還運用了描寫。以來等表達方式,語言準確、生動 嚴密,是一 篇典范的介紹園林建筑藝術的說明文。
二. 說學生
對于說明文體的學習,學生在本單元剛剛接觸這一還沒有接觸到全部的說明方法說明順序以及事先說明文或事物說明文等分類,但對說明文體閱讀應掌握的重點內容應該有所知,如:明確說明對象;所說明的事物有什么特點;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語言有什么特點等等。
三. 說教法
本文既高度概括了蘇州園林建筑的成就,詳細介紹了園林建筑的布局,又分析了園林建筑的原理,寫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選讀這樣的作品,既可以使學生了解我國園林建筑的'成就,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又可以豐富關于園林建筑藝術方面的知識,受到一次生動的審美教育。
因此,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蘇州園林的特點,理清說明順序;
二、學習本文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物,體會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三、了解本文嚴謹?shù)慕Y構層次;
四、熟悉說明方法,學習用多種說明方法介紹"我們的校園";
五、激發(fā)學生熱愛中國古老園林的感情。教學重點:學習多種說明方法和運用,體會說明語言的多樣性。課時安排為兩課時。
課前準備:
一、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找出生字、生詞并在書上注音注義,標上節(jié)碼;
二、課前布置學生發(fā)揮特長,搜集有關蘇州園林的圖片、影視資料等。
四.說教案設計
本課時為第一課時,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抓住了蘇州園林的哪個特征,又是怎樣突出這個特征的;
2.理清說明順序和結構層次;
3.有重點的選擇分述部分,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了解如何抓住特點、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加以說明,并體會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
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和問題探究上。
教學過程:
?。ㄒ唬n文導入:看課題猜說明對象。
?。ǘ蕾p領略:看圖片說說個人感受。
(三).了解作者:想語言大師是怎樣介紹蘇州園林的,激發(fā)學習動力。
?。ㄋ模沂灸繕耍好鞔_本課時學習任務。
?。ㄎ澹w感知:
1、.葉老對蘇州園林的印象如何?
2.蘇州園林設計建造上有什么共同特點?設計者和匠師們是怎么做的?
3.。用一句話概括3~9小節(jié)分別寫出了園林哪些特點?這些特點是按什么順序安排的?
4.。全文的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六).研讀品味
在3-9自然段中找出你最喜歡的一段話細細品嘗: 葉老先生是怎樣寫的?好在哪?(可以用說明文體的學習方法先提幾個問題)
?。ㄆ撸?合作交流
1.用同樣的方法,組內探究其余各段,把握妙處。請圈圈劃劃,加上旁注。
2.勇于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大膽質疑。
?。ò耍?課后問題
1.有感情地朗讀全篇課文,劃出文中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揣摩詞語運用的妙處?
2.為什么葉老先生不具體介紹四大名園?
