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收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

小學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棗核》也是一個民間故事。與《漏》同屬于民間故事。《棗核》是一個具有時代性的民間故事,富含思想性和哲理,給人以啟發(fā)。,本課語言生動活潑。趣味性強,主題深刻。
(二)教學目標。
1.要求會認11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漲”。
2.了解棗核戰(zhàn)勝欺壓百姓的縣官和衙役的過程,感受棗核的勇敢與智慧。
3.展開想象,續(xù)編童話故事。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課文內容和主旨。
難點:能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并展開想象,續(xù)編后面的劇情。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jié)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1.默讀法。
這篇課文篇幅長,故事圍繞著主角展開,讓學生通過默讀的方式,熟悉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這篇故事的大意,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發(fā)現(xiàn)點拔教學法。
《棗核》這篇課文具有傳奇色彩,一個像棗核一樣大小的孩子卻有那么大本事,故事本身很吸引人。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對課文主旨予以點撥。
三、說學法。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課前要做好預習,了解課文內容,對不認識的生字學會自己查字典,對不熟悉的詞語自己標記出來,在課堂上提出來集體討論。對課后習題在預習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朗讀法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畫面感。要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體會故事的主旨,并在弄通故事大意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一課時,要結合課前的預習,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流程,以達成教學目標。
(一)布置預習,課前交流: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注上音并識記字形、字義。
2.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對不懂的.地方自己先并思考為什么。
(二)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
第一課時
第一部分:導入新課。課件提出問題,一個棗核大小的小孩子會有著怎樣傳奇的故事呢?引出課題。
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歸納生字。本課是略讀課文,只要求掌握會認的字。
生字:核妻爹犁折困牲府罷漲
注意多音字“折”。
第三部分:整體誦讀,了解文章的結構。學生自由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領會到課文的大意。
第四部分:學習課文文段內容,找出課文精彩的部分。本篇課文的精彩部分在課文后面的段落,讓學生體會故事的精彩性。
第五部分:總結。再次梳理文章結構,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提煉課文的主旨。
五、說課小結。
本課是本單元的最后一課,也是本學期的最后一課。本課篇幅很長,但是作為一篇略讀課文,要掌握的內容不多。本課重點是了解故事內容和主旨,能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故事,難點是對課文主旨的理解。要指導學生對課文主旨的理解,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的特色,能品味到民間故事的魅力。
小學語文說課稿2
“似音符般美妙,似薄霧般柔和,似毛絮般輕盈,似樂奏般感人?!庇质且黄獙懹昙炎鳎质且粋€愛雨的人。尤其是春雨,人們更愛把它入詩入畫。那就讓我們的孩子也來愛春雨吧,所以小學語文課本上就有了一篇《春雨的色彩》。
《春雨的色彩》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課文。整個單元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個美麗、多彩的春天?!洞河甑纳省肥且粋€童話故事,它通過一群小鳥爭論“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這一問題,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豐富多彩,充滿生機的春天。文章內容淺顯,語言生動,充滿了童趣。其實問題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掌握字詞的基礎上,在朗讀課文、欣賞圖畫的過程中感受到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感受到課文中蘊含的道理和情感,憑借課文展開想象,發(fā)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激發(fā)他們對春天、春雨的喜愛。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毙W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在教學中,要重視文本中的字詞,讓他們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掌握字詞的基礎上培養(yǎng)閱讀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培養(yǎng)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的習慣。因此,在學習本文時,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春天的情感。
4、感受語言美,豐富語言積累。
其中,“掌握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教學重點,“體會課文中蘊含的情趣,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出自己眼中春雨的色彩”是教學難點。
