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_无码熟妇人妻AV_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_国产AV寂寞骚妇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教案6篇(人教版七年級地理教學設計)

時間:2024-01-25 11:09: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七年級地理人教版教案6篇(人教版七年級地理教學設計),供大家賞析。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教案6篇(人教版七年級地理教學設計)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教案1

  地形和河流(第一課時)

  知識目標

  1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說明依據(jù);

  2能結(jié)合地圖描述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及范圍。

  能力目標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解剖面圖及相關資料的能力,學會總結(jié)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2理解河流分布與地形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

  2通過參與觀察,分析,討論,競賽,辯論等課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1亞洲的位置特點;

  2亞洲地形與河流分布的關系。

  教學準備

  資料圖片,幻燈片,投影片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教學提示與建議

  導入:點出上學期從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來研究問題。這個學期以大洲為研究對象,去研究某一個區(qū)域的'地理環(huán)境狀況。

  通過一系列提問,讓學生回答,引出亞洲。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復習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

  師:要認識一個大洲,首先要明確它的位置。觀察一下亞洲位于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個半球?

  小結(jié):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這是它的緯度位置。

  完成P3活動一(1)(2)

  引導:了解一個地區(qū)的位置還要了解其海陸位置。觀察亞洲周圍的大洋,各位于亞洲的方位。亞洲周圍的大洲,各位于亞洲的方位。

  學生看圖回答。

  小結(jié):這樣我們就明確了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教案2

  能區(qū)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并能正確運用;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能用事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空氣質(zhì)量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聯(lián)系實際區(qū)別天氣與氣候。通過對天氣與氣候的特點分析學生學會用分析對比的方法學習地理知識,解答地理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養(yǎng)成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良好習慣;增強自身應對變化多端的天氣的防護意識,進而增強對大氣環(huán)境的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區(qū)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并能正確運用。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教學難點:

  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

  教學方法:

  問題導向法、讀圖分析法、總結(jié)歸納法、啟發(fā)引導法。

  學法:

  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法、觀察法、對比法、綜合分析法。

  課時:1課時

  教具使用:大洲輪廓圖卡片、地球儀、地理圖冊

  教學過程:

  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請首先請兩位同學表演場景對話,讓學生們注意觀看。

  場景對話如下。

  小明:天可真熱啊,烈日炎炎,驕陽似火,我都快中暑了。我真想去北方避暑。唉,對了,我的好朋友小亮,他家搬到了黑龍江的齊齊哈爾,那里肯定很涼快,不如我去他那里避一避暑。對,我得趕快給他打電話。喂,你好!是小亮嗎?我是小明。

  小亮:你好你好!小明,好久不見了,你還好嗎?

  小明:好什么呀!天太熱了,我都快中暑了,上海這一個星期持續(xù)高溫,每天氣溫都在35℃以上,這不,我給你打電話,想去你那里避暑。

  小亮:你可千萬別來,我這里一連下了三天大雨,電閃雷鳴,樹被風吹斷了,鐵路讓洪水沖垮了。

  小明:那可怎么辦呢?要不等天好了,你給我打電話吧。

  小亮:打電話多費錢啊!我們?nèi)タ刺鞖忸A報吧。

  小明:對啊,天氣預報,天氣預報,天氣早知道。我們現(xiàn)在就去查看天氣預報。

  師:謝謝兩位同學的表演,是啊,天氣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天氣的知識。

  新授:

  一、天氣及其影響——談天論氣話天氣

  (一)天氣與氣候

  師:多媒體出示一組不同天氣的圖片,請學生用語言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內(nèi)容。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師:剛才幾位同學都描述了圖片中的天氣狀況,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他們都用了哪些關鍵詞來描述天氣呢?天氣又有什么特點呢?

  生:回答

  師:天氣就是指一個地方短時間的大氣狀況,它是經(jīng)常變化的。通常用陰晴、風雨、冷熱等詞語描述,此外還有冰雹、沙塵暴、臺風等。(圖片展示)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時間短,變化快。(即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差別很大,同一地點不同時刻天氣不同。)

  師:天氣在短時間內(nèi)是經(jīng)常變化的,那么氣候有什么特點呢?誰能說說我們當?shù)氐臍夂蚰?

  生:回答

  師:氣候與天氣恰恰是相反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特點: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例如:我國的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多年都是這樣。

  問:你能總結(jié)一下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嗎?(學生分四組討論,回答)

  生:小組代表發(fā)言

  師:總結(jié)發(fā)言。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接著,教師多媒體出示一組和天氣或氣候相關的描述,讓學生判斷出該描述是天氣還是氣候。

  1.今天風和日麗

  2.昆明四季如春

  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4.東邊日出西邊雨

  5.我們這個地方常年很少下雨

  師:剛才,我們談了很多有關天氣的話題,就是因為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你能舉例說明天氣對我們生產(chǎn)和生活的影響嗎?

