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一剪梅》課后習題4篇(一剪梅課后習題),供大家參考。

《一剪梅》課后習題1
《文言文兩則》課后習題
一,我能讀準確寫美觀(讀拼音,寫詞語)。(5分)
hóng hú jù xué xué yì chē gài pán yú biàn dòu
( ) ( ) ( )( ) ( ) ( )
zhuān xīn zhì zhì cāng cāng liáng liáng
( ) ( )
二,玩變字詞組詞游戲(加上偏旁組成你學過的字,再組詞)。(8分)
鳥__( )__( ) 具__( )__( )
每__( )__( ) 斤__( )__( )
三,對號入座(選字填空)。(8分)
1.奕 弈 翌 異
對( ) ( )日 ( )常 神采( )( )
2.俱 懼 具 據
( )說 ( )怕 文( ) 面面( )到
3.湯 場 楊 揚
表( ) ( )面 白( ) ( )地
3.滄 倉 蒼 搶
( )茫 ( )購 ( )海 ( )庫
四,翻譯家(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13分)
1.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通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唯弈秋之為聽。
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將下列句子補充完整,并解釋所填的詞.(6分)
1.我( )日始出時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
2.極其( )如探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 )近者熱而遠者( )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藍貓巧答(理解課文,回答問題).(10分)
1.弈秋擅長下棋嗎?用文中的原話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兩個跟弈秋學下棋的人,表現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學弈》一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覺得《兩小兒辯日》這則故事表現出孔子具有什么樣的品質?請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兩小兒辯日》中,你體會到兩個小孩具有那些美好的品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課文內容精彩回放(根據課文內容填空)。(14分)
1.《學弈》一文里兩個跟弈秋學下棋的人,一人________________,一人________________。
使我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兩小兒辯日》一文兩小兒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問題而辯的??鬃硬荒軟Q也這句話反映孔子對待知識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態(tài)度,同時也能從中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由此還可以使我們聯想到孔子的一句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閱讀歡樂島(閱讀并作答)。(36分)
(一)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是吾劍之所從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劍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以得履,乃曰:吾忘尺度 。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邃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新也。
1、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1)至之市而忘操之
(2)何不試之以足?
2、用自己的話說說那個買鞋的人可笑在哪里?
3、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4、你還積累了哪些寓言故事?請默寫一首
《一剪梅》課后習題2
琵琶行課后習題
從白居易一生仕途看,雖多為官,但總不順利,老是處于一種憂憤不安的狀態(tài)中,他45歲時所作另一首歌行體長詩《琵琶引》,也是同樣受到人們高度評價的詩。
原文/《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練習題
1.“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兩句詩交代了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夜晚)、地點(潯陽江頭)、人物(主人和客人)、事件(主人送客人)和環(huán)境(楓葉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種悲涼的氣氛,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2.“無管弦”三字在情節(jié)的展開上有什么作用?試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無管弦”三字,既與后面的“終歲不聞絲竹聲”相呼應,又為琵琶女的出場和彈奏作鋪墊。
3.“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反映出詩人在政治上遭受打擊,被貶謫九江后的苦悶與凄涼的.心境。
4.“今夜聞君琵琶語”中“語”如果換成“曲”,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語”既指曲聲,也含有琵琶女通過音樂所表露出的心曲,比“曲”的含義更深廣。
5.音樂是溝通詩人與琵琶女情感的橋梁,全詩寫音樂寫了幾個回合?音樂聲中塑造了怎樣的琵琶女和詩人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篇寫音樂三個回合:一聞樂,聞聲不見人,情相觸;再聞樂,見人再聞聲,情相通;三聞樂,知人重聞聲,情相融。琵琶聲中塑造出詩人自身橫遭貶謫、抑郁寡歡的形象,琵琶女漂泊淪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淚中表現出詩人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平等心情。
6.結尾一段,詩人三聞琵琶,為何“凄凄不似向前聲”,詩人“淚濕青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琵琶女聽到詩人傾訴后,既悲自己的漂泊淪落,又悲詩人的被貶遭際,所以樂聲更凄悲;詩人由琵琶女的傾訴,想到自己的被貶,既悲琵琶女的悲涼身世,又悲自己的謫居荒僻之地,所以淚濕青衫。兩人感情更加相通,達到了相融。
7.把下列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
①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
②它在藝術上的成功還在于運用了優(yōu)美鮮明的、有音樂感的語言
③用視覺的形象來表現聽覺所得來的感受
④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
⑤《琵琶行》一詩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
⑥蕭瑟秋風的自然景色和離情別緒,使作品更加感人
⑦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
⑧社會的動蕩,世態(tài)的炎涼
⑨這些本來郁積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傾于詩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通讀材料,理解思路,材料主要從《琵琶行》的內容和藝術形式進行闡述。②③⑥從藝術形式方面介紹,其余為內容方面。⑤為總說,⑦緊隨⑤后。④“唱出了”“心聲”引領①⑧⑨句。①⑧⑨的順序根據邏輯可排為⑧①⑨。②③⑥的順序可根據②③句之間的內容:“藝術上的成功”“音樂感的語言”和“用視覺”“聽覺”來判斷;而⑥應在最后。
答案:⑤⑦④⑧①⑨②③⑥
《一剪梅》課后習題3
《一剪梅》教學實錄及課后習題
《一剪梅》教學實錄
導入
剛才我們總結了鮑照《擬行路難》、杜甫《蜀相》、陸游《書憤》等作品傳達的不同的感情,把個人遭際和家國之恨融合在一起。接下來,我們再學習一下李清照的《一剪梅》,看看作者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思考一下這種情感從何而來。
(五分鐘以后)
學生 1:這首詞的下闋有八個字“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作者表達了一種憂愁。
老 師:這種情感從何而來?
