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收集的教學教案案例7篇(教學案例優(yōu)秀),供大家閱讀。

教學教案案例1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疊詞的特點,積累這兩類詞語。
3、學會5個生字,綠線中的3個生字只識不寫。掌握多音字“濟”,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落大意。
2、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課文的意境美,體會嫦娥的品質。
情感目標:
學習嫦娥心地善良、為民造福的品質。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感受課文的意境美。
媒體設計:
課文錄音、投影片
教學時間:
三教時
第一教時
知識目標:
學習生字詞語。指導學生讀通讀順課文。
能力目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落大意。
一、賞“月”吟詩,引入新課。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圖》。
在中秋的夜晚,看著一輪圓圓的月亮從水面升起,作為一個受過中華傳統文化熏陶的中國人,心中此時會不由冒出許多的詩句來,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比如……(讓生去補)
在四年級,我們還學過一首蘇軾在中秋之夜寫的詞……
引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是啊,在月圓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們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親人相聚在一起。這是一個多么溫馨而甜蜜的時刻啊。記得小時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懷里看月亮,看吳剛伐桂,看玉兔搗藥,聽奶奶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學生齊讀課題,解題:奔,奔向。
“奔”是個多音字。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任務:
(1)讀要過關(正確地讀,流利地讀)
(2)自學好生字新詞(會讀、會寫、理解),常規(guī):比較組詞、課后描紅。
2、自學情況交流。
?。?)認讀生字詞。
遠古昆侖山后羿逢蒙嫦娥
敬重*詐貪婪接濟寶劍時值中秋迫不及待
威逼翻箱倒柜灑滿銀輝焦急樹影婆娑企盼
?。?)指名開火車朗讀課文,不足處及時指導練習。
?。?)討論課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歸為一段。
討論交流后總結。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講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九個太陽。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講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藥,飛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講人們想念嫦娥,企盼團圓。
再讓學生試著用簡練的語言給三段分別列一個小標題,交流后板書: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
(4)看詞語串講課文。
師:列小標題,我們是把課文讀短了,這是本領;讀完課文,頭腦中留下了印象,這時能用自己的語言將頭腦的印象生動地講出來,這也是本領。這節(jié)課先來個簡單的,請你用上黑板上的詞語將這個故事講出來。試試吧。
同桌共練→指名講述
三、布置作業(yè)
1、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弟弟妹妹聽;
2、采記“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有關中秋、月亮的傳說。
3、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教時
知識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能力目標:
精讀課文,感受課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為民造福的品質。
情感目標:
學習嫦娥心地善良、為民造福的品質。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過程:
一、從圖引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讀美麗的民間故事——(讀題)《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們頭腦里就會出現一幅畫。什么樣的畫?
2、(課件出示)看,引說:藍藍的——天,圓圓的——月,衣帶飄飄的——嫦娥。感覺怎樣?(美)
3、課文中有一段話具體描寫了嫦娥奔月的這幅畫面,能找到嗎?
4、讀一讀。讀文字有什么感覺?(同樣“美”,板書)(激發(fā))向往美的同學一定爭著讀;心中擁有美的同學一定渴望讀)
5、老師也想讀:(老師讀,不同,我們來對照讀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別。)
飄飄悠悠——飄悠(更輕更柔、有一種飄蕩的美感)
碧藍碧藍——碧藍(喜愛的情感在里面)
二、揣摩人心
1、這段文字抽出來讀我們感覺很美,現在請同學們將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課文整體讀一讀,留意一下,當你再一次讀到這段文字時,你還認為嫦娥奔月僅是畫面的美嗎?
2、學生輕聲讀課文。
3、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體說說嗎?先默讀,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語句用線畫下來。
學生讀畫后:同學們一定把自己的認識化為了智慧的波浪線了,我們來交流。
先從總體上把握。體會在兩點上:一是接濟貧苦的鄉(xiāng)親們。二是不讓壞人逢蒙害人,不顧一切吞下仙藥。
?。?)什么是“接濟”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樣接濟貧苦的鄉(xiāng)親們的嗎?
