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_无码熟妇人妻AV_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_国产AV寂寞骚妇

狼的文言文翻譯和原文

時間:2023-05-03 10:22:51 綜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網(wǎng)會員“qicijialao”整理的狼的文言文翻譯和原文(共9篇),歡迎參閱。

狼的文言文翻譯和原文

鄒忌諷齊王納諫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篇1

  春秋戰(zhàn)國之際,七雄并立,各國間的兼并戰(zhàn)爭,各統(tǒng)治集團(tuán)內(nèi)部新舊勢力的斗爭,以及民眾風(fēng)起云涌的反抗斗爭,都異常尖銳激烈。在這激烈動蕩的時代,“士”作為一種最活躍的階層出現(xiàn)在政治舞臺上。他們以自己的才能和學(xué)識,游說于各國之間,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斗爭策略,為某些統(tǒng)治集團(tuán)服務(wù),并且往往利用當(dāng)時錯綜復(fù)雜的斗爭形勢游說使諸侯采納,施展著自己治國安邦的才干。各國統(tǒng)治者也認(rèn)識到,人心的向背,是國家政權(quán)能否鞏固的決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國家的統(tǒng)治就難以維持。所以,他們爭相招攬人才,虛心納諫,爭取“士”的支持。 [5]

文言文閱讀指導(dǎo) 篇2

  (1)本文選自西漢后加的。《戰(zhàn)國策》是戰(zhàn)國時期各種史料的匯編,原作者不詳,西漢劉向編訂為三十三篇,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著重記錄了戰(zhàn)國時期一些謀臣策士的言論和謀略。鄒忌:《史記》作鄒忌,戰(zhàn)國時齊人,善鼓琴,有辯才。齊桓公時就任大臣,威王時為相,封于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號成侯。后又事宣王。諷:諷喻,指下級對上級以委婉曲折的言語進(jìn)行規(guī)勸。納諫,接受規(guī)勸改正錯誤。納:接受。諫(jiàn):勸說君王、尊長改正錯誤。

  (2)修:長,這里指身高。八尺:戰(zhàn)國時各國尺度不一,從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約相當(dāng)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這里的“一尺”等于現(xiàn)在的厘米。

  (3)昳(yì)麗:光艷美麗。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朝:早晨。服:名詞活用做動詞,穿戴。

  (5)窺(kuī)鏡:照鏡子。

  (6)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我與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孰:誰,什么。孰與:連用表示比較。

  (7)君美甚:您美極了。

  (8)及:趕得上,比得上。

  (9)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賓語前置用法。

  (10)復(fù):又。

  (11)妾:舊時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12)旦日:明日,第二天。

  (13)與坐談:與之坐談,與客人坐下談話。介詞“與”的后面省略賓語“之”。

  (14)若:如。

  (15)明日:第二天。 孰視之:仔細(xì)地察看他。孰,通“熟”(shú),仔細(xì)。之,指城北徐公。

  (16)弗如:不如。

  (17)暮寢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這件事情。暮,夜晚。寢,躺,臥。之,代詞,指妻、妾、客 “美我”一事。

  (18)之:用于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美,贊美。

  (19)朝:朝見。威王:即齊威王。私:動詞,偏愛。

  (20)誠:確實。知:知道。

  (21)皆以美于徐公:都認(rèn)為(我)比徐公美。以,動詞,以為,認(rèn)為。 于,比。

  (22)齊地方千里:齊國土地方圓千里之內(nèi)。方:方圓。

  (23)宮婦左右:指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 莫:沒有人,沒有誰。

  (24)四境之內(nèi):全國范圍內(nèi)(的人)。

  (25)王之蔽甚矣:被動句,大王受蒙蔽很厲害。蔽,受蒙蔽,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 甚:厲害。

  (26)能面刺寡人之過者:能當(dāng)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面刺,當(dāng)面指責(zé)。過,過錯。者,代詞,相當(dāng)于“……的人”。

  (27)能謗譏于市朝:能在公共場所指責(zé)議論(君王的過失)。謗譏,公開議論指責(zé),沒有貶義。市朝,眾人聚集的公共場所。

  (28)聞寡人之耳者:傳到我耳朵里,聞,使……聽到。

  (29)門庭若市:宮門口,庭院里像集市一樣熱鬧(形容人多的樣子)。

  (30)時時而間進(jìn):時時,有時,不時,有時候。 間(jiàn),間或,偶然,有時候。 進(jìn):進(jìn)諫。 進(jìn)諫:進(jìn)言勸諫。

  (31)期(jī)年:第二年,明年。

  (32)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即使想說也沒有什么可以進(jìn)諫的了。

  (33)朝于齊: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是表示尊重齊國。

  (34)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這就是所謂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意思是內(nèi)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戰(zhàn)勝敵國。

  詞性

  朝

  zhāo 早晨(名詞)

  cháo 朝廷(名詞)

  cháo 朝見(動詞)

  私

  私人,自己(代詞)

  私下,偷偷的(形容詞)

  偏愛(動詞)

  修

  身長,長(形容詞)

  修建(動詞)

  整治(動詞)

  莫:不定代詞,指人。譯為“沒有誰”。

  孰

  誰(代詞)

  仔細(xì),周詳(副詞)

  方

  古義是兩個詞:土地方圓、地方

  今義是一個名詞

  詞類活用

  形容詞意動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以……為美”“認(rèn)為……美”)

  形容詞作動詞 〔私〕我也∶(“偏愛”)

  名詞作狀語 〔面〕刺∶(當(dāng)面)

  使動用法 〔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

  名詞作動詞 朝〔服〕衣冠 ∶(穿戴) 一般“服”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

  名詞作狀語 (朝)服衣冠:在早晨

  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2)吾與城北徐公孰美?

