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短文》教學反思10篇 短文教學反思課后反思,以供借鑒。

《短文》教學反思1
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說明文是相當枯燥的,何況本文是純粹的科普文章,因此我在教授本文時力求形式新穎活潑,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更多學生參與其中,盡可能實現教學目標。而從過程來看差強人意。
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將本文內容和電視科普片聯姻的構想是授課前晚忽然想到,時間倉促,某些環(huán)節(jié)雕琢不夠仔細;二是作為教師的我臨場調動學生學習情緒上能力有所欠缺,課堂上反映出來的是學生參與面不夠廣,發(fā)言不夠踴躍;三是教者高估學生能力,忘記了學生整體素質教較差這一事實,導致實際課堂上的場面與我的構想出入較大。
當然從課后反饋的信息看,教學目標基本實現,而且相當多的學生喜歡這一種教學形式。一成不變導致學生思想的懶惰,求變求新定會有更多的驚喜收獲。我想這樣的”探索”越多,”發(fā)現”也就會越多。
組內評課記錄摘要:
優(yōu)點:
▲教師深入鉆研教材,對課文內容把握好,課堂設計新穎,將科普文章講的通俗易懂,易于學生接受。教學思路清晰,過程流暢自然,長文短教,重點突出,且點撥到位。
▲以央視欄目導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為下文學生歸納寫作內容、說明順序作了很好的引導。
▲能聯系生活,適當開發(fā)資源,課堂容量大。
▲教師的專業(yè)功底扎實全面,語言簡潔到位,并不乏妙語,有自己比較鮮明的教學風格。
▲學生分組學習,合作探究,效率高,效果較好。
不足:
▲閱讀時間太短,應加強對課文的朗讀,重點句段的錘煉不夠。
▲還應充分調動絕大多數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若能有一定的影像、圖片資料作輔助,學生的興趣會更高,理解更清楚。
《短文》教學反思2
1、過程活動化。我們可以把學生課堂活動是否充分作為檢驗課堂教學是否改革的標尺。如果課堂上沒有學生充分地占有時間,進行有形式也有內容的學習語言、習得技巧、發(fā)展智能、訓練思維、升華精神的活動,就沒有語文教學的改革。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學習的主體──學生的角度來研究我們的教學。教師必須追求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活動起來且真正學有所得的高層次教學境界,簡單地說,就是課堂教這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目標,設法讓學生充分地“活”起來,“動”起來,就是要將教師“教”的活動科學巧妙地轉變?yōu)閷W生“學”的活動,將本需由教師講析出來的內容由學生在充分的課堂活動中讀出來,找出來,析出來,悟出來,練出來,品出來。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巧妙地將積累語言、賞析語言整合為編寫《讀書名言精評》這一學生活動,既凸顯了語言教學這一重點,又教會了學生讀書的方法,也讓學生享受到了求知的愉悅,感受到了思想的啟迪。在教學第二篇短文中,教師又將學心論證方法這一教學重點難點轉化為學生小組合作比較閱讀,學生在比較中自悟自得,自得其樂,其樂融融。
2、關注學生體驗。關注學生體驗即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一方面,教師引導學生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對接,學生情感與外部世界對接,原有經驗與新鮮經驗對接,構筑了師生交往對話的平臺。另一方面,組織思維工的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和實踐,使學生在體驗中掌握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編寫《讀書名言精評》,與培根“對話”,比較閱讀,自擬名言等,促進了學生在體驗中自得自悟,在實踐中學習,在合作中發(fā)展。
3、充分利用課文價值。趙樹理說:“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里淘金’?!苯陶呤巧朴诶媒滩牡娜耍云洫毺氐难酃?,穿透文字表面,發(fā)掘到了教材獨特的價值:一是知識積累的價值。教師選擇了讀書名言這一角度引導學生學習課文,選擇比較閱讀這一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議論文知識。二是美育的價值。學生在編寫《讀書名言精評》的全過程中,不僅探尋到了語言的美點,而且從中感受到了求知的樂趣,獲取了求知向上的精神源泉。三是思維訓練的價值。在比較閱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在與培根“對話”和自擬名言中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造新思維。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個教例中,因為拓展遷移不夠,所以讓人感覺到學生學習空間窄了一些。但是,這里的確為學生展示了讀書的無窮魅力。
《短文》教學反思3
這兩篇課文內容都比較簡單。備課的時候,吸取了前古文教學的思路,認真?zhèn)渥阏n文的`字詞,要求學生在最短的時間掌握翻譯及字詞。關鍵的,就落在如何引導學生對古文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了。
