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大班健康教案《看不見的細菌》3篇(幼兒健康看不見的細菌教案),以供參考。

大班健康教案《看不見的細菌》1
設計意圖:
立足于幼兒的終身發(fā)展、終身教育我設計了今天的教學活動《看不見的細菌》。這節(jié)教學活動源于幼兒的生活,符合我班孩子的現(xiàn)實發(fā)展水平。我嘗試著將科學與健康兩大領域進行整合,通過科技的手段、方法,把離孩子看似很近但卻摸不著看不見的細菌活生生的呈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讓孩子們真切的感受到細菌無處不在,對孩子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起到了鋪墊作用。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大膽講述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活動中的發(fā)現(xiàn)。
2、初步了解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以及對人體帶來的影響,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3、能夠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菌,有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1、顯微鏡、玻片、棉簽;
2、廣告短片;
3、活動PPT、照片。
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會操作顯微鏡。
?。ㄔ诨顒娱_始之前我準備教具時,孩子們看著我忙忙碌碌的都十分好奇,不停地就有小朋友跑過來問:“老師,我們這次要用顯微鏡觀察什么呀?”“老師怎么沒有看見要我們觀察的東西呀?”看著孩子們的這種表現(xiàn),我故意不回答,而且故意避開孩子們,看得出他們十分期待?。?/p>
活動過程:
一、看短片,引出細菌的話題。
組織孩子們簡單地向客人老師問好之后,大家就地圍坐在我的身邊。
【老師】“今天王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段短片,請大家仔細的看!”
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對幼兒的吸引力很大,所以他們特別專注。
【孩子】“我看過這個廣告?!薄拔乙部催^,是舒膚佳的廣告。”
【老師】“廣告里的醫(yī)生跟小朋友說了些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孩子】“要小朋友經常洗手?!薄斑€要用肥皂洗手?!薄耙驗槭稚嫌屑毦剑 ?/p>
【老師】“哦!手上有細菌?你們手上有嗎?”
【孩子】(孩子們都低頭看自己的小手)“我手上很干凈,沒有細菌。”“細菌很小,你這樣是看不見的?!薄巴趵蠋?,我們是不是用顯微鏡來看細菌的呀?”
【老師】“恩,我們今天就用顯微鏡來看看我們手上是否有細菌?如果有它們是什么樣的?”
教學反思:當老師問孩子“你們手上有細菌嗎?”時,孩子們會有兩種不同的答案,老師不必急于給予答案,讓孩子們帶著本次活動的關鍵問題,自己去找答案。
二、觀察細菌,了解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
因為孩子們有前期使用顯微鏡的經驗,所以使用工具材料都比較熟練。一開始孩子們都非常踴躍的取放工具和材料,開始觀察手上的細菌。當然,部分心急的孩子在操作過程中還是會遇到了一些阻力,如:顯微鏡的倍數(shù),聚光鏡的調整等等,老師要及時出現(xiàn),和孩子們共同動手解決。
當孩子們看到手上的細菌時、都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非常興奮,急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整個的課堂氣氛一下子顯得很活躍、專注,我馬上抓住這個興趣點將孩子們剛剛得到的`經驗進行進一步的擴散,這個時候,老師就應該注意引導,讓孩子的感知面更廣,有利于孩子們更深入和準確的理解。
【老師】“剛才你們都在顯微鏡下看到什么了?”
【孩子】“我看到了細菌?!薄拔乙部吹搅耍诤诘暮每膳??!薄拔铱吹降氖腔疑?,圓圓的東西?!薄澳俏铱吹降拈L長的列?!?/p>
孩子們的觀察結果出現(xiàn)不同,老師應及時抓住這個契機,幫助孩子將經驗進行整理,讓他們更清晰,更準確的掌握知識點。
【老師】“老師帶來了一段短片,請你們仔細的看!”(專業(yè)的細菌知識短片,幫助孩子提升知識經驗。)
教學反思:老師要求孩子們注意傾聽發(fā)言,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全班的孩子一起分享,并通過科教短片幫助孩子提升知識經驗,從而掌握更清晰,更準確的知識。
三、討論:細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危害還是幫助?
【老師】“我們已經了解了細菌的幾種基本形態(tài),那誰能說說細菌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呢?”
【孩子】
l“細菌會污染環(huán)境的,它會讓我們生病?!?/p>
l“是呀,我媽媽上次一直咳嗽都不好,后來醫(yī)生說是病毒感染,也是細菌做到壞事?!?/p>
l“我媽媽是醫(yī)生,他總是跟我說,要經常洗手,不然細菌就會跑到肚子里去,肚子會很疼的?!?/p>
l“上次爸爸買了一個我很喜歡吃的面包,我一直不舍得吃,后來就長出綠毛不能吃了,那也應該是細菌做的吧?”
【老師】“恩,你們說的很好,細菌不光會污染環(huán)境,還會污染水和食物,如果我們吃了被它們感染過的水和食物,輕的會鬧肚子疼、拉肚子,嚴重的還會引起食物中毒?!?/p>
【孩子】“我上回肚子疼,媽媽帶我去看醫(yī)生,醫(yī)生說是因為我吃東西的時候沒有洗手造成的。”
【老師】“恩,不好的衛(wèi)生習慣會讓細菌侵害我們的身體。那什么樣的習慣是好的衛(wèi)生習慣呢?”