在教學設計中,方法的設計十分重要。教育需要科學性和藝術性,自然也就更應該講究方法。根據新課程中指出的“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對低段閱讀教學的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樂趣等,結合我班學情,我使用了這樣一些教學方法。
1、誦讀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課堂上我通過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來達到使學生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能力,進行語言訓練的目的。
2、直觀法。
根據課文內容,借助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春天的景色、雨后的圖片,春雨的聲音等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開展豐富的形象思維活動,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激發(fā)學習興趣。
3、表演法。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分角色表演,充分從情感上感染學生,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效地進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表達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方法有:課前“觀察生活”;課中“自主識字、合作朗讀、感悟詞句、積累語言”;課后“主動收集”。通過這些學習方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的教學過程主要有以下步驟:
一、聊一聊,引入課題:
“春天到了,春雨從天空來到了大地媽媽的懷抱里。春雨是什么樣子的?”課前的觀察讓學生有話可說。接著出示文章第一自然段,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春雨的特點——“細密、輕柔”?!按河晔鞘裁搭伾哪??”當我提出這一問題的時候,學生中出現(xiàn)了許多的答案?!巴瑢W們對這個問題產生了爭論,有一群小鳥也在爭論這個問題,讓我們和它們一起走進課文《春雨的色彩》?!弊プ∥难邸吧省保寣W生跟著書空?!澳隳馨焉蕮Q個詞嗎?”學生馬上想到“顏色”,這樣教給了學生“換詞理解詞意的方法”,積累了詞語。
二、認一認,初步感知。
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我給學生提供了三次熟悉感知課文的機會,聽老師范讀,聽清生字的讀音——自由朗讀課文,標出文章自然段——同桌合作互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讓學生有目標地去聽、去讀、去記,嘗試解決生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字是文的細胞,識字是學文的前提。為了落實教學重點,讓學生過好識字關,我分三步走:
1、認詞——標注音節(jié)或配以圖畫幫助學生認讀。
2、識字——開展學生熟悉的游戲。
3、讀句——句子是字詞的回歸,也是文本的基礎。對于生字集中,句子較長的第二自然段,我讓學生在讀準字音之后,指導他們讀出疑問的語氣——“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這樣不但將單個的字詞帶入了語言環(huán)境,也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三、讀一讀,體會詞句。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讀才能去體驗、感悟春雨的形象。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此,我緊扣“色彩”、“爭論”兩個詞展開教學。
1、讓學生找出文中春雨的色彩,讓學生觀察“綠”和“紅”兩個字,帶領他們學寫“綠”字,掌握“絞絲旁”的寫法。
2、同桌合作讀3—5自然段,在練習卡上貼上正確的詞句。這是檢測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知情況,也是鍛煉學生從文本中提取有價值信息能力的機會,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動手操作的能力。完成之后全班進行交流。
3、“他們都說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理由,這就叫‘爭論’?!泵靼住盃幷摗钡囊馑??!白屛覀儊碜鲎鲂▲B的代言人,學他們的樣子來“爭論”一下‘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p>
4、分角色朗讀,體會“爭論”的語氣。
“師生合作讀”——讓學生學習分角色朗讀的方法。
“小組合作讀”——讓學生實踐分角色朗讀的方法。
“集體合作讀”——讓學生展示分角色朗讀的成果。
讓學生將“老師教的”內化為“自己會的”,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三次朗讀反復地鞏固字詞,感知文本,讀后評議體會“爭論”的感覺,這樣,接下來的表演讀學生也讀得自信,讀得有感情了。
四、想一想,激活思維。
語文教學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也要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他們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
“瞧,小鴿子也飛來了!它剛剛飛過了很多地方,看到了許多景色。你猜猜它會說春雨是什么顏色的呢?為什么呀?”形象直觀的圖畫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激活了孩子們的思維,他們把看到的、讀到的、想到的整理、表達出來,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創(chuàng)造吧。
五、議一議,感悟主旨。
“小鳥們爭論了那么多,你認為誰說得對呢?”討論后學生們認為“大家說得都對”?!按河暧心敲炊囝伾隳苡檬裁丛~來形容它呢?”——五顏六色?!皠偛庞型瑢W說春雨是沒有顏色的,我同意他的看法。你知道為什么嗎?”拋出這個問題,是因為有些學生心存疑惑。讓學生通過討論明白“春雨雖然真的沒有色彩,可是卻能讓草木生長,鮮花開放,大地充滿生機,自然也就五顏六色了。多可愛的春雨,多美麗的春天??!讓我們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再把課文讀一讀吧。”
課文學完了,我讓學生在作業(yè)超市里自由選擇,將本課所學到的帶入到生活大課堂中去,使語文真正地為生活服務。
在黑板上,我留下了一朵美麗的花,這里有學生對課題的質疑,對文本的發(fā)現(xiàn),對知識的創(chuàng)造,還有很多很多……
課上完了,回顧本課的教學,我欣喜地看到學生們的成長:學會了分角色朗讀,能夠用畫與話來表達想法,思維的碰撞激出了智慧的火花,大膽的想像搭起了創(chuàng)造的大廈。瞧,這些就是他們的杰作,挺棒吧!
