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經(jīng)驗反思3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經(jīng)驗反思作文,供大家品鑒。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經(jīng)驗反思1
昨天在云龍中學上了《山市》一課,得到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各位同行的真誠讓我感動,對我來說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今天上來上傳資料時,看到毛宇老師寫的《參加瀘縣“中小學語文高效教學策略研究”會議有感》一文,對我和張老師的課作了精彩的點評,我發(fā)現(xiàn)我的教學理念可能出了問題,于是想說出來探討一下。
毛老師提的意見很好,說得很有道理,而且她確實是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老師。如果我們都能把她說的做好的話,那當然是我們心中想要的語文課堂了,所以,我們正在好好的,努力地學習。不過可能我們的教學理念有點不同,我有點點不同的觀點,也說說自己的感想吧。<<山市>>一文是孩子們進入中學以來的第三篇文言文,而且是一篇自讀課文,這對孩子們以后的文言文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我設計這堂課只有兩個理念,一是實在,文言文來不得形式的花哨,要的是知識的落實,比如:我設計填空也許是有些不妥,可是我想要是作者簡介就一張幻燈片一晃而過,學生沒有什么印象,對蒲松齡這樣重要的作家來說,不能只是做做表演而已!如果在知識落實和課堂氣氛中選擇的話,我可能還是會選知識落實。我想對教師來說,就是要讓學生學他們該學的,記他們該記的知識。又如在翻譯環(huán)節(jié),我并不是只走了形式,雖然時間很短,但是我提講了重點的詞和句,語法知識,詞句理解的方法等。第二、方法觀的滲透。文言文的教學,我還是想更多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雖然下載的范讀有和原文不一致的地方,可是利用它讓學生記住了兩個關鍵的地方,不也是一個好辦法嗎?我覺得不是說這樣的錄音就不能用,而是如果用了沒有及時糾正其中的錯誤那才是失策?!逗耐た囱肺乙蚕铝虽浺簦覜]用,因為它錯的不是我想要提醒孩子們的地方。至于節(jié)奏,只是想提醒孩子們關注,當然可能確實有顯冗繁,我以后一定注意。
因為正在學習階段,在這條路上我只是一個新手,所以,我就想讓自己的教學理念和別人的產(chǎn)生碰撞,這樣準能產(chǎn)生出新的火花,而這星星之火興許能照亮我的語文之路。謝謝毛宇老師的坦誠!也希望更多的同行能多給我意見。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經(jīng)驗反思2
從新課標出臺以來,教育界一直在倡導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生本課堂,可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各個地方各個老師在實施上都遇到不少麻煩,也不知如何才算是真正的生本課堂。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還保持著原來的以教師主講,學生主聽主記的教學模式。
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變這種“教師累死,學生苦死”的課堂局面。想著想著很自然就想到了魏書生,在他的課堂上,老師是那么的輕松,學生是那么的積極,甚至老師經(jīng)常不在,學生也能自覺學習,而且效果照樣好,這讓我非常崇敬他,于是我就開始琢磨如何讓學生大膽活躍起來,主動討論解決難題,再讓懂的同學去教不懂得同學。
想法出來后,我就開始在班上試行,首先是設立了一個課前三分鐘演講欄目,叫“今日推薦”,每位學生按學號先后,每節(jié)語文課前進行推薦演講,可以是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也可以是好人好事等等,下一學號的同學進行點評打分。這樣,每位同學都有上講臺演講的機會,我也多給點鼓勵,學生的膽量和表達能力可以得到一些提高。第二個做法就是在講課的時候留一兩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上講臺來充當老師,學會為不懂的學生答疑解惑,同時也鍛煉自己的膽量,提到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們一聽都很興奮,但一開始沒幾個同學敢上講臺,或者是上了講臺卻不知道該怎么開口講話,要么就直接把答案講訴出來,卻說不出個所以然。這樣課堂往往出不了效果。面對這種情況,我想,解決的辦法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提前確定“小老師”人選,再加以培訓指導才上崗。
在一次科組會上,我把我正在試行教學想法說了一下,很多老師都很贊同,認為長時間堅持下去,學生能力會得到很大提高。后來再經(jīng)過我們初一備課組老師的商定,決定把這種教學模式稱為“學生授課”模式,并作為精品課程進行開發(fā)。
這次,我上的這篇《羚羊木雕》就是這種模式的初步探索。整堂課幾乎都由學生掌控。但在課前,首先是由我自己出好預習單,制定好了學習目標和上課的內(nèi)容,讓同學們按照預習單上的提示提前預習課文。再確定好兩位“小老師”,課后對他們進行培訓指導,讓他們寫好自己上課的程序和步驟,鼓勵他們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好還有智慧的碰撞。
