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倔強的小紅軍》教學反思3篇(倔強的小紅軍教案反思),歡迎參閱。

《倔強的小紅軍》教學反思1
生:我從小紅軍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微微一笑他說自己的體力強,看出他十分倔強。
生:小紅軍明明掉隊走不動了,還做出要和馬比賽的樣子,說明他十分倔強。
生:他以等同伴為借口,支開陳賡,不要陳賡幫他,也說明他十分倔強。
生:小紅軍還謝絕了陳賡的青稞面,把自己的干糧袋一拉,拍了拍,證明他自己的糧食比陳賡的還多。
師:同學們讀得很認真,找得也很準。但同學們想過沒有,他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讓陳賡先走,不拖累陳賡。
生:為了不拖累別人,寧肯犧牲自己。
[點評:抓住倔強,以此為切入目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本段內(nèi)容,為學生充分感受小紅軍崇高形象奠定了基礎(chǔ)。]
師: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看出,小紅軍的表情、動作、語言都表現(xiàn)了他的倔強。但我發(fā)現(xiàn)第10自然段,作者在寫小紅軍在拍糧袋時,不是像我們通常做的那樣挺起胸,使勁地一拍,以此來表現(xiàn)倔強,而是用輕輕地來表現(xiàn)他拍的動作。這么寫準確嗎這不是與倔強的說法相互矛盾嗎大家邊讀邊想,看看能不能從書中找出答案來。
[點評:故沒懸念,激活思維。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引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生:矛盾。這么做不能表現(xiàn)他的倔強,他應該使勁地一拍,這樣更能讓人相信。
生:我不同意。我認為小紅軍不可能使勁地一拍,因為課文前面寫他已經(jīng)累得掉隊了,他沒有那么大的勁來拍。
生:就算他有勁也不能使勁地一拍,因為他的糧袋中根本就不是糧食。
師:是什么
生:課文后面說是一塊燒得發(fā)黑的牛膝骨,他使勁地一拍,牛骨的聲音和樣子都和糧食不一樣,那就露餡了。
生:我認為小紅軍又累又怕露餡,只能是輕輕地拍拍干糧袋。
生:他又累又餓,可是還要堅持裝出有勁有糧的樣子,輕輕拍了一拍糧袋,正好說明了他的倔強。
師:大家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嗎
生:我體會到小紅軍非常機智,非常懂事,他擔心陳賡同志知道他沒有干糧了一定要幫助他,使陳賡同志受到拖累,因而不使勁地一拍,而只是輕輕地一拍。
生:我體會到小紅軍的品質(zhì)非常高貴,他一心只為別人著想,而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我們也應該學習他的這種品質(zhì)。
師:對!我們讀課文就應該像剛才發(fā)言的同學一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深入領(lǐng)會文中詞語的含義。
[總評:語文教學中落實素質(zhì)教育要求,重要的是要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鍛煉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過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本教學片斷較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要求。
一、緊扣重點訓練項目。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倔強的小紅軍》一文是落實這一訓練項目的第一篇課文。設(shè)計者抓住倔強,以此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在訓練學生一般語文基本功的同時,訓練了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
二、十分重視詞句訓練,培養(yǎng)學生推敲領(lǐng)悟詞句的能力。在這一片斷中,教師一開始就抓住倔強一詞,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找出表現(xiàn)小紅軍倔強的詞句,學生通過對這些詞句的品讀,對小紅軍的形象從整體上進行感知,然后又抓住輕輕地這個描寫小紅軍拍干糧袋動作的詞讓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進行揣摩、推敲,終于悟出了這一詞語的運用反映了其匠心所在。
三、有意識地把思想教育有機地融于語言文字訓練之中,含而不露,隱而不晦。教師緊緊地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討論,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使學生在讀、思、說的教學活動中受到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革命先烈崇高人格的熏陶與感染,較好地達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倔強的小紅軍》教學反思2
《倔強的小紅軍》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四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理解小紅軍和陳賡的動作、神情、語言的描寫,學習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zhì)。在教學中我緊扣“騙”字設(shè)計課堂教學,指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全文,學習小紅軍的高尚品質(zhì),從中去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已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是如何進行這一課教學的:
