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1
《組合圖形面積》五年級上冊《多邊形面積》這一單元的內(nèi)容。這一單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內(nèi)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和組合圖形面積。學生在進行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時,要把一個組合圖形分解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來進行計算,可以鞏固對各種平面圖形特征的認識和面積公式的運用,有利于綜合運用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知識。
基于以上對本單元、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理解,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和設計了教學過程。
?。ㄒ唬┙虒W目標
1、明確組合圖形的意義。
2、知道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就是求幾個圖形面積的和(或差),并能靈活思考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發(fā)展空間觀念,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ǘ┙虒W重點:探索并掌握組合圖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
?。ㄈ┙虒W難點:根據(jù)已知條件把組合圖形通過添補或分解成幾個學過的基本圖形。
?。ㄋ模┫旅鎭砭唧w談一談我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
1、復習舊知
組合圖形的面積需在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計算,所以開始設計了復習已學過的一些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為新授內(nèi)容做好知識鋪墊。
2、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體驗。
在新課開始,教師多媒體出示漂亮的組合圖形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感受,這樣學生就自然而然地認識了組合圖形,再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物體表面的組合圖形,體現(xiàn)數(shù)學生活化;后自己動手拼擺組合圖形,使學生在頭腦中再次對組合圖形的產(chǎn)生感性認識,而且也下面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作了鋪墊。
3、突出重點,自主探索。
本節(jié)課并不是要教會學生求幾個組合圖形的面積,而是讓學生體會到求組合圖形的方法。對于例題的教學,先讓每個學生拿出學具通過四人小組一起來分一分、算一算,給學生充足的探索時間和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組合圖形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解決的能力。當學生匯報出許多方法時,體現(xiàn)了解題方法的個性化。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進行方法的優(yōu)化,選擇的方法解決問題, “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設計空方形磚的練習,是為了總結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另一種方法。
學生經(jīng)歷了自主探究與匯報交流總結出了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這樣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知識落到了實處。真正作到了感悟與知識的生成相輔相成。
讓學生求做一面中隊旗需要多少布,讓他們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和體現(xiàn)如何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他們在合作交流,展示成果中產(chǎn)生樂趣,鍛煉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今后要繼續(xù)做到。
1、教學過程中,在指導學生學習方面,教師要全面關注全體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學習與活動。
2、學生學習之間的互動還需進一步加強。
3、繼續(xù)努力培養(yǎng)學生課堂發(fā)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2
組合圖形的面積一節(jié)內(nèi)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研究圖形的面積,也是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我設計時主要是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具體的情境中領會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體會并掌握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并能夠在比較的基礎上選擇最有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一是設計了“復習鋪墊、激趣引入”的欣賞導入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欣賞組合圖形的圖案,給學生美的享受,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存在,并激發(fā)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和欲望。二是設計了“實踐操作、探究新知”的新知探究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用自己準備的學具(圖片)動手“畫、剪、拼”把組合圖形拼成已學過求面積的圖形,在“比一比、說一說”活動中與同學交流,把學生手、口、腦都用起來,體驗合作探究的快樂。三是設計了“知識應用、解決問題”的知識鞏固環(huán)節(jié),學生自己探索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處于一種躍躍欲試的狀態(tài),于是我就安排學生完成教材76頁第二題和第三題,學生不僅順利完成,而且在匯報交流中明確了計算組合圖形面積既要講究方法,又要靈活處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四是設計了“交流小結、深化知識”的知識提升環(huán)節(jié),安排學生談本節(jié)課學習收獲,讓學生在學生的發(fā)言和教師的引導中感受轉化數(shù)學思想的意義,掌握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體驗探究學習的成功,
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反思如下:
1、激發(fā)學習興趣比過多要求學生更實際。
上匯報展示課總想學生活躍起來,配合老師按課前設計的思路學習,課前交流中主要是要求學生上課時要這樣、要那樣,可是在課的開始圖片欣賞中,學生就情緒低落,盡管是簡單的問題也回答不上來,根本就不能按課前要求的去做,這么有趣的環(huán)節(jié),學生怎么沒興趣呢?于是,我借助學生拼圖,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象什么。學生的興趣來了,有探究新知的強烈欲望了,教師借勢引入后面的學習,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用手操作解決問題比單憑思維解決問題更實用。
