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3篇 從地球儀上看世界教學設計,供大家參閱。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1
地球與地球儀
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
了解地球和地球儀的相關知識。(2)能力目標
學會通過地球儀來分析地球的形狀等有關知識。(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科學地認識和了解地球。
*培養(yǎng)地球的感情,熱愛地球、保護地球。*善于利用所學地球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重點
地球的形狀、大小、周長、平均半球的劃分;經緯線。
三、教學難點 經緯網(wǎng)的有關知識。
四、教具準備
一些有關地球的掛圖、一個地球儀等。
五、具體教案設計 教師提問:
1.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圓的嗎? 2.那么你們知道七百多年以前世界上的人們是怎樣看待地球的形狀嗎? 教師轉承: 大家聽過航海家們證明地球形狀的航海故事嗎? 教師敘述: 十五世紀開始,歐洲航海家們開始陸續(xù)進行環(huán)球航行,最終麥哲倫率領的船隊
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但是麥哲倫卻在半路上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他航海家也取得
了重大成果:如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教師提問:
那你們對航海家們勇于探索的精神有什么感想?。浚犅牶⒆觽兊南敕?,適當引導鼓勵。)教師轉承:
雖然前人已經發(fā)現(xiàn)了好多地球的奧秘,但是還有很多等著你們去發(fā)現(xiàn),所以我們要發(fā)揚勇于探索、善于思考探索的學術精神。教師敘述:
地球是一個近乎圓形的橢圓體,它的周長約為4萬千米,平均半經約為6371千米。從太空上看地球是一個晶瑩的藍色球體,這是因為地球表面大部分都被海洋所覆蓋。教師提問:
你們聽說過赤道吧?那赤道跟我們今天要講的經緯線又有什么關系呢?
教師在黑板上畫經緯網(wǎng):
人們?yōu)榱朔奖銓Φ厍蛏系乩硎挛锏亩ㄎ?,?guī)定了經緯線,形成了錯綜復雜的
經緯網(wǎng)。你們看,橫著的是緯線,正中間的就是咱們剛才提到的赤道,赤道以北 的叫做北緯、以南的叫南緯;豎著的是經線,其中重要的一條稱為本初子午線,也就是零度經線,以它為界,以東為東經、以西為西經。教師敘述:
地球可以劃分為幾個半球:以赤道為限分為南北半球,以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
為界可劃分為東西半球。教師提問:
那么你們知道咱們在哪個半球嗎? 教師演示地球儀,學生觀看:
指示各個半球的范圍,展示我國以及其他重要國家所在的半球。在地球儀上指出
那幾條重要的經緯線給學生們看。教師帶學生一起畫簡單的經緯線 教師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2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①讓學生感知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大致過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②會用相關數(shù)據(jù)說明地球的大小。
③會觀察地球儀,了解地球儀的基本構造,并能制作簡易地球儀。
●○重點和難點
重點:會觀察地球儀。
難點:會觀察地球儀、使用地球儀。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地球儀、學生地球儀、乒乓球、鐵絲、膠布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晴朗的白天,我們能夠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在十五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圓盤。但是,我們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樣?我們自己卻不容易看見。站在地球的表面,我們無法看到地球的整體面貌。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個巨大球體的呢?時至今日,我們能在自然界找到哪些可以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呢? 導課在于激發(fā)學生進入學習過程的興趣。
講授新課
一、地球的形狀、大小
①地球的形狀
展示課件 地球衛(wèi)星照片
提問 地球是什么形狀?(學生看圖討論后會得出:是一個球體。)引導 地球是一個球體,在今天看來已經是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在古代卻是一個難解的謎。人們對地球的認識,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展示課件 教材圖 學生討論學習,小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通過互相討論探究,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天圓地方→天如斗笠→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證實球體→地球衛(wèi)星照片)提問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根據(jù)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說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狀的事例嗎? a.(可能出現(xiàn)的事例);站在海邊,遙望遠處駛來船只,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目送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圖)解釋 假設地球是一個平面,我們會看到什么現(xiàn)象?(學生討論)這樣引入新知識點,有親和力,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結:如果地球是一個平面,我們會看到船由遠而近,由小變大,船的整體都能看到。)b.(事例2)發(fā)生月食偏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教師及時展示課本圖月食照片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及時表揚這些同學。)啟發(fā)引導學生思索、觀察。