從課堂效果來看,這兩位“小老師”表現(xiàn)都非常出色,大膽大方,思維清晰,課堂調(diào)配能力也較強。學生們也都非常配合,課堂氣氛非?;钴S。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對問題的研討不夠深入,學生老師的引導不夠,對學生的回答缺乏必要的點評等等。
不過整體來看,初次嘗試達能到這種效果已經(jīng)是比較滿意的。對于這種模式,我認為還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F(xiàn)在是老師先出好預習單和教學內(nèi)容,其實,等以后學生慢慢適應這種模式后,完全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來嘗試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nèi)容,也即讓學生自主備課上課,我想長期訓練下去,是可以實現(xiàn)的。這樣的話,就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了。
當然,這也不是說課堂就完完全全交給學生,老師不管了。老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在他們難以解決問題的時候給予必要的引導,對學生的上課表現(xiàn)還要有必要的評價。這樣,我認為才算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經(jīng)驗反思3
多年來,在中學語文教學體系中,現(xiàn)代詩歌的教學一直處于邊緣化狀態(tài)。這種現(xiàn)象一則與現(xiàn)代詩歌在文學地位中的整體走弱有關,一則也是由于教師缺乏詩意構想,教學手段單一所致?,F(xiàn)代詩歌本身具有寓意豐沛、曉暢明白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做到巧妙運思,詩化課堂,只有跳出傳統(tǒng)的技術解讀的窠臼,融教師之真情于其間,方能洞開現(xiàn)代詩歌學習的一片新天。我在人教版七年級第一課《在山的那邊》的教學中做了一點有益的嘗試,巧借古詩品今詩,將濃郁的語文味植入課堂,使學生興趣盎然,收獲頗多。下面是這堂課的兩個片段:
【片段一】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山那邊是什么呢?……”在同學們誦讀一邊過后,我也深情地誦讀起來,課堂就這樣開始了。
師:山那邊是什么呢?
生:海!
師:是啊,白日依山盡,黃河……
生:入海流。
師:海上生明月,天涯……
生:共此時。
師:對,還有本冊書中曹操的《觀滄?!?,東臨碣石,以觀滄?!?/p>
生: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師:是啊,多么美的大海!多么壯闊的胸襟!多么悠遠的遐思啊!……可有一天我終于爬上了那個山頂/我卻幾乎是哭著回來了,為什么呢?
生:──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
師: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同學們,此刻請再次告訴我山那邊是什么?
生:是山!”
師:不錯,黃河遠上白云間……
生:一片孤城萬仞山?!?/p>
師:兩岸猿聲啼不住……
生:輕舟已過萬重山。
師:萬重山、萬仞山橫在眼前,擋住了那個美麗、壯闊的大海,你會怎么想?思考一下,寫下來?!?/p>
【片段二】
在詩的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插入了一段對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介紹,繼續(xù)巧借古詩解讀今詩。
師:同學們,老師也有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那就是做一名幸福的語文教師??赡銈冎酪鲆幻處熜枰芨叩奈幕仞B(yǎng)和表達能力,通向講臺的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記得那時我說話聲音小,還特別害羞,不少同學都給我潑涼水,說我上不了講臺,不是那塊料。幸虧在最苦悶彷徨的時候,我得到了一件法寶,是清代鄭燮的一首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播放)同學們,你們認真讀一讀,試試能不能用課文里面的詩句來翻譯它。
生1:“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shù)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戰(zhàn)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
生2:“立根原在破巖中”就是“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生3:“千磨萬擊還堅勁”可以用“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來注解。
生4:“任爾東西南北風”是不是可以說“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師:那么,阻擋著我們前進的風在哪里?