五.說課后反思
1..教師引導不得法:
⑴沒有出示學習目標,使得學生研讀品味時走了彎路,沒有馬上進入說明文體的學習范疇;
⑵"合作交流"環(huán)節(jié),沒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組內未能解決的問題,而把共性的問題作為檢查重點,導致時間上的過分緊張。
2.本課時容量大了一些,學習效果可能不是很好。
《蘇州園林》說課稿8
一、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葉圣陶先生的一篇準確把握了事物特征的優(yōu)美的說明文,原是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蘇州園林聞名中外,林林總總,設計者與建筑者爭奇斗巧,別出心裁,因此異彩紛呈,特色鮮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徑,異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這一特征,從總體上介紹,順暢自然,通俗易懂,不僅展現(xiàn)了深厚純熟的文字功力,更顯示了不同凡響的思維水平。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課標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依據(jù)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領略蘇州園林的圖畫美。
2、學習本文圍繞說明對象的特征,先總后分,由整體到局部條理清晰的說明事物的寫作方法。
3、了解我國園林建筑的成就,激發(fā)學生愛美愛國。
本文是一篇介紹蘇州園林特點的名篇佳作,因此欣賞中國園林的圖畫美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對學生鑒賞能力的初步培養(yǎng)是本課的學習難點。如何突破這一重難點呢?在教學中,應盡量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如看蘇州園林的照片,與課文相配合,更方便學生理解和同時教給欣賞蘇州園林圖畫美的方法。
二、說教法
本次語文課的主體是八年級學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認識能力,但欣賞能力有限。課標要求激勵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和培養(yǎng)提取、篩選、概括、梳理信息的能力。鑒于此,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了“問答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通過教師有機的教,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來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藝術鑒賞力。
三、說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的學法是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
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四、說教學理念
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從文體上看,是說明文單元;從題材上看,是有關中國文化題材的文章。傳統(tǒng)語文教學本著知識本位的語文觀,常常從說明文的文體入手來解讀課文。而新課標更強調文本的人文內涵,淡化文體知識,在單元教材的編選上雖兼顧文體,但更注重題材內容的相關性。基于這樣的認識,對本文的解讀,重點應放在對文本內容及內容所反映的文化的理解上,而不應該只局限于文體知識的把握。
五、說教學程序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環(huán)節(jié)展開。
1、布置預習:
掃清字詞障礙,理清文章結構;
利用網(wǎng)絡搜集蘇州園林的照片、圖片,感知蘇州園林的特點。
布置預習的目的是為了使整堂課進行得更加順暢,使學生提早進入學習狀態(tài)。
2、導入教學:名言、圖片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這樣以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生動有趣,增強直觀感受,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便于進入理想的學習氛圍。
3、解 題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蘇州園林不是指某一處園林,而是全城的一百多處園林的統(tǒng)稱,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分別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藝術風格。
4、作者簡介
作者的原籍是江蘇蘇州,故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同時又因為作者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所以發(fā)現(xiàn)了蘇州園林的美。
5、預習檢查,掃除語音障礙。
教師請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引導學生解決生字詞,夯實字詞教學,讓學生切實掌握一些重要的和常用的生字詞。
6、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默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作為蘇州人的葉圣陶認為蘇州園林有一種怎樣的美?(即蘇州園林的總特點)
為體現(xiàn)圖畫美設計者是從哪幾方面設計的?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huán)節(jié)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fā)點,感受畫意美的同時,把握蘇州園林的總特征,理清文章說明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7、結合圖片,品位鑒賞圖畫美。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請同學分別讀課文3—6段,劃出能具體表現(xiàn)圖畫美的句子,結合圖片再讀一讀。或者是教師先給出圖片,然后請同學找出文中的哪句話與圖片表現(xiàn)的美相吻合。
作者在寫完蘇州園林的'四大特點后,為何又寫了7、8、9三個自然段?結合圖片,說說這三段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蘇州園林的?
講究角落的圖畫美(7段)講究門窗的圖案美(8段)
講究色彩的搭配(9段)
請你用所學的知識來鑒賞下面的圖片(任選一張)。說說美在本環(huán)節(jié)既讓學生感受到了蘇州園林的圖畫美,突出了教學重點,也能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突破了教學難點。
