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新課標高中語文《歸去來兮辭》教案3篇 《歸去來兮辭》優(yōu)秀教案,歡迎參閱。

新課標高中語文《歸去來兮辭》教案1
歸去來兮辭 并序
陶淵明
【教學目標】
理解作者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而熱愛田園生活的精神,品讀作品:情感真切、語言質(zhì)樸 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學習作者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dǎo)入
朗朗乾坤,誰能掙脫名韁利索的羈絆?滾滾紅塵,誰又能拒絕高官厚祿的誘惑?但在中國文學史就有這樣一個人,他有官不做,樂居田園,用自己的心靈書寫了一曲曲動人的絕唱,他就是中國著名的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吟誦他用心靈寫成的絕唱——《歸去來兮辭》,感受他獨特的人生情懷!二.作者介紹
陶淵明(365-427),名潛,字淵明,一字元亮,東晉大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卒后朋友私謚“靖節(jié)”,故后人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開國元勛官至大司馬的陶侃,據(jù)說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過武昌太守,父親陶逸做過安城太守。淵明八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家境逐漸衰落,年輕時曾懷有“大濟于蒼生”的壯志,又因家境貧寒,二十九歲時走上仕途,歷任江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彭澤令等下級官職,每次時間都很短。幾度出仕,使他逐漸認清了當時官場的污濁與黑暗,四十一歲還家歸隱,過起了自由閑適的田園生活。此后二十三年,雖憂憤常積于心,生活困窘多難,再無出仕之念,后在貧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歲。
陶淵明今存詩歌125首,其中四言詩9首,五言詩116首。他的五言詩可大略分為兩類:一類是繼承漢魏以來抒情言志傳統(tǒng)而加以發(fā)展的詠懷詩;一類是前人很少創(chuàng)作的田園詩。后代批評家常用質(zhì)樸、平淡、自然評價陶詩的風格,稱其為“田園詩人”。陶淵明現(xiàn)存文12篇,其中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篇數(shù)不多,影響卻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記》,本文則是辭中名篇,在藝術(shù)上平淡、樸素,充滿了詩意,全無半點斧鑿痕跡,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三.寫作背景及文體特點
陶淵明四十一歲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澤令。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潛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鼓澤巡視,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怎么能為五斗米而向這鄉(xiāng)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
辭,是介于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因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又稱楚辭、楚辭體。又因屈原所作《離騷》為這種文體的代表作,故又稱騷體。到了漢代常把辭和賦統(tǒng)稱為辭賦,后人一般也將辭賦并稱。
文體特點;富有抒情的浪漫氣息,很像詩,但押韻和句式都較詩自由,比散文整齊,且篇幅、字句較長,句中多以“兮”字來幫助和諧語氣,表情達意。一般四句一節(jié),每節(jié)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讀后稍作停頓;六字句為主,都按三拍讀。例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注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現(xiàn)了虛詞,也應(yīng)作六字句讀。(2)“歸去來兮”“已矣乎”當一句讀,適當延長讀末句時間。(3)四字句五字句,讀時節(jié)奏自當變化。(4)辭和賦還是有區(qū)別的,一般說來,辭重言情,而賦重鋪陳。
四、朗讀課文
1、一讀:正字音。一字一詞地讀,憑借注釋,讀準字音,了解詞義。
2、二讀--斷句讀。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為主,四字句以2、2頓讀,如“乃瞻/橫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六字句以1、2、1、2頓讀,如“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少量的七字句也按三拍讀,如:既自/以心/為形役。個別的五字句也同樣,如: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還有一些三字句四字句則都當整句來讀,末字適當?shù)匮娱L時間。
3、三讀-- 明白音樂美。讀出語調(diào)--升調(diào)、降調(diào);本文有不少感嘆句、疑問句,應(yīng)讀出語氣,同時注意語調(diào)(感嘆句讀“↘”調(diào),疑問句讀“↗”調(diào))。五 反復(fù)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閱讀序言,思考:陶淵明出仕與辭職的原因各是什么?
出仕原因:出仕的原因:家貧、求生無術(shù)、親故勸告、家叔引薦、彭澤離家不遠 辭職的原因:眷戀家鄉(xiāng)、質(zhì)性自然、在官場受約束、違背平生志向、妹妹新亡奔喪
2、何處而歸?歸向何處?為何要歸?