例:村東的王二家沒米下炊了,孩子們圍鍋臺餓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卻一塊布來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這種給以物質上的具體援助,就叫——“接濟”,像這樣事例說也說不完,所以鄉(xiāng)親們都——十分喜歡她。
?。?)第二件事情是關鍵,這件事是因一個人而生,那個人就是——逢蒙。那是一個*詐貪婪的'小人?!?詐”(虛偽騙人)體現在哪兒?“貪婪”呢?(“把仙藥交出來!”)面對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讀。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這樣,我們來演一演,我來演那個*詐貪婪的逢蒙,誰來演嫦娥?
逢蒙:快把仙藥交出來?
嫦娥:仙藥?什么仙藥?
逢蒙:別裝蒜了,你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藥交給了你,是你藏起來了,說,藏在那兒了?
嫦娥:你一定聽錯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藥賣了錢當我藏起來的。逢蒙兄弟,你缺錢嗎?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來給你拿。
逢蒙:哼,別跟來這一套,我不會聽錯的。(接著翻箱倒柜搜起來)
與扮演嫦娥者交流:你為什么要與逢蒙周旋呢?(照應課文中的“心想”)當周旋失敗后,你又為何一口吞下仙藥?(進一步強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誰來將第5自然段來讀一篇,再現那個驚心動魄的場面。
4、(接著學生),嫦娥吃了仙藥,突然身體就變輕了,飄飄悠悠飛了起來……(讀那段文字)
5、現在我們感覺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個理由,那是——因為嫦娥的心美。
6、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內心你能體會到嗎?你愿意成為的嫦娥的知音嗎?請你用一個詞語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欣慰——可以讓鄉(xiāng)親們少受到傷害,救了鄉(xiāng)親
?。?)遺憾——不能再為鄉(xiāng)親們排憂解難了
?。?)留戀、不舍——留戀人間的生活,這人間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無比的后羿。
7、如果當嫦娥身體輕起來,飛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個溫馨的家,飛離了自己曾經與鄉(xiāng)親生活過的村莊,越飛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強烈的情感應當是什么?這幅圖有個細節(jié)是不是改一改更適當呢?(出示修改后的圖)——我們是不是也把這段文字改一改。(淚眼朦朧,不時回轉頭來遙望大地。)
三、升華情感
1、嫦娥深愛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從課文里哪些細節(jié)得知的?讀7小節(jié),我不想聽你說,我想聽你讀。(放音樂)
2、、后羿對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鑒?!版隙?!嫦娥!”這是課文中后羿唯一對嫦娥說的話,其實,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話要對嫦娥說啊。但萬語千言,一切均濃縮在這連聲的呼喚聲中,全體男生讀。
3、同學們,嫦娥奔月就意味她與丈夫……意味她美滿的家庭將……意味鄉(xiāng)親們再不能……現在再讀這段話(第六小節(jié)),你的心情怎樣?(交流后)讓我們帶著對嫦娥的敬意,帶著美好事物破裂帶給我們的無奈、傷痛再來讀這段話吧。
4、因為這樣的美好情感,也就產生一個美好的節(jié)日,那就是——讀最后一小節(jié)。
四、引疑探究
其實,《嫦娥奔月》有許多版本,李商隱曾經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指名學生講偷藥的故事。
討論:你喜歡哪個故事?為什么?(純潔的月亮,純潔的嫦娥——美)
師:我也喜歡,但課文的故事里,我也發(fā)現了問題(指導自相矛盾處),我曾經跟大家講過,編故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圓其說,怎樣才能把這個故事編得更完美呢,這個任務交給同學們課后完成。
教學教案案例2
觀察背景:
對于5-6歲的幼兒來說,情感雖然仍會因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但他們情感的穩(wěn)定性開始增強,大多數兒童在班上有了相對穩(wěn)定的好朋友。然而好朋友之間也會經常有摩擦,這些摩擦時常有發(fā)生,如:老師在開展活動之前,請小朋友搬凳子坐下,有兩個平時要好的幼兒一起上前搬凳子,他們同時看到一張凳子,兩個人又同時去搬,這個時候誰也沒讓誰,矛盾產生了;又如:兩個好朋友在教學活動結束后,開始在教室里追跑打鬧,本來是打著好玩的,要是老師沒及時發(fā)現,往往會越打越真,最后倒真成了打架。這下都來找老師評理了。
活動目標
1、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讓幼兒感受有朋友的快樂。
2、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交往、合作及協調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實錄:
為了盡量避免幼兒之間產生矛盾,導致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的任意滋生,我組織幼兒開展了這次活動,目的是讓幼兒體驗有朋友的快樂,知道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和朋友之間的矛盾。為了達成活動目標,我做了較充足的教學準備:情境表演、課件《小猴找朋友》、歌曲《拉拉勾》。
一、情境表演,導入活動。
"兩個好朋友為了搶一張椅子互不相讓,結果都生氣了,誰也不理誰。"教師提問:他們怎么了?為什么會這樣?有什么辦法讓他們和好?