  這兩句都是比較相關(guān)兩項得失高下的選擇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問代詞“孰”由于

  受強調(diào)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裝句。

  賓語前置

  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在否定句中,代詞作動詞賓語,前置)

  狀語后置(介詞短語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

  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謗譏〔于市朝〕(能〔于市朝〕謗譏)

  皆朝〔于齊〕(皆〔于齊〕朝)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此所謂〔于朝廷〕戰(zhàn)勝)

  判斷句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者,……也。 判斷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者,……也。 式標(biāo)志

  (補)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者,……也。 式標(biāo)志

  省略句

  (忌)與(之)坐談

  皆以(我)美于徐公

  (忌)問之客

  被動句

  王之蔽甚矣 蔽,意含被動。

  通假字

  孰:通“熟”,仔細(xì)(徐公來,孰視之)

  受:通”授“,賜予,賜給(受上賞)

  有:通:“又”,用于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一詞多義

  之

  a.齊國之美麗者也(的)

  b.問之(代詞,代這件事)

  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獨立性)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主謂之間獨立性)

  e.孰視之(代詞,指徐公)

  f.暮寢而思之(代指這件事)

  g.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h.由此觀之(代詞,指這件事)

  i.臣之妻私臣(的)

  j.王之蔽甚矣(取消主謂之間獨立性)

  k.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的)

  l.數(shù)月之后(連詞,無意義)

  m.燕,趙,韓,魏聞之(代詞,指上文所說的事)

  朝

  a.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朝拜

  b.于是入朝見威王 朝廷

  c.朝服衣冠 早晨 (zhāo)

  孰

  a.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代詞,誰

  b.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通“熟”,仔細(xì)。

  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謗譏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

  e.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在

  f.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向

  上

  a.受上賞(第一等的)

  b.上書諫寡人者(向皇帝......呈上)

  修

  a.乃重修岳陽樓 《岳陽樓記》(興建,建造)

  b.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書 《紅樓夢》(撰寫)

  d.鄒忌修八尺有余(長,高)

  誠

  a.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的確)

  b.帝感其誠 《列子·愚公移山》 誠心、誠意

  c.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諸葛亮:《出師表》 確實、的確

  d.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tǒng)兵數(shù)萬,與豫州協(xié)規(guī)同力,破曹軍必矣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

  表假設(shè),如果、果真

  e.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史記·陳涉世家》(果真)

  f.誠如是,漢室可興矣。(如果,果真)

  方

  a.今齊地方千里:方圓

  b.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地點

  c.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將要

  若

  1、徐公不若君之美者(及,比得上,動詞。)

  2、門庭若市(如,像,動詞。)

  美

  1、不如徐公美(美麗的)

  2、妻之美我者(認(rèn)為……美)

  古今異義

  1.鄒忌諷齊王納諫

  諷:古:規(guī)勸 今:諷刺

  2.窺鏡

  窺:古:照,看 今:偷看

  3.明日,徐公來

  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4.今齊地方千里

  地方:古:土地方圓 今:地點

  5.能面刺寡人之過

  刺:古:批評 今:用尖的物體進(jìn)入或穿過

  6.謗譏于市朝

  謗譏:指責(zé)。古:指責(zé)議論 今:誹謗嘲諷

  7.臣之妻私臣

  私:古:偏愛 今:自私

  8.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身邊大臣 今:方位名詞

  莫:古:沒有一個 今:不,不要

  9.鄒忌修八尺有余

  修:古:長,原文指身高 今:改正

  10.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

  雖:古:即使 今:雖然

古文翻譯的要求和方法 篇3

  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麗。(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 帽子,照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他的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于是又問他的妾說:“我與徐公相比誰更美?”妾說:“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與他坐著閑談。(鄒忌)問客人說:“我和徐公誰更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xì)地端詳他,自己認(rèn)為不如(徐公美);再照鏡子看看自己,又覺得遠(yuǎn)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rèn)為我美的原因,是偏愛我;妾認(rèn)為我美的原因,是懼怕我;客人認(rèn)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懼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所以(他們)都認(rèn)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妃子及身邊的侍從,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人不懼怕您的,國內(nèi)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齊威王說:“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dāng)面批評我過錯的人,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人,得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指責(zé)議論(我的過失),(并能)傳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獎賞。” 政令剛一下達(dá),許多官員都來進(jìn)言規(guī)勸,宮庭就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后,有時偶爾還有人來進(jìn)諫;滿一年以后,即使想說,也沒有什么可進(jìn)諫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內(nèi)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戰(zhàn)勝敵國。

七年級下冊文言文合集 篇4

  原文:

  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dāng)涂掌事,不可不學(xué)!”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dāng)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xué)。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

  翻譯:

  起初,孫權(quán)對呂蒙說道:“你現(xiàn)在當(dāng)權(quán)掌事,不可以不學(xué)習(xí)!”呂蒙用軍中事務(wù)繁多為理由推托。孫權(quán)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jīng)典成為傳授經(jīng)學(xué)的學(xué)官嗎?只是應(yīng)當(dāng)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wù)繁忙,比得上我嗎?我常常讀書,自認(rèn)為很有好處?!庇谑菂蚊砷_始學(xué)習(xí)。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與呂蒙討論事情,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干謀略,不再是過去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說:“對于有抱負(fù)的人,分別了數(shù)日后,就應(yīng)當(dāng)用新的眼光看待,長兄為什么認(rèn)清事物這么晚呢!”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jié)為好友后離開。

經(jīng)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篇5

  女媧補天原文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濫(lǎn)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jì)冀州,積蘆灰以止淫x。蒼天補,四極正;淫x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

  此非楚之路也?!唬骸嵊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藬?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yuǎn)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于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shù),而離王愈遠(yuǎn)耳。猶至楚而北行也?!贝怂^南其轅而北其轍也。