官場,田園。田園將蕪,以心為形役,今是而昨非。即:看穿了官場的污濁,也認識到了仕途即迷途,不愿同流合污,也不愿屈心抑志。
3、作者的歸隱路線是:
決意辭歸--回歸途中--抵家--室內(nèi) 自酌--涉園--外出--縱情山水--樂于天命。
4、作者的情感線索是:自責,自悔---自安自樂---樂天安命 六 具體研習
1、讀悟第1段 在封建社會里,人們要建功立業(yè),要“大濟蒼生”,實現(xiàn)人生價值,往往是和仕途緊緊聯(lián)系起來的,而陶潛不愿為官,難道是當官不好嗎?
思考: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田園將蕪”“心為形役”“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迷途未遠,今是昨非”。
設(shè)問:從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當時的心境如何?
明確:自責(“田園將蕪”),自悔(“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自覺、自醒(“迷途未遠,今是昨非”)。這里的“心為形役”中的“心”和“役”,顯然不能單純理解為“心意”和“形體”,應(yīng)該深入理解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為官”的這種行為。
2、讀悟第2段 齊讀本段。
討論:
1、歸家途中的迫切體現(xiàn)在哪里?
2、抵家時的欣喜有體現(xiàn)在哪些語句當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閑適有從何看出?
明確:
1、“舟遙遙”“問征夫”“恨晨光”,尤其一個“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載欣載奔”“童仆歡迎,稚子候門”,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樂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來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誰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倫之樂圖啊!
3、“引壺觴以自酌……撫孤松而盤桓”,既有室中之樂,也有園中之樂,這是真正的隱士之樂,和劉禹錫《陋室銘》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異曲同工。
設(shè)問:從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潛又有什么樣的隱士情懷?
明確:表達了淡泊明志,閑適自在的隱士情懷。
3、讀悟第3段 “歸去來兮”“息交以絕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厭惡官場,固窮守節(jié)的堅定決心,也是其隱士情懷之三。思考:本段中,陶潛隱居鄉(xiāng)村的生活樂趣,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確:(1)促膝而談的家庭之樂--悅親戚之情話;(2)、彈琴消憂的本色生活--樂琴書以消憂;(3)、與鄉(xiāng)鄰交往之樂--告余春及,有事西疇;(4)、巾車孤舟出游之樂--窈窕尋壑,崎嶇經(jīng)丘。
中國士大夫?qū)憚趧樱际浅珜?dǎo)別人去勞動,自己是旁觀者,而陶潛是中國士大夫中第一個勞動實踐者,此乃其躬耕田園,詩酒琴書的隱士情懷之四。
4、讀悟第4段
討論:如何正確理解結(jié)尾處兩句話“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明確:陶潛順應(yīng)自然,樂夫天命超生死,有別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學家,也有別于煉丹學道求長生的道學家,這里邊有他遺世獨立、超脫生死的曠達樂觀精神,也流露出他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的思想情緒,這是他欲沖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計,也是他人性減弱的一種表現(xiàn)。
第四段,抒發(fā)對人生宇宙的的感想。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時間沒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隨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伸張心志、何必不自由自在,何必考慮那么多的生死、為生死惴惴不安呢?高官厚祿不是我所求的,尋訪仙境也不是可以如愿的。作者所向往的是“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在良辰美景獨自出游,親身參加農(nóng)事勞動,在高崗上高聲放歌,在清流旁縱情賦詩。最后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結(jié)束全文,隨著生命的自然變化一直到死,樂天安命還有什么疑慮呢!這是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結(jié)論與處世哲學。文章最后是上升到哲理高度,卒章顯志。
七.課堂總結(jié)
陶潛,入仕為官是他的初衷,鄙棄官場是他的節(jié)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畝是他生活的保障,琴書詩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窮守節(jié)是他歸隱意念的鞏固,樂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讀《歸去來兮辭》,是了解陶潛的隱士情懷,了解中國古代的隱士文化的一個窗口。
八 研讀拓展、學習了本辭,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一樣的陶淵明,請用“陶淵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塵世之外”的句式說說你心中的陶淵明。明確:陶淵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塵世之外;
你是一株隱逸的菊,綻放于東籬之下;
你是一朵自由的云,漂浮在天空之上
你是一只卷飛的鳥,飛回到山林之內(nèi)。
新課標高中語文《歸去來兮辭》教案2
《歸去來兮辭》教案
【教學目的】
一、誦讀
二、感受陶潛的隱士情懷
【教學重點】
一、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二、解讀陶潛的隱逸詩人的形象
【教學難點】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的正確理解
【學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導(dǎo)入課文
同學們是否還記得,是誰在《桃花源記》中為我們勾勒了一個理想社會?
