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猴王出世的教學反思4篇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反思,供大家賞析。

猴王出世的教學反思1
這一堂課在緊張、熱烈的氣氛中就這樣輕松、愉快地結束了。這節(jié)課從一開始就創(chuàng)設了一個最佳的學習氛圍,小老師精心設計的每一個學習過程,每一步都讓學生全員參與,學生都主動探究、合作學習,整堂課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意識。課堂上學生們興致極高,一改過去那種沉默寡言的局面,發(fā)言很踴躍,笑聲、掌聲不斷,比我預料的效果要好得多。我相信,這節(jié)課留給學生的印象是深刻的,孩子們的學習收獲也是很大的。
這個《猴王出世》教學案例,讓我嘗到了“舍得放手”的甜頭,讓我看到了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們的真正風采。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說到:“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倍蠋熌?,也“應轉變觀念,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p>
這節(jié)課之所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功,就在于老師對教材的合理利用和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方式的選擇上。而這種打破常規(guī)的處理方式,不是憑空而來的,這個突發(fā)奇想也是建立在對教材內容的熟悉,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的。
教無定法。如若我們每一位老師在教學時能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選擇適合自己學生的、合理的教學策略,那么,一定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猴王出世的教學反思2
一、關注語言形式,注重文章表達。
歌德曾說:“內容人人看得見,涵義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對于大多數人是秘密?!辈粌H要通過語言文字了解課文寫了什么,還要弄清楚是怎么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關注語言形式,發(fā)現(xiàn)文本秘妙。內容與形式是一張硬幣的兩個面,一種恰到好處的形式更能夠準確表達內容。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讀與寫要緊密結合。根據本單元目標以及閱讀提示,確定這篇課文教學重點是通過品味石猴的動作、語言去體會石猴的不凡形象。
這篇文章節(jié)選自《西游記》,是章回體長篇小說,是用古代白話文寫成的。古代白話文跟現(xiàn)代文還是有比較大的區(qū)別的。主要表現(xiàn)在一些詞語的用法習慣、相同詞語的語義已經發(fā)生了變化。另外,表述風格也是不同的,比如寫石猴動作的一段話,形式整齊對稱,富有韻味,用詞準確生動。要讓學生品味經典作品語言的魅力。
二、預設要充分,指導要得法
預設要充分,要充分估計到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調整。比如,石猴動作一段,一讀感受形式整齊的美,二讀體會用詞變化準確,三讀體會人物形象。用詞準確上,食、飲,能相互調換嗎?為什么?如果學生不會,則從意思上入手解決這個問題:水只能飲,草木只能食;另外采與覓能調換嗎?為什么,也是先理解意思,采摘,尋找;然后對象山花可以采摘,但是樹果不是很多,需要尋找,也就是覓,這樣學生就清楚知道為什么要這樣使用。
“我進去!我進去!”這一語段,我讓學生讀,然后評價讀得怎樣?好或者不好,都要講出理由。在討論中,學生明白了應該怎樣讀,也明白了理由。為了感悟形象,我設計了問題進行引導,其他猴子為什么不敢進水簾洞?(害怕,怕有危險)那么石猴呢?他不害怕嗎?(勇敢,敢于冒險,想稱王,有膽略)最后進行比較,我進去吧!我進去吧!一對比,馬上能夠感覺其猶豫不決。
稱王的一段話,我設計了這到關聯(lián)詞,讓學生填寫,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感受猴王語言有條理,而且理由充分。聽了石猴的話以后,如果你們是眾猴,你們愿意拜石猴為王嗎?為什么?這樣的好處是讓學生轉換身份,去思考,成為一個表達的點。最后是設計了一個反問句與祈使句的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判斷出第一句好,語氣強烈,有霸王之氣,不可辯駁的理由,讓眾猴信服。
要做到導而弗牽,要想辦法引導學生自己講,讓學生多講,老師少講。讓學生多讀讀,多想想,許多問題都能解決,不要太急了,唯恐學生不會,過早揭示答案。三、突出一個“趣”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文有一個重要的目標是體驗閱讀名著帶來的樂趣。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不僅在讀中理解與感悟,還在讀中體驗到樂趣,比如開頭老師的范讀,有一種說書的味道,讀石猴動作的一段話,朗朗上口,富有韻味,帶給人美的享受。讓學生表演讀,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賽讀,讀出猴王的霸氣。
原著銜接,選擇的是美猴王龍宮得金箍棒的一個片段,也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評課的時候,老師提出,我應該再放得開一些,引進說書的形式,利用老師的范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我覺得很有道理的。一方面,帶給學生新奇的感覺,一方面,讓學生知曉說書這一傳統(tǒng)文化的形式,讓課堂變得豐厚起來。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心理,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形式進行教學,這樣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這是今后努力的一個方向。
猴王出世的教學反思3
《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fā)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這是教學的重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xiàn)代語言有區(qū)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課前,我讓學生了解了《西游記》是我國古代的長篇神話小說,根據本文的語言表達特點,我以讀為主線來安排教學過程。首先,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中了解課文的大體內容。然后圍繞導讀提示“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等問題讀讀議議。接著再讀課文,讀中感受形象。最后組織學生講講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適度拓展,開展語文活動。孫悟空,學生大都比較熟悉,幫助學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注意結合學生頭腦中已經建立的孫悟空的形象,將讀、想、做等有機結合,讓孫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鮮明地樹立起來。
由于這篇文章內容學生們都很熟知,于是我結合本單元的習作,學習給文章縮寫,讓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分析縮寫的方法,找出重點段落,并用自己的語言練習概括,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學會縮寫。這篇文章的學習可謂一舉三得:理解感悟課文內容、練習說話、學會縮寫。
猴王出世的教學反思4
自從新課程改革后,我在分析新課程改革時發(fā)現(xiàn),新課程將10%~12%的課時量給予了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這時才猛然醒悟學校的課程應該是多樣化的,所授的課程應該是可以變通的。于是我開始試著收集身邊的素材,借用校本課這個窗口,來幫助我的教育教學工作。
在這周上《猴王出世》一課時,我把這幾年我收集和整理的和《西游記》有關的神話故事共6篇推薦給學生看,沒想到學生們的興趣大增,爭相傳閱。一部分學生還帶回家去讀給家長聽,并央求家長給他們講一些其他的故事,在這班學生中掀起寫故事的熱潮。一些平時不愛寫作文的學生居然也交了一兩篇小故事的作文。后來我把這些故事集中起來,編成了一小本《神話故事集》,在這之后在學生中激起學生的傳閱和寫作興趣。
通過這次體驗,使我體會到收集身邊的素材,把它和我們的教科書有機地整合起來,利用校本課用演、說、誦等方式展現(xiàn)。既能切實照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極大地豐富、拓展教育內容,更能保證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全面的發(fā)展。在這之后,我會逐步學會注意收集身邊的素質來幫助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會經常把身邊發(fā)生的一些事寫下來,整理學校的歷史,發(fā)掘校友風采,收集好作業(yè),好作品。還會利用校本課推薦給學生看,讓學生體會到我們身邊其實也有很多人、事、物是可寫的。
我在猴王出世教學反思中寫到:“適時收集素材,并適時調整課程,按照需要適時調整各塊教育主題實施的前后順序,不一定要按照教材先后順序進行,也是靈活運用教材的好方法之一?!?/p>
猴王出世的教學反思4篇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反思相關文章:
★ 幼兒園大班健康優(yōu)質課教案《美猴王智救白龍馬》及教學反思含3篇 小猴智救白龍馬教案活動重點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