小學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那個星期天》是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注重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生活,通過朗讀的方式整體上感知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字里行間所蘊含的細膩情感。課文寫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親帶“我”出去玩的經歷,通過動作、環(huán)境等,描寫了“我”等候時的情景,表現(xiàn)了“我”從滿懷希望到失望透頂,直至徹底絕望的心理變化過程,展示了“我”細膩、敏感、豐富的情感世界。
文章以第一人稱視角敘述故事,用孩童的視角觀察、感受生活,富有生活情趣。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的方式把握文章的內容,感受文字中蘊含的情感,引導學生從文章內在的情感體味出發(fā)進行朗讀。結合關鍵語段,體會作者從人物的行動細節(jié)、環(huán)境的烘托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寫作效果,體會心理描寫的妙處。
二、說教學目標
1.會寫“媚、蟻”等13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
3.初步了解“我”的心情變化過程。體會期待已久而又落空的失望的心理,學習換位思考,擺脫煩惱。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是教學重點,初步了解“我”的心情變化過程。體會期待已久而又落空的失望的心理,學習換位思考,擺脫煩惱是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針對本課的特點,重點讓學生感悟“我”一天中的心理變化,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小組討論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探究“我”對母親情感的變化,體會母親的無奈,以及“我”對母親的理解,從而感悟主題。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揭題導入,引導質疑,初步探究文章內容。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學生默讀課文,自主解決生字詞。我再隨堂檢查,明確讀音。
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說一說在這一天里“我”的心情經歷了什么樣的變化。
提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ㄈW習課文第一部分
1.齊讀第1自然段,思考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總領全文,開篇點題,說明事件和時間。
2.讀句子“從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你體會到了什么?
體會到了作者盼望的時間之長,也從側面顯示作者盼望時的焦急、無奈。
3.想一想,這么漫長的等待,作者的心情會不會發(fā)生變化呢?預習后面的課文,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
?。ㄋ模W習課文第二部分
1.小組接龍讀第2-6自然段。指導讀出不同語氣。(第2自然段開頭要帶著平靜、講述的語氣讀,讀出回憶的感覺,中間要讀出肯定,最后一句要讀出一些愉悅;第4自然段要讀出在等待中,“我”百感無奈,心里急躁,語調要低沉。)
2.第2自然段中“這不會錯、都不會錯”表明了什么?
提示:“我”非常堅定和肯定,表明這件事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3.第3自然段中,“我”為什么要嚇唬母親?又為什么忘了嚇唬她?