c.還有地球儀和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
提問 還有什么辦法可以證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組同學可以充分的討論,教師啟發(fā)、解釋。)總結 準確反映地球形狀科學證明是地球衛(wèi)星照片。討論 從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讓學生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多鼓勵。)總結 任何一個真理的發(fā)現(xiàn)都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甚至以生命為代價。
通過對該知識點的探究,使學生理解一個道理:一個真理的發(fā)現(xiàn),需要多方考證,不能簡單下結論,培養(yǎng)學生一種為探索真理而肯吃苦的精神。
②地球的大小
引入 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不僅認識了地球的形狀,而且精確地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課件 課本圖地球的大小
讓學生讀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億平方千米,地球周長約4萬千米。
講解 精確測量表明,從地心到北極的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赤道半徑的長度比北極半徑的長度多21千米。實際上這些差別同巨大的地球來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我們通常用平均半徑來表示地球的大小。
引導學生在看圖的基礎上說出這些數(shù)據(jù)。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展示 地球儀
學生觀看自己的地球儀。
提問 觀察地球儀,請同學們動腦筋思考: ①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原貌有什么區(qū)別? ②地球儀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啟發(fā)學生積極回答,不完整的讓其他同學補充,教師及時表揚、鼓勵、隨時啟發(fā)、糾正、解釋。
講述 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教師再繼續(xù)總結補充地球儀的特點。
①地球儀是地球縮小的模型。
②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這樣可以方便我們了解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
③地球儀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實際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確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經緯網(wǎng)和經緯度。
④地球儀上還有一個能使地球模型轉動的地軸,而這個地軸在地球上卻沒有。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地球儀的外貌,并與真實的地球作比較,使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自己總結地球儀的特點。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和歸納表達能力,還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所學知識的要點。
三、制作簡易地球儀
地球儀為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很多方便,同學們一定想擁有自己的地球儀。下面各小組利用準備的材料制作一個地球儀好嗎? 引導學生參看教材第4頁的活動進行制作。在制作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指導,強調制作環(huán)節(jié)中的要領,通過制作地理儀起到鞏固本節(jié)知識的作用。最后,評出制作最好的優(yōu)勝組,進行表揚。
通過制作起到了鞏固本節(jié)知識的作用。鍛煉了學生動腦、動手習慣。
課堂小結
和學生一起回憶本節(jié)學習的主要內容。
地球和地球儀
●○教學目標
①比較和歸納經線和緯線、經度和緯度的特點。
②熟練地利用經緯網(wǎng)確定某一地點的地理位置。
●○重點和難點
重點: ①準確辨認經線和緯線、緯度和經度、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
②利用經緯網(wǎng)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難點: ①東西半球劃分。
②利用經緯網(wǎng)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學準備
教學地球儀、學生地球儀、地球衛(wèi)星照片課件、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并通過制作簡易地球儀初步認識了赤道、地軸、兩極。如何利用地球儀判讀地球上任何事物的地理位置這就是這一節(jié)將要學習的內容。
利用設問為新授課內容留下懸念。
講授新課
一、認識緯線和經線
展示課件 教材圖(簡化地球儀上的點和線)學生結合自己的地球儀觀察思考,同學先小組交流,推薦發(fā)言人回答下列問題。
①緯線的特點,經線的特點。
②認識地軸、南極、北極。
(讓學生到黑板前指著地球儀說出,對說得好的同學應及時表揚。)提問 地球真有一根軸嗎?地球表面能畫出多少條經線和緯線?(學生很快找到答案)展下課件 教材圖(地球儀上的經線)和教材圖(地球儀上的緯線)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通過小組活動達到互幫互學的目的。
由淺入深地學習。
引導學生讀圖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經線呈什么形狀?緯線又是什么形狀?(教師指圖,學生很容易自己說出。)②認識本初子午線、赤道;區(qū)別南緯、北緯、東經、西經。讓學生讀出赤道、本初子午線的度數(shù)。(教師指圖,學生讀自己的地球儀,反復認識。)展示板圖 五帶分布圖
