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2篇 我們的民族小學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
《我們的民族小學》這是我當老師的第一節(jié)課,雖然前幾天已經拿到了教科書教學參考書,也已經寫好了教案,但是我依舊很忐忑。我已經很久都不接觸小學的課堂了,內心充滿了疑惑,我怎么講才能一下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怎么樣才能把課堂有效的利用起來,怎么講才能讓孩子明白......一系列的問題縈繞在我的腦海里,帶著這么多的問題我來到了我的課堂。
孩子們異常的熱情,激昂的問好聲開始了我們三年級的第一節(jié)語文課,可是好景不長,我剛引入新課時,問題出現(xiàn)了,曾經暢想了無數(shù)遍的課堂蕩然無存,習慣了寫一些繞筆字的我竟然不會一筆一畫的寫字了,就一個“的”我寫了擦,擦了寫,三遍之后我才寫下了一個讓學生們全都能認識的字。接下來就問題百出了,就練習生字一項,孩子們就各種問題。我更是感覺忙的焦頭爛額的。不過課堂上還有一些精彩的地方,比如聯(lián)系班級的實際情況,孩子們就能知道我們班里也有少數(shù)民族,還說出了自己身邊的少數(shù)民族和知道的少數(shù)民族。并且在讀課文的時候他們也能感覺到語言的優(yōu)美,更能感受到民族小學的美。
就這樣緊緊張張的結束了我的第一節(jié)課,我的問題不僅僅在駕馭課堂的能力上,另外,我也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語言有時還顯得有些繁瑣。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語言、過渡語言、激勵語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師細心斟酌,多加錘煉,精心準備。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上快樂地學習!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2
這是我到新學校上的第一篇課文。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打算拿出我的看家本領,上一堂精彩的語文課,給孩子們留下一個好印象。
上課伊始,在引入課題之后,我就利用新學校新設備,在電視上投影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關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上少數(shù)民族人民的特點,孩子們普遍都十分感興趣,尤其是對于他們的服飾,印象更為深刻。與此同時,我讓孩子們念念這些少數(shù)民族的名稱,在認識這些民族的同時,也為隨后開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鋪墊了基礎。
在學習文本時,我讓孩子們找找民族小學與我們在讀的小學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讀讀找找。用“這是一所()的小學?!钡木涫絹碚归_教學。有學生說這是一所團結的小學,從“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還有漢族的。大家穿戴不一樣,語言不一樣,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薄吧险n了,不一樣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钡日Z句中能夠體會到。有學生說這是一所美麗的小學。從“那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钡染渥又畜w會到的。還有的學生說這是一所歡樂的小學。從“同學們向在學校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教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中讀懂的。
課文中并沒有寫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課文中為什么要寫到小動物,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用自我的話來說說民族小學的同學們上課時的情景。孩子們各抒己見,十分踴躍,有的說:“他們聽得目不轉睛?!庇械恼f:“他們進取舉手發(fā)言,還受到了教師的表揚?!庇械恼f:“他們把課文讀得又整齊又動聽。吸引了許多小動物”。
整堂課總體感覺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是比較清晰的,重點也挺突出。一些教學設計比較貼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很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墒窃诮虒W過程中,我的提問語言、過渡語言、激勵語言還需細心斟酌。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取性,讓他們在課堂上歡樂地學有所得!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3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開篇之作,是一篇抒情散文。課文描寫了我國西南邊疆一所美麗而充滿歡樂的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同時,也體現(xiàn)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經過了一個暑假再次進入課堂,面對著教室里那六十多雙明亮的眼睛,我深切地體會到了三年級的學生與我以前教的五年級的學生的明顯不同:這些剛踏入中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思維活躍,頭腦中充滿著問題,但同時,他們上課的注意力卻不能持久。為此,我進行了一番精心的教學設計:
上課伊始,在引入課題之后,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關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上少數(shù)民族人民的特點,孩子們都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對于他們的服飾,印象更為深刻。與此同時,我讓孩子們念念這些少數(shù)民族的名稱,在認識這些民族的同時,也為隨后開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鋪墊了基礎。