提示:“我”嚇唬母親其實是想和母親做游;“我”忘了嚇唬她是因為看到母親提著菜籃子要出去,擔心母親忘了帶我出去,所以急著提醒她。
4.“這段時光不好挨”在第4自然段中起什么作用?(全段的中心句,總領后文描寫的一系列活動。)
5.“我踏著一塊塊方磚跳,跳房子,等母親回來。我看著天看著云彩走,等母親回來,焦急又興奮。”這兩句話運用了怎樣的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運用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直白寫出“我”的心理狀態(tài)。)
6.第4自然中“我”在等待時做了哪些活動,這體現(xiàn)出“我”怎樣的心理狀態(tài)?(苦苦等候、百無聊賴的心理。)
7.找出第5自然段中語言描寫的句子,體會“我”的焦急不安。
8.第6自然段中“我”“蹲在她身邊、看著、一聲不吭”的原因是什么?(因為母親似乎已經忘了要帶我出去,“我”為了讓母親知道“我”仍然在等著她,便死守在離她最近的地方,用最無聲的動作表達最焦急的心情。)
9.第6自然段描寫了“我”怎樣的心理狀態(tài),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交流完之后指名學生回答。
10.概括自然段意:第2-6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寫“我”在母親一次次的推遲下,由滿懷期望變得疑惑焦急再變得一聲不吭等待。
?。ㄎ澹W習課文第三部分
1.“我現(xiàn)在還能感覺到那光線漫長而急遽的變化,孤獨而惆悵的黃昏的到來,并且聽得見母親咔嚓咔嚓搓衣服的聲音,那聲音永無休止就像時光的腳步?!边@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用光線的變化和聲音,夸張和比喻的手法,寫出等待中的孤獨、時間的漫長及等待無果后的`悲傷。
2.“母親驚惶恐地甩了甩手上的水”,“驚惶”說明了什么?(“驚惶”表明母親并不是一個不疼愛、不體諒孩子的母親,她只是因為繁多的勞作暫時忽視了“我”的感受。)
3.說說你對“我”的母親有什么看法?(鼓勵學生回答)
4.探究:《匆匆》和《那個星期天》都表達了作者的真實情感,這兩篇課文在表達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5.學習本課寫作手法,引導學生體會本課的細節(jié)描寫。
?。┱n文小結
本文記敘了“我”的一次難忘的星期天,這一天由于母親的一次次推遲,“我”的心情由高興到焦急,再到無奈和失望,表現(xiàn)了一段銘刻心頭的記憶,也體現(xiàn)了無奈心酸而又至純的母愛。
五、說板書設計
最后我來談談我的板書,本課教學有兩個重點,一是整體把握文章內容,二是體會“我”的心情變化。因此,板書也是圍繞這兩方面進行,提煉故事發(fā)展的情節(jié),概括“我”的心情。清晰直觀地展示了事情的發(fā)展及“我”的心情變化,突出了“盼望”的心情。
小學語文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這是一篇科學童話,他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下雨前的種種自然現(xiàn)象,而且還可以發(fā)展學生語言及思維。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習字、詞和初步閱讀之后,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了解預示下雨前的自然現(xiàn)象。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品德目標:激發(fā)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掌握下雨前的自然現(xiàn)象。
二.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淺顯易懂,對話分明,結構大體一致的特點,及聾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方法的總體構想上,我采用情景教學法,運用版畫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通過語言描繪及提問、啟發(fā)、點撥學生。
三.學法
結合聾生的認知特點,我多次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學習課文。
四.教學過程(我的教學過程分六個環(huán)節(jié))
導入新課前,我采用卡片,讓學生開火車認字,組詞,說話。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復習了舊知,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及時應用所學知識的良好習慣。
?。ㄒ唬﹦?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這一過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那個和諧的童話世界,激發(fā)興趣,將學生引入情景,又能引出本課課題,同時向學生滲透認知現(xiàn)象之間的關系,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ǘ┏鯇W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為了把握學生的心理,吸引調動其多種感官參與,以情景激趣。我首先說了這樣幾句話:“要下雨了,動物王國的小動物們都忙碌起來了,想知道它們都在干什么嗎?請同學們打開課文,一邊朗讀一邊用筆劃出文中的小動物?!比缓笞寣W生說出找到的小動物,教師按順序出示圖片。這樣從整體入手,既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理清了文中的角色條理。
?。ㄈW習課文,了解內容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主要是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教學中我以情景引導學生,讓他們感到自己就是文中的小白兔、小燕子、小魚、螞蟻。為了體現(xiàn)師生民主互動合作的教學思想,我也參與扮演其中一個角色,在共同參與情景表演的過程中,教師逐步引導學生體會和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四)分角色扮演,深化體驗