(齊答:陶潛)那么,關(guān)于陶潛你們了解多少呢?(東晉大詩人,一名淵明,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見陶潛的高尚情操,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文章《歸去來兮辭》,去了解一下他的隱士情懷。
二、范讀課文
三、研習課文
(一)、讀悟第1段
在封建社會里,人們要建功立業(yè),要“大濟蒼生”,實現(xiàn)人生價值,往往是和仕途緊緊聯(lián)系起來的,而陶潛不愿為官,難道是當官不好嗎?
指名朗讀本段。
思考: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田園將蕪”“心為形役”“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迷途未遠,今是昨非”。
設(shè)問:從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當時的心境如何?
明確:自責(“田園將蕪”),自悔(“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自覺、自醒(“迷途未遠,今是昨非”)。
這里的“心為形役”中的“心”和“役”,顯然不能單純理解為“心意”和“形體”,應(yīng)該深入理解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為官”的這種行為。
(二)、讀悟第2段
齊讀本段。
討論:
1、歸家途中的迫切體現(xiàn)在哪里?
2、抵家時的欣喜有體現(xiàn)在哪些語句當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閑適有從何看出?
明確:
1、“舟遙遙”“問征夫”“恨晨光”,尤其一個“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載欣載奔”“童仆歡迎,稚子候門”,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樂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來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誰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倫之樂圖??!
3、“引壺觴以自酌??撫孤松而盤桓”,既有室中之樂,也有園中之樂,這是真正的隱士之樂,和劉禹錫《陋室銘》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異曲同工。
設(shè)問:從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潛又有什么樣的隱士情懷?
明確:表達了淡泊明志,閑適自在的隱士情懷。
(三)、讀悟第3段
“歸去來兮”“息交以絕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厭惡官場,固窮守節(jié)的堅定決心,也是其隱士情懷之三。
指定小組朗讀此段。
思考:本段中,陶潛隱居鄉(xiāng)村的生活樂趣,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確:(1)、促膝而談的家庭之樂——悅親戚之情話;
(2)、彈琴消憂的本色生活——樂琴書以消憂;
(3)、與鄉(xiāng)鄰交往之樂——告余春及,有事西疇;
(4)、巾車孤舟出游之樂——窈窕尋壑,崎嶇經(jīng)丘。
中國士大夫?qū)憚趧?,都是倡?dǎo)別人去勞動,自己是旁觀者,而陶潛是中國士大夫中第一個勞動實踐者,此乃其躬耕田園,詩酒琴書的隱士情懷之四。
(四)、讀悟第4段
魏晉焦慮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潛是最為焦灼的一個,在第三段結(jié)尾處兩句——“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見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現(xiàn)?
齊讀本段。
討論:如何正確理解結(jié)尾處兩句話“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明確:陶潛順應(yīng)自然,樂夫天命超生死,有別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學家,也有別于煉丹學道求長生的道學家,這里邊有他遺世獨立、超脫生死的曠達樂觀精神,也流露出他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的思想情緒,這是他欲沖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計,也是他人性減弱的一種表現(xiàn)。
四、總結(jié)
