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收集的人教版比教學設計與反思共3篇 比 教學反思,歡迎參閱。

人教版比教學設計與反思共1
人教版數(shù)學《比的應用》教學設計及反思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人教版數(shù)學《比的應用》教學設計及反思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人教版數(shù)學《比的應用》教學設計及反思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54頁例2和練習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征以及解題方法,能正確運用按比例分配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意識。并能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悟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滲透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
教學重點:
運用按比分配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如果媽媽的菜地里的白菜長蟲子了,媽媽會怎么辦呢?肯定要買殺蟲劑(濃縮劑)進行殺蟲。那濃縮劑能不能用來殺蟲呢?你們想不想解決這類有關的問題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那好,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比的應用。
板書:比的應用。
二、探索新知。
請同學們打開教科書的54頁。
出示教材54頁例2
閱讀與理解:
(1)、了解情境中的生活信息。
?。?)、已知條件:500mL是配好后的稀釋液的體積,1: 4表示的是濃縮液與水的體積的比。
分析與解答:
(1)、稀釋液:500ml 總分數(shù):1+ 4=5
1 : 4表示什么意思呢?
濃縮液 : 水
(2)、濃縮液和水的體積比是1: 4 。
濃縮液的體積是稀釋液的1/5。
水的體積是稀釋液的4/5。
方法一:
總體積平均分成5份。先算出總分數(shù),再求每份是多少,最后分別求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
把每份是:500(1+4)=100(mL)
濃縮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方法二: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人教版數(shù)學《比的應用》教學設計及反思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人教版數(shù)學《比的應用》教學設計及反思
先求總份數(shù),再求各部分占總量的幾分之幾(濃縮液占總體積的1/5;水占總體積的4/5。),最后用總量乘各部分占總數(shù)的幾分之幾,求出各部分量。
濃縮液有:5001/5=100(mL)
水有:5004/5=400(mL)
回顧與反思:
濃縮液體積:水的體積
=( ):( )
=( ):( )
答:濃縮液有100mL,水的體積有400mL。
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二第
1、2題。
四、小結:
1、今天我們應用比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2、按比的配制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是: a、先算出總分數(shù),再求每份是多少,最后分別求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b、先求總份數(shù),再求各部分占總量的幾分之幾,最后用總量乘各部分占總數(shù)的幾分之幾,求出各部分量。
五、作業(yè):
練習十二第
3、4題。
六、板書設計:
比的應用
方法一 方法二
總分數(shù)1+4=5
每份數(shù): 500(1+4)=100(mL) 濃縮液占總體積的1/5
水占總體積的4/5
濃縮液:1100=100(mL) 濃縮液有:5001/5=100(mL) 水:4100=400(mL ) 水有:1004/5=400(mL)
答:濃縮液有100mL,水的體積有400mL。
課后反思:
按比的配制稀釋液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這一節(jié)課中我的做法是:首先讓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體會按比的配制的合理性,理解什么是按比配制。按比的配制是一種分配思想,在生活、生產中是很常見的已學過的平均分,其實是按比的配制是比例的一種特例。教學中要通過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讓學生了解在生活、生產中常常要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數(shù)量的多少來進行配制,去感悟按比的配制存在的價值。以生活實際例子入手,讓學生思考實際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是自己生活中的問題。由此激發(fā)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每學生都能體會到數(shù)學的存在,其實就在他們的身邊,因為數(shù)學源自于生活。其次充分展示學生的思考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同一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同時能得到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多向思維的發(fā)展,也凸現(xiàn)出學生個性化的學習。
人教版比教學設計與反思共2
人教版數(shù)學《比一比》教學設計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人教版數(shù)學《比一比》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人教版數(shù)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比多少教學內容:p6-p8、練習一 1-4題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同樣多、多些、少些的含義,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滲透對應思想。
3、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的良好品質。
教具、學具準備: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學生準備5個圓形、5個三角形、5個正方形。教學過程:
一、復習:從1數(shù)到10。
導入: 昨天我們學習了數(shù)一數(sh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一比。 (板書:比一比)二、新課