這篇課文對話比較多,便于分角色表演,老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表演氛圍,及制作各個小動物的頭飾,讓不同角色相互配合。這樣既加深了對本課意境的體會,又培養(yǎng)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精神。
(五)引導質疑,拓展思維
在本課結尾時,我不失時機的問學生:“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那些知識?你還想知道哪些動物的活動雨天氣變化有關?”這些提問既是對本節(jié)課的總結,培養(yǎng)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又拓展了知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贾米鳂I(yè)
我設計的作業(yè)是回家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告訴爸爸媽媽,并切問問爸爸媽媽看看下雨前還有那些自然現(xiàn)象。將本堂課教學延伸到家庭教育。不僅使學生在校學習情況向家長做了反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懂得不僅書本上可以學習,從老師那可以學習,生活也是個大課堂。
小學語文說課稿5
【說教材】
《看菊花》是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記敘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園看菊花的情景,贊美了菊花不畏嚴寒,競相開放的高潔品質。體現(xiàn)出新教材新、實、簡、美的特點,是非常適合一年級學生閱讀的美文。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fā)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知識目標:認識17個生字,會寫9個,學會4個偏旁部首;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菊花不畏嚴寒,競相開放的高潔品質。能力目標: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秋天之美。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對菊花的熱愛,對秋天和大自然的贊美。根據以上目標,將課文分為兩課時,第二課時重難點確定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菊花不畏嚴寒,競相開放的高潔品質;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秋天之美。
【說教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
【說教學過程】
1.多媒體引入,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感興趣來學習課文,我精心設計了導入語“讓我們跟小作者一家去公園看菊花好嗎?”再真實的錄象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產生了學習本文的興趣。
2.同桌合作,互動探索。
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話是重點句,我先讓學生自己閱讀后動筆圈一圈能夠表示菊花好看的詞句,再同桌互相交流來補充自己片面思考的漏洞。
3.拓展視眼,勤于思考。
課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話是重點句,描寫了菊花的顏色多,“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說說你還見過什么顏色的菊花?那菊花顏色那么多你能用一個詞語來表示嗎?“五彩繽紛、五顏六色、色彩斑斕”等詞語又豐富了學生的視眼。
4.感情朗讀,整體感知。
語文注重朗讀,有感情的朗讀能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美。第二自然段是重點段,我讓學生反復的朗讀,通過“你讀的菊花真美,還有誰能比他讀得還要美,你讀得菊花開的可真多,有誰能夠讀得比他還要多的”這樣的`話來激勵學生不斷的投入感情來感知這段文字。另外,理解“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也是課文的重點,我精心設計了重疊式投影片,方便了學生的理解,讓學生一目了然的知道他們的含義。
5.深化課文,演一演。
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說前來看菊花的人們邊看邊走,邊走邊看,舍不得離去。在這里我設計了一個說話練習,“人們還會說些什么?”小組討論后,指名演一演。通過說說,演演當中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菊花的美。
6.聯(lián)系前文,加深理解。
在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爸爸說的一句話“天冷了,許多花謝了,可菊花一點兒也不怕冷,大家都很喜愛它。”知道菊花不怕冷,而在前文中也有描寫菊花不怕冷的一句話“它們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我讓他們找一找,讀一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7.回顧全文,進行說話。
學完課文,總要讓學生在頭腦中留下些東西,我設計了用“因為——,所以我喜歡菊花?!焙汀拔蚁矚g菊花,是因為——?!边@樣的句式來回顧全文,回顧整堂課。
【說板書】
我抓住菊花的三個特點:色多、花多、不怕冷,表現(xiàn)出菊花的美。
【說總結】
《看菊花》一課的教學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資源,創(chuàng)設情景;運用教材,感知課文;整合課程資源,質疑探索;處理信息,拓展學習;評價總結,最終達到知識建構的目標,促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致力于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fā)展。
小學語文說課稿6