  翻譯

  魏王準(zhǔn)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最近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艺f:‘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么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艺f:‘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艺f:‘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于趕車。’我最后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yuǎn)!’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yè),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倚仗魏國的強大,隊伍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么距離大王的事業(yè)無疑是越來越遠(yuǎn)。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這就是南轅北轍。

  季梁為了打動魏王,來了個現(xiàn)身說法,以自己的經(jīng)歷,帶出了南轅北轍的故事,形象地說明了魏王的.行動與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馳的道理。其實這個故事并不一定就發(fā)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與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相聯(lián)系,是為了讓故事顯得生動和真實,從而更具有說服力。

  南轅北轍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文言文《桃花源記》原文及翻譯 篇6

  作品簡介

《石鐘山記》是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游石鐘山后所寫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記。文章通過記敘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探究,強調(diào)要正確判斷一件事物,必須要深入實際,認(rèn)真調(diào)查。

  作品原文

  石鐘山1記

《水經(jīng)》云:“彭蠡2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3以為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4浪,水石相搏5,聲如洪鐘6。是說7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8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9始訪其遺蹤10,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11,北音清越12,桴止響騰13,余韻徐歇14。自以為得之15矣。然是說也,余尤16疑之。石之鏗然17有聲者,所在皆是18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元豐19七年六月丁丑20,余自齊安21舟行適臨汝22,而長子邁將赴23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24,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25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26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27欲搏人28;而山上棲鶻29,聞人聲亦驚起,磔磔30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31也。余方心動32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33如鐘鼓不絕。舟人34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35,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36而為此37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dāng)中流38,可坐百人,空中39而多竅40,與風(fēng)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41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42?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43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44也。古之人不余欺也45!”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46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47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48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49雖知而不能言50。此世所以不傳也51。而陋者52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53,自以為得其實54。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字詞注釋

  1、石鐘山,在江西湖口鄱陽湖東岸,有南、北二山,在縣城南邊的叫上鐘山,在縣城北邊的叫下鐘山。明清時有人認(rèn)為蘇軾關(guān)于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說法也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是:“蓋全山皆空,如鐘覆地,故得鐘名。”今人經(jīng)過考察,認(rèn)為石鐘山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具有鐘之“聲”,又具有鐘之“形”。

  2、彭蠡:鄱陽湖的又一名稱。

  3、酈元:即酈道元,《水經(jīng)注》的作者。

  4、鼓:振動。

  5、搏:擊,拍。

  6、洪鐘:大鐘。

  7、是說:這個說法。

  8、磬(qìng):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9、李渤:唐朝洛陽人,寫過一篇《辨石鐘山記》。

  10、遺蹤:舊址,陳跡。這里指所在地。

  11、南聲函胡: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函胡,通“含糊”。

  12、北音清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越,高揚。

  13、桴(fú)止響騰: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騰,傳播。

  14、余韻徐歇:余音慢慢消失。韻,這里指聲音。徐,慢。

  15、得之:找到了這個(原因)。之,指石鐘山命名的原因。

  16、尤:更加。

  17、鏗(kēng)然:敲擊金石所發(fā)出的響亮的聲音。

  18、所在皆是:到處都(是)這樣。是,這樣。

  19、元豐:宋神宗的年號。

  20、六月丁丑:農(nóng)歷六月初九。

  21、齊安:在今湖北黃州。

  22、臨汝:即汝州(今河南臨汝)。

  23、赴:這里是赴任、就職的意思。

  24、湖口:今江西湖口。

  25、硿(kōng)硿焉:硿硿地(發(fā)出響聲)。焉,相當(dāng)于“然”。

  26、莫(mù)夜:晚上。莫,通“暮”。

  27、森然:形容繁密直立。

  28、搏人:捉人,打人。

  29、棲鶻(hú):宿巢的老鷹。鶻,鷹的一種。

  30、磔(zhé)磔:鳥鳴聲。

  31、鸛鶴:水鳥名,似鶴而頂不紅,頸和嘴都比鶴長。

  32、心動:這里是心驚的意思。

  33、噌吰(chēng hóng):這里形容鐘聲洪亮。

  34、舟人:船夫。

  35、罅(xià):裂縫。

  36、涵澹澎湃:波浪激蕩。涵澹,水波動蕩。澎湃,波浪相激。

  37、為此:形成這種聲音。

  38、中流:水流的中心。

  39、空中:中間是空的。

  40、竅:窟窿。

  41、窾(kuǎn)坎鏜(táng)鞳(tà):窾坎,擊物聲。鏜鞳,鐘鼓聲。

  42、汝識(zhì)之乎:你知道那些(典故)嗎?識,知道。

  43、周景王之無射(yì):《國語》記載,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鑄成“無射”鐘。

  44、魏莊子之歌鐘:《左傳》記載,魯襄公十一年(前561)鄭人以歌鐘和其他樂器獻(xiàn)給晉侯,晉侯分一半賜給晉大夫魏絳。莊子,魏絳的謚號。歌鐘,古樂器。

  45、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稱這山為“石鐘山”)沒有欺騙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

  46、臆斷:根據(jù)主觀猜測來判斷。臆,胸。

  47、殆:大概。

  48、終:終究。

  49、漁工水師:漁人(和)船工。

  50、言:指用文字表述、記載。

  51、此世所以不傳也: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緣故。

  52、陋者:淺陋的人。

  53、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用斧頭敲打石頭的辦法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考,敲擊。

  54、實:指事情的真相。

  原文

《水經(jīng)》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贬B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dāng)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fēng)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文作譯文

  石鐘山記

《水經(jīng)》說:“鄱陽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鐘山在那里。”酈道元認(rèn)為石鐘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風(fēng)振動波浪,水和石頭互相拍打,發(fā)出的聲音好像大鐘一般。這個說法,人們常常懷疑它。如果把鐘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風(fēng)大浪也不能使它發(fā)出聲響,何況是石頭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訪求石鐘山的舊址。在深潭邊找到兩塊山石,敲擊它們,聆聽它們的聲音,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認(rèn)為找到了這個石鐘山命名的原因。但是這個說法,我更加懷疑。敲擊后能發(fā)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這樣,可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這是為什么呢?