新課程標準強調:“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生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時,我安排學生動手剪、拼圖形,在學習小組中演示、全班交流中說思路,你一言我一語,不僅探索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而且還領悟了多種解題思路,既讓優(yōu)生在探索中發(fā)展了思維,又讓學困生學到了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學法指導比面面俱到講解更實惠。
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數(shù)學教學也是這樣,面面俱到的教給學生知識不如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這節(jié)課教學中,我沒有教學生怎么樣去求組合圖形的面積,而是讓學生借助學具、課件,自己去動手、去交流、去思考、去歸納,去提煉,從感受到理解,自主解決本節(jié)課中的問題,不僅學得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而且領悟了用轉化思想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數(shù)學思想,還學得了一些數(shù)學學習的方法,為今后更好的學習數(shù)學奠定了基礎。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3
1、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這些知識的發(fā)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需要解決的問題。
2、上課的時候我一開始設計了復習基本圖形的面積,為下面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打下基礎。接著用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基本圖形拼出一些美麗的圖案,體會組合圖形的特點,為引入組合圖形做好了準備,以舊引新順其自然。又認識了生活中的組合圖形,感知數(shù)學無處不在,有了這些基礎學生很順利的進入新知識的探究。
3、我認為本課的重點是使學生發(fā)現(xiàn)、理解、掌握己酸簡單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和策略。所以,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理解并掌握了組合圖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課堂上首先讓學生把圖形分成已學過的簡單圖形,通過畫輔助線表示出來,接著讓學生來說說自己的分法,學生匯報了不同的分法后,就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然后讓學生匯報展示。從中小結優(yōu)化出無論分割與添補,圖形越簡單越好,越簡單越便于計算,同時還要考慮到分割或填補的圖形與所給的條件的關系。
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遺憾,如:有的學生觀察組合圖形的方法不夠靈活,有的學生在計算中總是粗心,有的總忘了公式的正確運用方法,這些不足將在以的的學習中不斷改正,使他們能靈活、正確地運用公式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4
教科書圍繞計算“L”形客廳的面積設計了三個問題。其中第一個問題是根據(jù)給定“L”形客廳的數(shù)據(jù),來估計客廳的面積,并提出把“L”形客廳轉化為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其面積的想法。第二個問題是第一個問題遞進,意在解決怎樣運用割補法把組合圖形轉化為學過圖形的.面積計算。第三個問題是第二個問題的拓展,提出了另兩種分割的方法,以豐富學生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經(jīng)驗。
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過程中,注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理解等手段分析探索組合圖形,在發(fā)展空間觀念的同時,找出隱含的條件,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問題來源學生,回歸與學生,學生在討論分割的過程中,放手讓他做,測量各個要素,解決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自體驗成功,在初步形成對組合圖形概念的基礎上,對"組合"的意義有了更深一層次的理解,獲得更多的成功的愉悅。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5
本節(jié)課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以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用為主線,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的情境,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宗旨展開教學。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以及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等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分析、解題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知識內(nèi)在魅力的吸引和恰當指導下,主動投入到知識的發(fā)展過程中。在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同時,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享受到體驗成功的愉悅?,F(xiàn)針對本節(jié)課實際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反思。
1、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上課的時候我一開始設計了復習基本圖形的面積,為下面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打下基礎。接著讓學生用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基本圖形拼出一些美麗的圖案,體會組合圖形的特點,以此引入組合圖形做好了準備,以舊引新順其自然。又認識了生活中的組合圖形,感知數(shù)學無處不在,有了這些基礎學生很順利的進入新知識的探究。
2、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貫穿教學始終
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一步一步地引導,層層推進,把學生引向要解決的問題。既向學生演示了組合圖形的組成與分解過程,給學生提供直觀、生動形象的演示,有效地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進一步加深對組合圖形概念的理解,密切了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同時又把教學過程組織得更生動形象,使學生從中領悟了組合圖形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 本節(jié)課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大膽嘗試放手,相信學生的能力,鼓勵學生主動探索,給足學生時間和思維的空間,盡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個人認為,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的基本圖形組成的圖形,解決這種問題,不僅可以拓展孩子們的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而且可以滲透多角度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策略??赡芪易⒅氐氖欠椒ê筒呗缘囊龑?,孩子們雖然掌握了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但是在求面積時缺乏思維的條理性,這時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加強的。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6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所產(chǎn)生的結果,只有經(jīng)常反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分析其成因,才能幫助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手段,以增強教學效果。現(xiàn)在結合學生在《多邊形面積的計算》這一節(jié)課中的學習情況,談一點自己的思考。