備課時所定下的學習目標是要學生掌握夸父和共工的人物形象,學會比較人物形象。哪知上《夸父逐日》的時候,有個學生忽然站起來問:“老師,夸父是不是很無聊,去追趕太陽?”我念頭一轉,剛好這個可以作為學生質疑的切入點,讓學生更好地對課文進行討論探究。于是我放下課本,請學生就“夸父是不是個無聊的人”這個問題進行討論。課堂的氣氛一下子扎開來。學生反應很激烈,甚至有學生說得很全面,既說到了夸父是盲目的,又說到他是勇敢的,敢于挑戰(zhàn)權威的。最后我再總結:從積極意義上看夸父,和從消極意義上看夸父,告訴學生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人物,就能得到不同的結果。
在上到《共工怒觸不周山》一課時,吸取了前面的課堂經驗,我在分析了共工的身份以后,本想請同學分析共工的形象,也有同學舉手問:“共工這種行為是不是表現他是個失敗者?”他列出的理由是:一,本身和顓頊戰(zhàn)爭的過程中,他就已經失敗了;二,敗了還自己惱羞成怒撞不周山,()這不是很奇怪嗎?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有值得討論的余地的,于是也打亂了自己的思路,請同學來說說自己的意見“共工是不是英雄人物”這個問題來討論。結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不僅平時成績好的舉手,平時成績比較差的同學,甚至經常違反課堂紀律的同學也舉手發(fā)言。有的同學說,歷史上也有許多失敗者,但是他們也用自己勇敢的行為改造了當時的社會(她列舉的材料是陳勝吳廣),所以英雄應該是以他對社會作的貢獻來評價的;有的學生也說了,共工的脾氣太暴躁,真正的英雄應該廣納賢才(他列舉劉邦和曹操);還有同學說共工改造了自然界,這是英雄的表現。討論很激烈,一直到下課,大家都不肯停下。
這節(jié)課下來,我覺得自己可以有幾點收獲:
第一,課堂的討論一定要有收獲。討論一定要使圍繞課文的中心主題來討論的。學生有時候提的某個問題,可以作為導入,但是教師一定要把這個問題作為課文中心的切入點,這樣的討論才有意義。比如這一課的討論目的是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人物的形象。兩篇課文在討論的過程中,一直都沒有離開課文的主題:兩位英雄人物犧牲自己,改造自然界的精神。
第二,討論的問題一定要設置得有趣,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這樣學生看問題的面才能廣,討論才能更激烈。在這次的討論中,學生列舉的材料都是信手拈來,調動學生本身學習過的知識,這才是加深學生學習印象和分析課文能力的方法。
第三,能夠利用學生的提問,及時和學生進行課堂的交流。學生覺得順理成章,在討論時,不會覺得只流于表面,這是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后得出的問題,更能引起其他學生的關注。變廢為寶教學反思筆算乘法教學反思比賽場次教學反思
《短文》教學反思4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注重了三點:
1.強化了學生對語言的品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突出了“語言品味”這一教學重點。
2.注重對情感的體會?!蹲撸丛迫ァ肥且黄形镌佒镜奈恼?,學生除了對語言層面的品味之外,更重要的是對文章思想情感的把握,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緊緊抓住第10、11兩自然段的重點語句,并以此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透過對兩自然段的品味,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通過《第一次真好》中的教學,教育學生要敢于嘗試有益的“第一次:,要珍惜“第一次”。
3.試著培養(yǎng)學生敢于思考、敢于質疑的習慣,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們自主閱讀,自由質疑,探討尋求答案,開展了小組內、小組間、師生間的合作與交流,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之中我覺得有下述幾方面需要改進:
1.學生自主閱讀和自主解讀。有時有些散,教師應充分考慮到予以學生恰當的引導。
2.教育要面向全體,有部分學生沒有完全參與討論,教師應想辦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短文》教學反思5
作為自讀課,本文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讀書習慣。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整體上把握兩篇短文的內容,比較兩篇短文的語言特點。授課之前,布置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搜集讀書的名言,故事;授課之中,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交流,然后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教師導入新課,學習第一篇。
?。ㄒ唬?、教師布置思考題:(1)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2)本文的結構層次如何劃分?
