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小動物過冬說課稿5篇(幼兒園小動物怎樣過冬說課稿),以供參閱。

小動物過冬說課稿1
《小動物過冬》是選自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本課是一篇有關自然常識的童話,講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過冬的事。課文有8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常在一起唱歌跳舞。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寫三個好朋友在一起商量過冬的事。這五個自然段都是些他們的對話,介紹了它們不同的過冬方式。小燕子要避開嚴寒到溫暖的南方過冬,青蛙準備吃飽了之后鉆進泥土里冬眠,蜜蜂則儲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過冬。第八自然段寫他們約定第二年春天再相見。課文用不僅生動的語言介紹了有關動物過冬的知識,也體現(xiàn)出小動物之間的相互關心。
低年級的孩子喜歡有趣的童話,他們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已經(jīng)能夠閱讀簡單的故事,不過他們的閱讀分析能力、朗讀感悟能力還有待提高?,F(xiàn)在的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的環(huán)毛病,通過本課的學習,還將培養(yǎng)學生主動關心他人的良好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是,在本課的設計中,我力求讓學生質(zhì)疑,之后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交流,在交流中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課文遣詞造句的準確,激發(fā)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也能提高自我的語文素養(yǎng)。多媒體的輔助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也讓孩子了解到更多的課外知識。同時,這篇童話的人文內(nèi)涵豐富,還應在理解的基礎上使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體會課文內(nèi)容,了解燕子、青蛙和小蜜蜂等小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
3.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
教學重難點:
了解小動物們過冬的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地自讀;通過分角色朗讀,體會遣詞造句的準確,讓學生懂得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
教學準備:
小動物頭飾,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本課為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老師常??洫勀銈兪菒蹌幽X筋的好孩子,又聰明,又愛學習,所以今天我要和你們一同來學習一篇童話。學童話之前,請猜個謎語吧?!靶⌒“谆ㄌ焐显?,一夜北風花盛開,千變?nèi)f化六個瓣,飄呀飄呀落下來?!薄斑@是什么呢?”“雪花!”“雪花來臨時,什么季節(jié)到了呢?”“冬天!”“對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9課《小動物過冬》?!保R讀課題)
師: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課文寫了哪幾種小動物?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呢?)
師: 這也正是老師心中的疑問,咱們一起在課文里找找答案吧。
二、初讀
初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字詞,標出自然段序號。
師: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怎么讀都行,然后把你的收獲講給組內(nèi)的小朋友聽,好嗎?(指名讀)
師:同學們不但課文讀得好,而且聽得也認真,點評得更恰當。
三、精讀課文
1 精讀一、二段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誰找到了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小動物們都是誰?
生:小燕子、青蛙、小蜜蜂
?。ㄔ诤诎迳铣鍪拘⊙嘧?、青蛙、小蜜蜂的圖片。)
師:它們是什么關系呢?
生:小燕子、青蛙、小蜜蜂是好朋友。
師:你從那段能看出來小燕子、青蛙、小蜜蜂是好朋友?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師:你還從那些地方能看出來小燕子、青蛙、小蜜蜂是好朋友?