一、關(guān)注個體差異,引導自主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學習方式”。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交流,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課文內(nèi)容進行學習,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這種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法、學習手段、學習伙伴的開放性教學,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而“把教學的主動權(quán)讓給學生”、“把學習的自主權(quán)還給學生”的本真回歸,體現(xiàn)了“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的新課程思想以及“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
二、營造互動氛圍,引導合作交流。
合作學習是信息時代人們學習的重要特征,學會合作是現(xiàn)代社會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zhì)?!墩Z文課程標準》倡導“合作”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求在教學中進行師生、生生的合作、交流與互動、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伙伴讀書學習,以及學生質(zhì)疑問難時的互幫互助等,都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合作性。學生在合作中形成互動,在思考中相互接納,這樣可以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可以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得到增強。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也由傳授者轉(zhuǎn)為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使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師生之間形成“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
三、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引導探究實踐。
《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強調(diào),在教學中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學習轉(zhuǎn)變?yōu)橹鲃拥靥骄繉W習,要引導學生質(zhì)疑、調(diào)查、探究,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學會學習。在本課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shè)小紅軍為什么要“騙”陳賡的問題情境,來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勇于探究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分析小紅軍“騙”時的動作、神情、語言,再將學法遷移到小紅軍是怎樣一步步說服陳賡同志先走的;通過學生自讀、自練、自悟,明白了小紅軍在急需幫助的情況下,為了不拖累別人而拒絕了陳賡的幫助,心中對小紅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引導學生大膽地評價小紅軍是一個怎樣的人,并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進而使學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紅軍的光輝形象。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深刻體悟,滿足了“希望自己是—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強烈需要,為他們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課:
教學伊始,我創(chuàng)設(shè)故事情境,讓學生邊聽《過雪山草地》邊觀察插圖,講一講這個故事;帶著“小紅軍是怎樣說服陳賡先走?小紅軍為什么要“騙”陳賡?”這兩個問題讀課文。
?。ǘ┳x課文,找重點詞句:
先讓學生輕聲讀3、4自然段,畫出描寫小紅軍說服陳賡的句子。并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小紅軍神態(tài)的句子,如:“滿不在乎”、“微微一笑”等。而后,又引導學生對描寫小紅軍表情的這兩個詞語進行提問。然后,再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
?。ㄈ┮龑W生歸納、總結(jié)學習方法。
(四)學法遷移,自學課文:
學生自學完課文后,我讓他們用“當陳賡 ---小紅軍卻----”的句式說小紅軍是怎樣進一步說服陳賡的?并相機指導學生理解:“小紅軍為什么“把腰一挺”,做出準備賽跑的姿勢? “倔強”在這里指什么?當陳賡同志給他青稞面的時候,小紅軍為什么不收下,還說自己的干糧多,這是為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小紅軍說他干糧多,實際上他鼓鼓的干糧袋里裝的是什么呢?”這樣,學生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明白了小紅軍在急需幫助的情況下,為了不拖累別人而拒絕了陳賡的幫助,心中對小紅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接著,我又讓學生速讀課文第11~15 自然段,提出不懂的問題:“陳賡同志怎么知道自己受騙了?陳賡同志明白了什么?”大膽地評價“小紅軍是一個怎樣的人?”