幼兒能很快發(fā)現兩個好朋友之間的矛盾,想出幫助情境中兩個好朋友的解決矛盾的辦法:有說給個小朋友讓一下;有說讓他們猜拳;有說去搬其他的椅子等等。
?。ㄒ再N近幼兒生活的情境進行導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發(fā)現兩個好朋友之間的矛盾是怎么產生的,并商量解決的辦法。讓幼兒在發(fā)現問題和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處理自己與同伴之間的矛盾。)
二、觀看課件《小猴找朋友》,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怎樣才能找到好朋友。
師:小猴一共找了幾次朋友?為什么前面三次它都沒有找到好朋友?媽媽對小猴說了什么?第四次,小猴找到朋友了嗎?為什么?
小朋友很喜歡這個故事,老師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絕大部分幼兒都聽得很認真,并能快速、準確的回答老師的提問。
?。ㄍㄟ^觀看課件,讓幼兒感受小猴在沒有朋友和找到朋友時候的不同心情。讓幼兒自己小結小猴為什么能找到朋友?幫助幼兒學會與他人友好相助的幾個"法寶")
三、談話:我的好朋友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好朋友是誰?他有哪些優(yōu)點?
幼兒能清楚的說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誰,能用比較的`適當的語言表述好朋友的優(yōu)點。
?。ㄔO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有融入語言領域的成分在其中,幼兒在講述過程中既是一種語言組織能力的提升,也能增進幼兒與好朋友之間的情感)
四、游戲: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誰?
教師引導幼兒正確的描述自己的好朋友,并讓其他幼兒進行猜一猜的游戲。
在描述自己好朋友的時候,大部分幼兒能簡短的,比較具體化的描述自己的好朋友。所以,其他幼兒能很快的猜出結果。
?。ㄔ谶@個環(huán)節(jié)里,老師根據幼兒的能力強弱,先請能力較強的幼兒進行描述,再請能力較弱的幼兒參與到游戲中去,如此一來,老師盡量照顧到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來進行游戲,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五、教師以幼兒熟悉的歌曲《拉拉勾》,進行表演活動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社會領域指導要點中提到:社會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尤其是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情感的學習,往往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果。幼兒主要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的經驗和體驗而學習的。教師要注意通過環(huán)境影響、感染幼兒。
社會活動的開展不僅僅是一次活動,它應該融入到幼兒平時的生活中去,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幼兒隨機能碰到某次社會活動所提到的問題,作為教師,也可以隨機的對幼兒進行教育活動。我認為老師可以嘗試經常讓孩子自己去發(fā)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比老師開展多次活動效果來的明顯。
教學教案案例3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我們班幼兒的語言水平整體有所提高,表達的愿望在原有基礎上更強烈了,事情闡述比較清楚了。但是還有一部分幼兒不愿意表達。本學期我班又增加了幾名新生,為了進一步提高整體幼兒的語言水平,本學期將通過交談、日常用語、講故事等多種形式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繼續(xù)引導幼兒學說普通話,豐富幼兒詞匯為幼兒創(chuàng)設運用語言的機會。我根據幼兒的年齡和本班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計劃:
一、教學目標
1、愿意并能夠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傾聽別人說話。
2、樂意與同伴交流,能大方地在集體面前說話。
3、大膽朗誦簡短兒歌,在教師的幫助下愿意復述簡短故事。
4、能比較正確地運用常見的詞語,能說出簡單而完整的語句。
5、在各種活動中,注意豐富幼兒的詞匯并為幼兒創(chuàng)設運用的機會。
二、教學內容與要求:
1、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
2、養(yǎng)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fā)展語言理解能力。
3、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fā)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