陶潛,入仕為官是他的初衷,鄙棄官場是他的節(jié)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畝是他生活的保障,琴書詩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窮守節(jié)是他歸隱意念的鞏固,樂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讀《歸去來兮辭》,是了解陶潛的隱士情懷,了解中國古代的隱士文化的一個窗口。
五、布置作業(yè)
新課標高中語文《歸去來兮辭》教案3
一、導(dǎo)入:
古人說“學而優(yōu)則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兩句話反應(yīng)出古時讀書人的人生理想。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字面意思是:
早上你還是一個鄉(xiāng)村野夫,(因為讀書,因為機緣),到晚上就能進入朝廷入將拜相,吃皇糧了。
===昔日劉邦不過是一個鄉(xiāng)村野夫-田舍郎,卻能夠楚漢之爭盡收天下。岳飛出身于平民之家,卻也能因為自身的努力而成為一代名將。===可以理解為:
激勵人們要奮發(fā)圖強,通過自身的努力而改變命運,最終獲得名譽。
===也可以理解為對古代社會這種現(xiàn)象的批判。
古代的社會現(xiàn)象,說明讀書科舉是下層社會和上層社會的唯一橋梁,只有讀書能讓人平步青云(出生顯貴的除外),所以古訓(xùn)很多都把讀書說的過于重要,也就產(chǎn)生了類似范進中舉的悲劇。)
但卻也有人選擇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這么一位,放著縣官不做,辭官歸田,過起了躬身自耕、飲酒賞菊的隱居生活,大家說,他是誰? 生:陶淵明。
師:對,陶淵明。對他,我們應(yīng)該了解不少了,初中時候,我們學習過他的兩篇文章,一篇是散文《桃花源記》,一篇是他的自傳《五柳先生傳》。
陶潛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還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官僚家庭的影響,儒家學說的熏陶,使他少年時就有一種“猛志逸四?!保椭荆簤阎?。逸:超越。四海:猶天下。)“大濟于蒼生”(比喻奮發(fā)圖強,造福百姓。)的壯志,可是東晉末年戰(zhàn)亂頻仍,官場黑暗,他的理想被擊得粉碎。【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任彭澤縣令時,有一次,郡里的督郵到彭澤檢查公務(wù)??だ锱扇怂托沤o陶淵明,要求他做好迎接準備,也就是備好禮品,備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來迎接。
陶淵明氣得將信撕得粉碎。他大聲說:“我決不為小小縣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聲下氣地向那些家伙獻殷勤!”說完,脫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辭官回家了。
賦《歸去來》?!斑_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yǎng)個人品德,得志時就使天下都能這樣”。),陶潛最終選擇了歸隱的道路。
二、析題 標題五個字,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我想請同學來為大家解釋一下這個題目。
生:“辭”是一種文體,“兮”是一個虛詞,在“辭”這種文體中大量應(yīng)用,沒有實際意義,“來”是一個助詞,也沒有實際意義,所以,“歸去來兮辭”五個字,就是“歸去吧”的意思。
師:他說得非常好,看來是經(jīng)過了充分預(yù)習的,請大家在課本上標記出來。但“歸去來”這三個字,除了課文注釋中的解釋之外,學術(shù)界還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種認為“歸去來”是“歸去,歸來”的并列形式,相對官場而言,作者是“歸去”,相對田園而言,他是“歸來”;還有一種認為,“去來”實際上是偏義復(fù)詞,意思重在“去”,正如我向大家介紹我的弟弟時說“他是我兄弟”,實際是說“他是我弟弟”,課本的解釋實際是同意第二種觀點。
辭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新詩體。用的是楚地方言,內(nèi)容又跟楚地的社會生活,山川風物有關(guān),故又稱“楚辭”。又因《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所以又有人稱“辭”為“騷體詩”,其特點是:
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
大體以四句為一小節(jié),兩句為一組,以六字句為主,間有長、短句,多用語氣詞“兮”,每句三拍?!百狻睂嶋H是楚地方言中的一個嘆詞,起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際意義。
