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收集的初二語文《陋室銘》教案設計大全3篇(短文陋室銘教案設計),以供借鑒。

初二語文《陋室銘》教案設計大全1
教學目標:
1、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
教字方法:
導讀法(通過“三讀”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當堂背誦全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教學鋪墊
導入
①師生問好;②板書課題《陋室銘》(劉禹錫)及教學目標;
二、學習課文
(一讀理清思路)(學生結合課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①本文題目是什么意思?
明確本文是唐朝文學家劉禹錫為自己簡陋的屋子寫的一篇散文。本文為駢體文,簡介駢體文的特點?!般憽保汗糯淘谄魑锷嫌脕砭渥约夯蛘叻Q述功德的文字,后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②學生試讀課文
③學生質疑(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后盡量讓學生來解答,達到疏通課文字詞的目的)
④如果給課文分三個層次,該怎樣劃分?
明確第一層從開頭到“唯吾德馨”,第二層從“苔痕上階綠”到“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為文章結尾。
(二讀品析詩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么?“有山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么?
明確前二句類比“陋室”,后兩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內外是什么顏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點,用一個詞(字)概括。
明確綠色,青色,景色別致幽雅(幽)
③與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點?
明確鴻儒,無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點?
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安)
⑤作者用什么來類比自己的陋室?
明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確:“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以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個多么幽靜安寧的環(huán)境。
⑦“鴻儒”可否換成“群儒”?
不能?!叭喝濉眲t無“大”之義,顯得太多了。
(三讀領悟內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讀一遍)
①“往來無白丁”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賞(含輕視勞動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階級局限性所決定)
②能否將“閱金經”改為“閱五經”,為什么?
明確不能。因為作者當時受貶,思想上有些消沉,想從佛經中找到某種寄托,“閱金經”正是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折射。
③首尾句有何關系?
首句用了比興寫法,尾句與首自互相呼應。
④本文題目為“陋室銘”,文章又說“何陋之有”?這些不矛盾嗎?
不矛盾。題中之“陋”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為“鄙俗”之義,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⑤引導學生總結全文的構思。全文起于比興,繼而對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寫,再通過類比,巧妙地表現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⑥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現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不與統(tǒng)治階級同流合污,重視自身修養(yǎng)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全班競背(①學生自由背,②小組中相互背,③全班競背)
初二語文《陋室銘》教案設計大全2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字詞,背誦本文
2.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
3.體會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內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背誦并默寫課文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
五、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3分鐘)
PPT展示圖片金箍棒和羽毛扇,問同學們是否認識這兩樣東西,是否也想擁有它們。大家之所以喜歡金箍棒可能是因為孫悟空,也可能是因為它本身能夠變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為何能夠婦孺皆知,流傳千古?原來是因為它的主人諸葛亮。這樣說來,某樣東西的價值似乎與使用它的主人有著密切的聯系,今天我們要去看看一間簡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間,微妙的關系,一起學習《陋室銘》。導入課題,并圖解“銘”這一文體。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5分鐘)
1.聽示范朗讀。要求一邊聽一邊給拿不準的字注音,并且劃分節(jié)奏
2.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3.齊讀。要求聲音洪亮,整齊劃一。
(三)分組合作,疏通文意
過渡:讀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訴我,這“陋室”真的“陋”嗎?如果不能,也沒關系,可能對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為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現代漢語有很大區(qū)別,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內容就讓我們一起來疏通文意。
具體操作:本文共計九句話,全班12個小組,前9組,每小組翻譯一句話,其余三組做評委。然后每組推選一位發(fā)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釋重點字詞,再翻譯整句話。
(四)抽絲剝繭,感悟情思
經過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經了解了文章內容,那么現在能回答老師前面提出的那個問題嗎?(ppt展示問題)作者筆下的這間“陋室”真的“陋”嗎?請說說理由。(學生一邊回答,老師一邊板書)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認屋子簡陋,又不覺得簡陋,因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泵鑼懧噎h(huán)境清幽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睂懼魅私煌?/p>
4.“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睂懼魅饲槿じ哐?,生活悠閑,同時也看出作者較清貧,但作者卻苦中作樂,體現出作者的安貧樂道。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賢人的志趣和抱負。
(五)遠觀全文,探究寫法
問:作者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在寫物,可真實情況是寫物還是寫人呢?答:寫人。
問:主要寫人的什么?