一、教材簡說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鳥兒和樹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約定好第二年再相見,可是第二年春天,鳥兒回來之后,大樹已經被人類加工成火柴燃燒了。本篇童話情深意濃,帶著些許傷感色彩,贊美了高尚的、令人蕩氣回腸的友情。語言樸實無華,全文在平淡語言中蘊含著深摯透明的美。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讀文,品味重點詞句。會入情入境地演讀課文。
過程和方法:學會多元交流,多向對話。學會把課文讀薄,讀厚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小鳥與大樹間真摯的友情。使學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
為落實教學目標,實現(xiàn)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因此設定這篇課文的重點:領悟小鳥的四次對,并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
三、說學法和教法
1、學法: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方式是多樣化的,主要有:讀,品,悟,議,辯,入。為了讓"閱讀教學成為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結合本課的教學實際,我用到的是:讀,入。
讀:采用自由讀,找朋友讀,演讀等多種方法,真正做到以讀激情。在這個過程中我會注意啟發(fā)學生的感覺,比如在指導最后一段時會在前三段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焦急,牽掛,擔心的'心情去讀。
入:是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方式。我會讓學生兩次研讀課文,"你"就是那只小鳥了,體驗小鳥的心情。
2、教法:
俗語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jié)課采用了自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同時準備了有效的多媒體課件,讓鳥兒對樹的那種濃濃深情躍入學生腦間。
四、教學流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重溫舊知,夯實基礎;媒體激趣,體會深情;研讀對話,訓練朗讀; 體悟中心,升華情感的教學思路。
?。ㄒ唬⒅販嘏f知,夯實基礎
直接檢查學生對詞語掌握情況。因為在實踐中我深切地體會到無論怎樣課改,語文教學目的只有一個:掌握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而后設計這樣一個問題:這篇童話寫的是一只什么樣的鳥?學生會通過回憶說出小鳥是一只誠信、信守諾言、可愛的小鳥。學生在回答問題中對小鳥有了更深入的情感。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走進文本,進行合理想像
?。ǘ?、媒體激趣,體會深情。
?。襟w出示畫面),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出示第1節(jié)指名讀再齊讀,引導學生感受大樹和鳥兒在一起很快樂,然后引讀第二節(jié)(媒體出示第2節(jié))。
讀后同桌合演鳥兒和大樹道別的場面。在表演和評議過程中體會他們之間深厚的友情。
最后利用自讀、指名讀、齊讀、分組對讀等多種形式指導朗讀。
我這樣設計是想通過讀——演——讀的過程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小鳥與大樹之間的深情厚誼。
(三)、研讀對話,訓練朗讀
我先讓學生快速地默讀課文,學生自然就找到了小鳥尋找大樹時的三組對話,然后指名3個學生交流(媒體出示3組對話)讓學生在小組里面分角色合作朗讀這3組對話,匯報點評。而后讓學生通過"加提示語"的方法練習朗讀。(出示課件加提示語)
熟讀對話后,鼓勵學生表演,師適時進行角色采訪。
這樣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小鳥和大樹之間的那份真情,這種演繹朗讀和情境表演等手段,利于學生體驗小鳥當時的心情,實現(xiàn)對重點難點的突破。
為了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之間的零距離接觸,我設計了換位體驗的角色采訪,把學生帶入課文,達到了文我一體,文中有我,我中有文的境界。
?。ㄋ模?、體悟中心,升華情感
教師引讀最后1節(jié)。齊讀課文后,學生質疑,引導學生抓住兩個"看"字,補充對話,(出示填空課件)體會小鳥兩次看的不同意義,揭示有關奉獻、真情、誠信的人文內涵。在體會小鳥的深情基礎上將文中的小鳥改成"我",使學生又一次進入文本,在學生了解了小鳥的心理后,將守信這個主題滲透到課堂中。
這時,讓孩子們從文本中走出來再一次換位思考:代大樹寫一張友情卡。
(我認為這樣就能夠使情感的熏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完美地結合起來。)此時,大樹這一單一角色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表達需求,所以我就因勢利導,進行拓展說話練習。把單一角色擴展成多位角色:想對誰說就對說誰,包括小鳥、大樹、伐木工人、小女孩,也可以是作者,甚至是樹樁。
這樣的設計,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新理念,讓學生在學文前積累,學文中積累,學文后積累,從而為提升孩子的文化底蘊,提高語文素養(yǎng)奠定堅實基礎。
?。ㄎ澹?、總結
總結是升華文章情感的佳徑,師生共同總結達到一種師與生,生與文本間的情感共鳴。
五、板書設計
去年的樹
好朋友
鳥兒(圖)——————大樹(圖)
唱尋 聽
誠信 守諾
這樣的設計既增強了直觀性,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一目了然,又增加了自主性,有助于學生對對話學習的自主選擇。
學生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伙伴,是組織者,引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對于本課的教學設想,我力爭構建生命的,詩意的課堂,始終體現(xiàn)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學習主體!
小學語文說課稿6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