(一)同樣多1、看圖說話:教師貼出4個圓紙片,學生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再貼出4個三角形紙片,學生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看著這圖,你
第 1 頁 能說一句話嗎?那你是怎么知道它們同樣多的呢?一個圓紙片對著一個三角形紙片,所以我們就說,圓紙片和三角形紙片同樣多。
2、比一比:請伸出你的雙手,我們用一個指頭對著一個指頭的方法來比較一下兩只手上的手指頭是否同樣多(師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3、動動手:教師在黑板上貼3個○(學生跟著在臺下擺),要求對著○擺□,□要和○同樣多。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擺,其余同學在下面擺,擺完后說說擺的方法。
4、同桌左邊的同學擺任意個□,右邊的同學擺△,使得□和△同樣多。說說擺的方法。
5、找一找:在p6、p7的圖中找出同樣多的東西。
(二)多些、少些:
1、教師貼出4個三角形,學生說是幾個,再貼出3個正方形,學生說有幾個。問: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樣多嗎?你怎么看出來的?(教師伺機連線)教師引導學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沒有剩余,我們就說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說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書:多些、少些)
2、教師在黑板上貼2個○和3個△。提問:怎樣比較○和△誰多誰少?(同桌同學商量。)指名說。
3、找一找:在p6、p7的圖中找出什么東西比什么東西多或
第 2 頁 少的。
4、學生動手操作: ①第一行擺3個○,在○下面擺△, △要比○多1個。 ②第一行擺4個□,在□下面擺△,△要比□少2個。 ③要使下圖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個圓,應該怎么辦?三、練習
1、p11、12 練習一 1-4題。
2、找一找我們教室里有什么東西是同樣多的,什么東西是多些,什么東西是少些的?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會比較多少,明天我們要學習比較長短,請同學們每人準備一把尺子,一支用過的鉛筆。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我自認為最大的亮點是選用的材料很簡單,都是運用身邊的資源。
《比多少》這一課是在學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礎上,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本節(jié)課,我根據(jù)剛入學兒童的認知特點,運用有趣的動手操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供多種形象的事物,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資源。
課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有組織有目的的操作,嘗試各種比較的擺法,在師生、生生合作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身操作、觀察,充分體驗和感悟同樣多、多、少的含義。在學生原有
第 3 頁 比多少方法的基礎,通過圖片的幫助和教師的引導,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多少。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去觀察、操作、嘗試。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做他們想做的,在做中逐漸理解知識。體會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操作是本課的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在操作中有不少學生玩起學具來,就停不下來,有的甚至忘記了老師提出的操作要求,隨心所欲地玩起別的花樣來。怎樣讓學生在操作中做到有目的地玩,在玩中學,并有始有終地完成老師交待的任務,我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找出相應的對策。
本節(jié)課還要注意有些學生會根據(jù)以往經驗:數(shù)量一樣多的圖片,頭和尾一般對齊,容易錯判斷為同樣多!
第 4 頁
人教版比教學設計與反思共3
篇1:《按比分配》教學設計
《按比分配》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按比分配問題的特點及解題方法,能正確的解決按比分配的問題。
2.經歷自主畫圖分析、將新知識與舊知識建立聯(lián)系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實例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的學習價值。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老師買了一瓶濃縮果汁,調制了三杯果汁水,我品嘗了一下,你們想知道味道怎么樣?(1號特別甜,3號特別淡,2號口感還不錯)
師:都是用這瓶濃縮果汁調制的,味道怎么不一樣?
師:這三杯果汁水都是我按照濃縮果汁和水一定的比配制的,濃縮果汁和水的比分別是1:
9、1:4和1:1,根據(jù)品嘗的結果,把果汁水和相應的比連一連。 1號(特別甜)濃縮果汁和水的比是1:9 2號(還不錯)濃縮果汁和水的比是1:4 3號(很淡) 濃縮果汁和水的比是1:1 師:每袋濃縮果汁的包裝袋上都有調制建議,標明了濃縮果汁
和水的體積比,看來正如說明書上所說,按1:4的比配置的果汁水口感最佳。
師: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經歷哪幾個步驟?
生: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板書) 1.自己分析,獨立解答。
師:通過閱讀這道題目,我們知道了哪些信息?互相說說 生:500毫升是稀釋后果汁水的體積
(板書: 500毫升 果汁水)
按1:4的比配置的。
?。ò鍟?濃縮果汁:水) 1: 4 要求的是濃縮果汁和水的體積。
師:你是怎么理解1:4的?用你喜歡的方式寫一寫、畫一畫。然后解答這道題。
?。ㄒ螅合泉毩⑼瓿?、再在小組內交流) 2.匯報。
?。?)怎樣理解1:4。
預設:①濃縮液是這樣的1份,水是這樣的4份,沖好的果汁一共是這樣的5份。
(板書: 果汁 1份
水4份
果汁水 5份)
?、?/p>
1份 4份
③
1份 4份
?、馨褯_好的果汁看作單位“1”,濃縮液占總量的,水占總量的。
師:第4種方法與前三種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 ( 不僅看出了1份4份,還看出了每部份和總量之間的關系) (板書:濃縮果汁占果汁水的
水占果汁水的)
師:有的同學利用文字,有的同學通過畫圖,都是在表達你們對于1:4的理解,概括的說你們都分析出什么了?