?。ㄎ澹├首x課文,升華感情
課后,許多老師都給予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我相信,在各位老師的幫助下,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將本著“語文教學必須致力于形成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現(xiàn)代教育理念,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做到“為了發(fā)展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發(fā)展,為了發(fā)展一切的學生?!?/p>
《倔強的小紅軍》教學反思3
《倔強的小紅軍》一課,講的是在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上,一個年僅十一二歲的小紅軍,為了不讓陳賡同志挨餓受累,堅持不騎他的馬,不接受他的青稞面,最后累死、餓死在草地上的感人故事。在教學這篇課文時,為讓學生充分體驗小紅軍的崇高精神,筆者在指導學生進行充分閱讀的基礎(chǔ)上,針對小學生好爭辯的特點,就小紅軍是否誠實組織了一場辯論,在唇槍舌劍之中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辯論采取提供論點、自由組合的形式進行,中途被對方說服者可改換論點,加入對方行列。
正方論點:小紅軍多次欺騙陳賡同志,不誠實,我們可不能學他。
反方論點:小紅軍千方百計說服陳康同志,很倔強,很高尚,也很聰明,我們應向他學習。
正方:從課文第二節(jié)“由于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饑挨餓,陳賡同志感到十分疲憊”,“一步一步朝前走著”,“看見前邊有個小紅軍,跟他一樣,也掉隊了”等句子,我們可以看出,那個小紅軍明明跟陳賡同志一樣,疲憊不堪,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可是當陳賡同志讓他上馬騎一會兒時,他卻“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還說他的體力比陳賡強多了,要跟陳賡的馬賽跑,這不明擺著是在欺騙老同志嗎?這是不誠實的表現(xiàn),我們可不能學他。
反方:你這個說法不對。他是十分虛弱,可是他不想讓這位老同志看出來,他很倔強,不想輸給這位老同志。
反方:小紅軍滿不在乎的樣子是故意做給老紅軍看的。盡管他十分疲憊,但他從老紅軍“長著絡腮胡子的瘦臉”上看出了老紅軍也很虛弱,比他更需要馬。他所說的“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啊,那就比一比吧”,以及“他說著把腰一挺,做出個準備賽跑的姿勢”都是為了讓老紅軍相信,他的體力確實比老紅軍“強多了”,根本用不著騎馬??梢娦〖t軍是一個能為他人著想、不怕苦累,不怕犧牲的倔強孩子,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正方: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小紅軍掉隊了,根本沒有同伴,可是當陳賡要跟他一塊兒走時,他卻說要等同伴,讓陳賡先走,這也是欺騙老同志,是不誠實的。
反方:這怎么能叫欺騙呢?從陳賡剛走一會兒小紅軍就暈倒在草地上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小紅軍是知道自己快支持不住了,不想拖累陳賡同志才這么說的。這是他在千方百計想要讓這位老紅軍快點去追趕隊伍。
正方:小紅軍昏倒后,從陳賡同志在小紅軍的干糧袋里掏出的那塊帶著幾個牙印的、燒得發(fā)黑的.牛膝骨上,我們知道,小紅軍應該已有好長時間沒吃到干糧了,也根本就沒有干糧了。可當陳賡要把青棵面留給小紅軍時,他卻“……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還說“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還多呢”,這不全是謊話嗎?太不誠實了,況且收下青棵面對他又不是沒有好處!
反方:小紅軍是很餓,干糧對他來說是很重要,可在他看來,老紅軍更餓,更需要糧食。他的所言所行都是為了讓這位老同志相信,他確實不需要那干糧,他是為老同志著想。
反方:是呀,在生死關(guān)頭,小紅軍寧可自己餓死,也不讓老同志餓壞,這不正是他的倔強性格的最好證明嗎?
反方:對!小紅軍是欺騙了陳賡同志,可他這是在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啊,怎么能用誠實不誠實來衡量呢?你們一次又一次地說他不誠實,就不覺得良心不安?遇到那種情況,你們有這種精神嗎?
原本給大家預備了半節(jié)課的時間辯論,哪知孩子們一發(fā)而不可收,你來我往地整整“鬧騰”了一節(jié)課還不肯結(jié)束。盡管有些說法并不是那么精當,似乎還帶上了些許火藥味,可隨著辯論的不斷深入,反方的見解越來越明朗、越來越深刻,小紅軍的可貴精神也就不容置疑了,就連堅持到最后的筆者,也由正方倒向了反方。
《倔強的小紅軍》教學反思3篇(倔強的小紅軍教案反思)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四年級英語教學反思范文3篇(四年級英語教學反思300字左右)
★ 《百分數(shù)的應用一》教學反思8篇 百分數(shù)應用一教學設(shè)計和反思
★ 《最后一頭戰(zhàn)象》教學反思12篇(最后一頭戰(zhàn)象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