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關于說課稿3篇(美術說課稿),以供借鑒。

關于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jié)課是解簡易方程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學習的四則運算及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系和學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數(shù)知識(如:用字母表示數(shù),求未知數(shù)x)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而今天學習的內容又為后面學習解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做準備。今后學習分數(shù)應用題、幾何初步知識、比和比例等內容時都要直接運用。所以本節(jié)課起著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2、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jù)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教材的地位與作用,參照課標確定本節(jié)課的目標:
?、攀箤W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解和解方程的意義,了解方程解和解方程的區(qū)別。
⑵理解方程與等式的關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
⑶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根據(jù)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方程的意義及方程解等概念,解決重難點的關鍵是幫助學生從形象的平衡中認識抽象的等量,結合具體例子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二、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小學高年級學生,他們形象思維較好,但抽象思維還需要一個慢慢的訓練過程,所以本節(jié)課我使用直觀演示、觀察、比較、啟發(fā)引導,講解與學生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一連串的環(huán)節(jié)中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準備使用天平、掛圖等手段進行輔助教學。
三、學法指導
在教學中,我采用從直觀到抽象,從一般到特殊的方式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學習,培養(yǎng)學生觀察、抽象、概括能力,和善于思考、善于學習的良好習慣。
四、過程分析
本節(jié)課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
1、加強直觀操作,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
一開始上課,我就直接通過天平演示,使學生利用平衡這一認知基礎去認識等式,理解等式的實質意義,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操作、演示,讓學生用含有未知數(shù)的式子表示天平平衡關系,從而認識了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再出示籃球圖,學生在觀察圖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已有知識,自主用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表示籃球個數(shù)、單價、總價間的關系,有效地豐富了學生對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對等式的比較,讓學生自主概括出方程的含義
2、結合實例進行比較,滲透集合思想
在等式與方程的關系的教學中,充分利用黑板上板書的等式和方程,讓學生在認識等式和方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畫圖,用圖來形象直觀地表示等式與方程的關系,從而深化學生對方程本質含義的把握,自然地滲透集合思想。
3、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在講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義時,我結合具體的實例,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它們的含義,有效地促進學生抽象概念能力的培養(yǎng)。
4、范例講解
講解例1解方程時,是根據(jù)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來求解,這樣充分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又可以加深對加、減法之間、乘除法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解,學生容易接受。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說出推想過程,一邊板書,一邊指出解題步驟和書寫格式,然后著重講解檢驗的方法及書寫格式,并根據(jù)課本上的“注意”強調說明雖然不要求每題都寫出檢驗,但都要口算進行檢驗,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鞏固練習
本節(jié)課我準備安排兩次鞏固練習。當學生了解了方程的意義和方程與等式的關系后,我讓學生完成第“做一做”,目的是通過判斷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方程意義的理解。教學例1后,我讓學生分組完成例1后面“做一做”,其目的是通過練習,鞏固新知,掌握好書寫格式以及檢驗方法。
6、小結
小結的目的是強化重點,鞏固新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于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是依據(jù)課標“感受個人情感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系、提高文化認同感、了解傳統(tǒng)美德”的要求編寫的。作為“融入民族文化”一課的第一框、本框的學習主要讓學生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在此基礎上、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并自覺做中華民族精神弘揚者(第二框和第三框將要學習的內容);這一框題的內容還是九年級思想品德課“文化篇”的開篇。所以說、這一框題的學習在九年級思想品德教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本框題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理解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杰出貢獻。
能力目標:能運用史實說明與漢字相關聯(lián)的中華文化、提升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中華文化力量、培養(yǎng)熱愛中華文化的情感、并能積極承擔保護文化遺產的義務和責任。