4、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5、培養(yǎng)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
6、提供普通話的語言環(huán)境,幫助幼兒熟悉、聽懂并學說普通話。
三、教學措施
1、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
2、幼兒語言的發(fā)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因此,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fā)展具有特殊意義。
3、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發(fā)展具有特殊意義。
4、對有語言障礙的兒童要給予特別關注,要與家長和有關方面密切配合,積極地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能力。
四、根據具體情況來制定教學進度及內容
略。
教學教案案例4
【教學設想】
為體現新課程改革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指導思想,我將《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設計成學生通過實驗以及數據分析得出規(guī)律的科學探究過程進行組織教學,基本流程為復習提問(有關生活中的透鏡)→引導提問→討論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分析論證→實驗評估→交流合作→實際應用→課堂小結。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
了解實像和虛像的區(qū)別
2.過程和方法
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和做出猜測與假設的能力。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
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學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科學原理。
樂于參與觀察、試驗、制作等科學實踐。
【教學重點】
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
【教學難點】
根據猜測設計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實驗數據的分析、實像和虛像
【器材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用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火柴、照相機、投影儀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課件動作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目
的簡述
引入新課
播放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利用凸透鏡成像的動畫
根據上節(jié)課生活中的透鏡提出利用什么光學元件成像和成像有什么差異的提問,再由凸透鏡成像的差異引入新課。
回答問題,產生凸透鏡有什么規(guī)律的想法。
激發(fā)探究的興趣
提出問題
播放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利用凸透鏡成像的動畫和成像差異表格
同樣是凸透鏡,成的像有時倒立,有時正立,有時放大、有時縮小,跟什么因素有關呢?請同學們猜猜看
根據動畫和成像差異的表格,學生討論
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猜想和假設
出示:
合理猜測與假設
根據動畫和成像差異的表格,幫助引導學生提出猜想和假設
學生提出猜想和假設
1.可能跟凸透鏡的焦距有關
2.可能跟物體到透鏡的距離大小有關等等
培養(yǎng)根據圖表分析做出合理猜測與假設的能力
設計實驗
出示合理的`實驗方案
出示實驗注意事項
引導要驗證猜想最好實驗。
介紹實驗儀器:凸透鏡:f=10cm,光具座(重點:光具座上的刻度、光屏以及暗示學生光具座上的物體、透鏡、光屏都是可以移動的)、蠟燭、火柴
鼓勵學生利用現有的實驗器材設計一個可行的實驗方案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教師巡回指導
讓實驗組交流自己的實驗方案,并說出儀器所起作用教師確定一個合理方案,指導觀察實驗數據表格,明確實驗觀察和記錄的項目
補充強調實驗注意事項
學生討論并設計實驗方案。
交流自己的實驗方案
學生同時觀察實驗數據表格,明確實驗觀察和記錄的項目
觀察屏幕,了解實驗注意事項
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培養(yǎng)學生交流合作精神,
實驗探究
出示實驗注意事項
巡視指導學生實驗、發(fā)現問題:
有的組像在光屏的邊緣,怎么辦?
怎樣的像才是清晰的像?