③引導學生繼續(xù)找出:北回歸線、北極圈、南回歸線、南極圈。
④請同學們在圖上描畫出0°、30°、60°三條緯線,教師補充低、中、緯度的劃分。(讓學生在地球儀標出低緯、中緯、高緯的三個區(qū)域。)展示課件 教材圖和教材圖;學生結合地球儀找出赤道的位置,160°E和20°E組成的經線圈。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控制課堂的氣氛,對學習不積極、基礎差、跟不上課堂進展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幫助。
①南北半球是怎樣劃分的? ②東西半球是怎樣劃分的?(南北半球的劃分比較容易,讓學生說出。東西半球的劃分比較難,教師指圖引導,讓學生充分想像、理解。)學生結合地球儀,教師采取問題教學法,邊提問、邊啟發(fā)與學生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①經線呈什么形狀?緯線又是什么形狀?(問題容易,讓學生自己說出)②比較不同的經線長度有什么變化。不同的緯線的長度是否相等?(教師邊指圖、邊指導,讓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guī)律。)③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呢?(教師與經線對比,讓學生觀察緯線指示東西方向。)④讓學生完成教材中的第8頁“活動”中第二問題,問:小明能否找到夏令營地點?為什么?(總結:找不到該點,40°的緯線南北半球各有1條,116°的經線有2條。)⑤在地球儀上找出分別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兩側的大洲。
⑥在地球儀上找出分別位于低緯、中緯、高緯三個區(qū)域的國家各一個。
最好學生每人一份表格。
(通過上面的練習,強化練習了地球儀的使用,對發(fā)言積極、答案正確的同學,教師應及時表揚鼓勵)為了總結鞏固上面討論的知識,教師展示下列表格,讓學生填出。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詢問、討論,教師及時巡回輔導。最后展示答案。
緯線(圈)經線(圈)形狀特征
圓圈
半圓
指示的方向
東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長度的分布
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相等
標度的范圍
赤道為0°,南北兩極為90°
本初子午線為0°
度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
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增大
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
經緯度的表示法
北緯用N,南緯用S 東經用E、西經用W 劃分地球半球的界線
赤道劃分南北兩半球
20°W和160°E劃分東西半球
數(shù)量特征
0°~90°
0°~180°
通過練習,鞏固本節(jié)的知識。
二、利用經緯網(wǎng)定位
引入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怎樣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確切地理位置?(可能有的學生能考慮到經緯網(wǎng)的知識了,讓其舉例說明一下,達到互幫互學的目的)展示課件 教材圖(經緯網(wǎng)),在圖上選出經緯網(wǎng)的交點A、B、C點。(讓學生讀出A、B、C點的經緯度數(shù)。教師及時糾正,輔導。)引入 通過上面的練習,你認為用經緯網(wǎng)確定某一點的位置,有什么規(guī)律?(啟發(fā)學生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一下,不難發(fā)現(xiàn)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樣。)引入 如果有一航行的輪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難,你怎樣能準確地報出遇難輪船的位置,而及時地救援?(學生運用經緯網(wǎng)知識,不難回答)展示地球儀 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北京、倫敦、莫斯科的經緯線度數(shù)(學生小組互相討論找,達到互幫互學的目的。教師巡視,及時指導。)通過這兩項練習,使學生學習熟練地使用地球儀,加強對地球儀作用的了解,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有很大幫助。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下列事件的發(fā)生地。
A.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批碎片墜落在°S、150°W。B.臺風“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經移至280°N、°E。
強化訓練
①組織學生討論,填出下表:最后讓學生互相對答案。
經緯度數(shù)
判斷東西半球 判斷南北半球
30°E、20°N
東半球
北半球
120°W、30°S
西半球
北半球
10°W、87°N
東半球
北半球
160°E、45°S
東西半球交界
南半球
②在地球儀上找出北京、紐約、倫敦的位置,并說出它們的經緯線度數(shù)。(搶答、及時表揚、鼓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總結全課
概括本節(jié)主要內容。
布置作業(yè)
教材第8頁“活動”3。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3
《地球和地球儀》活動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jié)
單位:大慶市杜蒙二中姓名:李佳
“活動”選取:
為了讓學生熟練地利用經緯網(wǎng)確定某一點的位置,依據(jù)教材中活動題的內容在提升難度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了一組能鍛煉學生利用地理基本知識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活動。
“活動”理念:
1.課標要求:熟練掌握利用經緯網(wǎng)確定某一點的位置