(一)多機械記憶,缺靈動思考
課堂上每一個組合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是比較清晰的。無論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還是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從操作、比較,到發(fā)現(xiàn)轉化前后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最后得出計算公式,整個過程環(huán)節(jié)分明,條理清楚,學生都能很快掌握課堂上所學的內(nèi)容。但是,課后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對計算公式記得很牢,對組合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卻表達不清。
?。ǘ┟娣e單位進率嚴重遺忘
有關面積單位的進率是在學生三年級時教學的,現(xiàn)在五年級再用到,學生基本都忘了。另外,諸如千克和克,小時與分等單位之間的進率,遺忘也很多,有待于在復習梳理中加強記憶。學生為什么遺忘得那么嚴重呢?有人說,我們的教材知識點分得太散,不利于學生的記憶,這也許是原因之一。但是我想,學生在當初學習的時候,也許體驗也不夠深刻,所以導致容易遺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有意識地在平時的練習中,引導學生復習容易遺忘的知識點,達到常溫常新的目的,以減少遺忘。
?。ㄈ忣}不清,甚至不會審題
批改學生作業(yè)時,感受很深的一點是,很多學生都沒有仔細審題的習慣。就拿這次單元測驗來說吧,“壓路機的作業(yè)寬度是6米,每小時前進6千米”,“一塊長方形布長4米,寬16分米”等,單位名稱不統(tǒng)一,應轉化后再計算,結果,很多學生拿起來就做,根本沒注意到這個問題。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我分析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學習習慣不好;二是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要改變這樣的情況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糾正不良習慣。
總之,從這個單元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值得反思的問題,有待于今后改進。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準備把做好預習作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策略,并且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安排“每日一題”的練習,拓展書本知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以確保學生扎實、有效地學好知識。
?。ㄋ模?、教學后反思
1、引入復習。在一開始課的引入,老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抽獎的情境,讓學生猜一猜,禮盒里有什么。從而引出、復習五種基本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再出示一組組合圖形,提問:這種圖形叫什么圖形,從而引出今節(jié)課的內(nèi)容:組合圖形的面積。接著讓學生說出這些組合圖形是有哪些基本圖形構成的。這部分內(nèi)容只是復習引入新課,所以時間控制在5分鐘。
2、創(chuàng)設一個買新房的大情境,通過學生幫小華鋪地板,粉刷墻,讓學生在已有的基本圖形面積的知識基礎上,自主探索,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在這一情境中,使學生明白,組合圖形分割的意義,以及分割的必要性。同時,讓學生體會到,分割的方法不同,但思路都是把復雜的圖形轉化為簡單圖形。
3、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相信學生的能力,熱情鼓勵學生的探索活動,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思維空間。由學生合作探索簡單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肯定學生積極的探究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發(fā)展空間,盡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觀察思考探究能力,增強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4、我認為本課時的重點是使學生發(fā)現(xiàn)理解掌握計算簡單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和策略。所以在教學中,重點放在學生思考理解把簡單組合圖形分割或添補成已經(jīng)學過圖形的方法,明確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思路。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也說明,學生在理解發(fā)組合圖形的計算方法時,實現(xiàn)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5、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推理等手段,分析探索組合圖形,在發(fā)展了學生空間觀念的同時,找出隱含的條件,使學生能夠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7
在本次公開課活動中,本人執(zhí)教的課題是五年級上冊的《組合圖形的面積》,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和實施中,我根據(jù)《課程標準》及新課程的理念,進行了大膽的嘗試?!稊?shù)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數(shù)學源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一課中,我針對這一理念,創(chuàng)設了生動的生活情境,精心設計了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
1、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這些知識的發(fā)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在導入新課前,我引導學生復習這些簡單圖形的面積,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2、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無處不在,我在導入時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的組合圖形,并以求一面墻的面積進入新知識的探究。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收到很好的效果。
3、我認為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理解、掌握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的方法和策略。所以在教學中,重點放在讓學生思考、理解把組合圖形分割或添補成已經(jīng)學過圖形的方法上,明確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思路。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動腦想一想、用嘴說一說,把組合圖形轉化為已經(jīng)學過的簡單圖形,并從中總結出用分割法或添補法。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8
