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日月水火》第二課時教學反思范文4篇(日月水火 反思),供大家賞析。

《日月水火》第二課時教學反思范文1
這篇課文需要認讀的生字都是象形字,讓學生掌握我們人類的造字過程,體會人類造字的智慧。我主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1、在趣味故事中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認識象形字。
2、在了解象形字構字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學習興趣轉化為探究動力,推動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的開展,從而發(fā)現(xiàn)構字規(guī)律,產(chǎn)生識字興趣。
先讓學生觀看“日月水火”四個字漢字演變的動畫,學生從實物,到甲骨文到小篆,逐步到現(xiàn)在的方塊字,對漢字的演變有了一個整體的認知,對象形字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給學生提供了練習說話的'媒介,如 “日像什么?”“月像什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在老師引導學生觀察字和圖片時,讓學生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字和圖的相似處。學生不僅很容易記住,以后遇到這類字也會用象形的規(guī)律來學,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生字的強烈愿望。
經(jīng)過課后反思與老師們的交流,我發(fā)現(xiàn)本節(jié)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低年級學生好動,還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的語言過于嚴厲這種表達方法不太適合低年級的學生,我應該及時加以改正,在課中隨時提醒學生按要求做,用及時恰當?shù)脑u價激發(fā)每一名學生,保護他們的自信心、好奇心。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讓我認識到了自身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逐步改進。
《日月水火》第二課時教學反思范文2
在《日月水火》這一課的教學中,我認為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首先我用畫古字“日”并讓學生猜的方式將孩子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引導至圖和字這兩個重點上來。接著我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猜一猜”學習“水”、“火”;“連一連”學習“山”、“石”、“禾”、“田”;“找一找”學習找漢字的好朋友即組詞。三個環(huán)節(jié)逐步推進、難度也逐步升級,一方面讓孩子產(chǎn)生興趣,另一方面也讓由易到難、由扶到放的教學思路初步實現(xiàn)。
?。ǘ┠K教學整合學習內容。
從帶領孩子感受由圖到文再到字的漢字演變,體會漢字的象形魅力,再到逐漸引導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圖文結合感受漢字形義的聯(lián)系,在逐步發(fā)現(xiàn)中達到記憶的效果、體會漢字的形體美。比如在教學“日”“月”時,我通過提問“看看圖和字有什么相像的地方?”引導孩子關注漢字的形體和演變;而接下來在教學“水”和“火”時,我就用“請你猜一猜”的方式讓孩子通過觀察圖片和古字來產(chǎn)生聯(lián)想。
?。ㄈ╇S堂糾正重視習慣培養(yǎng)。
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練習寫字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寫字姿勢的糾正尤為重要。所以在每一次示范寫字后、孩子提筆寫字前,我都會讓孩子跟著我念一遍口訣,比如“頭正、身直、臂開、足安”等,每念一句就要跟著做到一步。在孩子們練寫過程中,我便挨個糾正他們的坐姿和握筆姿勢,一邊糾正再一邊念口訣,這樣孩子們就逐漸明白了每一句口訣后我應該做到什么地步,自然而然就加深了印象,也為以后養(yǎng)成良好的讀寫姿勢打下基礎。
當然,不足之處亦有:
?。ㄒ唬r間的分配——不夠科學。這節(jié)課識字、認讀的環(huán)節(jié)花了二十分鐘,寫字留給孩子二十分鐘,學寫了三個生字。這樣的時間分配對一年級來說并不科學,應該是預留十到十三分鐘讓孩子們學寫字。其實這反映出的是教學重難點的把握還不到位,應該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引導孩子認讀和理解圖與字之間、字與形之間的聯(lián)系上。(二)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表現(xiàn)在串聯(lián)語句繁瑣、表情動作不夠夸張飽滿。折射出的是我對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還不夠了解,還沒有完全進入到孩子的世界,站在孩子學習的立場去思考我提問的方式和內容。比如在教學“水”時,為了讓孩子讀準第三聲的音,我說:“像我們坐過山車一樣下去再上來?!辈⑶矣檬謩荼硎玖艘幌拢以詾檫@樣孩子們就能懂了,但是后面的孩子其實根本沒有看出來我在干什么,因為我的動作還不夠夸張不足以引起他們的重視和理解,應該表示“下去”和“上來”的動作幅度再大一些。