在學習文本時,課文中并沒有寫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民族小學的同學們上課時的情景。孩子們各抒己見,十分踴躍,有的說:“他們聽得目不轉睛?!庇械恼f:“他們積極舉手發(fā)言,還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有的說:“他們把課文讀得又整齊又動聽?!?/p>
整堂課總體感覺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是比較清晰的,重點也挺突出。一些教學設計比較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很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但我也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語言有時還顯得有些繁瑣。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語言、過渡語言、激勵語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師細心斟酌,多加錘煉,精心準備。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上快樂地學有所得!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4
《我們的民族小學》這篇課文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xiàn)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以下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一、拓展資源,引發(fā)興趣
我設計了“民族風情展示會” 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環(huán)節(jié)。我搜集了體現(xiàn)少數(shù)民族風情的圖片讓同學們觀察:學生們興趣很高,知道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qū),有許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和睦相處,共同生活,了解了不同民族的風俗人情。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美麗的學校共同學習。
二、以想促悟,激發(fā)興趣
學生在閱讀中轉換、補充、生成。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受,充分來喚起學生的想象,以激發(fā)興趣,從而達到保持學生注意力,以達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例如對于邊疆的民族小學學生上課的情況,課文中并沒有寫具體,只寫了他們動聽的讀書聲,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抓住這一空白點,讓學生來說說民族小學的同學們上課時的情景。孩子們有的說:“他們聽得目不轉睛?!庇械恼f:“他們聽得津津有味?!庇械恼f:“他們讀的書聲朗朗?!坝械恼f:“他們積極舉手發(fā)言,還受到了老師的表揚?!??
三、朗讀生情,提高興趣
朗讀是任何一門語言課都非常重視培養(yǎng)的一種能力,它是任何一個沒有語言障礙的人都應具備的一種能力,一堂沒有朗朗讀書聲的語文課無疑是充滿遺憾的。在這一節(jié)語文課的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用自豪、贊美的感情來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關鍵。剛開始,我用提問的形式問學生:“那些民族小學的同學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學校的?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感情來讀?”我先讓學生自己體會讀,然后在指導課文朗讀時,老師充滿激情,與學生一起體會作者對我們的民族小學的贊美與自豪的感情,教師講得很動情,學生讀得很投入。課堂效果也達到了。
但自我感覺自己在課堂上的語言還是顯得不夠精煉。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過渡語言、激勵語言、提問語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師細心斟酌、精心設計。這樣,才能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快樂地學有所得!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5
巧用體驗移情朗讀
朗讀是任何一門語言課都非常重視培養(yǎng)的一種能力,它是任何一個沒有語言障礙的人都應具備的一種能力,一堂沒有瑯瑯讀書聲的語文課無疑是充滿遺憾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通過朗讀形成一定的語感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這一節(jié)語文課的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用自豪、贊美的感情來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關鍵。剛開始,我用提問的形式問學生:“那些民族小學的同學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學校的?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感情來讀?”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加上生活區(qū)域與時空和課文所寫的內容有差距,因此對課文所寫內容沒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讀起來感情并沒有真正表達出來。如何引導呢?