如:(出示名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楚辭中的經(jīng)典名言,大家都很熟悉了,請大家舒緩、抒情地讀一讀這句話,領(lǐng)會課文的朗誦技巧。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或: 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
可見,“辭”類文體的頌讀,停頓分外重要,既要注意停頓的地方,又要注意停頓的時間,才能讀出辭賦的抒情味道。
到了西漢,賦在辭的影響下產(chǎn)生,是有韻的散文,講究鋪排。而辭仍是詩,重在抒情。
本文屬“辭”體,每節(jié)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讀后可作較長停頓。少數(shù)四字句按二拍讀,如“乃瞻/橫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六字句按三拍讀,如“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出示生字詞
二、下面,我們一齊有感情地頌讀課文,讀出大家所說的味道。(師生齊讀)
三、研讀課文 1.自由誦讀序文
序文敘述了作者家貧出仕和棄官歸田的經(jīng)過,交代了寫作的原由。思考:陶潛辭官歸隱的原因是什么?(小組探討)明確:一是“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也就是說自己本性自然,不會扭曲自我,不會強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二是“饑凍雖切,違已交病”;
忍饑受凍固然嚴重,但是違背自我性情會身心“交病”,那比饑凍可能更難以忍受。
三是“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需要去奔喪。
結(jié)合全文看,奔程氏妹喪顯然只是表層原因,另外三點才是根本原因。2.男生讀第一段
A.朗讀指導(dǎo):
第一二句以反問的語氣表示歸田之志的訣絕。朗讀時用升調(diào)“胡不歸”重讀?!拔蛞酝恢G,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币环N悔悟和慶幸溢于言外?!拔?、知、遠、覺”應(yīng)重讀。
B.思考:
第一段寫棄官歸田的原因和棄官歸田時的歡快心情。
從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當時的心境如何?(小組探討)明確:“田園將蕪”“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自責自悔,“迷途未遠”“今是昨非”—自恕自慰。總的心情是“悲——樂” 3.齊讀二、三段
A.朗讀指導(dǎo):
第二、三段,自安自樂,有喜悅之情,也有自得之意,基調(diào)是靜謐而愉悅的。應(yīng)該讀得“氣滿聲高”。
B.思考:
本部分極力描寫歸田的生活樂趣。本部分的敘事線索及心情。(小組探討)
明確:抵家——居室——涉園——出游(欣喜若狂——舒適安逸——留連忘返——重審心志)女生齊讀第四段
本段抒發(fā)詩人“樂天安命”的情懷。
當陶淵明陶醉在美麗的田園生活中時,他發(fā)出了“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的感嘆。什么叫“樂夫天命”? 生29:安于命運。師:安于什么樣的命運?剛才我們體會過的!生30:順應(yīng)死生變化、聽其自然的規(guī)律。
師:他安于什么樣的命運?或者可以說“他的追求是什么”。生30:自由,過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
師:樂夫天命,你能夠非常自由的“樂”一次嗎?把這一句“樂”出來!首先,你面部含笑,滿心快樂,然后讀出這句話。
生30:(平淡的)樂夫奚疑??樂夫天命——復(fù)奚疑?(學生緊張讀錯,笑聲)師:我既然樂,就高興的把這一句樂出來。誰再來?(生躍躍欲試,但無人站起)師:還是老師來吧?。ㄐβ暎?/p>
師:聊乘化——以——歸盡,樂(高亢的)——夫天命——復(fù)—奚疑?可以嗎? 生:(齊)可以?。ㄕ坡暋⑿β暎?/p>
師:同學們,陶淵明曾因養(yǎng)家糊口為官,但他不愿“心為形役”,不為“五斗米折腰”,最終辭官歸隱。在他余生的20多年內(nèi),雖然皇帝多次征召,但不管生活多么困苦,他再也沒有踏入官場,始終過著恬淡無拘的田園生活。后世稱他為“靖節(jié)”先生,就是贊頌他堅守高潔品性的情操!他是一個追求個性獨立、精神自由的理想主義者,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保持著心性與自然的高度和諧!
他還說“樂夫天命復(fù)奚疑”,太有點聽天由命了,可我們今天說聽天由命是一個貶義詞,是一種消極的人生觀。
師:是啊,我們今天也反對聽天由命,我們說不能向命運低頭,作為一個深愛儒家文化熏陶的知識分子,作者應(yīng)該是積極入世的,么我們?nèi)绾卫斫馓諟Y明的樂天安命呢?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
生:陶淵明應(yīng)該是積極的,因為他積極,才看不慣官場的腐敗,才會有他辭官歸隱的驚世駭俗之舉。
生:那他的辭官豈不是逃避?