  元豐七年六月初九,我從齊安坐船到臨汝去,大兒子蘇邁將要去就任饒州的德興縣的縣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夠看到所說的石鐘山。廟里的和尚讓小童拿著斧頭,在亂石中間選一兩處敲打它,硿硿地發(fā)出聲響,我當(dāng)然覺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蘇邁坐著小船到斷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傾斜地立著,有千尺之高,好像兇猛的野獸和奇異的鬼怪,陰森森地想要攻擊人;山上宿巢的老鷹,聽到人聲也受驚飛起來,在云霄間發(fā)出磔磔聲響;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聲音,有人說這是鸛鶴。我正心驚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聲音從水上發(fā)出,聲音洪亮像不斷地敲鐘擊鼓。船夫很驚恐。我慢慢地觀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縫隙,不知它們有多深,細(xì)微的水波涌進(jìn)那里面,水波激蕩因而發(fā)出這種聲音。船回到兩山之間,將要進(jìn)入港口,有塊大石頭正對著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來個人,中間是空的,而且有許多窟窿,把清風(fēng)水波吞進(jìn)去又吐出來,發(fā)出窾坎鏜鞳的聲音,同先前噌吰的聲音相互應(yīng)和,好像音樂演奏。于是我笑著對蘇邁說:“你知道那些典故嗎?那噌吰的響聲,是周景王無射鐘的聲音,窾坎鏜鞳的響聲,是魏莊子歌鐘的聲音。古人沒有欺騙我??!”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聽,只憑主觀臆斷去猜測它的有或沒有,可以嗎?酈道元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大概和我一樣,但是描述它不詳細(xì);士大夫終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懸崖絕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沒有誰能知道;漁人和船夫,雖然知道石鐘山命名的真相卻不能用文字記載。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原因。然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石頭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到了石鐘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記下以上的經(jīng)過,嘆惜酈道元的簡略,嘲笑李渤的淺陋。

  創(chuàng)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六月,蘇軾由黃州團(tuán)練副使調(diào)任汝州(現(xiàn)河南臨汝)團(tuán)練副使時,順便送他的長子蘇邁到饒州德興縣任縣尉,途徑湖州,游覽了石鐘山,進(jìn)行實地考察,為辨明石鐘山命名的由來,寫了這篇文章。

  作品鑒賞

  這篇文章通過記敘作者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探究,說明要認(rèn)識事物的真相必須“目見耳聞”,切忌主觀臆斷的`道理。一共三段。

  第一段提出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兩種說法,以及對這兩種說法的懷疑??梢苑譃槿龑?。第一層,引《水經(jīng)》上的話,交代石鐘山的處所,緊扣題目,點出石鐘山,引起下文。第二層,提出酈道元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說法,點明人們對此說法的懷疑態(tài)度,用鐘磬置水中不能發(fā)聲的情況對酈說質(zhì)疑,說明“水石相搏”之說難以取信于人。正因為對酈說“人常疑之”,才引起后人的異議,這就由酈道元的說法導(dǎo)出唐人李渤的說法。第三層,提出李渤的說法并質(zhì)疑。李渤也在“人常疑之”的“人”之列,于是就有他“訪其遺蹤”的行動。他親“訪”遺蹤,親“扣”其石,親“聆”其聲,理應(yīng)無疑。作者表明自己對李渤的懷疑,并以處處有石,石石能扣而發(fā)聲,反駁李說,說明扣石發(fā)聲之說難以置信。對這兩種說法,看起來是相提并論的,但實際上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的。對兩說的分別懷疑,提法上也有所不同:用“人常疑之”,說明人們對酈說的疑惑,這里的“人”是否包括作者,沒有明說,這是一種客觀記敘,作者沒有輕率地判斷酈說的是非;用“余尤疑之”,強調(diào)自己對李說的否定,這里的“余”字,就明確地表示了作者對李說的態(tài)度。對酈說“人常疑之”和對李說“余尤疑之”,這兩疑引出作者探訪石鐘山的行動,為第二段的“固笑而不信”和夜游石鐘山,以及結(jié)尾的一“嘆”一“笑”,一“簡”一“陋”作鋪墊。

  第二段記敘實地考察石鐘山,得以探明其名由來的經(jīng)過??梢苑譃槿龑印5谝粚樱ā霸S七年······得觀所謂石鐘者”),點明探訪石鐘山的時間、同行者和緣由。因為對石鐘山得名由來已存“疑”念,所以作者乘自己赴任臨汝并送長子蘇邁赴任饒州德興之便,順道考察石鐘山,正好借此釋疑。這一層緊承上文。第二層(“寺僧使小童持斧······余固笑而不信也”),寫訪問寺僧。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發(fā)聲,表明他們相信李渤的說法,也說明李渤的說法影響很大。這一段回應(yīng)李說,“擇其一二而扣之”,“因笑而不信”,分別照應(yīng)第一段的“扣而聆之”,“余尤疑之”。寺僧的做法既然不能使人滿意,就有了作者下面月夜考察的行動。第三層(“至莫夜月明······古之人不余欺也”),寫月夜考察游石鐘山的經(jīng)過。先交代探訪石鐘山的時間是“莫夜月明”時分,同游者是長子蘇邁,方式是“乘小舟”,地點是“絕壁下”。然后寫絕壁下的情景:看見的是“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大石;聽到的是“云霄間”鶻鳥的“磔磔”的驚叫聲,以及“山谷中”鸛鶴像老人邊咳邊笑的怪叫聲。描繪出一幅陰森可怖冷清凄厲的石鐘山夜景,有遠(yuǎn)有近,有高有低,有動有靜,有形有聲,十分逼真,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段描寫著力渲染陰森可怖的環(huán)境氣氛,烘托出親身探訪的不易,為下文批評“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伏筆。轉(zhuǎn)而寫作者在“心動欲還”的時候,忽然“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使“舟人大恐”,而作者卻被吸引了。