組合圖形的面積一節(jié)內(nèi)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研究圖形的面積,也是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我設計時主要是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具體的情境中領會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體會并掌握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并能夠在比較的基礎上選擇最有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一是設計了“復習鋪墊、激趣引入”的欣賞導入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欣賞組合圖形的`圖案,給學生美的享受,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存在,并激發(fā)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和欲望。二是設計了“實踐操作、探究新知”的新知探究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用自己準備的學具(圖片)動手“畫、剪、拼”把組合圖形拼成已學過求面積的圖形,在“比一比、說一說”活動中與同學交流,把學生手、口、腦都用起來,體驗合作探究的快樂。三是設計了“知識應用、解決問題”的知識鞏固環(huán)節(jié),學生自己探索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處于一種躍躍欲試的狀態(tài),于是我就安排學生完成教材76頁第二題和第三題,學生不僅順利完成,而且在匯報交流中明確了計算組合圖形面積既要講究方法,又要靈活處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四是設計了“交流小結、深化知識”的知識提升環(huán)節(jié),安排學生談本節(jié)課學習收獲,讓學生在學生的發(fā)言和教師的引導中感受轉化數(shù)學思想的意義,掌握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體驗探究學習的成功,
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反思如下:
1、 激發(fā)學習興趣比過多要求學生更實際。
上匯報展示課總想學生活躍起來,配合老師按課前設計的思路學習,課前交流中主要是要求學生上課時要這樣、要那樣,可是在課的開始圖片欣賞中,學生就情緒低落,盡管是簡單的問題也回答不上來,根本就不能按課前要求的去做,這么有趣的環(huán)節(jié),學生怎么沒興趣呢?于是,我借助學生拼圖,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象什么。學生的興趣來了,有探究新知的強烈欲望了,教師借勢引入后面的學習,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用手操作解決問題比單憑思維解決問題更實用。
新課程標準強調:“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生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時,我安排學生動手剪、拼圖形,在學習小組中演示、全班交流中說思路,你一言我一語,不僅探索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而且還領悟了多種解題思路,既讓優(yōu)生在探索中發(fā)展了思維,又讓學困生學到了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學法指導比面面俱到講解更實惠。
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數(shù)學教學也是這樣,面面俱到的教給學生知識不如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這節(jié)課教學中,我沒有教學生怎么樣去求組合圖形的面積,而是讓學生借助學具、課件,自己去動手、去交流、去思考、去歸納,去提煉,從感受到理解,自主解決本節(jié)課中的問題,不僅學得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而且領悟了用轉化思想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數(shù)學思想,還學得了一些數(shù)學學習的方法,為今后更好的學習數(shù)學奠定了基礎。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9
課堂場景回放:
出示組合圖形:這是什么樣的圖形?能用面積公式求面積么?
生:五邊形,沒有直接求面積的公式
像這樣的不規(guī)則徒刑,如何求面積?
生:分成2個我們學過會求面積的圖形
你想怎么樣分?
生1:分成一個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求它們的面積和
生2:分成一個三角形和梯形,求它們的面積和
生3:補上一部分,用長方形面積減梯形
師:哪一種分法更容易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第一種方法)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并不是要教會學生求幾個組合圖形的面積,而是讓學生體會到割補、轉化的方法是求未知平面圖形面積的`重要策略。當學生真正獲得了策略的知識、方法的知識的時候,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通過這一堂課的教學,我感受最深的是:課堂教學是由學生、教師和教材組成的整體,只有發(fā)揮這個整體中各個部分及其相互關系的功能,才能取得最佳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中不能以教師為中心來死搬硬套教材,而應把學生推到學習活動的中心。本堂課創(chuàng)造性地對教材實施了"由靜態(tài)的信息變?yōu)閯討B(tài)的過程"的再加工重組,較合理地利用了教材資源。在教學中,先不給出數(shù)據(jù),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間,使學生更寬泛地理解什么是組合圖形,更大限度地激活每個學生尋求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思維動力。然后再緊緊圍繞“根據(jù)最少的數(shù)據(jù),尋求最佳求面積的方法”這個思維策略思想,逐步展開有層次的思維訓練。盡管還是課本的內(nèi)容,但卻演繹出別樣的精彩,學生也在其中品嘗了學習的歡悅和成功。教材在這兒已經(jīng)完全成為學生駕馭學習的工具和成長的階梯了,真正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這也許就是教材重組的意義所在吧!
課堂也存在不足,比如說對例題學習可設計一些思考提示,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嘗試解決,學生有需要的話點擊提示,這樣能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狀態(tài),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在后面的練習設計中,也可圍繞一定的問題情境設計一些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自主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真正將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成就感還給學生。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反思【精華9篇】相關文章:
★ 《組合圖形的面積》數(shù)學教案6篇(組合圖形的面積第二課時教案)
★ 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12篇(小學數(shù)學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
★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3篇(簡單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