?。ǘ?、探究《談讀書、》主要內容。整體感知:本文的中心話題“讀書”,圍繞這一話題,談了些什么內容?在小組討論之后,讓一部分學生在全班陳述討論結果,老師做點撥補充。在分小組討論解疑,匯總,對得不到解決的疑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討,找出文中你認為富有哲理的話,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
?。ㄈW習第二篇。(1)快速閱讀《不求甚解》,邊讀邊思考: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義。(2)學生自主提出有關的問題,分小組研討。1、“好讀書’與“不求甚解”有什么關系?2、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為什么要反對馬馬虎虎的態(tài)度?3、本文主要討論了什么問題?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四)、探討比較。兩篇文章在語言上的不同特點。
?。ㄎ澹?、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課后作業(yè)1——3題。
以上是我的教學流程。從以上教學中,我充分認識到:關注學生即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一方面,教師引導學生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對接,學生情感與外部世界對接,原有經驗與新鮮經驗對接,構筑了師生交往對話的平臺。另一方面,組織學生思維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和實踐,使學生在體驗中掌握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編寫《讀書名言警句》,與培根“對話”,比較閱讀,自擬名言等,促進了學生在體驗中自得自悟,在實踐中學習,在合作中發(fā)展。總之,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此次教學中,因為拓展遷移不夠,所以讓人感覺到學生學習空間窄了一些。但是,這節(jié)課上,的確為學生展示個人才華提供了較好的平臺。
《短文》教學反思6
今天講授巴金的《短文兩篇》---《日》、《月》,巴金是我國著名作家,寫過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講授此課我首先介紹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本科的寫作背景、寫作時間,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和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其次我通過本文的關鍵詞語來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在文章中有一些關鍵詞語,如“日”“飛蛾”“夸父”“月”“姮娥”等,他們的含義不能僅僅按照本義來理解,而要在通讀全文、理解全文的基礎上來把握。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達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絕寒冷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了解這些神話故事,進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在講課中,由于教師過于著急,對這些內容講解較少,而又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多說,所以此環(huán)節(jié)處理不好。
“讀”和“寫”是兩項最基本的訓練,充分朗讀可以讓自己的讀音更準確,也可以深入的了解、感受課文,欣賞本文的鏗鏘之美,因此授課中我注意朗讀,讓學生多讀,在讀中讀準生字,了解內容。
其實我們教師明明知道為了更好的突出課堂效應,加強課堂有效教學,教師應放手讓學生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培養(yǎng)能力,但真正做起來就忘到了腦后,課堂上總怕學生掌握不好,而自己就為學生包辦一切,講個沒完。講完這一課我還是有這樣的體會,因此,今后的課堂我還是要多反思,認真?zhèn)湔n,以更好的進行有效教學。
《短文》教學反思7
今天上第17課《短文兩篇》,兩篇短文通過精練的語言,精悍的情節(jié)給我們闡述了一個道理,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堅定自己的信念,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而這種自信是建立在對事情強烈的責任心和認真的態(tài)度之上的。我想,,兩篇短文略有相同,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教學,學生會有什么不同的反應呢?