生:我們不能用今天人的眼光來評價古人,在那樣的情況下,憑他的個人力量,是不可能對世道有什么改變的,他對官場不滿,憤然離去,正是因為他不愿同流合污,這應(yīng)該說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追求。(學生鼓掌)
師:說得非常好,儒家一直提倡“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那樣一種社會環(huán)境下,陶淵明兼濟天下的夢想難以實現(xiàn),他只有退而求其次,選擇獨善其身。
《歸去來兮辭》中流露出陶淵明遺世獨立、超脫生死的曠達樂觀精神,也流露出他理想不得實現(xiàn)的無可奈何與聽天由命?!稓w去來兮辭》讓我們?nèi)媪私饬颂諟Y明的隱士情懷,對陶淵明而言,入仕為官是他的初衷,鄙棄官場是他的節(jié)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畝是他生活的保障,琴書詩酒是他生活的情趣,固窮守節(jié)是他歸隱意念的鞏固,樂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為了便于大家理解,推薦大家課后品讀陶淵明的《歸園田居》《飲酒》等有代表性的詩作。課后還請大家把文中凡有“以”的句子找出來,歸納虛詞“以”的用法。
讓我們一起背誦一遍課文,感情陶淵明的人生情懷。“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下課)
再讀課文
思考:
陶淵明為什么要選擇歸隱田園的道路?(小組探討)明確:
⑴.作者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靜的田園生活.⑵.在當時的現(xiàn)實條件下,作者既不愿賣身求榮,又不愿服食求仙,順乎自然、乘化而歸就是一種必然的選擇.⑶.作者顯然是經(jīng)過大徹大悟之后才作此決定的.五、小結(jié)
《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官歸隱之際與上流社會公開決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絕大篇幅寫了他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想家歸隱田園的無限樂趣,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向往和熱愛。
六、背誦提綱
歸途: 舟-風-問-恨
抵家: 瞻-欣、奔-迎-候
徑-松、菊-幼-酒 室中: 引-眄-倚-審 園中: 園-門-策-觀
云-鳥-景-松
交游: 巾車-孤舟-尋壑-經(jīng)丘
木-泉-善-感
七、作業(yè)
背誦全文
搜集陶淵明資料
第二課時
一、提問背誦 1.齊背
2.指名背誦
二、介紹作者
【作者簡介】
陶潛,又名_______,字元亮,____(朝代),田園詩人,潯陽柴桑人。后人稱之為“_________”。又自稱作“_________”?!短諟Y明集》,其中包括詩、文辭、賦,如《桃花源記》、《歸園田居》、《飲酒》、《歸去來兮辭》、《閑情賦》等。【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殤斛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思想來源】
陶淵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年幼時,家庭衰微,九歲喪父,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茍合,年無夸矜,未嘗有喜慍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亂;至于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逮欽立語)日后,他的個性、修養(yǎng),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外祖父家里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jīng)》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jīng)》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時代思潮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yǎng)了“猛志逸四?!焙汀靶员緪矍鹕健钡膬煞N不同的志趣。
【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任彭澤縣令時,有一次,郡里的督郵到彭澤檢查公務(wù)??だ锱扇怂托沤o陶淵明,要求他做好迎接準備,也就是備好禮品,備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來迎接。
陶淵明氣得將信撕得粉碎。他大聲說:“我決不為小小縣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聲下氣地向那些家伙獻殷勤!”說完,脫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辭官回家了。
分析:沒有高尚的品德和氣節(jié)就無法做出這樣的舉動。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傳,這正是人們對高尚品德和氣節(jié)的追求與向往?!咎一ㄔ从洝?/p>
陶淵明在文中虛構(gòu)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那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安居樂業(yè)自由安樂,彼此和睦相處。這是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淵明的社會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美好意愿?!疤一ㄔ础笔莻€虛構(gòu)的理想社會,既反映了人民反對剝削壓迫、反對戰(zhàn)爭的愿望,也批判了當時的黑暗現(xiàn)實,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這在當時階級社會中只是一種不能實現(xiàn)的空想,又是作者隱逸、逃避現(xiàn)實的思想反映?!咎諟Y明·酒·菊】
酒是陶淵明精神的寄托;內(nèi)心情感的傾訴;韜晦免禍的手段。菊是陶淵明人格的化身;高尚氣節(jié)的象征;理想境界的追求。陶淵明對酒的依戀,對菊的欣賞展露的是他一生的精神狀態(tài)及他在文學上的信仰。
當然,酒之外,陶淵明獨愛菊,當詩意的中國文人把精神人格賦予給萬物之后,菊便成了隱士們的最愛,成就了他們對高潔人格的想象。
在菊與酒之間,陶淵明縱情的揮灑著他的人生,馳騁著他的才情,在滾滾紅塵之外,為我們留下了一方云淡風清的天地,為世界留下了一處精神上的世外桃源。
三、重要作品賞析
飲酒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討論本詩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懷? 明確:淡泊明志 閑適自在 固窮守節(jié) 厭惡官場
躬耕田園 詩酒琴書
四、介紹陶淵明對后世的影響
①成功的將自然提升為一種美境界
②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也是充滿智慧和哲理的 ③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的新題材
④“不為五斗米折腰”崇高人生境界,為后代士大夫提供了精神家園
五、陶淵明代表名句
1)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2)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
3)縱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懼。應(yīng)盡便須盡,無復(fù)獨多慮。
4)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5)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6)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7)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8)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10)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11)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12)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細流。
六、陶淵明經(jīng)典材料運用
1.如何使用“經(jīng)典材料”?