看到一名學生帶來的一套白族服裝,我靈機一動,馬上在她耳邊耳語了一番,請她套上這套服裝。當她再次出現(xiàn)在全班同學面前時,立刻傳來一片贊嘆聲,我看到,自豪與喜悅也漾在了她的臉上。我馬上提議:“你能用現(xiàn)在的心情來朗讀課文的片斷嗎?”她有了新的朗讀體會,果然讀得聲情并茂。接著,我又讓在坐的全體同學用剛才發(fā)自內心的贊嘆體驗來朗讀課文,他們也讀得入情入境。由此我感悟到,指導朗讀,除了可以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再現(xiàn)教材的有關形象,引導學生理解教材所描寫的事物,激發(fā)學生和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能讀出文章的意境外,還可以巧用學生的體驗,進行移情朗讀,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培養(yǎng)語感。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6
朗讀是任何一門語言課都十分重視培養(yǎng)的一種本事,它是任何一個沒有語言障礙的人都應具備的一種本事,一堂沒有瑯瑯讀書聲的語文課無疑是充滿遺憾的,所以,培養(yǎng)學生經過朗讀構成必須的語感一向是我們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這一節(jié)語文課的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用自豪、贊美的感情來朗讀是理解課文資料的關鍵。剛開始,我用提問的形式問學生:“那些民族小學的同學們是懷著怎樣的心境去學校的我們應當用怎樣的感情來讀”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加上生活區(qū)域與時空和課文所寫的資料有差距,所以對課文所寫資料沒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讀起來感情并沒有真正表達出來。如何引導呢?看到一名學生帶來的一套白族服裝,我靈機一動,立刻在她耳邊耳語了一番,請她套上這套服裝。當她再次出此刻全班同學面前時,立刻傳來一片贊嘆聲,我看到,自豪與喜悅也漾在了她的臉上。我立刻提議:“你能用此刻的心境來朗讀課文的片斷嗎?”她有了新的朗讀體會,果然讀得聲情并茂。之后,我又讓在坐的全體同學用剛才發(fā)自內心的贊嘆體驗來朗讀課文,他們也讀得入情入境。由此我感悟到,指導朗讀,除了能夠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再現(xiàn)教材的有關形象,引導學生理解教材所描述的事物,激發(fā)學生和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能讀出文
章的意境外,還能夠巧用學生的體驗,進行移情朗讀,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培養(yǎng)語感。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7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寫西南邊疆一所美麗而充滿歡樂的民族小學,反映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xiàn)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本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們各族兒童的團結友愛和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這樣的情感要讓學生自己去領會,自己去感受。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去學習,自主討論,自己感悟,不壓制學生的思想,給學生心靈放飛的權利,培養(yǎng)了學生的悟性、靈性。
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課文沒有寫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于是我讓學生自己來說說他們上課的情景。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說:“他們聽得目不轉睛?!庇械恼f:“他們積極舉手發(fā)言,還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庇械恼f:“他們讀得又整齊又動聽?!薄硗猓瑢W生在讀“我奮力向峰頂爬去……”時我讓他們做動作并想象,學生讀得有的非常起勁,再讓他們對比想象爺爺爬時的樣子。有的學生就說,爺爺也很奮力像老猴子一樣……惹得全班學生忍不住哈哈大笑,這時提醒學生:“看來同學們都認為老爺爺也很努力,所以他們爬呀爬,終于爬上了山頂?!边@樣的合理猜測,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給了學生想象的空間。
此外,我還把知識延伸到課外,在立足于課內,打好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把語文知識聯(lián)系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學完課文以后,我讓學生來畫畫這所民族小學,同學們都興趣高漲,動起手來了,畫的是各有千秋。我挑選幾幅比較出眾的作品展示給全班的學生,并讓作品的主人脫離課文來向大家介紹一個你所畫的民族小學,使學生真正把課本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接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小學,來說說我們自己的學校。經過小組討論后,同學描繪了自己所在的小學,而且講的十分生動有趣。例如有的同學講到:我們的學校多美?。〖t旗高高迎風飄揚,特別引人注目。平坦的操場,是我們玩游戲的樂園。青青的草坪可以讓我們當床一樣睡覺。明亮的教室是我們學習的地方,你聽!教室里傳來了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大家學得多起勁?。 v完后,我讓學生課外把自己的學校用自己的話寫下來。這樣主動、自主的學習,給了孩子們一片開放的園地,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講自己喜歡的,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也使得課堂上的知識進一不得到了升華。
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開發(fā),變封閉為開放,教學活動猶如放飛快樂的翅膀,讓學生的閱讀快樂從課本飛向想象的空間,從課堂飛向課外,多形式和多渠道,高效地發(fā)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與生活的有效結合。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8
【實錄】
師:民族小學的小朋友是怎樣上課的呢?請你想象一下,先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討論后,交流)
生:民族小學的小朋友上課很認真。
生:民族小學的'小朋友不受外面蝴蝶這些的影響。
(學生深入不了,只是停留在表面)
師:老師給你們幾個提示,幫助你打開想象的大門。
(老師在講課的時候)
(同學們在讀課文的時候)
生:老師在講課,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聽講。
生:老師提問時,同學們的小手,舉得高高的,就像一片小樹林。
生:他們讀課文的聲音就像音樂一樣美妙。
【反思】
學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豐富的,關鍵在于怎樣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怎樣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這堂課上,一開始,學生的思路沒有打開,他們的回答就停留在同學們上課認真上,雖然意思沒錯,但是沒有內容,比較膚淺。
經過適當引導之后,學生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他們想象的空間更大了,說出來的內容馬上就不一樣了。他們思考的范圍更廣了,思考的深度也逐步加深。有人想到了老師聽講的時候,同學們怎么樣;有人想到老師提問時,同學們怎么樣;還有同學想到同學們讀課文的時候怎么樣等等。雖然談不上精彩,但至少孩子有進步了!