四、組織孩子將圖片分類,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老師】“老師準備了一些圖片,你們看看哪些的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我們不能做?”(通過圖片的分類幫助幼兒將已有的知識,融入日常生活,提升幼兒的生活經驗。)
【孩子】
l“經常洗手。”
l“不把手放在嘴巴里面?!?/p>
l“掉在地上的東西不能再吃了?!?/p>
l“打噴嚏的時候要用手捂著嘴巴,然后還要去洗手?!?/p>
l“手不能在臟的地方摸來摸去?!?/p>
【老師】“哦!你說的沒錯,我們喝的酸奶里面有益生菌,也是細菌的一種,那說明細菌還有好的咯!那請你們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查一查、找一找,下次我們再來討論。”
五、活動延伸:請幼兒回家后和父母上網查找、翻閱書籍,了解更多有關于細菌的知識內容。
教學反思:
這一次健康與科學整合的活動應該算是我們的一個嘗試性活動,為我們今后各領域與科學活動更好的整合開辟了一條新路,所以我感覺這次的活動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遺憾,但是我們都勇敢的跨出了這一步,大膽地嘗試,這是我們最成功的地方。本次活動較好的完成了目標,體現(xiàn)了分層遞進,一步步解決問題的教學特點,主要是讓孩子們在操作中了解掌握,并通過討論、分享將知識經驗提升為自己的生活經驗,所以活動效果很好。
本次活動不足的是,沒有組織幼兒進行前期調查,討論的內容不夠豐富,僅僅局限與比較淺顯的知識點,我將在今后的活動中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幫助他們了解掌握更清晰、更深入的知識,更好的指導自己的行為,從而真正意義上的達到健康教育的目標。
大班健康教案《看不見的細菌》2
教學課程:看不見的細菌
教學目的:通過教學使學生做到飯前便后洗手,經常剪指甲,了解到生水是不衛(wèi)生的,并培養(yǎng)學生喝開水的.習慣。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同時讓小朋友知道細菌是看不見的。
教學準備:顯微鏡、載玻片多媒體課件白板
教學過程:
一、板書:手的清潔。
提問:你覺得你的手干凈嗎?
?。ㄎ覀冇檬謱懽?、畫畫、拍皮球……手上沾了很多細菌,所以我們要注意手的、清潔。)
二、怎樣清潔雙手呢?
1、飯前便后要洗手。洗手時使用肥皂。
2、要及時修剪指甲。
3、保護手帕清潔,做到每天洗,隨身帶。
三、請一位用左手的同學,從手指上取下臟東西。
放在顯微鏡下讓同學們觀察,教育學生保持手的清潔。
四、取河水樣化驗,讓同學們看看,明白喝生水是不衛(wèi)生的。
五、看圖。
圖上的小朋友為什么要看醫(yī)生?
教育同學們要養(yǎng)成喝開水或純凈水的習慣。
六、討論:
1、怎樣保護手的清潔?
2、為什么不能喝生水?
大班健康教案《看不見的細菌》3
教育目標:
1、了解細菌的相關知識,探索細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2、引發(fā)孩子關注身邊事物所發(fā)生的變化;
3、幫助孩子建立對事物作細致觀察的品質,促進觀察能力的發(fā)展;
4、引導幼兒養(yǎng)成愛清潔、講衛(wèi)生的良好習慣。
有益學習經驗:
1、觀察、推測細菌是無處不在的;
2、練習講述自己觀察到的事物;
3、在游戲中體驗細菌的'傳播方式:
4、體驗、發(fā)現(xiàn)防止細菌傳播的途徑。
活動過程:
一、引發(fā)話題:
組織形式:集體討論(利用活動轉換的時間或晚上離園的時間)
準備:大白紙、記號筆或水彩筆
互動問題:
你知道細菌是什么嗎?你能看到它嗎?它長得什么樣呢?(老師提出問題后,如果有孩子能嘗試著回答問題,教師可以先在白紙上作以下記錄)
如果你能回家上網,或在書中尋找到關于細菌的資料,請你明天或后天將資料帶到幼兒園好嗎?
教育要求:
教師要以神秘的態(tài)度引發(fā)孩子對細菌存在的興趣和好奇心,尊重孩子的差異,給孩子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對于孩子的表現(xiàn)教師要給予適宜的有針對性地評價。
二、介紹了解各種細菌:
組織形式:
分組進行、輪流講述
準備:
布置好的展板、網上下載的資料、電腦
互動問題:
請你給大家講講你帶來的是什么細菌的資料?它有什么特點?
教育要求:
教師要給每個孩子表達的機會,使每個孩子表達充分,尊重孩子在表達方面的差異,同時老師也要邀請其他小朋友一起耐心、認真地傾聽。
大班健康教案《看不見的細菌》3篇(幼兒健康看不見的細菌教案)相關文章:
★ 大班教師節(jié)活動教案12篇(關于教師節(jié)的教案大班)
★ 大班教師節(jié)活動教案范文3篇 幼兒大班教師節(jié)活動教案
★ 大班語言教案;我最愛祖國3篇(幼兒園大班語言我最愛祖國教案)
★ 心理健康課程教案11篇 衛(wèi)生保健和健康教育課程教案