  生:回答

  師:

  (二)天氣及其影響

  師:(課件播放各種天氣對生活和生產(chǎn)的影響圖片,了解天氣對我們的影響,給學生直觀的印象。)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師:如果我們能預知明天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和生產(chǎn)會有很大幫助的。那么我們從哪里會預知明天的天氣呢?學生回答天氣預報,引出話題二。

  二、明天的天氣怎么樣——談天論氣話預報

  師:同學們你們?nèi)粘I钪卸际峭ㄟ^哪些途徑了解天氣的呢?

  生:回答

  師:是啊,隨著科技和媒體的發(fā)達,我們了解天氣的途徑越來越多,正如同學們所說:廣播、電視、報紙、網(wǎng)絡等都是我們了解天氣的途徑。

  師:那么,天氣預報又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通過這幅圖大家會有所了解。多媒體展示天氣預報的產(chǎn)生過程。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師:通常天氣預報要說明一天或幾天中的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等的情況,我們先來看看風的符號吧。出示幻燈片。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在天氣預報中常常還可以看到衛(wèi)星云圖,衛(wèi)星云圖可以分析哪些地方是晴天、有雨或者陰天。

  師:帶領學生認識衛(wèi)星云圖。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yōu)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為了讀懂天氣預報,通常用專用的符號表示天氣狀況,天氣符號一般與城市名稱一起出現(xiàn),我們一起來認識常見的天氣符號。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教案3

  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教師提問:

  1、地球的形狀是什么?

  2、怎樣描述地球的大???

  3、什么是地球儀?

  4、地球儀與地球的區(qū)別。

  導入新課,教師講述:通過地球儀我們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狀況。上節(jié)課請大家回家制作一個簡易的地球儀,請大家拿出來,并在小組中交流展示。

  學生活動在小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儀。

  教師活動:選出兩到三個制作較好的地球儀并向全班展示,隨后進行鼓勵性評價,并拿出教具──地球儀。

  教師提問:大家看看你們做的地球儀與老師的地球儀除了大小外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處:地軸、南極、北極。不同之處: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老師的地球儀上面有很多點和線?這些線就是緯線和經(jīng)線,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地球儀上的一個重要的`圖示──緯線和經(jīng)線。

  板書:一、緯線和經(jīng)線

  教師活動:(展示經(jīng)緯儀)在經(jīng)緯儀上指示緯線但不說出定義,請同學們概括什么是緯線。

  學生概括,教師補充說明: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

  活動

  1、分別請幾位同學上臺用準備好的細繩在地球儀上標示出幾條緯線;

  2、請同學們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儀上,用彩色水筆畫出兩到三條緯線。教師到各小組巡視,輔導同學。

 ?。ㄔu價活動結(jié)果)

  教師提問: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緯線有什么特點?(展示經(jīng)緯儀并提示:緯線的形狀、長度的變化規(guī)律、指示方向等)

  學生思考并回答。

  板書:1、緯線

 ?。?)定義: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特點:①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②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

 ?、劬暰€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緯線)

  請同學們畫出最大的緯線──赤道,并觀察所畫的緯線是否符合以上特點。

  過渡:大家按照剛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經(jīng)線,經(jīng)線有什么特點,經(jīng)線和緯線有什么不同?

  活動:1、分別請同學上來用細繩標示出兩條經(jīng)線;

  2、在自制的模型上畫出兩條經(jīng)線。學生與教師共同歸納:連接南北兩極并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做經(jīng)線。

  教師引導:與緯線相比,經(jīng)線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

  板書:2、經(jīng)線

 ?。?)定義: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诿織l經(jīng)線都是半個圓

 ?、劢?jīng)線的長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緯線、經(jīng)線的定義及他們的特點后,請問同學們:在你們自制的地球儀上可以畫出多少條經(jīng)緯線(無數(shù)條),為了區(qū)別這些經(jīng)緯線,我們給他們確定了不同的度數(sh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緯度和經(jīng)度。

  板書:二、緯度和經(jīng)度

  我們先來了解緯度。

  教師引導:首先我們要找到一條0°緯線,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那么0°緯線在哪里,它經(jīng)常被人們叫做什么名字?