不要不舍得花那三四分鐘,多一份合適的引導,多花一點點的時間,可能就是讓人欣慰的進步。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9
《漁夫的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鉆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我的智慧戰(zhàn)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里。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zhàn)勝的。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讓學生圍繞導讀的要求:在比自我不知強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漁夫是怎樣做的?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1.讀好人物對話感悟形象特點
本文一大特點就是人物對話十分生動,課文亦是以對話展開情節(jié)的,所以讀好人物的對話,就把握好了漁夫和惡魔的形象特點。我讓學生分主角朗讀,揣摩人物的心理與語氣,夸張地讀出兩人物的口吻。同學繪聲繪色地朗讀,生動展現(xiàn)出惡魔的狡猾、兇惡和漁夫的從容機智,這樣構成了強烈的比較,同學們準確地把握住了故事人物的特點。
2.復述課文,提高概括本事
在賞析課文之后,要求學生能夠用自我的語言把這個故事復述下來,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本事。首先請學生把課文分為三段。然后概括每部分主要資料,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漁夫無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說的是魔鬼要殺漁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戰(zhàn)斗的結果,漁夫用智慧戰(zhàn)勝了魔鬼。最終把每段的主要資料串起來就行。又請學生總結了這種概括主要資料的方法:認真閱讀課文后,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么,然后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資料。課文的脈絡理清后,學生都能抓住要點進行概括,說的很到位。
不足:個別學生在分主角朗讀時態(tài)度不認真,怪腔怪調,教師要正確引導。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0
《我們的民族小學》有一段描寫窗外十分安靜的文字,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蝴蝶飛舞”的師生活動情境,由老師扮演蝴蝶,邀請同學讀文段,誰能讀出“安靜”的感覺,“蝴蝶”就會“停留”在誰的身邊表示欣賞,由于有的學生理解課文有差異,讀這段時聲音十分響亮,于是我說:“哎呀,蝴蝶都被‘嚇飛’啦,你們說為啥呢?”該學生馬上醒悟過來,改成了靜靜地誦讀,這樣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加上老師恰到好處的提醒,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提高,這比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更有效,給學生的印象更深刻,也使暫時朗讀不到位的學生積極性沒有受到挫傷,僅成了學生提高自己朗讀水平的一次鼓舞。尋找和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發(fā)現(xiàn)學生的潛能,這正是新課程學生評價倡導的改革方向,只有關注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差異性和個體發(fā)展的不均衡性,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標準多元化,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全體發(fā)展。
此外,我還把知識延伸到課外,在立足于課內,打好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把語文知識聯(lián)系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學完課文以后,我讓學生來畫畫這所民族小學,同學們都興趣高漲,動起手來了,畫的是各有千秋。我讓學生課外把自己的學校用自己的話寫下來。這樣主動、自主的學習,給了孩子們一片開放的園地,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講自己喜歡的,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也使得課堂上的知識進一步得到了升華。
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開發(fā),變封閉為開放,教學活動猶如放飛快樂的翅膀,讓學生的閱讀快樂從課本飛向想象的空間,從課堂飛向課外,多形式和多渠道,高效地發(fā)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與生活的有效結合。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1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一篇抒情散文,描述西南邊疆一所美麗而充滿歡樂的民族小學,反映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xiàn)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本文的學習,我先讓學生了解我們各族兒童的團結友愛和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在教學過程中,我經過以下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一、拓展資源,引發(fā)興趣