  他“徐而察之”,發(fā)現(xiàn)“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查明了發(fā)出“噌吰”之聲的原因。但事情并未到此為止,下面又起波瀾。作者在“舟回至兩山間”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入港處有“大石當(dāng)中流······空中而多竅,與風(fēng)聲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這里的“回”不是“返回”的意思,而是“掉轉(zhuǎn)”的意思?!爸刍刂羶缮介g”,不是船返回到兩山中間,而是船掉頭轉(zhuǎn)行至兩山之間。作者對兩處聲音的考察,極為細(xì)致深入,處處印證了首段的酈說:“微波入焉”和“與風(fēng)水相吞吐”,分別照應(yīng)“微風(fēng)鼓浪”;“山下皆石穴罅······涵淡澎湃而為此也”和“大石當(dāng)中流······空中而多竅”,分別照應(yīng)“水石相激”;“噌吰如鐘鼓不絕”和“窾坎鏜鞳之聲”,分別照應(yīng)“聲如洪鐘”。這就不僅證實了酈說,而且以詳補“簡”,為末段嘆酈說之“簡”作好鋪墊。最后寫作者對蘇邁的談話。“因笑謂邁曰”的“笑”不同于前面“笑而不信”的“笑”。前者是表示懷疑和否定的笑,這里是釋疑后輕松愉快的笑,表現(xiàn)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得意、興奮。作者在談話中將兩種聲音與“周景王之無射”和“魏莊子之歌鐘”相聯(lián)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結(jié)果,點出以鐘名山命名的緣由。又以“古之人不余欺也”肯定酈道元的說法,言語之間生動地顯現(xiàn)了作者的確信和欣喜。在這一段,作者以自己的目見耳聞,證實并補充了酈道元的說法,進(jìn)一步否定了李渤的說法,為末段的議論提供了事實依據(jù)。

  第三段寫探明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感想,表明寫作意圖??梢苑譃槿龑?。第一層,“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這句話,語氣強烈,以反問的方式表示充分肯定的意思,點明了全篇的主旨,是作者探明石鐘山得名由來后所得出的結(jié)論、所總結(jié)的事理,是作者的心得。第二層分析世人不能準(zhǔn)確知道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原因,從兩方面說。一方面是說正確說法不能流傳的原因,有三點:一是“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是說酈道元的說法是正確的,可惜“言之不詳”,致使“人常疑之”,得不到人們的承認(rèn);二是士大夫不做實地考察,“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三是“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安荒苎浴笔钦f不能為文,并非不能說話。酈說失之于不詳,士大夫能為文而“莫能知”,“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為文,這就是石鐘山得名由來在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的原因。然后用“而”字轉(zhuǎn)到另一方面:“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是說李渤之類的“陋者”,主觀臆斷,“自以為得其實”,這是得以有李渤的錯誤說法和后人以訛傳訛的原因。第三層分承上面所說的兩個方面,點明寫這篇游記的目的?!皣@酈元之簡”是肯定酈道元的觀點,而又嘆其太簡略。“笑李渤之陋”是否定李渤的觀點,并譏笑其淺陋。這就表明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傳播自己的見解,證實、補充酈道元的觀點,糾正李渤的觀點。

  這篇文章將議論和敘述相結(jié)合,通過夜游石鐘山的實地考查,對酈道元和李渤關(guān)于石鐘山得名的說法進(jìn)行了分析批評,提出了事不目見耳聞不能臆斷其有無的論斷,表現(xiàn)了作者注重調(diào)查研究的求實精神,富有教育意義。

  藝術(shù)特點

  結(jié)構(gòu)獨特?!妒娚接洝返慕Y(jié)構(gòu)不同于一般的記游性散文那樣,先記游,然后議論,而是先議論,由議論帶出記敘,最后又以議論作結(jié)。作者以“疑──察──結(jié)論”三個步驟展開全文。全文首尾呼應(yīng),邏輯嚴(yán)密,渾然一體。本文第一句就提酈道元的說法,提出別人對此說的懷疑,這種懷疑也不是沒有根據(jù),而是用鐘磬作的實驗為依據(jù)。這就為文章的第二段中作者所見的兩處聲源──石穴罅和大石當(dāng)中流──作鋪墊,從而發(fā)出“古之人不余欺也”的慨嘆。在文章最后又一次慨嘆酈元所說雖對,但太簡單了,讓世人不能真正明白。而對李渤扣石聆之以此推石鐘山得名原因的作法,作者在第一段就表示“余尤疑之”,第二段中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作者對此種驗證方法仍是“笑而不信”。待實地考察,得出真相之后,在第三段中,作者又回扣前文“笑李渤之陋”。全文由思而行,由感而發(fā),夾敘、夾議,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環(huán)環(huán)相扣,渾然一體,是為因事說理的千古名篇。