學生 1:她想她老公了。
(其他學生笑)
老 師:對。李清照思念自己的丈夫寫了這首詞。(板書:相思之愁)那她丈夫去哪里了?去做什么了?
學生 1:我不知道。
老 師:好,請坐。哪位同學再把這首詩的背景補充一下?
學生2:大概是去玩了。
老 師:你請坐。來,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圖片,元代伊世珍《瑯嬛記》有這樣的記載:“易安結婚未久,明誠即負笈(jí)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边@里的“笈(jí)”字意思是“書箱”,“負笈(jí)遠游”就是到外地求學去了。
學生 3:“結婚未久”就去外地學習了。這么愛學習?
老 師:是啊。趙明誠是個金石學家,金石學就是主要研究過去的銅器和碑石以及上面的文字的一門學問。光成家也不行呀,還要立業(yè)?,F在我們再回到這首詩上,我找兩個同學說一說你喜歡文中的那些句子和為什么喜歡
學生4:我喜歡“花自飄零水自流”,因為寫得很唯美。
老 師:唯美。這說明你的感覺很敏銳,不過這只是對這句話的欣賞,能不能把這句話放在整首詞中去看。
學生 5:老師,我來補充一下。我也喜歡這句話,我覺得欣賞的時候應該和后面的“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聯系起來。我感覺這是把“花和水”比喻成“閑愁”,“化有形為無形”,還有點通感的意思,把視覺轉化為感覺。
老 師:很好!請坐。你的鑒賞注意了前后聯系,還品味出藝術方法,這就把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很好!現在我們回憶一下幾首詩中的語句,我說上句,同學們說下句。“關關雎鳩——”
學 生: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老 師:桑之未落
學 生:其葉沃若
老 師:桑之落矣
學 生:其黃而隕
老 師:孔雀東南飛
學 生:五里一徘徊
老 師:花自飄零水自流
學 生: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老 師:我為什么讓大家回憶這些句子?你意識到了什么?
學生 6:“花自飄零水自流”是興的手法。
老 師:說得好,興的手法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F在總結一下,這兩句話的藝術手法是借景抒情,又兼有比興手法。那這句話在整首詞中有什么樣的作用?
學生 7:承上啟下。承接上文中對景物的描寫,有引起下文的抒情。
老 師:上文中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色?下文中抒情的結果如何?
學生 7:景物描寫有“紅藕香殘,鴻雁傳書,月滿西樓”;抒情的結果是“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老 師:請坐。你是用原文來回答的問題。很好!哪個同學根據他的回答來生發(fā)一下,展開來說。
學生 8:老師,我能先說一下自己的疑問再回答您的問題嗎?
老 師:請講。
學生 8:“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我知道是說作者乘船游玩,可是,可是“輕解羅裳”什么意思?是去游泳嗎?
(其他同學大笑,他也有點不好意思。)
老 師:我先糾正你一個字的讀音,“輕解羅裳(cháng)”不讀“shang”古人“衣”和“裳(cháng)”是分開的,“衣”是上衣,“裳(cháng)”是下衣?!拜p解羅裳”的“裳”在這里統(tǒng)指“衣服”。誰來解答一下這個同學的疑問?
學 生:......
老 師:好,我來說一下。此處的“羅裳”是指待人接物時候的穿戴,是“盛裝”;“輕解羅裳”就是換上“便裝”的意思。明白了嗎?