2.教材分析:地球是宇宙中唯一適合人類生存居住的場所,人類的各種活動都是在地球上開展進行的,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本節(jié)學習的經緯網(wǎng)是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地球,為下面的學習奠定基礎。3.學情分析:學生是剛剛步入七年級的學生,雖然他們在小學科學課上學習過有關地球的知識,但學生有關坐標系的數(shù)學知識未學,他們的認識水平有限,空間能力不足,所以對經緯網(wǎng)及其應用較難把握,這部分內容也就成了本節(jié)的重點。
4.活動意義:本節(jié)精選了三個實際活動,利用學生動腦加動手的實際操作,從根本上了解經緯網(wǎng)的定義、作用、用途,并能熟練在經緯網(wǎng)上確定一點的位置。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熟練地利用經緯網(wǎng)確定某一點的位置。
2.能力目標:能夠運用已獲得的地理知識,對新知識進行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斷;提高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關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自信心。4.活動重難點:用經緯網(wǎng)來確定任何一點的位置?!盎顒印狈椒ǎ河^察、實踐、討論、合作、活動作業(yè)。
“活動”準備:兩頭標記出經度或緯度的繩子40根;四幅畫在地面上的經緯網(wǎng)圖;一些小卡片和大卡片。
“活動”流程:
一.導入新課:前幾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經緯線和經緯度,今天我們要在班級,將所學內容綜合運用,上一節(jié)活動課。二.活動規(guī)則和安排:
教師提示1.全班根據(jù)人數(shù)分成四組,每組10人,選出組長,以組為單位坐成一排,組長的任務是領取和收發(fā)活動用具。
2.每一次活動都有時間限制。一次活動結束后,各小組根據(jù)坐好的時間和準備程度來得分。3.活動項目共分為四項,前兩項活動是一樣的內容。組長領取五根繩子和四張卡片,根據(jù)繩端標記的經緯度建立一個經緯網(wǎng),并使持卡的四個人坐在正確的經緯點上。第三項活動是在已有的地面經緯網(wǎng)上持卡站位。第四項活動,將一些最近發(fā)生的較大事件的地點用標桿記在你所在的經緯網(wǎng)地圖上。三.活動開始:
(一)第一項活動 1.每組由組長來領活動用具即六根繩子、四個小卡片。其中三根繩子的繩端標記著不同的緯度,另外三根繩子標記著不同的經度,每根繩子需由兩名同學扯著,四張卡片上標記出各點的經緯度。(教師可以任意標經緯度)
設計意圖:初中生的空間知覺能力較差,興趣穩(wěn)定性差,而可塑性大。把經緯網(wǎng)交給他們,以游戲的方式自己來構建經緯網(wǎng),可激發(fā)學生的潛能。2.活動開始,教師計時,每組先找到并確定方向。
3.組內合作、討論,扯經緯線的學生站好位,構建一幅經緯網(wǎng)地圖。
4.拿卡片的學生根據(jù)卡片上標記的經緯度來確定自己的位置,并站在構建成圖的網(wǎng)格繩的交點上。
設計意圖:將經緯網(wǎng)的理論與實際的空間方向相聯(lián)系,并使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5.組內互相評價,扯繩的學生評價站位的學生,站位的學生評價扯 繩的學生,師生評分。
(二)第二項活動
1.小組長領回用品,還是六根繩子四張卡片,重復第一項活動的1至5步驟,新一輪的活動開始。
設計意圖:難度要稍大一些,這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要求,活動由淺到深,增加興趣穩(wěn)定性。
(三)第三項活動
1.小組長再領回一摞卡片,進行活動三,卡片上寫著經緯度。每組根據(jù)前兩次活動的分數(shù)高低把學生帶到畫有經緯網(wǎng)的地方。得最高分組站A圖(卡片上有圖,教師布置學生按圖坐好位置),第二名站B圖,第三名站C圖,組內討論,合作完成每人的站位。2.活動結束,師生評分。
設計意圖:這項活動教師把學生直接帶到座位上,并注重分層教學,并提高學生認識空間方位及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對于空間感不強的學生,給他們最基礎最實用的地圖,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發(fā)展有用。
(四)第四項活動
1.每組再發(fā)一張大卡片和一個標桿,進行活動四,每張卡片上寫著一個事件,讓學生在所站的經緯網(wǎng)地圖中,用標桿標記出這一事件發(fā)生的方位??ㄆ瑑热萑缦拢海ò椿顒?的站位順序)年8月8日-28日,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召開,奧運會的成功證實了中國有能力辦好一屆奧運會。請你在圖中找到并標出北京的位置(40°N、116°E)。
年3月23日,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墜入(°S、150°W)的南太平洋海域,請在圖中標出具體的位置。
年9月11日,美國境內遭到恐怖襲擊,美國世貿大廈在這次災難中全部倒塌。請你在圖中找出紐約的位置(40°N、75°W)。2.活動結束,師生共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明確學習地理應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同時還滲透著愛國主義、國際主義以及正確的環(huán)境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教育。
“活動”評價:
通過這次活動課,全班同學對經緯網(wǎng)確定某一點的位置有了很明確的了解,并掌握經緯網(wǎng)確定某點位置的方法,知識掌握透徹,師生配合較成功,學生學習積極性很濃,每位同學都有很多的收獲。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課,使我感受頗多,首先活動的內容和過程可以真正鍛煉學生利用經緯網(wǎng)確定一點的位置,并且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很多閃光點;另外,我深知道準備一節(jié)活動課需要很多時間,但對學生來說受益匪淺,意義重大,所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多利用這種教學方式鍛煉自己同時也鍛煉學生!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3篇 從地球儀上看世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