  行文曲折。行文富于曲折變化,是此文的一個突出特色。例如引述酈道元和李渤的說法,本來是枯燥的內(nèi)容,作者加上兩個辨駁,即頓見精彩。文中寫對舊說之疑共有三次,不僅每次寫法不同,即便在同一次中,文筆也有曲折。對酈道元,是以人之疑引出己之疑,而己之疑又是以比喻來表達(dá);李渤本來是在糾正酈道元的說法,作者引述時,特別加一句“自以為得之矣”,緊接著陡然一轉(zhuǎn)——“然是說也,余尤疑之”,著一“‘尤”字,說它較酈道元的說法更不可信;對寺僧使小童持斧敲擊所謂“石鐘”,僅以“余固笑而不信也”一句表示不屑一駁,矛頭直指到三百年前得雙石“扣而聆之”的李渤,駁李渤全用議論,一針見血,也不同于對酈道元的說法用比喻。而且,此節(jié)插在游山之前,也使文章平添波瀾。總之,此文所記之事、所討論的問題雖平常,但通篇幾句一折,有些地方一句一轉(zhuǎn),極起伏變化之致,使議論內(nèi)容富有可讀性。

  修飾巧妙。文章以生動的比喻(明喻如“聲如洪鐘”“如猛獸奇鬼”“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如鐘鼓不絕”“如樂作焉”,暗喻如“噌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形象的擬人(“森然欲搏人”),貼切的擬聲詞(“鏗然”“焉”“磔磔”“噌”“窾坎鏜”),對所見所聞作了繪聲繪形的描寫,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意境。此文的景物描寫也因其巧妙的修飾而形象生動見勝。

  語言靈活。文章語言靈活暢達(dá),變化多姿,很有特色。對兩處鳥叫和兩處水聲的描寫完全不同:寫棲鶻是先點鳥名(“山上棲鶻”),再寫驚飛(“聞人聲亦驚起”),最后才寫其叫聲(“磔磔云霄間”);寫鸛鶴是先寫聲音(“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然后交代是鸛鶴在叫(“或曰此鸛鶴也”)。前者用擬聲詞“磔磔”形容其驚叫,后者用比喻“若老人咳且笑”形容其怪叫。兩處水聲的描寫也完全不同:前面的水聲是“微波”與山下的“石穴罅”相擊而發(fā)出的,后面的水聲是“風(fēng)水”與中流大石的竅穴相吞吐而發(fā)出的,這是聲源不同;前面的“噌如鐘鼓不絕”是一種洪大響亮的聲音,后面的“窾坎鏜······如樂作焉”是一種比較低而悠揚的聲音,這是音調(diào)和音量的不同;前面是先聞聲,后發(fā)現(xiàn)山下“石穴罅”,后面是先看見“大石當(dāng)中流”,“空中而多竅”,然后再寫“有窾坎鏜之聲”,寫的順序也不同。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宋代文學(xué)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仁宗嘉祐年間進(jìn)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xué)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xué)識淵博,喜獎勵后進(jìn)。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xué)和藝術(shù)天才。

《莊子》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篇7

  作品原文

  惠子相梁

  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庇谑腔葑涌郑延趪腥杖?。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lǐ)泉不飲。于是鴟(chī)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yé)?”

  字詞注釋

  1、惠子:即惠施,戰(zhàn)國時宋國人,哲學(xué)家,莊子好友。

  2、相梁:在梁國當(dāng)宰相。梁:魏國的都城,戰(zhàn)國時期魏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后的別稱。根據(jù)史實魏國都城叫大梁,所以魏也叫梁。相:輔助君主的人,相當(dāng)于后代的宰相。這里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3、或:有人。

  4、于是:與現(xiàn)代意思相同,可直接翻譯為“于是”。

  5、恐:害怕。

  6、國:國都。

  7、三:虛指,多次。

  8、莊子來,欲代子相:相:宰相

  9、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雛”。鹓鶵為古代傳說中像鳳凰一類的鳥,習(xí)性高潔。

  10、止:棲息。

  11、練實:竹實,即竹子所結(jié)的子,因為色白如潔白的絹,故稱。

  12、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

  13、于是:在這時。

  14、鴟(chī):人教版語文書中解釋為貓頭鷹。

  15、嚇(hè):模仿鷂鷹發(fā)怒的聲音。下文的“嚇”用作動詞。

  16、夫(fú):句首語氣詞,可以不譯,也可以譯作那那鹓鶵。

  17、往:前往。

  18、發(fā)于南海:于,從。

  19、飛于北海:于,到。

  20、子:你,指代惠子。

  詞類活用

  惠子相梁:擔(dān)任宰相名詞作動詞

  嚇:象聲詞用做動詞。

  作品譯文

  惠施在梁國做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嗎?那鹓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喝!’的怒斥聲。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威脅我嗎?”

  作品賞析

《惠子相梁》這則故事,辛辣地譏諷了醉心于功名富貴者的嘴臉,表現(xiàn)了莊子對功名利祿的態(tài)度。故事發(fā)展出人意料,人物形成鮮明對照,比喻巧妙貼切,收到言簡義豐的效果。

  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莊子往見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無意功名利祿,指責(zé)惠子為保住官位而偏狹猜忌的心態(tài),但這些并沒有直接道出,而是寓于一個虛構(gòu)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雋永,具有更強的諷刺性。

  善于運用比喻。其中的“鹓鶵”“鴟”和“腐鼠”都具有明顯的比喻義,且比喻自然生動形象,特別是把鴟嚇鹓鶵的情景刻畫地惟妙惟肖,活畫出了惠子因怕丟掉相國的官職而偏狹猜忌的丑態(tài)。按:莊子和惠子本是朋友,惠子先于莊子而逝,在《莊子·徐無鬼》中表現(xiàn)了莊子對墓中的惠子的懷念。

  本篇表現(xiàn)了莊子無意于功名利祿的清高的品質(zhì)。比起《逍遙游》中表現(xiàn)的虛無主義和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來,還是值得肯定的。

  比喻意義

  鹓鶵比喻意:莊子,志向高潔之士。

  鴟比喻意:惠子,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祿。

(說明莊子是一個有遠(yuǎn)大理想,淡泊名利的人。)