學生 8:明白了,就像我們爬山要換上運動鞋一樣。我覺得景物描寫上“紅藕香殘”應該理解為“紅色的荷花只留一點淡淡的殘香”,一個“殘”字讓覺得很傷感、很凄涼?!罢l寄錦書”說明,她的丈夫并沒有來信。所以,才有下闋的'“無計可消”的愁情。
老 師:請坐。說得不錯,你對“紅藕香殘”這四個字的理解很準確,“玉簟秋”的“秋”有“涼”的意思,是感覺也是心情。你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景和情結合起來鑒賞,這就叫做“以意逆志”。除了這一點,我們還學了“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我們這節(jié)課運用了嗎?
學生 9:沒有。
老 師:沒有嗎?
《一剪梅》課后習題4
《一剪梅》李清照基礎訓練習題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習題一
1.對這首詞的理解,不完全恰當的一項是( )
A.上片首句通過視覺、觸覺的感受,點明時間已進入深秋,接下兩句寫詞人輕輕解開絲羅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態(tài)。
B.“云中”三句是說,當空中大雁飛回來時,誰托它捎來書信?我正在明月照滿的西樓上盼望著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說,自己與丈夫分居兩地,“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直接點明了夫妻的兩相恩愛,充分體現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無限鐘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說,這種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飄零水自流”一樣,是沒有辦法可以消除的。
2.對這首詞的分析,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上片寫詞人思念其丈夫趙明誠,下片寫離愁無法排遣。
B.上片寫相思,雖無一字道出,卻句句包孕,極為含蓄。
C.“云中”句雖是詞人的主觀臆想,卻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切懷念。
D.后三句新穎別致,以淺近樸實的語言,生動地寫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三句歷來為人稱道,請試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習題二
1.下面對這首詞詞句的.解說,不確切的一項是( )
A.“紅藕香殘”,詞人一開始將目光投射到遠處,以環(huán)境描寫來點染“秋”的季節(jié)特征。同時,一個“殘”字,所透露出的,是淡淡的哀愁,暗示出詞人心緒的不佳。
B.“玉簟(diàn)秋”三字,表明作者已將目光收回,關注近處的事物。詞人身邊竹席如玉,不僅浸透著秋涼,而且以此直露地抒發(fā)自己的孤獨感。這樣,一個形單影只的少婦形象,便鮮活地站在讀者面前了。
C.“獨上蘭舟”,這無疑是從正面表現孤獨。試想,倘若丈夫在家,何至于“獨上蘭舟”?可見,一個“獨”字,直率地袒露了女詞人的情感世界。
D.“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七個字中,竟連用兩個“自”,不僅形象地寫出了花與水的無人欣賞,受到冷落,而且,詞人寓情于物,借花與水自然形態(tài)的自落自流,來深層次地影射自身的孤獨與寂寞。
2.下面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是一首表現閨情的詞。我國文學史上,閨情詩詞不在少數,但大多為男性所作。有的盡管描寫細膩,但對女性內心世界的刻畫往往不到位,李清照的這首詩獨領風騷。
B.《一剪梅》是女詞人寫給丈夫趙明誠的,堪稱一位少婦的內心獨白。全詞60個字,只有“兩處閑愁”4字寫到夫妻雙方各自的愁悶;詞中的56字,都在寫自己,可以說,它勇于創(chuàng)新,筆調奇特,風格純真,耐人尋味。
C.詞的上闋,表現女詞人的獨居生活,以及為排遣孤獨與寂寞所采取的舉動,并由此催生聯想與想象;下闋又回到現實中來,借眼前物感懷,又用“計”來消除孤寂生活和思念之苦。
D.《一剪梅》雖為詞,但其律詩的身影卻隱約可見,也難怪有人將詞稱為“詩余”。全詞8個長句中,竟有4個完全可視為七言律詩;另4個長句均切分為兩截,每分句為4字,其音韻和旋律統(tǒng)一,這又體現出詞的另一特色:長短句相間。
【知識延伸】
一剪梅·漠漠春陰酒半酣
漠漠春陰酒半酣。風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蠶事欲眠三。桑滿筐籃,柘滿筐籃。
先自離懷百不堪。檣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燈強把錦書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釋
①漠漠:寂靜無聲。
②眠三:即三眠。
③柘:亦名“黃?!?,葉可飼蠶,故多桑柘并用。
④檣:船上桅桿。 檣燕:旅燕。
⑤梁燕:房中梁上之燕。
⑥篝燈:把燈燭放在籠中。
詞牌
亦稱“臘梅香”。得名于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雙調六十字,前后闋句句用平韻,一韻到底。八個四字句一般都用對仗。
《一剪梅》課后習題4篇(一剪梅課后習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