8、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自主選擇課文內容,精讀課文中的一段,然后以導游的身份向游客(全班同學)介紹蘇州園林的某一特點。提示:注意介紹的條理
注意介紹的方法
用上重要的詞語
在這里培養(yǎng)了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將表達能力訓練與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需要相結合,讓學生自信、有主見。
9、布置作業(yè)
好的作業(yè)是對課堂的補充和延伸,我布置的作業(yè)是:
試以“我愛我家”為題進行寫作練習,要求不實寫哪一處景或哪一件事,而從總的印象寫起,引出對事物總的特點的概括,然后圍繞中心多方面說明。
學文與作文成為一體,意在指導學生注意作文的條理性。
10、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附:板書設計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理念和教學程序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蘇州園林》說課稿9
一、 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葉圣陶先生
寫的一篇準確把握事物特征的優(yōu)美的說明文。作者牢牢捉住“圖畫美”這一特征,從整體到局部,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來突出蘇州園林的美。教學這篇課文計劃要兩課時,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能準確讀寫本文生字詞,并解釋生字詞意思。能找出作者筆下蘇州園林的特征。通過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說明順序,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感知蘇州園林的“圖畫美”。
?。ǘ┙虒W重點
作者抓住什么來突出蘇州園林的特征理清說明順序
?。ㄈ┙虒W難點
引導學生感知蘇州園林的“圖畫美”
二、 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具有審美條件的審美藝術,因此可以充分
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相關園林的圖片,讓學生對園林的認識有直觀形象的感受,增強教學效果。
2.問答式教學法。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因此,教師設計精辟有效的問題能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學法指導
1.自主學習指導。通過圈點勾畫法,指導學生動筆勾畫文中關鍵詞句,篩選文本信息。
2.合作、探究指導。鼓勵學生交流信息,在思維碰撞中質疑,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耄海A計用時2分鐘)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之所以能與天堂媲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擁有一批能體現(xiàn)江南詩情畫意的古典園林,下面讓我們欣賞一組圖片。(多媒體出示蘇州園林圖片)這些圖片讓我們看到蘇州園林的美,而有一位作家更是用他的慧眼寫下了一篇文章,用他精美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引領我們去探訪蘇州園林之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葉圣陶先生寫的《蘇州園林》。
設計目的:俗語加上圖片展示的情境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力,給予學生以蘇州園林的直觀印象,為課堂學習創(chuàng)設氛圍。
(二)整體感知:(預計用時8分鐘)
1.作者介紹
2.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教師多媒體出示本課生字詞,請學生準確讀出并解釋)
3.學生自讀,教師多媒體出示兩個問題設疑引導 (要求:運用工具書、結合注釋,圈畫關鍵詞句)
(1)作者對蘇州園林總的印象是什么?
(2)作者認為蘇州園林的美是怎樣的美?(提示:可用文中的句子,或者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設計目的:新課標要求學生閱讀說明性文章時,能抓住要點,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問題設計有助于學生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完成教學目標1、2。
?。ㄈ┢纷x課文:(預計用時20分鐘)
1.學生聽第1、2段錄音
2.請學生朗讀第1、2段
3.教師多媒體出示問題:
(1) 為體現(xiàn)“圖畫美”這一特征,設計者和匠師們是怎么操作的.?
?。?) 他們的設計成功了嗎?
4.學生自讀第3—9段,要求:畫出能具體表現(xiàn)圖畫美的句子,在小組中交流討論
5.請學生展示自讀、合作的成果
(1)請學生朗讀體現(xiàn)圖畫美的段落,并以“我看到蘇州園林的圖畫美,“美”在 ”的句式來概括。
?。?)教師根據(jù)學生所讀段落,展示相關圖片,并歸納學生所說,逐步補充板書
6. 對照板書,結合文本,思考:
(1) 第1、2段與第3、9段從結構上分析是什么關系?(總分)
(2) 本文的說明順序?(整體—局部→邏輯順序)
設計目的: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時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給予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學習,對文本有自己的獨特的閱讀體驗。此外,多媒體圖片的展示為學生創(chuàng)設沒的情境,文字與圖片的結合,讓給學生充分感受蘇州園林的“圖畫美”,完成教學目標3。
(四)拓展練習(預計用時6分鐘)
1.多媒體出示學校相關圖片,請學生觀察并寫幾句話。(要求:突出說明對象特征。)
(五)課堂總結(預計用時2分鐘)
蘇州園林無論是整體還是局部,處處都突出“圖畫美”這一特征,作者的獨特視角讓我們知道寫說明文就得緊緊抓住說明事物的特征,并且要善于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來對說明對象進行說明,這樣才能給讀者以美的享受,這也是下一節(jié)課中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
?。┳鳂I(yè)布置(預計用時2分鐘)
1.完成《新課程課堂同步練習冊》的練習
2.回顧說明方法的種類和作用
五、說板書設計
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