總而言之,教完這節(jié)課我最大的體會是內容“有但不精”:有模塊化但不夠精煉、有串聯(lián)提升但不夠精簡、有糾正意識但不夠精細。望今后能在對一年級孩子心理特點和學情掌握的更好的基礎上,多聽多看多思,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日月水火》第二課時教學反思范文3
本課采用象形字識字的方法,旨在讓學生感受漢字的文化內涵,激發(fā)識字的興趣。課文呈現(xiàn)了生活中常見的8個象形字,每個字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展示,揭示了象形字觀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點。圖片與漢字對照,便于學生理解字義,識記字形,初步了解象形字造字的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教學過程中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導入課題,觀察圖畫和象形字的相似之處,從而認識現(xiàn)代漢字,并采取多個學生識記,組詞識記,開火車識記,生活識字,字理識字,游戲識字等多種方法。
寫字指導,一年級的孩子主要是寫字姿勢的指導,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要求學生動筆之前先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注意寫在格子中間,養(yǎng)成少用橡皮擦的習慣。講解一個“禾”字,一共五畫,獨體字,第一筆是平撇,寫得短一些,平一些。最后兩筆撇、捺要舒展。教師先行示范,學生再描紅寫一個。教師巡視,展示好的.作品讓學生學習。
總結,本節(jié)課教學中還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比如:針對學生回答問題的環(huán)節(jié),讓回答問題的孩子姿勢正確,聲音洪亮,其他同學學會認真聽別人講話的習慣;針對學生寫字的環(huán)節(jié),每次寫字時都要強調寫字的姿勢,兒歌識記,并認真做到!
《日月水火》第二課時教學反思范文4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在教師進行教學前,面對大部分學生都熟識的生字進行教學時,就要充分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樂趣,與此同時更要讓學生學到新的知識,能夠感受漢字背后的秘密,將學生熟悉的生字上出新意,這是非常關鍵的。在《日月水火》這篇課文中,充分挖掘教材,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掌握象形字的識字特點是非常關鍵的。我就結合本課的教學過程來感受一下象形字帶給學生的樂趣。
一、了解學情,攻破重難點。在教學本課前,我了解到班級中約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已對本課需要認讀的八個生字有些了解。如何賦予學生新的認知點,這成為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問題。其實,教材已經(jīng)很好的為我們指明了方向,這篇課文需要認讀的生字都是象形字,讓學生掌握我們人類的造字過程,體會人類造字的智慧,就會成為本課的一個突破口。掌握字——形——圖三者之間的關系,能夠準確認讀象形字,利用象形字來集中識字,這是本課需要我們教給孩子的重點。因此,了解學情,分析教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有所獲,學有所得,將重難點一一分解,體現(xiàn)學生的分層學習,將是非常重要的。
二、分層教學,象形識字。心理學告訴我們:動態(tài)變化著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tài),和本班學情——“日月水火”這四個漢字,全班大部分學生都已經(jīng)認識,但對“象形字”這個概念學生初次遇到的情況。在教學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分層教學。
1.導入激趣,初識象形字“象形字”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們要讓學生先了解什么是象形字,象形字是怎么來的。因此我先以談話導入:“一年級我們已經(jīng)開始認識漢字了,但是你們知道漢字是誰制造的嗎”接著播放視頻《倉頡造字的故事》,引出新知,使他們對這堂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個故事的播放,既然學生能夠知道漢字是“倉頡”創(chuàng)造的,還可以了解到漢字的創(chuàng)造過程,引出象形字和本課的需要認讀的“日月山”三個字。既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漢字的特點,初步了解漢字造字的一些規(guī)律,又能讓學生初步感受漢字文化的魅力,激發(fā)了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情感。為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起到了鋪墊作用。
2、精講“水火”,深觸象形字。對于象形字,教師要做到真正的感受實物-字形-漢字之間的關系,就要讓學生再次感受漢字的演變,我讓學生觀看“水火”兩個字漢字演變的動畫,學生從實物,到甲骨文到小篆,逐步到現(xiàn)在的方塊字,對漢字的演變有了一個整體的認知,對象形字有了更深的認識,很巧妙的將本課的重點攻破了。更讓學生產(chǎn)出了對漢字的興趣,動畫生字講解的呈現(xiàn),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象形字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