答:品德高尚
問:那同學們,作者借陋室來表達自己的志向,這種寫法叫什么?
答:托物言志
(PPT展示)托物--陋室
言志——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六)回顧全文,歸納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作者以“陋室”不陋,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平樂道的志趣。
(七)當堂背誦
比一比,看誰背得準又快
具體操作:以大組為單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龍”形式背誦,比比看哪一組最流暢、清楚、快速。
(八)拓展延伸
(PPT展示兩組寢室圖片,一組是巴蜀中學的,另一組是本校的。前后豪華與簡陋相對比)
教師:雖然我們住得沒有其他學校豪華舒適,但我卻希望這簡陋的屋子因為有了優(yōu)秀的同學們而綻放無限光彩。老師期待有一天你們能成為柏家中學的驕傲。讓我們深情齊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九)板書
陋斯是陋室
主人品德高尚
陋環(huán)境清幽安貧樂道
室不陋交往之雅
銘情趣之雅高潔傲岸
反問引用
托物言志
六、教學反思
本堂課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朗讀環(huán)節(jié),每一次朗讀都給出了明確的目標。其次是重點較突出--翻譯課文。但是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還需改進。首先,課堂整體氣氛不活躍,尤其是在翻譯環(huán)節(jié)的發(fā)言,形式過于單調,沒有充分發(fā)動大部分同學積極思考,鼓勵學生提出質疑,說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在翻譯過程中沒有給予學生必要的方法指導,本課較簡單,可以讓學生只看原文自行翻譯,有疑問時看課后注釋,若不能及時解決,可提出來讓同學們一起討論,若還是沒有結果,老師再進行點撥指導;再次,本課采取小組逐句翻譯的形式,這不適用于簡單的文言翻譯,不妨大膽讓學生自行翻譯;最后,本堂課最大的弊病是教學時間掌握不當,內容不夠精當,故導致教學任務沒有按時完成。今后的教學任重而道遠,希望能在各位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大進步。
初二語文《陋室銘》教案設計大全3
課件簡介:
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貞元九年進士,唐代詩人,哲學家。劉禹錫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后的中唐時期,關心社會現實,憂慮國計民生。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的權貴,被貶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當時規(guī)定,他應住衙門里的三間屋子??墒呛椭葜h見他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間陋室。在此背景下,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了《陋室銘》一文。
今天修復的安徽和州劉禹錫陋室
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須大
關于文體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文辭精煉,有韻,讀來鏗鏘有力。
本文韻腳:名ing,靈ing,馨in,青ing,
丁ing,經ing,形ing,亭ing
座右銘
寫出來放在座位旁邊的格言。
給下列紅色的字注音
德馨xīn
鴻儒hóngrú
苔痕tái
案牘dú
解釋下列字詞
名:有名望。
惟吾德馨:惟,只;德馨,品德高尚。
鴻儒:指知識淵博的學者。鴻,大。
白?。簾o官職的平民。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
金經:指用泥金(一種用金箔和膠水制成的金色顏料)書寫的佛經。
絲竹: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這里泛指樂器發(fā)出的聲音。
案牘:指官府的文書。
初二語文《陋室銘》教案設計大全3篇(短文陋室銘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買菜》及教學反思大全3篇(中班社會逛菜場教案反思)
★ 高中語文的高效學習方法3篇(學好高中語文的方法及技巧秒懂百科)
★ 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統(tǒng)計教案3篇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數學統(tǒng)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