生:從“常常,快樂”這幾個詞能看出來。
師:誰能仿照第一段說說你和你好朋友的生活。
四、學習生字
1、出示:第 商 暖 明 物
2、指名讀,并分析結構
3、指導并范寫:第,中間的“弓”要寫扁些。商,里面是“八、口”。暖,右邊不是“愛”
4、學生描紅。
五、作業(yè)
“習字冊”上描紅、臨寫。
小動物過冬說課稿2
《小動物過冬》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小動物過冬》。我將從教材、目標、學情、教法學法、教具學具、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七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小動物過冬》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中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童話,講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過冬的事。告訴我們小燕子要避開嚴寒到溫暖的南方,青蛙準備吃飽之后鉆進泥土里冬眠,蜜蜂則儲存了很多蜜在蜂巢里過冬。課文不僅生動地介紹了有關動物過冬的知識,而且表現(xiàn)了小動物之間的相互關心。二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有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意思的能力,但是學生的詞語積累量有限,有時心中很明白,卻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教師要適時引導點撥。
二、說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對二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認識并學會書寫田字格里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6個生字只要求會認。
3、重點關注“量、鉆、藏、”的讀音,關注“商、暖、第”的字形,并能正確書寫“第、暖”二字。
4、能結合課文內(nèi)容理解“商量、來年”等詞語的意思。
5、創(chuàng)設情景,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了解課文中三個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讓學生懂得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
2、培養(yǎng)學生自己查閱、收集資料的學習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關注自然、善于觀察的習慣和熱愛自然、愛護動物的情感,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
其中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了解動物過冬的有關知識,懂得對好朋友要關心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有一定的識字能力,能夠閱讀一些淺近的文章,已經(jīng)初步具有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意思的能力,并且能夠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同時,學生的詞語積累量有限,有時心中很明白,卻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教師要適時引導點撥。
四、說教法學法
動作表演法;朗讀感悟法。
根據(jù)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為輔的的認知特點,運用多媒體、圖片、語言描述、形體體驗等多種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教材,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币宰x為主,讀中感悟,通過語感訓練,整體把握知識內(nèi)容和情感態(tài)度。根據(jù)二年級的知識積累和認知水平,補充資料,開闊視野,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認知需要,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發(fā)展。
五、說學具、教具:
教學本篇課文,準備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時使用小燕子、青蛙、蜜蜂三種小動物的頭飾。
六、教學設計
本篇課文,擬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完成識字教學,寫字教學、和對課文內(nèi)容的初讀;第二課時指導學生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拓展閱讀。
小動物過冬說課稿3
教材分析:
《小動物過冬》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童話。講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過冬的事。課文生動地介紹了它們不同的過冬方式,小燕子是飛到溫暖的南方去,小青蛙是冬眠,而小蜜蜂則藏在蜂巢里吃蜂蜜。課文還表現(xiàn)了小動物之間的相互關心。
設計理念: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及學生實際,我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密切關注學生,本著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感悟”的教學思想,積極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重視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生字。
2、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動物過冬的有關知識,懂得對朋友要關心。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練讀音中體會詞句的意思。
2、了解小動物過冬的知識,懂得對朋友要關心。
教學難點:
1、讀懂課文,了解小動物過冬的知識,懂得對朋友要關心。
2、能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生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頭飾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 談話導入新課
1、這節(jié)課咱們繼續(xù)學習19《小動物過冬》,上節(jié)課咱們初讀了課文,認識了那些小動物。
2、板畫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
3、這三個好朋友聚在一起干什么?
二、 學習3—7自然段
1、 過渡:小動物究竟是怎樣商量,怎樣過冬的呢?答案就藏在你們的書中,請朋友小心地把書打開,自由輕聲讀3—7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這個問題。
2、 畫出相關的`句子
3、 學生反饋,感受小燕子過冬的方式
(1) 請一個小朋友說說你先找到哪個小動物過冬的句子?
(2) 指名讀出句子。
(3) 這些句子你讀懂了什么?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飛到南方。
(4) 再讀這段話,試著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引導學生用不同方式說。
(5) 教師小結:同樣一句話可以這樣說也可以那樣說。
(6) 過渡:是呀,南方暖和,小燕子要到南方過冬。
出示詞卡“暖和”,學詞指導讀好輕聲、識記字形、換詞、說句。
(7) 過渡:南方不僅暖和而且可美啦。(課件出示春暖花開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
?、僬页稣n文中描寫這個畫面的詞。
?、谶@么美的畫面你還會想到哪些詞?
③指導朗讀(朗讀詞、句子和段落)
4、感受小青蛙過冬的方式
(1)過渡:我注意到了,你就是這只可愛的小燕子,就請你接著和青蛙哥哥商量商量。(出示第4自然段,學生讀)
(2)小燕子商量了幾句話自己再讀讀,找找,做上記號。(簡單感受反問句和疑問句,并指導朗讀)
(3)過渡:是呀,小青蛙到底怎么過冬,誰能把你剛才畫的句子再讀一讀。(指名學生朗讀)從這些句子中可以告訴我們青蛙的過冬方式其實是——冬眠。
(4)復習識字5中的冬眠動物。
(5)播放青蛙冬眠錄像。
(6)針對這部分學生質(zhì)疑問難:
預設學生問題:青蛙為什么要吃的飽飽的?