3、教學重難點
本課內容比較抽象、且學生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在思想上忽視中華文化、盲目崇拜外來文化。因此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感受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確定的教學難點是:做中華文化的傳承者。
二、學生分析
初中學生正值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隨著世界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文化發(fā)展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現(xiàn)狀、學生盲目跟從外來文化、漠視民族文化、造成混亂的價值取向、因此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文化、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進而化為愛國行動顯得非常必要。
三、學法與教法
思想品德課程性質的“實踐性”、“人文性”特點要求課程實施過程中注重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因此我將采用情境教學法和活動教學法、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體驗感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達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按理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應該符合常態(tài)課的要求、但是由于這一框的內容浩瀚而龐雜、對學生的知識積累有較高的要求。而實際情況是學生的知識儲備與我們的預期有較大差距。為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我將在課前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學會甄別與篩選。
我的具體教學流程是: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周杰倫《青花瓷》的音樂聲中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這一課的課題很大、但課堂導入的切入點要小。學生對周杰倫的《青花瓷》很熟悉、用周杰倫的.《青花瓷》—瓷器China—中國China—中國文化的導入學生較容易接受。
(二)體驗感悟、達成目標
本環(huán)節(jié)是本課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我將從以下以下三個方面具體說明。
(1)說“名”釋“意”——感受中華文化傳承的主要媒介“漢字”的魅力
學生利用已有知識、交流漢字的起源與發(fā)展。
從我們的姓名所包含的寓意說起、感受漢字的獨特魅力。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講述自己姓名所包含的寓意、貼近學生實際、用名字來說文化、共同感受漢字的魅力。用漢字說文化是為了強調漢字是傳承中華文化的最重要載體、同時也為第二部分—感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好鋪墊。
?。?)中華文化大家談——體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師在課前將學生進行分組、每一組確定一個探究課題。學生可以從課本上列出的孔子、京劇、長城、敦煌壁畫、編鐘、算盤、地動儀、武術八個方面選擇性地進行探究、也可以選擇其它內容進行探究。教師應做好協(xié)調工作、避免學生探究內容的“撞車”、同時要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充分了解相關領域的知識并與全班同學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教學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分享、從而提高學生的相關素質與能力。學生可能講得并不完整、這時教師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補充、體現(xiàn)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性。
(3)歷史文化名城的維護——保護傳承中華文化我有責
在感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基礎上、師生近距離地了解鎮(zhèn)江文化。教師重點介紹鎮(zhèn)江西津古渡文化、了解西津古渡文化的內涵及價值、以及鎮(zhèn)江市對西津古渡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學生暢談鎮(zhèn)江近年來在城市改造進程中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具體實例??梢詮恼磧蓚€方面來舉例。
學生思考:城市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是否相矛盾?
師生交流并得出結論。學生對我市城市建設中文化遺產的保護提出合理化建議。
設計意圖:鎮(zhèn)江文化其實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縮影。作為鎮(zhèn)江人、有必要了解鎮(zhèn)江本地的文化、在感受鎮(zhèn)江文化深厚底蘊的基礎上、肩負起傳承鎮(zhèn)江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通過研討城市發(fā)展和文化保護之間的關系、提升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自覺投身于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實現(xiàn)知、情、意、行的有機統(tǒng)一。
(三)總結歸納、拓展延伸
以班級為單位、給鎮(zhèn)江市有關部門寫一封倡議書、提出保護鎮(zhèn)江文化遺產的一些舉措。
關于說課稿3
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去欣賞美好?
1、欣賞美好的大自然;(陶冶情操,培育心靈)
2、欣賞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感受人性之美,社會和諧之美)
3、欣賞藝術作品,(感受藝術表達出來的自然美和社會美,以及藝術本身的無窮魅力)
小結:培育品格的方法途徑
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自覺用理智、道德和美引導我們的生活,積極主動感受、體驗真善美,追求真善美,培養(yǎng)健康、文明的興趣愛好和高尚的情趣,遠離假丑惡,使我們的情緒和情感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升華。
關于說課稿3篇(美術說課稿)相關文章:
★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模板6篇(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說課稿)
★ 分數(shù)乘分數(shù)說課稿3篇 分數(shù)乘分數(shù)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