  作品啟示

  在還未了解別人的真實意圖,或還未了解事情的真相時,切不可妄加猜忌。

  作品出處

  與《孟子》相比,《莊子》更似經(jīng)過精心結(jié)撰,其內(nèi)容主要是反映了莊子派虛無主義的哲學(xué)思想和“小國寡民”的政治思想。從不滿現(xiàn)實的思想出發(fā),《莊子》揭露了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實的黑暗,追求著虛無縹緲的理想世界。《莊子》的文章恣肆汪洋,文采雄偉瑰麗,想象豐富奇特,結(jié)構(gòu)縱橫變化,語言純熟曉暢,敘事抒情無不窮形盡相、委屈周全。著名的《逍遙游》、《秋水篇》,奇思妙想,絡(luò)繹奔放,重言寓言爭相涌現(xiàn)。

  作者及相關(guān)人物

  莊子

  莊子,名周,字子休,道教祖師,號南華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漢族,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人,戰(zhàn)國中期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道家學(xué)說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莊子祖上系出楚國公族,先人避夷宗之罪遷至宋國蒙地。莊子生平只做過地方漆園吏,因崇尚自由而不應(yīng)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者。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xué)思想體系,被思想學(xué)術(shù)界尊為“老莊哲學(xué)”。代表作品為《莊子》以及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

  莊子的生活年代,一般認(rèn)為是前369年—前286年。莊子逝世的時候,宋國滅亡。《莊子》中有“舊國舊都,望之暢然”,顯然宋亡以后才稱呼“舊國舊都”。

  莊子屬于道家,從《莊子》中很容易得出這個結(jié)論。司馬遷說莊子著書十萬余言,而今本《莊子》僅33篇6萬5千多字,分內(nèi)篇、外篇、雜篇三部分。《漢書·藝文志》載“《莊子》五十二篇”,可能是在晉代郭象注《莊子》刪去了。以前一般認(rèn)為《莊子》全部為莊子所著。從宋代起,竟成問題,認(rèn)為內(nèi)篇為莊子本人所著,而外篇和雜篇是后人托名。總的來說,《莊子》一書除了《雜篇·說劍》類似縱橫家所著以外,其思想還是統(tǒng)一的。莊子寫書風(fēng)格獨特,自己稱(《雜篇·寓言》)以不拘一格的寓言寫作。

  莊子除做過漆園吏以外,沒有做過其他的官。據(jù)《雜篇·秋水》記載,楚威王曾派人邀請莊周為楚國宰相。莊子以寧為泥里嬉戲的活烏龜,也不愿意為廟堂用以卜卦之死龜為由,拒絕了楚威王的邀請。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yǎng)性,清靜無為,順應(yīng)自然,追求精神逍遙無待。一直過著深居簡出的隱居生活。和惠施交好。

  對于莊子的行為,有些人認(rèn)為這是真正的逍遙,也有人認(rèn)為是憤世嫉俗的表現(xiàn),清代胡文英在《莊子獨見》持此觀點,他說:“人只知三閭之哀怨,而不知漆園之哀怨有甚于三閭也。蓋三閭之哀怨在一國,而漆園之哀在天下;三閭之哀怨在一時,而漆園之哀怨在萬世。”

  惠子

  惠施(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即惠子,戰(zhàn)國時期周朝宋國(今河南商丘)人,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辯客和哲學(xué)家,是名家思想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lián)合起來對抗秦國,并建議尊齊為王。魏惠王在位時,惠施因為與張儀不和而被驅(qū)逐出魏國,他首先到楚國,后來回到家鄉(xiāng)宋國,并在宋國與老鄉(xiāng)莊子成為朋友。公元前三一九年魏惠王死后,由于東方各國的支持,魏國改用公孫衍為宰相,張儀失寵離去,惠施重回魏國。

  惠施作為合縱的組織人,他在當(dāng)時各個國家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因此經(jīng)常為外交事務(wù)被魏王派到其它國家,曾隨同魏惠王到齊的徐州,朝見齊威王。他為魏國制訂過法律。惠施的著作沒有能夠流傳下來,因此他的哲學(xué)思想只有通過其他人的轉(zhuǎn)述而為后人所知。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朋友莊子的著作中提到的.他的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歷物十事”。他主張廣泛地分析世界上的事物來從中總結(jié)出世界的規(guī)律。除了《莊子》外,《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中也有對他思想的記載。

經(jīng)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篇8

  杞人憂天原文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無處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dāng)墜邪?”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p>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塊。若躇步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憂天》翻譯

  杞國有個人擔(dān)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dǎo)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jīng)]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么還擔(dān)心天會塌下來呢?”那個人說:“天如果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開導(dǎo)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fā)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么?!蹦莻€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么辦?”開導(dǎo)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么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么還擔(dān)心會陷下去呢?”經(jīng)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dǎo)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杞人憂天》賞析

  這則寓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胸?zé)o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蔽覀儧Q不做“現(xiàn)代的杞人”,而要胸懷大志,心境開闊,為了實現(xiàn)遠(yuǎn)大的理想,把整個身心投入到學(xué)習(xí)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xué)的,只能代表當(dāng)時的認(rèn)識水平,但他那種關(guān)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dǎo)的做法,還是值得稱贊的。

  成語本意指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jù)的憂慮和擔(dān)心。

  原意是要提倡“順乎自然,無為而治”。這是道家的人生哲學(xué)的反映。后來,人們常用“杞人憂天”這個成語來形容不必要的無根據(jù)的憂慮。

  但是如果從積極方面看待杞人憂天的話,則是一種積極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問題并且勤于探究的良好表現(xiàn)。