生4:被信念凝成的海戰(zhàn)勝了!
師:好!好一個“被信念凝成的海戰(zhàn)勝了”!屈原詩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白詩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成長中的我們正需要這種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相伴前行,讓我們激情飽滿地再次誦讀課文《在山的那邊》!
這堂課由預設的以古詩為輔助手段解讀課文到實際課堂生成的詩意與厚重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并且因古詩的加入,也使得學生對該課的形象化記憶有了一個立足點,今古對照,詩韻相協(xié),實可謂“不薄今人愛古人”,對培養(yǎng)初中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大有裨益。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經(jīng)驗反思4
讀過朱自清的《春》一文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是一曲春的贊歌,本文是一篇詩情盎然的借景抒情散文。大約寫于1928~1937年間。其風格較朱自清初期詩文有很大變化,沒有了像《背影》中的那種淡淡的哀怨情調(diào),代之的是鮮明的新鮮格調(diào)和歡樂情緒。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詩意的筆調(diào),細致描繪了大地回春、春花爛漫、鳥鳴蜂飛蝶舞、細雨滋潤萬物、人們沐浴春光的美好景象,贊美春的生機與活力,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勞作、奮勇向前,抒發(fā)了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在藝術上具有鮮明的特色,如觀察細致,描述生動真切,詩情畫意相融相合。
為何不在語文課上描繪春天。歌唱春天呢:
于是,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大膽引用繪畫,唱歌,名曲欣賞,配樂朗讀,讓學生去感受春天。有的同學不僅用五彩畫筆描繪出生機盎然的春天,還取了富有詩意的名字:像百花爭春、輕風唱春、煙雨潤春等;還有的同學唱《春天在哪里》、《北國之春》又有的拿了世界名曲《春之聲》等。這樣通過學科整合,調(diào)動了學生的視覺,聽、嗅、觸等各種感覺器官去用心體味春天,達到了全新的效果。春、自然會在同學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陣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
本文節(jié)奏感強、具有音樂美感,教學重點應放在誦讀上,以讀帶賞,讀賞結(jié)合。
同時,課文內(nèi)容較為淺顯,適合互動、點撥式教學法,在點撥、互動中引導學生學會分析用詞的準確性和生動性,學會賞析寫景文,進而進行自主學習。告訴學生,一切的答案在你們那里,即由學生之口道出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及答案,要讓學生感到,語文課不枯燥,也不難,自己也能夠進行分析,甚至總結(jié)出答案來。
教學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了自讀、互動、研讀課文部分,設計了以下教學步驟:
⒈課文寫了哪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春天的景物?(春草、春花、春風、春雨)
⒉按照小組進行分工,學生進行自讀,找出認為非常好的句子,說說其妙處及作用。
⒊同組里進行交流,形成共識。
⒋教師巡視指導,要求學生讀仔細,不能停留在表面。
5、班級交流、互動。(教師加入討論,適時引導。并簡單板書。)
應該說學生的賞析和品味還算是很精彩的,但給人的感覺是不夠深入,不能把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都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能賞析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要求也不能墳高,做得不好的地方,說明老師沒有引導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賞析,教會學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學生之所以賞析不能深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讀得不夠,雖然一再強調(diào)誦讀,但學生自由讀一遍、分段輪讀一遍,就開始選擇賞析,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其實并不是太熟,所以停留在語句表面也不奇怪。
這次《春》一文的教學實踐,讓我堅信可以建立語文學科通向其他學科的互連網(wǎng)。語文作為母語,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是非常密切的。課程改革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只要觀念轉(zhuǎn)變到位,教學實踐到位,語文課堂教學一定會猶如春天般生機盎然。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經(jīng)驗反思3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經(jīng)驗反思作文相關文章:
★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總結(jié)12篇(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教學總結(jié))
★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9篇(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3篇(最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所有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范文4篇 七年語文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篇(七年語文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
★ 年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課本教材教案3篇(人教版7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 鄂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目錄:七年級上冊語文書目錄2篇 七年級上冊語文書目錄部編版
★ 北師大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3篇 七年級上冊北師大版語文書電子書
★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3篇(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部編)
★ 年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課本教材教案3篇(最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所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