上《第十二塊紗布》時,我收集了幾張醫(yī)生給病人動手術不同角度的照片,明確地讓學生視覺直接感知醫(yī)生與護士的表情和心理的變化。學生基本都能領悟到如:嚴肅、盯??磥恚曈X的直接影響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還是有很大幫助的,接著我又讓學生反復的讀,去領悟女護士在這種情況下對醫(yī)生的態(tài)度。
第二課時上《果敢的判斷》,我主要讓學生根據問題:小澤征而是怎樣對待演奏過程中出現的不和諧音響的?去讀第二段,找出表示小澤征而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句子。兩篇短文學下來,學生有了自己的感悟,我也體會,教無定律,學無定法。
《短文》教學反思8
《秋天的圖畫》這篇小短文描寫了秋天的美麗景色。語言優(yōu)美,結構嚴謹,最后點明中心──是勤勞的人們畫出了美麗的圖畫。
學完生字,我讓學生拿出筆來,看看課文中寫了哪幾種景物把它們找出來,在下面畫上小圓圈。我在教室里巡視,發(fā)現有的學生不知畫什么?有的畫出一整句話。我叫大家暫停,對他們說:“課文中寫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有梨樹。”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梨樹”然后在下面畫上小圓圈。這下,同學們懂了,快速地畫出了“蘋果”、“稻?!薄ⅰ案吡弧?。“把這些景物在圖上找出來,標上小紅旗好不好啊?”我提出了第二個要求。這個任務同學們都愛完成,很快就畫完了,看著圖,讓他們感覺秋天真得像幅畫。第三個要求提出來了:“同學們讀書,看到‘掛起’這個詞了沒有?梨樹后面是掛著,蘋果、稻海、高粱后面都是什么詞呢?能不能用曲線畫出來呢?”“能──”學生們興高采烈。畫完了,我緊跟著追問:“梨樹上掛起了什么?”“燈籠──”“在燈籠下面也畫上曲線,后面的同學們自己就能找出來,我看誰找得快,別忘了畫上小曲線??!”看著一只只小手在書上認真地畫著,我說不出地高興。“同學們畫得真好,下面輕松輕松,做個小游戲。老師說一個詞,你們接一個詞好嗎?游戲開始了。掛起──”“燈籠──”“露出──”“臉頰──”……“真好,現在這樣,男同學說前邊的,女同學說后邊的。”一聲聲稚嫩、欣喜的童音歡快地飛出教室。緊接著第四個求出臺了:“我有兩個句子,大家比一比,看那個好,記著要告訴大家你的想法啊。聽好了:梨樹上掛起金黃的燈籠。梨樹上掛起燈籠。兩句哪句好?”又是張競文舉起手,他慢條斯理地說:“是第一句好,金黃的是顏色,有了顏色就告訴了我們梨是黃的,我們就像看見了黃色的梨掛在樹上?!薄罢婧?,掌聲鼓勵!”“那你們把‘金黃的’這樣的詞找出來畫上括號好嗎?”“又做游戲了!詞語搭配開始,金黃的──”“燈籠!”“紅紅的──”“臉頰!”……我高興地和同學們一起“玩”著,意猶未盡說:“多美的句子啊,越讀越愛讀,我們深情地讀一讀吧!”又一串帶著贊美情感的讀書聲飛出窗外……
這篇課文的處理我是根據新課標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基點去做的。美的文字,美的情景,就要用美的心情去對待,當學生的心情與美的文字形成共鳴的時候,學生的朗讀還用指導嗎?那種發(fā)自內心的贊美之情不是老師范讀引出來的,也不是老師強調讀出感情逼出來的。而是文本、孩子、情感融為一體時的情不自禁地宣泄。在這個片斷的教學中,我收獲到了成功。這樣的閱讀興趣盎然孩子們能不喜歡嗎?時間長了,孩子們自然會愛上閱讀。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基于此點,我在教學中著重培養(yǎng)孩子們的學習方法。我不會忘記這句話:孩子是一張白紙,就看你在上邊畫什么圖畫了,我們要在這張白紙上畫出最美的圖畫。去年教一年級,面對著天真可愛、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們,我時常想起這句話。因此我立志在孩子們的頭腦里畫出最美的畫圖。一年級我培養(yǎng)了孩子們預習的習慣,曾有人說,一年級的孩子們不能課下預習,但是我覺得只要不給家長增加負擔,教給孩子們方法,他們會做好的。實踐證明,我成功了。在學第二冊的時候,我的孩子們都能自己完成預習任務了。他們在課下熟讀課文,圈出生字,勾出生詞,然后認讀生字,不會了,翻開課文找到那個生字讀課文,在句子中就能認識這字,他們還主動地用各種方法去識字,好到課堂上大顯身手——告訴同學們我是用什么方法認識這個字的!遇到有的同學沒有學會,小老師們可就要發(fā)揮作用了,他們教得很真。由于有了課下預習做基礎,我們的課還不算太趕,在課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說話、朗讀、寫字等能力,重要的是,學生們已經把預習當成了必需要進行的一項活動,他們覺得必須要做。這不就是一種好的習慣嗎?這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就是學習過程嗎? 在這個片斷的教學中,我也是注重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學到讀書的方法,養(yǎng)成好的習慣。古人說的好: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的學生如果從小就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收獲會何其多啊。<
《短文》教學反思9