A、首先分析這材料的用途;
B、其次要學會變換角度進行發(fā)散思維,頭腦變得圓通一點。2.運用舉例
(1)2006年全國高考卷1作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與800字的文章。一只老鷹從鷲峰頂上俯沖下來,將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lǐng)該多好?。∮谑菫貘f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撲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jié)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只什么鳥,牧羊人說:“這是一只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焙⒆用鵀貘f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cè)面、一個角度構(gòu)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問題,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① 陶淵明盡管有“猛志逸四海”,有大濟蒼生之志,但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在那樣的時代,他的才能還不足以在那條路上走通,所以就歸隱田園,做他的詩,采他的菊,喝他的酒去了。陶淵明沒有像這個題目中的烏鴉那樣,行也要行,不行也要行——他沒有因為渴望政治上的成就,就像屈原那樣上路走到天黑,投汨羅江而死;也沒有像杜甫那樣,明明只有詩才,卻偏偏自詡有能力“致君堯舜上”。這就是陶淵明明智、通達、可愛的地方。
② 陶淵明不善于寫那種字句華麗的詩,與他那個時代崇尚藻飾的詩歌風格格格不入。他沒有鋪陳華藻的才能,但他卻善于開掘題材,開創(chuàng)了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深遠的田園詩風。他的詩風質(zhì)樸醇厚,這是另一種才能。陶淵明很明智,他沒有忘記自我而去盲目模仿別人,因了不求其同,反而創(chuàng)造出自己獨特的價值。如果天空上飛翔的都是捕捉小羊的鷹群,如果這個世界上只有具有相同能力的一種生物,這個單一的世界將會非常可怕。
(2)2006遼寧高考作文題目(60分):
題目:肩膀
要求:除詩歌外,文體自選。不少于800字。
陶淵明與“擔當”或“承擔”有何關(guān)系?或許你覺得,陶淵明跑進田園,看起來是逃避。但換個角度思考,他實際上是為了獲得人格的獨立,不愿與當時污濁的官場同流合污,因而他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那些缺少道德?lián)數(shù)娜耍瑒t可能與世浮沉。這樣,陶淵明就你塑造成一個有所擔當?shù)陌駱?,順理成章地寫進這篇作文中了。
不過,你也可以產(chǎn)生另一種立意:陶淵明躲進田園,是逃避社會責任,只顧獨善其身。
陶淵明歸隱田園,也許他對自己算是負責了,但他的肩膀似乎有些柔弱,挑起了自己的人生,卻卸下了社會的責任。一個人去喝酒,去采菊,固然可以“悠然見南山”,“而無車馬喧”;然而,這種悠然和寂靜中,恐怕只是自私的人生態(tài)度,給弱者以精神空間,卻無法呈現(xiàn)出人類偉大的精神力量。杰出人物有時也難免作出世之想,孔子就說過“道不行,乘桴浮于?!敝惖脑?,但他最終還是覺得“鳥獸不可與同群”——他有使命感、責任感,不愿做退耕的“荷蓧丈人”,不愿躲進桃花源般的烏托邦。在孔子看來,任何時候,人都必須以自己的肩膀,擔負起應(yīng)盡的社會責任??鬃颖忍諟Y明更為偉大的的原因,就在這里。(3)經(jīng)典范文
2005年湖北高考作文題為:材料作文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nèi),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nèi),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一則文字,論述了詩人觀察和表現(xiàn)宇宙人生的態(tài)度和方法。其實,這則文字所含的思想,對我們?yōu)槲?、處事、做人以及觀賞自然、認識社會,都有啟發(fā)。
請根據(jù)你對這則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菊花人生
2005年湖北高考滿分卷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靜放,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山澗清泉一直流過家院門口。早上,霧色漸漸散去。透過微薄的陽光,一位老人拿著鋤頭,提著竹籃,向院中走去?!吧綒馊障眩w鳥相與還??”他吟唱詩句,步履悠閑地跨進了院子??他便是陶淵明。
幽幽香菊與他為伴,下地耕耘自給自足。閑暇時,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細細品味;農(nóng)忙時,便與菊花相枕相依,樂在其中。陶淵明的確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處處洋溢著與眾不同清閑與曠達!
