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一剪梅》5篇,供大家閱讀。

《一剪梅》1
一剪梅
劉克莊①
余赴廣東,實之②夜餞于風亭。
束緼③宵行十里強,挑得詩囊,拋了衣裳。天寒路滑馬蹄僵,元是王郎,來送劉郎。
酒酣耳熱說文章,驚到鄰墻,推倒胡床。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劉克莊:南宋愛國詞人,政治上崖受打擊,他以命運與自己相同的朗畫錫自比,自稱一劉禹福 。此訓為作者被貶廣東時所作。②實之,即作者好友王邁,字實之。③束緼:用亂麻束成火把。
(1)詞的下片是如何刻畫人物形象的?請簡要分析。(4分)
(2)有人認為,這首詞的感情看似狂放而實則抑郁,請結(jié)合相關背錄及具體詞句進行分析。(4分)
閱讀答案:
(1)運用正面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方式刻畫人物形象,通過描寫人物 酒酣耳熱 的神情,談論文章、 推例胡床 的動作以及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的語言,還有鄰座吃驚、旁觀者拍手而笑的側(cè)面襯托,將兩個狂放不羈、縱情任性的狂士形象刻畫得鮮明生動。
《一剪梅》2
說學情
學生在詩歌鑒賞的能力上有點薄弱,并且他們積累的東西稍微有點少。所以遇到詩歌鑒賞只能是想當然,回答題目毫無邊際,導致丟分嚴重。在詩歌賞析上要多下功夫,讓學生的能力逐步提高。
說教材
一、選修主要是詩詞,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說,詩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在這一部分,高考時直接題和間接題都很多,關鍵是直接題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號、并稱及文壇地位等;(2)風格流派、文體;(3)名句填空;(4)詩詞鑒賞;(5)對寫作特點及藝術手法的鑒賞。
2、詩詞教學從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提高文化品味來談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態(tài)度,小到言談舉止,都有影響。
二、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背誦本詞
2、讓學生學會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來鑒賞詩歌。
教學重點
通過對詞的學習,結(jié)合詞中的景分析詞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學會用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的方法鑒賞詩歌
說學法
一、 通過自己的學習和老師的講解,學生能當堂背誦這首詞。
二、 小組交流合作探討,找出詞中的景,并分析抒發(fā)的情感。學會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
說教法
一、誦讀感悟法。在誦讀過程中體驗詞人的孤凄愁絕的情感,讓學生在誦讀中發(fā)現(xiàn)詞的情感美。
二、自主合作探究。在學習中體會詞人的愁情。
三、 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鑒賞詩歌。
說教學過程
一、介紹詞人前期和后期詞的風格。。
二、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來鑒賞詩歌
三、賞析
四、板書
1、板書按行文思路來安排。
2 、是便于學生按思路背誦。
五、練習
1 比較閱讀李清照的詞,體會詞時期不同,風格就不同,情感就不同。
教學原創(chuàng)
本學期高二年級教學任務要完成必修5和選修教學,現(xiàn)在必修5已經(jīng)完成,只能從選修中來選,結(jié)合選修內(nèi)容,語文競賽的兩個組,我們只能選詩歌。再加上詩歌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結(jié)合平時考試及高考,引導學生學會一些鑒賞詩歌方法及技巧,來提高賞析詩歌的能力,并且在詩歌的賞析上有所提升。
《一剪梅》3
yì jiǎn méi
一剪梅
lǐ qīng zhào
李清照
hóng ǒu xiān cán yǜ diǎn qīu , qīng jiě lúo shāng , dǘ shàng lián zhōu 。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蓮舟。
yūn zhōng shéi jì jǐn shū lái , yàn zī hūi shí , yuè mǎn xī loú。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huā zì piāo líng shuǐ zī liú , yì zhǒng xiāng sī ,liǎng chù xiān chóu 。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
cí qíng wú jì kě xiāo chú , cái xià méi tōu , qùe shǎng xīn tóu 。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注釋
述異記①玉簟(diàn)秋:意謂時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谔m舟:《述異記》卷下謂:木質(zhì)堅硬而有香味的木蘭樹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詩家遂以木蘭舟或蘭舟為舟之美稱。一說“蘭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坼\書:對書信的一種美稱?!稌x書·竇滔妻蘇氏傳》云:蘇蕙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竇滔。這種用錦織成的字稱錦字,又稱錦書。
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云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一剪梅》4
一剪梅
北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歷史背景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jié)婚后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后,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她早年曾做《詞論》,主張“詞,別是一家”。注重詞體協(xié)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并批評了從柳永、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詞家的不足。
最有才華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chuàng)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婚后,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后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腔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賞析一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云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賞析二
她思念他。已經(jīng)是秋天了她還渾然不覺的樣子,秋水天長的一天,她輕解羅衫,獨上蘭舟。望著天邊飛來的雙燕,她的心里填滿了相思,耿耿于懷——你可寄了書信來?在蕭蕭的落葉中,攀登高樓,望著他遠去的方向,思念如月光流溢。郎啊,你可知道思念的滋味?那種納人心肝的疼痛?日日盼望,日日失望。日日登高望歸雁,直到月亮爬山了西樓還不見你的影子。相思如水,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一剪梅》5
原文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全文翻譯: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
仰頭凝望遠天,那白云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飄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閑愁。
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一剪梅》5篇相關文章:
★ 《一剪梅·中秋元月》原文、翻譯及2篇(一剪梅.中秋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