《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作品,詩人以探出墻外的紅杏來渲染滿園的春色,構思巧妙,耐人尋味。教學前,我仔細閱讀了教參和備課手冊,也研讀了這首詩。發(fā)現詩中“應憐屐齒印蒼苔”中的“應”有著兩種不同的解釋,一是說“大概”,另一說法是“應該”。那么聯系全詩,選擇哪種比較貼切呢,在辦公室的時候我們就展開了討論,大家認為“大概”比較合理,這樣解釋整首詩也順暢,教學中,學生雖然也都把“應”解釋為“大概”。但我想,我們課前的討論也是十分有意義的,一方面使自己更好地把握了教材,另一方面也讓自己有了充足的教學準備,不至于發(fā)生后才來想這個問題。
<<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詩人楊萬里所作的一首描寫田園風光和兒童在菜地邊追逐蝴蝶的生動場面的古詩。詩的內容通俗易懂,因此,我在教學時讓同學熟讀后,看圖,交流詩的大意。同學們很快掌握了古詩的大意,但詩中美好的意境卻還沒有領略到。因此,我就讓同學看圖想象,小組交流,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了。緊接著,請同學來說說你所看到的情景。你一言,我一語。同學們把春天的景色描繪得美妙絕倫,兒童追蝴蝶的情景也是生動有趣。
一位學生寫道:深長的小路,蜿蜒曲折;鄉(xiāng)村的籬笆,稀稀疏疏。青青的瓦,雪白的墻,一望無際的油菜花在陽光下燦爛微笑。美麗的鄉(xiāng)村,總是那么迷人,那么向往?,F在還是春天,碧藍的天空中總少不了鳥兒的光臨。常常會看到,一只鳥或一群鳥在空中劃過、蕩過。金色的陽光也不閑著。呵,瞧,那花已凋落,綠葉還小的大樹,還未成一把綠傘。這下它可興奮了,像把利劍從綠葉叢中“唰”地穿過,來到大地上與花草們玩耍。多美呵!就連小蝴蝶也陶醉了,它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昂妹赖暮。 毙∨笥褌兛匆娝?,連忙去追趕它。哈!這下黃蝴蝶又得與孩子們玩捉迷藏了。它一會兒躲到樹頭,一會兒又落到籬笆上,可糟糕的是,無論如何,它都逃不過孩子們的雙眼。哎,有了!它一頭扎進了菜花從中,頓時,也成了一朵在燦爛陽光下盛開的菜花。孩子們這下全傻眼了。這蝴蝶去哪兒了呢?他們東找西尋,可怎么也找不到了。
古詩,短短的幾十個字,包含了作者的所感所想,若教學中只是字面理解,那學生也一定感受不到古詩的內涵的博大精深。今后,我要更著重古詩教學中意境的感悟,放飛孩子們的想象,讓他們充分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奧妙。
《短文》教學反思10
今天,我上完了第五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短文兩篇》。包括《夸父逐日》和《共工怒觸不周山》兩篇。這兩篇文言文在文體上與七年級之前學過的文言文都有差別,是兩篇神話故事。事實上,學生們對于“神話”并不陌生,大多數的學生也能講很多神話故事,但文言文教學畢竟不是講故事這么簡單。
對于如此短小的兩篇課文,我制定了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學生首先落實字詞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能夠翻譯全文。這一點我的學生都做的非常好,并且多數學生能夠通過疏通字詞句子了解這兩個神話故事并當堂能夠背誦這兩篇文言文。然而,正當我講完字詞句正要開始深入挖掘課文內容時,學生們突然提出了疑問?!袄蠋?,夸父是不是一個自不量力的人呢?這樣的人有這樣的結局是意料中的事呢!對不對呀?”我被學生問到了。因為接下來我剛要開始講這一神話故事的積極意義,然而學生首先先入為主的提出了神話故事中的消極意義。但是學生的理解并不是錯誤的,如何引導學生繼續(xù)去理解神話帶給我們的積極意義成了這堂課比較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于是,我突然意識到關于“神話”我首先忽視了它的定義。接下來,我就開始借著學生的提問把神話的定義跟同學們解釋了一遍。孩子摸著頭說道:“哦,原來是這樣,遠古的人們根本不知道自然科學的知識?!绷私饬诉@一點,接下來的積極意義的講授就變得順利的多了。
整堂課這么一來變得相對輕松了許多。差不都在講完《夸父逐日》的內容時,有位同學突然舉手了,我請他起來發(fā)言,沒料到他說:“老師,夸父具體是什么時候的人呢?如果他跟大禹在一個時期就好了?!蔽覇柕溃骸盀槭裁茨兀俊边@位同學一臉笑容地說:“老師,你看他喝干了黃河的水呀,大禹就不用這么辛苦去治水了?!痹谶@時我突然發(fā)現,孩子們擁有無限的想象力,這是多么珍貴。我表揚了這個孩子,因為他的聰慧,也因為他的想象力與聯想的能力。
這一堂課下來,我突然感受到了作為一名老師是多么幸福。自我從教以來,還沒有像那天那么高興。因為在那一堂充滿著孩子們疑問的課上我感到孩子們對于知識的渴求。我欣賞他們打破少過問到底的精神。我也發(fā)現了自己身上的許多不足。很多次培訓時聽到這樣的話:做一名語文老師,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慢慢一杯子水。然而,面對日益進步的社會,信息高速發(fā)達的社會,如今的語文老師已經不僅僅是一桶水這么簡單了。只有不斷地在知識上完善自己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
《短文》教學反思10篇 短文教學反思課后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