青蛙為什么要鉆到土里?
(7)引導學生解疑,伺機學習生字“鉆”,理解來年春天是什么時候。
4、感受小蜜蜂過冬的方式
(1) 過渡:看到大家商量得這么有意思,老師和小動物們商量商量。(出示6、7自然段)師生分角色商量.
(2)了解小蜜蜂的過冬方式。
(3)課件認識蜂巢。
(4)教師小結:這個蜂巢太神奇了,它可以儲存很多蜂蜜,讓小蜜蜂無憂無慮地過一個冬天,難怪小蜜蜂那么自信地說——(學生朗讀小蜜蜂的話)
5、分角色朗讀。
三、 總結全文
過渡:三個好朋友商量以后知道了各自的過冬方式,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他們還商量好了,有一個美麗的約定呢,這在課文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了?
全體齊讀第8自然段
四、 拓展延伸
(1)想象三個好朋友是怎么約定的,小燕子說——小青蛙說——小蜜蜂說——
(2)第二年春天很快就到了,小青蛙首先從——(泥土里鉆出來)早早來到約定的地方,等它的好朋友;接著小蜜蜂從——(蜂巢里飛出來)和青蛙見面了:不久一,小燕子也從——(南方飛回來)了。三個好朋友又見面了,它們會說什么呢?(學生想象說話)
小動物過冬說課稿4
一、說課標,說教材:
根據(jù)新課標提出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使得本學段學生能夠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品詞析句,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本文是一篇童話,講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過冬的事。告訴我們小燕子要避開嚴寒到溫暖的南方,青蛙準備吃飽之后鉆進泥土里冬眠,蜜蜂則儲存了很多蜜在蜂巢里過冬。課文不僅生動地介紹了有關動物過冬的知識,而且表現(xiàn)了小動物之間的相互關心。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自己對課標的認識,教材的理解,結合三個維度的目標要求,特制定如下教學目
1、 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正確認讀本課的6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 學生能夠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動物過冬的有關知識。
4、 學生初步學習“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5、 通過學文,了解好朋友要互相關心。
其中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了解動物過冬的有關知識,懂得對好朋友要關心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有一定的識字能力,能夠閱讀一些淺近的文章,已經(jīng)初步具有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意思的能力,并且能夠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同時,學生的詞語積累量有限,有時心中很明白,卻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教師要適時引導點撥。
四、說課時安排、學具、教具:
本篇課文,擬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完成識字教學和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第二課時指導學生熟讀、進行寫字教學和拓展閱讀。
教學本篇課文,準備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時使用小燕子、青蛙、蜜蜂三種小動物的頭飾。
五、說教學預設過程:
根椐對課標的認識,教材的理解,學生的學情及本文的特點,擬采用整體設計教學法(即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部分探究,深入理解;最后,統(tǒng)觀全文,整體理解,把握中心和表達方法);情境教學法;活動教學法進行教學。
同時,對二年級學生滲透品詞析句法,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感知語言文字背后隱含的情感。想象小動物們第二年相見會說些什么,體會好朋友之間的關心。
下面談談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共設計了四個板塊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自主閱讀,整體感知;品詞析句,體會感情;回歸整體,總結升華。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上課時,問學生“冬天到了,你們是怎樣抵御冬天的寒冷的?”然后再談話引出課題:“小動物們也有自己的'方式度過寒冷的冬天?!卑鍟n題,并且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
(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同時也為學生“帶著問題”深入研讀文本、進行個性化閱讀做好了鋪墊。)
(二)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這一部分設計兩個環(huán)節(jié):
1、學生與文本對話,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2、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檢查生字學習情況。先用詞語的形式呈現(xiàn)生字,然后針對本課生字的特點,從讀音、字型、詞義等方面各找?guī)讉€有代表性的字進行點撥。如“商量”“暖和”強調(diào)輕聲的讀法,“聚”強調(diào)字義;“暖”“商”還要強調(diào)字型。這樣一來,在一篇課文的識字教學中,就呈現(xiàn)出各個側重