提問在光屏得不到像時,怎樣觀察像?引導學生回答
學生分組實驗,
點蠟燭、移光屏,觀察,讀出物距和像距,將數據記錄在學案的表格中,結合猜想思考得到什么結論。
教學教案案例5
1、在物理知識方面的要求:
?。?)了解曲線運動的特點,速度方向在該點切線方向上且時刻在變,因此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
?。?)了解曲線運動的條件:合外力與速度不在同一條直線上;
?。?)根據學生理解能力,可將曲線運動的條件深化,即平行速度的力只改變速度大小;垂直速度的力只改變速度方向,可根據力的效果將合外力沿速度方向和垂直速度方向分解;
?。?)了解合運動、分運動,掌握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
(5)由分運動的性質及特點綜合判斷合運動的性質及軌跡。
2、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有關教學軟件,并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總結概括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曲線運動的條件,以及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處理復雜運動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并激發(fā)學生興趣。
3、滲透物理學方法的教育。研究船渡河運動,假設水不流動,可以想象出船的分運動;又假設船發(fā)動機停止工作,可想象出船只隨水流而動的另一分運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運用物理學抽象思維的基本方法。
1、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曲線運動為什么是變速運動,理解做曲線運動的條件及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定則;
2、已知兩個分運動的性質特點,判斷合運動的性質及軌跡,學生不容易很快掌握,是教學的難點,解決難點的關鍵是引導學生把每個分運動的初始值(包括初速度、加速度以及每個分運動所受的外力)進行合成,最終還是用合運動的初速度與合外力的方向關系來判斷。
1、乒乓球、小鐵球、細繩。
2、斜槽、條形磁鐵、鐵球、投影儀、計算機軟盤、彩電。
機械運動可以劃分為平動和轉動,而平動又可以劃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所以曲線運動屬于平動形式,做曲線運動的物體仍然可以看成一個質點,曲線運動比直線運動更為普遍。例如,車輛拐彎;月球繞地球約27天轉一圈;地球繞太陽約一年轉一周;太陽繞銀河系中心約2.2億年轉一周。
因為曲線運動中速度方向連續(xù)發(fā)生變化,我們很難直觀物體在某時刻的速度方向??梢栽O想如果某時刻的速度方向不再發(fā)生變化,物體將沿該時刻的速度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然后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想象幾種現象。
?。?)讓學生回答,繩拉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圓周運動,當繩斷后小球將沿什么方向運動?(沿切線方向飛出)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原因:繩斷后小球速度方向不再發(fā)生變化,由于慣性,從即刻起小球做勻速直線運動,沿切線飛出。
?。?)教材內容:砂輪磨刀使火星沿切線飛出,引導學生分析原因:被磨掉的熾熱微粒速度方向不再改變,由于慣性以分離時的速度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又如,讓撐開的帶有雨滴的雨傘旋轉,雨滴沿傘邊切線方向飛出(與上例同理)。
(3)在想象與分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得出:曲線運動中,速度方向是時刻改變的,在某時刻的瞬時速度方向在曲線的這一點的切線方向上。并引導學生注意到:曲線運動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能同時變化,但速度的方向是一定改變的,速度是矢量,方向一定變,速度就一定變,所以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
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可知,速度的變化一定產生加速度,而加速度必然由外力引起,加速度與合外力成正比并且方向相同。隨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如果合外力與速度在同一直線上,物體將做什么樣的運動?(變速直線運動)
?。?)繩拉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速度大小不變的圓周運動,繩子的拉力T起什么作用?(改變速度方向)
?。?)演示實驗(用投影儀或計算機軟件):讓小鐵球從斜槽上滾下,小球將沿直線OO′運動。然后在垂直O(jiān)O′的方向上放條形磁鐵,使小球再從斜槽上滾下,小球將偏離原方向做曲線運動。又例如讓小球從桌面上滾下,離開桌面后做曲線運動。