  學生觀察地球儀或課本第5頁,圖1、7并回答。

  師生共同歸納:0°緯線就是我們早已認識的赤道。

  教師活動:展示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紀念碑的圖片或。

  學生活動:在地球儀上查找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儀上標示出基多市。

  教師提問:緯度是從0°緯線開始的,其度數(shù)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最大的緯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學生觀察地球儀或課本第5頁,圖1、7并回答。

  教師小結(jié):緯度是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增的。最大的緯度是90°,它們在北極和南極。

  承轉(zhuǎn):細心的同學會發(fā)現(xiàn)緯度沿赤道呈兩邊對稱,那么怎樣區(qū)分兩條度數(shù)相同的緯線呢?

 ?。▽W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小結(jié):我們把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rth”的開頭字母;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做南緯,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uth”的開頭字母。

  學生活動:在地球儀上找出30°N、30°S的緯線,同桌之間一方任意指示一條緯線,請另一方讀出或?qū)懗鲈摼暰€的緯度(強調(diào)緯度的正確寫法)。

  教師引導提問:如果我們要選擇一條緯線把地球平均分為兩個半球,選擇哪條緯線作為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最為合適?為什么?

 ?。▽W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真聰明,和科學家們的想法完全一致。我們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學生活動:教師手拿若干標有緯度的卡片,每組兩位同學任意抽取一張。同學們根據(jù)卡片上注明的緯度,按規(guī)律站成一排(教師可自標明赤道的那張卡片,協(xié)助同學一起完成這個活動),站好后,每位排隊的同學說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稱。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教案4

  一、情景導入

  見書問題

  二、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

  探究:

  我們知道,在平面內(nèi)建立直角坐標系后,平面內(nèi)的點都可以用坐標來表示,為此,要確定區(qū)域內(nèi)一些地點的位置,就要建立直角坐標系.

  思考:

  以什么位置為原點?如何確定x軸、y軸?選取怎樣的比例尺?

  小剛家、小強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學校為參照物來描述的,故選學校位置為原點.

  以正東方向為x軸,以正北方向為y軸建立直角坐標系.

  取比例尺1:10000(即圖中1格相當于實際的100米).

  點(150,200)就是小剛家的位置.

  畫出小強家、小敏家的位置,并標明它們的坐標.

  歸納:

  注意:

 ?。?)通常選擇比較有名的地點,或者較居中的`位置為坐標原點;

 ?。?)坐標軸的方向通常以正北為縱軸的正方向,正東為橫軸的正方向;

  (3)要標明比例尺或坐標軸上的單位長度.

  三、課堂練習

  下圖是小紅所在學校的平面示意圖,請你指出學校各地點的位置.

  四、課堂小結(jié)

  怎樣利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教案5

  教學目標:

  1.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教學重點:

  1.等高線地形圖的地形判讀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教學難點:

  等高線地形圖的地形判讀

  教學準備:

  中國地圖、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圖等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章第四節(jié)地圖第一課時

  導入:地球表面有陸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別很大,這些不同的地形對我們生產(chǎn)、生活有著不同的影響。那么,如何將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較準確、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圖上反映出來呢?

  學生回答教師講解,我們要通過地形圖來反映這些內(nèi)容。

  板書:一、地形圖的判讀

  過渡: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們看它只不過4000多米高,這是為什么?

  (因為觀測的基準面不同,測得的高度就不同)

  學生讀圖:讀課本P126圖B“海拔和相對高度示意”

  導讀:看圖,以海平面為基準面,B點的高度為500米,A點的高度1500米,以B點為基準面則A點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為A點的絕對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為A點與B點之間的相對高度。

  板書:海拔(絕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講解:在地圖上,必須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單位用米。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

  板書: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講解:地面經(jīng)過地形測量,測出各個地點的海拔,把它們注在圖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成線,這就是等高線。

  補充:我們?nèi)绻靡粋€水平面去橫截地形,這個水平面與地面的交線就是一條等高線。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層次等高線,再將它們轉(zhuǎn)繪到平面圖上(實質(zhì)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圖上)。

  補充:強調(diào)一下,必須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接起來,用平滑的曲線來連接。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shù)值,這樣,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況。

  看圖:地圖冊“坡度陡緩與等高線疏密的關系”。

  提問:坡度陡的地方與坡度緩的地方,等高線的狀況有什么不同?

  板書:坡度陡緩:等高線密集──坡度陡

  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過渡:同理,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深線,從等深線上所標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淺。

  提問:我們已經(jīng)知道等高線和等深線,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態(tài)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線表現(xiàn)也不一樣。

  板圖:《不同的地形等高線表示圖》,邊板圖,邊講解。

  板書:

  不同地形的等高線表示: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凹入

  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較低部分

  陡崖: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做練習鞏固:

  寫出地形名稱:

 ?、泞?/p>

 ?、洽?/p>

  ⑸⑹

  讀圖:讀課本第29頁“分層設色地形圖”,提問:比較一下這幅地圖與我們所講的等高線地形圖有什么不同?