(2)檢查整體感知的情況:讓幾個學生分段讀課文,并且談談
“從課文中你了解了什么”,引導學生大致地了解課文內(nèi)容。此時學生可能會解答開課時自己針對課題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及時反饋。(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nèi)容,初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整體感知入手,符合語文教學由“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原則。)
(三)細讀品味,體會情感
這部分的教學都從課文中的兩個“商量”入手(“商量”一詞在課文中出現(xiàn)了兩次:“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在一起,商量過冬的事”;“它們商量好了,約定第二年春天還在這里見面?!?,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商量”的內(nèi)容;第二個層次是引導學生體會從這兩個“商量”體現(xiàn)了什么。 第一層次的教學,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商量”的內(nèi)容。
學生學習小動物們第一個“商量”的內(nèi)容,教師主要引導學生找出能體現(xiàn)小動物們?nèi)绾芜^冬的句段,然后點撥學生抓住其中的關鍵詞語,體會其獨特的過冬方式,并且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出的句段可能有:
(1)體現(xiàn)燕子如何過冬的:冬天快要來了,蟲子也快沒啦。我要飛到南方去,那兒暖和,還有很多蟲子。等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再飛回來。
(2)體現(xiàn)青蛙如何過冬的:我不到南方去,就在這里過冬。我準備吃得飽飽的,過兩天鉆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覺。等到來年春天,再出來找蟲子吃。
(3)體現(xiàn)蜜蜂如何過冬的: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夠吃上一個冬天的。
學生學習燕子如何過冬一段時,可點撥學生抓住“飛到南方”“暖和”“很多蟲子”等詞語體會燕子遷徙的過冬方式,并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學習小青蛙如何過冬一段時,引導學生自己找找哪些詞語能體現(xiàn)小青蛙如何過冬的,學生可能會找出“吃得飽飽的,鉆到泥土里,好好睡上一大覺”,然后點撥學生“吃得有多飽?”“什么叫好好睡上一大覺?”從而有感情地朗讀;學習小蜜蜂如何過冬一段時,點撥學生抓住“早”字體會它的勤勞,并且可以結合一年級學的《螞蟻和蟈蟈》一課,體會“有備無患,防患未然”。
在理解了小動物們的過冬方式之后,引導學生再和文本對話,畫出小燕子說的幾個問句,學生畫的句子可能有:
(1)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蟲子嗎?可你不會飛,怎么到南方去呢?
(2)蜜蜂妹妹,冬天地上都是冰雪,沒有鮮花,你怎么生活呢?
學生讀句子,談自己的體會,教師給以點撥,如“從小燕子對青蛙和蜜蜂的稱呼中,你體會到什么?”還可以用把三個問句的問號變紅,引導學生讀出問句的語氣,同時體會小燕子對好朋友的關心。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利用品詞析句的方法,體會小動物們的過冬方式,學生始終在自讀、自悟、交流中學習,教師只是在學生說不出、理解的不到位給予點撥、指導,并且總結學習方法——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很好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教師的引導地位。)
學生學習小動物第二個“商量”的內(nèi)容,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第二年春天它們再見面時,會說些什么?”,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體會朋友之間的相互關心。
第二層次的教學,讓學生體會從這兩個“商量”體現(xiàn)了什么。學生可能會說他們非常團結,相互關心等,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深入閱讀文本,課文中還有哪里能體現(xiàn)出他們互相關心、團結?從而導入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學生會從第一自然段中“它們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過得很快樂”一句中體會到它們的團結和友好。
此時教師進行小結:好朋友之間就應該互相關心、團結。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和文本對話,實現(xiàn)文本的熏陶感染作用,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緯度目標)
(四)回歸整體,總結升華: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收獲(包括方法和內(nèi)容)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3、由課內(nèi)拓展到課外,說說自己了解的其他動物的生活方式,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生活化。
小動物過冬說課稿5