(4)觀察實驗后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如下:
?、倨叫兴俣鹊牧Ω淖兯俣却笮。?/p>
?、诖怪彼俣鹊牧Ω淖兯俣鹊姆较?;
?、鄄黄叫幸膊淮怪彼俣鹊耐饬?,同時改變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芤龑W生得出曲線運動的條件:合外力與速度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物體的運動往往是復雜的,對于復雜的運動,常??梢园阉鼈兛闯蓭讉€簡單的運動組成的,通過研究簡單的運動達到研究復雜運動的目的。
①把注滿水的乒乓球用細繩系住另一端固定在B釘上,乒乓球靜止在A點,畫出線段BB′且使AB≈BB′(如圖5),用光滑棒在B點附近從左向右沿BB′方向勻速推動吊繩,提示學生觀察乒乓球實際運動的軌跡是沿AB′方向,幫助學生分析這是因為乒乓球同時參與了AB方向和BB′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的結果,而這兩個分運動的速度都等于棒的'推動速度。小球沿豎直方向及沿BB′方向的運動都是分運動;沿AB′方向的是合運動。分析表明合運動的位移與分運動位移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
②船渡河問題:可以看做由兩個運動組成。假如河水不流動而船在靜水中沿AB方向行駛,經一段時間從A運動到B(如圖6),假如船的發(fā)動機沒有開動,而河水流動,那么船經過相同的一段時間將從A運動到A′,如果船在流動的河水中開動同時參與上述兩個運動,經相同時間從A點運動到B′點,從A到B′的運動就是上述兩個分運動的合運動。
注意:船頭指向為發(fā)動機產生的船速方向,指分速度;船的合運動的速度方向不一定是船頭的指向。這里的分運動、合運動都是相對地球而言,不必引入相對速度概念,避免使問題復雜化。
①用分運動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求合運動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叫運動的合成。反之由合運動求分運動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叫運動的分解。
?、谶\動的合成與分解遵守矢量運算法則,即平行四邊形法則。例如:船的合位移s合是兩個分位移s 1 s 2的矢量和;又例如飛機斜向上起飛時,在水平方向及豎直方向的分速度分別為v 1 =vcosθ,v 2 =vsinθ,其中,v是飛機的起飛速度。如圖7所示。
①兩個勻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提問學生為什么?(v合為恒量)
?、谔岢鰡栴}:船渡河時如果在AB方向的分運動是勻加速運動,水仍然勻速流動,船的合運動軌跡還是直線嗎?學生思考后回答并提示學生用曲線運動的條件來判斷,然后引導學生綜合概括出判斷方法:首先將兩個分運動的初始運動量及外力進行合成,然后用合運動的初速度及合運動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關系進行判斷。合成結果可知,船的合速度v合與合外力F不在同一直線上,船一定做曲線運動。如鞏固知識讓學生再思考回答:兩個不在同直線上初速度都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是什么運動?
?。▌蚣铀僦本€運動)
?。?)通過此例讓學生明確運動的獨立性及等時性的問題,即每一個分運動彼此獨立,互不干擾;合運動與每一個分運動所用時間相同。
?。?)關于速度的說明,在應用船速這個概念時,應注意區(qū)別船速v船及船的合運動速度v合。前者是發(fā)動機產生的分速度,后者是合速度,由于不引入相對速度概念,使上述兩種速度容易相混。
(3)問題的提出:河寬H,船速為v船,水流速度為v水,船速v船與河岸的夾角為θ,如圖9所示。
①求渡河所用的時間,并討論θ=?時渡河時間最短。
?、谠鯓佣珊?,船的合位移最???
分析①用船在靜水中的分運動討論渡河時間比較方便,根據運動的獨立性,渡河時間
分析②當v船>v水時,v合垂直河岸,合位移最短等于河寬H,根向與河岸的夾角。
1、曲線運動的條件是F合與v不在同一直線上,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為曲線的切線方向。
2、復雜運動可以分解成簡單的運動分別來研究,由分運動求合運動叫運動的合成,反之叫運動的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遵守平行四邊形定
3、用曲線運動的條件及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知識可以判斷合運動的性質及合運動軌跡。
最后一例題可作為思考題先留給學生。在學生思考后講解效果更好。
教學教案案例6
楊紫霞
教學目標:
1、 學會z、c、s3個聲母,認清字形,讀準字音
2、 學會zi、ci、si3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
3、 學會z、c、s與單韻母的拼音。
