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本文是熱心會員“usth329”收集的《窮人》教學反思,供大家賞析。

剛任教完《窮人》一課,對教學中一些片段留下了深刻印象,既有收獲也有不滿。
《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的一篇短篇小說。故事描繪了一個寒風凜冽的夜里,桑娜與漁民主動收養(yǎng)過世鄰居西蒙的兩大孤兒,真正彰顯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夫的悲慘境遇,贊美了桑娜和漁民寧愿自己吃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好品質。課文根據(jù)環(huán)境、人物對話和心理描寫,彰顯了人物的高尚情操。為了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窮人的高尚品質,了解本課的寫作特點,我將課題設計為最先了解《窮人》里的“物質貧困”與“精神富?!?,通過分析,突顯人物的崇高品性,并再鑒賞分章的創(chuàng)作亮點。
活動一、課文選讀。
圍繞“窮人”與“不窮”的主題展開討論,學生從文中尋找有關語句以體會窮人的“窮”。從學生的反饋來看,他們能從生活水平與工作環(huán)境中深刻感受到桑娜一家的窘境,并通過環(huán)境描寫切身體驗到做為窮人的那種凄慘處境。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窮人的境況,我讓學生從描述寡婦西蒙的語句考慮,想像作為一個殘缺的窮人家庭,生活將多么凄慘。對“物質貧困”的深刻理解有利于準確地體現(xiàn)“精神富?!薄T谄肺画h(huán)境描寫的環(huán)節(jié)中,不但能夠了解桑娜家的不易,并且也體會到窮人在困境中所彰顯的美好品質。對窮人善良、勤快的特性有了初步認知。但在討論精神富足的部分,偏重于掌握人物的語言與心理描寫,學生可以用誦讀和品味的方法體會桑娜內心的忐忑與矛盾。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較好地體會到了桑娜義無反顧協(xié)助窮人的愛心與憐憫,然而,針對人物繁雜的矛盾心理卻仍然無法深刻理解,其中一些關鍵句子的掌握也顯得不夠細致。同時,在 漁民與桑娜對話的步驟中,學生總是無法徹底重現(xiàn)文字的韻味。雖然在結尾,他們對“熬”字的了解有所掌握,但對漁民那類寧愿吃苦也要助人的精神仍顯得不夠深刻。經(jīng)過思索,針對“物質貧困”部分,學生感受較深的原因在于欠缺情境下的誦讀與對篇幅較長的段落引導,讓學生無法抓住關鍵信息進行深入誦讀,造成了對關鍵詞句接受的片面。
活動二、妙點鑒賞
研讀文章,品位其細節(jié)描寫的獨特之處。
細節(jié)描寫變成本課的一個亮點:
1. 環(huán)境描寫突顯家里的貧苦,展現(xiàn)主角勤快與善良的品質。
2. 心理狀態(tài)的描述真正彰顯了桑娜的內心世界,勾畫出一位充滿愛心、樂于助人的艱難勞動婦女形象。
3. 對話描寫體現(xiàn)漁民爽直樂于助人的特性,桑娜慎重應對,言語時斷時續(xù),體現(xiàn)了她內心的緊張與不安,同時也展現(xiàn)了她對老公的熱愛和對西蒙的憐憫。
4. 神態(tài)描寫展現(xiàn)主角內心的矛盾與緊張,心理、語言與對話共塑人物形象,促進故事發(fā)展。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鑒賞中,學生的表述十分充足,分析也相當?shù)轿弧5捎谖淖州^長且精彩之處諸多,課堂時間緊張,許多同學只能遺憾地停下,沒法進一步深入分析寫法與性格。
第三版塊寫話訓練
融合桑娜和丈夫第一次沉默的句子,學生編寫桑娜這時的心理狀態(tài)。這是在深刻理解人物質量的基礎上,開展細節(jié)描寫的練習,也是前兩個活動總結與提升。
因為時間期限,第三部分的寫作練習無法開展更深層次的探討,這確實是這堂課的一大缺憾!在35分鐘內,這樣的缺憾也許難以彌補,學生們最后只能利用課余時間補充,而他們的創(chuàng)作充滿著想像,同時更好地契合了人物性格與背景,作品十分出色!
每一次的示范課都會留下很多缺憾和思考,根據(jù)和同事的溝通,大家在不斷提高,成功與否又有何束縛!
《窮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