  在人類還沒有完全認(rèn)識自然界之前,一個人提出任何疑問,其勤學(xué)好問、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身無所謂錯誤。可是杞人成天為這個問題煩惱憂愁,而影響到自己的現(xiàn)實身心生活就不對了。未來有很多會發(fā)生和不會發(fā)生的事情,我們成天只是擔(dān)憂有什么用?關(guān)鍵是多學(xué)知識,了解自然,做好防范。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態(tài)和健康的心理狀況對于一個人的發(fā)展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平時要注意分析事物之問的聯(lián)系,防止主觀片面性和盲目性。對于一些確實無法認(rèn)知和解決的問題,我們也不要陷入無休止的憂愁之中而無力自拔。人生樂在豁達(dá)。

文言文翻譯 篇9

【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xí)円雇鼘嬍?,惟讀書是務(wù)。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譯文】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jìn)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就本文而言,歐陽修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精神是:勤學(xué)苦練、專心致志。

  歐陽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促進(jìn)他成長的原因是:家長的善于教育,嚴(yán)格要求。

【閱讀訓(xùn)練】

  1.文中教以書字的書的含義,跟下面哪一句中的書相同?()

  A.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C.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

  D.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2.翻譯句子。

①歐陽修四歲而孤。譯文:

②惟讀書是務(wù)。譯文:

  3.就本文而言,歐陽修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精神是:

  4.歐陽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促進(jìn)他成長的原因是

【答案】

  1。D

  2。①歐陽修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讀書

  3。勤學(xué)苦練、專心致志

  4。家長的善于教育,嚴(yán)格要求。

狼的文言文翻譯和原文相關(guān)文章:

伶官傳序文言文閱讀原文和答案3篇 伶官傳序文言文知識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閱讀原文和答案3篇(《湖心亭看雪》文言知識)

文言文原文賞析12篇 經(jīng)典文言文原文及譯文

《圬者王承福傳》韓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2篇(后文言文翻譯)

西閭過東渡河文言文的原文及譯文共3篇(兩僧渡江文言文翻譯)

《南史·蔡景歷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推薦7篇(南史蔡興宗傳文言文閱讀)

小學(xué)文言文《嫦娥奔月》原文6篇(嫦娥奔月文言文閱讀)

《師說》文言文原文及賞析9篇(師說原文及翻譯古詩文網(wǎng))

《圬者王承福傳》韓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圬者王承福傳賞析)

《書褒城驛壁》孫樵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揠苗助長文言文翻譯)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_无码熟妇人妻AV_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_国产AV寂寞骚妇

                        亚洲电影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 亚洲国产日韩av|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 亚洲欧洲av色图| 精品区一区二区| 欧美大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综合| 91黄色免费看|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一区二区| 奇米一区二区三区| 波波电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欧美午夜aⅴ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xxxxbbbb| 久久色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水嫩水嫩|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蜜臀av电影| 欧美乱熟臀69xxxxxx| 欧美美女直播网站| 色哦色哦哦色天天综合| 精品国产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成人app下载|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小说|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麻豆| 男人的j进女人的j一区| 美日韩黄色大片|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久久av|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 欧美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 奇米888四色在线精品| 一区二区激情视频|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欧美| 美女高潮久久久| 五月激情综合网| 成人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韩日精品视频一区| 欧美日韩专区在线| 国产成人a级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7777按摩|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一级欧美三级在线观看|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色鬼国产| 亚洲美腿欧美偷拍| 午夜成人免费电影| 欧美一级二级三级蜜桃| 福利视频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天天看片| 亚洲尤物视频在线| 成人av影院在线| 粉嫩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夜| 激情图区综合网| 色噜噜夜夜夜综合网|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丁香另类激情小说|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99精品| 日韩欧美亚洲另类制服综合在线| 亚洲成人av一区二区| 日日欢夜夜爽一区|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看| 精品播放一区二区| 日韩无一区二区|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蜜桃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三级影片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一个色综合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相泽| 亚洲欧美另类图片小说| 精品系列免费在线观看| 91香蕉国产在线观看软件| 国产精品传媒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在线视频| 8v天堂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欧美人|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电影三级在线|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91丝袜呻吟高潮美腿白嫩在线观看| 1024成人网色www| 91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在线观看91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制服|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 26uuu亚洲综合色欧美| 日韩欧美国产一二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久久不|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99在线热播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宾馆实践打屁股91| 欧美韩国日本综合| 久久99久久99小草精品免视看|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欧美亚洲特黄一级| 免费欧美高清视频|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照片|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色视频| 日韩欧美一二三四区| 亚洲小说春色综合另类电影| 国产中文字幕精品| 日本一道高清亚洲日美韩| 在线观看国产91| √…a在线天堂一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另类的小说在线视频另类成人小视频在线| 日韩毛片精品高清免费|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麻豆| 成人激情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播放| 91精品办公室少妇高潮对白| 久久人人超碰精品| 日韩免费看的电影| 欧洲av在线精品| 亚洲欧洲av在线| 92精品国产成人观看免费| 欧美岛国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女星排名| 91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免费视频成人|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韩国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女警| 在线视频国内自拍亚洲视频| 亚洲视频每日更新|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精品在线网站| 奇米影视在线99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好精华液|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经典色站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r级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 成人少妇影院yyyy| 天堂av在线一区|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 99久久777色|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久久久午夜精品理论片中文字幕|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大片|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九一久久久久久|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韩国午夜理伦三级不卡影院| 91美女精品福利| 国产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日本|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久久电影网站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线观看视频|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成人免费在线播放视频| 欧美三级日本三级少妇99| av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成人做爰69片免费看网站|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91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丁香激情综合|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aaa樱花| 日本韩国欧美三级| 亚洲午夜精品网| 中文在线资源观看网站视频免费不卡| 欧美在线制服丝袜| 国产精品无人区| 日韩和欧美一区二区| 婷婷国产v国产偷v亚洲高清| 制服视频三区第一页精品| 美女视频黄频大全不卡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一区2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变人与禽xxxxx| caoporn国产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看| 亚洲v中文字幕| 成人网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