  講解:這幅地圖有等高線,但沒有海拔高度的注記,它是用不同顏色來反映地勢高低的,這種地圖叫做分層設色地形圖。

  講解:分層設色地形圖立體感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態(tài)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看圖:課本第29頁“分層設色地形圖”,陸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顏色?表示什么地形?

  200m以下用綠色,表示平原

  200~500用淺綠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淺黃色,表示丘陵

  20xx~3000用深黃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黃色,表示山地

  講解: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著上不同的顏色。一般規(guī)律是: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白色表示雪線以上的部分。新|課|標第|一|網(wǎng)

  過渡:在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閱讀地圖。還有一種更直觀的圖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勢的高低起伏,這就是地形剖面圖。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讓學生觀察地形剖面圖的特點。

  講解:地形剖面圖能直觀地表示某條線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提問:我們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著不同的線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樣

  (不一樣。)

  講解:地形剖面圖可以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狀況。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沿著某個方向畫一直線,如P30圖I中的直線AB。然后將該直線與等高線的交點——投射到間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線上,得到不同的交點,把這些交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就得到地形剖面圖。請同學們看下圖(課本插圖P30圖I地形剖面圖的繪制方法)

  課堂小結(jié):

  由各小組同學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選一名代表總結(jié)本節(jié)學習內(nèi)容。

  布置作業(yè):

  課內(nèi)作業(yè):畫出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圖

  課外作業(yè):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

  板書設計:

  一、地形圖的判讀

  1、地面高度的確定:

  海拔(絕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2、等高線與等高線地形圖

 ?、牌露榷妇彛旱雀呔€密集──坡度陡

  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撇煌匦蔚牡雀呔€表示: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凹入

  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較低部分

  陡崖: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3、分層設色地形圖

  4、地形剖面圖

  教學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運用地圖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據(jù)地形和氣候特點,分析亞馬孫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據(jù)地圖和資料聯(lián)系巴西自然條件討論該國如何開發(fā)

  利用和保護熱帶雨林

  過程與方法:

  充分運用資料,讓學生討論、比較

  情感與價值觀:

  使學生樹立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觀點

  重點:

  亞馬孫平原和亞馬孫河流

  難點:

  巴西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和學生運用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

  關鍵:

  巴西的位置

  導入新課:

  出示七年級上冊的“面積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國家”,請學生運用地圖回答:

  a各個國家分別位于那個大洲?

  b南美洲人口和面積居第一位的是哪個國家?從而導入新課。

  播放亞馬孫河的錄象材料。

  1、亞馬孫河

  在圖8-51上找到亞馬孫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

  將亞馬孫河的流量、長度流域面積與其他三條大河比較,得出結(jié)論: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討論:亞馬孫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結(jié):發(fā)源于安第斯山脈,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長度僅次于尼羅河,居世界第二位。

  2、亞馬孫平原和熱帶雨林氣候區(qū)

  在8-51圖上找到亞馬孫平原并觀察他的范圍,說明他是世界上的平原。并看圖說出他的范圍,在組內(nèi)交流。

  小結(jié):亞馬孫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東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積的平原。

  讀8-51圖分析亞馬孫平原的緯度位置,思考:該地的氣候類型是什么氣候?此中氣候條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結(jié):亞馬孫平原分布著世界上面積的熱帶雨林。這里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

  討論:亞馬孫平原的熱帶雨林有哪些生態(tài)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閱讀材料“地球之肺”

  說明:熱帶雨林的生態(tài)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過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還有什么類型的地形?

  3、巴西高原

 ?、僖龑W生觀察8-5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圍,并與亞馬孫平原比較。

 ?、趶木暥任恢煤偷匦蔚腵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氣候特點

 ?、坌〗Y(jié)巴西高原的地形構(gòu)成:約1/3的亞馬孫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構(gòu)成了巴西

  小結(jié):由亞馬孫河沖積而成的亞馬孫平原和巴西高原構(gòu)成的巴西,它的面積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的國家。

  課堂活動:

  (1)、世界上面積大于巴西的國家有那些?

  (2)、填表比較亞馬孫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氣候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教案6篇(人教版七年級地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人教版下冊數(shù)學一年級教案11篇 小學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小學一年級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案3篇(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學計劃7篇

人教版五年級英語教學計劃10篇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案8篇 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比尾巴教案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8篇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總復習教案

初中語文八年級教案3篇(八年上語文教案)

七年級生物教案6篇(部編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誠實與信任》3篇 誠實與信任課文教案

小學四年級語文優(yōu)質(zhì)教案9篇 語文四年級優(yōu)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