生:分析出濃縮液和水的關系,分析出每部分和總量的關系。 師:那我們對1:4的理解對解題有幫助嗎?好,下面我們一起交流解答的方法。
(2)匯報解題過程。 ①歸一思路:濃縮液是這樣的1份,水是這樣的4份,總體積平均分成5份。 500÷(4+1)=100(毫升)
濃縮果汁:100×1=100(毫升)
水: 100×4=400(毫升)
?、诶梅謹?shù)乘法解答: 1=100(毫升) 1+4 4水: 500×=400(毫升) 1+4濃縮果汁: 500×
師:怎么想到用分數(shù)解決的?
師:要轉化成用分數(shù)解答,關鍵是什么? 3.回顧與反思。
師:我們已經分析解答了這道題,接下來我們該。。生:回顧與反思。
?。?)檢驗結果是否正確。
看濃縮液和水的體積比是否是1:4。
和是否是500毫升。
師:為什么要從兩方面檢驗。
?。?)回顧解題過程。
做了哪些事?首先著重理解了1:4的意義
解答。解答時同學們用到了不同的方法,有的用到了小份的方法,有的用到了分數(shù)乘法。
師:正像你們所說的,首先我們對1:4進行了理解。不同的 理解,解題的方法不同;分析的越全面、深入,方法越多樣。 4情境延伸。
師:特甜的這杯水我也配置了500毫升,你知道我放了多少濃縮果汁?多少水嗎?
特別淡的這杯水呢?
師:剛才我們解答的這類題都是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然后求出每部分各是多少,我們把這樣的問題也叫做按比分配的問題。你們會解答了嗎? 1. 2.按比分配的想象在生活中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你在哪里見過嗎?(生舉例)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事情是怎么分配的?
(1)
篇2: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 比的應用(按比分配)教學設計
《比的應用—按比分配》教學設計
授課教師:肖彥 授課時間: 課題:比的應用——按比分配
教學內容: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49頁例2和“做一做”及練習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征以及解題方法,能正確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意識。
3、情感目標: 讓學生感悟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滲透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理解按比分的意義,學會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按比分配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搶答:
1.將10克糖放入90克水中,糖和水的比是多少?糖占水的幾分之幾?水是糖的幾倍?糖是糖水的幾分之幾?水是糖水的幾分之幾?
2.小剛家養(yǎng)的雞、鴨、鵝的只數(shù)比是7∶2∶1,那么雞的只數(shù)占三種家禽()()總數(shù)的 ,鴨的只數(shù)占三種家禽總數(shù)的,鵝的只數(shù)占三種家禽總
?。ǎǎǎ?shù)的 。
?。ǎ?/p>
3.根據(jù)“四二班男生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的比是1∶2”這個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二)口頭列式計算: 3 1.果園有100棵蘋果樹,梨樹的棵數(shù)是蘋果樹的 ,梨樹有多少棵? 52.學校操場共有400平方米,由一年級和六年級的同學打掃,平均每個年級打掃多少平方米?
導入:這是一道什么應用題?(平均分)你認為這樣分配任務合適嗎,為什么?你認為應該怎樣分配任務?
二、新課教學。
(一)改編復習題,分析題意。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給上題補充一個條件,改編成一道按比分的應用題:學校操場共有400平方米,按1∶4的比分配給一年級和六年級的同學打掃,兩個年級各打掃多少平方米?
“按1∶4的比分配給一年級和六年級的同學打掃”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根據(jù)這句話我們可以想到什么?
多請幾個學生說一說。
(二)學生試做。
再請學生自己試著做一做。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如果覺得有困難,可以自己看一看書上49頁的例2。
(三)集體訂正評講。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畫示意圖,板書算式,并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四)再次改編復習題。
學校操場共有400m2,按1∶3∶4的比分配給一年級、二年級和六年級的同學打掃,這三個年級各打掃多少m2?