第一課時在語文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的關鍵點,是對學生進行雙基訓練,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起始點。正確處理好第一課時能喚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能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能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能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我的印象中第一課時的上法是: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激趣導入,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教師檢查字的讀音(帶拼音讀、去拼音讀)。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理解生詞,朗讀訓練。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寫字指導。這樣就人為地把識字和閱讀割裂開,學生在機械化的程序中挨到下課。而許嫣娜老師執(zhí)教的《小動物過冬》一課卻是:清新自然,扎實有效,動態(tài)開放,以學生為本,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中之重,許老師在隨文識字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課堂情景,讓學生在自然的語境中根據(jù)不同的`識字目標學習生字,又在極具融洽的氛圍中自然地與“小動物們進行過冬的商量”,師生、生生角色表演自然、投入。聽完后,我對第一課時的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上課前,許老師就拋出謎語讓學生猜,學生立刻興奮起來,小手舉的高高的,興趣盎然。
課始許老師問:“課前我們猜了許多謎語,這些謎語的謎底是什么?”——引出“小動物”;這些小動物又小又可愛,跟老師一起來寫課題,(板書課題,并指導學生“物”字的書寫)
師:今天三個小動物就要陪我們一起學習,在這些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然后出示相應的生詞卡片,邊呼喚邊指導讀音:“蜂”是后鼻音,“蜜蜂”都有蟲字旁,讓我們大聲,熱情地呼喚它:蜜蜂妹妹,燕子姐姐,青蛙哥哥——“青”是后鼻音)。
謎語入題,激發(fā)興趣。在興趣盎然中引出課題,在親切的呼喚聲中拉近與小動物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全課就圍繞三個小動物商量怎樣過冬而寫,開課與三個小動物親近,為下面的學習營造了一個和諧、自然的教學氛圍,使整個課堂從頭到尾充滿了童趣,充滿了情感。
二、隨文識字,落實目標
本課所有生字都是隨課文自然出示的,真正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結合著情境,這些生字不再是枯燥的符號,而變得有內(nèi)涵,有情感。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更好地識記了字音和字形,理解了字和詞語的意思。識字方法形式多樣,有形象描述法、實物觀察法、字形對比法、動作表演法等,非常適宜低年級小朋友的認知水平。比如在講到“刮”字時,當課文中講到“秋風刮起來了”,先放秋風刮起落葉飄零的畫面,然后讓學生說說畫面。生說:“風吹下來了?!薄澳谴涤帜敲磪柡幔俊薄皼]有。”“怎么說更好呢?”“刮起來?!薄霸趺醋x?”這樣不但知道了字的讀音,而且字的意義以及如何讀出這種意義,就在這樣的隨文理解中自然而然而又不露痕跡的教給了學生識字。其他如用動作學習“鉆”;聯(lián)系部首學習“暖”;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第”并聯(lián)系舊字“弟”,知道用法。當然這些識字方法都是結合課文內(nèi)容,隨著對課文內(nèi)容的了解融入了整個課文教學過程,使課堂既和諧又豐滿。
三、指導朗讀,感知文本
張?zhí)锶粝壬f,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本課教學教師根據(jù)學情安排了多種形式的讀:全班小聲讀,指名讀,分角色讀,同桌合作讀,師生合作讀,指名表演讀。不同的讀各有不同的要求,有時是帶著疑問讀,有時是為理解課文而讀,有時是體會性的讀,有時是為練習語感而讀。真正做到了以讀為主,以讀代講,實現(xiàn)了新課標要求的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思考,在合作表演中動口,動腦,動情地去學習朗讀,發(fā)展語感。
四、寫字指導
特級教師于永正在《我怎樣備課》中提到:“要求學生寫的字和詞語,我一定先寫一寫,每個要求寫的字應注意什么,特別是每一筆在哪兒起筆,在哪兒收筆,一定把握準,否則就寫不規(guī)范?!币虼耍瑢懽种笇敲空n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許老師的這節(jié)課對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沒有處理,這是一個缺憾。
以上就是我聽完這節(jié)課的感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教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雖然各學段的教學目標不一樣,每篇課文的課時目標也不一樣,但每課時都有自己的“責任田”。作為語文老師應有明確的課時觀,把第一課時這塊“田”種好,讓學生學有所得。不要以為山腳沒有宜人風光,只要我們駐足在這里——第一課時,我們同樣可以領略到無限的風光。
小動物過冬說課稿5篇(幼兒園小動物怎樣過冬說課稿)相關文章:
★ 大班《動物過冬》教案10篇 幼兒園大班動物過冬教案及反思
★ 小學語文《小動物過冬》教學反思3篇(動物過冬的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