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一.總特征:圖畫美 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
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二.說明順序:整體 局部 (邏輯順序)
設計目的:這一板書直觀的體現(xiàn)本課內容,讓學生一目了然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本課的印象。
《蘇州園林》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初中語文第四冊第一課的內容,是一篇介紹蘇州園林景色的說明文。其結構清晰,層次分明,語言準確生動。讀者從中還可以感受到我國古代藝人的精湛技藝的高超及其深邃的文化修養(yǎng)。通過教學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保護人類優(yōu)秀文化遺產的思想意識。
二、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新課標指出教學中要努力體現(xiàn)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教學中要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與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為此,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薄⒗砬逭n文內容,理解課文的結構和語言準確的特點;
?。?、了解課文從整體到局部多方面說明事物的組織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和準確表達的能力;
?。?、品味游覽蘇州園林的情趣和作者對蘇州園林的深情;
4、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為祖國民族的智慧而自豪的意識;號召學生保護一切優(yōu)秀文化遺產。
教學重難點:
了解課文由整體到局部多方面說明事物的組織方法及用準確的語言說明事物的特點。
教具準備:多媒體或投影儀、圖片、影碟機等
三、說教法
根據(jù)初二學生知識水平相對較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較強及教材自身的'特點,教學中我主要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聲情并茂地展示蘇州園林的優(yōu)美動人的畫面,創(chuàng)設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以此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課文。另外,我還在教學中設計學生自學及合作探究的多個環(huán)節(jié),組織和引導學生自學課文。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鍛煉和發(fā)展,同時在互相討論交流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對蘇州園林的認識,豐富知識的積累。此外,在教學中還設計了情感教育的環(huán)節(jié),借助課題拓展,讓學生在交流學習感受中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保護人類優(yōu)秀文化遺產的思想意識。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分兩課時完成教學。第一課時主要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結構及了解蘇州園林的特征,品味作者對蘇州園林的深情。下面我詳細說一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蘇州園林》一課的內容介紹并展示相關圖片,同時提出疑問:蘇州園林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體現(xiàn)這一特點?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敘述的蘇州園林這些特點的?這樣的導入既可直觀的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進入到對課文的學習上來,同時有設疑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為學生學習以下內容做好鋪墊。
?。?、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和寫作順序
首先,聯(lián)系導入中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談談蘇州園林的特征,復習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接著通過投影依次展示圖片,讓學生討論、鑒賞交流、品味文章由總到分的協(xié)作順序,及由整體到局部、由主到次分層介紹的方法。
3、學習課文的語言特點
準確生動是課文語言的一大特點,但要讓學生理解這一特點卻是教學中的難點。于是,我通過做課后練習題和投影以下練習題,如:“蘇州園林之景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副美麗的圖畫?!币痪渲小八坪酢蹦懿荒苋サ簦坑秩纾骸耙磺卸家獮闃嫵赏昝蓝嬖?,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一句中“決不容許”能否改為“決不容忍‘?把”敗筆“改為“改為”地方“等。讓學生們共同討論,研究學習,并最終理解課文的語言特點。這樣,通過做不同的練習題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即避免了學習中的枯燥無味有增進了學生間的合作意識。
4、拓展、延伸
考慮到新課標中對方法和過程及情感和態(tài)度等方面的要求,我事先讓學生在課前收集生活中自己喜歡的名勝古跡或其他景物的相關資料并在課堂中相互交流介紹他們的特征。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觀察概括能力、藝術鑒賞能力及準確表達的能力。并由此引導學生體會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為民族智慧結晶而自豪的意識,號召學生保護一切優(yōu)秀文化遺產。
?。怠⑿〗Y教學內容,做課后、課外練習加深和鞏固所學知識。
五、說板書
這一課時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表現(xiàn)事物特征的方法和理解課文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所以板書設計簡潔明了。
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的特點: 完美的圖畫 總——分
說明順 主——次
語言特點: 準確生動 整體——局部
《蘇州園林》說課稿10篇(蘇州園林的說課)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