3、看圖猜字,鞏固象形字。學生通過看《倉頡造字的故事》,《水》《火》的漢字演變動畫,對象形字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我利用“猜一猜”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學習利用象形字識字。我先讓學生看象形字,猜一猜它表示的是什么事物?再讓學生觀察圖畫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后再認識現(xiàn)在的方塊字。這樣的目的在于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猜到的和看到的對上了時,他們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我引導學生觀察字和圖片時,讓學生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字和圖的相似處。學生不僅很容易記住,以后遇到這類字也會用象形的規(guī)律來學,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生字的強烈愿望。掌握了識字方法以后,學生就可以進行自主識字了,對于以后的識字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給學生提供了練習說話的媒介,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
三、誦讀識字,快樂認讀。兒歌對一年級的小學生,有著天然的吸引力。我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八個生字,聯(lián)系生活實際,自編出兒歌:“高山藏玉石,良田種谷禾。秋日明月夜,流水伴漁火。”簡單的生字,融入兒歌中,向學生提出了挑戰(zhàn),也讓學生感受識字用到閱讀中的樂趣。使學生們樂讀,愛讀,在讀中,加深了生字的記憶,更讓他們感覺到兒歌所描寫的美好意境。
四、改變方式,提升素養(yǎng)。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fā)現(xiàn)兩種。轉變學習方式就是將學生從被動接受記憶中解放出來,把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探究的認識活動突顯出來。綜觀本節(jié)課,我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動畫,直觀感受漢字的演化過程,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學生看到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到現(xiàn)在的簡化字的演變,專注認真、興趣盎然,充分了解漢字的淵源。又通過看圖識字,在圖不離字,字不離圖中,引導學生反復體會象形字的特點,落實了看圖識字的目標,并告訴學生這就是最早的文字,古人就是根據(jù)事物的外形樣子畫出文字的,讓學生充分感受象形字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感受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優(yōu)秀文化。兒歌的編寫與朗讀,讓識字學習延伸到學生生活中去,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們到生活中主動發(fā)現(xiàn)漢字,學習研究漢字。這樣課本內容與學生生活和現(xiàn)代社會相聯(lián)系,關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jīng)驗,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無論是《倉頡造字》,《漢字的演變》歷程,還是《三十六個象形字》的水墨畫欣賞,都在滲透熱愛祖國文字,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愛國情懷,更讓孩子們樹立了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自信,讓學生們以作為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自豪。
作為低年級老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認真傾聽的習慣、積極思考的習慣、有序且認真觀察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等、語言表達的能力、小組合作的能力、想象能力、積累的能力等。還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練習、訓練的形式多樣化、趣味化,使學生樂此不疲,樂學其中。用及時恰當?shù)脑u價激發(fā)每一名學生,保護他們的自信心、好奇心。同時,授課老師的語速也要調整,給一年級的學生講課,語速一定要慢,給他們聽清,聽懂的時間,并掌握快速節(jié)奏,引起學生聽課的興趣。
《日月水火》第二課時教學反思范文4篇(日月水火 反思)相關文章:
★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10篇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0篇 二年級上語文教案教學反思
★ 繼續(xù)教育教學反思3篇 中小學繼續(xù)教育培訓后的教學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學反思10篇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學活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