教師引導,師生一起完成。
(五)比較兩道例題,小結。
這兩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第1題中400 m2是一年級和六年級的同學要打掃的面積總和,是按1∶4這個比來分的。要求一年級打掃多少和六年級打掃多少。第1題中400 m2是一年級、二年級和六年級的同學要打掃的面積總和,是按1∶3∶4這個比來分的。要求一年級打掃多少、二年級打掃多少和六年級打掃多少。兩題都已知要幾個年級要打掃的面積總和,和幾年級打掃的面積之比,要求幾個年級分別打掃的面積。) 這種應用題,已知了幾個數(shù)量的總和以及這幾個數(shù)量的比,要求這幾個數(shù)量,也就是要把一個數(shù)按一定的比分成幾部分。所以這種應用題叫做按比分配應用題。 解答按比分配的應用題哪些方法呢?(解答按比分配的應用題時可以把比轉化為份數(shù),先求出總份數(shù),再求出每份數(shù),再用每份數(shù)×對應的份數(shù)=對應的數(shù)量。也可以把比轉化為分數(shù),先求出對應量占總量的幾分之幾,再用總量×對應()的 =對應的數(shù)量。) ()
(六)結合教材第49頁例2再次鞏固按比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答方法。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49頁“做一做”,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解答,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應用比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你有什么收獲?(什么叫按比分配?按比分配的應用題有什么特征?解答按比分配的應用題有哪些方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嗎?生活中有哪些按比分配的實例?)
五、作業(yè):練習十二第1-4題。
五、板書設計:
比的應用——按比分配
篇3: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_比的應用(按比分配)教學設計
課題:比的應用——按比分配
教學內容: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54頁例2和練習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征以及解題方法, 能正確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意識。
3、情感目標: 讓學生感悟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滲透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理解按比分的意義,學會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按比分配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搶答:
1.將10克糖放入90克水中,糖和水的比是多少?糖占水的幾分之幾?水是糖的幾倍?糖是糖水的幾分之幾?水是糖水的幾分之幾?
2.小剛家養(yǎng)的雞、鴨、鵝的只數(shù)比是7∶2∶1,那么雞的只數(shù)占三種家禽()()總數(shù)的 ,鴨的只數(shù)占三種家禽總數(shù)的,鵝的只數(shù)占三種家禽總()()
?。ǎ?shù)的 。 ()
3.根據(jù)“四二班男生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的比是1∶2”這個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二)口頭列式計算:
31.果園有100棵蘋果樹,梨樹的棵數(shù)是蘋果樹的 ,梨樹有多少棵? 5 2.學校操場共有400平方米,由一年級和六年級的同學打掃,平均每個年級打掃多少平方米?
導入:這是一道什么應用題?(平均分)你認為這樣分配任務合適嗎,為什么?你認為應該怎樣分配任務?
二、新課教學。
(一)改編復習題,分析題意。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給上題補充一個條件,改編成一道按比分的應用題:學校操場共有400平方米,按1∶4的比分配給一年級和六年級的同學打掃,兩個年級各打掃多少平方米?
“按1∶4的比分配給一年級和六年級的同學打掃”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根據(jù)這句話我們可以想到什么? 多請幾個學生說一說。
(二)學生試做。
再請學生自己試著做一做。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如果覺得有困難,可以自己看一看書上49頁的例2。
(三)集體訂正評講。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畫示意圖,板書算式,并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四)再次改編復習題。
學校操場共有400m2,按1∶3∶4的比分配給一年級、二年級和六年級的同學打掃,這三個年級各打掃多少m2?
教師引導,師生一起完成。
(五)比較兩道例題,小結。
這兩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第1題中400 m2是一年級和六年級的同學要打掃的面積總和,是按1∶4這個比來分的。要求一年級打掃多少和六年級打掃多少。第1題中400 m2是一年級、二年級和六年級的同學要打掃的面積總和,是按1∶3∶4這個比來分的。要求一年級打掃多少、二年級打掃多少和六年級打掃多少。兩題都已知要幾個年級要打掃的面積總和,和幾年級打掃的面積之比,要求幾個年級分別打掃的面積。)
這種應用題,已知了幾個數(shù)量的總和以及這幾個數(shù)量的比,要求這幾個數(shù)量,也就是要把一個數(shù)按一定的比分成幾部分。所以這種應用題叫做按比分配應用題。
解答按比分配的應用題哪些方法呢?(解答按比分配的應用題時可以把比轉化為份數(shù),先求出總份數(shù),再求出每份數(shù),再用每份數(shù)×對應的份數(shù)=對應的數(shù)量。也可以把比轉化為分數(shù),先求出對應量占總量的幾分之幾,再用總量×對應()的 =對應的數(shù)量。) ()
(六)結合教材第54頁例2再次鞏固按比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答方法。
三、鞏固練習。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應用比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你有什么收獲?(什么叫按比分配?
按比分配的應用題有什么特征?解答按比分配的應用題有哪些方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嗎?生活中有哪些按比分配的實例?)
五、作業(yè):練習十二第1-4題。
人教版比教學設計與反思共3篇 比 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相關熱詞搜索:人教版比教學設計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