4、 會在四線格里抄寫聲母z、c、s。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教學聲母z、c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zi、ci。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檢查。
認讀字母卡片。
二、 教學聲母z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zi。
1、看圖說話引出z。
圖上畫著一個小朋友在寫字。聲母z的讀音與“字”的讀音相似,注意不讀第4聲,而讀第一聲,讀得輕而短。
2、教學z的發(fā)音,認清字形。
?。?)發(fā)音要領:舌尖貼近上門牙背后,堵著氣,然后把舌尖稍稍離開,讓氣擠出來。
?。?)記憶字形。z的字形像個2,可編順口溜:“像個2字z、z、z?!?/p>
3、指導書寫。
4、教學整體認讀音節(jié)zi。
?。?)z、zi對比讀。
告訴學生:zi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不是z和i相拼。聲母z要讀得輕短些,整體認讀音節(jié)zi要讀得響亮些、長些。
?。?)練習zi的四聲。
帶調讀,如zi(子)、zǐ(紫)、zì(字)。
三、 教學聲母c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ci。
1、看圖說話引出c。
圖上畫著一只小刺猬?!按獭钡穆暷妇褪莄。
2、教學c的發(fā)音,認清字形。
?。?)發(fā)音要領:c發(fā)音時與z相同,不同的時要相外送氣。
?。?)記憶字形??删庬樋诹铮骸靶〈题琧、c、c?!薄白蟀雸A圈c、c、c。”
3、指導書寫。
4、教學整體認讀音節(jié)ci。
?。?)c、ci對比讀。
聲母c讀得輕而短,整體認讀音節(jié)ci讀得響而長些。
?。?)練習ci的四聲。
可以組詞帶調讀,如cí(瓷碗)、cǐ(從此)、cì(刺刀)。
四、鞏固復習。
1、聽音練習。教師發(fā)音,讓學生找出字母卡片。
2、發(fā)音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教學聲母s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si,拼讀練習。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檢查。
認讀字母卡片z、c、zi、ci。
二、教學聲母s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si。
1、看圖說話引出s。
圖上畫著一條蠶在吐絲。蠶吐出的`絲樣子很像聲母s。
s的讀音與吐絲的“絲”讀音相似。
2、教學s的發(fā)音,認清字形。
(1)發(fā)音要領舌尖靠近上門牙背后,摩擦出氣。
?。?)記憶字形??删庬樋诹铮骸靶Q兒吐絲s、s、s。”“半個8字s、s、s?!?/p>
3、指導書寫。
4、教學整體認讀音節(jié)si。
?。?)s、si對比讀。
聲母s讀得輕而短,整體認讀音節(jié)si讀得響而長些。
(2)練習si的四聲。
可以組詞帶調讀,如sī(撕破)、sǐ(死了)、sì(一二三四)。
三、看圖學習z、c、s的拼音。
1、課后第一題,進行扇形式拼音訓練。還可把韻母ɑ、e、u換成帶調的卡片讓學生練習拼讀。
2、課后第二題,從看圖說話引出音節(jié)。
第一幅:一個小女孩在扎辮子,z?。ㄔ?/p>
第二幅:一個小男孩在擦黑板,c?。ú粒?。
第三幅:一個小女孩在灑水,sǎ(灑)。
他們都很愛勞動,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四、 鞏固練習。
1、做“找朋友”的游戲。
2、指導課堂作業(yè)。
資料提供者:
教學教案案例7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中學小學
2、學科:數學
3、課時:第一課時
4、學生課前準備:
?。?)將學生分成7個小組圍坐。
?。?)預習新課。
二、教學課題
北師大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87頁“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戲”。
三、教材分析
知識目標:能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能力目標:通過實驗操作活動,進一步認識客觀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
情感目標:在活動交流中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難點:認識客觀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能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盒子、乒乓球。
五、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實驗、游戲。
六、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玩摸球的游戲。
生:喜歡。
師:請同學們看,老師這里有幾個盒子,如果我從第一個盒子里任意摸一個球,猜猜我摸到紅球的情況是怎樣的?
生:一定。
師:我能從第二個盒子里摸到紅球嗎?
生:不可能。
師:如果我在第三個盒子里任意摸一個球,這次我摸到紅球的情況是怎樣的?