可是,他真的活得像世人所說的那樣:處于桃源之地,與世隔絕,別有洞天?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充分地理解他那決然離開人人都認為是幸福生活的官場情懷?能夠體悟出他那處在世俗紛爭、虛偽污濁的官場中的苦痛與無奈?他明白,憑借一個人的能力,是根本無力挽回歷史潮流的。既然這樣,他就沒有必要留戀,就只有選擇憤然出世。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無奈,走得悲傷,走得落寞,甚至還有幾分凄涼。他痛恨自己的志向竟被這渾濁的世俗掩埋,他嗟嘆自己的才華竟在這官場中充分地施展。他只有內(nèi)在心里矛盾,在內(nèi)心痛苦,從而派生出外在的“菊花”情結(jié),“菊花”人生。
于是,陶淵明希望自己“入”則清閑、自在,忘記一切,超凡脫俗,回歸自然;“出”則大濟天下,兼濟貧窮百姓,以文穿透社會,抒寫人生情懷。或許正因為他的抑郁和極度掙脫,使得他在戰(zhàn)勝世俗,戰(zhàn)勝自我的拼搏中,給了世人一種驚世駭俗的超然,一種出乎尋常、回歸自然的超越自我的靜美。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nèi),又須出乎其外?!碧諟Y明“出乎”的,便是外在的豁達、瀟灑;“入乎”的,似乎就幾近于閑情、雅致了。我們常常只看到陶淵明簡單的怡然自得、情趣盎然的“出乎其外”,卻不知,他的思想掙扎、心情苦悶而復(fù)雜的“入乎其內(nèi)”?;蛟S有人說他超然,或許有人說他超傻,這些,相對與他而言都并不重要。在陶淵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對人生,對自然的真愛,是他對超越平常人生的與眾不同的全部詮釋?!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讓我們分明地看到了一個超凡脫俗的陶淵明,端一盅菊花茶,悠然地品味著他的菊花,“出”世與“入”世的人生。
(4)材料運用練習
分析以下作文題目,看能否運用陶淵明的事例,如果可以應(yīng)該怎樣用? 2012年重慶:
一個人被關(guān)一個冷庫里,一個門衛(wèi)來解救被困人員,事后有人來問門衛(wèi),這不是你的本職工作為何你要解救他?門衛(wèi)說:因為只有這個人,每天早上和我說,早上好,以及晚上對我說再見,而今天他只對我說了早上好,還沒有對我說再見,所以我判斷他在冷庫里被困了。
2012年全國卷
周末,我從學?;丶?guī)椭赊r(nóng)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濘,我挑著一擔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沒幾步,就心跳加速,雙腿發(fā)抖,擔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媽媽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態(tài),大聲地喊:“孩子,外衣脫了,鞋子脫了,再試試!”
我脫了外衣和鞋襪,卷起褲腳,重新挑起擔子。咦,一下子就覺得腳底下穩(wěn)當了,擔子輕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媽媽跟前。
媽媽說:“你不是沒能力挑這個擔子,你是擔心摔倒,弄臟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脫掉外衣和鞋襪,就甩掉了多余的顧慮。
2012江西高考
圍繞“你不要想著你沒有擁有什么,而要想著你擁有什么”、“你不要想著你現(xiàn)在擁有什么,而要想著你沒有擁有什么”兩個主題,選擇展開議論
2012遼寧高考作文 《大隱隱于“樂”》
一個音樂家登臺穿的非常樸素,有人問他為什么不穿的華麗些,他說人要隱沒于音樂之后。根據(jù)這個材料寫一篇作文。
新課標高中語文《歸去來兮辭》教案3篇 《歸去來兮辭》優(yōu)秀教案相關(guān)文章:
★ 高中語文試卷及答案 高中語文必修二期末考試試卷及參考答案3篇 高一語文第二學期期中考試試卷及答案
★ 優(yōu)秀數(shù)學高中教案3篇 高三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羿射九日》教案羿射九日的課文33篇(小學二年級課文《羿射九日》)
★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復(fù)習試題及答案_2篇(高一必修二語文試卷及答案)
★ 2022年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案新模板設(shè)計3篇(一年級語文上冊小學教材全練答案年)
★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整理3篇 部編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2022高一語文必修一課文教案模板3篇(高一語文必修一導(dǎo)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