本篇課文主要介紹西南邊疆各民族學生的學習生活,少數(shù)民族風情濃郁,絕大多數(shù)地方的學生與之生活距離較遠,缺少相應的知識、經驗的背景。根據(jù)這一情景,我設計了“民族風情展示會”的綜合性學習活動這一環(huán)節(jié)。由于我們農村學生受條件限制,課外收集資料的途徑能夠說幾乎沒有,所以,我自我根據(jù)活動主題上網搜集了不少少數(shù)民族服飾和生活習俗的圖片、實物、文字資料等材料,利用教室外墻開辟了一個資料展示臺,以供學生看閱,選擇自我感興趣的來記一記。
上課伊始,我導出:“少數(shù)民族風情展示會”,學生們把經過資料展示臺所獲得的信息在課堂上加以整合反饋,興趣高昂。展示完后,以“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qū),有許多民族聚居在一齊,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一樣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此刻就有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參觀一下”
假想參加的形式導入,學生學習新課的熱情很高,注意力也相比較較集中。
二、以想促悟,激發(fā)興趣
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不是知識的搬運過程,而是對學生心靈的喚醒,潛能的開發(fā)。語言文字作為表情達意的符號,蘊含著豐富的信息,語言作品中也存在一些空白,這些都需要學生在閱讀中轉換、補充、生成,這轉換補充生成的過程,正是學生的發(fā)展過程。所以,在教學時,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部分來喚起學生的想象以激發(fā)興趣從而到達堅持學生注意力以理解文本的目的。
例如對于民族小學學生上課的情景,課文中并沒有具體寫,只寫了他們好聽的讀書聲,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用自我的話來說說民族小學的同學們上課時的情景。孩子們各抒己見,十分踴躍,有的說:“他們聽得目不轉睛?!庇械恼f:“他們進取舉手發(fā)言,還受到了教師的表揚?!庇械恼f:“他們把課文讀得又整齊又動聽?!?。
整堂課總體感覺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是比較清晰的,重點也挺突出。一些教學設計比較貼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很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但自我感覺自我在課堂上的語言還是顯得有些繁瑣。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語言、過渡語言、激勵語言都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教師細心斟酌,多加錘煉,精心準備。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取性,讓他們在課堂上歡樂地學有所得!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2
看著三年級小孩子充滿稚氣的笑臉,聽著他們可愛的嫩嫩的聲音,尤其是感受著他們在課堂上的點滴成長,滿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3處想象。第一處同學們來上學時的情景,我先范讀,要求同學們邊聽邊想象:“在你的小腦瓜中,看到了什么?”開始,孩子們想象很局限,僅有一個孩子舉手,說:有很多民族的小學生都來上學。我意識到孩子們對這種教法不習慣,于是示范引路:在劉教師的頭腦中,仿佛看見了……然后再讓學生邊想像,邊朗讀,到達了較夢想的效果。
有了如上的示范引路,緊之后又設計了一處想像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向在學校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會怎樣打?孩子們開始雀躍起來:小鳥,你好!小鳥,早上好!我趕緊表揚:多有禮貌的孩子!多可愛的小女孩子!孩子們的高興之情溢于言表。
在教學第三段時,引導學生想象:如是你是一棵小樹、一只小鳥、蝴蝶或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樣做?李依陽小朋友的回答真讓人叫絕:“如果我是一只站在枝頭的小鳥,我必須不敢再叫了,因為我怕打擾了小朋友們讀課文。我會靜靜地欣賞?!庇辛诉@樣的感悟,再感情朗讀已是水到渠成。
孩子們的成長,讓我仿佛看到了:孩子們想象的翅膀在長大!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2篇 我們的民族小學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我們的民族小學》6篇(小學三年級語文我們的民族小學教案)
★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2篇 我們的民族小學優(yōu)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