生:可能、也可能。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有關可能性的問題,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戲。師板書課題: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戲。
2、探究新知。
?。ㄒ唬┗顒犹骄?/p>
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摸一摸,玩一玩球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游戲規(guī)則。學生齊讀游戲規(guī)則。
師:同學們,請看每一個小組的桌面都有一個盒子和一份記錄單,請看這份記錄單。
師:同學們,都摸完了嗎?每一小組匯報一下你們摸到紅球的情況。
生:我們這組第一組、第二組。
師:下面我宣布這次游戲的冠軍是第六組。
生:不公平。
師:為什么不公平呢?
生:(學生答)。
師:哦,原來是這樣,那你們想不想知道你們每個小組的盒子里的球的顏色呢?請同學們把它們倒在桌面上認真觀察。
師:現在每個小組派個代表說一說你們組有多小個紅球?(1、2、3、4、)請你們計算一下你們這組紅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學生開始計算。
師:都計好了嗎?第一組是多少?
生:八分之三。
師:你是怎樣算出來的呢?
生:紅球有三個,總共有8個,那么紅球就占了其中的三份,用分數表示就是八分之三。
師:第二組、第三組。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最小是什么?
生: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最小是0。
師:那0表示什么?
生:(沒有)或者是說事情不可能發(fā)生,不可能的事如果用數字來表示就用0。
師:那么摸到紅球最大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摸到紅球最大的可能性是1。
師:1表示什么呢?
生:一定,如果事情一定發(fā)生用數字來表示就用數字1來表示。
師:那么象這些分數八分之三、八分之二、它們有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可能出現也可能不出現,可能也可能用數字來表示就用幾分之幾來表示。
(二)拓展練習
1、下面請同學們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請看屏幕。
師:下面我們再來做一個游戲。同學們請看。這里有六個蛋,這六個蛋里有三個書簽、兩個橡皮、一支鉛筆。我們先點擊上面的氣球,看它提出什么問題。然后猜答案,最后砸蛋??凑l猜對。
師:好,先看第一個問題,砸到鋼筆的可能性是多少?
師:對,大家都猜對了。
師:到第二個氣球:砸到不是橡皮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五分之三)
師:誰來砸第二個蛋,看看是什么?哦,也是一張書簽,現在剩下一張書簽、一支鉛筆、兩個橡皮沒有砸出來。
師:第三個問題是:現在砸到書簽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四分之一)
師:這回能砸到書簽嗎?哎,不是書簽,是一支鉛筆。不要灰心,第四個問題:這時砸到什么的可能性最大?是多少?
生:(橡皮三分之二)
師:看一看,橡皮出來了。(橡皮、橡皮、橡皮)哦,對了,我們猜對了,是一塊橡皮。剩下兩個蛋了,我們看問題:現在砸到橡皮的可能性又是多少?
生:(二分一)
師:你們看看,這一回砸出來的是橡皮還是書簽?誰來當這個大力錘手?原來是張書簽。最后一個蛋:你能確定是什么嗎?砸到它的可能性是多少?
3、課堂總結。
引導學生暢談本課的`收獲,并疏理一下自己在知識、能力方面都有哪些進步,提出疑問。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反思
活動是兒童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方式,我將“可能性”這一深奧的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個好玩的活動,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將復雜問題簡明化,通過參與這種具有教育價值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從被動聽講的位置變成主動的探索者。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玩中體會。
開課伊始我就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師生比智慧的游戲情境。猜測后,激發(fā)學生驗證自己的猜測,進而引出摸球游戲。摸球時收集信息,得出摸到紅球的次數多、摸到白球的次數少。從而發(fā)現:黃球的個數多,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大;白球的個數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使學生在實驗操作中驗證自己的猜測,感受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在活動中,學生十分興奮,對驗證的結果記憶深刻,體會很深,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
2、小組合作,使學生在玩中思考。
操作只是給學生增加一個感知理解的平臺,數學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能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思維去理解、看待生活問題和生活現象。
3、課堂上,我不僅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和時間,更及時地引導他們進行數學分析與思考。例如在學生小組摸球游戲結束后,引導他們根據本小組的活動記錄一起尋找其中的數學秘密。學生結合實踐中的體驗很快就發(fā)現了記錄上的秘密。
教學教案案例7篇(教學案例優(yōu)秀)相關文章:
★ 大班語言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秋天的雨》7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及反思《秋天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